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扬明-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恕也笑道:“杨千户非同凡响,实在令老夫佩服,果然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啊!不过老夫能否问一个问题?”
  “王大人不妨直言!”
  “郑指挥使也救出来了,接下来咱们该干什么?”
  “接下来……赶快跑啊!”
  望着杨明远远跑走的背影,王恕老大人忍不住脸颊直抽抽!
  宁波城内,距离当日大战只过了半日,消息就传到了城内,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当日的战况。
  因为战事,街头的生意都清减了许多,客栈内,掌柜闲来无事和一众小厮摆着当日的情形:“那倭寇刚刚上岸,还立足未稳时,便冲出来厮杀。”
  另外一个小厮点了点头道,“我也听说了,待倭寇全部下了船,这才远远的射了几箭。明军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软蛋,甫一接触,便很快崩溃,哭爹喊娘的往船上跑去。”说着狠狠呸一声道:“那些官军着实怕死,被人家连杀了百十人,就吓破了胆子,纷纷丢了兵器逃跑。”
  “我看着很多官兵根本没舞上一刀,就直接开回来了。”边上人纷纷补充道:“实在是丢人啊!”
  “那郑将军呢?”一个正好经过的路人跑进来问道,心说要是官军都这样,那大明朝还有救吗?
  “郑将军……哎,那倒是位英雄啊。”众人交口称赞道:“他冲在最前面,功夫高强无比,连杀了二十几个倭寇,最后身边人跑光了,才不得不退下来。”
  “若不是他的亲兵拼死护卫,还有锦衣卫的杨明杨千户率兵接应,郑将军就真……真回不来了。”
  “哎,郑将军虽然回来了,可是倭寇就在城外,这眼前的大难还没有完呢……”
  老百姓口中相传的这一幕,不只在宁波卫发生,同时在大明东南沿海,各地猥琐官兵不战而逃者比比皆是,一份份吃了大败仗战报传到了南京,在辗转到了北京。
  绍兴卫指挥使郑龙终于醒转过来了,御史王恕也平复下了心情。
  看着一众将士的一提,郑龙默然半晌,按剑向杨明躬身一礼,王恕对杨明长长一揖。
  安葬了死去的将士之后,王恕等官员们终于开始正视杨明这个千户。
  锦衣卫在宁波卫所大败的情况之下,不退反进,迎难而上,成功的虎口夺食,救下了宁波指挥使,天大的奇迹,这代表着什么?
  代表大明将士还是有一丝血勇之气的,只要有人敢战,大明没有败,没有败便是胜利!
  死者死矣,生者还需继续生活下去,不仅仅要面对倭寇这个大敌,还要面对各种尔虞我诈。
  大明的官场就是这样……
  一份锦衣卫发出的文书通过军驿飞快发往京师北镇抚司,同样,一份东厂的文书从绍出发,也发往京师兵部和内阁。
  两份文书都为宁波战事说明战况,只不过有个共同点,本来只有督战职责的锦衣卫千户杨明带领属下最后倒戈一击,击杀了七十三名倭寇,救出了陷入重围的郑龙郑指挥使。
  京师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
  令人闻风丧胆,臭名昭著的衙门其实跟普通衙门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比别的衙门多了几分阴森之气,走进衙门的人往往会情不自禁打个寒战,文官武将们背后议论,都说是锦衣卫干了太多丧尽天良的事,故而衙门内萦绕着被陷害的忠臣名将们的冤魂。

  ☆、第四十章 厂卫之争

  大堂前高悬着猛虎下山图,锦衣卫指挥使万通正蹙着眉坐在堂前主位,翻看着由南京递来的捷报。
  万通的位置本来是袁彬的,后来袁彬主动让位,因为万通是皇帝朱见深的小舅子,万通的姐姐万贵妃在很受朱见深喜爱,几乎可以算得上,独霸后宫,东方不败了。
