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皇何必如此着急,契丹也是痴人说梦,我大宋其实那么好对付的,现在我们的重点是拿下李重进,如此之后大宋基本上就平静了,接着我们就可以继续我们的统一大业了。”
“我已经安排好了张崇诂此次一定要稳住李重进必要的时候要让他狗急跳墙,李重进是一定要灭的,这个人不能留,再说当年刺杀的我就是他幕后主持,所以这次我一定要领兵诛杀李重进。”
赵旭不是什么善人,也容不得别人在他的头上拉屎撒尿,前世是这样,现在依然是这样,李重进三番五次的要置他于死地,他岂能咽下这口气。
“这次本来我想御驾亲征的,既然旭儿你想去就去吧,反正打下的天下以后也是你的,还是有你自己去攻伐吧,哈哈哈。对了你的那支什么军队训练的如何了?”
“什么叫什么军队那是我试练的装甲骑兵,那是我从禁军中挑出的精英训练成的以后您就知道他们的厉害了。”赵旭无奈的说道。
“好吧,装甲骑兵,但是我曾见过一次他们身上的那身重甲不轻吧,激动灵活性极差,战场占不到便宜吧?”
赵匡胤曾经去过赵旭训练那个什么装甲骑兵的地方,也一眼看出这骑兵的弱点。
“唉,那是我为以后契丹准备的,现在还用不着,我们的战马不如契丹,这也是个问题,不过这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我们的注意力在国内。”赵旭看着墙上的一副形势图久久不语。
陈思诲一行人接到圣旨立刻就起程了,扬州城已经在眼前了本来他以为这次扬州之行会很顺利,但是没想到刚出京城就碰到了太子,他还清楚的记着太子的安排:
“陈大人,你记住你此次去扬州一定要记住要安抚李重进有机会的话和翟守珣一起将李重进逼上绝路,记住吗?”
陈思诲明白他此次之行凶多吉少,但是他也明白富贵险中求的道理,这次任务如果圆满的完成了自己的前途无可限量。
很快的他就来到了扬州城,作为宣旨的钦差他当然受到了很好的待遇,简单的将圣旨念完,就拿出了皇帝赐给李重进的丹书铁券。
李重进接过铁券只见上面写着与国同休,永不相负。也就是说只要大宋朝存在一天就会有你李重进的荣华富贵,皇帝是不会负你的。
李重进结果铁券装作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又向京城的方向拜了拜,还口称万岁。
一切的正事完成之后,陈思诲才说道:
“恭喜大人,看来皇上还是对大人相当的恩宠,有了这铁券大人的子孙后代也是荣华富贵享用不尽,下官羡慕的紧呀!”
“钦差辛苦了,全赖皇上的厚爱,真是有劳钦差了,请钦差先下去休息,待会本官为大人接风洗尘。”李重进此时也不好说什么,陈思诲也是行了一礼下去了。
“翟先生,你怎么看这件事?”待陈思诲下去之后,李重进立刻询问身旁的谋士。
翟守珣已经受到了汴京主子的来信,自然知道怎么回答:
“大人现在朝廷已经赐您丹书铁券了,难道您还想着那件事?”
李重进并没有说话,一个人走向了后院。( )
在晚上的李重进举行的酒宴上,宾主都是尽情的欢乐,正在这时候陈思诲却来到了,李重进的身前:
“李大人,下官十分感谢您的宴会,下官有件事想跟您说。”还没说完他就打了个酒嗝,李重进还以为他是喝醉了呢。
“陈大人有话请说,本官洗耳恭听,呵呵呵。”李重进经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陈思诲摇摇晃晃的走到了李重进的身边,看上去整个人真的是喝多了,旁边还有人眼见如此立刻就准备想搀扶他却被他给阻止了。他趴在了李重进的耳边嘀咕了好大一会,李重进的脸色是大变。
等陈思诲说完李重进迅速的站了起来,对着宴会上的人说道:
“大家继续,钦差大人也喝醉了,本官送他回去休息。”下面的人都是他的手下自是没有不从的。
“陈大人,你可要替本官美言几句,我一直都是忠于大宋的怎么会有异心呢,陈……”
正在李重进想要费劲心思解释的时候,陈思诲居然鼾声大起,无奈的李重进只好让人扶他进房间内去休息,仆人们飞了好的力气才将陈思诲给弄****,然后才离开reads;。就在他们刚离去,原来还鼾声四起的陈思诲睁开了他明亮的眼睛。
李重进现在十分的不安,他现在是一点准备都没有,似乎大宋的朝廷已经注意到了他的举动,以为刚才那喝醉的陈思诲在他耳旁说的话是:
“李大人,下官离开京城之前有人举报大人想要造反,但是皇上曾经对下官说,朕相信李重进不会造反的,朕不仅不相信还要赐给他丹书铁券,以示恩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有人知道我即将造反的消息,不可能朝廷是怎么得到消息的呢,这件事情没有知道,契丹人不可能会说,我也不会说,闹到是翟守珣,哼怪不得他权威忠于大宋呢?”
这个时候李重进也想起来但是也是他劝自己不要和李筠联合对抗朝廷,现在想起来确实有蹊跷,这时候有个人来报告说翟大人曾经私下见过钦差大人,这不由得他不相信了。
“来人请张先生来,顺便把翟先生也请过来。”外边有人听到李重进的吩咐转身出去了。
“翟先生,这么晚了还叫你来,是我想问问,我们什么时候出兵大宋最为适宜呢?”
翟守珣一听,下了一条,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做出的决定,怎么自己不知道:
“大人我觉得这件事情还是从长计议的好,现在朝廷还给您丹书铁券,您要三思,再说即使您起兵胜算也不大,我看还是……”
“哈哈哈”还没有等他说完,李重进就代销了起来,翟守珣还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自己说的话又在这么搞笑吗?
