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召虎-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宋明连忙起身磕头求饶:“请将军再给小人一个机会。”

    张辽摆了摆手,吩咐身旁司隶:“交予廷尉处置罢。”

    宋明一下子又瘫倒在地,还要求饶,已经被一旁司隶拖了出去,至于那个豪强就更不必说了。

    “允诚。”张辽看着宋明出去,叹了口气,看向身旁鲍信:“混朝廷大不易哪,比战场累多了。”

    鲍信呵呵笑道:“文远在战场上能将敌人斩尽杀绝,在朝廷却不行,朝廷有朝廷的规则,不过某素来以为,文远狡诈,朝廷谁人能敌?不过是没破了文远的底线而已。”

    张辽呵呵一笑,正要说话,忽然一个侍卫匆匆进来:“禀将军,尚书台传来消息,朝廷召曹操入京。”

    曹操?张辽不由看向鲍信,鲍信神色微变:“多半是董承进言天子,孟德非比他人,文远须要小心了。”

第六百零七章 曹操回京() 
看到鲍信担忧,张辽大笑道:“曹孟德在外面,犹如蛟龙游于大海,还令我有些头疼,而今他到了朝中,便如蛟龙困锁深潭,乃好事也。”

    鲍信仍是神色凝重:“孟德因何突然回来,他竟有此举,吾甚是不明。”

    张辽呵呵一笑,如今的曹操可不比历史上的曹操,虽然历史上这个时期的曹操身边还没有郭嘉、荀攸等谋士投奔,还没有自己和张郃、徐晃、典韦等将领,与如今相比也就是多个荀彧的差别,但历史上的曹操前期始终有强大的袁绍作为后盾,背靠袁绍发展,他讨伐徐州和与吕布征战时袁绍都曾派兵相助。

    如今却不同,袁绍被自己打压的无力他顾,尤其是自己夺了东郡后,就彻底卡断了曹操和袁绍的联系,让他变得孤立无援,而且自己的崛起、典韦屯兵兖州北部,对曹操都是极大的震慑。

    这两年一直旱灾蝗灾,曹操与吕布倒是又战了几场,不过吕布连连失利,让张辽也有些无语,最终曹操将吕布赶到了徐州,但他也是疲敝之极,而且在曹操击败吕布后攻伐雍丘张邈和张超时,张邈不知从哪里打探到消息,派赵宠向典韦求援。

    赵宠曾有恩于典韦,典韦向张辽请示后断然出兵,大败曹操,曹操不服,再战,再败。

    典韦不擅长机变,但却牢牢记住了荀攸当初交给他的战术,不用偷袭或其他任何计策,就是攻敌必救,而后逼迫敌人阵战。

    曹操纵然有百般计策,奈何典韦就是死脑筋,他连吃了三次败仗,麾下最精锐的曹仁和乐进也没打的过典韦,反被典韦南下占据了整个东郡加半个陈留,本来志气高昂的曹操又受到了打击,困于一隅,难以伸展,如今退回朝廷也说得过去。

    当然,张辽心中也知道事情不会是这么简单,诚如鲍信所说,曹操的回来,多半与董承有关,也是天子生了制衡之意罢。

    制衡,帝王权术耳。

    张辽看向鲍信,笑道:“走,去迎接曹孟德。”

    ……

    雒阳皇城,当初刘协令张辽领河南尹,修葺宫阙,张辽在农闲时节发动俘虏和百姓进行修葺,又诏令袁绍、曹操、刘表、袁术等诸侯输送木材和钱粮,诸侯虽有推脱,但陆陆续续也支持了一些,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大略将南宫修葺完成,刘协便迫不及待的回都雒阳,至于北宫,还是一片破败,有朝臣进言修葺,被张辽阻止,此时灾害连年,实在不是修葺宫阙的时机。

    此时的南宫后殿之中,刘协有些坐立不安,他身旁伏寿和董贵人皆在,不同的是,董贵人的小腹已经微微隆起。

    “皇后,”刘协不安的道:“此番朕未曾告知骠骑将军,便下诏令曹操入京,不知骠骑将军会作何想?”

