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农家记事-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秦白芹的经营和营利析分,经过阖家商议之后,仍将五房合股经营。

    并将秦白芹极其派生的所有资本盈利按十一股均分,按股分利。

    除了秦老爹秦老娘二老占一股未养老银,五个房头各占两股。

    而二老手中的股份,待百年之后,将直接归于长房,即由长房酌提。

    但又因阖家已经决意在二老百年之前分家不分灶,阖家共食,所以历年盈利,除了二老股份全部年结之外,五房二股均年结一股,所剩五股盈利将直接归于公中,作为阖家嚼裹日用、婚嫁人情、延师抚养的用度。

    其次是田地房舍的析分。

    其实早在入宅之时,房舍同家什懂事已经算是析分清楚了。不过内院房舍虽归于各房名下,可实际上仍是族产,不得变卖。

    至于田地,家中族产除外,其实秦家如今一共也就秦老爹这辈子积积攒攒的七十余亩耕地与东头园子二十亩。

    东头园子已被列入秦白芹的派生资本,同出售给钱家的白芹壅制技艺获利的分红一样,也被并入了公中,自然另算。

    而那七十余亩的耕地,所有收益将会交由秦老爹秦老娘二老作为零花钱。待二老百年之后,则会作为长孙田由身为长子长孙的大堂哥酌提。

    至于最后摆上台面来的族产,即秦连熊这两年来跑断了腿才置办下来的百余亩山地的经营,和四百亩族田的出佃收益,以及门前的水碓磨坊和前年置办的板船铁罱等开河筑堤的工具,将由长房负责打点。

    所以根据以上三则分家的原则,实际上此次分家析产所析分的家产,其实就是秦白芹字号下的红利。

    毕竟像是秦老爹秦老娘手中的细软、各房的私房,都不在析分考量之中,至于家中的粮食、牲口、树木等等的物什,则将直接归于公中,一劳永逸。

    花椒端坐在小竹凳上,歪着小脑袋听着秦老爹报账。

    虽然与八仙居的账目已经结清,但钱德隆春延后白芹的分红还未到账。不过因着分家一事儿,秦老爹直接将这笔分红拦到了今年,提前结算了红利。

    账目上一清二楚,如今账上一共还有一万七千余两的银子,实际上就是去年一冬秦白芹的收益以及派生的钱德隆的分红。

    花椒并不意外,秦家阖家心里对这个账目也大多有数儿。

    毕竟这两年来,虽说白芹收益确实不菲,可秦家一连办了这么多桩大事儿,出的也不比进的少。

    日常用度的就不说了,前年先是浇筑堡墙就耗资了上万两,开河筑堤又是千余两。旧年翻修宅院也耗资小万两,修建的磨坊到现在还未完工,就已是耗费了大几百两了。

    除此之外,交与方良收养孤儿的花费就是一千两,秦连熊置办族产又开销了四五千两,秦连豹购置书籍,也已花了上千两了。

    甚至于当初为了秦连豹闹的那出事儿,也一口气砸进去了小一千两银子。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哪一件不是烧钱的祖宗,再加上家里的人情来往也越来越多,能攒的下银子才叫怪事儿的。

    只在坐的老舅公和各位舅爷,对于秦家的账目其实多多少少心中都有些数目的。毕竟一园子的白芹摆在那里,在坐的又都不是外人,想装不知道都难的。

    之前还为着秦家如此爽快的分家原则赞叹唏嘘不已,没想到掰着手指头听着秦老弟一项一项的解释下来,在知道秦家账面上如今只结余了一万七千余两银子的时候,甚的赞叹唏嘘都没了。

    饶是方良,管着方家的庄园,每常也有大笔的银钱进出,都不禁倒吸了口凉气,心疼不已。

    这可真成了过路的财神了。

    只不管他们再是唏嘘再是心疼,秦家阖家对于这份分家文书却再是没有意见的。

    爽快的画押签字,秦家的分家事宜,也最终落定。(。)

