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龙起明末-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镇守开原的马林竟然对后金极其明显的进攻开原的意图毫无察觉,真是无能到了极点。虽然开原铁岭两地的军民誓死抵抗,城破之时,很多的人宁愿自尽,也不远曲膝事女真。其忠烈之行,足以让几年后那些见着满清士兵便彻底软脚的官兵无地自容。

但是这并不能弥补官员的缺失。最终,分别在六月底和七月中旬,后金分别攻取了开原和铁岭,解除了其北部的威胁,可以从容的布局进攻沈阳了。

而义勇军在这个过程中,一共袭击后金补给队伍七次,获取马匹五百多匹,粮食兵甲无数,袭杀后金士兵多达六百多人。不过最后一次,由于是后金布置的一个专门对付他们的陷阱,虽然张相铭及时发现,最终逃了出来,但是义勇军还是付出了三十多人死亡的代价。

作为报复,同时也是对女真人屠杀开原铁岭百姓的还击,张相铭在后金攻取了铁岭之后,率众袭击了三十多个女真聚集的村镇,杀死女真人一千多名,使得努尔哈赤对义勇军是恨之入骨。

不过,由于后金已经腾出了手,而且出来的时间也太长了,人困马乏,几乎所有人都带上了伤。最终张相铭决定返回根据地,并且护卫着一些辽东汉人离开女真人的统治范围。

在没有了义勇军的音讯后,后金又把精力集中到了沈阳和叶赫部的身上。最终决定先吞并叶赫部,增强自身实力,再图谋沈阳。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辽东经略杨镐……………………”

太监那特有的尖利的嗓音穿透整个沈阳经略府衙门,更把杨镐的心给刺的冰冷一片。

整个圣旨到底说了谢什么,神情恍惚的杨镐其实并没有完全听清,但是最后的那条要押解他回京的那句话,他是听清楚了。

杨镐知道,回京以后自己将会非常的凄惨。如此败仗,肯定是要拉出一个人来问罪的。但是这次战败,最大的责任真的是自己吗?

不杨镐不认为是自己。自己四路分进合击之策,如果不是被女真人侦知的话,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军中一定有人出卖了大明,将自己的行军计划全部透露给了后金,才导致这场大败。而这个人是谁,杨镐心中已有怀疑对象。

但是杨镐没有想过的是,这里是辽东,是女真人占据着地利和人和的地方。女真人的密探遍布四方,即使没有内奸透露,如此大规模的大军行动,是很难绝对保守住秘密的。

最重要的是,大明军队在辽东汉人当中的声誉也极差,很多情况之下,辽东汉人对待大明的这些祸害不浅的大明士兵是恨之入骨。这也导致他们在这里,根本没有太多的人和可言,使得其对后金的布置因此而毫无所知。

发展 三百三十三章大明=战略白痴

三百三十三章大明=战略白痴

萨尔浒之中,杨镐所制定的分进合击之策从一开始,便存在着巨大的隐患。而汉奸的出卖,只是让他败得更惨而已。

“罪臣领旨谢恩”

杨镐老老实实的接了圣旨,被太监后面的士兵下了官帽,押解起来。其实杨镐这个时候,并没有太害怕,因为他相信以自己在京中的关系,最终是能保住自己的性命的。至于坐牢,朝中有人,即使身陷牢狱,也只不过是当做是换了个养老之所。

“敢问这位公公,接替我的人是谁?”

在临走之前,杨镐看似随意的问了一句。

“杂家听说是熊廷弼。”这个太监在一张五百两的银票的诱惑下,回答了杨镐这个阶下之囚的问题。

“是他呵呵如果他能够在这辽东主事十五年,或许可以永绝辽东边患,可惜哎”

杨镐一听是熊廷弼从新经略辽东,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然后,环视在场的众总兵,意味深长的说道。

“熊廷弼此人颇有才干,但其以防代守之策略太过偏颇,也太过耗时。如朝廷能够容忍他十数年,或能取得奇效。可朝廷风云变幻莫测,我猜其经略辽东必不能长久,最终会因耗时太久,而被撤换。

辽东策略频繁变幻,绝非朝廷之福,最终可能会使得辽东局势彻底崩坏。此为我欲一战平辽的最终设想。可惜,朝廷太过着急,频频催促出兵,使得我无法集中兵力。而分兵合击之策,又因奸人出卖大军行程而遭此惨败。”说道这里,杨镐愤怒无比,声音不自觉的狠戾了起来。“待熊廷弼到任,尔等定要告诫他提防建奴之连襟。万不可重蹈我之覆辙。”

众总兵面面相窥,不知该如何回答这位必定会失势,甚至会被问死罪的前辽东经略。最终还是在贺世贤,梁仲善、朱万良的带头下,答应了杨镐的要求。无论如何,杨镐也曾是他们的上官。

就这样,杨镐被押解进京问罪。不过,也正如他自己所料,在亲朋的积极奔走之下,杨镐还是留下了自己的性命,比之熊廷弼的结局反而是好了很多。

“他真的这么说的?”

