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明皇-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微臣敢以阖家性命担保,此事绝非事先预谋!外边传出科考的流言,只怕是某些听墙根的闲人断章取义得来的。殿内的臣子都是皇上一手提拔,微臣等身受知遇之恩,即便有不同政见,也不会妄自发动群臣上奏折劝谏,更不会乱说废除科考之事!”

我冷声道:“朕凭什么信你所说?”

温体仁又叩了一个响头道:“微臣本就赞成改组天工学院,只是昨儿皇上盛怒之下,微臣不敢言语!这是微臣回府后写的奏章!”说罢,他从袖中拿出一封奏章,恭敬的垂首呈上。

方正华看到我示意,走下去拿了上来。我打开一看,这温体仁倒没有说谎,里边居然都是颂扬改革天工学院的言辞。

温体仁见我看了奏折,又一边道:“皇上,古语常言:“有容乃大’。天工学院的研究员虽未经科考,然他们所负责的研究亦是头等大事,昔年袁崇焕便是靠着红夷大炮才能击毙敌酋。陕西赈灾,他们又出力极多。所以微臣赞成设立研究院。”

“启奏皇上,温大人所言极是!远的不说,就是钦天监可以授予官职,那研究院也可以授予官职!微臣也觉得天工学院选拔学子进研究院任官无可厚非!”这次出来说话的是礼部右侍郎王应熊。

“微臣虽在兵部,但也支持天工学院改革!微臣知道,前方将士兵器之利,少不了研究员们的努力改进。将士杀敌尚且封赏,研究员们也应该授予相应的官职予以奖励!”兵部右侍郎梁廷栋也出来如是说。

我还没看完温体仁的折子就有些愣了,这几个大臣里边还是有几个反对派嘛!难怪我昨天还在纳闷他们这么多大臣怎么会这么团结?原来温体仁三人跟他们不是一条心,那么眼前这些事就非大臣们集体对抗了。大臣里边还有不少支持我的人马,这下事情就更好办了,我仍旧可以强硬的推行我的改革!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工改组

事情既然有转变,我就放弃了用武力的办法,示意方正华不必去通知谷刚!我重新在宝座上坐了下来,打量着下边不同立场的两拨大臣。也许现在的局势比原先有了好转,但同时也透露出一个危险的信号。今日不管我是否通过改革的决议,六部大臣们分成两派的事情已经不可避免,这会不会是我崇祯朝党争的导火索呢?不过现在管不了这么多了,怎么都比我出兵强行镇压要好的多。

“启奏皇上!”一声怒喝震得殿内嗡嗡响,也打断了我的思绪。只见刑部右侍郎范景文气冲冲的瞪着温体仁他们上奏道:

“此三人辱没斯文,阿奉圣上,微臣要参劾他们!”

“微臣也附议!皇上昨日跟大臣商议天工学院的事情,但他三人未有出声。到了今日只因为皇上要降罪大臣,他三人便转而迎合皇上,此等德行根本就不足以立于朝堂!臣请皇上严惩这三人!”工部左侍郎张慎言也跪出来说话了。

可能温体仁他们的临阵反水让群臣恼怒异常,两人刚一说完,吏部,刑部,工部的尚书侍郎全部跪了出来,要求严惩他三人!礼部尚书李标犹豫了一下,最后也跪在后边。内阁大臣中,只有郑三俊一人出列表明态度。

听了臣子们的话,我开始是一愣,继而忍不住觉得好笑。这些大臣们真是迂腐得可爱!暂且不去说温体仁他们是什么动机,但就现在这个时候,我再怎样也不会自断羽翼。他们居然还要参劾他三人!实在是太搞笑了!温体仁他们当然明白此时的状况,所以都没有说话为自己辩解。待众人都说完,我干咳了一声道:

“温体仁他们昨日便已同意朕的改革方案,只是朕在盛怒之下没有给他们机会发言。今日要商议的是天工学院的事情,其他的以后再说!你们还有什么意见?”

