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马掠三国-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现在,见到高郅的他,却是不禁升起一丝后悔。

    看着高郅如今这一身满身鲜血,袍乱襟散、蓬头污面、脸庞上满是淤青,狼狈不堪的样子。。。

    哼!

    刘虞表示,他的内心是抗拒的。

    这倒不是说怪他是高眼看人。

    很多时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会取决于接下来的对话交谈的进展。

    至少目前来看,高郅给他的印象是不甚好的。

    说实话。。。

    如果站的再近一点的话,仔细去闻闻,在高郅的附近,还能够闻到,有一股刺鼻的血腥恶臭味。

    “禀告州牧大人,在下高郅,乃是右北平太守、都亭侯麾下白马义从屯长。”高郅闻言,抱拳拱手回道。

    嗯~

    你没有听错,高郅他说的就是屯长。

    反正,之前公孙瓒不也有意封他一个曲长的吗?

    虽然被他让给了赵云,但是。。。他当个副手还是可以的吧?

    不过分吧?

    什么?_?

    你说这是欺诈?

    No,no,no,这是语言的技巧,善意的谎言!

    毕竟,要是说个太低的职位,刘虞觉得你和他说不上话怎么办?

    可不要小瞧了这些谈话的技巧。

    事从紧急,高郅还是能够分得清轻重缓急,做到面不红心不跳滴~

    “哦?屯长?”

    刘虞眉头微蹙,脚步悄然向后挪动,拉开距离后,上下打量了一番高郅。

    如此年轻,便已身兼屯长一职了?

    “哦?那公孙瓒不在他的右北平好好待着,派白马义从来寻老夫,所谓何事?”刘虞撩拨一把胡须,装作若无其事的问道。

    “特来求援尔。”高郅瞥了一眼上方一脸淡然的刘虞,心里决定下一记猛药。

    “原来是求援。。。嗯?求援?”刘虞愕然一愣。

    试探、虚与委蛇。。。

    关于公孙瓒派来此人的原因,他猜想很多,却唯独没有猜到这个理由。

    求援。。。

    公孙瓒这样的犟驴,也会向自己求援吗?

    “公孙瓒会向我求援?”刘虞听得莫名相笑。

    “是的,大人,正常情况下,如果按公孙将军的性子,他自是不会向你求援,但是这次不一样,为了百姓,他不得不求!”高郅眼中一亮,故意说道。

    “为了百姓?呵呵,什么时候他公孙伯珪除了征伐打仗外,也会关心百姓了?”摇了摇头,刘虞表示不信。

    “是的,大人,公孙将军,真的是为了百姓而力战不休,我敢保证,这一次如果没有他,死去的百姓将会比现在,多上数倍!”高郅同样的摇了摇头,耸肩道。

    “死去的百姓?等等。。!到底发生了什么?”刘虞眉头一皱,留意到高郅言语中的话语,骤然出声喝问。

    “。。。州牧大人可能还不知道吧?。。。”高郅看了一眼面前脸色陡变的刘虞,见似乎吊起他的胃口后,暗笑一声,继续说道。

    “就在一天前,乌桓、鲜卑扣疆,席卷幽州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抄略边境,所至残破。”

    “事从紧急,公孙将军率军出击,于葬马坡一役,击溃乌桓军万余人。”

    高郅一边说着,一边偷瞄注意着刘虞的表情。

    毕竟,历史上,刘虞和公孙瓒,可没少为此而大动干戈。

    果不其然,当听到公孙瓒擅自出击的时候,这位主张柔和的州牧大人,怒了。

    “啪!”刘虞气得胡须真颤,一拍桌子,怒道“公孙伯珪!无谋匹夫!竟然擅自出兵,目无朝廷!端地不为人子!”

    “大人。。。”

    “州牧大人!”高郅突然吼叫的声音,打断了刘虞的发泄。

    “大人!我知道你想要和平共处,但是,现在问题是,我大汉的子民、泽袍,都被已经深陷困境。”

    好言劝说到此时,高郅也是急了。

    说实话,对于刘虞的这种想法,作为一名后世之人,高郅他也是非常不屑的。

    止戈为武!

    和平,从来都不是靠送点东西、祈祷,所能够求来的。

    岁月历史证明,贪婪是永无止境的,如果一味想着给予换求和平,那最终你将一无所有。

    因为给予,始终比不过索求的速度,你给得越多,别人要得只会更多!

