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咱们这么多兵吃牛肉罐头不都吃腻了么?”张弛回答:“然后美国佬那边折腾点粮食来还都像是过节似的,咱们自个种不更好?收成后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一来求人不如求己,二来往后当兵的也可以吃上粮食蔬菜,那就不会说咱们当官的搞‘特殊化’了。”

    王麻子想了想,就回答:“你这么说也在理,只是……咱们这么做的话,会不会影响弟兄们的训练!”

    “嗨!”张弛回答:“就把这当成一种任务呗,或许不只不会影响他们训练,顺便还可以煅炼下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再说了,种田这些事对咱们部队来说根本就算不上什么体力活!”

    这话张弛倒是说对了,中国这时代的兵哪一个不是庄稼地里长大的,可以说个个都是好把式。更何况,此时战士们手里还有大量的坦克、推土机之类的,耕田什么的也就是分分钟的事。

    王麻子又问了声:“这样好是好,但美国人那边会怎么想?他们会同意吗?!”

    “放心!”张弛一拍胸脯道:“这事包在我身上了!”

    张弛兴奋得就连饭也来不急吃,起身告辞了王麻子就赶回指挥部给哈尔西打了个电话。

    “将军!”张弛是这么说的:“首先对出现在港口的事故表示遗憾!”

    电话那头的哈尔西叹了口气说道:“这些混蛋,他们总是以为自己很行,不把战场当一回事,这也是给他们一个教训!”

    “应该说,这是后勤补给方面的问题不是吗?”张弛说:“后勤压力实在太重了!”

    “是的!”哈尔西听出了张弛话中话,就问:“你有什么建议吗?”

    “是的!”张弛回答:“我的意思是……你知道的,我们中国部队擅长种植农作物,我们是个农业国家不是吗?而且,可以预期的是对日本人的作战也并不会那么快就结束。另一方面,拉包尔又是个种植粮食的好地方。所以,为什么不让中**队在拉包尔种植粮食呢?这毫无疑问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后勤的压力!”

    “这个主意太棒了!”还没等张弛说完哈尔西就兴奋的回答道:“你说的对,上校!******,我们怎么没有早一点想到这个主意……上帝,那可是数万人的补给。不,如果把拉包尔的‘百姓’和驻军都算在内,那或许都会达到十万人了。如果拉包尔能够解决这些人的粮食问题,那对我们的后勤运输部队简直就是份厚礼!这真是太好了……”

    “将军!”张弛打断了哈尔西的话道:“我是申明,为了提高部队和‘百姓’的积极性,我希望在这方面我们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权。”

    “自主权?”哈尔西不由有些疑惑。

    “是的!”张弛回答:“你知道的,如果种出的粮食是属于美国的,是由美国分配的,那么他们必然不愿意耕种,但如果种出的作物是他们自己的,那就不一样了不是吗?”

    “当然,当然!”此时的哈尔西只想着中**队及拉包尔上的“百姓”能自己解决自己的补给问题,哪里还会想去跟张弛争这些粮食,所以想也不想就回答道:“我当然同意,你们可以随意支配这些粮食,我们无权干涉!”

    “将军,我并不是不信任你!”张弛继续说道:“但美国有句话,叫‘生意归生意’,我希望在这一点上有明确的书面文件,还希望有总统的授权!”

    “总统授权?”这一点就让哈尔西有些为难了:“你觉得……这件事有必要惊动总统吗?”

    “你觉得呢?”张弛反问道:“这事关十余万人的补给问题,甚至还有可能影响整个战局,将军觉得这只是小事?”

    被张弛这么一说,哈尔西就觉得也对。这事往小里说,那就是允许中国部队在拉包尔耕种的事,这样看的话的确不是什么大事。但如果往大里说,那就是解决十余万人的补给……这在战争时期尤其是美国后勤压力紧张时无论如何都不是小事了。

    “没问题!”哈尔西回答:“我会把这件事报告给华盛顿,但我不敢保证总统能给你们授权!”

