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急行军的阵型来不及调整,只能仓促分为两路迎战。

    这是张辽在豫州战场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作战需要奇兵制胜,但也需要战场正面对阵来磨砺士兵的阵战与杀气。

    张辽直接将兵马分作三路,黄忠左路,臧霸右路,许褚中路。

    中路迅速突进,犹如长虹贯日。

    左右猛烈夹击,宛若双龙绞柱。

    战鼓之声,震天吼声,平地乍起风雷,杀气直贯日月!

    张辽在中军高地观看战局,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一方兵强马壮,以逸待劳,蓄势已久,一方战力偏弱,急行至此,仓促应战,结果可想而知。

    事实没有出乎张辽的预料,战斗刚开始不久,就呈一面倒的局势。

    袁术麾下缺乏人才,四大天王的名头叫的响,但在诸侯麾下的一线将领中算是最弱的。

    陆勉的中军几乎是被臧霸一举拿下,纪灵稍强一些,但是面对正值壮年的黄忠也是相形见绌,首尾难顾。

    许褚当中一冲,更是一条血路铺开,当者披靡。

    诸葛亮和郭淮跟随张辽在中军查看战场,见此局面,诸葛亮道:“此战已定,寿春只在彀中,师父当思雒阳之事矣。”

    张辽点了点头,一挥手,中军鼓声顿变,而后众将士齐声大吼:“汝阴城破,袁术已死,投降!投降!”

    张辽惯用打击军心之计,此番这计策却是诸葛亮和郭淮听了张辽讲课之后所出,此时数万将士齐声大吼袁术已死,令本就落了下风的纪灵和陆勉兵马更是士气低落,开始大举溃散。

    与此同时,战场远处山林中又出现无数旌旗,无数的人影在涌动,在大吼:“袁术已死,投降!投降!”

    这些呐喊的人影却都是汝阴城一战的袁术俘虏,被押过来助威。

    纪灵与陆勉兵马却不知道这些人的身份,他们看到四面无数人影,无不绝望,不少人开始放下兵器,放弃抵抗。

    至此战场再也没有悬念。

    张辽看着战场上的一幕幕,思绪却不在这里,而是如诸葛亮所说,在雒阳。

    雒阳之事,他纵然交给李儒和荀彧,却也不可能完全放下,此时豫州战场大局已定,他就该思索如何处置雒阳之事了。

    雒阳局面发展到如今态势,他也是无可奈何。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这把剑可以让你拥有至高的地位,可以让你做很多事,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但同时也会让你身处风口浪尖,时刻面临无数的算计和陷害。

    可以一世风光,但一朝落魄,就是万丈深渊。

    而且这更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只有向前,没有退路,正如历史上的曹操和司马懿一样,到了他们那个地位,明里暗里争斗无数,不再进一步的下场就是毁灭,除非甘愿俯首就戮,身死族灭,否则没有其他任何选择。

    而自己呢。

    张辽眉头紧皱,不过就在这时,一个暗影急匆匆而来,张辽见此情形,知道必然是发生了紧急的情况,他从暗影手中接过情报,匆匆一扫,面色大变。

    不是雒阳的消息,而是从南边传过来的,张健有难,被数千水匪围困,情况危在旦夕!

第六百七十二章 巢湖() 
黄昏之时,汝阴城中一处不起眼的民居暗室中,晦暗的烛光下,一张充满煞气的扭曲脸庞显得分外可怖。

    这面孔的主人赫然是已经“葬身火海”的袁术。

    此时的袁术身边只有四个最信任的心腹亲卫,自陈国战臧霸以来,他连战连败,随后寿春被围,他一路回援,遭遇希冀,麾下的将领李丰、梁纲、刘详、乐就等十多个将领先后战死,雷薄、雷绪、陈兰叛逃,直至汝阴两战,桥蕤、纪灵被俘,陆勉战死,杨弘等长史不知所踪,二十万兵马十去七八。

    曾经的第一大诸侯势力如今几近烟消云散,仲氏建国七个月就几乎被灭国,袁术这个仲氏天子怎能不恨!

    为了心中恨意,他伪装成自焚而死,为了瞒过张辽,连跟随的阎象几个文臣都被他先杀后烧,免得走漏了他未死的消息。

    只有他带着几个心腹躲到了这处隐蔽的民宅里,身穿贫贱布衣,像老鼠一样不敢露面,一念及此,袁术心中恨意如海。

    “张辽已经追去巢湖了?”袁术看着身旁仅有的几个心腹,再次询问。

    “不错。”一个心腹道:“小人刚刚打探到,张辽午后结束了战事,就分兵赶去巢湖,必然是文强被困的消息已经传来。”

    “很好!只要他去了巢湖,就是十死无生!”袁术握紧了拳头,又问:“他带了多少兵马?”