郑三俊铁了心似的叩首道:“微臣以为皇上此举违了祖制,微臣等若是同意,死后也无法见太祖,成祖于地下!臣等不敢奉诏!”

“臣等不敢奉诏!”随郑三俊出列的大臣都齐声附和道。

这些大臣也真了得,一旦有什么事情就知道拿祖宗家法来挡驾。偏偏大明的开国太祖皇帝立下甚多家法,什么事情都可以找到根据。这些引据论典的事情当然非我所长,不过,好在我还有一招!

“祖制?你们就知道拿祖制来堵朕的口,温体仁,你不是支持朕的改革方案嘛!对于郑大人所说的,你有什么好的见解啊?”

温体仁见我这么一问,他怎会不明白!他斜了郑三俊他们一眼,转而叩首道:

“微臣以为郑大人所言欠妥,研究院的作用显而易见。微臣还记得崇祯三年,皇上召集当世大儒与天工学院学子讨论诸般技巧的事情。其中当月《明刊》有一份言论微臣还记得很清楚,其言曰:“君等以三流九教为之下人,其巧夺天工之物视为奇技淫巧;诸生诟鄙甚多,却仍欣欣然享而用之。蔡伦,阉人也,延有造纸之术,毕升,亦不过一匠人。今诸位手捧先贤大作,慨而读之;又手持狼毫,斥造纸印书为鄙;岂是圣人所教。本人虽钝,尚知三皇五帝之事,昔黄帝造车,缧祖养蚕织衣,仓颉造字,神农百草。此等可否也为奇技淫巧?诸生学经论典,求济世之道,以何治百姓乎?在野为民,只知独善其身,此为之’仁‘乎?夫,即为圣人门徒,以天下为己任,民为天下之根本,利民之事诸生斥之为奇技淫巧,此等可为乎?天地间,能富我大明之民,强我大明之兵,便是兼治天下之策。诸生思之,天下思之!’微臣读此篇文章深以为然,上古之时,以皇帝至尊尚且造车利于百姓,今日皇上设官以待能人巧士又有何不可!”

温体仁侃侃而言,身为尚书的李标心中大是愤恨。两个阿谀的小人都出在自己部门,这让他脸面往哪搁,所以温体仁一说完他就反驳道:“上古与今日不同,工匠并非无用,他们能造纸,能造炮,但他们懂得做官嘛?懂得管理民政嘛?”

旁边的王应熊冷冷的插了一句:“李大人初初中进士之际,可知道如何做官,如何管理民政嘛?!”

“你……!”李标是给气得脸都红了。

郑三俊打断了两人即将升级的争吵,他仍旧说道:“皇上,大明乃太祖,成祖皇帝艰苦创业而成,开国制订的《皇明本纪》,《皇明宝训》,《大明律例》也是为了让后世子孙遵守,太祖已明令胥吏不可为官。皇上此举不合祖制,工匠们再有用处,臣等还是不敢苟同!”

温体仁闻言高声道:“皇上,郑大人所言差矣!科考自隋唐而来,之前有圣人之说而无科考之事。科考既是后人所创,自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修改。郑大人跟诸位大臣一昧言及祖宗家法,但据微臣所知,就在洪武年间,太祖曾废科举。太祖下诏曰:“贤才国之宝也。古圣王劳于求贤,若高宗之于傅说,文王之于吕尚。彼二君者,岂其智不足哉?顾皇皇于版筑鼓刀之徒者。盖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可见,太祖之时也明白有贤才隐于胥吏,工匠之中。洪武七年罢科举,中外大小臣工皆得推举,下至仓、库、司、局诸杂流,亦令举文学才干之士。此亦是祖制,不知各位熟读史书的大人遵还是不遵?”

