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浑身上下散发着猛烈的杀气,一看就让人知道是那种威猛型的悍卒。
虽然人马看上去都是饱经风霜,一个个风尘仆仆的,但是身上的装备却还是鲜亮的。
盔甲、兵刃是军人保命的东西,同时也是他们吃饭的依靠,所以每一名将军都会把兵刃视为生命一般,无论是军中大将,还是一名小校尉,哪怕是再懒的人,也会自己亲手擦拭兵刃,这是军队里一项不成文的规矩。
高郅回首,望着这群跟随的兵将,心中幽然一叹。
这一次,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怕不是应该就是和公孙瓒的最后一面了。
关于公孙瓒的印象,可能有很多人首先想到,他是刘备的同学,一起飞鹰走狗地鬼混;或者是在“界桥之战”中被义暴揍;又或者是最后不敌袁绍,兵败身死。
总之,公孙瓒是一个失败的军阀,成为袁绍在北方争雄的养分。
说起来,公孙瓒不乏军事才能,但没有豪族支持是其割据政权最严重的缺陷,他能获取的资源与援助来自与他基本属于同一阶层的河北商人和黑山军。
再加上公孙瓒又结怨乌桓鲜卑、杀掉刘虞得罪豪族、拒绝与袁绍和解,妄图仅凭武力平定所有敌手。
更何况,公孙瓒身处乱世,却是行避世之谋,实为坐以待毙。镇守易京,根据竟然是童谣!
袁绍在南,必要攻灭公孙瓒,以独霸河北;刘和在北,与公孙瓒有杀父之仇,岂能不图公孙瓒?
公孙瓒还希望要“待天下之事”,过于主观,实为坐以待毙!
公孙瓒与妻妾居于楼内,谋臣武将在楼外不得入楼,使妇人大声叫喊以“传宣教令”。众叛亲离,势所必然。
而促使公孙瓒从极端好战,转变为极端厌战的原因,也许是与鲜于辅、刘和交战屡败,幽州各郡多叛瓒。以此观之,刘备折而不挠的品质是多么可贵。
由此可见,打败公孙瓒的,非是旁人。打败公孙瓒的人,就是公孙瓒自己!
毕竟,归根结底,其实公孙瓒他本身也不干净,曾经纵兵扰民,现在又大兴土木,建造营垒、楼观。
另一方面来说,公孙瓒看不起世家名士,打压衣冠子弟,美其名曰让他们懂得感恩。公孙瓒统治幽州的种种表现,为他的最终覆灭埋下祸根。
幽州地处北疆,人烟稀少,又有游牧部落不时来袭击,很难恢复战争的创伤。
公孙赞此人也不是心性坚韧之辈,胜则骄傲,败则气馁,再加上这次大战,他的大军死伤无数,动摇了基本,日后恐怕也只能在易京之地,默默等死了。
现在,可以完全的天下诸侯争霸,此人可以除名了!
在东汉末年多如过江之鲫的枭雄豪杰中,他注定是一颗耀眼却短暂的流星。
大汉天下也将彻底进入诸侯争霸的时代,各地豪杰纷纷割据城池,独霸一方,征伐不断!
虽然“早有所知”,但是真的到了这一刻,高郅他的心里,也是难免的有些波澜。
毕竟,说起来,公孙瓒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第一个跟随的诸侯,也是他第一个即将见证灭亡的诸侯。
现在,又念在高郅曾经跟随过自己的份上,给了高郅,此时此刻在他身边最后的七百精锐白马义从。
虽然有可能是因为公孙瓒自己没有了争霸的念头,又或者是他也清楚袁绍下一次来,他注定灭亡的结果,希望给白马义从留下种子。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高郅看来,公孙瓒对自己也算是有所帮持,所以如今看着他灭亡,只能长叹一口气。
常言道“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
但历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让我们遇见未来这么简单,读到深处的人一定明白,读史只不过让我们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动性去创造未来。
如今他身逢这个动荡不安的乱世,也只能遵守其中的规则,努力变强。
与后世不同,这个乱世的时代,想要出人头地,很多时候,还是要拼命的。
毕竟,这人吧,生下来都有一个命,或者富贵,或者贫贱,那是老天爷定的,投到富贵之家那是运气,投到山野穷苦之地也怨不得别人!
