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扬明-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一片洼地。
  “咳咳咳……好炮!”项忠从挖好的壕沟里钻出来,使劲甩开面无人色的汪直拽着他袖子的手,大笑道:“好厉害的炮!杨明,这是你琢磨出来的新战法吗?”
  项忠一边咳一边笑,嘴里不时冒出一股黑烟,脸孔被熏得一片漆黑,只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如同刚刚渡了雷劫一般,神情非常狼狈,却笑得很开心。
  杨明穿着一身银色的盔甲,玉树临风站在项忠身后,比项忠聪明的是,杨明脸上遮了一块面巾待到硝烟散去后才将面巾拿下。
  嗯,依旧唇红齿白,配上一身银铠甲,愈发风流俊朗,深具“满楼红袖招”的实力,将项忠衬托得像一片绿得不能再绿的绿叶。
  硝烟散尽,杨明这才笑道:“大帅,这是在下最近琢磨出来的战法,战争的胜负靠的不仅是主将的机谋和将士的勇武,更重要的是敌我双方的国力,我大明的主要敌人来自北方的瓦剌和鞑靼,他们世居草原大漠平原地带,擅长骑兵冲锋,兵锋所指,所向披靡,故而我大明自永乐以后对北方作战,往往败多胜少,除了军制和体力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没有找对应敌的方法,敌人拿骑兵进攻,我们拿步兵防御,敌我力量如此悬殊焉能不败?”
  “敌人所长者,骑兵,我大明所长者火器。若取己之长,而攻敌之短,我大明北方边镇的境况或可改变,比如说,若将数百门佛朗机炮在平原地带一字排开,集中火力对敌人无差别炮轰,纵然敌人以万骑向我军冲锋在这数百门炮火的轰击下,能逃出火力封锁者相信绝对不多,有了这道封锁线,我军已处于不败之地,在下又改进了鸟铳,使其抛去火绳点火的陋规,改用火石燧发,装药填药的流程时间减少一半,于火炮后列三段或四段式分批开枪,就算敌人冲到面前百步,我们亦无所惧……”
  项忠听得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连连点头道:“好好!杨明,老夫没想到你一个文弱书生竟也精通武事,你这法子若然可行的话,我一定请陛下定下旨命造作局工匠大量制作火器……”
  “大帅英明,臣建议我大明辽东可试用这种新战法,将队伍拉出去主动寻找战机,进行一场小到中等规模的遭遇战,用大规模火炮结合四段式鸟铳分批射击,最后步兵结阵防御,骑兵从侧翼迂回进攻,同时不断总结经验,随时调整战术,相信从此以后,我大明边镇的败率会大大减少。”
  项忠兴奋大笑道:“好,我这就向陛下请命,辽东都司照此战法试用一下,若成效斐然,铲平瓦剌鞑靼,重振我永乐皇帝雄风,指日可待!”
  见项忠有些得意忘形,杨明忍不住提醒道:“大帅,法子虽好,不过无论是大规模火炮集群还是鸟铳分段式射击,它们都有一个无法忽视的缺点……”
  “什么缺点?”
  杨明苦笑道:“它们都很烧钱,火药,炮弹,精铁……这些都要花银子买的,所以臣刚才说,战争靠的不仅是机谋和勇武,更重要的是一国国力强弱……”
  项忠楞了片刻,扭头找到马文升,“文升啊,你知不知道咱们兵部如今余银多少?”
  马文升纠结半晌,苦笑道:“大帅,此事下官委实不知,不过估摸着有三十多万两吧。”
  项忠根本没有银钱概念,闻言大喜,下饭馆买单似的豪迈地一拍胸脯:“甚好,先打一场三十万两银子的仗,本帅包了!”
