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采英冷哼道:“谁也不能进去!”
唐瑁怒道:“这是唐府!”
古采英淡淡的道:“姎知道。”
“你……”唐瑁气的浑身发抖:“贱妇,安敢如此!”
刷!
寒光一闪,古采英的剑尖刺到了唐瑁面前,距离他的嘴巴不足半寸:“当年你面见太后之时,可不见如此张狂,再啰嗦一句,姎割了你的舌头!”
唐瑁看着古采英,忽然想到了她的身份,再看她满脸杀气,登时骇的额头冷汗直出,咬了咬牙,二话不说,转身而走。
古采英不屑的冷哼一声,看向愣在屋门前众人,叱道:“尔等在此作甚,还不退去!”
啊!众人看唐瑁都退走了,登时一哄而散。(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八章 郭跑跑()
日晖西斜,阳翟城东五六里外的一处民宅之中,一个神情洒然、眼睛明亮的年轻文士在靠在那里看着一纸书,口中啧啧称道。
他便是上午堪堪躲过张辽寻找的郭嘉,溜之大吉后边跑到了娘家,手中看的自然是张辽留下的书信。
一个容貌清秀的妙龄妇人端着一碗温酒进来,放在案台上,正是郭嘉的妻子宁氏。宁氏看到郭嘉的神情,忍不住笑道:“郎君,莫非是哪位好友寄来的书信,看的这般兴致?”
郭嘉将书信放在案台上,忙迫不及待的取过酒壶,自斟一杯,细细而品,看宁氏嗔怪的神情,不由讪讪一笑,忙转移话题,接着宁氏的询问呵呵道:“你没发现这书法不错麽,很是难得。”
宁氏抿嘴一笑:“妾身可以看麽?”
“有何不可?”郭嘉将书信给了宁氏。若是寻常名士,自然不会将这些给妻子看,但郭嘉向来性情率真,并不在乎这些,夫妇之间平日里常谈些见解,颇是和洽。
宁氏家境比郭嘉还要好些,虽是女子,却颇通文墨,她接过后,只看一眼,便忍不住惊异的道:“咦?真是好字!嗯……是来招揽郎君的,很是有眼光呢……咯咯……”
宁氏放下书信,忍不住轻笑起来:“郎君,妾身失礼了……这人好生有趣,未见君面而神交久矣,念哉奉孝,思哉奉孝,想死吾也……妾身从未见过如此直白的书信,这人的性情倒与郎君颇是相似呢,不过他身份应该不低吧,很有志向和远见呢,与郎君倒是所见略同。”
郭嘉指了指后面的落款:“没看到这个名字麽?张辽,张文远。”
“张辽?”宁氏方才为了避嫌,并未看后面的落款,此时听郭嘉一说,不由面色微变,惊呼道:“莫非是弑帝的恶贼?”
“此流言也,不足为信。”郭嘉不以为然的摇摇头,道:“董卓要杀弘农王,使弘农王郎中令李儒与侍中董璜皆可,何用远调张文远。”
宁氏闻言,螓首轻点:“郎君所言甚是,此人言风谐趣,心存大志,当不会做出如此大恶之事。”
郭嘉点点头:“张文远此人不可小觑,袁本初兵败后,我曾了解过此人生平,他本为丁原麾下,出身不高但年方二十便独自领兵,董卓入京前外出募兵,回来后董卓已然掌控大局,无奈依附,此时于董卓而言不值一提,居然得到重用,可见他手段不凡,而后更在河内以少击多,大败王公节、袁本初两万兵马,令关东诸侯群雄无首,大受挫折。”
宁氏低呼道:“如此看来,他用兵很是厉害。”
“岂止如此,”郭嘉面色难得的凝重起来:“我从陈国归来时刚得到消息,就在这几日间,张文远与驻守成皋的徐荣配合,率精锐夜袭酸枣,击溃了驻扎在酸枣的关东七万大军,而后马不停蹄,当夜便率大约四五千士卒南下,一举攻占长社、密县与阳翟,孔公绪万数兵马全部被俘,如今半数颍川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了。”
啊?宁氏不由惊呼:“阳翟被攻陷了?为何……大家竟没有察觉?”
