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两人就哈哈的笑了起来。
笑了一会儿,他们突然听到了空中传来一阵“隆隆”的声音,接着出现了一批批战机模糊的影子。
高仓有些奇怪的问:“今天有我们的战机要经过么?”
西田没有回答,因为他也不清楚。
不过他也不用回答,因为这时天空中已经传来了炸弹的呼啸声。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五章 登陆
中国部队的战机和轰炸机上来就是对旅顺港口一顿狂轰滥炸。
不过这种“狂轰滥炸”看起来似乎是没有规律的,但如果稍微细心点观察,就会发现它们都有十分明确的目标……炸弹投掷的目标不是日军的军火库就是日军的兵营,甚至就连指挥部也遭到了轰炸。
这使得日军驻旅顺港指挥官井上大佐只来得急在电话里说上一句:“我们遭到敌人的进攻……”
接着电话就中断了。
原因就不用说了,几枚航空炸弹从空中呼啸着从天而降,当场就把日军用作指挥部的四层小洋楼炸塌,把包括井上大佐在内的所有指挥人员都埋在了废墟里。
中国部队的轰炸机会炸得这么准的原因,一个是旅顺港里早就有中**队的潜伏,他们把有关港口的日军的分布图详细的向中国部队进行了汇报……他们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这毕竟是中国人的地盘,而且中国百姓也因为日军的残暴对他们恨之入骨,所以有太多的中国百姓可以利用。
另一个,就是这些潜伏进港口的侦察部队里还有许多是炮兵侦察员,在中**舰及空军对港口展开轰炸时,他们其实就隐藏在高处通过无线电为中国海空军修正弹道。
这些都使炸弹、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似的往日军基地飞。
不过更重要的,其实还是日军在旅顺港根本就没有防御的准备……从旅顺港的位置来看,无论从哪个方向都可以说是腹地,就连中国舰队打过来的东南方也是……按日军一贯的想法,如果敌人舰队能从海面上打到旅顺的话,那日本联合舰队基本也就不复存在了。
不过实话说,此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存在与不存在的区别都不是很大,只不过相当一部份日军并不知道日本联合舰队已经惨到了这个地步……从这一点来说,也是日军高层为了避免影响士气而对内隐瞒败局自食恶果了。
因此,驻守在旅顺港的日军第301联队在旅顺港所做的事,无非就维持治安,保障境内公路铁路及港口的安全而已,至于防御方面……他们甚至就连一个可用于藏身的防空洞都没有。
确切的说,旅顺的防空洞还是有的,不过那是当年日俄战争时期俄国人所建,其后的日军……他们根本就不认为自己会遭到空袭,当然也就懒得去建什么防空洞。
于是,中**队对旅顺港的轰炸在第一时间就给日军带来了惨重的伤亡……一个联队三千多人的日军当场就被炸死炸伤一千多人,其中大多数都是在兵营中睡大觉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炸死了,剩下的一千多人也因为失去了指挥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另一支五千余人的伪军部队也当场被炸得溃不成军。
其实,就算这些日军、伪军能组织起防御,也不会成什么气候,因为一早混进旅顺港的侦察兵也乘着这时候到处发难,这里一片枪声那里一声爆炸,只打得日伪军晕头转向的,根本就搞不清敌人来自哪个方向或是有多少人,想防御也无从防御。
唯一还算能起到点作用的,应该就是日军布置在“老虎尾”西鸡冠山一带的炮台……西鸡冠山可以说是旅顺港的天然屏障,原本就十分狭小的港口却因为海沙的沉积形成了一条弯曲、狭长的反“s”形也就是老虎尾一样的天然堤坝,这迫使所有要进入旅顺港的船只都必须沿着“老虎尾”的曲线绕上一段路。
可以想像,如果是在这两侧的西鸡冠山上的制高点布设坚固的炮台,就可以轻松的用炮火封锁住港口。
日军在西鸡冠山上的确有炮台,但可惜的是……由于以上原因,这里的炮台工事基本上都是日俄战争时期留下的,日军只是对其稍加修缮再像征性的摆几门炮就不闻不问了。
