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禹王治水划九州,夏启传国四百年,桀王无道乾坤颠,成汤起兵立殷商,三十一世传殷纣,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阐、截、人三教并商,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是为封神之战……”

    上面的道人讲的天花乱坠,下面的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半个时辰后,待道人讲毕下台,早有一人带着仆从上前,恭敬的道:“仙长,还请移驾府中一叙,不才有事请教。”

    众人虽然不舍道长,但见迎接道长的是镇西将军韩遂,便不敢阻拦。

    那道人被韩遂相请,也没拒绝,又从旁边唤来一个清秀绝伦的道童,大摇大摆与韩遂并行,走向镇西将军府。

    一路上,韩遂总忍不住看那个小道童,只觉得小道童实在太过美丽,更像一个绝伦的佳人,时下好**之风的可不少,可惜他不敢多问,对于这个神通广大的左仙长,他一点也不敢得罪。

    这个道人自然是左慈,他身边的小道童是曾经的皇后伏寿。

    左慈随着韩遂到了镇西将军府,韩遂一番恭维之后,道出了来意:“仙长神通广大,可知凉州谣?”

    贫道不但知道凉州谣,还知道这是哪个家伙放出来的呢,而且贫道此番就是被那个家伙鼓动为此而来,左慈心里嘀咕着,表面上却是一副道貌岸然的姿态,连连摇头叹道:“哎……凉州谣,凉州谣,凉州之苦何日休……”

    韩遂眼睛一亮,忙拱手道:“还请仙长指点迷津。”

    左慈看着窗外飒飒秋风,纷纷落叶,自顾自的吟道:“战火为何而燃,秋叶为何而落,天性不可夺,吾辈心中亦有惑。怒拳为谁握,护国安邦惩奸恶,道法自然除心魔……战无休而祸不息,吾辈何以论道……”

    韩遂听了,更觉得左慈高深莫测,忍不住道:“不想仙长竟有忧国忧民之怀,实在令韩某佩服,还望仙长指点迷津。”

    一旁的道童伏寿却嘴角微抿,她知道无论凉州谣还是师父吟唱的这个词,都是那个大哥编出来的。

    左慈又叹了口气,道:“自古天下大乱,多有征兆,一曲童谣,或可应天意,生死争一线,天意不可违哪。”

    韩遂一听感到大为不妙,忙哀求道:“还请仙长指点。”

    看你如此哀求着要上那小子的当,贫道也没办法啊,左慈心中嘀咕着,嘴上却叹了口气:“看尔如此心诚,也罢,贫道便指点尔一番。”

    “多谢仙长!多谢仙长!”韩遂连连伏拜。

    “两三年,始建安,休屠起烽烟。”左慈道:“休屠,即凉州也,建安乃朝廷年号,这第一句的意思是,建安两三年间,凉州将要再度燃起战火,能令凉州大乱者,今有阁下、马腾与宋建三人也,而宋建避陇西而不出,争斗者唯有阁下与马腾二人也,如今已是建安二年末,凉州之乱就在眼前了。”

    韩遂神情变得凝重,实际上这句话比较直白,他早有猜测,如今左慈这个仙长说出来,让他深信不疑。

    而且他与马腾虽约为兄弟,但自从马腾从关中退回凉州后,二人因为地盘之争多有摩擦,部曲间常有争斗。如果不是因为有张辽在关中虎视眈眈,他们早已掀起大战。

    如今的情形是,如果关中发兵攻打凉州,他们会同仇敌忾抵抗,如果不攻打,他们随时可能爆发大战,所以韩遂心底对这个凉州谣很是相信。

    “叹楚汉,折井垣,一马跃入关。”左慈抚须道:“楚汉争者,刘邦与项籍也,此二人相约伐秦,结为兄弟,后反目成仇,起干戈而分楚汉,是以令人慨叹。”