  杨明不给他充土豪的机会,一盆冷水无情泼下来:“大帅,臣就这么跟你说吧,一百万两银子若全部拿回臣家里,估计臣的夫人能给我一个笑脸看,若拿去打一场大仗,这个……真不够。”
  这盆冷水顿时浇灭了项忠所有的热情,他的笑脸僵住了。
  许久之后,项忠幽幽叹道:“杨明啊……”
  “臣在。”
  “三十万两拿回家你夫人还只给个笑脸……你家神兽名叫貔貅么?”
  杨明的意思很显然,有钱才有资格打仗,没钱就双手护头老实挨揍。
  谁有钱谁大爷,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地主欺负佃户是天经地义,佃户欺负地主则闻所未闻,项忠可以对属下又打又骂,反过头来你让下属骑在项忠脖子上拉屎拉尿试试?
  严格说来,项忠不是穷,成化四年国库岁入近三百万两,还不包括粮食布帛瓷器等各种抵税货物,然而收入高开销也大,军饷和俸禄等固定开销不说,仅大明目前藩王的开销便大到一个很恐怖的数字,老朱家当皇帝的这一脉虽人丁不旺,但旁支的繁殖能力还是很值得肯定的,这年代的藩王像猪似的被圈养在各自的封地城池里不准踏出一步,百无聊赖里,藩王们打发时间的方式便因性格而异,有的喜欢玩玩心跳,于是像朱棣那样造反,还有的胆子小,玩不刺激便只能玩美女,于是一窝又一窝的王二代王三代生下来,朝廷又不得不给他们名分,给了名分又不得不给他们待遇……
  历史上的大明灭亡有很多原因,权阉祸国,党争亡国,军制糜烂,天灾……这其中藩王太多耗费国库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大原因,如果当时的大明皇帝英明神武,在藩王中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藩王一人超生,全家死绝的话,大明的国祚少说也能多撑一百年。
  没钱是硬伤,这个硬伤令项忠颇为气短,不过项忠到底是老成,垂头丧气半晌后,又恢复了精神。
  “没钱,我大明存钱便是,内库存两年,存三年,存够一千万两银子,届时再集结重兵跟北方的鞑子打一场硬仗,把咱们的国境从长城向北推行百里,千里,何愁等不来这一日?”
  项忠说这话时神采飞扬,神态睥睨,真正有了几分雄视天下的大帅气势。
  杨明和马文升躬身齐贺:“我等愿誓死追随大人……”
  项忠哈哈一笑,拽住杨明的袖子道:“来,咱们再来一发……”
  杨明被项忠拽着踉跄走了几步,项忠忽然停下脚步,扭头看着紧跟在杨明身边的胡一刀,仿佛不经意般道:“本帅忽然想起一件事,这第二路军的参将位置便交给你领着啦。”
  不仅是胡一刀,连杨明都楞住了。这……大帅思维天马行空,幸福是不是来得太突然了一些?
  满脸胡须渣子的胡一刀仍懵懂地傻盯着项忠,杨明捅了捅胡一刀,低声道:“还楞着干嘛?赶紧拜谢大人呐!”
  胡一刀浑身一激灵,立马扑通一声朝项忠单膝跪下,感激地流着泪砰砰磕头,“标下……谢大帅隆恩!”
  “恭喜胡将军高升,本官这里先向将军道贺了。”
  胡一刀一迭声忙道:“全托大帅信任,更托杨大人荐举,本将以后便认大人为生死兄弟了。”
  杨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胡将军以后为一营参将,开心不开心?”
  “开心!”
  “高兴不高兴?”
  “高兴!”
