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角В绾斡氪蠼虮硐啾龋蠼谰墒谴蠼撇⒅荨⒐刂小⒑佣⒑幽诒恚朔潞螅⒅校允峭蛉酥稀!
张杨面露疑色:“果真如此?”
立延正色道:“天子诏令,岂有虚假,大将军出征在外,朝廷亦防宵小作乱,张中郎交出羽林军,陛下方能心安,待大将军得胜回朝,羽林军还归大将军。”
张杨犹疑了下,终是将羽林军官印和符令交给了立延。
立延接过官印与符令,眼里闪过一丝喜色,又闪过鄙夷之色,暗道:“大将军,汝任用亲信,将羽林军交给张杨如此懦弱无能之辈掌控,真自掘坟墓也。”
第六百三十八章 刘备的选择()
雒阳,光禄勋府。
吴硕离开后,刘备手执诏书,神情复杂。
不多时,关羽、张飞大步进来,齐齐抱拳:“大哥。”
刘备点了点头,示意二人坐下。
关羽发现刘备少有的神情不定,当即沉声问道:“大哥,如此急忙召唤,不知有何要事?”
刘备没有说话,而是将手中诏书递给了关羽,张飞也凑过来阅看。
这一看,二人登时面色大变。
张飞眼睛一瞪,怒声道:“这贼皇帝,竟敢害四弟!”
关羽面色转为冷肃,丹凤眼中蕴含着不敢置信之色,更有几分怒意,哼了声:“昏君!四弟在外为大汉平乱,天子却背后加害,实令人心寒!”
他二人虽然皆是骄傲之人,不易结交朋友,但对张辽这个四弟还没得说,论武力,张辽不差于他们,论战绩,张辽更是从一个小小的军侯擢拔为当朝大将军,平定数州之地,剿灭白波、黑山、匈奴,击退羌胡,让奔波了十余年还是一事无成的他们望尘莫及。
而且在这两年之间,他们更是亲眼看到了这个四弟在执政方面的能力,张飞敬君子,张辽在治学上的成就令天下读书人敬仰和尊崇,除了大兴学堂、印刷书籍外,他书写了三字经和千字文作为启蒙,成为无数孩童口中朗朗读物,科举制更是开创先河。关羽爱下人,而张辽的执政重心就在民生,衣、食、住、行均有创新,成为很多行业供奉的祖师,令关羽佩服。
更不必说,张辽对他们三兄弟很不错,他们到了雒阳后,刘备先后担任左将军、后将军,位在九卿之上,与此同时又担任光禄勋,九卿中最有实权的职位之一,掌宿卫宫殿门户,总管各种郎官,下属极为庞大,有光禄勋丞、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光禄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谒者仆射,权势极重。关羽也不差,担任虎贲中郎将,这曾是袁绍、袁术兄弟先后担任的重职,张飞更是担任司隶校尉,号称卧虎的雄职。
他们三兄弟的权力比董承那个有名无实的左将军还要大,这对一直碌碌奔波的三兄弟可谓青云直上,令无数人艳羡。
何况张辽对当今天子也极为尊奉,不曾有丝毫逾矩,让他们更是敬重,是以此时听闻天子居然要夺取张辽权柄,关羽和张飞都极为愤怒。
“大哥!”张飞大声道:“不如我兄弟冲进宫中,杀了昏君”
“三弟!不可妄言!”刘备面色大变,厉声喝斥。
他急忙起身,开门查看了外面,又关上门,看着张飞,不悦的道:“我兄弟起兵,本为匡扶汉室,伸大义于天下,今三弟何出此大逆之言?若为他人听闻,顷刻就是大祸。”
张飞反问道:“难不成我兄弟要与那皇帝一般迫害四弟?我却是做不到!”
关羽亦是面色坚定的点了点头。
刘备眼神微微低垂,叹道:“自然不能害四弟,奈何诏书亦难违背”
关羽抓着长须,拧起浓眉,想了想,道:“大哥,汝为光禄勋,位列九卿,翼德为司隶校尉,亦是重职,不若我兄弟向天子进言,请天子收回成命,勿要陷害忠良,自毁社稷。”
刘备叹了口气,摇头道:“进言也无用,文远权柄太重,此君主大忌,祸乱迟早会有,难以阻挡。”
刘备的眼光自然不差,曹操能看出来的,他也能看出来,天子刘协非是甘心做傀儡的君主,他与张辽的斗争迟早会激烈得难以收拾。
关羽哼道:“若是天子不听忠言,我兄弟自挂印离去便是。”
汉时天子的权柄还没有后世明清那么大,没有什么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规矩,许多大儒名士都以不应朝臣征辟为贵,何况关羽出身草莽,虽然心怀忠义,但也不是那么死板。
听了关羽的话,刘备看了他一眼,沉吟不语。
“这也不行,那也不成,却又该如何?”张飞急躁了,愤怒的在屋里徘徊着,踏得地面通通作响:“就听二哥的,不如我兄弟就此离去,也免得受那些奸臣昏君的气!到了关东,再起兵马”
刘备摆手阻止张飞,声音肃然:“大逆之事,断不可为!”