郭嘉赞道:“人皆言并州兵与羌胡兵军纪最差,惯于劫掠,但此人麾下将士的军纪却极为严明,未曾扰乱郡县百姓分毫,在董卓麾下算是独具一格了,看来他书中所言安抚百姓也并非一句虚话,确有大志在胸,所图甚远。”
说罢,又不禁拿过那封书信,赞道:“张文远出身微寒,却擅长用兵,审时度势,精于奇袭,势如雷霆,又有远见大识,亦奇人也。”
看到郭嘉对张辽颇是赞许的样子,宁氏道:“郎君是要应他的招揽了?”
不想郭嘉却摇头道:“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张文远有思才揽才之心,但毕竟年方弱冠,却不知他是否知用人之机?譬如董卓,亦擅长用兵,又平复党人,招揽名士,然则如何?徒好爱才之名而不知用人之机,所任郡守刺史甫到任便招兵买马,反向讨之,乃至如今乱势,此足以为戒。”
宁氏点点头:“郎君所言甚是,而今世道太乱,是非难明,一切还要小心。”
郭嘉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眼睛更加明亮,悠哉道:“不急不急,眼下诸侯并起之势已成,而张文远尚在董卓麾下,前途难料,且先躲避着罢,否则上了这条贼船便难下了,吾闻袁本初天下豪杰,待时局稍定,先去冀州走一趟,再作计较。”
宁氏却有些担忧道:“如今阳翟被张文远攻占,他要寻郎君,郎君怕是躲不过。”
郭嘉嘿声道:“张文远在阳翟呆不过明日,否则便会四面交困,插翅难飞。”
宁氏道:“就怕他暗中留下人,一旦发现郎君,便会动手抢人。”
“以张文远的行事作风来看,他还真不是个按规矩来的主。”郭嘉颇有些郁闷的道:“所以我来寻你,张文远一两日要走,多半还要寻找,城南、城外两处家宅都不能住了,外舅这里也不稳当,今日公则为导从,郭家也不可去,我二人须要另寻住处,隐居一年半载。”
“又要隐居麽?”宁氏白了他一眼:“家中可没多少资财了。”郭嘉的家境不算好,但也足以自给,只是郭嘉好酒,又常求学访友,花费不少,加上如今城南故居和城外茅庐都不能住了,要另寻他处,就有些拮据了。
郭嘉将酒一饮而尽,道:“无妨,我与唐子正颇有交情,听闻他已从丹阳回来,着他暂寻个地方,借住一阵便是。”
“只能如此了。”宁氏无奈的点了点头。
郭嘉道:“眼下情势急切,我趁着黄昏便去寻唐子正,此不过万一之计耳,张文远本以为我求学未归,不会细寻,此番定然无事。”
看宁氏还是有些担忧,郭嘉洒然道:“阿君不必担忧,风雨常有,但迟早会是天晴。何况便是被张文远捉住也没什么,不过是为他出谋划策而已,他用,我便留。不用,我寻机便走,继续游历四方,另寻明主,如此而已。”(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九章 跑错了地方()
时近黄昏,阳翟城内,唐府之中,唐婉闺房卧室,张辽袒露着胸膛,唐婉则羞怯怯的缩在被子里,连头也不敢露。
张辽哈哈大笑,隔着被子拍了一下她的浑圆:“看你以后还敢不敢逼迫夫君休妻?”
唐婉在被子里一声不吭。
张辽止了笑声,紧紧搂住她:“我只一句话,你这辈子是我的妻子,便是满天下人反对,也改变不了什么!”