这些炮台,虽然都是水泥工事,但却是裸露在土层之外的,与日军在塔拉瓦岛或是硫磺岛上的工事根本就没法比。
于是这些炮台还没打几发炮弹,就被中国空军的轰炸机炸掉了一半,接着中国舰队的军舰又开了上来,上百门高平两用炮对着这些炮台一猛轰,没过多久就把它们全都打成了废墟。
接着,早就做好登陆准备的二团,就派出一个营的部队搭乘希金斯船和两栖登陆车,在舰炮和战机的掩护下冲上了西鸡冠山,彻底占领了港口两侧的制高点。
紧接着“唐老鸭”也在步兵的掩护下上了岸,一上岸就马上变身为“谢尔曼”坦克,将炮口对准了港内的日军及船只一阵猛轰。
随后,又有一个营在两翼制高点的掩护下,搭乘希金斯快速的绕过“老虎尾”直闯港口并登陆……
其实,中国部队所做的这些都显得有些多余的,因为驻守旅顺的日伪军早已溃不成军,伪军甚至都已经先一步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他们本来就是迫于日军的淫威或是贪生才甘做日军的鹰犬,危急关头当然不会再为日军卖命。
剩下的那一千多名日军倒还是组织了几道防线。
但这所谓的防线,不过就是在街道上架起一堆的沙袋,然后在沙袋上布置上几挺机枪几把步枪。
这样的防线对于国内的中**队来说或许会是一种麻烦,原因是日本人在轻武器上比起**来有很大的优势,这不只是说日军的步枪、机枪性能普遍高于**……在现代许多网友以**装备的中正式性能比日军的三八式要好,于是就断定**的装备优于日军。
但这显然是错误的……**中正式的装备量并不高,更多的还是汉阳造,轻、重机枪、迫击炮等装备量全面低于日军,尤其是日军手里还有**很难对付的一种“大杀器”掷弹筒,这使得**在轻武器上都与日军存在很大的差距。
然而,日军要对付的却不是普通的中**队,这是一支从太平洋战场上绕了一圈回来,全副美式装备具有丰富的战斗经验的中国远征军!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六章 沈阳
坦克“隆隆”的开了上来,转弯时因为没有掌握好,坦克身撞了旁边的建筑一下,原本就在轰炸中脆弱不堪的建筑“嘎啦”一声,就有如一堆积木般的轰然倒塌并将坦克隐埋。
但坦克却像是没事般,自顾自的前进着,很快就从废墟中开了出来将庞大的身躯和巨大炮管展现在街道中央日军所谓的沙袋防线面前。
看到这辆坦克,日军不由都愣住了……要知道他们大多是从开拓团征来的兵,相当一部份人都是在满州生活并在中国战场作战,什么时候有见过这么大的坦克,这跟他们手里的所谓的中型坦克、重型坦克比起来也太夸张了吧!
但日本在一愣之下还是大吼一声“进攻!”
于是机枪、重机枪、步枪……各式武器争先恐后的朝“谢尔曼”射去密集的子弹,这其中甚至还夹杂着掷弹筒和迫击炮。
但这些子弹打在“谢尔曼”坦克身上,就像是给它挠痒似的,一阵“叮叮当当”的声响后子弹就掉得满地都是。掷弹筒及迫击炮也很难对其构成威胁……当然,如果大口径迫击炮瞄准了能够正好将炮弹砸在坦克底部,那还有可能对其中的坦克乘员造成伤害的。
然而,很快日军就没有机会了。
“谢尔曼”稍稍调整了下炮口,接着“轰”的一声,一炮就将整个沙袋防线都轰上了天。
紧接着又是一片机枪声,时不时的还有藏在坦克后的战士们探出身子来举着步枪冲着前方“砰砰砰”就是一阵猛扣扳机,弹雨很快就将日军的火力全面压制。
几名日军想跑,但刚跳从藏身处跳出来就被一片密集的子弹击中……先是一片血花从他们身上飞溅而出,然后四肢向外伸展,接着就像一个装满了垃圾的麻袋似的“扑腾”一声倒在地上。
一名日军大尉在藏身处大喊:“混蛋!不许逃跑,把敌人拦住!”
但却没有人听他的,因为谁都知道这是幻想……在这一刻,他们之前所被灌输的“日本必胜”之类的观念已经完全崩塌,他们能做的就只有蜷缩在残缺不全的工事里害怕得瑟瑟发抖。
大尉刚想说些什么让自己的部下再次振作起来,但冷不防又是一发炮弹过来,“轰”的一声,大尉整个人都被掀到了空中然后重重的抛了下来。也不知道这大尉是幸运还是不幸,他竟然还没死,但在地上的他也只剩下一阵抽搐以及嘴里不断往外渗的黑血了。
这一幕更是将日军吓得魂飞魄散,也不知是谁带的头,幸存的日军纷纷举起手来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叫道:“投降,我们投降!”
“别开枪!”
