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心 张素珍著(散文集)-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杨启森、宋万玉携手创业的刘大贵,现年逾半百,不仅在龙洞村创业史上增光添彩,还继往开来,至今仍担任着支书和王家山电站施工副指挥,我多次与之相约采访,他始终不得空,杨启森、宋万玉老一辈创业者和年轻村长对他各有评说:
  “前些年,他担任村里工作,一身兼几职,各项工作都干得好。”
  “现在任村支书、会计、施工副指挥,每天跑去跑来,跑上跑下,没有分份内份外,会计工作也无任何差错,群众满意。”
  闵宗林,这位老采购员,在龙洞村创业的艰苦年代,苦干实干劳累奔波20余年,仅有极其微薄的报酬,为工作需要,宁愿自己吃泡菜也要掏腰包办来关心电业人的招待或垫支出差费;而今大业已成,他却因年龄不饶人,早已默默离开了工作岗位,过着清贫日子。
  龙洞村老一辈创业者们不仅建起了一条龙电站,创下千秋大业,为龙洞村造福万代,缓解了峨眉用电紧张状况,还培训了六期共300余人能熟练掌握水轮机操作规程的电业技工,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培养了一批掌握了勘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等综合技术的电业骨干。现有助工4人,技术员3人,会计3人;他们还特别重视对青年一代思想素质的提高。70年代,仅有党员2人,现在已发展到18人。随着创业的成功,以电业为龙头,竹、商、旅、运输等业的综合发展,教育与医药卫生也相应发展。1994年花去43万元改建了村校,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村已有高中毕业生20余人。1995年,评为小康村,红旗村。1996年评为社会治安模范村,综合治理模范村。让我以小诗赞颂他们永不泯灭的创业精神:
  峨眉山天长地久
  人是匆匆过客
  一生勤俭踏遍青山
  昨日梦已成现实
  青松不老
  晚霞灿烂
  五
  老一辈龙的传人在创业中体现了龙的精神,龙的气魄,他们培养带领的第二代龙的传人又怎样呢?
  王加全,46岁,龙洞村电站总负责人,很自谦,不健谈,更不喜欢谈自己的业绩,只说,“我文化不高,小学毕业回村参加了修电站专业队,十几岁就干起,参加培训过两次,平时边干边学,理论方面自学了机械原理,无线电、有线电基础,机电安装、调试等方面的书籍几十册,就是这些。”他谈得很淡然,然后沉默。老村长杨启森发话了:“他的机电科技专业和知识与操作技能都达到了大专水平,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勘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等整套技术,还自制成功了自动化电机保护系统,为电站做出了重大贡献,1996年经国家考核达标,评为助理工程师。修成的几个电站都有他的汗滴,一直表现很好,所以选为村电站总负责人,称他为厂长。现又是王家山建站指挥部成员,本村工作不太忙时,还到外乡外县去帮建电站;家庭副业也搞得好,开煤窑,建鱼塘,种药材,搞养殖,真是一专多能。是村里富裕户,由于他家底厚,为我们电站投入20多万资金。”杨启森停了一下又说:“我还要谈谈10组原组长杨昌元,现是王家山测技员,不仅在建站中贡献大,修曾板沱电站时,在土地、荒山等方面作了无私奉献。一是领导支持,二是广大群众忍苦耐劳战天斗地,才有今天的龙洞村。”
  1998年5月的一天,在王家山电站施工工地见到了杨昌。怀村长他说:“这电站即将在10月建成。它位于海拔1400至1700米的山岩上,比峨眉山市的小锲头电站还高250米,距峨眉城40公里。与王家山对峙的是洪雅城的李家山。”王、李两山都是悬崖峭壁,重峦滴翠,瀑布垂悬,山花烂漫,泉水叮咚,溪流潺潺,汇于峡谷,遇阻溅起“飞雪”,他们就在这样艰险的悬岩上修建电站。几个施工队摆开了阵势:修池的修池,修渠道的修渠道,架管道的架管道,修机房的修机房,真是如火如荼。
  我想,王家山电站修成后,那飞龙般的管道,渠道、公路、…
  高、低压电线将为这素有小山峡美称的峡区增添一道壮丽的人文景观。
  “你们为何要把电站修在这么高的山崖上?多难多险呀!”我问杨村长。“这里水源充足,水位高,落差大,才能带动发380电量的水轮机组。建这座电站我们进行了两条管道线3
  路的勘测。第一次花去一个半月,测量了一条七千余米的渠道路线,需安管口直径一米大,1700余米长的管道;第二次,花去两个月时间勘测了2400米的渠道路线,只需900米长的管道。决定采用第二条路线,为村里节约了几百万元。”杨昌怀停了停又说:“万事开头难,这高山上建水电站,勘测算是最艰辛的一道工序。成天攀山越岭,披荆斩棘,手、脸、衣服被挂破,吃干粮,饮山泉,住帐篷;日晒、雨淋,摔滚跌爬。一天爬测十几公里。最令人心惊胆颤的是遇上山蚂蝗、蛇、野猪、雄等凶物。所以,我们除了带绳子、飞抓、飞钩等之外,还要采取些防卫措施。勘测近乎探险。有难,有险,也蛮有趣的。十几号人在山崖上钻来钻去。刚才一条蛇从谁的脚下溜下山,大家惊魂未定,忽然丛林中冲出一队美丽的野鸡、画眉之类,给大家一个惊喜;一个早晨,我们吃罢干粮,从帐篷走出,看见二、三十米远处,有一只熊正摘树果吃,我们没惊扰它,等它听到说话声,扭身向山后跑去。”我说:“幸好没有咬你们啊!”“至今还没听说过峨眉山的熊咬过人哩,峨眉山熊与人和平共处,互不伤害,它只吃树果、山芋、玉米等”。停了停,他又说“要不是为修电站勘测,哪有机会欣赏到这险峰上的无限风光呢。”高中毕业的杨昌怀会声会色饶有兴趣地叙述和他的伙伴勘测生涯,哪里流露出半点儿苦味?倒是被他激动的情愫所感染,我不无遗憾地说:“唉,要是我能与你们一道去体验体验该多好啊!”
