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八十七章 天下大势() 
初平元年五月,随着董卓迁都长安之后,大汉的天下已经彻底失去了控制,四方乱成一片。

    首先是关中,董卓迁都长安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关中大兴土木,发二十万民夫,修葺长安故宫。

    长安在西汉时有长乐、未央两大宫殿前,附之还有桂宫、北宫、建章宫、明光宫等宫殿群,共建了九十多年。但在西汉末年毁于战乱,近十年来凉州又多次叛乱,进入三辅,宫阙陵园损坏加剧。

    由于宫殿群规模太大,要完全修葺至少耗时日久,因此董卓主要修葺了未央宫,从河东郡中条山转输木材,由于三辅多次战乱,处处荒废,天子和满朝大臣一时之间未能安定下来。

    董卓没有去长安,而是留在雒阳。不过他在决定迁都长安时,为了三辅大后方安定,先前诏令在三辅掌控三万兵马的左将军皇甫嵩为城门校尉,京兆尹盖勋为议郎。

    盖勋暗中找皇甫嵩密谋讨伐董卓,皇甫嵩不应,决意奉诏交出兵权,盖勋兵少,独自难以起事,只能无奈作罢,与皇甫嵩一道奉诏去雒阳见董卓。

    二人到了雒阳后,盖勋见到董卓,没有行跪拜之礼,仅是双手作揖而已,在场的人无不大惊失色,而董卓也知盖勋素来刚正,当初连皇子刘辩为十常侍说情都没用,又念及盖勋在凉州声望卓著,因而未曾责怪,反而任命他为越骑校尉。

    至于皇甫嵩,刚到雒阳未见到董卓,便被主事官员下狱问罪,董卓本与老上司皇甫嵩有旧怨,因而放任官员处置,一代名将悲惨至此。幸得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与董卓乃是至交,得知父亲身陷囹圄,亲自到毕圭苑责问正在大宴宾客的董卓,叩头流涕,董卓起身,牵与共坐,并命人释放皇甫嵩,任命他为议郎。

    皇甫嵩与盖勋两个不安定因素解决后,董卓的西面大后方算是安定了。

    但北面形势却复杂起来,中郎将牛辅仍在河东郡讨伐白波贼,但河内郡形势却陡然恶劣!

    袁绍和王匡败退后,王匡回泰山募兵,袁绍却没有直接回渤海,而是滞留在清河国四处募兵,与此同时,他以盟主的名义令韩馥派兵南下。韩馥迫于形势,派都督从事赵浮、程奂率一万弓弩兵从邺城南下,逼近河内。

    与此同时,袁绍又出大招,派虎牙都尉刘勋说服在河东和上党劫掠未果的南匈奴单于於夫罗,以及同样率数千人马在上党流窜的张杨,许以官职,处境尴尬的二人立时答应依附袁绍,南下讨董,带领超过万数兵马,屯于河内郡北部边界漳水之畔,对河内郡虎视眈眈。

    除此之外,又有大批白波贼穿过太行山陉道,进入河内郡西部,黑山贼也是蠢蠢欲动。

    河内郡无险可守,驻守河内郡的董越与流窜的白波贼交战一次,折损不少兵马。董卓大惊,命董越放弃河内,撤回孟津。

    而在南面,袁术仍然屯兵鲁阳未动,但远在千里之外的一个猛人却开始行动了,此人便是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事实上孙坚起兵一为大义,也有私心,在凉州作战时他曾与董卓同为张温麾下,怂恿张温杀死董卓,因而与董卓产生仇隙。董卓执掌大权后,孙坚早有担忧,所以袁绍、袁术等关东诸侯起兵后,面对天赐良机,他立时响应。

    关东诸侯无不是出身世家,唯有孙坚除外,他只是一个武官,还不够资格与其他诸侯同级,可谓是未接檄而应召。

    不过从长沙到雒阳,足有两千里路程,大军携带粮草辎重每日行进三十里,也要三四个月以上,而孙坚在途中又几次滞留,干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便是杀了荆州刺史王睿。