  杨明笑了,笑得比胡一刀还开心。
  如今朝廷再度磨刀霍霍,再度准备第三次进攻房县,不知道王洪知道后会有何反应啊,大明国力摆在这里,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不过摆在他们面前还有一个重大的问题,此行是剿还是抚?想到这个问题,杨明心头沉重起来。
  王洪若代表朝廷招抚他,以他的性子多半不会答应,他的心很大,装得下整个天下,所以他敢干出这般泼天的大事,如果他肯被招抚的话,当初杨明亲自赴房县就会降了朝廷,绝不会等到今日声势壮大之后再降。
  然而若是对他用剿……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大军离开京师的那一刻起,朝廷和反贼数十万人的性命似乎只在最高层几人的一念之间了。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征房县

  十万大军绵延数十里不见头尾,平叛总督的仪牌高高立于中军,无数亲兵侍卫紧紧簇拥,杨明骑在马上心事忡忡,一身披挂的汪直策马过来笑着打了声招呼,又告了声罪,然后驰向后军督促粮草去了。
  唐四手挽缰绳,看到汪直的身影走远,不知怎地忽然噗嗤笑出声来。
  杨明面色不善地瞟了他一眼。
  唐四笑着急忙赔罪:“大人勿怪,属下一时忍不住……”
  “你笑什么?”
  唐四憋着笑道:“属下只是奇怪,汪直这家伙怎么长的,爹娘造他时肯定都没用心,好嘛,长得跟闹着玩儿似的,我终于知道陛下为什么让他来监军了,就他那模样往城头一站,太平军都不敢攻城了,届时汪公公功不可没……”
  杨明笑骂道:“要不要本官把你这张破嘴缝起来?你这张嘴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毒了?”
  唐四敛了笑,急忙道:“是,属下以后不敢了……大人,此次平叛,汪直监军,对咱们行事是不是有些不方便?汪直不会掣肘咱们吧?太监可没一个好东西呀……”
  杨明不以为然,汪直虽然不是一个好东西,但是他的权力此刻已经被自己和项忠三人给架空了,不能掀起什么浪来,再说太监也不一定全部是心思毒辣之人,起码司礼监掌印怀恩公公还有皇帝身边的贴身太监张敏就是不可多得的好人。京师离房县不到二百里,大军开拔的第二天便离房县不远了。
  由于杨明在多次大战之中的优良表现,赢得了三军的支持,所以这最后一次发兵房县,由杨明做主帅,当晚大军扎营,杨明传令擂鼓聚将,帐下聚监军汪直,一路军项忠四万兵马,二路军马文升八万兵马,再加上南京赶来支援的成国公朱仪的五万兵马,共计十七万。
  聚将之后,杨明当即布置了对房县用兵的战略,结合前几次的失败教训,以及杨明对王洪的了解,杨明对十七万将士重新做了部署,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则便是绝不分兵。
  分则必败,王洪对原本的房县有着绝对优势的,如果朝廷王师力量分散,一支万人的伏兵便会导致王师兵败。
  “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硕大的羊皮地图前,杨明手指将房县城池虚画了一个圈,然后狠狠一拳砸在“房县”两个字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
  帐中众将起身抱拳。
  “唐四!”杨明扬声叫道。
  守在营帐外的唐四按刀而入:“在!”
  “锦衣卫探子和御马监的人乔装入房县,在两地各村庄城镇散播谣言,就说房县反军首领王洪欲归降朝廷,目前正与朝廷官员秘密接触中,这条谣言要想办法传遍太平军军中,你办不办得到?”
  唐四一呆,显然没想到杨明竟会出这一招,这等于切断了王洪的后路啊,太平军若是对王洪产生了不信任,后果便是不堪设想。
  犹疑地看着杨明阴沉的脸色,唐四终于一咬牙,重重抱拳道:“遵命,属下愿立军令状!”