    “陛下,”董贵人劝道:“陛下乃万乘之尊,何况非要在意骠骑将军之想,吾父进言召曹操入京,本是为了防范骠骑将军坐大,以成李傕之患。”

    一旁伏寿秀眉微蹙:“陛下,骠骑将军有救驾之恩,奉驾数年,举贤才,修宫阙,还旧都,未尝违逆陛下,恭谨有加,使朝廷安定,百姓安乐,无祸乱之忧,无饥寒之苦,是陛下登基以来未之有也,张将军忠心不须怀疑,实乃社稷之臣,天下乱不知何时,陛下召曹操入京不差,却不可寒了张辽将军之心,还须倚重于他,若换了曹操,恐妾等与陛下又遭李傕之难。”

    伏寿虽是皇后,但不像董贵人那般,平时很少言谈朝事政事,此时她突然进言,尤其是她提到李傕之难,刘协有些措手不及,看到伏寿肃然的神情,想到李傕之难时的悲惨情形,不由心中一颤,忙道:“这个自然,朕还要倚重张将军,此番召曹操进京,是听闻曹操素有贤名,不过是为朝廷添一份力量而已,并无他意……只是朕怕张将军多心而已。”

    董贵人不以为然的道:“陛下乃天子,骠骑将军是臣子,君尊臣卑,主弱臣强,陛下统御朝臣,岂须过于在意骠骑将军之言,不可骄其心,长其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刘协摇头道:“贵人所言有理,但张将军非比他人,于社稷有大功,朕敬之重之,本是应该。”

    董贵人这才不语。

    伏寿看着刘协的神情,又看了一眼董贵人,心中却是一紧,下意识的攥紧了腰间一块玉佩。

    她对刘协很了解,很聪慧,但耳根子也很软,如果刘协真的对张辽起了忌惮之心,加上董承和董贵人在侧进言,那迟早要出事。

    到时候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形,伏寿不敢去想,她咬紧了嘴唇,只觉得一颗心揪了起来。

    自从在逃跑途中被刘协抛弃,经历了绝望之后,她虽然又回到了刘协身边,却觉得自己的心与刘协反而离得更远,再也没了那种相濡以沫、相守相敬的感觉,她心中反而隐隐总是浮现出另一个身影,她知道这不对,何况她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心中倍是煎熬。

    ……

    雒阳城东,一支大约二百骑的人马一路行来,领头的正是曹操,他身边是曹洪和乐进。

    诚如张辽所猜,曹操在兖州历尽艰辛终于打败吕布,反身攻打雍丘张氏兄弟时,却被典韦攻打,一连三败,兵马折损惨重,连弟弟曹仁也受了重创。

    此时退走徐州的吕布又蠢蠢欲动,南面的袁术北上豫州,也要报仇,曹操面临绝境,恰好董承秘密差人送来天子诏令,曹操思索了一夜,觉得困守兖州有灭顶之灾,便决定将曹仁和夏侯兄弟留在兖州,他自己带着少量兵马入京,借助天子与朝廷来缓一口气,再尝试打开局面。

    故而曹操入京,看似是被天子和董承暗中招来,实际上是被张辽逼得走投无路,只能进京。

    眼看雒阳皇朝在望,曹操在马上慨叹道:“昔日雒阳,何其繁华,吾曾为北部尉,见得宫阙高大恢宏,东市人来人往,豪宅贵族无数,而今却如此惨淡,不过终是比诸侯讨伐董卓雒阳时好了很多。”

    他身旁曹洪忧虑的道:“主公,此番来雒阳,恐张辽加害哪。”

    曹操神情自若的笑道:“吾奉天子诏令回朝廷,张文远杀吾何益,只恐坏了他招贤之令,令天下人望而却步,诸侯离心,他必不至于此。”