  万通也不知道杨明是谁,还好战报后面有杨明的资料,不管万大指挥使认不认识杨明,这件事情落到了他的手上,他自然会大做文章的,当下万通喜滋滋的道:“呵呵,此子原来还是秀才,嗯,不错不错,允文允武,委实是个人才,好,好!好个文弱书生!率数百虎狼之属,竟击杀倭寇数百,救我一员大将,扬我大明国威,陛下若知,必然欣喜……”
  容桂是万通万指挥使的家奴,听到万指挥使的话不由得一呆,急忙道:“大人,捷报上面说的是击杀倭寇七十三人……”
  万通笑呵呵的神情忽然一变,目光阴沉锐利,刺得容桂浑身直冒冷汗。
  “明明是数百余倭寇,只是计事官弄错了……不是吗?”万通森然一笑。
  容桂瞬间秒懂,赶紧躬身,伸出了大拇指道:“大人记性好,果然是计事官记错了。”
  万通索然一叹,道:“锦衣卫和东厂在陛下面前不分彼此,但是东厂乃皇上的家奴,锦衣卫素来是外臣,本比不上东厂,我身国舅,这才将锦衣卫的优势扳下一局,锦衣卫需要一份大功劳呀……把捷报改一改,重新抄录一份,火速报呈内阁。”
  “是。”
  位于禁宫外围北面有一排红墙绿瓦的房子,房子很不起眼,它的前方是内宫万岁山,后侧是针织局,左边尚衣监,右边是钟鼓司,这排房子夹杂在内宫诸多司局之中,显得非常低调朴实,然而它却有一个令大明文臣武将莫不敬畏的名字,……它叫“司礼监”。
  司礼监,官署名,明置。
  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提督太监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但最让这个机构出名的还是“批红”的权利。
  明朝的国家决策分为票拟,批红两个部分,票拟是内阁阁员拟定对事情的处理意见,以蓝笔书写。呈上后请皇帝审批,由于皇帝审批用红笔,所以叫“批红”,然而明朝除了开国的几个皇帝以外,大都懒于政事,于是“批红”的权力落到了太监手里,明代司礼监设掌印太监一员,秉笔、随堂太监八员……
  如果有幸能干到司礼监掌印太监,那说明太监生涯已经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为了太监中的佼佼者,是太监中的成功人士。。
  除了司礼监的老大掌印太监以外,第二号人物就是司礼监的几名秉笔太监,负责用红笔批示处理意见是否可以执行。然而秉笔太监却不是说了算的,因为司礼监掌印太监要再次审核一次,如果认为可以,就盖上公章。如果认为不好,有权打回去重新批红。
  所以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太监中的一号人物,如果大臣要反对也没办法,因为他们送上去的奏章都要经过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审核,他们告的人偏偏就是审核的人,所以当然必输无疑。最主要的一点是,掌印太监和秉笔太监都有掌握东厂的资格。
  司礼监如今的掌印太监姓怀,名恩,为人低调且沉稳,大明一朝,朝廷文臣和内廷太监往往势如水火,可这位怀恩却与内阁三学士的关系处得很融洽,凡事能忍则忍,能让则让,朝堂文臣们对怀恩的印象很不错,倒也是大明百余年来的一桩奇事。
  有掌印就有秉笔,其中最大的一名秉笔太监叫尚铭,因为他是东厂的厂公,很不巧,何英何公公就是他的下属,接到何英的战报之后,这位老谋深算的司礼监秉笔加东厂厂公的心里就早已经计算了千百次。
  司礼监内灯火通明,小宦官们捧着一堆堆由内阁批示过的奏本,轻轻地放在暖阁东侧火炕的炕桌上。
  此时尚铭正皱着眉,看着一份绍兴卫的捷报,浑浊的老眼一瞥,又拿起案上一份锦衣卫传来的捷报,静默半晌,忽然冷冷一笑,喃喃道:“何英说杀了几十个倭寇,你万通胃口倒挺大,一张嘴就是三百多个,想功劳想疯了吧……哼!”