    孙坚带了五千兵马北上讨董,路过武陵郡,邀荆州刺史王睿共同讨伐董卓,王睿素来看不起出身武官的孙坚,又与孙坚有旧怨,不愿与他同行,却又怕不去讨董坏了名声,便想了个注意。因他这个刺史以武陵郡为治所,平日与武陵太守曹寅多有冲突,于是让孙坚先杀曹寅,然后就一同出兵。

    孙坚倒也利索,立时带兵去杀曹寅,曹寅得知后大为惊惧,不过做太守的哪有简单的,他放大了胆子,伪造假传案行使者、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论数王睿罪行,令孙坚去杀荆州刺史王睿。

    孙坚本就与王睿有旧怨,接了檄文,哪管他真假,直接带兵围困了王睿治所,逼迫王睿自杀,又兼并了王睿的五千兵马,整编之后,兵力达到一万,继续北上。

    而孙坚不知道的是,正是由于他杀了荆州刺史王睿,给了一个人机会,这个人就是刘表。董卓得知荆州刺史被杀后,便借机剥夺北军中候刘表的兵权,任命他为荆州刺史,当时荆州形势混乱,尤其是宗贼横行,董卓不乏借刀杀人的心思。

    但没想到刘表单枪匹马进入荆州后,联络荆州世家,诱骗五六十家宗贼的首领大宴,一口气将他们全部杀掉,兼并他们的部众,而后说服盘踞襄阳的江夏张虎、陈生归降,随后平定长沙、零陵、桂阳叛乱,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成为战乱中的世外桃源,许多士人纷纷前去避难,其中包括琅琊诸葛亮、豫州颖川徐庶、颖川石韬、博陵崔钧、汝南孟公威等。

    而历史上孙坚最终也是死在了刘表手中,他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却又被接替王睿的刘表杀死,一饮一啄,可谓难料。

    孙坚杀了王睿后,一路北上,大肆收兵,至南阳时,已有两万余人,所带粮草不足,便请南阳太守张咨供应军粮。

    南阳太守张咨与韩馥境遇相同,同为董卓任命,无心讨伐董卓,而且与袁绍在韩馥的地盘中一样,张咨的地盘中也有一尊大神,屯驻在鲁阳的后将军袁术!比之董卓,事实上他更防范的是袁术。

    收到孙坚讨要军粮的行文,张咨看不起孙坚出身,不给军粮。孙坚这厮也狡诈,他表面不动声色,并送牛与酒给张咨,张咨这般名士最重礼节,纵然看不起孙坚,也去孙坚军营回礼答谢。

    此举无异于傻羊入虎口,孙坚哪能客气?当即便将张咨斩首!

    孙坚出身低微,但青年时便历任三县县丞,而后跟随朱儁讨伐黄巾,南征北战,又跟随张温讨伐凉州边章、韩遂,平定郡县叛乱,身经百战,勇猛果敢,远不是那些凑热闹起兵的太守刺史能比的。

    孙坚杀了南阳太守之后,深恐其他诸侯责问,便投奔了后将军袁术。袁术此时正与亲兄弟袁绍暗里比拼,一看孙坚带着两万兵马来投,还把碍眼的南阳太守张咨给杀了,不由大喜,立时从鲁阳南下掌控南阳郡,并上表举荐孙坚为破虏将军,命孙坚屯兵鲁阳。

    南阳郡是光武帝刘秀的家乡和龙兴之地,东汉以来,南阳便是“帝乡”,治所宛城更是被定为陪都,称为南都,皇亲国戚不能尽数,王侯将相第宅相望,富庶程度仅在雒阳之下。

    袁术占据了南阳郡,可谓是拥有了雄厚的根基,再凭借汝南袁氏的名望,无疑是在众诸侯中率先有了强大的割据资本,比之兄长袁绍领先了一步!更强于其他诸侯,成为当今天下仅次于董卓和幽州公孙瓒的割据势力。