第六百零八章 迎接() 
曹操另一侧是身高八尺犹如竹竿的程昱老头,至于戏志才已经病故,他自曹操在徐州屠城之时受了冲击,身体便一直不好,后来挨饿加上奔波疲累,终是一病不起,曹操听闻张辽军中有良医,曾派人去寻青州医师,但医师还没到,戏志才就病亡了。

    戏志才的死对向来重视人才的曹操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身边擅长谋划的也就剩下程昱了,他想招揽人才,但他如今的处境实在太艰难,无以吸引人才,再加上张辽的招贤令传遍关东,有天子这面大旗,加上河东书院的名声远扬,他在人才上根本争不过,这也是他选择入京的原因之一。

    程昱遥望雒阳城,消瘦的面孔神情肃然,他其实是不愿意曹操来京师的,但如今他们别无他途,换做吕布他并不忌惮,但张辽不同,张辽的势力太强了,无论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是兵马粮草地盘都完全碾压曹操,又迎奉了天子,曹操继续在兖州迟早会灭。

    ……

    雒阳城,上元里一处宅院中,董承神情颇有几分焦躁,来回徘徊。

    外面一人进来,正是种辑,董承急问:“张辽可还在中东门外?”

    种辑点头:“他在等候曹操。”

    董承面上闪过阴霾,曹操是他召来的,他本要亲自去迎,但正准备出府时却得知张辽已经带人在中东门外迎候,他权衡再三,终是不敢过去。

    原本董承最是忌惮张辽的名声,尤其是张辽得百姓和士人拥护,所以他设了小计,让下人找了些无关的人诈作张辽亲族,在底层一点点破坏张辽的名望,以期蚕食张辽的根基,谁成想那帮人竟倒霉催的找上了张辽的兄长的麻烦,导致如此细微的动作竟然败露!

    董承也没想到张辽的兄长竟然只是一个屯长,更没想到他只是让下人接触过一次宋明,就被张辽察知了,这实在令他心胆俱寒,不知道张辽的暗中究竟是如何的手眼通天。

    事实上董承不知道的是,张辽的情报能力并没有那么厉害,只是那日看到宋明神情有异,随口诈了一下,就把董承诈了出来。

    而张辽之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反而让董承心中极度不安。

    ……

    经过东市,中东门在望,看到城门前一群人等候,曹操坐在马上,遥遥看到城门前一群人等候,更是一眼看到了一个他怎么也不会忘却的人。

    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忙遥指城门,询问身旁曹洪:“子廉,看那当先一人可是张辽?”

    曹洪仔细一看,惊道:“主公,正是他无疑!他在此作甚?还有子修!”

    程昱凝望着站在那里的那个青年,轻叹了口气:“他怕是来迎将军的,此人却是不凡。”

    曹操眯着眼睛看着同样看过来的张辽,突然放声大笑:“不想文远竟来迎我,我当上前相谢。”

    “驾!”他喝了一声,鞭马脱离队伍,竟独自驰向城门。

    “主公!”曹洪见状大惊,急忙拍马跟上,后面骑兵也急忙紧跟。

    眼看两百骑要奔走起来,程昱急忙喝止:“且住!将军不过会友耳,”

    城门前,张辽带着数十人在那里等候,他的身旁是曹操的长子曹昂,看到父亲前来,神情颇是欣喜。

    不想曹操陡然冲出,那两百骑又突然加快速度,张辽身旁护卫的一个壮汉带着亲卫立时护在张辽身前,神情凌厉。

    曹昂见状,忙道:“张将军,许统领,家父绝无恶意。”

    张辽亦笑道:“仲康,不须担忧,曹孟德不会如此无智。”

    他话音方落,就看到后面的骑兵停了下来,唯有前面两骑驰来。

    张辽又笑道:“是曹孟德兄弟二人来也,仲康退下罢。”

    那壮汉带着亲卫退到张辽身侧,却仍是一脸警惕,小心防范。

    他身高八尺又余,虎背熊腰,正是许褚,这两年间张辽下达招贤令后,又到四方巡查,他得了典韦,又岂能忘了许褚,此前只因无暇分身,此次却特意去了谯国谯县,请出许褚。

    许褚也听闻张辽名声,又见他堂堂骠骑将军竟然前来请自己,即是感动,一番言谈,便举族投靠了张辽,而他更是成为张辽新一任的亲卫统领。

    曹操纵马驰近,二十步外,飞身下马,大步向张辽行来,哈哈大笑道:“文远别来无恙乎?”