  随手将锦衣卫的捷报扔在一旁,不予理会,甚至没有给掌印太监怀恩看上一眼,因为他知道怀恩老大素来恩怨分明,不会因为大家同样是太监就偏袒东厂的,尚铭不敢给怀恩看,因为他也不确定是哪一方弄错了,既然弄不清就不让它弄清,于是这封战报石沉大海……
  没有其他的原因,就因为他是东厂的厂公。东厂与锦衣卫的关系,那才叫真的势如水火。
  当然,尚铭不知道,这份被搁置的捷报竟惹火了锦衣卫指挥使万通,万通技能冷却后,厂卫高层爆发了一场不流血的冲突……
  锦衣卫指挥使万通用屁股想都知道这件事情不会是怀恩压下来的,怀恩忠厚老实,不会做这种事情,唯一会干出这种破事儿的就只有东厂那个死太监了,因为尚铭还兼任着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大权。
  万通未经通报,阴沉着脸直入东厂大堂,看着堂前端坐的东厂厂公尚铭,万通眼中怒意愈盛,却死死压着心头那团乱窜的邪火。
  堂内番子和万通的锦衣卫随从双方各自按着腰侧刀柄,剑拔弩张之势昭然若揭。
  万通身为皇帝的小舅子,自己的姐姐万贵妃甚为得宠,自然是不怕这死太监的,所以他没有多余的客套,东厂与锦衣卫目前的关系,若还强撑着笑脸装一团和气,未免太可笑了。
  “万某见过尚公公,今日万某冒昧登门,是想问问公公,为何压下了那道奏本?我锦衣卫下属千户杨明为大明杀倭立功,救出大将,就这么不闻不问算了?如此,万某如何服锦衣卫数万之众?尚公公何以教我?”
  尚铭也正值春秋鼎盛之年纪,四十几岁,颌下无须,面色颇为白净,头上戴着笼纱帽里依稀可见花白的头发,眼睛时常闭着,一旦睁开,目光却有一种让人坠入冰窖般的阴寒感。
  令人闻风丧胆的东厂厂督自有一番威严,不过万通是锦衣卫指挥使,不仅身份不低,而且还是皇亲,对尚铭这副未语先阴笑的吓人方式不屑一顾,他不吃这一套,若是要打嘴仗,锦衣卫是有优势的,可以随意的问候太监的女性家属。
  尚铭眼睛一眯,看着堂内凛然而立的万通,一开口声音尖细难听,喉咙里还夹杂着嘶嘶的痰音,扭头瞪了堂内严阵对峙的番子们一眼,叱道:“没规矩的东西,杂家平日怎么教你们的,忘了?敢在万大人面前动刀动枪,传出去外人只会说杂家没教好,滚远!”
  番子们悻悻退下,万通的一张老脸却红了,尚铭这话明着训斥手下,实则暗讽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没教养,未经通报乱闯东厂。
  “杂家这小破庙今儿可来了一尊大神,万大人,你一进门便没头没脑的说这么一段,杂家老了,可真不大明白你的意思。”尚铭不阴不阳地道。
  万通忍住气,道:“尚公公,内阁商辂大学士说,锦衣卫千户杨明杀倭之功被你压了下去,此为何故?”
  “杨明?哪个杨明呀?”尚铭叹了口气:“哎,万大人,杂家年纪老了,记性很不好,每天处理大大小小的事儿忙得焦头烂额,这会儿你拿一个小小的锦衣卫千户的事来问杂家……杂家不想敷衍你,可委实记不起了。”
  万通很想揍这丫的,但是只能想一想,仅此而已,盯着尚铭冷冷道:“尚公公贵人多忘事,宁波府抗倭一事刚过去,这就记不得了?”
