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个女人一个清朝大清开国与孝庄太后-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
  史册上煞有介事地给我们描述了,褚英在失去父亲宠信之后,所采取的一种周星驰式的无厘头抵抗活动。
  努尔哈赤要求褚英把多占的人口和财物拿出来与弟弟们重新分配。这似乎也算不上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可是,把面子看得比性命还紧要的褚英心底就一万个不乐意了。
  他羞愤难当地跟自己平时最宠信的四个仆从抱怨说:“要我跟弟弟们平分人口,真是羞死人了。我宁愿死去也不能跌这种面子。你们是自幼跟我一起长大的,如果我想做触犯了死神的事情,你们愿意跟我一起死吗?”
  四个仆从当时异口同声地回答:“贝勒爷要我们死,我们当然没有活着的理由。”
  因此,困守于城门的褚英除了无聊地酗酒,就再也不关心父汗努尔哈赤出征的事情了。其实,这时的褚英即便是想关心一下努尔哈赤的军国大事,也于事无补了。
  但凡开国君主总有一种忮刻好猜的坏毛病。有人给努尔哈赤告密说:褚英偷偷地书写了咒语,诅咒英明的大汗以及勇敢清正的诸贝勒大臣不得好死,并将咒语焚烧告天,以宣泄心头的仇恨。
  但是,褚英真的是一位不识深浅的大老粗哟。据说,褚英曾在酒后,梦话般地呓语:真的很希望父汗努尔哈赤的这一次亲征乌拉行动惨败。他甚至与四个情好的仆从们梦想:假若父亲的征讨大军弃甲丢盔的败归呢,他们就紧闭了城门,坚决不让父亲和诸弟入城;让父汗与弟弟们跪在尘埃的城墙下面磕头哀求。褚英匪夷所思的臆想把四个亲近的仆从们吓着了。
  在黄沙蔽天的关外大地,还没有人敢在背后如此犯上地议论努尔哈赤大汗呢。因此,其中的一位仆人左右为难之际,就留下遗书自缢死了。另外三个活着的更加害怕,便主动地向“五老臣”告发了褚英的全部罪行。
  努尔哈赤当时涌上来的第一个念头是,立即杀掉这个忤逆之子。但努尔哈赤的恻隐心一动,又让褚英活了下来。
  一个活着的褚英,转眼之间,已经幽禁于四面高墙的弹丸之地。他每天只能从树木的浓荫中仰望上面一方白生生的天,再低头无语地凝望着脚下的一块水阴阴的地。生命对于幽禁中的褚英,其实已然是天空中悬浮着的一朵乌云,安静得就像死亡本身。可是,高墙外面喧嚣的人世间,众贝勒、权臣们仍然念念不忘枯萎于高墙之内的褚英。权臣们反复地在努尔哈赤的耳旁念叨: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留着褚英这个祸根,打蛇不死,以后迟早会动摇国家的根本。努尔哈赤眯缝起眼睛,认真地打量着身旁踌躇满志的众贝勒们以及喋喋不休的臣僚们。努尔哈赤叹了一口气:都是自己害了褚英。褚英即便是现在不死,留待自己百年之后,都是要死在自己身边人的手中。但那时,借故拥护褚英者,与反对褚英的一派,就有可能爆发一场导致国家分裂的流血冲突了。还是由自己来给褚英的一生做一个了断吧。
努尔哈赤晚年的立储风波(6)
因此,老汗王努尔哈赤在囚禁褚英三年之后,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的一天,他望着自己镜子中早生的华发,默然无语地独自枯坐了许久。他下达了处死长子褚英的命令。这一年,褚英三十六岁,老汗王五十七岁。
  褚英墓后来褚英在大清官方评价中,似乎还是有他的地位的。他被安葬于清东京陵。