    张辽解剑交与许褚,亦大笑迎上:“孟德风采依旧!”

    曹操看到张辽解剑与人,亦将腰间长剑抛地,他身侧紧跟着下马的曹洪可是知道张辽的武力,急声道:“主公!”

    曹操看到张辽身后护卫似乎也要行动,忙摆手大声道:“文远若要害我,当初早在荥阳时便杀我矣,何待今日。”

    他已然来到张辽面前,没有理会长子曹昂的行礼,而是朝张辽躬身一礼:“操见过骠骑将军。”

    张辽扶住他,嘿嘿一笑:“孟德,昔日在徐州,我确有杀汝之心。”

    曹操一惊,看张辽神情似在说笑,眼珠一转,连连摇头叹息:“昔日徐州,虽有为父报仇之意,亦吾之过也,两矢之伤,令吾幡然悔悟,悔之莫及,常于梦中惊坐而起,愧哉!”

    张辽笑了笑,没揭穿曹操的话,不过他不知道的是,曹操的话是半真半假,梦中惊起确实有之,不过不是愧疚,而是缕缕梦到张辽追杀自己的那一幕,心有余悸。

    一旁曹洪看到张辽并无相害之意,不由大是松了口气,恭敬的向张辽行了一礼,与曹昂叙起旧来。

    张辽朝曹洪点了点头,看着曹操笑道:“孟德胸有韬略,腹有良谋,今孟德归朝,可助我共扶社稷,共安天下。”

    曹操抱拳道:“本应如此。”

    这时,后面程昱赶了上来,下马后向张辽行了一礼,面无表情的道:“骠骑将军好手段,纵横捭阖,逼得我主无处安身。”

    张辽看到这老头一副兴师问罪的姿态,呵呵笑道:“足下可是东阿程仲德?”

    程昱神情颇是自高:“正是,不想骠骑将军亦知吾名。”

    张辽点头:“听闻汝善为人肉干,不知美味否?”

    呕!一旁曹洪脸色立刻变得发白。

    程昱神情不变:“充饥而已,若不为之,数万人更复饿死,不比将军囤积粮草,趁火打劫,见死不救。”

    张辽摇头:“徐州之战前,我曾言有大灾,劝汝等休兵,奈何不从。”

    程昱哼道:“张将军放吕布于江淮,形格势禁,岂能不战?”

    张辽懒得与他争辩,曹操当时觊觎徐州,吕布还在河内,与他何干。

    不过吕布确实让他有几分失望,

    段煨、张杨、鲍信皆已入朝,吕布兖州兵败后,却宁可进入徐州,也不回朝,足见其仍是野心勃勃,偏偏政治不成熟。

    他收拾心思,拉住曹操道:“孟德一路奔波,必思娇妻佳儿,今日便先随子修回府歇息,来日我再设宴款待,自向天子表奏重用。”

    曹操向张辽一礼:“如此甚好,不瞒文远,吾甚思妻子。”

    张辽大笑,曹操这一点让他欣赏,在对待妻儿上,曹操远胜刘备。

    ……

    曹府,曹操进了府门,看到背后府门关闭,才长舒了口气,向身侧程昱道:“仲德,方才汝质问张辽,甚是凶险哪。”

    程昱神情自若:“吾是试探张辽耳,他若问罪与我,则将军此番回京危矣,而今他不理会我,足见他此时更无加害将军之心。”

    曹操闻言,心中大是感动。

    程昱又道:“今见张辽,方知其人不凡,将军有大敌矣,张辽不死,将军难安。”

第六百零九章 刘备回朝() 
曹操回府后,先见过父亲曹嵩,又与程昱计议了一番,而后让程昱休息,他则唤来了一众妻妾和子女,叹道:“汝等在此受苦了,张文远可曾胁迫逼迫汝等?”