但这命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碰到了个乱世,乱世想要有逆天改命的机会,从军入伍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
当年的‘兵家之仙’韩信如何,没当兵之前不也是个穷小子吗,后来威震天下!
这个时代的潮流,便是如此。
投明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混个从龙功臣,荣华富贵,封妻荫子,这就像买股票一样,得买个潜力股,要是买错了,那就鸡飞蛋打了。
毕竟,如今诸侯争霸,龙蛇起陆,谁也不知道拿顶王冠最后会花落哪家。
八百七十六 无形()
征伐天下,绝不单单只是属于他们那几个诸侯之间的争霸,他们麾下的文臣武将,同样是时刻进行着斗争。
文士们以笔墨互相交流,军人之间则用刀剑说话。
很多时候,一旦谈不拢,那就战场上见生死、分对错好了,胜者为王,这可能是万年不变的真理!
而争斗之中,胜负之决都是人力不能完全控制的。
这也同样是属于战场征伐独一无二的魅力所在。
即便是历史上已经确凿的走向,也可能只是其某种走向的分支。
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有时候,一场战役的走向,并不单单只是单纯的某一方面就能决定得了的。
武勇强大,只是一方面。
其实说起来,公孙瓒他虽然有勇无谋,不过他的勇是真的勇。
并非匹夫之勇,公孙瓒的强大是军队战力上的强大。
幽州常年面对着外族的威胁,公孙瓒麾下的士卒可都是从血海里杀出来的
乌桓、鲜卑人见白马而逃,可不是吹的!
三国历史上骑兵最多的诸侯除了董卓就数这货。
马匹多到挑选没有杂色的纯种白马都能组成一个数千上万人的队伍,普通人,也只能表示这真的没谁了!
其巅峰时刻,同样地跨四洲之地,不比袁绍巅峰的时候差上多少。
可是,世事无常,世间也没有绝对永恒的强大。
有很多时候,胜负都不是人力所能单方面决定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正如历史上让人耳熟能详的的界桥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等诸多颠覆性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这些战役结束之前,世人又有多少能够猜测得到这种结果?
“哎!……天意!”高郅摇了摇头,只能推脱如此。
其实他也是万万没想到,自己如此费尽心机,到头来却并没有能够改变公孙瓒的“命运”。
或者更确切一点的来说,应该是他所改变的幅度微乎及微,影响甚弱。
毕竟,算起来,历史上公孙瓒由盛转衰的节点,还是界桥之战。
而这一战,这个世界的高郅他也同样是参与过、厮杀过的。
他还顺势解决了麴义,劫掠了袁绍后方的粮草,可是现在看起来,依旧是于事无补。
就仿佛无形之中,有一双大手,在默默操控着一切。
或许唯一能让高郅感到欣慰的,还是如今在他帮助下,已经和历史上发展不一样的吕布的改变了吧?
至于说现在的幽州,根本就不是什么值得逗留的位置,而是一座火山口,一座随时都可能被炸的粉身碎骨的火山口啊!
这样的好位置,还是留给别人吧,他高郅,恐怕是真的无福消受了。
虽然,他的内心,战意不减,可是理智,还是让高郅选择了在这个时间脱离幽州战线,远离公孙瓒。
长枪枪尖亦是颤动不止,发出嗡嗡的嘶鸣声,仿佛在渴望着鲜血一般。
高郅的内心,并不是那么的平静。
他想了很多,也想了很远。
这一场乱世,注定动荡。
东汉末年,拥有五六千万人口的大汉,五胡乱华之后,只有不到两百万,汉族差点亡族灭种,消失天地间
尽管这个世界与记忆中的三国并不相同,有着武道,有,有着阵法,有着。。。。。。但是这并不能改变历史的修正性,若是没有高郅他的乱入,这个世界的三国很有可能再现五胡乱华的悲惨。
当然,现在想这些,或许有点远了。
高郅摇了摇头,将视线投向远处。
“大家加把劲,再赶十里,我们就进食休憩一下。”
高郅面色如水,丝毫看不出喜怒,呈现出与年纪及其不符的沉稳与老练。
十里路,快马不过片刻,便能赶到。
不多时,他们来到了一处小山林畔。
这片山里植被茂盛,常有野兽出没,本来是众人闲暇时最好的狩猎场所,可是往日里祥和而安宁的树林,此时在众人眼中变得那般乏味。
见军心劳累,高郅也不做恶人,下令全军下马休憩,同时令军中伙夫,准备饭菜。
不一会儿,炊烟袅袅。
折腾了一个早上,场下将兵米水未进,早已饥火大盛,此时饭团的香味四散开来,直把他们勾得口水直流,砸吧嘴巴的声音不时响起。
高郅见距离并州也不算太远,加上众人却是劳苦,索性大手一挥,道:“尔等上来吃用食罢,管饱管够,限时半盏茶功夫!”