    当然,孙坚抵达和袁术占据南阳只是几个月以后的事,五月之时,北面袁绍还正忙着募兵,而南面袁术正图谋南阳,一时之间均是无心兵进雒阳。

    东南的豫州刺史孔伷和颍川太守李旻仍是屯兵颍川,却是干了一件事,让本来不和的东路大军,驻扎陈留郡酸枣县的几路诸侯再次出现了分歧。(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八章 东路诸侯() 
距离雒阳三四百里外的酸枣县城中,原本的县府早已被改造成诸侯的议事之所,各色衣甲的士兵团团守卫这这里。

    就在起兵后的这几个月,各路诸侯仍在不断招募兵马,如今驻扎在酸枣县的兵力已经超过十余万。

    县府大堂之中,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和行奋武将军曹操均在。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人,故丹杨太守唐翔,只是他此刻脸色阴晴不定。

    东路诸侯之中,张邈为党人“八厨”之一,名望颇高,与袁绍交好,又为陈留太守,统管酸枣县,是为东道主,加上他与兄弟张超二人总兵力接近三万,是诸侯中最大的一股势力之一,因而他坐在上首。

    “公绪,汝自阳翟赶来,召集我等,不知所为何事?”张邈看向豫州刺史孔伷,率先问道。

    他们这几个诸侯虽然常常置酒高会,但孔伷自盟誓之后还是第一次过来。

    孔伷悠然一笑,先朝几位诸侯行了一礼,而后回张邈道:“孟卓兄,吾此次带来一人,来见诸位。”

    他指着身旁的唐翔道:“此是原丹阳太守唐国舅。”

    听孔伷这么一介绍,在座的几位诸侯都是一怔,张邈奇道:“丹杨太守唐使君吾倒是久闻其名,只是这国舅却如何一说?”

    孔伷高声道:“唐太守乃帝后之兄,岂非国舅?”

    众诸侯不由面色微变,他们自然知道孔伷口中的天子,不是当今天子刘协,而是他们起兵勤王的废帝弘农王,至少在明面上,他们只认废帝刘辩,听闻孔伷这么一说,他们立时明白过来唐翔的身份。

    这段时间,一个消息几乎传遍了整个关东,董卓麾下鹰犬张辽鸩杀弘农王,并大逆不道的娶了王妃唐氏,令关东诸侯无人不知。与此同时,张辽击败关东诸侯盟主袁绍和王匡、崔钧的消息也传扬了开来。

    因而如今的关东诸侯对张辽这个名字可谓是如雷贯彻,不少道义之士纷纷出言出言斥责讨伐。而且因大逆不道的张辽娶了唐氏,连唐家也受了牵连。

    山阳太守袁遗看着孔伷,不悦的道:“帝后既已归逆贼张辽,唐使君又何来国舅之说?”

    “不错!”兖州刺史刘岱附和,在座诸侯也纷纷颔首,赞同袁遗之说,国舅之说太过牵强。

    孔伷呵呵一笑,抚须道:“诸位有所不知,张辽那竖子娶帝后之事,不过是谣传,帝后已被唐国舅接回,且带回来一个消息,鸩杀天子者,乃董卓亲侄董璜也!张辽不过是与董璜有隙,被诬陷而已。”

    “哦?竟有这等事?”张邈皱起眉头,看向唐翔:“果真如此?”

    唐翔点头道:“正是如此!”

    东郡太守桥瑁道:“如此一来,我等倒是冤了那张辽了,董贼叔侄毒害天子,实乃罪恶之极,当檄文告知天下,聚拢豪杰!”

    “哼!”兖州刺史刘岱立时反驳道:“如何冤枉张辽那逆贼了?他助纣为虐,偷袭本初,夺取河内,使我等成为天下笑柄,实在该杀!”

