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明皇-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蔡反击道:“我哪说她卖笑,我是说她一个女人家作了头领,那应该笑才是!头领哦,你想想就这么一下便是正四品的建州指挥使,下头管着几十万人,那是要什么有什么!”

任六一脸孺子不可教神情道:“简直是个二楞子,真不知道师傅为什么收你作徒弟!”

小蔡:。。。。

…………………………………………

事实上,正在大街上的大玉儿确实没有什么高兴的理由。自从他们搬迁到绥中之后,麻烦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就是那绥中城破烂的样子,女真里头不少人都气愤得要跟汉人再打过,自己花了好大的力气才说服大家,也让多尔衮不要派人回来。多尔衮他们还是正白旗建制,只要他们擅离职守,马上就是一个罪名。

现在汉人似乎都在刁难他们,早知道当初跟他们的皇帝多要点意见就好了!真是“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大玉儿瞧了瞧宁远将军府邸的金漆门匾,心里微微叹了口气。

  第二百八十四章 较劲

绥中离宁远隔了差不多上百里,大玉儿为什么不辞辛苦自己来宁远呢?!这自然不是卜应第的什么友好邀请,而是被逼无奈!因为这是第三次被拒城外了,如果大玉儿不来还不知闹成什么样子。即使是大玉儿之前也没有想到,宁远会再次成为他们最大的阻碍。

这个还得从粮食说起,当初皇帝考虑女真都是些老弱残兵,所以答允补给女真人五年的口粮。辽东的粮饷大部分都是从海路来的,行进的路线就是从山东到觉华岛,然后运到宁远城分给辽西走廊的各城池,这里头当然也就包括了女真人的口粮。而且根据女真跟皇上签订的协议,这些粮食数量还不少,每月都有两万石从宁远运到绥中。正是有了这么强大的支持,大玉儿才敢断然下令重建绥中城。

第一个月宁远如实发放了粮食,但到了第二个月后,宁远这边就变得磨蹭了,大玉儿连派了两次人都给赶了回来,连城门都没有给进去!若不是大玉儿派来的是极为稳妥的人,依照女真人的性格,马上就要再次造反了!这一次是第三次来,同样没有给进门,前来运粮的女真人顿时火了,抄着家伙就想攻城。明军见女真人作乱,立刻敲响警钟,其他三门的士兵马上前来支援,大战一触即发!

好在大玉儿骑马赶到才避免了这场大战,运粮原本就是小事,宁远这边逼得自己亲自前来,大玉儿也想一次性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以后这样磕磕碰碰下去,迟早会闹出事情来。对于这个新任的宁远参将卜应第她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是马世龙走了后留下来的人。但大玉儿明白的是,以现在的情势开看,不管哪个地方的将军对他们女真人都是有偏见的!方才在城门口,若不是大玉儿手持皇上御赐的官印、铁卷,估计连这个城门都进不来。

就在大玉儿神思之时,宁远将军府顿时中门大开,两队亲兵跑了出来列队,一个满副盔甲的将军从容踱步出来,见了大玉儿只是略拱拱手道:“建州指挥使大人,你带着这么多人来我宁远城,有何意图?”

大玉儿下了马微微回礼道:“卜将军,我来是为了跟将军谈下粮食的事情!”

卜应第打了个哈哈道:“粮食的事情是朝廷定的,本将军可没有权力跟你谈什么!”

“这个我自然明白,我要说的是,请将军不要为难我女真,按时发放每月粮食!”

“嘿,这个你就说的好笑了,本将军可没有扣押你们的粮食,有我就发,没有我就不发,难不成本将军把本营将士的军粮发给你们嘛?就算本将愿意,下头的将士们也不愿意啊!”

大玉儿似乎早料到他们会这般说,拿出一封公文道:“这里是觉华岛何参将的回执,前几天我们本不想麻烦卜将军的,特地前去何参将那运粮,但何参将说我们的粮食已经运到了宁远,所以我这才来麻烦卜将军!”

“是嘛?这个我倒不知道了!既然运来了,那你们就安心回去等着,等我们这边点清分配好了,你们再来拿!”

卜应第推得甚是干净,就是在旁观望的倪杰他们也知道这个姓卜的参将摆明了就是在推诿。大玉儿又何尝不知,她也没有点破卜应第,而是道:“既然粮食到了那就不劳烦将军了,我带了人来,希望能把粮食带回去,绥中城中十几万百姓还在等着口粮下锅!”

“呵呵,是十几万女真人吧?”

大玉儿不软不硬的回了一句道:“汉人也罢,女真人也罢,都是大明的百姓,这点卜将军总没有意见吧!”