“然则如何?”
张飞忍不住再次发问。
刘备看了二人一眼,沉声道:“陛下要削大将军之权,董承等人必在其中作祟,当此之时,我兄弟非但不可离开京师,反而要紧握兵权,才能为文远争取一线生机,若是我等离去,任由董承等人肆意妄为,文远的亲眷,还有那些忠臣义士必受迫害,此方为不义也。”
关羽和张飞都看向刘备,张飞喜道:“莫非大哥要举兵灭了董承?如此正好。”
刘备仍然摇摇头:“董承身后乃陛下也,当此之时,我等只能顺应陛下诏令,助陛下掌控宫禁与京师,更能制衡董承,若他要害文远,我等有兵权在手,便可与之相抗。”
张飞眉头一松:“如此甚好,若董承为害,俺一矛刺死他!”
关羽沉默了下,突然又问道:“董承乃国舅也,而今董贵人怀了龙种,他圣眷正隆,恐陛下偏倚于他,再如对付四弟一般夺我等兵权。”
刘备目光中透着坚决:“若果真如此,我兄弟离开京师便是。”
关羽丹凤眼微眯,道:“可暗中先送信与四弟。”
刘备叹道:“来不及了,黄昏诏书方下,今夜便要行动,更不知四弟如今身在何处。”
关羽沉声道:“四弟在外不能收信,我等却要护好他的家眷。”
刘备一愣,他对家眷的护持从来都是滞后的,此时听关羽提起,想了想,点头道:“不错,不过须要暗中行事,勿要令人发觉。”
不多时,关羽和张飞迅速离开,去安顿一切,准备应对这场即将来临的暴风雨。
二人离开后,刘备坐在那里,久久沉默,时近黄昏,在阴影中他的神情让人难以琢磨。
关羽回到府中,立时吩咐长子关平暗中带亲信随时候命,准备在夜里护持张辽家眷,他的丹凤眼中带着几分阴郁。
天子谋算张辽,兄长刘备明面上选择了站在天子一方,虽然刘备的理由很有道理,但他心中却是有几分不满的,因为无论是为了什么理由,刘备这个与大将军情同手足的光禄勋站在天子一边,对张辽的打击是最大的,无论从情感上还是名望上。
那些朝臣和百姓会想,连大将军的兄弟也拥护天子谋算他,那他必然是有问题的,或者至少是无能的
关羽知道刘备素来心怀大志,这一次对于刘备本身也是一次机会,刘备的选择究竟有几分是为了张辽,他不敢去想。
事实上他先前也没有多想,但天子诏书下达后,刘备竟然没想着知会张辽,尤其是没想着保护张辽的家眷,这让他心中多了一丝阴影。
他很早以前就考虑过一个问题,四兄弟中,反而是张辽这个四弟权势最大,他们三个兄长依托在张辽门下,关羽自己曾承受张辽恩义,心中没什么意见,张飞性格大大咧咧,也不会多想,但兄长刘备素怀大志,他是否甘心屈居于张辽门下,这个关羽自己也不敢判断。
如今一场暴风雨要来了,这场暴风雨之后会是什么结果,关羽心中只有一片痛苦和沉重。
第六百三十九章 风雨欲来()
黄昏,寿春城。
连日来,在霹雳车和车弩的猛攻下,寿春城中守兵损失惨重,士气低落,拉起吊桥,紧闭城门。若非寿春城门高大坚固,护城河又阔又深,寿春城早已被张辽的兵马攻破。
不过袁术的守军行事也颇是狠辣,到了后来,士兵不敢轻易上城,他们便驱赶百姓青壮上城,搬运滚石擂木,架起油锅,做出防御架势。
七月的天气很是闷热,今年已经是连续第四年大旱了,除了开春下雨外,四月至今下雨极少。
城外大营中,士兵都热的满头大汗,轮流着到淮河中洗澡。
高地之上,张辽看了看天空,又看了看不远处的淮河,对身旁的诸葛亮和郭淮道:“要下雨了。”
他不等两个弟子询问,便接着道:“为将者不知天时地利,是庸才也,要知天时地利,便要于细微处查探异常,暴风雨之前必有征兆,天空云彩,河上飞鸟蜻蜓,地上虫蚁皆可预示……”
张辽正对两个弟子讲着如何看天气和一些行军常识,忽然有一个亲卫急急赶来:“禀大将军,有紧急军情!”