  建王家山这样规模的电站,照国营正规编制,仅指挥部和后勤一般要配备二、三十个脱产人员,单正副指挥就要十来个。可眼下整个工程没有一个脱产指挥的。就以村长杨昌怀、支书刘大清、文书刘大贵为“龙头”,下设办公室、测量、施工、财务、后勤等组,组长挂帅,指挥部副职率外县请来的几百名施工人员,犹如一条龙在王家山游动。指挥部人员大多一身兼几职,还要顾及村里工作。工程末期安装调试也是他们。很多时候,他们晚上都没回家,要找一个干部谈谈是很难的。一打听,村民们都会异口同声说:“在工地上。”杨昌怀的妻子、杨茶房电站站长王宗莲说:“自他当村长以来,很多时间没空回家,即使回家,早上七点钟就出了门。若从自私出发,我就是不让他当村长。”
  修王家山电站,是全村人的愿望,从1994年开始筹备,1996年6月正式成立了指挥部,可需用资金1800万元,筹集有困难。杨昌怀受命于艰难之中——1997年4月被选为村长,因他对事业的忠诚、才智与机遇,不到半年时间,就争取到国家低息贷款1000万元,村民集资800万元,建电站有了新的转机,正式上马。
  杨昌怀上任遇到的第二件棘手事,是亏损十余万元已倒闭了的玻纤厂的所有权问题。他将已败诉的官司,上诉中级人民法院,最后以村胜诉告终,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二十多万元。杨昌怀为何有如此才智、胆识与魄力?还是让我回顾一下他虽短暂而不平凡的经历吧:从小聪明好学,品学兼优,中、小学阶段都是班长或班委、好团员。1977年高中毕业回村参加建电站专业队,两年后应征入伍。在部队是好战士、班长、受过嘉奖,转业后当民办教师。后自费学驾驶,从事个体运输,每年收入几万元。后来村里电站买了汽车,需要他回村开车。他放弃了嫌大钱的个体运输业,服从村领导安排,每月二、三百元工资。由于表现好,回村后选为村委员,当民兵连长,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有人说他傻,有人又问他:“你在沿海地方当海军几年,到那些地方开车,每月至少也能拿到两千元,为何不去?”他怎么说呢?“到外面找个工作没问题,个人收人是多一点,但没有事业。峨眉山是我的根,是千百人向往的地方,应该把它建设得更好。老前辈为我们艰苦创业,为我们栽了树,我们不能只乘凉,我们应守业并发扬他们的精神为子孙后代创业,个人富没什么意思,要领导大家富才算好汉。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水利资源发展电业,还打算开发龙洞景区发展旅游业,本地实业发展得越多越好,为峨眉山增光添彩”。
  杨昌怀至今没有建新房,每年积攒的钱大部分投入电业,他借了些给贫困亲友、邻舍,实在无力还的就算了,不逼不问。
  刘大清,也是杨、宋等老一辈一手培养起来的年轻党员,助理工程师,王家山电站施工指挥长。不健谈,实干家,身兼几职。家里开着饭店,很少回家过问。几番寻觅,一天,墨黑的晚上,他才从工地回来,“刘支书,你们龙洞村搞得很不错,能谈谈吗?”“创业难,老一辈艰苦拼搏了大半辈子;今天,我们接过了他们的班,要继承发扬他们的精神,守好业,再创业。我们这一班人上台两年来没有辜负老前辈和全村人民期望,独当一面担起了王家山电站建设工程,而且进展很快,除保持以前的一些荣誉称号,1977年又评为科普村,卫生村;1998年3月评为省级文明示范村。这是老一辈为我们打下良好基础和全村人民连续作战分不开的。一切都是我们应该做的。道理很简单,各级领导都应造福一方。中央领导要为建设好中国努力,省、地、市、乡要为搞好省、地、市、乡努力,而我们作一村带头人,搞好一个村,让村民生活不断提高和为社会作贡献是我们的天职,这就是我们放开家事,全身心扑在事业上,持久不下火线的指导思想。”