军中平日里的饭食不过一人一个饭团。
乍闻让他们放开了吃,众人早已心花怒放,随着他一声令下,皆快步走到筐前,敞开大吃起来。
取过两块饭团,一张馍,就着凉水,高郅独自吃着。
抬头望天,心中略微有些惆怅,世事无常,白云苍狗。
千年的回溯,高郅他有时候在看待诸侯之间的战争时总是保持着一种上帝的视角,无所谓对无所谓错,也从未想过改变。
因为在他学过的历史中,这些看似辉煌过的无数个政权,就想史书上的一朵浪花,涌起跌落,最终回归于平淡。
如今的大汉朝廷就像一座四处漏水的破船,而那些所谓的汉室忠臣,就好比是一艘航驾多少,船上的一个老船员,船体虽然已经破旧的无法经受风浪,可老船员们却对这艘船的感情太深了,所以他们拼命的四处修补,希望这艘大船能继续漂浮下去。
如果有一天船真的再也坚持不住了,老船员们,也只能选择与船同沉!
当然,高郅,绝不是这类人。
正所谓,力强者难于共处,力弱者易于同存。
当然了,这世上不怕死的人很多,找死的人却一个也没有!活着,比什么都强!
一边吃,高郅一边想着当今的局势。
接下来的北方大地,显然会是袁绍称霸,吕布次之。
至于说历史上这个时候已经崭露头角的曹操,现在也是刚刚立足,没有同时期的强大。
不过,人都有无限可能,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某些失败,就彻底否定他身上的一些优点,历史一再的证明,能为大事者,必有大才!
想做大事,也必须要有一定的能力才行。
八百七十七 乱世()
人生中总应该有些轰轰烈烈事情的,那样即便随着时间的流逝,真的到了耄耋之年,也可以在阳光中,扳着手指细数那些曾经无法忘却的记忆,而不是在无边无际的悔恨中死去。
有时候,争夺,是必然的。
大抵武人总不愿承认自己技不如人,“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讲得便是这般道理。
当然了,也不是说,什么事情,争了,就一定能得。
有时候,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句话出自‘老子’全句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意思是说,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摸了摸自己的鼻子,高郅突然笑了起来,而且这一次,笑得格外灿烂!
几口吃完饭食后,高郅再度命令全军集合,准备继续动身。
一时之间,哀嚎连连。
好在,这些精锐骑兵们,一个个私底下在内心里对高郅也是充满了敬畏。
毕竟,那些都是他们并肩作战、亲身经历过,用无数的人血浇灌出的畏惧感,根深蒂固,牢不可破!
路上一马平川。
由于战火纷飞的原因,路上的行人也是不多。
众人向南行去。因马力足健的缘故,一行人马不停蹄,脚程极快。
天气便逐渐炎热起来,虽还没有到让人不能忍受的地步,但已经让人稍感到不适了。尤其是在中午,官道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虽然可以提供一些yin凉,让人jing神稍微可以清醒一些,但被阳光一晒,便又慵懒起来昏昏yu睡了。
好在不一会儿,便是有蒙蒙细雨笼罩了这片土地,周遭都是打在叶子上的沙沙声还有屋檐上水滴落在水面上的“滴答”声。
靠近附近的这一批地带土地肥庾,本是上佳的聚居开垦之处,不过高郅等人一路上确实见了不少村落庄子,只是眼下都已是废弃。
如今天下沉浸战事,乡野百姓动辄被各路豪强拉丁入伙,或被抢夺粮食物资,没了男丁和口粮,剩下的老弱病残又能坚持多久?
