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那个时候说身为一个丞相,掌管着全国的军政大权,要他办理的事情很多。
他总不能每一件事情都要亲自过问一番吧,可是人家孔明先生就是这样以自己充沛的精力总领一切的大小事情。
“孔明先生最大的错误就在这里,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他身处高位应该关心国家大事,不能都是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其他无关的事情。”
身为国家的二号领导,而实际上却是真正的领导人,皇帝也是没有什么大的权力和才能。
所以很多的事情都是交给他解决的,他已经是好真正的一号领导人了。
身为一号领导人只要只要制定好大政方针,然后选定合适的官员去执行就好了吗?
这样就会保证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其他的事情,才能保证这个国家,这个王朝正常的运转。
经过这一番的说辞加上有意无意的引导苗训是有点接受了这个说法。
看来自己的老祖宗还是这样的,怪不得当时他会突然大病,最终实施与五丈原。
本来赵旭还没有想到给苗训说这样的事情,不过是今天听到说书人这个故事次啊想起来的。
自己真正表达的意思就是要各司其职,尽量做到不越权,将一些事情直接交给相关的人去执行就好了。
没有必要自己亲力亲为的,不然还要那么多的官员干什么,你当是摆设呀。
国家也不能养闲人不是吗,这一点赵旭猛地想到这一点还真是深有感触。
没有想到来一次茶馆,听到一个说书的,就想到这些,看来真的是值得了。
这为赵旭以后执掌整个国家进行分权也是有极大的帮助,他也坦言是受到这次的影响。
本书来自 品&书#网 html/22/22352/
第186章 节度使制度()
赵旭的一番没头没尾的话一说,赵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具体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可是这苗训居然真的听懂了,这也不是说他听懂了,而是他自己琢磨一下,觉得这样说的也是十分正确的。
想一想自己家族记载的关于自己祖宗的事迹,现在想起来是真的如赵旭所说。
诸葛亮日理万机,全国的大事事无巨细全部都要过问一番,上面还详细的记载着有一日他亲自去看士兵的伙食。
然后告诉后勤的人员,说是要给士兵做什么。吃什么,伙食要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可以说真的做到了鞠躬尽瘁了。
当时个是看了之后就是认为自己的祖宗真是了不起,真正的做到了爱兵如子。
怪不得当时的士兵都是十分的爱戴他们丞相,这样的人谁又能不去佩服呢?
可是现在想起来这样的事情都是错误的,因为诸葛亮不仅仅是这一次去过问这个士兵的伙食问题。
以后每天他都是去过问了一番,这就有点过了,这不是走的亲民路线了,而是劳心劳力了。
正如眼前这位太子说的,身为一个身居高位的人,不是不可以关注下面的人。
可以适当的让士兵和你近距离的接触,让下面的人能感受到你的善意。
但是这种事情你没有都持续的话,你自己不觉得有点无聊了吗?这样的小事情你都过问。
绝对会极大的分散你的精力,你应该做的是运筹帷幄,进而统筹全局。
不应该事事都要问的,你可以适当的分权,让下面的人去做,这样不是很好吗?
“主公你想说的是要将权力下放到具体的官员手里吗?”
苗训又不傻,人家只说了凡是没有必要亲力亲为,你只要管好你的分内之事就好了reads;。
人家没有说其他的,可是弦外音就是说你不能把什么东西都抓在自己的手里吧。
但是他自己又不能直接说我要把手中的权力给别人吧,这样的事情怎么能从他的嘴里说出来。
要知道他现在的身份不一样了,说出来的话自然也不一样,很可能就是朝廷以后的准则了。
越是这样的人,说话一定是要小心了,不然还不让有心人听了去,所以现在的赵旭也是这样。
凡事说话做事留三分,不能说全了,这就是说这事情的变数还是很大的,没有定下来。
“先生果然是聪明绝顶,一点就明白,我是有这个想法,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什么三权分立他都想提出来,不过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才不提出来遭别人的炮火攻击呢。
现在是皇权至上的时代,根深于人们心中的就是要有皇帝大权独揽。
那门现在还能说要把皇帝的权力分出去吗,想不说其他的人,即使赵匡胤这一关也是说不过去吧。
“既然是分权,我想听听主公有什么看法,怎么个分权的方法。”
“先生那只是我一时兴起才提出来的,具体的我还没有想好,但是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了。”
按照赵旭的猜想这个分权就是要两步的,一时分掉官员的权力,二是限制皇帝的权力。
不过限制皇帝的权力现在绝对是不行的了,且不说以后他当皇帝了吧。
这个限制皇权就是限制自己的权力,这一点他倒是不怎么在乎,他真正在乎的还是自己手中的权力。
他现在需要的是集中的权力,高度的集权,几乎没有人可以掣肘的权力。
赵旭并不是贪恋权力,也不是舍不得自己的位置,不然他能提出来分权吗?