“起来吧。”张辽从亲卫手中接过信函,目光一扫,不由面色微变,看了一眼东面。
诸葛亮神情一动,问道:“师父,莫非是江东、徐州有变?”
张辽点了点头,叹道:“陈瑀鼓动山越作乱于江东,孙伯符勉强渡江,或能牵制庐江刘勋,但形势堪忧,徐州麽……”
张辽声音顿了顿:“吕奉先手下将领作乱,他已回军下邳平乱。”
同样的情况,吕布和孙策不同的选择,让张辽心有感慨,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吕布的格局和为人处世比孙策差了很多,这还是在吕布和张辽关系更亲密的情况下,难怪历史上吕布最终落个众叛亲离孤家寡人的下场。
诸葛亮皱眉道:“徐州、江东之事,必是江淮世家阴为,推波助澜,盖为科举之事也。”
张辽点了点头,冷笑一声:“科举既起,便是大势所趋,他们跳出来,正好收拾。”
郭淮道:“师父,徐州、江东既已生变,雒阳恐有不安,弟子以为雒阳为先,如雒阳有变,当先回雒阳,稳定大局。”
张辽没有说话,而是看向诸葛亮,诸葛亮毫不犹豫的道:“当先破袁术!”
两个弟子,郭淮稳健,诸葛亮多谋,郭淮也知道诸葛亮谋略强于他,不由疑惑的看向诸葛亮,不知他为何要先破袁术,在他看来,雒阳的事情更重要。
诸葛亮看了一眼张辽,毫不犹豫的道:“雒阳之事,师父想必早有预料,必有安排。”
听了诸葛亮提醒,郭淮这才恍然醒悟,以师父的谋略,出征之前,怎会不安顿好雒阳之事。
张辽没有回应,面色如常。
他这两年低调,但低调不是软弱,如果有人真把他当弱鸡看,那他们就想错了,张暴虎当初在关东的名声可止小儿夜啼。他更没有什么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想法,真惹毛了他敢毫不犹豫的捅破天。
当然,即便再好的谋划也难免有意外,何况雒阳那样复杂的地方,不过张辽出征前在雒阳留了荀彧和李儒,一正一奇,足以应对,他此时远离雒阳,考虑的自然先是战场的事,看了两个弟子一眼,他又问:“如何破袁术?可要先破寿春?”
诸葛亮和郭淮不约而同的摇头,诸葛亮道:“寿春不过一座死城,而今袁术在外,当先擒袁术,而后寿春易破也。”
郭淮面带忧色的道:“只是如今徐州、江东生变,孙将军未必能牵制庐江刘勋,吕将军更是退回下邳,陈留曹将军也并不可靠,一旦孙曹也出问题,袁术便能集中兵马与我军作战,此战难矣,杀敌一万,自损三千,便是胜出,也会损失惨重。”
诸葛亮亦是点头:“我兵马虽强,但袁术兵马太众,袁术本该在一日后赶回寿春,不过此时天候将变,暴雨当能拖延袁术一两日,可趁机调汝南黄巾作战,夹击袁术。”
不想张辽缓缓摇了摇头,目光变得凌厉起来:“汝南黄巾要用,但不能倚仗,打仗,最有效的手段是闪电突袭,攻其不备,”
诸葛亮一怔,随即眼睛一亮:“莫非要回军……”
“不错!”张辽看着天空渐渐聚拢而来的阴云,嗅着泥土腥味,声音变得有力:“天色将晚,让将士们备好三日干粮,做好伪装,入夜便速速回军向北,与杨汉、蒋奇一道袭击袁术!”
郭淮微微思索了一下,脸上突然也露出敬服之色。
如今徐州和江东生变,刘勋能否被牵制不好说,纪灵却是失去了牵制,但无论是刘勋还是纪灵,他们缓过神来,第一时间必然是救援寿春,而张辽此时突然选择回军向北,实是一个妙招!
这一招首先就让他们免除了来自纪灵和刘勋的兵马威胁,避开了数日后与袁术所有兵马在寿春决战的危机,与此同时,更是与杨汉、蒋奇合兵,集中了在豫州的精锐兵力,全力阻击毫无防备的袁术!
恐怕谁也想不到,连日猛攻寿春,打得寿春摇摇欲坠的张辽兵马竟然会突然完全放弃寿春,反而去与袁术主力决战,而急于回救寿春的袁术也想不到,这就是出其不意。
诸葛亮和郭淮心中赞叹不已,事实上他们二人虽然年少,却皆是精通谋略之俊才,不过无论是多谋的诸葛亮还是稳重的郭淮,思索问题时都有着求稳和谨慎的性格因素,所以他们不会想到这个策略。
而张辽看似稳重的性格中,却有凶猛和冒险的一面,这一点无论是历史上他在东海孤身见昌豨,在逍遥津八百破孙十万,还是起家以来突袭河内袁绍、突袭酸枣大营,都充分体现了出来。
这既是性格决定思路,一流谋士多了,但每个人出计不同,选择不同,就在于此。
回军突袭袁术的计策已定,剩下的事就是先伪装了,借助城外大营,留下一些士兵擂鼓,举炊烟,让城内的袁术兵马料想不到城外已经是一座空营,更不会去提醒袁术了。
轰隆隆!
