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在三国-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主公。”,典韦洪声应诺道。

    鲁肃感动不已,连忙道:“主公,这如何使得!这铁卫是主公的近身护卫,怎可分出一半来给我!”

    陈楚拍了拍鲁肃的拳头说道:“子敬留在洛阳,虽按理说不会有什么危险,但万事难料,如果出现突发情况,这些铁卫便能够誓死保护子敬逃出洛阳。子敬不要推迟,这是我做为主公应该做的。”

    鲁肃还能说什么?眼眶立刻一红跪了下去。

    当天,洛阳城内城外的征北军全都行动了起来,在外人看来,征北军似乎有大动作了。

    东方众诸侯惊骇不已,纷纷下令麾下严加戒备,每一个人心中的弦都紧紧地绷起了。洛阳城内的士族也都惊慌起来,他们不知道征北军究竟想干什么!他们突然想到之前他们对征北军嚣张的态度,心中顿时惶惶惊恐起来。每一户士族都大门紧闭,在繁华的街市上也不见了士族公子风流倜傥的身影。

第64章 热锅上的曹操() 
面对征北军突然的动作,倒也不是所有人都惊恐不安。陈楚在事前已经与交好的公孙瓒、马腾通过气了。所以公孙瓒、马腾也在收拾行装,准备同陈楚一道开拔,然后返回各自驻地。

    而袁绍也得到了陈楚方面的通知,正在着手准备接收洛阳。与其他诸侯的惊恐不安相比,袁绍此时却是喜气洋洋意气风发。

    做为联军盟主,从一开始袁绍就认为洛阳应该由他来掌管,但由于种种原因,洛阳却被战斗力强悍的征北军先一步占据了。对此,袁绍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中却怀有愤恨。正因为这个原因,袁绍才会在之前接收曹操的提议。不过正当袁绍准备同曹操一道将既定计划付诸实施之时,陈楚的使者却突然来拜访袁绍。

    乍一听到陈楚的使者来拜访,袁绍感到既惊诧又有些担忧。在这一刻,袁绍怯懦无主见的性格特征便表现出来了。他竟然慌慌张张的,不知该如何是好。

    不过,袁绍最后还是见了陈楚的使者。当使者说明来意后,袁绍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陈楚竟然要将洛阳让给他。

    使者在说了一番客套话之后,将陈楚写给袁绍的信交给了袁绍。袁绍立刻拆开来细看,在信中,陈楚很是把袁绍吹捧了一番,字里行间将自己的姿态放得较低,这让袁绍感觉非常好,袁绍顿时将之前跟曹操商定的事情全都抛到了脑后。

    本来,袁绍在大帐内摆了两列魁伟武士,准备看情况给对方来个下马威。不过在看了陈楚的书信后,袁绍立刻将大帐内所有多余的人都赶了出去。

    随后,袁绍很是亲热地拉着使者的手,以长辈的口吻询问了一番陈楚的情况。

    接下来,两人在非常融洽的气氛中就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进行了商谈。很快双方便达成了共识。

    事后,由于陈楚使者的一再叮嘱,也由于袁绍自己的一些考虑,袁绍并未将此事向其他任何诸侯透露半点风声。所以到几天后,陈楚的征北军准备离开,袁绍准备接收洛阳之时,曹操还被蒙在鼓里,他还在为陈楚方面的异动忧心不已。

    在陈楚方面一出现动作之时,曹操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袁绍,于是立即派人去通知袁绍,要求协同动作,以应付可能出现的状况。

    可是派去的人回来却说,袁绍根本就没把这当回事,但是袁绍的军营中却忙忙碌碌的似乎在准备着什么。

    曹操紧皱眉头,对袁绍的此种反应非常恼火,同时又对袁绍军营中的情况感到疑惑。

    “奉孝,这袁本初究竟在搞什么鬼?”

    郭嘉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紧皱眉头思忖起来。曹操和其他人都注视着郭嘉,等待他的判断。

    片刻之后,郭嘉的脸上突然露出骇然神情。只见郭嘉朝曹操一抱拳,急声道:“主公,陈楚与袁绍方面突然同时出现动作,这恐怕不是巧合!”

    曹操闻言一惊,他立刻明白郭嘉的意思了。“奉孝,你是说袁绍和陈楚可能已经联合起来了?!这,这怎么可能!?”,曹操难以置信地惊呼道。

    其他人对此种说法也难以相信,荀攸就对郭嘉道:“奉孝,这不大可能吧!以目前的情况看,陈楚和袁绍怎么可能联合!袁绍营中的动作也许是袁绍针对陈楚方面的反应罢了!就像我们现在不也是在为应付突发状况做着准备吗!”