因为他有自己的理想,那就是要统一天下,统一天下不是一句话说的reads;。
我说统一就行了吗,谁听我的,统一天下靠的是堂堂正正的天子之师。
靠的是军队的战斗力,靠的是一个国家的财力和物力,将他聚集起来,将对方消灭。
你以为这些东西在一个不是高度集权,皇帝说的就是金口玉言的时代,能很容易的办到吗?
如果皇帝说的不算了,权力被限制了,谁愿意听他的,要有个什么决策还不是要集体商议。
集体一商议还不是要耽误多长时间了,这样大好的机遇早就白白的溜走了。
所以赵旭把这个限制皇帝权力的构想从脑海中给删除出去了,先不说能不能行得通。
就单单他的理想就不允许他这样去做,也许他会这样做,但是绝对不可能会发生在现在。
“按照我的猜想我是决定要分散官员们的权力的,这个大概的框架我脑海里还是有的。”
这不赵旭自己直接把其中的一部分给砍掉了,说是自己只想到了限制官员的权力了。
苗训一听这是可以的呀,现在地方官吏的势大,是要分散他们手中的权力,这样有利于中央的统治。
他的一生都是辅助明主为己任的,现在他自然是站在有利于自己辅佐人的统治的方面想的。
现在各地的节度使权力过于大,这一点也是他最担心的,他也在想着如何的解决这个问题。
没有想到赵旭就在这个时候说有要分散官员权力的想法,这一点他是绝对的赞成的。
只要把他们的权力给给瓜分掉了,他们还拿什么去威胁中央的统治呢?
“既然主公有了一个大概的框架,那么你能不能说一下,我倒是想看看你的这个主意是什么样的reads;。”
“先生,你是高看我了吧,我能有什么高明的主意只不过是有了一点的想法,说出来,让先生来参详一下,具体的还要靠你们来完成。”
具体的细节赵旭是绝对想不出来的,他只能说出来一个大概,剩下的还要考这些大臣去完善。
“我最想解决掉的是威胁我们大宋统治的地方的节度使问题,我想做的就是把他们的权力给分出去。”
赵旭开始滔滔不绝的讲了一起来,说书人在那边说书,他在这里讲他的。
节度使这一个词出现的比较早,节度节度就是不就是节制调度的意思。
魏晋的时候朝廷就开始设置了代表政fu的持节都督,代表朝廷行使权力。
在北周和隋的时候将这一持节都督又改称为内地都督府,但是并不是长设置的。
因为这一时期战事并不是时常的发生,所以只有在北方防止游牧民族的地方才长期的设置内地都督府。
但是无论是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还是北周和隋朝的内地都督府都是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的。
也就是说没有均田制这些制度是不能实行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但是唐高宗李治以后均田制逐渐遭到了破坏,土地兼并也是十分的严重。
还有一些不愿意受到压迫的农民不断的逃跑,加上大量的流民,均田制已经名存实亡了。
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士兵逃亡,严重的出现了国防的困难,使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有战事的时候出现征调士兵的困难,逐渐的形成了职业化的士兵。
并且也出现了将大量的士兵驻守在某一地域,暂时设置一个临时军镇。
这些军镇逐渐的制度化,开始形成有固定驻地为了管理这些大的军镇,开始设置了专门的军事长官,也就是节度使reads;。
但是这时候的节度使还不是朝廷的固定的官职,只是在稍后的时间才成为固定官职。
在唐玄宗李隆基当政的时候,节度使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职位,在全国形成平卢、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伊西八个节度使区。
同时加上剑南、岭南两个镇,一共算是是个大的军事区域,形成十个大的军区。
节度使代表朝廷治理朝廷,统帅这些朝廷的军队,朝廷授予他们征伐的权力。
这时候的节度使还是比较听从朝廷的调遣的,他们也是老老实实的作着朝廷的官吏。
但是朝廷忘记了中、央政fu授予征伐权力的时代是出现在春秋战国的时候。
最后这些都是成为了王朝的障碍,现在睿智的唐玄宗居然再一次使用了这一招。
果然没有多久总领范阳、平卢节等四镇的节度使安禄山发动了动摇唐王朝的安史之乱。