此话一出,跪出来的大臣都彼此对眼交换了一下神色。无疑,温体仁的话给了他们致命一击,若要依据祖制,好啊!太祖皇帝还曾废过科举,今日就是我要有样学样,大臣们也奈我不何!当年嘉靖皇帝为了大礼仪之争,跟群臣开战,一开始也是处于弱势,大臣们都团结一致弄得皇帝没有办法。后来一个叫张璁的进士提出了一套应尊崇兴献王为“皇”的理由与历史根据,皇帝有了底气,把大臣们打了屁股后照样强制执行。今日的模样何其相似,这温体仁就是我崇祯朝的‘张璁’。

现在朝堂上内阁还有五人没有表态,韩鑛是首辅,钱龙锡是次辅,他们与我关系紧密,一时只能处在中立的境地。要是他们冒失的跑出来表态,那就代表局面不可收拾,我会毫不犹豫用武力镇压。张惟贤是世袭公侯,科举的事情跟他没关系,所以今日他只是一个旁观者,他没有表态很正常。贺逢圣没有说话,也是在意料中,毕竟他还念着我提拔的恩典,没有站到我的对立面去。兵部,户部跟此事关系不大,所以两位尚书也没有发话,他们更可能在看内阁的意见。这样的局势我还是有能力驾驭的!

“启禀皇上,太祖虽曾废除科举,但在洪武十七年下诏恢复。洪武七年,其时大明方草创,国家制典未成,才有这例外之事。如今,大明建国两百余年,一切皆有典章制度,皇上岂可轻言废除科考?!”郑三俊此时做了一个小小的反击,虽然他自己也说得有些心虚了。

一直久没有出声的梁廷栋启奏道:“郑大人的话倒说得奇怪,皇上何时曾说过要废除科考?!”

王应熊也乘机道:“皇上,此时午门外有学子聚重闹事,肆意诬蔑,其言行与朝中某些大臣相似。皇上至昨日跟大臣商议天工学院改革,都不曾说要废除科考,今日门外的学子如此叫嚣,很明显是受人蛊惑。其目的便是要用天下学子来对抗皇上。此中阴谋让人齿寒,请皇上明察背后主谋之人,还真相予天下学子!”

郑三俊他们完全没有想到自己陷入了别人的言语圈套,现在给王应熊一泼污水,这些出来表态的臣子跟午门外闹事的学子就有扯不清的嫌疑。郑三俊重重磕了个头道:

“皇上,微臣以事论事,午门外何来学子聚集,微臣实在不知,请皇上明察!”

李标道:“昨日下朝,微臣等一起在内阁商议后离去,并未有人提议要透露此事出去,韩首辅可以作证!”

王应熊马上反击道:“但是离开内阁之后呢,又有谁人知道?!”

刘宗周怒视王应熊道:“是何人泄漏出去,一查便知,请皇上下旨到刑部,不用多久便有分晓。”

……

……

跪出去的臣子都纷纷表态,学子聚集与他们无关!

温体仁最后说道:“微臣虽不相信此事有预谋存在,但也赞成将闹事的学子拘来审问,不过不能让刑部的人插手,微臣愿意会合大理寺,一同审理此案,微臣会给一个满意的答案给皇上!”

“老臣愿意跟温大人一起审理!”韩鑛没有想到事情会演变到这个地步,此时他不得不出来为这些表态的大臣说话。

“请皇上明察!”

所有跪在外边的臣子都齐声高呼,现在可不是天工改革之争,也不是改革科举之争,而是在讲午门外学子聚集的事情。一旦查实,这些臣子可就不是什么文谏的忠贞之士,而是为天下人唾弃的谋逆之人。以后史书也要留下一笔,那还谈什么流芳百世的忠臣。他们都经历过万历,天启两朝,也见识过魏忠贤当年的手段,只要扯上嫌疑,在大明的牢狱里要炮制出罪证何其容易。现在,他们不得不把其它的事情抛在一边,为自己自辩!