  尚铭恍然:“原来是这事……”
  斜眼一瞟万通,王尚铭仍旧一副不阴不阳的语气:“宁波抗倭一事,陛下和内阁已有定论,此事事关重大,暂且按下,待抗倭结束之后再做定夺!”
  “尚太监,你个没卵的东西,欺人太甚!要是抗倭几年拿不下来你就准备一直压着?”
  “万大人这话怎么说的?此事是陛下和内阁敲定的,关杂家何事?”尚铭眼皮一翻,一推二五六。
  万通深吸一口气,话说到这份上,再吵便是一场烂仗了,东厂大堂里跟一个不男不女的阴阳人吵得面红耳赤,他万通丢不起这个人。
  极度愤慨地哈哈一笑,万通连礼都没施,扭头便走。尚铭盯着万通的背影还在皮笑肉不笑的客套:“万大人慢走,厂卫本是一家,没事多走动走动……”
  当然,万指挥使若是计止于此,那么他就当不了这个指挥使了,万通气呼呼的走出东厂,对着身边的锦衣卫道,“备马,马上进宫!”
  “大人进宫所为何事?”
  “去见我姐姐!”
  万通的姐姐自然就是极得圣宠的万贵妃了!

  ☆、第四十一章 弄巧成拙

  怀恩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也是皇帝最宠信的太监之一,他不像尚铭那样公报私仇,相反,相反,他的为人刚正不阿,正是因为如此,皇帝很放心让他任司礼监掌印一职,不仅如此,好太监怀恩颇为推崇儒道,这一点博得了全体士大夫官员的好感,他的掌印太监一职稳如泰山,当之无愧。
  怀恩进去时,便听到皇帝正在对内阁三位大学士训话,便赶紧跪下。
  成化皇帝怒气冲冲的道:“仅仅数千名倭寇,每股数百人,历时三十余日,横行数千里,视东南十几万官军于无物,劫掠数省十几州,甚至攻击我大明地南都,就算朕这个大明皇帝,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何其壮哉地举动啊!”
  说着重重一捶他的銮椅,发出‘嗡’的一声闷响,让人听了心悸胆颤,三位老臣知道皇帝要骂娘了,赶紧低下头,省的被吐沫星子砸着。
  果然听皇帝愤怒道:“再看我们呢?十数万大军屯于东南,却奈何不了这么点倭寇,以至于……哼,看看吧,一共死了七位指挥使,三十几位千户,连同他们麾下千余名将士,成了倭寇的刀下亡魂。这就是朕耗资千万养的大明精兵,朕还敢指望他们保家卫国吗?”
  三位重臣赶紧磕头请罪,说千错万错都是我们这些人的错,陛下您可别气坏了身子啊。
  生了一天气,成化已经没那么激动了,不耐烦地甩甩龙袍的袖子道:“依着气,早让你们气死八遍了,说吧,这事怎么处理。”
  怀恩作为司礼监掌印,要说职位是很小的,但是实权却凌驾于内阁之上,这件事情他是最有发言权的,怀恩缓缓道,“陛下,据奴才所知,东南将士非是打不过倭寇,而是一触即溃,根本没和倭寇正经交过手,陛下平日里耗费的军资,呵呵,奴才也不知道养的什么兵,什么将。”
  总所周知,大明卫所的将领侵吞军款已是屡见不鲜,不仅如此,每个军户都是世袭的,朝廷会给军户分配土地,让他们在驻扎地安身立命,遇到农时,士兵可以请假回家和家人一起务农,平日就在卫所里训练。
  可是在军队这个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地方就出现了一个怪相上司会侵吞士兵的田地,这就使得最底层的官兵没有田地,最多就算是帮上官务农的佃户。
  这是大明军界的潜规则,既然是潜规则这层窗户纸就不能捅破,平日里倒好,一遇到战事,这群底层的官兵备受欺压,无心战事,真正敌人到来之时又有谁肯卖命?