为了尽快的平息这场叛乱朝廷的中央政fu有陆续设置了许多的节度区域。
也形成了许许多多的节度使,这些人后来成为唐王朝的功臣,当然也是割据一方的节度使。
朝廷不能节制他们,在他管辖的范围内,所有的官员都是由他们任命。
也就是说朝廷无权过问的,还有就是节度使的位置也不是他本人死去就没有事情了。
而是可以将他的位子传给他的儿子亲属,甚至是部下,同时节度使是集军、财权于一身的。
这俨然就是一个小的王国,这样的国王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
其权力之大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在这样的历史渊源下形成的,要想解决掉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他的根源处着手。
赵旭要想解决节度使的问题,必须知道这些,所以他在自己的脑海里将这些资料过了一遍。
本书来自 品&书#网 html/22/22352/
第187章 分权节度使()
之所以想这么多是因为赵旭要清楚的知道这个节度使的由来,然后才能想起来具体的方法去解决好这一件事情。
这个节度使还真的是历史悠久,可以说是个老家伙了,古董级别的人物了。
怪不得敢这么的硬气,根本就不听中央的调遣,原来人家是老牌的军阀了。
你大宋才建立多长时间,人家会鸟你吗。不过还好现在最有实力的结果节度使还都是赵匡胤的把兄弟,没有什么样的事情。
宋初承五代旧规和后周的旧制,节度使除了要掌管本州府以外,还统领一州或数州府,称为支郡,实际上是个半独立的小王国。
加上现在的很多节度使要么是赵匡胤的把兄弟,要么就是他当年的下属。
这些人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将军,他们把持着朝廷近七成的权力。
也就是说即使有一天他们要造反朝廷也是没有办法去节制他们的。
这样岂不是很危险,现在赵匡胤父子已经开始准备要收回他们手中的权力了。
现在赵旭所说的分权,说直白一点就是为了进一步限制他们的权力,然后收回他们手中的权力做准备的。
“我觉得我们应该首先要分权就是地方节度使的权力,他们是势力最大的一个问题。”
“首先我们分权就是要限制他们的权力过大,比方说一个节度使级掌握了军权,又掌握财权,同时还拥有地方的行政权。”
这样的节度使名义上叫节度使,即使是叫他皇帝也不为过,你把军政还有财政大权都收拢到你的手里了。
那皇帝还有什么,也就是个你名义上的老大了,不是这样的吗?这些地方的士兵虽然还挂着朝廷的名字。
可是他们只会听从你的,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你才是他们最直接的领导。
皇帝只是他们名义上要效忠的对象,可是他们却没有见过皇上,他们只知道你是他们的节帅。
在他们的眼中你这个节度使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他们的一切都是来自于你。
再说了你还掌握着你所在军镇的行政大权,也就是说这个区域的政事是你说的算的。
官吏的任免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情,谁人不服从,他们的乌纱帽掌握在你的手里。
他们的升迁都凭你说的算,皇帝和朝廷也是管不到他们的,你说他们听谁的。
在你节度使的治下,所有的政策都是出自于你的节度使府邸,他们生活的好坏都是你说的算。
在节度使治下的百姓当然是看你行动而决定他们的生死,朝廷他们也是指望不上的。
最为重要的你掌握了财政大权,什么盐铁专埋是朝廷的特权,在这里行不通。
这些都是节度使管的,收多少赋税,怎么样的收取,全部都是节度使说的算。
再细想一下,节度使这些个权力是不是有点大了,大的连皇帝都点眼红节度使。
前面也说了,你这不是皇帝,但是在事实上,你就是实际上的皇帝了。土财主土皇帝。
“第一步就是不能再让节度使一个人掌握军政和财政大权了,一个人掌握这些太过于惊世骇俗了。”
赵旭不知道用个什么词来形容才好,只得用了一个惊世骇俗,其实他是想表达,一个节度使掌握这么多的权力对朝廷来水绝对是个威胁。
“主公我不明白您为什么会这样说的,让他们掌握这么多是朝廷对他么的恩赐,也说明他们的能力,为什么会说是惊世骇俗呢?”