我微笑的看着他们,现在我已经处在绝对优势上,如何处置他们只在我一念之间。对于我实行新政,他们这些跪出来的大臣无疑是个阻碍,我是否该乘这个机会将他们贬一批出去?犹豫间,我看到了温体仁笔直的跪在下边。我又不由的想到,今日温体仁出尽风头,应该是早有准备,那么午门外的学子是不是他跟王应熊他们搞的鬼呢?

“皇上,微臣有事启奏!”

我收住神思,只见发话的是内阁大学士成基命,他现在还要说什么呢?!

“成卿家有何话说?”

成基命规矩的跪着,身子却是挺着笔直,他的脸有些微红,也不知是紧张还是激动。但声音却是异常的沉稳:

“启奏皇上,今日皇上召见六部大臣便是为了商议天工学院的事情,现在午门外除了聚集的大批学子外,还有满朝文武。微臣以为,皇上没有意向废除科考,而是改革天工学院,此事应尽快让群臣知晓。否则谣言越传越远,反而惹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来。因此,微臣以为此时不是去追查谁人泄漏消息,而是尽快有个结果诏告天下。”

“哦,那你以为如何?”

“微臣以为,业有所专,研究院的人员有其过人之处,其作用也显而易见。钦天诸监需专门人员掌管,而天工学院也是如此。微臣以为将研究院设与钦天监同等并无不可!”

成基命的话等于同意我的改革方案,这让下边的大臣都一阵低呼,盯在成基命身上的眼神也变了味道。成基命似乎全然不顾,继续道:

“微臣请问皇上,术业有专攻!授予研究员官职后,皇上是否会将他们调离,就任地方,六部的重要职位?”

我想都不想就回答:“当然不会,朕给予他们官职,是彰显他们的贡献,并非说要他们从此途径做官!就算放到地方,也是从事技术性的官职。”

成基命面上一喜,便接着启奏:“皇上这么说,相信各位同僚应该不会以无德无才作为理由反对皇上的改革,研究院的官员并不当任实职,授予有贡献的研究员以名誉的作法,微臣以为完全可行。至于胥吏的问题,百年来胥吏为害根治不清,微臣以为如皇上所言,胥吏没有升迁机会,致使其贪婪成性,上下其手。微臣恳请皇上给胥吏另行考核,择其优异者授予官职。”

我满意的点点头,成基命的建议不错。这样也不致于过份的影响科考,又可以解决胥吏的问题。我又问道:

“那成爱卿以为如何考核胥吏方好呢?”

成基命看来已经有了准备,他稍一思虑便道:“微臣以为胥吏久经地方,需得有一定的年限方能参加考核。微臣以为设十年为期,以地方百姓口碑为鉴,朝廷派员在省府考察,合格者便上报朝廷,此地方任期满后不选派官员,而让胥吏任职转为我大明官员。”

郑三俊忍不住嘲讽道:“成大人说得轻巧,学子十年寒窗都唯有一官半职,胥吏做够十年便可为官,如何叫人心服?”

成基命并不生气,而是继续说明道:“这胥吏考核与科考一样,选拔的人数可以由朝廷控制。做够十年胥吏也非肯定能坐上官位,这还要此人十年人兢兢业业为朝廷效力。百姓的口碑作为一个参考,则胥吏为了升迁就不敢放肆。”

我仔细想了一下,成基命的法子确实不错,跟我改制的理念不谋而合。我马上同意道:

“好!成爱卿所言甚合朕的心意!韩爱卿以为如何啊?”

“微臣以为成大人言之有理,臣请皇上暂行以观效果!”韩鑛思前想后,最终同意了成基命的提议。

事情想不到意外的有了转机,真是一波三折。我看到其他人还没有吭声,便问道:

“那其他人的意见呢?”