八月初三,被再次起用的熊廷弼刚刚到达辽东,便开始大刀阔斧的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首先,招抚流民,还乡生产。积极恢复沈阳辽阳以南地区的生产,使得众多百姓得以存活,仅此一项,便救活了数十万百姓。

其次,整肃军纪,赏罚分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贺世贤等有功之人全部都得到了赞赏,而临阵脱逃的刘遇节、王捷、王文鼎等人全部都被当中斩杀。

最后部署防务,决计固守,意图以守代攻,辅以小部队袭扰后金,将后金困死。一番动作下来,扭转了萨尔浒之战后,辽东的混乱局势。

就在此时,贺世贤把杨镐的话,转告给了熊廷弼。这让熊廷弼沉默良久。

“经略大人,杨经略所言切中要害啊大人,招抚流民,恢复生产,整肃军纪,赏罚分明皆为当前良策,然固守坚城,分散兵力与众城绝然不妥啊”

贺世贤对再次来到辽东之后的种种表现非常的满意,但是对熊廷弼将兵力分散到诸多城堡之中,只在固守,毫无进攻之意,非常的担忧。

“有何不妥值此形势危急之时,百姓惶然无依,兵将惧战。若依然轻兵冒进,一旦再度丧师失地,辽东局势必然一发不可收拾。辽东,京师之屏障。辽东战局糜烂,必然危急京师。故可守不可攻,可扰不可战。”熊廷弼对自己的战略思想非常的坚持。

其实,明末的这些个统兵文人都有个通病,就是一旦形成了其固有的战略战术思想,便固执的要死,上任之后,必然全盘推翻前任的一切部署,即使明知会导致巨大的损失和战略上的被动也豪不在意。即使是孙承宗,袁崇焕等人如此,更不用说袁应泰,王化贞等人了。

他们这些人有很多人可能连孙子兵法都没有看过,战略战术思想严重缺乏变通,对形势没有丝毫的预判,便雷厉风行的施行起自己心中所想。

现不论这些人的对错,只说因此导致的战略部署的不稳定,一年数变,这种因为个人的原因而导致国家边防频繁变动的事情,就已经是极其荒唐可笑的了。

更可笑的是整个大明中枢也因为频繁的党争,而导致大明朝廷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意图,经常是今天东林占上风,便让东林党人掌握辽东,将其他人的战略部署全部推翻。明天其他党派的人占据了上风,便派上他们自己的人,将东林党人的部署一扫而空。

在这种情况之下,边关将士无所适从。而且这种争权夺利是会死人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边关的将士逐渐不想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去认真的执行那些空降下来的经略督师们的部署了,增强自己的实力才是正途。

所有的这一切才是大明在辽东频繁战败的根本原因,单独的谈论某一个人的战略战术是否合适,是否为战败的原因,其实都有所偏颇。这才是杨镐最后说的那句,给熊廷弼十五年才能克复辽东的真正内在原因。

可惜可惜整个大明朝廷,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嗯,或许少数几个意识到了,但是却无力回天。根本制度上的严重缺陷,才是明末大明在辽东持续战败的根本原因。

用萧明乾的一句话概括:大明朝廷整体上来的战略白痴,根本不是个别人战术上的精彩表现所能够弥补的。

“大人,卑职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说?”此时人群之后有一小将突然站出来说道。

“说”

如果是在平时,这种级别很低的小将的话,熊廷弼根本没有兴趣听取。但是现在,熊廷弼的心神有些恍惚,听到有人有话要说,不自觉的应许了对方。

“大人,凭城坚守,小股逆袭,联络其他势力联合绞杀女真是为上策,但是大人,如果女真不理睬我们的袭扰,采取先解决叶赫部,压服其他势力,然后再进图沈阳辽阳,我们该如何应对。那个时候,兵力分散的我们根本没有可能在女真北攻叶赫的时候,起到任何的牵制作用啊”

发展 三百三十四章卑职杨过!

三百三十四章卑职杨过!