    东郡太守乔瑁是故太尉乔玄族侄,曾为兖州刺史,甚得人心,而现任兖州刺史刘岱是故太尉刘宠之侄,与兄弟刘繇并称当世二龙,性格暴躁,曾威逼韩馥起兵,更对隶属于兖州的东郡有监察之权,因此常对桥瑁指手画脚,而桥瑁也是自视甚高之人,两人便起了龃龉,常相互驳斥。

    同时刘岱也和袁绍是姻亲,因此听闻桥瑁挺张辽,立时反驳。

    看到二人争执,东道主张邈不以为然道:“谅张辽一个竖子能有何能耐,本初兵败是他疏忽大意了。”他言语中对盟主袁绍颇是不以为然。

    关东诸侯起兵后,尊袁绍为盟主,而袁绍对各路诸侯指手画脚,又将张邈手下的曹操任命为行奋武将军,监管各路诸侯,令实力强大的张邈已经心生不满。

    张邈这话一出,兄弟张超附和,而曹操和袁绍的堂兄袁遗则皱了皱眉。

    酸枣几路诸侯起兵本就不完全是为了讨伐董卓,而是各怀心思,各有利益,因而相聚不过数月,各自间已经起了龃龉。

    孔伷此人尚清谈高论,喜欢辩论,没什么眼色,唐翔却察觉到了几个诸侯见的争斗,不由暗自失望。

    济北相鲍信看势头不对,急忙插言道:“公绪带唐使君此来,便是要告知此事吗?”

    “正是!”孔伷道:“天子乃董璜所杀,若是我等弄错,檄文写作张辽,一旦真相大白,必为天下所笑。今有唐国舅带来帝后手书,以为证明。”

    坐中行奋武将军曹操暗自摇头,这孔公绪不思讨伐董卓,从两百里外阳翟赶来,竟然只为此等无谓之事,实在是不知所谓。

    山阳太守袁遗却突然开口道:“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我等本是以讨伐董卓、拥立天子复辟之名起兵,而董贼鸩杀天子,令我等师出无名,吾弟袁车骑为贼人偷袭失利,我等进退两难,为天下所笑,而今既是帝后归来,何不请帝后前来酸枣,以血书成文,讨伐董卓,传檄天下,我等便可名正言顺为天子复仇,诛杀董卓!”

    唐翔闻言,不由面色陡变。

    “好!”兖州刺史刘岱却大声附和道:“此计甚妙!”

    张邈、张超等人也沉思起来,他们如今出师之名已经没有了,可谓进退两难,若是能有帝后亲手血书,必能令天下豪杰纷纷而至,为天子雪仇。

    只是,他们难以预料这样做的后果会怎么,因为董卓兵强马壮,他们内心深处还是不愿意与董卓正面交锋的,袁本初前车之鉴,他们不能不沉吟。

    “不然!”

    这时,曹操站起身来,振声反驳道:“我等举义兵以诛暴乱,已是名正言顺,而今大众已合,诸君何必迟迟犹疑!而今董卓河东未定,正是进兵雒阳之良机,否则董卓平定河东之后,倚王室,据旧京,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而今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我等正当西进,一战而天下定矣,实不必将一女子牵连进来,行此画蛇添足之事!”

    一听曹操所言,在座的几个诸侯面色都不好看,尤其是刘岱、袁遗和孔伷。

    鲍信一向支持曹操,闻言顿时道:“孟德此言甚是,诸君不可再作犹疑!否则董卓退入函谷关,以崤函之固,我等如何讨伐?”

    袁遗反驳道:“盟主未至,何以出兵?董贼虽是大逆,但凉州兵乃天下之锐,以我等新卒,得胜无望,令帝后前来血书,必能激发天下豪杰慷慨之气,同仇敌忾,方能得胜有望。”

    曹操环顾一周,看除了鲍信,那些诸侯显然都是赞同袁遗所说,连张邈也是沉吟不定,不由大失所望,坐到席上,不再言语。

    孔伷抚掌大笑:“如此甚好,吾已将帝后请来矣。”

    “公绪兄……”唐翔却是脸色一下子苍白起来,他带着妹妹跟着孔伷来到这里,没想到居然会有此事,竟把妹妹也牵涉进来了。

    孔伷哈哈大笑,神情甚是自得:“唐兄,只要帝后出面,颍川唐氏必然能得脱恶名,董卓必死!”