唐婉从被子里探出头来,看着张辽,眼中柔情无限,轻声道:“妾身知道夫君胸怀大志,只是不想夫君为难。”
“为难什么?”张辽哈哈大笑:“权势与婉儿,我只取婉儿。”
唐婉紧紧抱住张辽,眼睛湿润:“夫君……”
张辽轻轻拍着她,洒然而笑:“说到底,权势是什么,那是我不想被人欺负,只想欺负人而已。但看如今,我要动真格,谁还能欺负我!便是董卓惹毛了我,反了他去做个山大王,你随我做个压寨夫人便是。”
唐婉听张辽竟然如此看待权势,不要噗嗤一笑。
“大志是什么?”张辽嘿然道:“大志终究不过是我觉得自己还行,有些本事,想为这天下做些事而已,天下人若只我的妻子而反对我,那是他们的损失!于我何有哉!”
“我可以为权势而不择手段,但却不能为了权势而失却本心,不做权势的奴隶,否则那还是我张辽吗?”看着唐婉眼里的迷离之色,还与那雪白的藕臂,张辽的慷慨陈词转为嘿嘿一笑:“婉儿,再来一次?”
唐婉俏脸倏然绯红,一下子躲得老远,便要寻找被张辽扯去的衣裳。
张辽哈哈大笑,唐婉狠狠的白了他一眼,带着几分恼羞和嗔怪:“都怪你,白日宣……你让妾身如何出去见人。”
虽是嗔怪,但唐婉穿好衣裳后,还是很悉心的给张辽也穿了衣服。
张辽看着小妻子认真的样子,吻了下她的额头,道:“你且在家里等着,我还要出去一趟,寻个大才……郭嘉郭奉孝,可让我费心,是了,你可曾听过郭嘉此人?”
唐婉摇摇头:“是郭氏子弟麽?唐家与郭家是世交,不如妾身让父兄帮着找找吧。”
“怕是没用,”张辽叹道:“今日我已让公则领路,却也不曾寻到,只听说他外出访友,至今未归,想必外舅与舅兄也不曾听闻罢,更难寻见。我此去也是存了万一的侥幸,看他能不能恰好回来,可惜过了今日,明日我就不得不离开颍川了。”
唐婉仰头道:“他对夫君很重要麽?”
张辽点了点头:“颍川人才众多,当今又有四个极为出众,为当世顶尖,荀彧、荀攸、郭嘉与钟繇。只是钟繇和荀攸如今在关中,一为廷尉正,一为黄门侍郎,难以企及,唯有荀彧与郭嘉皆在颍川,但荀彧为荀氏三代领袖,行事谨慎,而今不可能为我所用,郭嘉出身郭氏旁支,性情旷达,却是最适合引为助力。”
唐婉闻言,诧异道:“郭嘉妾身虽然不识,颍阴荀文若却是妾身堂姊夫婿,算来也与唐氏有亲呢。”
张辽一怔:“没想到荀文若还与唐家有这层关系,可惜他身份不同,很难为我所用。”
唐婉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到了外屋,斜阳洒照,只有古采英守在门口,张辽朝她咧嘴笑了笑:“多谢古姨了。”他进屋时,可是隐隐听到古采英帮他斥走了唐瑁。
古采英破天荒的说了句:“文远,你很不错。”
事实上,古采英自然知道他们在里面做什么,但她更大的场面都见过,当初在宫中,灵帝可是开了裸游馆,又命宫人一律着开裆裤,可谓荒唐无比,当时唐婉未曾入宫,而除了何后的长秋宫,几乎没有宫人能避免。
是以她对张辽的行为没有太多抵触,反而对他的重情重义大为欣赏。
唐婉在张辽出府后,一门心思想要帮助张辽,便去寻找兄长唐翔,询问郭嘉之事。
唐翔听了小妹询问,皱眉沉思片刻,道:“郭嘉此人当不是郭氏子弟,但为兄仿佛在哪里听过。”
唐婉不由喜道:“兄长快仔细想想。”
唐瑁凝眉苦思良久,也没个头绪,无奈的摇摇头,正要说话,却见儿子唐固进来,他眉头不由一动,当即询问唐固:“子正,你可有一个朋友,名为郭嘉?”