卜应第当会公然否认这点,这话可是皇上亲口说的,卜应第。。。。。。

再白痴也不会否认皇上的圣谕。这次对方亲自来,自己倒不好拦着,反正以后机会多得是,他便一挥手道:“既然你建州指挥使大人过来,本将军也不能不给面子,来人啊,带他们去运粮食!”

大玉儿见对方退让也就没有咄咄逼人,但是粮食的事情总要解决,没理由自己次次拿着铁卷来威逼吧!何况如果自己连粮食都解决不了,其他各方的汉人官员都会欺负到女真人头上来。倪杰看到这个阵势,联想到自己见到的一切,陡然明白了过来,现在见到女真人要去运粮,心里顿时一惊。

“怎么办?”倪杰可不想让人当了冤大头!

“倪大哥,怎么了?”旁边的小蔡瞧出倪杰有些不对劲。

倪杰强笑道:“没什么!”

倪杰知道这个时候就算他回驿站通风报信也来不及了,因为女真人的粮食就存放在驿馆附近。如果自己贸贸然去,反而还引起人家的怀疑。现在只能是看卜参将怎么应付了!之前他看到卜参将蛮不讲理,则希望女头领能强硬压过对方,现在他反倒希望卜参将别太软弱了。

女真人跟着去了驿馆看粮食,将军府门前一下子冷场了。卜应第当然不想再这里跟女真人耗下去,便打算走人把女真人撂在一边先。他刚要开口,大玉儿却抢先道:“卜将军,按照大明的定制,我是不能随意过来宁远城的。今日既然来了,所以我想跟卜将军就粮食的问题谈妥它!”

“这个有什么好谈的,有粮你们就运,没粮你们就别运!我难道还会扣押你们的粮食吗?”

卜应第矢口不认,大玉儿也无法可想,只得道:“希望将军能秉公办理!”

“嗬,本将当然秉公办理,你问问其他城池的守将,问下他们卜某人有没有克扣他们的粮食,宁远也不单是分配你们女真人的粮食,总有一个先来后到,是你们的粮食总会给你们的。就迟了一点你们也该忍耐下,军粮那肯定是要优先的,不然引起士兵哗变谁来负责!你们女真人就这么没有耐心,晚一点就喊打喊杀,我看你们不是来运粮是来抢粮的!”

卜应第说得似乎合情合理,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女真人头上,而且还盖了一个大帽子。旁边围观的百姓顿时起哄,叫嚣着把女真人赶出去!轻易激起民愤,卜应第满意的一挥手,围观的百姓顿时静了下来,他这才对大玉儿道:“你是建州指挥使,要多管束你的手下,闹出事情来对大家都不好!”

大玉儿正要答话,这个时候一个女真人跑了过来,在大玉儿耳边嘀咕了几声。大玉儿顿时眉头一皱,然后点点头吩咐了几句。卜应第哪肯在这跟个女子浪费时间,顿时一拱手道:“本将还有要事处理,就不相陪了!”

说着正要走,大玉儿忙出声道:“卜将军,且慢走!”

卜应第不悦道:“还有什么事?”

大玉儿道:“确实是出了点事,还请将军过目!”

卜应第见这么说,只得留下来。不一会,十几个女真壮汉抬了二三十袋的粮食过来,后边还有人陆续在搬。

“将军,请看!”

几个女真人将袋子一一打开,只见里头露出来的不是小麦,而是大豆,玉米,大麦。。。。最夸张的还有几袋是干草加土石。看到这些卜应第面色顿时变得不好看了,倪杰看了之后也是心里狂跳。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宁远士兵会这么奢侈了,知道为什么昨晚几个军士喂个马也能够换到几袋麦子回来。显然这些粮食根本就是女真人的,因为要运给女真人这么多粮食,这里的士兵跟将领都很是不忿气,于是就或明或暗的将。。。。。。

里头上好的小麦换了出来,将自己差一些的粮食换了进去。即使女真人后来查知,也只能是硬吞下去。

就算查出有一部分是粗粮,卜应第他们也说得过去,现在搞出个干草土石,卜应第顿时不知怎么说了,心里暗怒手下人做事糊涂,怎么留下这么大个把柄!如果只是粗粮,卜应第完全可以推说其他地方都是一样搭配的;如果是手下女真人来还可以强硬压下去,现在来的却是他们的女头领亲自来,卜应第干笑道:“你们怎么连马粮都运来了?”

大玉儿缓缓道:“这些可都是从粮仓运来的!”

“这个本将就不知道了,小麦搭配些其他粮食是应该的,大明的粮食不足啊,所以即使是边军也是如此!至于这几袋干草,估计是有人运错了,把马粮运到了仓库!来人啊,将这些干草抬回马厩,再给他们补足袋数!”