第二百九十九章 认可() 
随着在场的立契人、主持人、公证人一一在五份分家文书上签字画押,秦家分家之事儿,也就这样干脆利落,完全不费吹灰之力的落定了。

    说起来这前前后后也不过半个时辰的光景罢了。

    在场的舅公舅爷们,这心里却是感触万千唏嘘不已的。

    尤其是同秦老爹秦老娘差不多年岁的老舅公。

    想到妹妹妹夫手里的这一大笔股利和零花钱,说句实在话,这心里头,那是真羡慕。

    自然不是羡慕那白花花的银子。

    虽说这世上怕是没人不爱银子的,可他都这把年纪了,这心里头羡慕的还是秦家这些个儿子儿媳待爷娘的这番拳拳心意。

    他日(日)泡在秦家,如何不知道原先秦老爹秦老娘老两口是并不愿意收下这些个股利零用的。

    只说开销都在公中,他们用不了这些个银子。

    可说到底,为的甚的,他亦是心知肚明的。

    最后好说歹说最终决定收下零花钱,可股利还是说甚的都不肯要。

    是这些个儿子儿媳一天一天的,硬生生磨到他们不得不应的。

    叫他如何能不羡慕。

    老话常说甚的,爷有娘有,不如自个儿有。

    这话自是不错的。

    可叫他来说,这句话掉个个儿,放在爷娘身上,更是再对也没有了。

    儿有孙有,不如爷娘自个儿有。

    不说那些个摊上恨不得从爷娘骨头缝里炸出油来的不孝子的人家。

    只说他们这样的人家,就算儿孙肯孝敬爷娘,手里多多少少也有几个银子,同两口子一模样,饶是父子母子,也不免左手递右手。

    如何会有爷娘自家手头有银子,或是还能赚得来银子来的敞亮的。

    若是自家手头有银子,既不用伸手朝儿孙们讨要,吃碗干的兴许还要看儿媳妇的脸色。也不必拿了银子这心里头还老过意不去,总觉得临老临老了,还要带累了儿孙。

    等到孩子们念书的念书,成亲的成亲,手里头攥着银子,自然能摸得出银子补贴他们,哪怕一兜糖一块糕,总好过没有去。

    再等躺了下来,手里头捏着银子,哪怕看在银子的面上,也不怕他们不来看顾服侍一二的。

    甚至于到了百年之后,若能留下银子来,兴许不但丧葬费用不必儿孙们操心,还能给他们留些细软念想的。

    一辈子都活的体体面面,这可不比甚的都强……

    老舅公不禁长叹了一口气,羡慕之余,这心里头难免思绪万千。

    而那厢秦家兄弟妯娌看着手头墨迹未干的每个房头留存一份的分家文书,这心里头,也终于多多少少生出了几分感慨来。

    不过尤其是秦连虎兄弟几个,这心里头却也多多少少生出了几分壮志来。

    正如老爷子在文书最后所写的那样,眼前的分家不过是他们务本堂草创伊始的第一步。分析之后,还要各房立志,勤俭为先,醇谨立身,相睦相恤,光前裕后,才能日新月盛,丕振家声。