    ……

    酸枣县一处宅院中,唐固听了父亲的话,不由惊呼道:“他们要做什么!堂堂一群两千石郡守,讨伐董卓,竟要将小姑母牵涉进去?这算什么!不成,我们要尽快离开这里!”

    唐翔摇摇头,这小院四周都有士兵守卫,而且酸枣县屯驻着十万大军,这些诸侯要留他们,他们哪能走得了。

    唐固显然也明白了这一点,向来对父亲恭顺的他也忍不住质问道:“父亲,小姑父救了我等性命,又如此珍重小姑母,孩儿不明白你为何非要带小姑母回来?”

    当时张辽在虎口下救了他们后,并没有再强留唐婉,而是让她回去见病重的母亲,唐固本想说出祖母并未生病的实情,却被父亲阻拦。

    面对儿子的质问,唐翔仿佛一下子也老了很多:“为父也是为了唐家,文远助纣为虐,打败袁车骑,以致关东豪杰讨伐董卓之事陷入僵局,而其后文远必然还会与关东其他诸侯作战,若是诸侯再三战败,而他们又得知你小姑母嫁与文远,多半会迁怒我唐家,到时候唐家危矣。”

    唐固沉默了片刻,不满的道:“可是也不能让小姑母独自一个人来承担唐家的兴衰!”

    唐翔叹道:“为父此举不止是为了唐家,也是为了你小姑母好,便是对文远也有好处。他若还与你小姑母在一起,世人必然相信他毒害弘农王的谣言,对他有百害而无一益,而你小姑母也会被世人指责。”

    “可是眼下该当如何?”唐固有些焦急的道:“小姑父将我等送出雒阳,又派人护送,可是我们甩开了护卫,眼下可谓自缚手脚了。”

    唐翔长叹道:“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好在关东诸侯自重名声,在他们眼中,你小姑母是为帝后,他们不敢多有得罪的。”

    话音未落,屋子里走出一人,正是古采英,她看着唐翔父子,俏脸如霜,显然是听到了他们的话,冷声斥道:“汝父子干的好事!若婉儿有个三长两短,姎先一剑杀了你父子!”

    她不同于张辽派遣的其他护卫,一直贴身跟着唐婉,只是她并不识回唐家的路途,被唐翔骗到了这里,心中极为恼怒。而唐婉离开张辽后,心情一直低沉,这两日生了病,也没发现异常。

    “还不快派人去告知文远!”古采英看唐翔苦笑,不由再次怒斥。

    唐翔连连摇头:“不可!不可!万万不可让文远得知,否则他一旦赶来,令关东诸侯得知实情,小妹失却帝后身份保护,必然危矣。”

    “滚!”古采英怒斥一声:“姎在这里护着婉儿,谁敢来骚扰,要什么血书,姎便一剑杀了他,你父子也不行!”

    唐翔这些日子也摸准了古采英的脾气,他敢在张辽面前发怒,却不敢过于得罪这女子,忙道:“切不可妄动,只需写一纸血书便可,若是妄动,只会害了小妹。”

    古采英:“姎不管这些,婉儿这几日生病,不能受任何伤害!你只以这个理由回了他们便是!”

    唐翔正要再劝说,唐固忙道:“就说小姑母生病,这倒是个好法子。”

    唐翔点了点头,心中却没有那么乐观,今日见了那些诸侯明争暗斗的情形,他如今对关东诸侯可谓失望之极。

    再看酸枣县眼下兵士肆虐、四处狼藉、百姓哭泣的情形,这些占据大义的诸侯的实际行径又和董卓有多大差别?(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皋,虎牢!() 
二百里雒阳往东北的巩县、成皋一带,原本平坦的地势骤然崎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