    听到这里,韩遂面色变得有些阴沉了,眼里闪烁着异色。这刘邦与项羽的关系岂非与他和马腾非常相似。

    左慈自顾说道:“井垣者,韩也,此是应在镇西将军了,折井垣,一马跃入关,意指阁下败亡,马腾得胜,而后入关。”

    韩遂默然片刻,道:“马腾纵然得胜,也未必能入关,关中张、徐荣、樊稠兵强马壮,擅长用兵,俱非等闲之人。”

    左慈摇头道:“今时已不同往日,大将军战死庐江,麾下众将各据一方,各怀心思,关中有三将,三支兵马,难以共存,以贫道观之,其中必然有人与马腾暗合也。”

    韩遂面色大变,左慈又接着道:“抟扶摇,鸣岐山,秦起复吞韩,南华真人有云,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应扶风也,马腾本马援之后,扶风马氏血脉也,抟扶摇意为马腾入关之后,得到扶风马氏的支持,如周之凤鸣岐山,建立秦国,而吞韩氏。”

    韩遂脸上冷汗直流,就在这时,外面一人匆匆进来,急声道:“将军,有密信。”

    韩遂看了一眼左慈,对着那人哼道:“直说便是,有何事不可对仙长言?”又对左慈道:“此成公英,某心腹之人也。”

    成公英看了一眼左慈,对韩遂道:“禀将军,阎校尉截到一封信件,似……似是从关中写与马腾的,误投了我处。”

    韩遂身躯一震,颤声道:“快取信来!”

    成公英从怀里掏出一封信交给韩遂,韩遂急忙打开,只见上面写着:

    致寿成兄:

    兄之所请,弟已悉,今大将军折戟扬州,朝廷为曹操所挟,大乱之世即在眼前,兄之前信弟已收阅,欲杀韩遂,弟甚赞同,须知天无二日,自古之理,何况凉州弹丸之地,今在三辅,弟与张亦吾不合……

    兄欲杀韩遂而弟欲除张,此天作之合也,兄可邀韩遂共伐关中,到时弟暗中打开关门,迎兄与韩遂入,而后趁韩遂与张混战之时,我二人突然袭击,必可得手……

    兄诛韩遂而霸关凉,可以秦为号,弟杀张而并其众,北取并州,东据河洛,待扫平天下诸侯,吾二人方一决雌雄,胜者南面为王,败者北面为臣,亦快事也!

    可否,速回?

    知名不具。

    韩遂阅罢,只觉得浑身冰冷,嘶声道:“与张为敌,徐荣,此信必是徐荣所写!”

    事实上韩遂不知道的是,马腾那边同样收到了一封信,内容恰好相反,写的是韩遂与张、樊稠勾结,欲谋他与徐荣。

第七百二十二章 平定() 
    好一会儿,韩遂才回过神来,慌忙向左慈道:“还请仙长救我!”

    左慈呵呵笑道:“将军此前不知其中阴谋,或会见害,如今既已知晓,乃天意也,何必惊慌?”

    韩遂闻言,顿时转忧为喜,道:“仙长之言,令某茅塞顿开。”

    左慈笑了笑,抚须道:“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韩遂也颇通文墨,忍不住赞道:“仙长真至理之言也!”

    一旁成公英也不由对左慈刮目相看,他本以为这道人不过术士之流,一听此言不由动容,顿觉这个道人不简单。

    唯有伏寿心下莞尔,她知道这都是师父从大哥那里得到的妙语,此番师父对大哥差他过来办事颇有微词,但伏寿却发现,实际上师父对这般装神弄鬼似乎喜欢的很,而且大哥讲的盘古开天、封神演义之事也令师父极为痴迷。师父虽然厉害,却还是被大哥吃的死死的。

    伏寿在这边心下思量,那边韩遂又抱拳问左慈:“不知仙长可有应对之计?还望开愚鲁而赐教。”

    左慈摇摇头:“贫道方外之人,并不通兵戈之事,不过有一理却知,马腾既与徐荣勾结谋算将军与张郃,那将军何不联合张郃以制马腾徐荣?理是如此,是否妥当,将军自行考量便是。”

    左慈说罢闭目不再言语,韩遂眼睛却是一亮,赞道:“好计!真好计也!”