说着几个士兵就过来抬,大玉儿也不阻止,而是上前两步对卜应第道:“将军,这件事不过是小事,揭过也就罢了。只是以后又怎样呢?如果这些粮食不是我亲自来,而是运回了绥中城,大家分发口粮的时候才发现,将军觉得会有怎样的后果?”

卜应第却是傲然道:“这个本将军怎么会知道!”

大玉儿微微一笑道:“是啊,将军怎么会知道呢!以我们女真人的性子多半是要反的,我知道将军的意思,将军不怕我们反,我们女真人家破人亡之后剩下丁点兵力,一旦造反更是成全了你们的战功,我看不少人巴不得我们反!”

卜应第鼻子哼了一声并不说话!

大玉儿接着道:“你们将我女真灭了之后可以将一切罪责头推到我女真头上,说我们抢粮也好,抢劫路人也好!但卜将军有没有想过,女真人被皇上招降,刚来到绥中两个月就造反,这总有个理由不是,朝廷派人查下来,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到时谁对谁错自是一目了然!招降我女真人是皇上亲力亲为的事情,若有人破坏了皇上的大事,就是我也真不知道皇上会怎么惩罚那些人!望卜将军思之!”

卜应第被大玉儿说中了心事,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好在他胡须邋遢没有太明显。卜应第对于女真人是有这种想法,平辽之战,辽东军都没有什么战功,更加不用说他们这些在后方留守的人了。现在女真人就在咫尺,便有不少人想激怒女真,让他们受不了窝囊气自己造反,这样宁远附近的汉兵汉将们就有机会立功了!至于罪责,就如大玉儿说的那般往女真人头上一推就是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想法,他才会纵容下头的人乱来。现在大玉儿将事情撕破脸皮来说,卜应第顿时脸色挂住了:“你威胁本将军?”

大玉儿摇摇头道:“我不是威胁你,而是提醒将军罢了!不管是绥中还是宁远都是前往辽东的必经之路,且不说袁督师还在沈阳没有回京,就是辽东道的御史,你们以前的锦衣卫,过往的官员等等,他们难道就真的不明是非曲直嘛?!朝廷一旦查问起来,难道他们会为你们隐瞒嘛?!”

大玉儿侃侃而言,说得卜应第一身冷汗。袁崇焕不久回京要担任兵部尚书那是天下皆知的了,要是路过绥中的时候女真蛮子一告状,自己又非他的亲信,只怕一棍子下来自己不但革职查办,脑袋也要搬家啊!说到御史锦衣卫,卜应第陡然想起,同僚私下说辽东军的很多情报,公文都是经过秘密送来的,甚至他们的马总兵也接过类似的公文,送信的人往往神龙见首不见尾,根本就不是兵部职方司的人!卜应第也是四十几岁的人了,十几年前锦衣。。。。。。

卫跟东厂番子横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些锦衣卫的通天手段更是听老一辈的将领们口沫四溅的说过。而说到过往的官员,卜应第一回头,正看到还在人群中看热闹的倪杰,心里不由一沉。今日发生的事情若是他们嘴巴子多,到沈阳跟袁崇焕一说,那事情可就不妙了!看来自己的法子似乎不是一个好办法,差点就给自己弄出个大祸事!

卜应第正想着,大玉儿又接着道:“卜将军守卫宁远,我女真住在绥中,也就隔了几十里远而已。不瞒卜将军,就是我这小小的建州指挥使也有上奏天听的职权。只是运粮这等小事,又何必闹得天下皆知,你我两家和睦相处岂非妙事!卜将军,你说呢?”

大玉儿的话软硬并济,既表明了自己强硬的态度,也给了卜应第梯子下。果然,卜应第笑呵呵道:“还是指挥使大人见识卓越,你们两家比邻而居就是要和睦点,吵吵闹闹的给朝廷知道也不好。我卜某人是个粗人,指挥使大人别见怪,你看这。。。”卜应第指了指下头的粮食道:“这些东西怎么办才好?”

大玉儿微微笑道:“卜将军能这么说,那是我绥中百姓的福气,这些粮食自然是由我们运回去,不劳烦将军了!”

“好,好!”既然女真人肯低头,卜应第也乐得顺水推舟。

大玉儿微微行礼道:“那我们就不打搅大人了,告辞!”

“慢走,不送!”

说着完之后,大玉儿转身上马带人走了!站在大路边的倪杰也顿时松了口气。

  第二百八十五章 构建平衡

倪杰见那个女头领走了,他顿时松了口气,一下子将军府前的人群也跟着散了,倪杰看没有了什么事就拉着小蔡他们回去。方才他们看到的那几包干草加土石,不用说就是老王他们几个干的。宁远的将士虽然更换了袋子里的小麦,但也不敢做得太过分,只是用自己的粗粮换了小麦。而纯属路过的老王他们几个哪有什么替换的东西,顺手就将干草填了进去。最终才导致出将军府门前的事!要不是那个女头领放弃了追究,后果怎样还真是难说!

