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起明末-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价。他们难道就看不出来吗?”萧明乾感到相当的失望。

“他们当然看得出来,没人是傻子。但是明乾,人都是有侥幸心理的。在没有切身的感受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不会这么倒霉。我想留下来的那四十一个人当中,可能有很多是吃过海盗的亏的,至少是家中的长辈有深刻教训的人。”唐洪生也深感无奈。

“哎!还有个原因恐怕是我太小了,虽然因为这几年的事情,有了那么点声望,但是威望恐怕是几乎没有,起不到一点的压迫作用啊!即便是这样,我也不会放弃的。让村里的人多一份保命的力量,村子就多一点安全。”

萧明乾心中的强烈的危机感,让他不敢放弃。在他的心中,他时刻提醒着自己,要建立自己的力量,不然面对即将到来的满清和欧洲殖民者的时候,自己将可能湮灭的毫无踪迹。

初航 第十章决心发展火枪火炮

“先生,现在我已经认识了大部分的字,所以我想这一断时间暂时先不来了上课了,我想做些其他的事情。”生存的压力,让萧明乾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用在习字上。他想先讲造出些东西,好让自己有一些自保的能力。

“也行!这些小家伙认字都还很少,我也需要将精力多投入到他们身上。更何况,你似乎对四书五经并不敢兴趣。”

这一个月的接触,让唐洪生认识到了什么是神童,几乎可以看做是“生而知之”。但同时,在平时的交流中,唐洪生也清楚的认识到萧明乾对儒家圣典兴趣并不大。甚至有时候,会对其提出质疑和尖刻的反驳。

如果是在大陆的时候,唐洪生会将这样的学生扫地出门。但是经逢大变后,唐洪生自己也对以前所坚持的儒家理念产生了些许怀疑。所以,在萧明乾的条理清晰,论据充实的反驳下,唐洪生很多时候,都接受了他的这些观点。

比如说,有一次唐洪生说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个当前大明朝士大夫所认可的至理的时候,萧明乾便反驳说道。

“如果孔子真的是这么认为的话,那他便是个不把普通百姓当人看得混蛋。但是,孔子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先生,依您刚才所述,此文之伤还有:‘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连起来便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所以,学生从敬重孔子的角度出发,觉得这句话应该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意思其实应该是:诗礼乐是百姓知书达礼,国家安宁的基础,固,如果百姓理解认可诗礼乐,便由着他们依照诗礼乐的准则生活。如果百姓不知道不理解诗礼乐,那么就应该教育他们,使得他们理解认可诗礼乐。

这样的理解才对得起孔子的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称谓。”

这样的辩解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有数次了,而且这还算是好的。有一次,他直接说道:“孔子他又不是神仙,他的话怎么可能就一定适合两千年后的今天。所以,我们没必要把孔子当成圣人,陈语腐言都当成今天的行事准则,也从来都没有人真正的这么去做。”

如果是在现在的大明,就这些个话,他就会被千刀万剐的。但是此时,唐洪生虽然刚开始有些不高兴,有些迷茫反对。但是慢慢的也觉得他所说的大部分还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有些还是不能让唐洪生赞成。

所以,在一个多月的交流当后,唐洪生完全的将萧明乾当成了平等的交流讨论对象。如果不是萧明乾在诗词方面完全还是白痴一样,唐洪生甚至觉得,自己应该拜他为师。现在萧明乾要请假一段时间,唐洪生当然同意了。

离开后活动中心后,萧明乾便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思考着自己该如何增强自保之力。

现在,将村民训练成能够抵挡海盗的军队的想法破产了。那么就必须另想办法了。

寨墙和隐蔽的避难之所都在建设当中,但是这些被动防守的设施。久守必失,如果没有犀利的攻击力,那么迟早会被攻破的。

这一个多月来也做了三十多付的弩,有效射程都达到了三百米左右,在这个时代也算是不错的利器了。而且将继续做下去,直到人手一把。但是,在萧明乾看来,并能作为自己以后发展状态的凭借。

在这个热武器开始超越冷兵器的时代,火枪火炮才是借以扭转自己,家人,国家民族命运的利器。所以,萧明乾决定从现在开始努力开发火枪和火炮。

对于火枪,因为萧明乾前世是个军人,所以对其有较为深刻的理解。所以,他知道前装枪时代,火枪的射程和射速都比不上弩箭。只有百米左右,最大也就二百米左右。

二百米,只要骑兵发动起来,也就不二十秒的时间,便可跨越这点距离。以前装火枪那每分钟四五发得射速。在面对骑兵的时候,也就是能够发出两发子弹而已。在东方这个将骑兵发挥到了极致的战场上,前装火枪是很难稳胜骑兵的,特别是这个时代最强的骑兵满清骑兵。这也是为什么哥沙克骑兵能够在火枪越来越活跃的时代,还能够纵横到一战之前的原因。