苗训不知道这个惊世骇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赵旭缓缓的端起茶杯,慢慢的品起来手中的茶,来茶馆本来就是要饮茶的嘛!
“先生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你是太过大意了吧,难道你忘记了,强盛一时的大唐王朝就是被军镇的最高长官给祸害的。( )”
“到了中后期藩镇正是将中央政fu的权力给完全的架空完了,后来朱温还将唐朝给灭亡了,能不惊世骇俗吗?”
苗训听了确实大叫自己真的是失策了,他忘记了这一茬了,这样的节度使哪一个朝廷不怕。
眼前的这个主公是未来的一国之主,他考虑的绝对是先国家吧,节度使自然而然的就是他所想的一个敌人了。
赵旭又开始说了起来:
“节度使之所以这么有实力,首先是因为他手中掌握着军权。”
枪杆子里出政权,掌握着军权就意味着手中有了大量的军队,有了军队腰杆子就能直起来了。
有了军队就有自保的实力,然后才是进一步的谋取更大的利益,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有军权的基础上的。
“苗训也是十分赞同这个观点:
“这一点说的还真是不错,五代以来霍乱的根源就是武人作乱,很大一部分人都是这些有军队的节度使。”
苗训也熟悉这些唐末以来的战乱,那一次不是因为大小势力的争夺地盘引起的。
如果他们手中没有了军权,这种情况一定会大大的减少,这一点苗训还是有自信的。
没有了军权就是鸟儿没有了翅膀,老虎没有了牙齿,何足惧也!
“先生你要明白只有军权还是不行的额,士兵凭什么要为你卖命?”
“那是有利益的驱使还有就是本身能给这些士兵带来利益。”**是人类打拼的原动力。
苗训也是十分的相信这些跟着节度使的士兵,没有利益的驱使他们也不会替他们卖命的reads;。
“对,先生说的很对,就是节度使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切身的利益,不然谁会替他们卖命呢?”
也就是节度使们能给他们的士兵带来最直接的利益,也就是军饷的问题。
这些节度使手中握着财政大权,钱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情。
“他们说中我有征税的权力,又不用上交朝廷,这些节度使个个都是有钱的土财主。要想动他们的军权也一定要把他们财权给收回来。”
没有钱你还能干啥,这些士兵不能说是张口三分利吧,但是没有了利益,又能有多少人愿意心甘情愿的跟着你呢?
收回了财权,你们想要有军饷怎么办,还不是要向中央政fu伸手要吗?
只要你们能伸手想中央政fu伸手就等于被中央政fu给扼住生命的喉咙了。
我中央政fu掌握着你的生死了,现在我说了算了,我的一言堂了。
你此时就像是一个泥偶被拿在了手里我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你能怎么样。
断了你的钱,在这个有奶便是娘的时代我看你能撑住多长时间,这已经不是分权了,而是直接的收回权力了。
“这个主意好是好,不过要怎么去将财权给收回来,这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苗训承认赵旭说的对,但是他还是有疑问,那就是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法子来敢这件事情。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而是关乎于国家安定的大事情了,万一有哪一点办不好就有可能将那些节度使和藩镇给逼反。
本来他们就是对你朝廷不感冒,现在你有冒出这么一条,我更加的有理由反对你了。
千万不能到最后,节度使的权力没有收回来,自己反而被搭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