    “当然!”张弛回答。

    张弛相信罗斯福会同意的,因为这对美国来说有利无弊,只是一个授权就可以得到那么大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甚至这件事张弛也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历史上日本投降后,驻守拉包尔的日军不愿意返回日本,于是盟军就给了这些日军几年的时间,日军这几年都在拉包尔努力耕种,回国时就带着一大堆储存的作物及制作好农具。

    可别小看了这些作物和农具,被原子弹炸过的日本是一穷二白,饿死病死的不计其数,所以这时对日本人来说最宝贵的就是食物。而拉包尔的这些日军带着大批的作物和农具回国,瞬间就使他们成了富豪。

    当然,近一切都不会发生了,原因是拉包尔的日军已经成为中美联军的俘虏,在拉包尔种植粮食的权力……也到了中国部队手里。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五章 记者团

    事情进行得很顺利,罗斯福总统的授权很快就下来了。

    罗斯福又不是傻瓜,他当然知道这其中的重要性,更何况此时的美国富得流油,拉包尔的那点将来的粮食产量他才看不上眼呢,他看重的就是这些粮食能减轻美军后勤的负担。

    于是拉包尔很快就展开了一次“大生产”。

    这场面可就热闹了,推土机负责犁地,挖掘机用于整平,甚至坦克都用上了……谢尔曼坦克用于辗压挡在农田中间的树木可以说是正好。

    接着就是各种开沟引水,一队队远征军战士拿着工兵锹就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放眼一望都望不到头。

    然后工兵锹这玩意毕竟不是干农活的,战士们还习惯于用锄头,初时战士们还是把工兵锹的手柄剧短了然后加上一个折角的长柄改装成锄头,但因为重量什么的不对也不好用,后来干脆就自己搭起了一个炉子开始打制各种农具……中国人可是几千年都在耕田种地,且因为此时工业落后,许多乡村都会有专门负责打制农具的铁匠。

    远征军里也有许多是铁匠出身的,于是整起农具来那是有模有样的,另一方面,拉包尔到处都是炮弹壳、子弹壳,所以铁是不用愁了。于是铁锤、柴刀、镰刀、脚踏打谷机等一个个很快出来了。

    这些玩意就让那些美国大兵一个个充满好奇的问这是干什么的那是怎么用的,有些战士也会耐心的给美国佬解释,不过往往是怎么解释都解释不通……这倒不是因为语言问题,而是美国佬真没用过甚至没听过类似的玩意,脑袋里对这些一点慨念都没有。最后战士们急了,就撂下一句话:“到时用了就知道了!”

    菜种、稻种之类的,倒也不缺,就是用美国佬的罐头、面包之类的玩意去跟拉包尔的“百姓”换……那些百姓本来就感激中**队救了他们,而且交换的食物又很丰厚,哪里还会有不换的道理,于是很快就有备齐了。

    劳力就更是不缺了,除了中**队外,还有数万名日军俘虏也被利用起来……反正关在俘虏营里也是途耗粮食,倒不如押到田地里进行“劳动改造”。

    这时的张弛甚至都有点不想回夸贾林岛了,但这时哈尔西却打了一个电话过来。

    “上校!”哈尔西说:“我听说你们已经开始耕种了?!”

    “是的!”张弛回答:“有什么问题吗?”

    “不,当然没有!”哈尔西说:“我希望你们不会让海军和空军也去参加耕种吧!”

    “当然不会!”

    张弛还没有笨到那个地步,此时正是海空军抓紧训练的时候,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说飞行员还不能受伤,因为伤口在高空很容易迸裂,张弛才不会让他们去种田冒着这个险。

    “很好!”哈尔西回答:“那么……我就可以放心的给你们一个任务了!”

    “哦?”说实话张弛有些意外,美军竟然还愿意给中**队任务。

    但接着张弛就明白了。

    哈尔西说:“其实是个简单的任务,你们舰队就负责保护护航航母,顺便招待下各国的记者!”

    “是的,将军!”张弛应了声。

    这的确像哈尔西说的那样,是个简单的任务……美军的作战习惯是以主力航母夺取制空权,在夺取制空权之后再用没有多少防护力的护航航母轰炸岛屿,这几乎也就意味着没有危险毫无压力了,这或许也是哈尔西把各国记者安排到中国舰队上的原因之一。

    不过后来张弛才知道,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

    “平海”号在收到命令后,当天傍晚就返回港口进行补给和必要的维护以做好战斗准备。

    两天后一群戴着相机的外国战地记者就搭乘运输机降落在拉包尔机场上,之后再转场登上“平海”号。

    这其中赫然就有佩奇,她一见到张弛就兴奋的迎了上来说道:“真巧,我们又见面了!”

    “是的!”张弛伸出手:“欢迎你!”