当然,在台湾以及南洋等地也没有骑兵,而在对付步兵时,燧发火枪还是这个时代威力最为强大的利器。只不过,燧发火枪的结构相当的复杂,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制造完善的。

所以,萧明乾决定先造出几把燧发手枪,练练手。大规模的燧发火枪还得等一段时间。至于对方满蒙骑兵,那只能研发后装火枪。虽然因为雷汞的原因而需要很长得时间才可能成功,但萧明乾不会放弃。毕竟同满清对抗,那还有至少十来年的时间呢!

现在,萧明乾的主要精力当然是放在火炮的研发当中了。这里是台湾,主要的军事力量应该是海军,火炮的作用要比火枪来的更加大。

这个时代的东方射程最远,威力最大的是红夷大炮了。其射程可达到5里以上,是这个时代,大明对抗满清的利器之一。

但是红夷大炮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就是非常的重。其多为铜铸,每每达到数吨。这样的重量使得其只能固定在城墙上,进行被动的防御。即使是装在战舰上,更轻的火炮也是占有非常大的优势的。所以,萧明乾决定摒弃铜制火炮,采用铁制火炮。

这个时代的铁制火炮之所以比不上铜制火炮,最大的原因是铁的质量不过关。导致,铁制火炮的威力要达到铜制火炮,就要求炮管更厚。这样一来,铁炮的重量反而更重,而且还容易炸镗。所以,铁的质量是萧明乾制造更先进的火炮,首先需要攻克的难关。

初航 第十一章丰收

铁炮为什么容易炸膛。这里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这个时代对于元素的认识还处于初级状态。对于各种元素对钢铁的作用的认识几乎没有。所以在钢铁冶炼中,根本没有人认识到各种稀有的金属元素对钢铁性能的影响。更没有人知道,硫磷等元素对钢铁的特性有多大的坏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这个铁矿石含硫磷高的国家,高硫磷含量使得钢铁非常的脆。

二,这个时代,钢铁的铸造多为沙模,导致铸后钢铁内部气孔沙眼等非常多。这极大降低了钢炮的韧性。

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原因,如冶炼温度等等。但萧明乾决定先从上面的两个方面入手。先造出两门铁炮出来。

台湾,是个矿产相当丰富的地区。铁,猛,金,石灰石,石膏,煤,石油等等都非常的丰富。特别是金,这里有超大型金矿床的金瓜石。

在萧明乾所在的这个村子的后面,便有一个铁矿。村里所用之铁矿石都是来自那里。对于萧明乾来说,铁矿石现在很富余。而且,这里也不缺煤炭。虽然村子附近没有煤矿。但是,东边不到百里的地方就有煤矿。以前,大伯和自己的父亲都是从那里买来煤炭打铁的。所以,萧明乾炼铁的原料根本不缺。

而第二条,萧明乾想将金属模给开发出来,虽然可能会相当的困难,第一批的火炮可能是用不上了。但是多花些时间,总会成功的。而现在,萧明乾只能对沙模进行一些改善了。

说干就干,两天的思考,并将自己所需要做的事情及注意事项记录下来后。萧明乾在第三天便跑到了大伯萧理诚家里。

“大伯,您能不能帮我个忙。”萧明乾开门见山的问道。

“明乾,有什么要大伯做的,你只管说。”

“大伯,我想铸炮!”

“什么!你要铸炮!你没发烧吧?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可是要很多的铜的。”萧明乾刚将自己的想法说出,萧理诚便不敢相信的大叫了起来。虽然为了村子的安全,萧理诚全力的支持萧明乾,但是这铸炮明显超过了小村的承受能力。

“大伯,听您这么说,您知道如何铸炮?”

“没错。你还小,所以不知道。你爷爷其实是大明的一名匠户,而且是专门进行铸造红夷大炮的匠户。如果不是被贪官逼的实在活不下去了。我们这一家子也不会流落到这东番岛上来。我记得当时你小叔还没出生呢!”

“那大伯你也铸过炮吗?”萧明乾兴奋的问道。

“离开大明的时候,我还只有十来岁,哪可能铸过炮。”看到萧明乾失落的样子,接着说道。

“但是,你爷爷毕竟也教过我一些关于铸炮的技艺。但是明乾,你当真要铸炮?我们这里可没有那么多的铜啊!”