天空已经响起了雷声。
不过就在这时,又有一个暗影急急来报:“禀大将军,陈留传来消息,曹操兵马在向雒阳移动!”
张辽面色微变,喃喃道:“风雨欲来哪……”
第六百四十章 雷声()
轰隆隆!
雒阳城上空,同样阴云密布,持续闷热的天气刮起了一阵阵凉风。
这是今年大旱数月即将迎来的第一场雨,无数的百姓冲上了街头,欢喜的呼喊着,敲锣打鼓,喜迎甘霖,整个雒阳城热闹非凡,无视那仿佛要压到头顶的阴云和滚滚的雷声。
而此时的南宫一处偏殿之中,却是一片凝重的气氛。
昏暗的烛光下,天子刘协看着身前之人,面色有些发白,神情又有些激动,忍不住再次问道:“此番……果真能……朕只怕大将军……”
此时的刘协显得有些语无伦次,坐立难安,一只手反复握着腰间悬佩的天子剑。
刘协身边这人名董安,是董承安排的一个亲信郎官,是董氏一族之人,也就是昔日将刘协抚养长大的董太后族人,与董承一样颇得刘协信任。
十常侍之乱时,袁绍袁术兄弟入宫杀尽宦官,随后车驾入长安,又先后遭逢董卓之变,李傕郭汜之乱,回到雒阳后张辽不喜欢残人肢体设宦官,朝臣也对宦官多有警惕,因此如今后宫只有宫女,前宫只有郎官,而没有宦官。
没有宦官那些天子家奴,刘协能拉拢的也就是郎官了。
“陛下勿忧。”董安看到刘协不安,安慰道:“袁术兵马有二十万,如今曹操回军,徐州、关东世家响应,张辽必然被困江淮,生死难料,哪能顾及京师,陛下运筹帷幄,必然能成为中兴明君。”
刘协心神略定,旋即又叹道:“大将军虽不在,但雒阳还有不少兵马,此情此景令朕思及昔日王司徒诛杀董卓反被李傕郭汜残害之事,是以难安。”
董安笑道:“王司徒之败,在于其未赦凉州人,故而招祸,今陛下只是夺去大将军兵权,并未加害,待雒阳形势安定,再急速下诏赦免招抚其旧部与并州人,更拉拢吕布,张辽必败矣。”
“不错。”刘协面色舒缓,喃喃道:“朕并未下诏诛杀大将军,更未加害,只是夺回兵马,此天子之份也,名正言顺,待大将军还朝,朕……”
刘协说到这里也说不下去了,说什么未下诏诛杀大将军,只不过是粉饰之辞,此番他们召回曹操,张辽那点兵马能否在豫州活下去还是两说,何况只要下诏安抚了他那些旧部,张辽失去兵权,董承等人哪会放过张辽的性命。
事实上此次董承谋划张辽,刘协心中一直犹疑,不是他心怀仁慈和恩义,而是张辽大张旗鼓出征关中时,关中兵马足有五万,一旦回师,对雒阳有着致命的威胁!
直到刘协收到张辽孤军深入豫州攻打寿春,而徐州、江东世家推波助澜之后,他才真正下定了决心,夺去张辽的兵权,至于张辽是死是活,他私心里是一万个希望张辽死在豫州的,因为他怕张辽回朝,到时候他根本无法面对。
只是无论是刘协还是董承,包括曹操和刘备,都不会想到张辽在豫州早有布局,可战兵马并不是看上去的一万孤军,而所谓的必死之局也未必就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至于董安所说的王司徒之败在于其未赦凉州人,他们不会重蹈覆辙,那就更可笑了。姑且不论王允之败是否在于未赦凉州人,但只张辽,就不是董卓可比的,他手下那些大将,典韦、高顺、赵云、徐荣等人全是张辽一手带起来的,都是铁铮铮的汉子,又有哪一个会轻易被迫害张辽的朝廷招抚?
所谓的运筹帷幄,只是他们想当然罢了。
董安看到刘协神情稍定,眼里闪过厉色,低声道:“陛下,张辽虽已不足为虑,但为了万无一失,须要将他在雒阳的家眷控制起来,否则万一张辽不死,打回雒阳,后果不堪设想……”
“这……”刘协只是沉默了下,便点头道:“如此甚好,不过切记不可伤了他们性命,尤其是唐……夫人。”
事实上刘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