    曹操赞同地点了点头,然后看向郭嘉,看他怎么解释。

    只见郭嘉摇了摇头,一脸忧色地说到:“如果袁绍是针对陈楚,那么我们向他表达同样的意愿时,他为什么对我们采取敷衍的态度?为什么他想要隐瞒他现在的动作?袁绍这个人虽然好谋无断,但却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不可能狂妄地认为就凭他此时手中的实力就能够对抗骁勇善战的征北军!如果他是想要对付陈楚,只怕在一发现陈楚方异动之时,他就会主动来找我们,因为他明白,只有我们两家联合才能与陈楚相抗。而袁绍并没有这么做,他这种行为只有一个合理解释,那就是他已经同陈楚方面有什么秘密协议了。”

    郭嘉分析地很细致,也很合理。在场的所有人听完后全都面色大变。不过荀攸仍有疑问,“奉孝的分析很合理,不过这其中有一个问题,陈楚究竟凭什么说服袁绍同他联合对付我们各路诸侯?”

    对于这一点,郭嘉当然也有考虑了,“方法很多,最简单也最有效的就是利诱。只是现在我没想明白的是,陈楚究竟给出了怎样的条件使袁绍愿意同他联合?”。郭嘉紧皱着眉头,显然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袁绍目前最希望的是掌控洛阳,难道陈楚方面给出的条件竟是让出洛阳的控制权!郭嘉下意识地摇了摇头,他不相信陈楚能有这样的魄力。那究竟是什么呢?郭嘉的头都想炸了都想不出个所以然来。郭嘉他并不知道他其实已经想到了,只是他不愿意相信那个分析。

    “不管袁绍为什么会同陈楚联合,但至少有这个可能性存在,咱们不能不防。传令下去,全军即刻开拔,退往汜水关,以应对最坏的情况。”,曹操当机立断道。

    郭嘉点了点头,就目前来说也只能如此了。

    曹操刚下达全军开拔的命令后,负责监视征北军动向的探子便急匆匆地赶回来禀报道:“主公,征北军的城外大营十万众已经开拔!公孙瓒和马腾的部队也一起拔营起行了!”

    曹操闻言一惊,连忙追问道:“他们是往我们这边来了吗?”

    却不想探子竟摇了摇头道:“没有,征北军十万之众和公孙瓒马腾全都往北去了,不过却在洛阳北门外停了下来。”

    曹操愣了一下,对方的行动竟然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陈楚他究竟想干什么?”,说话间,曹操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郭嘉。

    郭嘉紧皱着眉头,他也想不明白对方的这种动作究竟是怎么回事?

    “主公,目前情况不明,我军还是按兵不动为好。”,郭嘉对曹操道。

    曹操点了点头,随即下令道:“传令各营紧守寨门,同时严密监视征北军的一举一动。”

    城内,十万征北军已经集结完毕,随后便在陈楚及麾下众将的率领下排着整齐的队形往北门走去。

    到此时,洛阳城的百姓们才知道陈楚和他的征北军要离开洛阳了。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导下,百姓们都认为,陈楚是不愿意看到洛阳的老百姓受战祸之苦才会向咄咄逼人的关东诸侯妥协。对此百姓们都感动不已,同时也对关东诸侯更加痛恨。

    在之前,由于关东诸侯的士兵在洛阳城内的恶劣表现,百姓们就已经对关东诸侯心怀芥蒂,而陈楚的军队则由于军纪严明,并且惩治了祸害百姓的关东诸侯的士兵而在百姓的心中留下了极佳的印象。

    现在陈楚为保全百姓免受战祸之苦而宁愿自己忍受屈辱,而关东诸侯在讨伐董卓时寸功未立却要来接收洛阳。很多百姓都在为陈楚愤愤不平,都非常希望陈楚能继续留下来,大不了打一仗就是了!

    百姓们其实很容易得到满足,只要你满足了他们的基本要求,他们便愿意为你肝脑涂地。

    不过,并不是所有百姓都是这种想法。在洛阳城内还是有很多人在得知陈楚要离开的消息后欣喜若狂。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士族阶层。

    在收到征北军正在离开洛阳的确切消息后,许多士族都在准备庆贺。其实士族之所以不喜欢陈楚,倒不是因为陈楚对他们做了什么不能接受的事情,而主要是因为陈楚并非出身豪门这种有些莫名其妙的原因。

    陈楚在刚一进洛阳之时,为了牢牢控制洛阳,虽然在执法上严明,但也施行了一些对士族阶层非常有利的措施。但就是因为陈楚出生的原因,士族阶层对陈楚基本上是不屑一顾的。这便成为了陈楚决定放弃洛阳的内因。

    百姓们围在街道两旁,鸦雀无声。看着军容严整的征北军缓缓离去,许多人都露出不舍的神情。

    陈楚骑在战马之上率领军队来到北门,此时北门里正挤满了百姓,陈楚和麾下将士根本无法继续前进,只得暂时停了下来。

    就在这时,一个老者突然在前面跪下高呼要见征北大将军。陈楚在得知情况后连忙让人将他带了上来。

    老人干干瘦瘦的,背有点鸵,须发全都已经白了。

    “老人家,你要见我,可是有事?”,陈楚和颜悦色地问道。

    老人没有立刻回答,突然跪了下去,“大将军,我们知道你为了我们这些百姓甘愿向那些关东诸侯屈服!您不用这样,如果关东诸侯敢动武,老朽虽老,也愿意拼了这把老骨头帮将军守城!”,老人非常激动,眼眶都有些红了。

    陈楚还没反应过来,周围的百姓竟然也一起跪下,“大将军,请留下来吧!”