  当年,朝鲜有一个叫李民寏的人,他写了一本《建州闻见录》的书。他在评价努尔哈赤与三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的政治斗争时,曾经臆测:“奴酋为人猜厉威暴,虽其妻子及素亲者,少有所忤,即加杀害,是以人莫不畏惧。”这样的见解,自然是失之于肤浅的。
  努尔哈赤当然是一代雄才大略的英明君主。他用人的政策从来都是明晰而又条理分明的。他在人才的奖惩上,从来不搞无限株连的恐慌政策。好汉不慎触犯了死罪,就应当像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般地去死,仍然会赢得对手的尊重,十八年过后又是一条汉子。
  像舒尔哈齐生前惹得努尔哈赤满肚子的不高兴,可这并不影响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成长为最有权势的四大贝勒。阿敏因事获罪之后,他的弟弟济尔哈朗仍然可以高居于郑亲王的枢纽位置上,为后来的顺治帝所器重。
  褚英被杀,他的长子杜度为贝勒,三子尼堪为亲王,似乎都成长为国家的股肱大臣。
  努尔哈赤的观点仍然是:大家出来为这个新兴的国家做事情,功是功,过是过。曾经为国家发展流过血者,尽管后来犯了大错,都不应当一笔抹杀。
  努尔哈赤首创的这一用人政策,皇太极以及孝庄指导的顺治、康熙二帝,一直都沿用了下来。这成为女真族由弱而强,最后成长为一个战无不胜的强大民族的制胜法宝之一。
  5
  后来,皇太极的正福晋哲哲指着一片爬满苍苔的荒芜宫室,告诉小布木布泰:那就是老汗王曾经给幽禁中的舒尔哈齐、褚英两人起造的大房子。
  大贝勒代善小布木布泰却有一点想不通:既然父子、兄弟间的情分已经断了,再来给舒尔哈齐、褚英那样的废人建筑那样空旷的华屋,老汗王不觉得闹心吗?
  姑姑哲哲支吾了一下,她是这样解释的:老汗王上了年纪之后,心肠自然就没有年轻时硬了。从前用三弟长子的血来换取女真的统一与强盛,虽然事出必要。但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回忆旧事。他对于死去的舒尔哈齐和褚英,总会怀有一份隐然的歉疚之情的。造那样的高屋,也许老汗王自己的心底就怀着了一份自赎的情怀吧?
  有时候,一个生长于深宫中的女子,凭着自己的常识阅历,点评自己身边英雄人物的曲折心絮,都比后来的某些史家来得明晰。
  后来,接替大哥褚英做王储的大贝勒代善又出事了。这个时候,已经是后金的天命五年(1620年)。努尔哈赤汗王进入了年过花甲的迟暮之年。他没有精力与勇气再对自己的子侄们掀动大狱。这一次,他采取了息事宁人的做法。

()免费电子书下载
  其实,努尔哈赤作为封建时代一位有为的开国君主,他一生致力的事业无非是这两项:疆域的开拓和权力的无限向帝王集中。前面一项任务,对于他的贪婪的部下们而言,是一件喜事。要他的女真贵族们团结起来向外厮杀扩张,有土地、房屋、女人等红利可图,大家的积极性都挺高。可是,要把从前在大草原上,闲云野鹤般泼皮惯了的女真贵族,突然间规规矩矩地集中起来,像中原那些木偶汉官似的,一举一动都得听从大汗的调度,这样的过程,就有些别扭了。
努尔哈赤晚年的立储风波(7)
据说,努尔哈赤的第一次早朝,是在汉官参谋的编排下,把手下的那些粗犷的红脸膛东北汉子,正儿八经地在新筑的宫殿中,排班列起队序。
  当时,满朝的文武新贵们,好奇地打量着各自新穿的官服,不是你戴歪了帽子,就是他穿岔了衣袖,每个人的神情间都有点怪怪的。忽然间,队列中,有谁憋不住笑将起来。大家你看我,我瞧你,都是别别扭扭的一副滑稽像,就一起开怀大笑起来。连一向表情严肃的努尔哈赤,端坐于朝堂之上,也不禁微微地笑了起来。