    就好比大汉,自汉高祖刘邦起,至汉武帝时期,历经七帝,数百年。

    因为当初刘邦的白登之围所造成的阴影,采取“和亲”政策,一直成为汉朝笼络匈奴、维护边境安宁的主要手段。

    但是,每一次和亲,又能够管上多久呢?

    十年?

    亦或是二十年?

    王昭君。。。

    这个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众人应该都不陌生吧?

    也是汉朝和亲的最大牺牲者!

    别看什么所谓的“昭君出塞”成为后世美谈,但其实,背后又有着多少的无奈?

    出塞。。

    呵呵,出塞!

    如果可以,谁又愿意远离故土,去到一个天寒地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别看王昭君,在匈奴的影响地位,貌似还很高。

    去世后,还专门被葬于大黑河南岸,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可谁又能够理解一个女子,孤身一人,身处异地的感受?

    就在她婚后的第三年,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王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却敕令“从胡俗”!

    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王昭君只能复嫁给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

    是的,不可否认,后期的王昭君确实参予了匈奴的政治活动,对于匈奴与汉廷的友好关系,也着实产生了不少沟通与调和的作用!

    但是!

    那是牺牲了一个女子一生的时间,换来的“短暂”和平。

    没错!就是短暂的和平!

    相比起一个人的一生,王朝的更替,自然显得短暂无比。

    所以。。。当王昭君的女儿,即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在位时。

    她有个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谦躬下士博取虚名,后玩了一套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

    但匈奴单于认为“非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

    于是边疆迭起,祸乱无穷。

    眼看自己创造的和平岁月毁于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绝望中死去!

第36章 论述与说服() 
弱国无外交,弱者无人权。

    弱肉强食,才是这个残酷而又现实的时代,唯一的主流!

    人心叵测。

    当一个被惯坏胃口的人,欲望被打开的时候,他的索求,不但不会停止,反倒会随着纵容和时间的推移,而愈演愈烈。

    斗米恩,担米仇!

    可能很多人不敢相信,也不愿去相信,会出现这种事。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还真就从来不缺乏忘恩负义的人。

    就好比一些接受救济的人,在习惯了给予接受之后,往往便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别人的救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此久往,自然不会再去考虑自己应该去干点什么,靠自身的劳动来获得食物。

    这是因为,对方把原本你爱心资助的东西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当你有一天,停止给他的帮助时,你会发现,他对你的感情,只会剩下憎恨、埋怨!

    诚然,不可否认的是,也许在最初的开始,你给予他的帮助,确实会让其对你产生感激之情。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感觉,渐渐变成了理所当然后,以至于最后反目成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与外族的相处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弱他便横。

    他是不会觉得你对他的好是关怀,只会认为你软弱可欺,下一次,便会更加强硬,索要的东西也就更多。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同样不会陌生。

    岳飞的满江红中,所提到的靖康耻,不正是是在宋朝君主的一味惧战下,一手造成的屈辱吗?

    今日割几城,明日送几地,日醒时分,敌人又在墙外。

    结果不断的向外输送,国力越来越弱,差距越来越多,恶性循环。

    所以,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求和上,那太过缥缈和理想化,因为,贪婪是永无止境的。

    毕竟资源就那么多,蛋糕就那么大,无论如何,是不会做到合理的平均分配。

    而且强者,也不会有谁,会愿意去跟弱者讲公平分配一说的。

    真正的和平,都是靠着戍守边关的将士,真刀真枪,用拳头打出来的,而不是那些士大夫,用嘴皮子说出来的!

    而这一点,也是高郅最为佩服公孙瓒的一点。

    相比起一心内战的诸侯,公孙瓒这个纯粹的民族主义者,还是有着不一样的闪光点!

    “你。。。。”

    刘虞被高郅“突如其来”的大声给震得有些错愕。

    “大人,恕在下无理!实属军情紧急,公孙将军及诸多幽州将士周边诸郡的黎民百姓,还等着救援,您就出兵相助吧?”

    高郅没有给刘虞过多的思考时间,抱拳上前道。

    刘虞听到百姓脸上的表情一滞,随即深深皱起双眉,似是在苦苦挣扎。

    他也不是不知道,外族在幽州大地上所作所为,只是他一向致力的方针,是和平,以德服人。。。

    “等等?你说。。。”

    “你是从葬马坡一路冲杀过来的?”刘虞突然想到了什么,有些诧异地看着高郅。

    这个小子……,真的是从鲜卑的千军万马的围攻中,杀出重围来寻求支援的?