    那心腹道:“大约有三万吧,其中有一万骑兵。”

    “三万?”袁术嘿然道:“朕知张辽秉性,最重情义,从弟有难,他岂能不急,岂能不日夜兼程赶去巢湖……三万兵马,赶在最前面的也不过那一万骑兵而已,何况还有寿春和庐江,张辽必然分兵,而在巢湖,三山三水,骑兵有什么用?项羽有扛鼎之力,当年不也死在那里?”

    说罢,袁术问那个心腹:“外面防备如何?”

    那心腹道:“战事已定,城池并未戒严。”

    “很好……朕要从这里逃出去,亲眼看到张辽被万箭攒心而死!”袁术眼里闪烁着凌厉与怨毒之色,大口喘着气,靠在墙上,喃喃道:“只要张辽一死,朕就能重振仲氏……”

    ……

    最了解自己的往往是敌人,诚如袁术所料,张辽得知从弟张健遇险后,的确是心急如焚,又急又怒。

    因为张健的身份在江淮很隐蔽,张辽在雒阳都刻意淡化了这个从弟的名字,连家人都只知道张健去了外地,并不知道在哪里,而且张健两年只回来了三次,每次都只见过父母而已,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江淮的身份,连暗影也不知道,只知道文强很重要。

    此时张辽只以为那些匪徒贪图张健势力和财富,根本没有想到背后之人的目标不是张健,而是他!

    张辽没料到的是,他这边没有泄露张健的身份,但却从吕布那里意外泄露了。

    吕布曾在江淮见过一次张健,认了出来,心中羡慕张健聚拢的财富,在一次酒后无意中泄露给了曹豹,而曹家为世家,江淮一体,曹豹又将消息卖给了江淮世家,江淮世家又与袁术勾结一气,谋算自己。

    正因为张辽不知道这背后的一切,又因为张健这两年确实聚拢了一大批财富,所以从江淮传来张健被水匪围困的消息后,张辽并没有想到自己身上,只以为是一次财帛招人心的意外。

    而且张辽给张健配了很强的护卫力量,如今居然遇险,显然情况很严重了,所以他心中很焦急。

    而张辽的兵力布置也没有出乎袁术的意料,数万步骑一起行动太慢,汝阴战场需要善后,俘虏需要看守,他留下了蒋奇和两万步兵,余下三万全部赶往南部。

    不过南部尚有寿春与庐江有袁术余部,张辽要赶往巢湖救人不能有后顾之忧,所以他又命臧霸带一万步兵从陆路赶往寿春围困张勋,黄忠带一万兵马从水路赶往庐江牵制刘勋,他则与许褚亲带一万骑兵直奔张健遇险所在地,巢湖。

    ……

    在扬州九江郡与庐江郡交界之处,合肥以南,大江以北,有万顷大湖,名为巢湖。

    巢湖之地古为巢国,据传为有巢氏后人所建,巢湖周边三十六条河流与之相接,形成了如同蛛网的大片流域,四面又遍布山丘,形成“三山三水三份田”的地形,便于藏兵用兵。

    众多的水域更可进行水军训练和水上作战,南下一百多里的裕溪河直抵长江,既可顺流东进,又可溯江西征,故而又有“奠淮右,阻江南”之说,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之时,巢湖为吴头楚尾,为争夺这一战略要地,吴楚之间先后在此发生了十余次大小战役。

    楚汉争霸时,项羽兵败垓下,率八百骑突围,南逃二百余里至寿春东南定远,仅余下二十八骑,被汉军追及,项羽带着二十八骑来回冲阵,再次杀开一条血路,向南疾走近二百里,便到了巢湖东南不远的乌江。

    至此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乃令从骑皆下马,以短兵器与汉兵搏杀,项羽一人杀汉军数百人,自己身亦被十余创,最后自刎而死,千古霸王陨落于巢湖之地。

    张辽对巢湖也颇是重视,因为他知道,在历史上,赤壁大战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巢湖地域成为魏吴交锋的要地,孙权乘曹操赤壁新败,亲率大军十万过巢湖,攻合肥。但曹营坚固,攻城百日,毫无进展,孙权主动撤军,曹操乘机反攻,追至巢湖,因水军不济,只得望湖兴叹,不战而回。

    五年后,曹操统帅四十万大军,由巢湖、西关分水陆两路进攻东吴,孙权早已在江北的东关建造了濡须坞要塞,使曹军受阻于濡须口,双方对峙一个多月,不分上下。

    又过两年,孙权乘合肥之虚,再次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这一战令张辽成名,八百骑破孙十万,张辽威镇逍遥津可止小儿夜啼。

    而后两年,曹操再攻巢湖,无功而返,这便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言的“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四战不成,三国鼎立之势遂成。