  怀恩刚正就在于此,他这一说出来,就摆明将要捅破这层窗户纸了。
  “严查!”内阁里面资格最老的内阁首辅彭时苍声道。
  “严惩不贷!”商辂也道。
  唯独另外一名大学士万安沉默不语,仿佛置身事外。
  “怎么个查法,查什么?”成化冷声问道。
  “查是谁的责任,谁的责任便追究谁,绝不姑息!”商辂咬牙切齿道。
  “首辅地意思呢?”
  “老臣也是这个意思。”彭时缓缓道:“不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抗倭永无希望。”
  成化面色稍霁道:“首辅这话说对了,东南战线形同虚设,全面崩溃,朕敢打赌,这次绝不是个孤立事件,肯定背后另有蝇营狗。”
  这次成化没有立刻下令抓这个、抓那个,而是下定决心,要彻查此事,待将那些见不得人的东西全都抖搂出来,再抓再杀也不迟。
  “派谁去查?”这才是今天问题的关键,也关系着追踪的调查结果。
  朝中大臣不知有多少人得了军中将领的好处,让他们去查,估计最后也是石沉大海,不了了之,这种事件,用屁股想也知道,已经形成了一张庞大的利益网,谁碰谁死。
  内阁不行,司礼监不行,哪怕是成化本人也不行。
  皇帝瞥一眼一直不说话的万安道:“循吉怎么看?”
  万安诚惶诚恐道:“微臣没有意见,只是请陛下早做定夺,好让钦差启程,早日抵达东南,将事情查清楚。”
  成化地眉头微不可察皱一下,他实在不愿看到自己寄予厚望的内阁大学士如此窝囊,但旋即便万安话中地另一层意思占据了注意力……从北京到南京,正常要走一个月,如果再摆开仪仗,地方上迎接欢送,腊月里能到南京就不错了,那岂不黄花菜都凉了?
  于是否决了从北京派官的建议,决定从南京找一员官员。
  南京的官员就更复杂了,东南军将和南京大小官员关系更加暧昧不清,到时候估计也查不出什么结果来,最后商量也没商议出这个所以然。
  正在这个时候,给自家大姐万贵妃请安的万通来向皇帝告状来了。
  一个黄门太监向皇帝禀报道,“陛下,锦衣卫指挥使万通求见。”
  “他来干什么,让他进来吧!”
  “陛下,微臣有冤情要说。”万通一进来就大声呼号道,显得很是委屈。
  “有什么话起来慢慢说,三位大人都在这里看着呢。”成化对这个小舅子也是无可奈何,要是薄待了这小子,后宫的万贵妃非得跟他翻脸不可,成化皇帝不是昏君,也不贪女色,对万贵妃可谓情有独钟,爱屋及乌,这万通的地位也是稳如泰山了。
  “陛下,微臣麾下的南京锦衣卫千户杨明在东南抗倭之中有大功,可是奏折却被司礼监压下了,有功之臣不得赏,试问如何服众,日后何人敢于效死?”
  “哦。怀恩,可有此事?”成化帝一听,由不得眉头一皱,司礼监什么时候也会给朕惹麻烦了。
  “奴才不知此事,根本没有见到这本奏折。”
  “怀公公当然不知此事,此事被司礼监秉笔东厂厂公尚公公压下来了。”万通气愤的道。
  “原来如此。”这回众人都懂了,东厂与锦衣卫素来不和,这样一来,就可以推导出这件事情的冲突点了。
  成化帝龙袍大袖一挥,“传尚铭!”
  众人等候了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就见尚铭颤颤巍巍的来到大殿,“奴才见过陛下,见过三位大学士。”
  “起来吧,尚铭,朕问你,南京锦衣卫千户杨明的那封奏折是不是被你扣下了?”成化面露愠色,直接开门见山的喝问道。
  “回陛下,确有此事!”尚铭看了一眼万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