    “是的,在下与百余名士兵奉公孙将军之命,一路杀出,突围于此地寻求州牧大人的支援。”高郅点头道。

    得到高郅回复的刘虞,眼中却是陡然一亮,忍不住又轻退两步了,上下打扫起高郅来。

    还别说,先前光顾着躲开高郅身上的“味道”。

    还不觉,这个人有什么特别。

    但是现在看来,此人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谈,所表现出来的自信,却和身份完全不相符,倒象赴宴的贵族一般,从容而淡定。

    此子。。。绝非一般大字不识一个的粗鄙兵丁!

    抚着长须看着高郅,刘虞心中不禁暗叹,老夫果然是年纪大了……

    这眼光也是……唉!

    一念至此,刘虞遂道:“高。。。高壮士乃忠勇之士!某甚是敬重。来人,赐座!”

    遂有左右取过座位,于高郅身后摆好。

    高郅心中一喜,知道对方被自己戳到点了,接下来的劝说,只要再接再厉即可。

    于是他一整面容,对刘虞抱拳行礼道:“谢州牧大人赐座!”

    刘虞叹了口气,看了一眼高郅说道“快坐下说话,咱们就先聊聊,这鲜卑之事。”

    “你所言的事情,老夫也是知晓一二,只是如今我大汉动荡不安,再加上。。。”

    说到一半,他自己,却是又不禁摇摇头,叹息道,“再加上又是天灾人祸,牵连重大……”

    “实在是禁不起大战啊。。。!”

    一边说着,刘虞眼神黯淡,似是触及感慨,不禁敛目片刻,定定望地。

    “。。。州牧大人,在下愚见,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所面对的,不是能不能战的问题,而是不得不战的现实!”高郅沉声道。

    “不得不战?”刘虞喃喃道,眼中若有所思。

    “是的,不得不战,身为军士,守家卫国,乃是本职,也许我们不懂得什么大事,但是我们知道,要守护黎民百姓,守护那些大汉子民!”

    说道这里,高郅顿了顿,留意下刘虞的反应。

    他在尝试着引导刘虞,尽量说一些乌桓、鲜卑扣疆所带来的凄凉景象。

    希望能够借此来激发刘虞的愤怒,至少,让他暂时放下对外族的偏袒,和对公孙瓒的不满。

    说实话,在他看来,很多时候,如果不是刘虞的压制,不允许进军,一直扯公孙瓒的后腿,有事没事拉拉偏架。

    否则以公孙瓒的进军仇胡之心,估计胡人早被公孙瓒赶出长城以北了。

    甚至于公孙瓒都能跨过边境,去收拾并州的胡人,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现在,高郅期望能够让刘虞放松对公孙瓒军事行动上的压制、束缚。

    别的不说,放开手脚的公孙瓒踹死塞北的胡人,那绝对不是问题。

    “不得不战。。。不得不战。。。”刘虞嘴中不住喃喃,眼中波澜闪烁。

    “想不到,你一个武夫,也能够说出如此关爱百姓的话来。”刘虞转头望着高郅发出感慨。

    “一般一般……”高郅挠了挠头,笑道。

    “……”刘虞想了半天也没明白这一般是什么意思,也许就是一些自谦的话吧,也无大碍。

    刘虞小声嘀咕了一声,看了一眼高郅,语气和善了几分。

    “你觉得公孙瓒此人如何?”沉默了没一会儿,刘虞突然复问高郅道。

    “呃,公孙将军乃是某之长官,在下不敢枉自菲薄。”高郅一愣,沉声道。

    “无妨,老夫想要听听你的评价,尽可畅所欲言。”刘虞大手一挥。

    畅所欲言?

    高郅的表情顿时变得十分古怪。

    “说吧……此处仅我二人!府中下人,老夫皆喝退了!”在高郅沉思的时候,刘虞已然屏退左右,重新坐于高位。

    “战果辉煌,煊赫神京。”高郅沉吟了片刻,说出了他的想法。

    刘虞的脸色不禁一变,虽然他掩饰得很快,但是依旧被一旁的高郅所注意到。

    “公孙伯珪。。。公孙瓒他一介莽夫,何德何能?”一声低语,压抑而出。

    刘虞看上去有些不甘,顿了顿,又出声问道。

    “那你再说说老夫。。。老夫在你眼中,又如何?”