  帐内众将见唐四领了将令,众人不由跃跃欲试。
  大明虽然重文鄙武的风气颇盛,然而真正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收获还是很大的,封爵或许有些困难,但升官却是少不了。
  杨明见众将期待的模样不由微微一笑,道:“众将且莫急着请战,如今反贼敌势未明,我们只能稳打稳扎步步为营,明日大军便可兵临房县城下,十七万大军围城之后再定章程。”
  众将领命各自散去。
  房县。
  仍旧夜凉如水。
  王洪披着镔铁的铠甲,头戴银翅盔,英姿飒爽地按剑在城头马道上巡梭,蓝巾包头的反军将士们聚精会神守在城头箭垛下,尽管城外一片漆黑无法目视,可将士们仍凝神看着外面的一片漆黑。
  王洪一脸风尘缓步而行,所行之处反军将士们纷纷向他弓身行礼,神情恭敬且敬畏。
  太平王李原死去之后,在士气低落的情况下,王洪领着五六万没经过训练甚至连兵器都甚缺的将士,竟打败了朝廷十八万正规军队,这其中竟然还有京师拱卫明廷皇帝的精锐兵马,这场旷古烁今的大胜令反军士气大振,同时对王洪也愈发崇敬拥戴,所有人再也不敢轻看他,王洪的声望如今在军中已达到了顶点,所有人似乎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有这位元帅带领大家对抗朝廷,这天地未必不能翻覆。
  城头不断有将士朝王洪施礼,王洪一路微微点头行过。
  他的眼神仍旧清澈,目光里却多了一丝迷茫,数万人因为他而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只有他自己才清楚知道,大家的前途依然一片漆黑,一场胜仗并不代表什么,朝廷一旦对反军真正重视起来,调集精兵悍将征剿房县,那种摧枯拉朽的磅礴力量绝不是目前区区几万人能抗衡的,更何况,下次征剿他的主将不是别人,是一个连他都感到害怕的对手……
  未来出路在哪里?手下几万人的活路在哪里?
  王洪迷茫了。
  已是子时深夜,城门内却依旧人影幢幢,数不清的百姓正在帮着反军将士搬运巨木擂石,高高垒着沙袋,百姓们人人干得热火朝天,繁忙的人群里不时发出几声欢欣的轻笑,几名挎着竹篮的大婶不时从篮中摸出两个黑黄的糠菜窝头,笑着分发给值守在城门四周的反军将士,将士们伸手接过,感激地躬身道谢……
  一幕幕场景那么的温暖平和,寒冬的夜里,这座被造反军队占领的城池,反军和百姓之间相互融洽得如同一家人一般,官法如炉,融尽如铁民心,却融不了每个人嵌在骨子里的善恶。
  王洪远远看着这一幕,嘴角勾起一抹欣慰的笑,心情却愈发沉重了。
  房县,即将迎来一场无比惨烈的恶战,此战胜负难料,然而一旦官兵破城,城内这些朴实善良的百姓会被官兵们如何处置?
  迷茫的目光望向漆黑的苍穹,王洪在痛苦和期待中挣扎。
  “元帅,城外探子来报,明廷果然出兵第三次围剿房县了……”王彪低沉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
  王洪缓缓转过身,平静地道:“大哥?明廷这次派出多少兵马?大军开拔到哪里了?何人为主将?”
  王彪垂头道:“这次仍旧是京营精锐为主,一共十七万兵马,大军今晚正在房县城西南五十里外安营扎寨,果然如元帅所料,这次明廷派出的主将是……杨明!”