    然后现场便是落针可闻的寂静。所有人都眼含渴望地望着陈楚,希望他能点头。

    陈楚麾下众将士及众谋士全都感动得不能自己,每一个人都感到自豪,为身为征北军的一员,为追随在征北将军陈楚的麾下而感到无比自豪。

    陈楚也是感动不已,同时又有些愧疚,还有些无奈。

    陈楚翻身下马来到老人跟前,将老人扶了起来。看着面前这张老迈而充满渴望的脸孔,陈楚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陈楚叹了一口气,“老人家你何苦如此?”,然后环视了周围一眼扬声道:“大家都起来吧,听我一言。”

    百姓们相互看了看,然后纷纷站了起来。

    “今日如果我军不离开,势必要在洛阳同关东诸侯大打出手,这必将使洛阳百姓生灵涂炭。这是我不愿意看见的。何况洛阳城外的诸侯联军也是大汉军旅,我怎可以因为一点分歧而与他们兵戎相见呢!”

    “只怕大将军走后,那些诸侯不把我们这些百姓当人看啊!”,人群中一个年轻人高声道。

    “这一点大家不用担心,来接管洛阳的是家世显赫的袁绍。袁绍祖上四世三公,相信会爱民如子的。”

    见陈楚离去的主意一定,百姓们也没再说什么了。老人将准备的一坛酒奉上,语带哽咽地说道;“大将军,既然您顾全大局必须离开,我等怎能阻止!我们穷苦百姓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就只要家酿的酒水一坛,了表心意,还请大将军不要嫌弃!”

    陈楚郑重地接过老人双手奉上的那一小坛酒。当即拍开泥封,仰头豪饮起来。徐庶沮授见状大惊,要是对方包藏祸心在酒中下了毒,那该如何是好!沮授连忙要上前阻止,不过徐庶却拉住了他,就算有问题,此时也已经晚了,另外还会破坏现在的气氛。

    陈楚一口气将那一小坛酒喝尽,然后大笑道:“哈哈哈,真是好酒啊!”

    所有人的心头顿时涌起一种莫名的感动,一起跪下道:“恭送大将军!”,场面壮观而感人。

    陈楚长叹一口气,重新跨上战马,率领众将士径直出了北门。陈楚在心头暗下决心道:我陈楚一定会回来的!

第65章 复杂的女人心() 
坐在马车中的貂蝉看到这一幕,心头思潮翻腾。她不禁想到了自己的义父,义父王允原本在她的心中是最好最优秀的朝廷官员,但是却从来没有百姓如此对待过他。看到这许多百姓由衷地朝陈楚跪拜,看到万人中央那高大的身影,貂蝉顿时激动得难以自持。这是我的男人!貂蝉不停地在心头如此说着。

    随即,些许愤懑的情绪涌上心头。貂蝉轻咬红唇,眼神中有抑郁之色。

    貂蝉有些怨恨陈楚,她不明白陈楚既然那么轰轰烈烈地派人将她接过门(典韦干的好事),可为什么这段时间下来连看都没来看过她!?貂蝉心系陈楚,她不知道陈楚内心的真实想法,不禁有些患得患失。

    起来,陈楚待貂蝉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没去看过貂蝉,但却时常关心貂蝉的生活。貂蝉在陈楚这要远比在王允那舒适安逸得多。在这里,没有心怀叵测的眼神,没有沉重的压力,貂蝉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快乐。但是这些对一个女人来说还远远不够,现在貂蝉内心最渴望的是能感受到陈楚的温情。

    貂蝉不是一个傻傻等待的女子,她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向陈楚展现她的价值与魅力。

    洛阳蔡府。

    自从洛阳诗会草草收场之后,蔡文姬便一直闷在闺房之中。对于上门的任何客人都不见,连数次登门的卫仲道也不例外。

    蔡邕和蔡母不禁有些担心,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女儿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蔡邕和蔡母曾经试着同蔡文姬沟通,但始终都不得要领。

    这天,蔡文姬突然主动来找父亲蔡邕。

    蔡邕和蔡母不禁有些惊讶,同时也松了一口气。

    行过礼后,蔡文姬对父亲蔡邕道:“父亲,这几天让您担心了!是女儿不好!”