  后金国最初的集权制国家体制,就是在这一群从来没有上过马嚼子的、野马驹似的汉子中间,从无到有地搭建起来,其间的艰难曲折,可想而知。
  舒尔哈齐在后金国家体制的发育过程中,隐然长成了一股与努尔哈赤分庭抗礼的、亲近大明朝的势力。那是国家集权体制上的一颗肿瘤,努尔哈赤的镇压是及时的。
  努尔哈赤后来设想,利用长子褚英的爆发力,来阻吓一番手下权臣们的肆无忌惮。褚英的力量似乎是向着集权的。但向心的力量,遇上了动摇国家基石的反弹。这时,急于求成的努尔哈赤也不得不矫枉过正,忍痛放慢了自己前进的步子。长子褚英的被放弃,就在合理的成本之内了。
  如此,上述二人在当年特定的情境之下,似乎都应该是死得其所的。褚英死后,与褚英同为大福晋佟佳氏所出的代善就成为诸皇子中“木秀于风”的年长者。他的军功是没话可说的了,他曾经在乌碣岩一战中,与长兄褚英并肩而战于漫天雪花纷飞的银装素裹中,且因其战功突出而被赐予古英巴图鲁的荣誉称号。后来的萨尔浒大战,代善更以其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征服了追随于左右的女真族战士的心。
  代善在战场上动若脱兔,平时与僚官们的相处却颇是融洽。他长着一双宛若处子般沉静、柔顺的眼睛。平素与人交谈,或可令人想到了幽兰一株的娴美。
  褚英死后,努尔哈赤对于与褚英同母所生的代善倍加呵护,让他独领正红、镶红二旗。这样的权势,自然令众多的贝勒们眼热心跳了。
  努尔哈赤郑重其事地当众宣布,代善为自己的法定接班人。他亮着一副天生的大嗓门,豪迈地向诸王大臣们发誓:“等我死后,我一定要把幼子与大福晋,统统交给大阿哥代善收养才安心。”
  后来,代善这一根出头的椽子,竟然无端地腐烂了。冷箭来自何方,连总览全局的努尔哈赤都觉得莫名其妙。
  6
  努尔哈赤的大福晋乌拉那拉·阿巴亥是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满泰之女。父亲满泰死得早,叔父布占泰继承了贝勒的位子。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二岁的阿巴亥作为一种政治交换的礼品,嫁给了时年四十四岁的努尔哈赤为侧福晋。其时,皇太极的生母,大妃孟古姐姐尚在人世。“性”趣不减少年的努尔哈赤同时享用着七位以上的嫔妃。
  可是,孟古姐姐抑郁寡欢而亡之后,年仅十四岁的阿巴亥,就在众多娇艳的后妃嫉恨的眼神中脱颖而出,成为孟古姐姐之后的第四任大妃。她的轻盈,宛若清晨草场上一朵徐徐开放的指甲花,令当年所有的人侧目。
  阿巴亥从遥远的海西女真乌拉部嫁到建州女真之时,尚是初春的节气,大自然所有的东西都尚在冰天雪地的一种紧握之中。
  阿巴亥口呵着一团喜气来了。穿着一件宛若红云般的新衣裳,带着她少女的敏慧而又羞涩的甜笑。她留在努尔哈赤这个铁血汉子心目中的第一印象,竟然是一种洁净至超凡出俗的清丽。87book。com 书包网最好的txt下载网
努尔哈赤晚年的立储风波(8)
努尔哈赤当时心中一荡,他快步上前,把自己这位娇美的新娘扶下马。
  阿巴亥肌肤的滑润,当时就留给了努尔哈赤一种既柔软又细腻的感觉。努尔哈赤黑红的大脸庞上漾起了一层愉悦的微笑。他当时无端地想到:这样精致的女子呀,这女孩每一根的脚趾大概都经过了精细的修理吧?从此,努尔哈赤就对于这位善解人意的妃子宠爱有加。