倪杰回到驿站后,关上正门才跟大伙一说,几个人才觉得后怕。真要是闹僵起来,肯定是会大搜驿馆的,而他们那五袋小麦无处可躲,人赃俱获的话只怕他们还没有到沈阳就要回京认罪了。老王他们几个更是被吓得浑身颤抖,一个军士到正门瞧了瞧,发现没有什么人注意他们就回来道:“要不要将袋子埋了?要是给他们发现就不得了!”

埋掉也算是一个办法!

“不好!”老到点的范志完想了下后就否决了这个办法,他解释道:“虽然这样也许短时间发现不了,但是却给我们留了一个后患。若是运气不好,下个住的人,又或者打扫的人发现了呢?他们一查这段时间住的人不就很容易查到我们头上了!”

老王颤巍着道:“那范大人。。。我们该怎么办?”

范志完微皱了下眉头,心里有点不爽!原来军士偷粮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只因为自己一时心软,结果把自己也绕了进去。现在还能说什么,一旦事发自己除了要担一个管教不严的责任,还有一个包庇罪!他挥了挥手道:

“还能怎么办?待会人散了之后咱们就出发了!出了宁远城自然好办,你们待会将袋子捆严实点,要是大街上掉了下来,我也保你们不住!”

“是,是,小人知道了!”老王连声应道。

过来一炷香的时间,老王他们几个把马匹都收拾好了。那五个载了麦子的马匹给绑的结结实实,范志完暗叹这些家伙真是不开窍,绑这么多还不是欲盖弥彰!只好嘱咐他们不要慌张,然后才去跟驿馆的哨官说了一声他们要走了!

几个人强自镇定,因为他们是朝廷命官,虽然守门的士兵打量了几眼,但都没有盘查他们。待出得宁远城,众人都松了口气。那五袋麦子最终也没有换成银两,范志完可不想留什么漏洞,结果是一路上他们跟马匹解决了,反正是不想留到下一个城镇。

经过一场虚惊之后,后面的行程倒没有遇到什么事。他们在六月底的时候到了沈阳,不过让他们困惑的是,辽东有了巡抚衙门,又有督师府,自己该去哪报到呢?事实上困惑的不仅是他们,就是辽东的将官跟地方官也是困惑不已。袁崇焕跟邱嘉禾都没有说,但双方默契的划分了职责,军事归督师府,民生则归巡抚衙门管理。

范志完他们想了想最终还是去了督师府报到,他之所以这样选择当然不是知道了两家的分工,而是在范志完看来,袁崇焕已经是六部的尚书,自己也是京官,要亲近当然亲近跟自己一处的。

袁崇焕也知道皇上派人划分牧场的事,利用蒙古人守卫边疆是有前例可考,昔年的朵颜三卫便是如此。对此,作为辽东最高的军事官员他当然大力支持。会见范志完他们后,便召集了残存的蒙古王公们。这些蒙古人都是平辽之后投降的,部族仍旧还在沈阳周边,由沈阳的驻军看管。现在听说可以划分牧场,放他们回原来的地方哪有不来的。经过几十年的打战,蒙古部落的联合分裂不知几许,要怎么分。。。。。。

也没有一个章程,袁崇焕也由得他们自己争,结果吵了几天,终于推举出二十三个头领,原本人数就不多的辽东蒙古分成了二十三个部落,人数最多的才两三千人,最少的才几百人!

对于这个结果是袁崇焕乐于看到的,因为大明现在不是要一个大部落去抗衡什么,而是要让蒙古草原分成一小块一小块,使得他们无力背叛大明。连着二十三个头领等一干随从跟范志完他们一行人送到了满桂那里。

到了满桂那里也没有范志完他们的什么事,因为接下来还是吵!原来的部落早已经打乱,现在要划分回原来的牧区有点难,有的还是同一个大部落分出来的。根据某条河或者某座山来划分不是很精确,而且划分的牧场将作为永久的传承下去,因此每一个部落不管人数多少都要划分出差不多面积的牧场。

争吵同样又是持续了几天,等尘埃落定后,地理七子终于拿到了蒙古头领们画出来的牧区简图。即使是水平最高的柯老大也是一阵头疼,因为按照蒙古人的传统,他们是根据马跑多少天来划分的,由赤峰往东北这一大片土地给分成了二十三个点,但是具体的面积划分是完全没有,这就需要他们进行细细划分了!

且不说范志完他们头疼牧场的事,就是辽东督师袁崇焕也正在头疼。辽东的士兵基本已经分流完毕,除了驻兵,卫所,调走的,还有京军征集的四万兵卒,剩下的都分流成平民。但是他手下还有些人没有安排,比如裴国珍可以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