    他长长躬身向左慈一礼:“多谢仙长赐教。”

    左慈起身道:“将军若无他事,贫道就此告辞。”

    韩遂挽留了一番,见挽留不住,便送了左慈两匹马,还有金钱布帛珠玉,左慈只收了马与布帛,带着童子飘然而去,倒让韩遂心中大感遗憾。

    左慈离开镇西将军府,与伏寿一人一匹马一路向西,走了一程,伏寿忍不住问:“师父,事情成了麽?”

    左慈嘿然笑道:“两只秋后蚂蚱,目光短浅,又以为那小子死了,哪能逃得了那狡猾小子的手段。”

    伏寿蹙眉道:“师父,大哥那是用智,凉州叛乱了这么多年,遗祸无穷,大哥能平定凉州,实在是有功德于民。”

    “有功德于民,加地进律吗?”左慈撇撇胡子:“朝廷那些事贫道不管,若不是因为平息干戈,贫道岂会由得那小子随意驱使?”

    伏寿笑而不语,她不会说自己认为师父对装神弄鬼也是乐在其中。

    左慈似乎猜出了伏寿的心思,本要说什么,又想到了这个弟子的命运,叹了口气:“徒儿,此去西域,不知何年方能回归,汝若无意,为师送汝回去。”

    伏寿神情有些惘然,走了好一截才怅然轻叹了一声:“这不是最好的选择麽?”

    左慈看到这个弟子惆怅不乐的样子,又想到了自己的女儿,哼了一声:“那小子可真不是个好东西,贫道当初找上他,结果赔上了女儿,还搭上一个弟子,该不是看错了星象吧?”

    “师父。”伏寿蹙眉:“又不是大哥的错,再说他对苏姊姊可好了,我与他也不是那回事……”

    “好的我这个父亲在女儿心里都不如那小子地位高。”左慈一副吃味的模样,哪还有什么仙风道骨的姿态,不过看到弟子不乐,他终是道:“放心吧,只要凉州平定了,那小子就会来西域走一遭,他要重建丝绸之路。”

    “嗯。”伏寿似是随口应了一句,心情却陡然轻快起来。

    左慈又嘿然道:“在西域可没中原那么多规矩,也没有人知道汝的来历,到时让那小子给汝抢个国家做女王,再和他生个娃娃,让我汉家血脉在西域落地开花,倒也不错。”

    “师父!”伏寿听左慈口无遮拦,俏脸一下子飞红,疾拍了两下马跑到了前面。

    左慈在后面哈哈大笑。

    ……

    凉州谣在凉州传开后,加上左慈等人在其中推波助澜,三日后,韩遂暗中抵达萧关附近密会故识樊稠,从樊稠那里得到消息,大将军出事后,关中军心不稳,张郃与徐荣确实不和,已有剑拔弩张之势。

    五日后,韩遂派使者暗中入关去见张郃。

    而这一切都被马腾的人“恰好”发现了。

    与此同时,马腾也派使者去见徐荣,也被韩遂“恰好”发现了。

    至此,韩遂与马腾对对方暗中勾结关中之事已经确信无疑,二人都要“将计就计”。

    七日后,韩遂以大将军张辽战死、关中群龙无首为由,邀马腾、宋建合兵攻打关中,窥伺中原。

    宋建依旧没有理会,马腾应邀,半个月后,二人合兵十万,抵达萧关。

    二人各怀心思,约定一起夜袭,又各自暗中与关内联络。

    当夜三更,两支兵马抵达萧关门下,韩遂让马腾先去攻关,马腾也没拒绝,到了萧关门下,发现关门果然大开,入了关门也没有伏兵,他以为是徐荣暗中策应他,心中大喜,径自入关。