唐固听了不由一怔,忙道:“父亲怎么询问起奉孝来了?我自随父亲去雒阳,已有数月未曾见见过他了。”
“哦?”唐翔还没说话,唐婉便喜道:“子正果真认得郭嘉?”
唐固有些摸不着头脑,道:“认得啊。”
唐翔道:“他可是郭氏子弟?”
唐固道:“奉孝算是郭氏旁系子弟,且百年前就是旁支了,与郭家来往不多,他好酒,性情自然旷达,常被郭氏子弟所讥。”
唐翔皱眉道:“如此,你为何与他来往?”他知道阳翟郭氏传承于章帝年间的廷尉郭躬,素重刑律,家风严谨,弟子多是恭谨审慎,如果郭嘉性情旷达,自然会被郭氏排斥。
唐固忙道:“奉孝虽然年轻,却有远见卓识,他人所不及也。”
唐翔还要再说,唐婉忙将想要训子的兄长赶走,留下了侄子,问道:“子正,可能寻到郭嘉?你小姑父要招揽于他。”
“啊?”唐固愕然道:“小姑父怎的知道奉孝?他虽有才能,但名声一向不显的。”
“问这些做什么,”唐婉蹙眉道:“先想办法寻到郭嘉。”
唐固无奈的道:“奉孝本就隐居,除了读书外最喜欢访友,常常旬月不归家,侄儿也说不准,明日去他隐居之处看看吧。”
唐婉道:“你小姑父今日刚去寻过,听说他去访友了,可还有其他办法?能不能得知他的去向?”
唐固摇摇头:“奉孝向来洒脱,来去无踪……”
不料他话还没说完,突然府中一个下人在门外唤道:“小公子,有一位姓郭的公子来访,自称是郭嘉。”
“啊?奉孝来了?”唐固不由愕然。
唐婉却一下子站起身子,明眸中满是喜色,捏紧了小拳头:“子正,一定要把他留下来!”
“啊?小姑,这样不好吧。”唐固面色有些发苦,总有种出卖朋友的感觉。
唐婉断然道:“有什么不好,正因为他有大才,所以只有跟随你小姑父,才能一展才华,于他也是好事。”
“这……”唐固犹豫道:“若是奉孝不愿,也不能强迫吧?”
“留下他,直到你小姑父回来。”唐婉只觉自己的头脑前所未有的清晰起来:“你不是说他好酒麽?小姑去把你大父珍藏的佳酿取来,先把他灌醉。”
“啊?”唐固一下子傻了眼。
……
唐家正堂中,唐固与郭嘉对坐。唐固虽然比唐婉低了一辈,但那是唐瑁老来得女,唐婉辈分高,事实上唐固与郭嘉是平辈,而且比郭嘉还要大两岁。
“奉孝,多日不见,风采依旧。”唐固朝郭嘉呵呵一笑,只是表情有几分僵硬。
此时外面天色已经蒙蒙黑,屋里点起了灯烛,是以郭嘉没注意到唐固的脸色,他呵呵笑道:“子正兄随伯父前去雒阳,可曾寻到令姑?”
唐固点了点头,别说寻到了,还正在算计你呢。
“如此便好,令姑总算躲过董卓所害。”郭嘉说到这里,突然眉头一动,问道:“不知子正兄此去雒阳,可曾听过张辽此人?”
“啊?”唐固吓了一跳,看到郭嘉惊愕的神情,忙道:“自然听过,他打败袁绍,又击溃酸枣十万大军……奉孝为何提起此人?”
郭嘉长叹一声:“实不相瞒,小弟刚访友归来,便遇到此人上门招揽,幸得躲过,但又怕他再寻上门来,不得不另寻住处,只是小弟家中拮据,便来找子正兄帮忙寻一个隐蔽的住处,暂避一段时日……”
唐固听了,忍不住想要掩面。奉孝哪奉孝,你是躲过了一时,躲不过一日哪,眼下不是自投罗网吗?