“大伯,我没有说要用铜来铸炮啊!”

“不用铜,难道要用铁?那可不行,铁炮太容易炸镗了。”

“大伯,您就放心好了,我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萧明乾自信的说道。

在萧明乾软磨硬泡下,萧理诚只能勉为其难的答应了萧明乾。不过他有言在先,只能先造一门看看,如果不行,那萧明乾就别想继续得到他的支持。

“明乾,你要我如何做。”

“我这里有两张炼体炉子的图纸,需要大伯帮着先将它建起了。”说这萧明乾将他凭记忆画出来的简易缩小般的高炉图纸和搅炼炉图纸给了萧理诚。

“用大伯的炉子不成吗?”看着眼前的图纸,萧理诚怀疑它是否可行。

“大伯,你的那个炼铁炉太小了。铸炮可是要很多的铁的。”实际上,萧明乾不用萧理诚的小炼铁炉的原因是:那个小炉子根本炼不出符合萧明乾要求的铁来。

“还有大伯,我需要你帮忙多买些煤炭回来,越多越好。我会请守富叔帮忙筹钱的。”

“没问题。不过明乾,夏收快要开始了,到时候,我可能会没有那么多时间帮你。”

“我知道。实在不行,我们会帮您收稻的。”现在没有任何的理由能够让萧明乾放弃造炮。

第二天,萧明乾便在村长赵守富的支持下,集合村里的所有小伙伴,在几个支持这件事情的大人帮助下,开始烧制耐火砖。当然,只是粘土耐火砖。萧明乾可没有办法烧制那些专用的耐火砖。

然后,花了二十来天的时间,萧明乾才勉强的将高炉的大部给建好。又不得不因为夏收而将这事给暂时停下来。当然,停下来的还有依然坚持着的村民们的训练。

在村长赵守富的带领下完成繁复的祭拜活动后,家家户户开始全身心的投入

丰收的劳作当中。

金色的稻浪翻滚如波,弯镰挥动如飞。所有的村民笑容都无比的灿烂,因为这又是个丰收年。

离开大明,来到这一片海外之地。凭借着自己的双手,开辟出这么一片自己的田地。没有沉重的地租,没有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税收。这才是老百姓世代期望的生活。

中国的老百姓是非常的容易满足的。甚至在他们的内心一直都认为缴纳皇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这皇粮,这地租太过沉重了。逼迫着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片原来是一片蛮荒的东番岛。

开荒是非常困苦的,但是总比一年劳累下来,自己却所得几无要来得好。

前几年,收成很低。除去必要的换取其他生活必须品的粮食,自己留下得将将能够让自己一家子不至于饿肚子。但是现在好了,在萧明乾的帮助下,全村的单产都由两石增加到了四石半,翻倍还有余。

现在每家每户都由一天两餐,变成了一天三餐。不仅填饱了全家人,还有不少结余。也能够置办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家私了。

想到这,所有看向萧明乾的目光都充满着感激。当然,也有对前段时间放弃锻炼的愧疚。

“正是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啊!如果大明各地也能有这样的产量,那就不会有那么多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了。”

初航 第十二章不行农事,不知稼穑之艰难

唐洪生现在已经完全相信这个小村子的粮食单产真的有村长所说的那么高了。

“大明朝的农家有这样的产量,也不会有任何的改变。豪强大族的贪婪是填不满的。”刚好停下来休息的萧明乾,听到唐洪生的感叹,反驳着说道。

听到萧明乾反驳的话,唐洪生只能沉默以对。因为他知道,萧明乾说的事实。大明朝现在的粮食收成本就可以养活所有的大明百姓。之所以会出现现在这种百姓无粒米填腹,一遇到什么天灾便会易子而食的凄惨景象,完全是因为富户大族将百姓所得之收成给强行夺取了。

“哎!不说了,说这个干啥!闹心!”赵守富岔开话题道:

“我说明乾,你的那个什么高炉这些天停下来没关系吧?”