    而韩遂看到马腾如此轻易入关,更笃定他与徐荣勾结谋算自己之事,也急忙带兵冲入关内,要与张郃联合除去马腾与徐荣。

    入关之后,二人发现关内根本没有守兵,心中惊疑不定,又走了两里,遥遥看到远处有火光,更听到鼓声和喊杀声,似乎是两支兵马在厮杀。

    黑夜之中,看不清太多,马腾与韩遂只道张郃与徐荣已经开杀,此时早已按耐不住,也突然向对方发起攻击。

    马腾与韩遂本就有仇恨,他们的部曲之间更是矛盾重重,黑暗之中,在有心人的鼓动下,十余万人的混战在萧关之内迅速展开。

    黑夜之中他们没有注意到,萧关之门在他们背后悄然封死了。

    黑夜混战中难辨敌我,也不知造成了多少自相残杀,韩遂与马腾发现夜战不利,却怎么也喝止不了,此时形势混乱,就算是韩遂与马腾想要制止也无能为力了。

    大战一直持续到黎明,双方精疲力尽之时,四面八方突然出现无数兵马,向他们发起猛攻。

    为了一举击溃马腾、韩遂主力,除了徐荣、张郃和樊稠驻守关中的五万兵马外,张辽派出了高顺、许褚、典韦三支精锐部队,合计八万兵马,对凉州兵发起了歼灭之战!

    徐荣、张郃、樊稠、高顺、许褚、典韦,无论哪一支兵马都是虎狼之师,历经数年训练与磨砺,就是最弱的樊稠也不比马腾韩遂的精兵差,何况马腾、韩遂厮杀了半夜,早已是疲战之师,更是混乱不堪,兵找不到将,将找不到兵,哪能抵抗六路兵马的围攻。

    此时马腾与韩遂哪还不知道中了计,但已是回天乏力。

    马腾之子马超自恃勇猛,带着一支骑兵猛冲,却选错了对手,悲剧的去冲击高顺的陷阵营。

    高顺的陷阵营是最强悍的移动堡垒,在长枪重甲兵和弓箭手的配合下,马超的骑兵被杀得大败。兵种相克,装备又差距太大,纵然马超骁勇无双,在凉州威名赫赫,却也无济于事。

    马超的悲剧不止于此,急忙退走的他又遭遇了气势汹汹的典韦,杀成一团,难以脱身。

    韩遂手下同样有猛将阎艳,勇猛不下于马超,却不知道他们早已在张辽和荀攸的计算中,迎接阎艳的是猛将许褚。

    此时天色早已大亮,眼见马超和阎艳这两个在凉州军中威名赫赫的猛将也被杀得无力反攻,对凉州军的士气打击是致命的,在徐荣和樊稠部曲“投降不杀”的呼喊下,大片大片的凉州人开始投降。

    马腾、韩遂见势不对,想要冲出萧关,退回凉州,却哪还有机会?