  “妇女半边天”,“男人的成功有女人的一半”。这是人们的口头禅。确实是如此,男人们在外流汗,女人们在家忙得团团转,咬紧牙关默默顶起半边天。妇女们活得很累,是不是每个人,尤其是男人们都能理解她们呢?我的读者,请听听该村妇联主任曹秀娥的诉说:1987年选为村妇女主任,十多年来也做了些工作,可有人没把妇女主任当村委中的一员。一次,一位村委召开村民会,事先我也不知开什么会,我坐在会场上,他明明看见我在场,可却说:“今天,村干仅我一人在家,谈几件事”我想,要是一位男村委坐在那里,他起码不说村干部只有他一人。村里有些事本该与妇联主任通起研究,但没有这样做,事后反认为我工作不主动。真难!虽说妇女没扛大锤、爬电竿什么的,妇女工作也是很辛苦的,单是“计生”工作就够搞,吃尽苦头不说,有时还挨骂,甚至以“打”威胁。不管怎样,还是为妇女同志们排忧解难。一次接生,婴儿出生,大人未脱险,从早上七点守到下午五点,她完全脱险才回家。一天,乡政府通知明天上午九时开会,可凌晨四、五点钟有人喊接生,急忙跑去,待到大人、婴儿脱险后,又急忙赶到乡里开会,早、午餐一并吃,下午开完会回家已晚,喘不过气来,连丈夫也不理解地说:“成天在外面跑!把一大堆家务活给我摆起。”女人活得真累,不需要赞美,只求多一点理解与尊重。
  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象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马克思语
  够了,不必再举,龙洞村第二代创业者龙的传人,不仅继往开来,将老一辈开创的事业推向前进,也继承发扬了他们淳朴的品质,坚忍不拔精神,拼搏着,腾飞着。
  六
  峨眉山龙洞人,从七十年代起,经过两代人的艰苦创业,在秀丽的峨眉山创建了一个工业窗口,也为峨眉山上添了一道人文景观。
  回顾龙洞村人在漫长的创业征程上,省、地、县、乡党和政府以及金融、水电、建材等部门,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都给了鼎力支持与帮助。不仅及时研究解决建站关键难题,峨眉山市于1986年还特地派了局级退休干部徐国才同志长住龙洞村,并任筹建电站的指挥部主要成员,协助解决筹建中的具体问题。
  建站的关键是资金问题。徐国才拖着有病之身,忍受着疲劳,先后跑省20余次,终于争取到低息贷款110万元,又亲自几次开村民大会动员集资。一年多时间筹集资金700多万元,保证了参曾板沱、岩湾、李纸厂、龙洞(李河坝)等几个电站的基建资金。
  为了争取多方面的援助,为了龙洞村的资金,徐国才多次向峨眉山市领导汇报,争取向峨眉水泥厂和名山水泥厂慷慨支援水泥350吨。并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不顾自身的疾病,不虑家人的渴望,就自安排指挥,从大年初一起,连续五昼夜将水泥全部运回龙洞村才回家。曾板沱电站建立后,又带领指挥部同志摆开了创建岩湾、李纸厂、李河坝等电站的阵势,一直忙碌。1997年5月,王家山电站已进入施工阶段,市决定撤销指挥部,由龙洞人自已发展,他才回城安度晚年,难道说,他不也是龙洞群龙中的一条龙吗?
  七
  前辈人创业,惠泽子孙;
  前辈人种树,荫蔽后人。
  姑娘小伙子们骑着摩托车到环境幽雅、一尘不染的电机旁按电钮,心里充溢着快乐,脸上泛起幸福的笑容。在曾板沱电站,我问一个十九岁的小伙:“按电钮工作怎么样?”“我们很幸福,要不是老前辈为我们创大业,还不知今天怎么样哩,现在我们生活安定,也不会有下岗失业之虑。”“老前辈肩挑背磨,翻山越岭磨破脚板,不能与你们相比,可得好好珍惜啊!”