他强忍心中哭笑不得的怪异情绪,忙道:“寻个住处自然不成问题,只是奉孝为何要躲避此小……张文远?莫非不愿意受他的招揽?”
郭嘉点头道:“小弟不知张文远其人如何,他又在董卓手下,形势难明,还是暂且不见的好。”
“好!奉孝且先回去,明日我去寻你。”唐固点了点头,既然郭嘉还不愿意见小姑父,那他就只能对不起小姑了。
只是他话音刚落,正堂门一下子打开,只见六个风情迥异的胡姬袅娜而来,她们个个身着绯袍绿裤红皮靴,头戴纱巾,肩环佩带,手镯脚环叮当。
郭嘉见状,不由愕然,随即哈哈大笑道:“没想到子正兄家中居然还有如此异域佳丽,真是令嘉大开眼界。”
唐固自然认得这些胡姬,都是苏婳的手下,只是他怔怔的看着几个胡姬怀中来的四五坛酒,有些发呆。这好像真是大父珍藏的美酒,据说一壶就能喝倒人的。
这时,又进来一人,正是苏婳,她一袭汉服,咯咯笑道:“小公子,唐妹妹听说你有好友来访,特让妾身送来美酒佳酿,派遣这几个姊妹送上一曲精绝舞,为你二人助酒兴。”说罢直接让胡姬打开了酒坛,顿时酒香四溢。
郭嘉本已准备起身,一闻到酒香,不由鼻子耸动,又看到这么多美艳的胡姬,登时又坐了下来,一对眼睛明亮非常,看着那酒坛垂涎欲滴,哈哈大笑:“子正兄,竟有如此美酒,还有传闻中精妙无双的精绝舞,小弟便不客气了。”
唐固脸颊止不住抽了一下,看着郭嘉明亮的眼神,不由为他默哀起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章 突如其来的惊喜()
张辽出了唐府,又叫上了史阿和郭图,带了几个亲卫,再赴郭嘉两处住宅,探看他是否归来,到了城南郭嘉老屋,扑了个空。
又赶到城外林中茅庐,仍是扑了个空,张辽特意进去看了看,连他写的书信都还放在案台上,只能暗叹一声。
他却不知道,郭嘉为了怕他再来这里探看,在看过书信后,重新放了回来,就是免得他发现异常。
不过至此张辽仍不死心,他突然又想到郭嘉访友,妻子必然不会相随,如今也不在家中,多半会在娘家。
他当即便问了郭图,又让他带路赶往郭嘉的娘家,与此同时,他命亲卫速速整备礼物,去了郭嘉娘家,怎么也不能空手。
一旁郭图看到张辽如此重才,心中也别有感叹,愈发感到张辽的不凡。
到了宁氏府上,张辽并未唐突,只是在郭图和宁氏兄长的陪伴下,隔着帘子与宁氏对话。
“嫂夫人。”即便隔着帘子,张辽姿态仍是很恭敬:“在下张辽,久慕奉孝兄经天纬地之才,特来请他出山相助,可惜几次拜访不得,不知嫂夫人可知他的去处?”
宁氏隔着帘子,偷偷打量了一下外堂的张辽,看到他相貌堂堂,目光更是清正,不似恶人,心中微微松了口气,但又不能泄了自家郎君行踪,只能说谎骗人了,不由目光低垂,羞然道:“尊客见谅,拙夫外出访友,常数月不归,妾身也难知去向。”
张辽并未怀疑,因白日一切的探访都表明郭嘉确实访友未归,他只是失去了那一分侥幸之心。
时下见女主女客都颇有不便,何况天色将黑,张辽更不宜在此停留,又将备好的一封书信放在一旁案台上,抱拳道:“惜不见奉孝尊面,便留书一封,劳烦嫂夫人转达奉孝,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