  像努尔哈赤这样的王者,他曾经的生活中,当然是点缀过许多的,穿梭往来的妖冶的女子。政治上的联姻,也使得他的皇宫中常年挤站了一些充满着渴望的妃子。可是,那些妃子,使得经惯花团锦簇红粉阵的努尔哈赤并未觉得有大的人生意趣。她们热衷于努尔哈赤身份的尊贵,总是奢望着把一生的锦绣荣华寄托于他。努尔哈赤感觉到了她们温情软语背后的斤斤计较,曲意逢迎之后的虚假无味。
  刚进宫的阿巴亥真的是没有心机的。阿巴亥第一次看见眼光中精光四射的努尔哈赤时,可能认可他为一个令人心生怯意的父辈。
  后来,他们有了肌肤之亲。
  努尔哈赤躺在她的身边鼾声如雷,她有时会好奇地揪拉着熟睡的努尔哈赤的胡子。警觉的努尔哈赤倏忽醒了,当时的努尔哈赤虽然做出了一种吹胡子瞪眼的阻吓,可他的心底并没有真正生气。阿巴亥就把夫君努尔哈赤看做是一位可以亲近的大哥哥了。
  以后,习惯了大阖大合、驰骋往来的努尔哈赤,在与阿巴亥的相处上,竟然少有地保持了一份恬淡、从容的心态。他一点点地引导了幼稚的阿巴亥,滑入了一个繁花渐乱行人眼的Xing爱世界,努尔哈赤自己也恢复了一种年轻人才具备的敏锐的触觉。
  这对年龄相差悬殊的男女的内心世界,竟然令人惊异地在靠拢着。心境粗粝的努尔哈赤慢慢地似乎也咂摸出了一点恋爱的滋味,那是一种多石溪涧中的淙淙水流,带给努尔哈赤一种甜美圆润的夏季的味道。
  有一次,努尔哈赤携了阿巴亥到夏季的草原浴场消暑。透过周围杉木暗绿的影子,可以看见天上的云像潺湲的清泉似的流动着。
  戎马倥偬一世的努尔哈赤,心情很放松,很惬意。阿巴亥忽然就从附近一个微暗的地方钻了出来。她全身裸体着,浑身上下什么都没有穿。
  她站在一块突兀耸出的石头上,嘴里大声地向努尔哈赤讲着什么。

()免费TXT小说下载
  后来,阿巴亥就平展着双臂,浴着微风,秀美的杏眼微闭着,做出一种小鸟扑扑欲飞的姿态。她的颜色洁净如雪的身子,在明媚的阳光下,仿佛一棵茁壮的小树般的可爱。
  努尔哈赤在那样的瞬间忽然就有了一种异常的感动。
  这小女孩儿正处于从无知少女向绽开的少妇之花转变的、一个微妙的时期。因此,努尔哈赤肃杀严冬般外表的内心深处,一见到她,就流动了一股润泽的暖流。
  事先没有任何预兆,却那样轻巧地喜欢上了努尔哈赤的阿巴亥小美人,即便是努尔哈赤那样经惯男女云雨之事,也会对于她的年轻新鲜的身子无限地迷恋。
  后来,在草原黑暗温暖的夜中,努尔哈赤最喜欢搂紧了赤裸温热的阿巴亥甜蜜而眠。阿巴亥宛若一只小猫蜷缩于怀的、一种恬静的样子,惹动得这个钢铁的汉子柔情万端。
  有时,难免会想到阿巴亥这样年轻的女子,她的未来是绿水般悠然长流的。而百战归来的努尔哈赤,却无可挽留地走向了日落黄昏。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努尔哈赤晚年的立储风波(9)
幽静中,努尔哈赤就会伤感地落下了几滴英雄泪。有时,一滴冷泪,落在了阿巴亥的粉脸上,阿巴亥就会从梦魇中醒过来,轻轻地“嗳”一声,说道:汗王,你流泪了。当时的努尔哈赤,就会赶紧克制住了无端涌上来的伤感,把话题岔向了其他。
  自从有了阿巴亥之后,努尔哈赤便将其他所有的嫔妃弃若敝屣。努尔哈赤将自己的宠幸,像甘露般地洒在了阿巴亥这一片肥沃的土地上。所以,后来阿巴亥便陆续为容光焕发的努尔哈赤生下了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以及第十五子多铎。