……
但或许是因为坦克的“隆隆”声太响中**队没有听到,坦克依旧在前进、前进……接着很快就辗上了这些吓得连逃跑都没有力气的日军。
看着那些举着双手投降却被坦克给压成了肉泥的日军,跟在坦克后的战士们表情显得十分平静……这是一种令人可怕的平静,似乎发生在眼前的这些都不值一提,坦克辗过的不是人,甚至连生物都算不上。
这倒不是因为战士们久经沙场习惯了死亡和尸体,而是战士们心里都清楚,这些日军根本就不值得把他们当作一种生物……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不知道残忍的杀害了多少中国人,他们现在的下场只不过是因果报应罢了。
所以,半小时后由营长报到张弛那的消息,就只有两点:
一:我军已成功占领了港口并组织起了防线。
二:日军战斗力不如以往碰到的敌人。
这两点都在张弛的意料之中……历史上美国人在太平洋战场上打的日军常常是战斗至最后一人,要么就是全体发起“玉碎进攻”,而苏联攻进满州国后,却能让日军几十万人投降,这本身就能说明问题了。
张弛很快就下了命令:“三团原地驻防,一团、二团继续前进!”
“是!”
……
三团留下驻防,是因为旅顺港是整个计划的起点,同时也是后续部队及补给登陆的起点,这个地方是绝对不能丢的,否则整支中国部队都将陷入重围。
一团、二团继续前进,则是因为闪电战最重“速度”,只有快才能称之为“闪电”,慢吞吞的等敌人反应过来并做好准备了,那时再进攻就很有可能会陷入双方僵持的苦战。
所以,“闪电战”的基本模式是后方的补给不能断,前方的部队不能停,前方一路进攻后方补给源源不断的跟上。除非是补给已经确定跟不上了没办法才停下来歇口气。
于是,走在最前方的二团马不停蹄的直接就朝沈阳方向开进,一团紧跟其后跟进。
而沈阳那边的日军也得到了旅顺港遭到攻击的消息。(注:日军称沈阳为奉天。28年张学良易帜将奉天改为沈阳,32年日本成立了伪满州国之后,又将沈阳改为奉天,于是敌我双方对同一地点称呼不一致。以下统称沈阳)
事实上,在日军得到沈阳遭受攻击的时候,中**队已经攻下了旅顺甚至先头部队都在朝沈阳开进了。
但驻沈阳的日军山下文远中将却并不知道这一点。
山下文远甚至还在奇怪怎么有敌人的部队攻击旅顺。
“这些敌人是从哪里来的?”山下文远看着地图怎么也想不明白。
“没有人知道!”原田参谋回答:“不过,战斗打得似乎很激烈,我们已经与旅顺的部队失去了联系!”
“嗯!”山下文远点了点头。
他的想法,是这可能是敌人游击队在虚张声势,至于为什么联系会中断……说不定只是电话线被游击队切断而已。
不过,山下文远担心,这可能会引起大规模的起义,毕竟现在满州国的兵力十分空虚,如果不迅速扑灭的话,很可能会峰烟四起。
于是山下文远就命令道:“马上派一个联队的部队去增援!动作要快!”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七章 推进
李宇航的二团几乎是以每小时30公里的速度往前推进。
这个速度……如果按我们现在人的想法那的确是不快,高速公路上随便都能开个一百多码,也就是时速一百多公里,30公里的时速能算得了什么。
但问题是这是战斗推进速度,而且还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公路状况下的推进……以这时代由于路况的限制,汽车能跑五、六十码就相当不错了,而“谢尔曼”坦克的最高时速也只有38公里。
也就是说,坦克几乎是一刻不停的朝前推进。
推进速度之所以这么快,一是因为坦克部队前头都会摆上一支侦察部队,这支侦察部队装备的是m3斯图亚特坦克和m3半履带装甲车……相比起“谢尔曼”坦克来,“斯图亚特”坦克虽然火力和防御力都略显不足,但它的速度快、重量轻……时速达到58公里,重量还不到“谢尔曼”坦克的一半。
显然,这样的速度和重量用于侦察就是十分适合的,速度快意味着它可以抢先一步跑在前头为后方的主力扫清障碍,重量轻就意味着它可以通过更多的桥梁,在发现不良路况时还可以下车维护便于后方主力部队通过。
m3半履带车的速度就更不用说了,其最大的时速达到64公里,每辆半履带车都可以带上一个班的步兵和装备,甚至这半履带车还有迫击炮及榴弹炮的改型,这些玩意可以起什么作用就不用说了,就是为“斯图亚特”坦克提供跟进的步兵以及必要的炮火掩护。