  王洪浑身一震……
  大军开拔,旌旗蔽日,万马齐嘶,卷起漫天尘土,天地间风云变色。
  杨明骑在马上,静静立于大军经过的路旁,看着整齐的队伍鱼贯而行,前后绵延十余里不见首尾,静默行军的队伍弥漫着黑云压顶般的杀气,仿佛遮盖了天地间所有的生机。
  这是一支真正的精锐之师,它是拱卫大明的最后一道屏障,自永乐年开始便悍守着大明的京师,队伍里的每一个军士都不是寻常的卫所军户,他们不必为将领种田,不必向将领交租,他们每天要做的只是操练,千遍万遍周而复始地重复着每一个杀敌的动作,熬炼着身上每一块肌肉。
  如此精锐的王师足可纵横天下,横扫宇内,若正面战场与反军厮杀,胜负当无悬念,除非王洪另出机谋算计,项忠汪直便是前车之鉴,他们率领的也是京营精锐,最终还是败在王洪手下。
  李原和王洪……都不简单呐。
  三千锦衣卫官兵像三千只忠犬,紧紧站在杨明身后,杨明将他们调入平叛大军后只让他们充为身边亲兵,一则杨明对他们颇为信任,二则留他们在身边也是为了让他们好好学习如何指挥大军作战,如何排兵布阵,只当是实践从兵书上学到的知识,其中还有一些是被倭寇弄得家破人亡的流民孩子。
  杨明记得自己是在成化六年三月出兵,现在已经快金秋十月了,委实不是好季节,凛冽的秋风呼啸肆虐,如刀锋般刮得脸上生疼。
  一件狐皮大髦悄然无息披在杨明肩上,杨明回头,却见一名锦衣卫少年恭谨垂头退后一步。
  杨明笑了:“你叫雷正,对不对?”
  名叫雷正的少年抬头,惊喜道:“大人记得小人的名字?”
  “当然记得……”杨明目光忽然黯淡下来,叹道:“你是当初宁波之战幸存下来的。你们一共一千名少年,战死沙场者五百余,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我都记住了,不论死去的,还是活着的,江山有幸埋忠骨啊!”
  雷正眼圈一红,垂头哽咽道:“只恨小人无用,让大人受惊了,最后大人还不得不亲自抄刀与敌人厮杀……”
  杨明摇头:“你不要存着这种想法。当时你们已豁出性命了,说到底还是因为太平军军队太强大,我们又中了埋伏,那种情况之下与之面对面搏杀委实不是对手,只可惜死去的孩子,他们……”
  “太平军说是强悍,可是每每胜出都是用计侥幸取胜,他们也是苦难的百姓出身,只要重视,赢就没有问题,咱们真正的对手不是他们,而是辽东大同关外的鞑靼和瓦刺……”
  雷正稚嫩的脸上布满怆然,两手死死握紧了拳头,咬牙道:“大人何时带我们去辽东?!”
  “会有这么一天的,大明之患。患在北方,北方鞑子不除,再繁华的社稷也只是摇摇欲坠的楼阁,总有一天我会带着你们巡狩漠北。饮马辽河,我在辽河边立了一块碑,祭奠我大明死去的英灵……”
  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雷正见是唐四,于是颇识分寸地默默按刀退下。
  唐四走近,呵呵笑道:“大人,再过四个时辰,大军可至房县城下,刚才行军沿途锦衣卫抓了好几伙鬼鬼祟祟的人,估摸着是房县派出来的探子,现在正审他们呢……”
  杨明点头:“勿枉勿纵,审清楚了再决定是放是杀,不要误捕了百姓,王师不可失了民心。”

  ☆、第一百一十九章 城外会晤

  四个时辰后,杨明领大军兵临房县城下。
  一箭距离之外,大军三面围城,唯独放开西面,前锋五千骑兵护城河外绕城飞驰警戒,中军则有条不紊扎下营盘。
  十七万大军如一片看不到尽头的黑云,沉甸甸地压在房县城外,还没开始攻城,房县城方圆之地已然充斥着凌厉肃杀之气。
  战争就这样突如其来,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房县城头,王洪眯眼看着城下黑压压数不清的人头和整齐划一的动作,还有那漫天飞舞招展的林立旌旗,一种仿佛能将她碾压成粉碎的莫名杀气顷刻震撼着他的心。
  远处的中军营帐的正中心,一杆帅旗徐徐升起,帅旗上一个硕大的“杨”字迎风猎猎,旁边一杆稍小的旗帜上绣着“奉天平叛总督”,数百名黑甲武士按刀肃立于旗下,无形的威势随着凛冽的寒风散开。
  远远看着那个熟悉的“杨”字,王洪只觉心中一紧,一股难言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