  因为母亲的君恩无限,努尔哈赤对于阿巴亥所生的三个小子,亦爱在心尖。他们的幼年,努尔哈赤就确定了三兄弟每人掌握一个整旗的权力。当时,后金立国的根本即为八旗的军阵。努尔哈赤把军队的八分之三划归于阿巴亥的翼护范围。由此可见老汗王对阿巴亥大妃的用心之深、用情之烈了。
  7
  天命五年(1620年),努尔哈赤的后金国一度曾经迁到临时都城界藩城。此时,老汗王与爱妃阿巴亥的爱情传说已经被臣民们传颂了十数年。
  这年,汗王努尔哈赤已年过花甲,虽偶尔也有老夫聊发少年的轻狂,但精力确实大不如前了。阿巴亥则是红云出山岫的三十岁盛年,一头乌黑浓云的秀发,瀑布般地下垂到她的柔软腰肢间。
  人老好妒,老夫艳妻的相恋,爱恋中的男子尤为忐忑难安。努尔哈赤虽然贵为帝王,可在爱情的天平中,也不过是一位爱火燃烧不休的垂老的男子而已。所以,一场无妄的情爱横波,突然就将你侬我侬的努尔哈赤与阿巴亥夫妇抛进了冰冷的惊涛骇浪之中……
  1620年三月,界藩城的内宫女眷跟往常一样,庭园静好,岁月无惊。阿巴亥身边的两位年轻使女,忽然因为生活中的一点微芥小事吵将起来。年轻人不识宫廷间的人心险恶、祸从口出,往往只图一时口舌之快。其中一位年轻使女将年长使女把阿巴亥赏赐的两匹翠蓝布,转送相好达海的事情声音响亮地讲了出来。末了,年轻使女还蛮有把握地总结:年长使女一定与达海有私情。
  说者无心,未料得隔墙有耳。努尔哈赤的庶妃代音察,一位宫廷中颇有名气的长舌妇人,刚好路过阿巴亥的寓所门前,她偷听到了两位使女争吵的全部内容。
  代音察自然不肯放过这个邀宠的机会,她几乎是脚不点地跑到了努尔哈赤的跟前,气喘吁吁地密告了偷听到的一切。
  因此,这一场争吵所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年长的使女因为通奸的大罪很快就被处死了。
  女真族学者达海虽然才华横溢,众多的大臣均出面为达海求情。但达海的活罪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他被羞辱地锁铐在了集市的广场上,戴木枷示众。
  当然,这一事件如果至此为止,对于大妃阿巴亥的影响是甚微的,阿巴亥此时的过失都不过是将大汗赠予的物品擅自转送他人而已。
  从前,在斑白的墙头,爬上了紫色藤萝花的古老宫殿中,时常都可以遇见像庶妃代音察那样无聊而病态的女子,她们是君主偶尔兴起的玩具。往往在一次使用过后,就被君王长久地撂在一边了。她们的一生,大抵上都是在空虚、怅惘中度过的。她们守着自己幽暗、复杂,宛若死神般迷离、可怕的寂静,她们对与君主鹣鲽情深的阿巴亥大妃妒恨到发狂。
  界藩城爬了藤萝的古老民居,这就是阿巴亥的宫殿她们在残酷的宫廷争斗中,最容易被别人利用了,等到她们被利用的价值完了,宫廷中的幕后黑手就要杀她们灭口。她们的结局大抵相似于冬夜时,一钩纤月投影在人家玻璃窗上的霜花,太阳一出,就什么都没有了。
努尔哈赤晚年的立储风波(10)
后来,代音察爆料的一件事,令后金朝的君臣均吓了一大跳!
  《满文老档》记载:代音察在检举过大妃阿巴亥身边人的男女私情之后,又将身子倾向了努尔哈赤,她说出了一个更大的秘密:大妃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之间也可能存在着男女私情!
  代音察的推理依据在于:“大福晋曾两次备佳肴送给大贝勒代善,大贝勒饴而用之。又一次送给四贝勒皇太极,四贝勒接受而未吃。大福晋在一天当中,曾二三次派人到大贝勒家去。”
  这桩公案的立足点在于,阿巴亥曾经给代善送过了美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