    一连四战,双方投入兵马超过数十万,足见巢湖地位之重要,却又难分胜负,足见巢湖地势之复杂。

    张辽当初安排张健掌控大江中下游航运,设了两处据点。

    一处在广陵,广陵靠近大海口,将来可以接应随时沿海南下的甘宁、太史慈水军。

    另一处就在巢湖,巢湖不但易于隐蔽,而且战略位置重要,占据此地,南下、西上、东进无不自如。

    因为广陵周边多战乱,而巢湖相对稳定,张辽本来怕广陵出问题,没想到却是巢湖出了问题,更不知道一场危机正要袭来。

第六百七十三章 路途艰难() 
巢湖东南,九江郡与庐江郡交界之处,近万数乱匪团团围攻着山南一座堡坞,堡坞下已经堆了一片尸体,但那些乱匪却毫不畏惧,勾梯,乱箭,撞木,乱七八糟什么都有。

    距离堡坞不远处还有无数的帐篷,显然这些乱匪是准备与堡坞内的守兵耗下去了。

    堡坞之上,张健看着外面的乱匪,眉头紧皱。

    两日前,围困堡坞的乱匪足有两三万甚至更多,但今日却一下子减少了,只余下不到万数,按说敌人减少他应该感到庆幸,但他总觉得这其中有些不对。

    这次乱匪来的太突然,而且一来就是数万,他不得不派人去向在豫州的兄长求援。

    不过前两日虽然攻的紧,但张健敏锐的感觉到对方并未尽全力,如今又去了大半,那些离去的乱匪去了哪里?

    这背后仿佛有一个阴谋。

    正思索着,一个护卫来报:“二当家,抓出奸细了。”

    张健精神一振:“走,去看看。”

    这几年来,张健的行踪不定,或在广陵,或在丹阳,或在大江之上,或在巢湖,但这次却被抓的如此之准,张辽便怀疑内部出了问题,让亲信暗中查探,如今果然抓到了奸细。

    到了堡坞中,张健看着面前被捉起来之人,眼里闪过一丝痛惜,随即神情转为肃然:“陈洪,为什么要背叛大伙?”

    这个陈洪他很熟悉,此人很是能干,从广陵起家时就跟着他了,他对陈洪很是信重,没想到居然是他背叛了。

    陈洪被抓起来后倒也硬气,知道生还无望,也不服软,嘿声道:“二当家,或者说是张将军,某与汝等却不是一路人。”

    张健面色大变,他在江淮化名文强,这陈洪却知道他姓张,显然事情很不对,他不由声音转厉:“汝究竟何人?!”

    陈洪似乎知道自己失了口,冷笑不语。

    张健心中有些焦躁,表面却看不出来,只想从这陈洪口中挖出更多的消息,哼了一声,道:“陈洪,好好的正当营生不做,偏偏要去贼,自甘下流,权当某当初走了眼。”

    陈洪面色涨红:“某与那些贼寇也不是一道,彼等不过是为诸大家所用耳。”

    诸大家?世家?

    张健心中一动,表面上却仍是冷笑:“便是与贼勾结又如何?一群乌合之众,拼了命也攻不破堡坞,早晚退去。”

    陈洪嗤笑一声:“本不是为了汝,汝可知何为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张健面色陡然大变,铿的拔出长剑,直指陈洪:“汝等可是要害我兄长?”

    陈洪冷笑:“倒也不钝。”

    张健整个身躯都颤抖起来,他终于明白那些乱匪为何去了大半,必然是去截杀兄长了。

    “该杀!”

    张健面色铁青,一剑刺入陈洪胸口,朝身旁护卫喝道:“速速派人冲出去传信!”

    陈洪嘴角露出一丝讥讽之意:“晚了……张辽必死……”

    此时,张健这个老实人眼里也透出前所未有的杀气,一字一句森然道:“吾兄若出差池,定要血洗江淮世家,夷灭汝三族!”

    看着震怒得几乎疯狂的张健,陈洪眼里终于透出一丝惊惧,他知道张健只要不死,就有这个能力,他突然不知道背后那些世家能不能承担起此番谋害张辽的后果,但此时却已无力再说什么。

    ……

    杀!

    轰隆隆!