“臣等附议!”首辅一表态,一下子连着内阁大部分人,兵部,户部都出了声。至于原先那些跪出来的就不知道他们有多少人同意,不过看起来好像是所有的人都同意了。

“既然大臣们都同意,但朕的天工改革方案正式通过。天工学院调出优秀人员成立研究院,朕属意孙应元当然院使,宋应星任天工学院院使。研究院研究一切对大明有利的东西,兵部不再设火器司研究处,火枪的研究交予研究院。火器司负责制,造归兵部管辖。天工学院的学员不再招收参加科考的举子,专门培养技术人员;炮兵学院从天工学院分离,划归一心学院;印钞事务交予户部印钞局。胥吏考核的事情就依成爱卿的奏议!”

我说完后,随堂太监已经润笔纪录下来。不久就写成了诏书递在我案台上,我看过一遍后,觉得还不错,天工学院以后就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摇篮了。

看着殿里仍旧跪着的大臣,我心满意足。不是我忘记了让他们起身,而是我要让他们明白皇帝的权威。现在当然还有一件事情要解决。

“成爱卿,你既然提了这么多,那么现在外边的文武百官跟学子又如何解决?”

“皇上,现在已有天工改革诏,臣请内阁大臣会及六部官员一起到午门宣旨,学子们知道科考如旧便会散去。至于其他的影响,微臣以为可以在这个月的《明刊》上进行宣扬。这样谣言不攻自破。”

“那泄漏谣言之事呢?”

成基命赶紧道:“诚如温大人最初所言,只怕是某些听墙根的闲人断章取义得来。在殿内大臣都是忧国为民的贤大夫,断不会做此无君无父之事。”

我点点头,放弃了原先的想法。

“各位大臣都平身吧!”

“谢皇上!”众人都跪得久了,歪歪扭扭的起身站着。

我扫视了群臣一遍才威严的说道:“朕之今日改革,是对是错,大家共见分晓!今日所以改制,韩首辅也是说暂行以观后效。好,朕便同尔等一起来看这效果。如果以后有危害大于利益之处,朕即刻废除!但若有人乘机闹事,朕决不轻饶。大明不仅是朕的大明,是你们大臣的大明,也是我亿万百姓的大明!只要有益于大明的事情,朕都会去做!韩爱卿,你带着大臣们前去午门宣旨,让学子们退了,否则严惩不怠。今日停朝一日,让不当值大臣回家自省!”

“臣等遵旨!”

  第一百五十九章 再接再励

出了乾清宫,大臣们明显分成三四堆,第一波自然是首辅韩鑛一群人,接着是郑三俊带着那些表过态的臣子,后面才是温体仁他们三人,走在最后的却是成基命一人。今日成基命是把大部分人都给得罪了,他站在了皇上的那边,郑三俊肯定要排挤;而成基命抢了温体仁等人的风头,这也让温体仁大是嫉恨。韩鑛虽隐约明白成基命的苦心,但他此时急着去宣旨,所以队伍后边就只剩下成基命一个人形影相吊!

此时午门外前边站满了文武百官,后边则跪着京师的学子。当韩鑛他们出现后,立刻引起一阵骚动!

“诸位安静,安静!”韩鑛高声稳定局面,大臣们见是首辅,都噤声等他发话。

韩鑛环视一周,等众人安静后才高声喊道:“传皇上口谕!”

“万岁,万岁万万岁!”午门外所有人都跪了下来。

“朕今日陡闻宫外传言,论及朕要废除科考,此乃无稽之谈。朕再重申一次,明年科考依旧按往年成例。午门外学子即刻散去,不得聚众喧哗,违者严惩。百官不问事实真相,盲目上书奏事,其心不正。朕特令停朝一日,除当值大臣,文武百官皆归家自省。朕所议天工学院之事,不日将有诏书公布天下,文武百官不得妄议!”

“臣等遵旨!”

学子们见首辅传皇上口谕,科考并不变化,都欢天喜地的散去了。文武百官可没有这么容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