“守富叔,我的那个事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现在没有什么比这夏收要紧,那高炉就先放在那好了。”

“对了,明乾,我听说你要造火炮。那可是贱业啊!你可不能因此而耽误了自己啊!”虽然已经被迫离开了大明,但是唐洪生这些年养成的思想,还不是那么容易扭转的。但是,说完这句话,唐洪生就意识到自己说错了。

“先生,您觉得我这样大明朝眼中的海外遗民还有可能从事儒家眼中的那最高贵的职业吗?呵呵!那些对我们来说,还没有我手上的这把镰刀实在。我现在只知道,这些贱业能让我过的更好,更加有力量保护自己。”

“是啊!我这是怎么了。在这个地方那些个孔孟之道有什么用呢!”说到这里,唐洪生不由得有些失落。

“先生,孔孟之道当然有用处。只是我们取其有益,去其腐朽便可以了。还望先生不必为小子的一句话而心灰意冷。毕竟,文化的传承是进步的前提。这一点对于技艺尤显重要。”萧明乾关心的说道。

“你放心好了。我只是对自己这么多年来所学竟然多是些于国于民无用的东西而感到些许失落而已。以后,我会抛弃以前的一切成见,争取做到‘知行和一’的。”作为大明朝的读书人,当然知道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只是现在已经衰败了而以。

“好了,先生,我们就不说这些了。我想问一下,先生在大陆是否认识一些有本事的人?”萧明乾关系的问道。

“你指的是那一方面的?”

“最好是一些医学,造船,兵器制造,以及一些不得志的炼操船之人。总之,各行各业的有所专攻的人。”萧明乾知道,要想达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广泛的吸纳各方面的人才。不然,自己最多也就是个海盗而已。

“有是有,但是明乾,你现在的条件去招揽他们根本就是好高骛远啊!”对于萧明乾,唐洪生从来都没有小看他的志向,也乐得去帮他一把。但是,他毕竟还小,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势力。所以,唐洪生的态度还是观望教多。

“没关系,先将名单列出来,以后找起来也有个方向不是。”萧明乾笑着说道。

“那行,我这几天就把我所知道的一些有本事的人给你列出来。不过在我看来,你得好些年没有条件去招揽他们。可能到时候,有些人你都找不到了。”

“那可不一定,先生您就拭目以待吧!”

“明乾哥,明乾哥!你快看,我和田欣拾了这么多的稻穗。”宋二妞拉着一个更小一点的小丫头,献宝似的。

“嗯!二妞真能干。”萧明乾笑着迎了上去。同时对旁边却生生的田欣说道:“小欣儿,累吗?”

“不累。哥哥累。”田欣稚嫩的答道。

“嗯!小欣儿放心好了。待会,我会去帮你哥哥的。”

田欣和他哥哥田家城是村里的孤儿。他们的父亲在田欣出生前便在一次出海大鱼的时候死了。

而田欣的母亲也在生田欣的时候难产而死。所以,他们兄妹两前几年一直都是依靠村里的接济过日子。特别是在这两年,萧明乾给了他们兄妹两不小的帮助。

还好,田家城现在也有15岁了,已经能够当起这个家了。而他正是这次训练中留下来的四十一个人14岁以上的人当中当中的岁数最小的一个。

如果不是家中需要照顾,田家城恨不得同其他的小伙伴一样,一直跟在萧明乾身边锻炼。

“不了,哥哥说明乾哥你家也不轻松。”

“呵呵!小欣儿你放心好了,明乾哥可壮了。我很快就能把我家的活干完的。”萧明乾非常的喜欢田家城兄妹。可能是因为家逢巨变吧!他们两兄妹都非常的早熟,平时行事都非常的老实可靠。

“谢谢明乾哥。”田欣的两眼泛起了泪花。

“明乾,还是让我帮他们兄妹吧!再这么无所事事的待在这,我自己都觉得非常的羞愧。”唐洪生走过来说道。

“这怎么可以,怎么能让先生下地呢!”一听这话,一直在旁边休息的赵守富立即从过来阻止道。

“村长,洪生这条命是村里人救的。这一个多月来一直这样白吃白喝得,洪生羞愧的很啊。还是让洪生做些事,权当补偿吧!”

“先生怎么是白吃白喝呢,这些个小崽子不是一直劳烦先生教导吗!”虽然村里没有一个识字的文人,但是村里人对文人的尊敬是深入骨髓的。

“让唐先生帮个忙也好。不行农事,不知稼穑之艰难。对于读书人而言,行才能出真知。”

“‘不行农事,不知稼穑之艰难’‘行才能出真知’说的好,哈哈哈!”唐洪生大笑着走向田家城家的田地。

“明乾,如何这样不晓事。怎能让先生干这种粗活呢!”赵守富责怪道。

“村长,您看唐先生他自己都没说什么。您就别管了。”喝了碗水,萧明乾笑着下地收割去了。

“明乾哥真了不起。”宋二妞两眼直冒星星。

“嗯!”田欣低声肯定道,在她的眼中不仅有崇拜,还有深深的感激。

初航 第十三章焦炭

其后十来天,整个村子都沉浸在收获的喜悦当中。而且让所有人心安的是,这次的收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