事实上,以这样的火力对沿路哨卡或是日军的碉堡就已经是绰绰有余了……中**队是沿着公路和铁路朝沈阳推进的,而日军一路上都设有哨卡和碉堡,尤其是铁路,那是隔上几里或是在制高点就设有碉堡或是炮楼。
如果这些碉堡或是炮楼构筑得坚固些的话,说实话中**队要想一路不停的往前推进还是相当困难的,毕竟要地、险地都在日军的控制下,想要突破都需要时间。
但是……
日军的这些碉堡和炮楼……其构筑起来并不是为了防御坦克或是火炮的,而是为了防御游击队的。
正如之前所说的,日军在东北的兵力极度空虚,往往一个村只有十几个甚至几个鬼子驻守。
用这么点兵力驻守一个村毫无疑问是十分危险的……白天还好,光天化日之下百姓或是装备简陋的游击队很难靠近日军,尽管百姓的人数是日军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但在晚上就不一样了,月黑风高,偷偷摸摸的摸进日军的驻地……别说几个、十几个日军了,几十个日军只怕都要被淹没在人海里。
于是日军就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各村普遍构建炮楼和碉堡。
事实上这种方法也是十分有效的,百姓和游击队手里基本没有炮,有炮也是土炮,根本就打不穿炮楼和碉堡,于是日军白天就可以在外作威作福,晚上就回炮楼或是碉堡防守,日子过得还是有滋有味的。
然而,也正是因为百姓和游击队手里都只有土炮,于是日军的炮楼和碉堡都没什么质量……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结构,甚至还有些是土木结构,就是类似百姓的土房,有粘土造墙原木搭梁构筑起来的。
这些炮楼和碉堡对付百姓和游击队还可以,但是对付起远征军手里的坦克和火炮……那就变成一堆现成的坟墓了。
“斯图亚特”坦克“隆隆”的开上来,“轰轰”几下就能把日军的碉堡、炮楼轰塌一大块……虽然“斯图亚特”的37毫米火炮威力不大,但打起砖墙、土墙来那还是没问题的,实在不行……日军手里基本没有反坦克装备,迎着鬼子的子弹开到碉堡前抵进射击总没问题了。
还别说,还真有这么打的,就有一辆坦克开到距离日军碉堡只有一米远的位置然后调整炮口对准碉堡射孔然后狠狠的开了一炮……
后来有人问这些坦克手是怎么想的,只有一米远,这多危险啊,万一鬼子不顾一切的从抱着手榴弹或是炸药包从碉堡里冲出来,那坦克不是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更何况,难道非得这么近才能将炮弹打进射孔?十几米外将炮弹射进射孔就没有多大的问题了吧!
这几名坦克乘员是这么回答的:“放心,咱们机枪早就做好准备了,鬼子要是敢从碉堡里冲出来,保准出来一个死一个,近不了身!至于为什么要把坦克开得那么近才打……咱们就是想听听鬼子临死前绝望的叫声,被封死在碉堡里,跑又跑不掉,只等着我们慢慢调整炮口对准他们,然后‘轰’的一声,那炮弹在里头炸开,把里头炸得一塌糊涂,别提多痛快了!”
张弛是个从战场走过来的人,但在听到这些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发毛。
这已经不仅仅是打仗了,而是有“猫耍老鼠”的味道在里头了,这如果被美国佬听在耳里,只怕又要说什么“不人道”之类的话。但张弛却能理解战士们的做法……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鬼子尤其是在中国土地上的鬼子恨之入骨。
当然,这只是一些较极端的特例,更多的时候战士们还是保持冷静,用最安全的方法把这些碉堡和炮楼解决掉。
解决的方法很多,用坦克打或者用m3履带车改型也就是m21自行迫击炮和m17多用途炮车来解决……这所谓的自行迫击炮和多用途炮车,就是在m3履带车的底盘上加装迫击炮和榴弹炮,这实际上就是较原始的自行火炮。它们在防御上显然不如“斯图亚特”,但火力却要比“斯图亚特”强得多,比如迫击炮就是81mm口径的。
这种火力打起日军的碉堡和炮楼就很轻松了,这其中尤其是打炮楼……瞄准第一层多打几炮,然后就见炮楼“轰”的一下整个崩塌,将里头的日军全都给埋了。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八章 埋伏
偶尔也会碰到些在地理位置上比较刁钻的碉堡和炮楼,比如在高处只露出射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