有路子早已投奔他处,没路子的便只能在原地哀嚎等死。
幽境偏远之地,更是饱受侵蚀,除去一些大城郡城能属平安,稍远一些的乡野村庄,甚至已有消亡的倾向了。
说起来,又其实何止幽州一地,天下诸侯林立,长久以往,恐怕便是但凡兵锋所至,乡野民间皆已是十室九空了。
一行人所见,村落附近尽是山包似的小土堆。原是乱世时死人多了,便用草席一圈,草草一埋便已了事。这还算是好的了,一路上也见有不少白骨,半陷在土里,半露在地上,连个收敛尸骨的人都没有,当真凄惨莫名。
高郅面露不忍,叹道:“昔时诸侯联盟讨伐董卓时,曹操曾做《蒿里行》,诗云: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应是见了此情此景,今日我心有戚戚然也。”
“是啊!”这个时候,有人叹道:“天下苦战矣,也…也不知何年何月方…方得始终。”
“什么人?!”当下副将策马而出,抄起身旁的长枪,目光如炬盯向某处。
“大胆!先生也敢冲撞!”蓦然从对面,有一人纵马越出。
手中大弓拾起,搭箭不语。
那人手中的大弓长约三尺,弓身由桑拓木所制,坚实无比,又用牛角贴于弓臂腹部,弓弦则有牛筋同丝线紧密缠绕而成。这等良弓的耗时冗长,制作及其不易,且开弓需要有两石的力道,非等闲之辈可以受用。
不过此人的身高臂长,自小打熬力气,若是卯足了劲头,三石的强弓也是开得,当然了,只是若要兼顾准头,还是两石的更实用些,马背上瞄准本就不易。
一时之间,双方队列就上,附近同样都是刀头舔血的军人,都是在战场上尸山血河般厮杀过来的,谁怕谁啊!
纵观武人一生,无非是在杀戮中扬名立万、在杀戮中建功立业、而最终也在杀戮中黯然死去,死于敌手。
“够了。”高郅纵马上前。
一双如刀锋般锐利的眼睛不停地来回巡视着,目光所到之处,众将士无不低头躲避,被压制的喘不上起来!
目光扫向对面,对方人数不算多,看上去也不像是军中甲士,倒像是私人部署。
目光远眺,在对方围拢的中央,一名文士怡然而立。
他头发尚未干透,只用一只木簪随意挽起发束,散发出皂角的清香,身上换上一袭干净的青色长袍,腰间系上兽口吞金带钩,脚踩牛皮软靴,瞧着自有一股不凡之气度。
此人,似乎是一名大才!
高郅心中蓦然一动。
想要成就一番霸业,谋臣,就必不可少!
谋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刘备飘零半世,就是因为在荆州得到了一个真正的顶级谋臣诸葛亮,最后才成就了蜀汉霸业。曹操南征北战,荀、荀攸、贾诩这些顶级谋臣的作用也都无法忽略。
当然,并不是说,拥有了一个顶级谋臣,定能成就霸业。
像是历史上吕布,拥有陈宫;袁绍拥有田丰沮授、刘璋拥有法正,最后还是免不了失败。
不可能遽然打破,故而乱世之争,争得不仅是一线人才的文韬武略,实则还在比对后备力量的培养和锻炼。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顶级谋臣在争霸之途之中,其作用,确实是不可替代的!
中原一带,世家人才何其多也。荀、荀攸、郭嘉、程昱,这一些人,随便得到一个,都足够让人受用不尽。
毕竟,有些东西,若没有敏锐的观察力,这些东西是很难领悟出来的,更何况这里面还有对人性的认知。
而人性,恰好是这世间最难弄明白的事情了。
八百七十八 司马伯达()
“在下唐突,阁下。。。还未曾请教姓名。”高郅想了想,挥手示意一旁剑拔弩张的骑兵退下,而后抱拳询问。
“呵呵。”那文士微微一笑,道。
此人目光坦然真挚,无有一丝一毫献媚、讨好之意,也无分毫的畏惧怕死之情。
此时的他抖擞了一下衣襟,挑拨开那用木簪随意挽起的发束。
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当真有文士风采,至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加分的。
人啊,难免会因为这方面视觉的判断,影响到后续的选择,高郅也不能脱俗。
嗯,严格的说起来,高郅他又何尝不是因为对方给他的第一印象,所以才选择询问的?
说到底,东汉年间就是一个拼脸的时代,尤其是对官员而言,脸就是仕途的敲门砖。
官者!可谓是替天子牧民的,不但要求长得五官端正,行走之间还必须得有官威,正所谓汉官威仪吗!
所以要想当官,就必须得有一张出众的脸蛋。
武将必须长得威严,文官则讲究儒雅,而要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