    蔡邕欣慰地点了点头,“文姬,这些天究竟是什么事情困扰着你?让你的心情如此恍惚低落!”

    蔡文姬轻轻一笑,转头望向屋外的天空悠悠地说道:“女儿多呈父亲教诲,时至今日终于有了些许名声。本以为在文采之上已经不输于任何才子了,却不想是那么的浅薄可笑!”

    蔡邕眉头一皱,“文姬,你是不是还在想着当日诗会之事?”

    蔡文姬笑了笑,不答反问道:“父亲,当日征北大将军所做之诗如何?”

    蔡邕的双目顿时一亮,随即又暗淡下去,然后摇了摇头说道:“此诗虽然风格迥异平常,但却是难得罕有的佳作。此诗气势磅礴豪气冲天!恐怕也只有像征北大将军这样的人物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像我等这样舞文弄墨之辈,就是再有才情,恐怕也无法做出此等峥嵘铿锵之佳作!”,随后又露出遗憾的神情,“可惜当时征北将军走得匆忙,咱们还没来得及问此诗的名字!”

    “那征北将军所做的诗,我也听你父亲吟诵过,确实是难得的佳作!想不到这征北将军竟是如此文武双全的人物!”,蔡母也是非常感慨地说道。

    “父亲、母亲,我这些天呆在房中,就是想做出相比此诗毫不逊色的诗作!”

    蔡邕、蔡母闻言顿时恍然大悟。

    随即蔡文姬的神色一暗,“可是我绞尽脑汁做了好几首都不尽如人意!看来征北将军的文采我是比不上的!”,蔡文姬异常感慨地说道,娇美的面容上写满了不甘。如果陈楚听到蔡文姬这么说的话,不知道会有何感想。

    蔡邕点了点头,他也是如此认为的。

    蔡文姬沉默了片刻,然后突然对蔡邕道:“父亲,咱们承蒙征北将军相救大恩,却还未表达过谢意。”,说到这,蔡文姬娇美的双颊突然微微一红,然后轻声道:“不如就在家中设宴,邀请征北将军前来一叙,我等也好像征北将军表达谢意。”

    蔡邕和蔡母相视一笑,神情之中颇有些玩味的味道。

    然后蔡邕对女儿道:“文姬,为父其实早有此想法,只是一直担心你反对,所以就没有提出来。你现在能如此想,为父很高兴。”

    “既如此,那女儿就亲自去邀请征北将军吧!”,蔡文姬站起来道,当即便要往外走。

    蔡母见状,连忙叫住了女儿。

    “文姬,你别急。我们虽然有意邀请征北将军,但此事已经不能实现了。”

    蔡文姬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很是愤愤不平地说道:“是不是陈楚他看不起咱们!”

    蔡邕没想到蔡文姬会如此想,也是先愣了一下,然后呵呵笑道:“文姬你怎么会如此想?”

    蔡文姬不明就里,露出疑惑的神情,“难道不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你母亲之所以会那么说,那是因为征北军已经在今天早上的时候离开了洛阳。陈楚已经将洛阳的控制权交给了祁乡候袁绍。”

    蔡文姬顿时愣住了。离开了,怎么会这样?

    “父亲,陈楚他为什么会离开?”,蔡文姬有些急切地问道。

    蔡邕看了女儿一眼,略一思忖后回答道:“陈楚身为征北大将军,怎么可能常驻中州洛阳。而且现今北方边疆并不太平,须要征北将军去戍守。”,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是这样的,但蔡邕不愿意让女儿知道政治的丑陋与残酷,所以没有将真实的原因告诉女儿。

    蔡文姬沉默了,她的心情突然变得很不好。她本来还打算在家宴上拜陈楚为师,但是这个愿往现在是没法实现了。

    蔡邕和蔡母有些担心的看着紧皱秀眉默不作声的蔡文姬。

    “文姬,你不用失望。征北将军他一定会回洛阳的。”,蔡母来到蔡文姬身旁轻声安慰道。

    蔡文姬点了点头,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些。

    “母亲、父亲,我想出去走走。”,蔡文姬淡淡地说道。

    蔡母看了蔡邕一眼,蔡邕对蔡文姬道:“征北军离开了,现在洛阳城内乱哄哄的。接管洛阳的袁绍军军纪又很差,简直是乱上添乱。你出去我和你母亲怎能放心!”

    虽然蔡邕如此说,但蔡文姬的态度却非常坚决。无可奈何之下,蔡邕只得同意蔡文姬的要求。不过却要求蔡文姬多带些家丁在身边。

    蔡邕之所以会同意蔡文姬出去走走,倒并不是因为拗不过蔡文姬,而是他认为以袁绍的身份,再怎么说也不会在洛阳城内做出格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