    他们兄弟比起老爷子,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只眼下当先要做的,还是招待客人。

    姚氏妯娌带着花椒姊妹一道去了大厨房打点席面,这厢秦连虎兄弟几个正陪着舅兄舅弟们侃天说地。

    直到现在还有些晕晕乎乎的姚大舅同秦连豹谈了会儿县试同大堂哥,渐渐醒过神来,就借机过来西跨院寻了姚氏说话。

    只一时之间,舌头打结,忽的就不知道该说些甚的了。

    家里的老太太总说秦家是个讲规矩有德行的人家。

    也正是这份规矩德行,老太太当年才力主将她一手带大的大姐嫁进了秦家。

    说起来当年他们这一支年纪相仿的几个从姐妹,大姐最长,最受的老太太的喜爱看重,可相较而言,却也嫁的最差。

    当时的秦家如何光景,他是亲眼目睹亲身经历过的。

    为此,家里头的婶娘姐妹们不知说了多少闲话。

    却没想到大姐成亲之后的日子虽不是过的顶好,可却是所有从姐妹中过的最舒心的一个。

    家里头从未出过乱七八糟的龌龊事体,也从未叫娘家人帮着出过头。

    尤其到了这几年上,旁的不说,只说妻子就不只一次的说过大姑奶奶看着比妹妹们还要年轻的话儿。

    可更叫他们想不到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还真不是妄语。

    尤其虽然银子吓不倒他们,可这回秦连豹同大外甥双双过了县试,秦家改换门楣,或许也就是近在眼前的事儿了。

    虽然他也知道这回从莲溪县试回来,说好说歹,族里说甚的都有。

    饶是他,虽然对秦家也非常敬重,可这心里自是更加看重自家礼诗圩的百年家声的。

    秦家想要同他们礼诗圩掰一掰手腕,恐怕也是妄想。

    只经过今天秦家分家析产一事儿,他总算明白了为甚的老太太会说秦家饶是分家,也是名声的话儿到底是甚的意思了。

    不说旁的,只说他们这一支若想分家的话,若是他们这一房也想占个长就欲酌提家产,另外三房,别说掰手腕了,怕是吃了他们的心都有的。

    只凭这一则,他就相信秦家总有一天,也许真能同他们礼诗圩掰一掰手腕。

    而姚氏看着迟迟无语的兄弟,其实她这心里头也是百感交集的。

    长子长孙酌提家产以供祭祀之用,这才旁人家来说确实是寻常的事儿。

    可在他们夫妻二人来说,却是从来不曾往这上头思量过的。

    何况他们族里本就置办了族产祭田,以供祭祀,他们如何还能酌提家产,这如何能受的。

    可二老虽然没有发话,可叔子妯娌们却都非常坚持,坚持将秦白芹拆分七股。

    说是大哥大嫂半辈子吃苦受罪都在前头,没道理享福的时候就要缩在后头。

    可他们夫妻二人说到底也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而已,这样的话却是实在不敢受的。

    倒是有些理解公公婆婆的为难之处了,可最后也是二老发的话,将秦白芹十一股均拆。

    他们二老的那一股,百年之后直接归于长房酌提,也算是这些个兄弟妯娌对他们这些年付出的一种认可了。(。)

第三百章 安置() 
想到这些,姚氏心里暖烘烘的。

    长吁了一口气,才笑问面前的兄弟找自己可有甚的事儿。

    姚大舅也反应了过来,忙道:“大姐,我觉得家里还是置办些田产比较好。毕竟田地可是中兴的基本,踏实稳妥,却比旁的强。”

    姚氏没想到兄弟想说的竟是这个,听着就笑了起来,道:“这可真是想到一块儿去了,二叔也正在替咱们留意呢!只是你也知道这年头,想买田地着实有些艰难。”

    同姚大舅一样,秦家自然亦是知道田地的好处的。

    要不然也不会置办那么些田产作为族产了。

    只是一来,家里之前并没有攒下多少银子来,再一个,莲溪这样的地界,不说上等田,饶是中等田,零散的还算好寻,可只要略成气候,等闲就难寻了,能置办下这许多的族产,就已是不易了。

    说起来倒是真个就应了秦连熊的那句话了。

    怕是还真得守在那些个败家子儿身后捡漏的。

    只既是捡漏,本来就是可遇而不可求了,又哪里能这样容易就轮到自家的。

    只能慢慢寻摸了。

    姚大舅听着就点了点头,既是有这样的打算,那就成了。

    何况秦连熊如今在崇塘也算是号人物了,哪家的大门都能走得进,巡检那里也说得上话。听说早在旧年,街面上等闲有纷争,就已有人特地请了他去吃讲茶帮着调停了。

    放下心来,姚大舅又问起了正在大厨房里帮着忙活的孩子们,道:“我看着一个个的倒是懂事的很,家里可想好了怎么安置他们?”

    只说起这拨孩子,姚氏这心里头又高兴又有些作难。

    到底是方良费了一番心血的,这拨孩子着实乖巧懂事儿。

    只这来家才多久,如今外头就已有些许的闲言碎语了。

    觉得自家既是有这份闲心也有闲钱,为甚的不花在自家人身上,拉拔拉拔自家人。

    只当她们不知道这所谓的自家人,又是甚的人。

    当着外人的面,姚氏自然不会多说甚的,可对着亲兄弟,自是不至于藏着掖着的,就道:“都还小呢,家里头的意思是打算叫他们先定定心心的念两年书。所以就预备把这八个小小子交给三叔帮着启蒙,之后摸摸孩子们的资质,若是能读下去,自是要供他们读书的。若是读不下去,也好歹得能读能写会算账的,往后不至于被人骗了去。只三叔如今要下场,暂且便由我公公领着他们启蒙。待大一些,不拘学门甚的手艺,这日子也就过起来了。”

    说着又道:“至于那三个小丫头,暂且先跟着我,同茴香姐妹一样,女孩子该学的也都在学起来……”

    姚大舅就有些惊讶了,没想到秦家竟真是当做自家孩子似的在抚养这拨孩子。

    不说要花费多少精力下去,只说这念书的书籍笔墨纸砚的,就不是一笔小的开销了。

    就道:“既是预备给孩子启蒙,怎么不送到咱家学塾里去?”