    “呃。。。”高郅被问的又是一愣,旋即反应过来的他又有些思索。

    看来。。。

    公孙瓒和刘虞这二人之间,确实是有矛盾,而且还不小!

第37章 说服出军() 
其实谈到这儿,关于公孙瓒和刘虞之间的主要冲突,高郅的心里,已经跟明镜似的。

    在他看来,公孙瓒和刘虞两个人,无非就是在对待胡人的抉择问题上,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

    白马将军公孙瓒,虽然在将星璀璨的三国时代,如昙花一现。

    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代表着一个相当血性的北方问题的解决思路,即为用武力镇压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和叛乱。

    相对的,他的上司幽州牧刘虞,则是倾向于用怀柔政策来处理这些外族。

    一个人想要通过武力,对外族进行打击;一个人想要通过感化,求和共存。

    也就是后世所谓的主战派与主和派。

    自然,矛盾冲突,便是不可避免的。

    非常明显,思想理念上的分歧,无疑是最难以调协的。

    历史上也正是因为如此,刘虞才和公孙瓒不和,最终矛盾激化以致兵戎相见。

    因为当两者之间,出现纷争的时候,通常都是源于对自己所认可的理念的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则往往意味着自负的诞生。

    而自负者,便不会希望别人否定自己的观点,甚至去推崇相反的理念。

    现在,高郅在刘虞面前夸奖公孙瓒的处事方法。

    无疑,便是从另一个方面,变相在说他刘虞所一直贯彻采取的办法,是错误的。

    如此一来,他自然心情不爽,自然不会给高郅再流露出什么好脸色来。

    虽然,在高郅的心里的确是认为刘虞的观点不对。。。

    不过,人在屋檐下,他也不好去直言斥责。

    而且,他也没那个胆,毕竟,这里,可没有什么后世的言论自由那一套说法。

    对一州之州牧指责。。。怕不是不想活了。

    更何况。。。

    有敬酒不吃,何必上赶着去吃罚酒呢?

    “治正推平,功在千秋!”于是,在沉吟了片刻,高郅憋出了八个字。

    当然,这八个字,倒不是高郅自己编织出来,用来随口应付刘虞的。

    这些评价,刘虞当仁不让,都是真真切切的,历史上对其的真实写话。

    关于治理州郡这一方面,刘虞的能力,倒当真是不庸置疑的,甚至可以称得上,算是东汉末年有数的能臣了!

    要知道,在历史上,刘虞在镇守幽州时,便是以为政宽仁,善于安抚百姓著名,并深得幽州人心。

    他为官清廉,虽贵为上公,然而却天性节约,除开官方的开销外,在家都经常是敝衣绳履,食无兼肉。

    这一点,与当时东汉官僚穷奢极欲的腐朽作风截然不同,因此对幽州风气的改变起了很大作用。

    “远近豪俊夙僭奢者,莫不改操而归心焉”。

    在当时,刘虞的所作所为,具有很罕见的人格魅力,深受百姓、士人爱戴。

    以至于后来,袁绍战公孙瓒的时候,总有大批的胡人部落前来帮忙,也是因为打着给刘虞复仇的旗号。

    可以说,公孙瓒的败亡,有相当一部分,是源自于内部的,对刘虞的杀害。。。

    “你果真如此认为的?”刘虞面色缓和下来。

    好话人人爱听,被高郅一夸,刘虞原本微变的神色,也重新恢复微笑。

    “果真。”高郅笑着点了点头。

    “虽然目前还看不到成效,但是如果能够真的将那些外族融并于汉,在下敢肯定,那绝对是一个功盖千秋,惠普后人的工程。”高郅继续说道。

    笑话!

    后世已经证明过,五十六个民族的统一,那是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

    “对!老夫也是如此想的,如果能够解决掉,这些外族的安设问题,我大汉,便能够变得更强。”刘虞一拍腿赞同道。

    “想一想,到时候,征乌桓、鲜卑之精骑,纳百越之战士,大汉的实力,必将再上一层楼!”

    说起心中的想法,刘虞就像变了个人一样。

    先前的儒雅早已消失不见,浑身上下处处流淌着无尽的狂热,双眸之中更是泛着喜悦的神采。

    语气一转,刘虞又突然面露迟疑,压着性子朝高郅问道:“那你且说说,如果你对一个人真心实意,难道还能反噬其害?”

    “。。。”

    这老头。。。

    感情还在这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