    张辽和荀攸费尽心思将他们调出凉州,就是为了避免他们利用凉州地利人和之势,又哪会放他们归去。

    大战持续了一个多时辰,马腾最先承受不住,挂旗投降,他本就有归降朝廷之意,此时走投无路,做出这个选择既是无可奈何,也是顺水推舟了。

    韩遂看到马腾投降,便也要投降,但他的中军被徐荣的骑兵突破,徐荣没有理会他的投降,直接乱箭将他射杀。

    雄霸凉州十余年的韩遂至此身死。

    这也是张辽和荀攸的意思,马腾此人还好,野心不算大,投降了不会有反复,但韩遂不同,此人反复无常,又多次弑主公杀同僚,加上在凉州颇有威望,留下也是个祸患。

    随着马腾的投降和韩遂的战死,凉州人彻底失去了抵抗之心,数万人全部伏地投降,汉末最大的祸乱之一至此而平。

    此时的张辽已经在长安坐镇,随后他在荀攸的建议下,命令高顺、许褚收编降卒,徐荣、樊稠、张郃、典韦马不停蹄杀出萧关,兵分四路,平定凉州。

    得知马腾、韩遂败亡,凉州震动,有几股豪强和羌族兵马意图反抗,皆被雷霆扫平,全部斩杀,余下诸郡再不敢反抗。

    一个月后,除却陇西郡,凉州诸郡皆平,徐荣的骑兵更是远征张掖、酒泉。

    两个月后,寒冬之际,陇西宋建在霹雳车和床弩的猛攻下开城投降。

    至此,混乱了十数年的凉州全境纳入张辽的版图,随后张辽与荀彧等人商讨,分派官吏前往凉州任职,迅速安定地方,恢复民生。

    军事上,张辽令高顺重归并州,张郃驻守凉州,许褚坐镇关中,徐荣、樊稠、典韦远征西域,要一举打开断了几十年的丝绸之路。

第七百二十三章 西域都护府() 
    西域,巍峨的昆仑山脉北麓,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南,落日的斜晖洒照在美丽的胡杨木上。

    张辽骑着象龙,伫立在尼雅河畔,遥望蜿蜒的尼雅河消失在沙漠之中。

    尼雅河是精绝国的母亲河,发源自巍峨的昆仑山脉会塔格冰川,自南向北流淌,上游猛浪若奔,然而不是注入大海,而是历经四百里高温暴晒,变得平静清浅,犹如一条美丽的丝带曲曲折折的落在黄沙之上,时隐时现,渐渐无力,再也冲不过去那些矮矮沙丘,最终消失在茫茫沙海之中。

    没有长河落日圆的壮观,却自有一种绮丽。

    尼雅河两岸金黄色、深绿色的胡杨,成为当地人判断河流的路标,绿色的胡杨表示那里的地势稍低,水更充足,黄叶胡杨是地高水少。

    如今已经是建安四年,两年前一举拿下凉州后,张辽没有对中原用兵,而是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经营关凉,打通河西走廊和重建丝绸之路上。

    两汉虽然开通丝绸之路,但这条路并不稳当,尤其是后汉以来,百年羌乱,成为最大的祸患。

    张辽击溃马腾韩遂,拿下宋建之后,凉州的汉人豪强势力已经不足为惧,但还有各处羌氐部落,遍布凉州各处,加上益州、并州等地,足有上百万。

    东汉用了百年也没有平定,主要是因为东汉的重心在关东,对于是否丢弃凉州还多有争执,自然不会尽力平定,而且兵力本来就弱,黄巾之乱前朝廷兵力极少,黄巾之乱后朝廷两大主力皇甫嵩加董卓也不过五六万,还不能全部投到凉州。

    如今张辽不同,他的重心就在西北,将精锐步骑投入凉州,四面横扫,将羌氐势力切割的七零八落、

    羌氐虽然好战,但也不是一味劫掠,只是当初东汉对边政策不佳,导致连年祸乱,而且自段熲几次破羌之战后,羌族元气大伤,其后作乱的都是马腾、韩遂、宋建、边允这一类汉人豪强,羌氐已经变为附从。

    张辽施以雷霆之威后,羌族再也没有抵抗之力,但张辽也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剿抚同施,恩威并济,他将并北的很多官吏包括曾经的别驾张既等能臣调入凉州。

    并北的官吏当初曾安定归降的匈奴,颇有经验,如今进入关凉,正当其用。

    加上投降的马腾劝抚,凉州在最短的时间里安定了下来。

    随后张辽以徐荣、樊稠为前锋,典韦为护翼,亲自走了一趟河西走廊,重建西域都护府。

    丝绸之路夹在天山与昆仑山之间,又绕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分为南北两道,沿途分布西域数十国。

    西域都护府将整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囊括在内,将丝路南北两道皆控制在辖内。

    三百多年前,张骞开通丝绸之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