    “谢谢!”佩奇回答。

    顿了下,她又微笑着对张弛说道:“知道吗?刚才我说谎了!”

    “什么?”张弛有些不明白佩奇的意思。

    “我是说……我们的见面其实不是巧合!”佩奇整理着自己帽子,偷眼看了看张弛:“我听说这次是搭乘中国部队的航母采访,所以强烈要求要来的!”

    “哦!这的确是个很好的题材!”张弛回答:“这是中国的首艘航母,而且也是唯一一艘,还是从日本人手里抢来的!”

    佩奇只是笑了笑不说话。

    “对了!”接着佩奇就像是想起什么似的,说道:“我觉得我该给你提个醒!”

    “什么?”

    佩奇朝着那群正在到处观看的记者说道:“看到那个穿着绿色裙子的女人吗?”

    “是的!”

    “她是个美国记者!”佩奇说:“我无意间听到她和摄影师在商量着什么,好像是要让你们难堪,你要小心了!”

    张弛“哦”了一声,这时他终于有些明白哈尔西为什么会让中国舰队上战场而且还给他们分配一个这么轻松的任务了。

    毫无疑问,美国人这是想在舆论上造势,希望能让各国记者都明白……中国部队不是像新闻里传的那么能打,中**队有其致命的短板,这个短板就是海空军。

    张弛没有猜错,不过这其实是尼米兹和参谋商量后的决定。

    尼米兹这是想告诉全世界所有人,中国陆军的确厉害,这一点无法否认,但在战场上起决定作用和主导作用的,还是美国人以及美国海军,如果没有美国海军,中国陆军将寸步难行。

    事实上,尼米兹想要表达的这些还是对的,因为中国远征军的登陆作战使用的登陆艇等装备都是美军提供的,虽然“平海”号是中国部队缴获的,但护航的驱逐舰却也是美军提供。

    但是,这难道不是合作共赢吗?美国佬有必要这么做么?

    张弛不由皱了皱眉头。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六章 招待会

    事情不幸让佩奇言中了。

    在晚饭后照例开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回答记者问题的当然非张弛莫属……这一方面是因为张弛是中**队的灵魂人物,人人都知道中**队在太平洋战场上立下不世功勋的背后都有张弛的影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张弛会一口流利的英语。

    “上校!”最先提问的佩奇,她显然是想让张弛有一个好的开始,于是就抢先问道:“众所周知,中**队在太平洋战场上一次又一次让盟友刮目相看,有人甚至把你们形容成不败之师,你们有什么胜利的秘决吗?”

    “当然有!”张弛回答:“这个秘决就是团结,我的意思是,不只是中**队内部的团结,还有与美国盟友的团结……很显然,我们的胜利与美国盟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这说的是实话,当然也有些是客套话,其实更是在暗示美国记者……此时中美之间团结更重要。

    但美国记者显然并没有领会到这意思。

    她举了下手,说道:“上校,我叫凯拉。我得承认我在军事知识方面有所欠缺。我想知道,你认为……太平洋战场上,是海军更重要还是陆战队更重要呢?”

    “当然是海军更重要!”张弛回答:“他们是至胜的关键!”

    “能说得详细些么?”凯拉接着问。

    “这么说吧……”张弛回答:“海军夺取了制空权和制海权,这使我们有了充足的弹药和补给,而敌人却因为海空被封锁失去补给。另一方面,海空军随时随地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支援和情报!”

    “嗯哼!”凯拉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么说……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起主导作用的是美国海军吧!”

    “当然!”张弛回答。

    “上校!”佩奇抢在凯拉前问了声:“我们知道……中**队往往在美军即将崩溃时挺身而出,很多人就奇怪,你们在装备等各方面都比不上美军,为什么总能战胜美军无法战胜的敌人?”

    张弛有些啼笑皆非,这已经不像是个记者招待会,倒更像是佩奇和凯拉两个记者在明争暗斗了。

    但张弛还是回答道:“这个原因……或许有些残忍。我们之所以能够比美军打得好一些,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我们呆在战场足够久,流的血足够多,这给了我们丰富的战斗经验。我相信,如果美军在战场上经过更多的磨练的话,同样也会成长成像我们一样的军队的!”