“大人,凭城坚守,小股逆袭,联络其他势力联合绞杀女真是为上策,但是大人,如果女真不理睬我们的袭扰,采取先解决叶赫部,压服其他势力,然后再进图沈阳辽阳,我们该如何应对。那个时候,兵力分散的我们根本没有可能在女真北攻叶赫的时候,起到任何的牵制作用啊”说到这里,那人小心的看了一眼熊廷弼的反应。

熊廷弼此时的脸色非常的难看,不过并没有阻止那人,反而哼一下,让他继续。

伸头是一刀,缩头同样是一刀,拼了。

“大人,一旦叶赫被建奴吞并,其实力必然大增,到时我沈阳辽阳必然成为建奴的下一个目标。如果到时兵力还是这么分散,在没有后顾之忧的建奴集中兵力的情况之下,又能守住几处?”

这人的话,让熊廷弼心头为之一震,猛然间发现自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一个可能会造成巨大的被动的错误。但是真的要在众将面前承认这个错误码?熊廷弼极其犹豫。

明末的大明,所有人都犯有极其不可理喻的面子病,最为著名的便是末代皇帝崇祯。但其实犯有这种病的人何止崇祯一人,整个大明的士人阶层都有这种毛病,刚愎自用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思想形态了,这一点从东林党本身的那一次次的非东林党人便为奸佞的残酷党争中可见一斑,只是后人自以为是的认为崇祯的那一系列否认自身错误是一种昏君的个别现象。

“你叫什么名字?何人帐下?”

问这话的时候,熊廷弼的神情看不出喜怒,这让很多人为那人捏了一把汗,当然也有人对他强出头而幸灾乐祸的。

“回大人,卑职杨过,贺总兵帐下参军。”那人虽然有些忧虑神色,但是觉得没有害怕的表情,洪声回答道。

“杨过闻过则改是这个意思吗?”熊廷弼沉声问道。

“是在下的字便是改之。”杨过坦然的回答道。

“改之,是啊,既然错了,那就改之。你很不错,我的确是错了。贺总兵,是否可以割爱,将杨参将调入我帐下?”

熊廷弼低声说了一句,然后转头对贺世贤说道。其实这只是一种客套,熊廷弼想要的人,贺世贤怎么可能留得住。

“大人之令,卑职无不从命。”贺世贤也替自己这位一年前收下的作战英勇且有勇有谋的手下高兴。

“多谢贺大人,多谢经略大人抬爱。”杨过知道自己这一次赌对了。

“你说的对,我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现在是改正的时候了。接下来,我们要将除沈阳和辽阳外,其余各城堡主力尽皆向两城集结,个别堡垒留有少量兵士,以作警戒。”

熊廷弼因此对自己的部署,做了一些变动,这是历史上所没有的。但是还是迟了。

八月,努尔哈赤尽发大军,在很短时间内,吞并了叶赫部,彻底的完成了建州女真的统一,并且扫除了其北部后方的威胁,得以腾出手来专心应对南部的大明了。

在接到叶赫被灭的消息的时候,熊廷弼刚刚完成兵力的集中部署,一听到这个消息,熊廷弼大呼:叶赫之丧,飞百之过也。

……………………………………………………………………………………………………………………………………………………………

“这熊廷弼虽有所醒悟,但始终迟了一步。”接到辽东司送来的情报,萧明乾叹了一声说道。

这个时候,已经是九月底了。这一年辽东发生的一切,让台湾众人唏嘘不已。除了萧明乾,所有人都对此毫无心理准备。

强大的大明,在占据了所有的优势的情况之下,竟然会败的这么惨。这是先前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而萧明乾近乎先知的部署更是让所有人为之骇然,这还是萧明乾没有透露任何消息,只是一味的布局。

“不说辽东的事情了,那离我们还比较远,说说这南洋的事情吧。现在吕宋已经彻底的稳固了,而今年的恶劣的海洋气候时节也快过去了,我想我们是该进行下一步行动了。”

今天萧明乾再次将众人召集在一起,商讨南洋战略的下一步动作。除了正在南洋的童子豪和孟有田外,连石元都赶了回来。时至今日,台湾共向吕宋投放了总共四十一万移民,在吕宋北部和东北部建立了七个规模较大的聚居城市。

而且通过整整一个雨季的你死我活的残酷猎杀,这些移民彻底的适应了吕宋的生存法则。经过统计,整个雨季,发生在移民和吕宋土著之间的互相猎杀多达一千三百多起。台湾这边死亡一百三十多人,而吕宋土著那边由于武器和训练方面的劣势,更因为侦查连的强烈压制,死了超过三千多人。

这样的伤亡虽然赶不上两次大型战斗的零头,但是依然残酷无比,更让移民们知道,自己来到的不是一个温情脉脉的桃源,而是一个必须用刀剑争得生存空间的涉猎场。

“大人,现在就开始同荷兰人的交锋,实在有些过早。我台湾布置在南洋的战舰数量是一百五十八艘,而据统计,荷兰人的战舰总数达到了一百九十二艘,虽然被牵制在几个不同的地方,但是还有孙新从旁协助,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的局面啊”陈元贇首先站出来反对道。