  我不无感慨地说。
  在电厂集资办公室,我见到了三十二岁的女工张润香,我说:“你在电厂上班,有什么想法?”“我丈夫是从事个体运输的。我们有女儿,政府照顾我们山里人,这种情况,生了第二胎。我怀上二胎后,一天,突然查出他患了肝癌。他离开人世18天时,我生下一个儿子。现在上有双老,下有两小,辛好老前辈为我们创建了电站,我把多年来积攒的几万元投进去了,有利息,又能上班。要不是有电站“老家业”,象我这样的家庭,简直不堪设想!”
  八
  我记不清离开龙洞村的时日了,而龙洞村那一条条“龙”
  的形象犹深印心中:
  岩湾电站,如层岩叠翠镶嵌的一块白玉;李纸厂电站,似万绿丛中一幢幽雅别致的三合院别墅,庭院中芳草萋萋,鲜花盛开,宅外竹林森森,鸟儿的歌喉伴着柔和的水轮机转动声,你融于这自然与人文景观中,就再不想离开。曾板沱电站座落在海拔一千米,苍山环抱,风景秀丽的峡谷之中,因有一深水沱而得名。三层楼的厂房,三层楼的住宅楼、办公楼,设计考究,布局合理,素墙青瓦,楼前苍松翠柏,奇花异草,环境秀丽。庭院前竖有一亭,尖顶翘角、白柱。亭内正中端竖四方形白柱,迎山一面题有“曾板沱水电站”几个红色大字,远远就映入你的眼帘,给人一个惊喜;若在半山俯瞰整座厂房,宛如碧海洋中的海市蜃楼。
  杨茶房电站,又称“二、十、八”电站,它是二、十、八村民组集资创建的,发电量456千瓦,一字形厂房矗立于曾板沱电站以下几公里的地方。二、十、八组龙洞人除投资村办电站,又联组办,可以说节约的每一个“铜板”也投到电业上。
  龙洞电站(又名李河坝电站),它距龙洞景点仅百步之遥,乌龙般的管道,从高山悬崖上俯伸下来,在太阳光下熠熠生辉,煞是壮观。厂前有一块高大雄伟的卷角牌坊,远眺象一道古寺大门。额檐下红色底板上题着:“峨眉山市龙洞电厂”黑色大字。整座牌坊体现了龙洞人开拓奋进精神,标志着龙洞人豪迈气魄,展示了龙洞村的辉煌。”它是峨眉山工业发展的丰碑。
  岩湾电站李纸厂电站曾板沱电站杨茶房电站龙洞电站王家山电站,是一条永远游弋于龙洞村,永远游弋于峨眉山历史绿浪碧波之中的龙,让龙洞人走向幸福的腾飞的祥龙。
  峨眉山
  你已长得摩天高,又戴顶尖尖别致小黄帽。着一身碧绿旗袍,还缀上海棠、杜鹃、茶花、兰
  双峰如蝶眉,腹以下俯卧。昂首,胸铺挺凸,目光柔柔。沉静、凝重,如蒙娜丽莎微哂,永远朝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她或大方潇洒展现身姿;或朦胧于轻柔缭绕的素纱里,不仅朦胧你自己,也朦胧了他和我;或隐匿于迷茫浓雾,使游人不见你尊容悻悻而去;或披上晶莹银装,让千里之外的景仰者凝目。你清丽,秀美,神秘而又宽厚仁慈,凡向你走来的,只要是善意者,爱好者,一律热情款待。献上稀世甘甜可的矿泉水、雪汁、竹叶青茶,还有桃、梨、李、栗、山楂为表热忱,你叫弹琴蛙蛙奏乐,叫小鸟歌唱,叫猴队为客人演戏,叫山崖手持素练当空舞。如客人还嫌不够热闹,你即调管乐队——蝉们吹起了笛子与洞箫。白蛇娘娘在山腰侧耳喜听,还有青儿陪伴;普陀大仙骑着大铜象款款走来观赏盛况,七仙姑透过天况一线看热闹,还不够味吗?
  晨曦,你让游人踏在肩上,极目远眺观日出美景;午后,你蓦地悬出一把彩边大园镜,让游客们都能从镜中看到自己的身影与尊容,世界绝妙的魔术师亦无与伦比。
  晚间,你在深谷中,点起万盏闪闪幽幽的灯火,宛如银河系的星星散落,是萤火,是磷光,谁能述说。就是那么神秘!就是那么美妙!故人们称之为“圣灯”。
  一旦游人患疾,你说:“别急,我已备有上千种药材与补品;如苦怕累,不仅各式汽车穿梭,索道让你似电影中的特技镜头飘然而到金顶。
  想在金顶多玩几天吗,那里有舒适的旅舍、舞厅,理想的餐厅与小食店,更有一张笑脸相迎,让人倍感温馨。
  你总使五洲宾朋高兴而来,让四海游客满意而去。故人们赠与你“天下名山”“天下秀”“仙山”之美称。
  朋友,到峨眉山来吧圆起你美丽的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