    张弛把话说的尽可能的中肯,因为他知道在这种场合任何粉饰都是没用的,摄像头的另一边有的是明白人。

    “上校!”接着凯拉又抢了上来:“我感到奇怪的一点是……中国人在国内与日本人的战场上并不能让人满意,事实上,给人的印像很糟糕,甚至还出现过几个日本人占领过一个城池的情况。是什么让你们在走出国门后就变得如此英勇呢?有些人将这些与美国的装备和美国的战术训练联系在一起,对此你怎么看?”

    凯拉的说法激怒了张弛,他狠狠地瞪了凯拉一眼,吓得凯拉立时就低下头避过张弛的眼睛。

    “凯拉女士!”张弛回答道:“你是否是想告诉我,我们在战场上付出的这么多生命,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以及立下的这些功勋,其实归根结底都是美国的功劳?是的,我从来都没有否认美国在这其中起到的作用,但是你要明白一点,日本此时在中国的土地上拥有37个师团,这些都是精锐师团,而他们在太平洋战场上只有投入15个师团,还不及驻中国日军总数的一半,而且相当一部份还是没打过仗的守备队或是海军陆战队。如果你一定要找一个原因,想知道是什么让我们出国后就这么英勇。那么让我来告诉你,原因之一……就是大多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军队都是菜鸟,他们跟中国战场上的日本军队根本没法比,但他们还是屡屡让美**队难堪,你认为这又是为什么呢?”

    说着张弛把手里话筒狠狠一摔就走出了会议室,只留下了一堆记者呆若木鸡的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凯拉触到了张弛心里的红线……张弛不是个好面子的人,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张弛还愿意抬开美军而让中**队不要处于风口浪尖,张弛很清楚这对中国部队有利。但张弛无法忍受别人这样污辱、贬低中**队。

    军队的荣誉是由战士们的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一支军队的核心和灵魂,又怎么能容那些根本就不知道战场是什么的记者三言两语就将其否定。

    “师座!”看到张弛满脸怒容的下来,粱参谋和张军华几个人就赶忙迎了上来。

    “以后类似这样的事,不要叫我!”张弛撂下了一句话。

    “是!”

    回到指挥部后张弛还是有些怒气难消,从兜里掏出一烟狠狠的抽了几口。

    不一会儿电话就响了,是哈尔西打来的。

    “上校!”哈尔西说:“我想说,那不代表美**方的意思。美国记者问的有些过分了,但是我希望你明白,他们从来都是这样的!希望这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合作。”

    “当然不会!不过我不喜欢这样!”张弛直截了当的回答:“将军,如果你或者美国方面有什么需要的话,我们可以打一场败仗,好让你们宣扬下,你看怎么样?”

    “你真会开玩笑!”哈尔西有些尴尬的说:“这样吧,我们会把凯拉调走。同时,刚才的那些话……也不利于中美两军的合作,甚至有可能会引起两军的冲突。为了不必要的麻烦,我会让那些记者闭嘴的!”

    “不!”张弛回答:“其它的事你怎么做我不管,我希望你能把凯拉留下!”

    “为什么?”哈尔西问,接着他又有些紧张的说道:“我得提醒你,她是个记者,而且只是说了几句话而已,你不能为难她……”

    “我不会为难她的!”张弛说:“我保证!”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七章

    舰队先是开到马绍尔群岛。

    此时的马绍尔群岛显然已经成了中美联军的前进基地,补给从各个方向往这里汇集,海军陆战队及步兵师在这里集结,舰队也在这里汇集,更重要的还是……马绍尔群岛的残敌还未肃清。

    残敌还未肃清看起来似乎是件麻烦事,但有时候麻烦事也可以变成一件好事。

    就比如现在,这些还没肃清的残敌为中美联军提供了很好的场所,这有点像现代所说的“适应性训练”,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能更好的适应战场的地理、气候和水文,往往会在部队投入战场前寻找一些地理条件类似的地方进行训练。

    确切的说,马绍尔群岛的训练比“适应性训练”更能使部队尽快的适应战场,因为至少在这里的日军还是真的,虽然马绍尔群岛的日军打到现在已经基本弹尽粮绝毫无还手之力了。

    中国舰队在夸贾林岛再一次进行补给,稍作停留后就按照命令前往一个叫吉尔斯岛的位置与第七支队集结。

    到达吉尔斯岛的时候,张弛才知道为什么这个支队需要中国舰队保护……这个支队一共有五艘护航航母,却只有四艘驱逐舰为其护航,平均一艘航母还不到一艘驱逐舰护航。

    后来张弛才知道,类似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