    姚氏就道:“大郎也是这样同他们说的,说是送他们去学塾念书,可这几个孩子不大愿意,估计是担心花钱吧,大郎就没有勉强,但应诺了他们在家启蒙,公公和三叔也同意,就这样安置下来了……”

    这厢姚氏姐弟说着私己话儿,那厢方良也溜溜达达的过来了大厨房,探望石头小和尚几个了。

    同过年时一样,又不免好生督促了众人一番。

    只比起过年时虽然是差不多的话儿,可听在这拨孩子心里,感触又大为不同。

    不说他们之中,除了小和尚原本就念过几天书之外,其他十个已多多少少认得了一些字,也能握笔磨墨了。

    只说他们的卖身契已经销毁,而且已经收到了各自的孤幼户帖了。

    虽然他们中基本上都还不知道卖身契到底意味着甚的,孤幼户帖又意味着甚的。

    可架不住小和尚那个机灵鬼是个晓事儿的,他知道良民是甚的,也知道被人牙子卖给主家,签了所谓的“投到文书”之后又意味着甚的。

    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处处低人一等。

    良贱不能通婚、不能有分寸土地、不能参加科举甚至识字、主家可以任意买卖馈赠处置,甚至有的主家还不许奴婢出籍为良甚至穿红着绿。

    当然,小和尚其实也不过是略知皮毛罢了。

    比如他并不知道在诉讼方面,除非主家犯有谋反、谋大逆、谋叛这般足以株连九族的大罪,奴婢是不可以状告主家的,否则就要处以极刑。但主家状告奴婢则不论,即便诬告,也仅同诬告子孙之例,根本够不上犯法治罪。

    再在刑罚之上,良贱之间亦是不平等的,一般来说,以良犯贱,处分较之常人会被减轻。可以贱犯良,却从来要加一等处罚等等。

    可即便如此,光是小和尚知道的那些就已经把这拨孩子唬的魂飞魄散了。

    尤其是已经有些知事儿了的石头。

    虽然当年是他自己要求把自己卖了的,可他真是直到这会子才知道成了奴仆,一切就由不得自身了。

    拉着小和尚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只上下嘴唇哆嗦的甚的都说不上来。

    只小和尚也有一肚子的心事儿,没想到秦家竟真的一句话都没提就帮他们销籍了,暂且也没工夫理会石头。

    可不管怎么说,这拨孩子对于秦家的感激是无法言说的,不管不顾的就跑去给秦老爹秦老娘磕头。

    这会子听到方良这样说,自然忙不迭的点头应是。

    方良看着这拨孩子确实比之过年时看起来精气神同言行又有长进,也满意的一点头。

    因着方良同沈大舅都要趁早赶回家去,所以半中午的,家里就开了席。

    吃过早中饭,方良离开秦家时,不免又叫了罗冀过来告别,揉了揉他的脑袋,道:“好小子,甚的时候也跟着你姑你姑丈来我家认认门。”

    罗冀有些不知所措地点了点头,不过却也不曾只顾得上发懵,还是应了一声:“是,大伯。”(。)

第三百零一章 通透() 
花椒看了看微垂着脑袋的罗冀,就笑了起来。

    罗冀已经正式认了罗氏为姑母,也就是说如今花椒已得唤他一声表哥了。

    不过在此之前,花椒同哥哥姐姐却是被秦连豹的一席话弄得一摸两只脚的。

    还是花椒最先反应过来秦连豹的话是甚的意思。

    抿了抿唇,看了眼秦连豹同罗氏,又看了眼茴香同六哥。

    方才只顾着高兴了,她根本就忘了这一则了。

    秦连豹说的对,不说他们家马上就要分家析产了,就算不曾分家,只要罗冀愿意认下自家这门亲,自家自然就得负担起他的开销来,万万没有从公中走,叫家中叔伯帮着抚养自家亲眷的道理。

    只有如此,他们这一大家子才能处的长远。

    花椒就又看了眼六哥。

    茴香同六哥也已是反应过来了。

    茴香已经十四岁了,早在旧年就开始跟着开始习学管家理事儿,如何不知道这其中的干系,就点了点头,同秦连豹和罗氏道:“爹,娘,这自是应该的。”

    六哥也是一点头,却是道:“我也明白爹的意思。只爹娘放心,祖母说了,好男不争爷娘田。我们兄弟都是看着祖父父亲同叔伯们一道白手起家的,我虽不及,却也知道男儿该自食其力。”

    只如此说着,心下却有些愧疚。

    他们兄弟都听说过石头时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叫做男儿不吃十年闲饭。

    按石头的说法,像他们这样庄户人家的小小子,长到十岁,除了家务活之外,也该帮家里分担些体力活,比如挑水挨砻之类的活计,也算是半个劳力了。

    可他们兄弟除了小七之外,如今都已过了外傅之年,家里的活计,却还是半点都帮不上忙。

    也正因为此,他才越发的佩服罗冀和文启。

    这样想着,就道:“何况爹娘可别小看了罗冀,他那样能干,当年跟咱家椒椒这么大的时候,就已经同文启几番死里逃生,之后又带着文启在莲花荡畔落脚,自给自足,甚的都要靠自己,在咱家遇到他们之前就同文启熬过了两个冬天,不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