    马蹄声如雷咆哮,鲜血飞溅,惨嚎声声,一支铁骑从一群乱匪中踏出一条血路,直奔向南。

    象龙背上,张辽浑身染血,神色并不轻松。

    一日前,他带着一万骑兵渡过淮水,绕过寿春,南下直奔巢湖。

    经过合肥之时,合肥城中守军不多,看到如此多的骑兵,根本不敢出城,张辽急着救张健,更不会去多事攻打合肥,而是绕过合肥城,渡过淝水,继续一路向南。

    过了淝水之后,已经逼近巢湖,道路复杂,大小河流也不少,不适合骑兵大规模作战,一万骑兵聚拢起来行动不便,渡河拥挤,战斗起来也施展不开。

    加之骑兵不能走小道,只能走大道,从合肥到张健被围困之地有肥东、肥西两条大道,所以张辽将一万骑兵分为两路。

    一路七千骑,由许褚带领,走肥东道,肥东道开阔,许褚作为主力从正面救援。

    另一路三千骑由他亲自率领,走肥西道,略微迂回,由许褚主攻,而他绕到侧翼趁机救人,能更收奇效。

    至于路线,张健在巢湖早就描绘了地形图,交给了张辽,所以张辽对这一带地形也不算一头雾水。

    巢湖呈弯形,东西长近一百五十多里,绕湖一周更是超过四百里,无论是肥东道还是肥西道,都是靠着巢湖南下的。

    让张辽惊异的是,进入巢湖地域不久后,他们就遭到一次大规模袭击,因为斥候及时发现埋伏,他们没有进入狭窄的包围圈,但从两侧山道冲上来数不清的匪寇,足有上万人。

    如此规模,显然是有预谋的埋伏,而且这些匪寇还带着很多绊马索,推着车,摆着拒马、乱木,分明是用来对付骑兵的!

    如果张辽此时还察觉不到这次事件的目标很可能是他的话,那他这几年的朝堂也白混了。

    看来张健的身份暴露了,并且这个身份被一些人利用了起来,这些人的身份,张辽也有所猜测。

    他知道,推行科举后,关东很多政治世家对他是极为不满的,因为科举制威胁到了这些世家的政治垄断地位,而且不止是政治地位,随着科举制的推行,会出现新一批的官僚世家与他们抗衡,削弱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

    如此一来,江淮对他最仇恨的除了袁术,就是那些世家势力了。

    而且张辽知道,地方上的贼寇剿之不尽,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当地豪强与贼寇勾结,甚至是豪强自作贼寇,宗贼在关东州郡是很常见的,这些来袭的贼寇无疑就是那些世家鼓动甚至参与的。

    看到这些贼寇,张辽就明白巢湖之行怕是不容易,这些世家酝酿了这么久的杀机,怎能没一点手段。

    但无论如何,从弟张健是必须救的,在巢湖这里,张辽必须与这些世家势力进行一次死磕。

    面对围困而来的乱匪,张辽对随行的三千骑兵下了血腥命令,三波骑射招呼,而后马踏过去,斩杀面前的一切阻拦者!

    不管这些贼寇知不知道背后的真相,但巢湖的局面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什么无辜,仁慈是自掘坟墓。

    何况他们触动了张辽的逆鳞。

    诸侯一怒,流血千里。

    在张辽的命令下,三千铁骑的杀气彻底释放了出来,列成矢锋之阵,犹如一头猛兽,奔腾咆哮着,朝那些匪寇吞去。

    巢湖这些匪寇何曾见过如此规模的骑兵,纵然剽悍,却被这气势骇破了胆,三千铁骑气吞万里如虎的无敌气势、铁血之威,足以碾压这些匪寇那点所为的凶悍,正如秦舞阳在燕国十三岁就敢杀人,但到了秦国大殿却被那股威严的气势吓得瑟瑟发抖。

    三千铁骑蹈着血腥而过,那些匪寇慌忙避让。

    穿过匪寇包围圈,铁骑继续前行,张辽却更加警惕。

    这只是外围,或许只是敌人的一个试探,巢湖既然是个非去不可的陷阱,那前面就还有更厉害的埋伏。

    骑兵在平原上具备绝对的优势,但在这种山水交错的地方掣肘却很大,必须小心防范,别阴沟里翻了船。

    张辽一边换位思考,一边派出更多的斥候打探情况。

    与此同时,他也有些担忧许褚那一路的情况,不过许褚那边张辽放了金雕跟随,在打探路途和敌情方面比这边倒是更有优势。

    让张辽无法避免的是,挺近巢湖数十里后,迎来了黄昏与夜晚。

    危机往往在这个时候更加强烈。

第六百七十四章 黄昏() 
巢湖附近,远离大道的一处幽静之地,林木掩映之处,有一座堡坞,名为胡家坞,堡门上书写着飞云流泉四个大字,正是巢湖一带颇有势力的胡家所在。

    此时宽敞的胡家堡厅堂中,聚集着数十人,个个衣冠楚楚,赫然都是江淮一带有名的世家中人,他们正是响应袁术暗中号召,秘密聚集到巢湖来谋算张辽的背后黑手。

    此时众人议论纷纷,很多人面带不安之色,对于他们而言,响应袁术号召,躲在背后谋算张辽,本来感觉是一件并不危险的事,而是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