“这一点,我自然知道,所以我并没有打算在这个时候攻击荷兰人。荷兰人那边在没有绝对的把握之前,我不想挑起战争。我的意思是是否可以先将孙新给解决了。

这个人对我台湾抱有极大的敌意,如不首先解决,对我们南洋的商船是个极大的威胁,而且待我们开始同荷兰人交锋的时候,其也将是一个不安定的因素。所以,必须首先将其彻底解决掉。另外,现在吕宋对我们已经彻底的失去了威胁,是时候开始攻略勃泥了。”萧明乾坚定的说道。

勃泥,现在的加里曼丹岛。在十七世纪的时候,还没有西方殖民者在这个岛屿上占有殖民地,但是这个岛上有个相当强盛的土著王国,再加上孙新的舰队,这才是台湾攻略勃泥的最大敌人。

发展 三百三十五章攻略勃泥,有些操之过急了!

三百三十五章攻略勃泥,有些操之过急了!

勃泥,此时中国人又称之婆罗州,为世界第三大岛,全岛七十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台湾岛的二十多倍。如此大的面积上,人口却稀少的很。

萧明乾不知道后世这里的人口数量是多少,但是这个时代,这里的人口绝对不到百万,且多居住于沿海河口地区。

北部有一个人口接近四十万的穆斯林王国,勃泥王国。虽被称为王国,其实就是个规模还算可以的土著小国,其国内的军队加起来也不到四万人,且其是装备及其落后。

不过由于此地地处赤道地带,天气炎热,降雨极多,再加上土地贫瘠,来此的华人一直不是很多。所以在萧明乾提出要向勃泥移民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些反对。

一来,中国人对这里的气候实在有些不适应,移民此地的话,湿热的天气将会是移民们最大的敌人。

二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收集,这里的土地根本无法同吕宋相比,而且还丛林密布,想要将这里发展起来,耗费必然极大。

三来,此岛距离荷兰人的势力范围太近,过早进入此地,必然挑动荷兰人的神经。在还没有完全做好同荷兰人开战准备的台湾来说,这实在有些不明智。

“督军大人,现在进入勃泥,对台湾来说,将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行动。到现在为止,我们的那样的海军力量,依然以第二舰队为主,第一舰队为辅。舰队编制尚未进入正轨,在面对荷兰人的海军的时候,始终不占优势。

且即使占据了勃泥,以我们的人口数量也不可能在全力开发吕宋岛的时候,同时开发勃泥如此大的地方。我们一旦攻伐勃泥,那么我敢肯定,荷兰人也必然在第一时间,在勃泥的其他地区建立其自己的据点,这对我们绝非好事。

另外,勃泥北部始终处于苏禄海中的那些海盗的威胁,我们的输送移民的船队很容易被那些海盗袭击。即使移民送上了岸,我们也要对那些海盗严防死守,牵制了我们极大的精力。所以,还请督军大人三思。”

陈元贇见到萧明乾如此固执的要移民勃泥,站了出来,口气无比严肃的劝道。而其他人,包括唐洪生也一同站出来,反对萧明乾的这个决定。这种局面是从来没有的,以往即使有人反对萧明乾的决定,也是少部分人反对,现在却是所有的军政府成员都对萧明乾的这个决定持反对意见。

“各位请坐下,我明白你们的担忧。但是盘踞在勃泥西北部河口的孙新一伙和那里的苏禄海盗,对我南洋的商船始终是个巨大的威胁,如果不尽快将其拔掉,将会对我们的南洋利益造成巨大的威胁。”

其实萧明乾也明白现在实在不是攻略勃泥的时候,吕宋岛的开发,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如果在吕宋还没有完全稳定的情况之下,强行移民勃泥的确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但如果任由孙新一伙和那里的苏禄海盗横亘在那里,那么其将会彻底的钉死台湾南洋商路的七寸,使得台湾根本不可能将自己的商业影响扩充到爪哇岛马来半岛等地,这里面所牵扯到的利益将会巨大到难以想象,这才是萧明乾急于攻略勃泥的真正原因。

“如果督军大人只是担心孙新一伙和那里的苏禄海盗,元贇以外,我们根本无需花费巨大的精力,冒着陷入泥潭的危险过早介入勃泥。”听到萧明乾的说法,陈元贇说道。

“哦元贇有什么好的办法?”萧明乾以外的问道。

“督军大人,各位同僚,我们都知道,孙新一伙之所以能够在苏禄海盗横行的勃泥北部站稳脚跟,就是因为其取得了苏禄海盗们的支持。这些年,其联合苏禄海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