    长子曹昂朗声道:“张将军与祖父交好,与我等颇是和善,衣食不缺,更送来书籍,教导二弟与三弟,视如子侄。”

    “哦?果真如此?”曹操面露喜色,心中对张辽更是欣赏,却也更忌惮了。

    一旁丁夫人道:“妾等来雒阳后,骠骑将军几位夫人也曾邀妾等过府,皆是良善之人,或制茶,或纺织,或烹饪,或经营,各有所长,又不着绫罗,勤俭持家,彼此亲如姊妹,足以为妾等表率。”

    卞夫人等妻妾也皆是对张辽几位夫人赞不绝口。

    曹操听了,心中更是感慨,这时他弟弟曹德前来,道父亲有请。

    曹操遂跟着弟弟又去见父亲曹嵩。

    曹嵩正在后院摆弄花草,看到曹操过来,让他在亭子下坐下,而是又给他沏上茶水,一股清香四溢。

    曹嵩不由赞道:“张文远文韬武略,我却更服其妙术无穷,如此香茶,得饮一杯,纵死无憾。”

    曹操道:“父亲身体康健,何出此不祥之言。”

    曹嵩看了一眼曹操:“吾恐为汝牵连,满门尽灭。”

    曹操心中一惊:“父亲何出此言?”

    曹嵩自饮了一杯:“昔日董卓乱政,天下有分裂之势,大汉有覆亡之难,汝坐领兖州,图谋一地,亦足有所为,然自张文远起于北方,迎奉天子之后,他善理朝政,擢拔贤才,平定叛乱,恩及百姓,大汉又有中兴之望,天下又有一统之势,当次之时,汝莫要兴风作浪,坏我曹家满门性命,汝虽不差,却敌不过张文远。”

    曹操笑道:“父亲多虑矣,吾此来朝廷,乃一心匡扶社稷,并无它意。”

    曹嵩哼道:“只望如此罢,汝在徐州屠城之事,着实非人所为。”

    ……

    夜里,雒阳城,张辽府中,一番云雨之后,张辽抱着貂蝉犹自兴致十足。

    貂蝉却有些受不住了,哀哀求饶,反而换来张辽更大的兴致。

    又一番云雨,貂蝉轻捶着张辽,恨恨的道:“将军,婢子要死哩。”

    张辽嘿嘿笑道:“都怪你叫声太美妙,让本将军欲罢不能。”

    貂蝉大羞,埋头张辽怀中。

    张辽抚摸着她雪白如缎子般肌肤,呼吸又粗重起来。

    貂蝉自然察觉了他的反应,慌忙转移话题:“将军,给妾身讲讲,为何要迎接曹操那个大恶贼。”

    张辽也知道她受不住了,呵呵一笑,抱着她顺着她的话题道:“曹孟德,当世英雄也,吾虽不耻他一些行径,却亦佩服他襟怀与才能,此番吾在朝中将有谋划,他此来正好。”

    貂蝉只是想要转移张辽注意力,对曹操并不感兴趣,随口又问了心中又一个疑惑:“董承屡屡与将军作对,将军为何还留着他?”

    “唔?”张辽看了一眼貂蝉好奇的眼神,忍不住捏了一把她胸前怒茁,呵呵笑道:“董承是国舅,留着他,一来与天子之间留个余地,二来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何况是奉天子,须要未雨绸缪,留一条后路,董承就是一条后路。”

    “董承是后路?婢子不明白。”貂蝉抵挡着张辽的大手。

    张辽摇了摇头,弹了下她的鼻子:“这个不需要懂。”

    看着貂蝉朦胧的美目,他翻身又压了上去。

    屋子里登时又是一番云雨。

    ……

    第二日,张辽刚起榻梳洗完毕,就收到一封信,他看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