这时候李重进有开口了:“张先生你出来吧,果然不出你所料。”从身后的帐幔中走出一人,青衣布衫看上去有点高人隐士的味道,但是一看他那阴翳的脸你就不这样想了。
翟守珣一看原来是这个人,这个人他是认识的,而且是很熟的哪一种,能不熟吗,他还是自己的同行也是竞争对手,张崇诂。
这个张崇诂崇诂本名张崇训,周恭帝嗣即位以后,为了避当时的小皇帝柴宗训的讳才改成的张崇诂。
翟守珣知道刚开始不是一个谋士,在大周广顺初年的时候,曾经也会死做过枢密承旨、解州刺史、两池权盐使的官员。
后来因为犯了十分严重的渎职罪被朝廷永不录用,一次偶然的机会碰到了李重进从那时候就跟在了他的身边当一名谋士。
但是李重进身边已经有个谋士了,所以张崇诂不是受李重进的重视,自然也是恨上了翟守珣。
“翟先生想不到吧,你居然私下里见了朝廷的宣旨钦差,你么商议的事情都被大人知道了你还有什么说的。”
翟守珣终于知道李重进为什么会大笑了,自己确实在午间的时候抽时间见了一下陈思诲,也说了一些事情,但是没有人在,这件事是怎么泄露出去的,自己真有危险了。
其实也不怪翟守珣不小心,而是张崇诂一直在关注着翟守珣,一直希望他能够出点事情,所以也派人日夜的监视他了。
“翟先生你还有什么话可说,我一直对你不薄,没有想到你早已经投靠了宋廷,你……”说起来李重进真的对翟守珣不错,此时老李还真的伤心了。
“大人我也是为你好,我们只有这一点的兵力怎么能够阻挡朝廷的兵马,大人何必做这样的蠢事呢,您忘了李筠的下场了?”
张崇诂看到李重进嘴里似乎有点松了,他绝对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自己好不容易有个这样的机会,怎么能让他溜走。
“大人,不要听他说他本来就是宋廷的人,当然一宋廷说话了,我看我们还是有机会的,希望大人早作决断。”
听到这个张崇诂说有希望,李重进本来有点低沉的心有活跃起来了,很快的他就办老翟给送进了监狱,并没有杀他,他还念着旧情。
张崇诂暗道可惜,没有能够彻底的将他置于死地,但是现在的效果也行。
等到只剩下李重进他们两个人的时候,李重进就对张崇诂说道:
“从现在起张先生就是我的首席谋士了敢问,先生有什么良策呢?” 。
本书来自 品&书#网 html/22/22352/
第119章 南唐的反应()
张崇诂感觉到自己开始受到了重用,终于自己不再是个无名的小卒了,哼,翟守珣现在还不是被我给踩在了脚下。
“既然大人听陈思诲说的,应该是真的,这朝廷可能已经对您不满了,况且您是前朝的宗亲,大宋估计早就视您为眼中钉肉中刺了,即使您投降也是免不了一死的下场。”
李重进一听这也是有道理的,现在忠于周朝的大臣都纷纷投向老者赵匡胤的怀抱,唯一的忠臣李筠是被屠戮。
自己和前朝的关系比李筠还要近,而且已经传出风声朝廷要对自己动手了,他还收到消息朝廷已经准备让那个大军做好战前准备了。
不要说这个消息也是“醉酒”中的陈思诲说的,还是不小心说漏了嘴reads;。
李重进稍微思索了一会就说到:
“那依先生的意思我们该怎办?”
张崇诂故作衣服深沉的样子:“城墙。”
两个字让李重进很是奇怪,或者说是疑惑不解,城墙?这个时候提城墙干什么?
“对,我说的就是城墙,首先扬州是我们的大本营我们不能丢掉,必须牢牢的守住,再次我们也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后方,这是最重要的。”
扬州的城墙就是扬州的薄弱地方,扬州里来都是十分容易被攻破的地方,要不然当年柴荣亲征淮南的时候也不至于轻而易举就拿下了扬州。
现在轮到李重进头疼了,面对高大并不坚固的城墙他也是很犯愁,万一由朝廷的大军来攻打的话,还真的是不堪一击。
所以修筑城墙还真是十分必要的,这一建议立刻得到了李重进的重视,所以他也十分赞同修城墙,但是问题又来了,自己修城墙没有钱呀。
既然有消息说朝廷大军已经准好了准备那就是说他们也注意点了自己的,所以要尽快的行动,钱,钱。
这时候张崇诂这个狗头军师又说不就是钱吗咱有的是,咱扬州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钱。
扬州现在已经慢慢的变成贸易的集散地了,每天有好多的商人在这里停歇中转,扬州的码头每天都是车水马龙,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商人不缺的就是钱,按照张崇诂的意思就是在这里人的身上动手脚,可以向他们“借”钱呀。至于修筑城墙可以让城中的百姓修筑呀!
本来李重进还要在考虑一下,不过这时候有从京城一位皇上身边的红人哪里传来消息说是陛下在不小心的情况下说出了对李重进不满的话,这就是李重进不得不加快步伐。
他还想指望这契丹,不过这么久过去了契丹哪里还是没有一点的消息,现在指望契丹是指望不上了,自己还是靠自己吧reads;。
但是自己的就这么一点的兵力,还真的没有能力和大宋抗衡,且不说大宋的精兵了,还有一大批跟随着赵匡胤南征北讨的悍将。自己是独木难支呀。
谋士是干什么的,谋士就是出谋划策的,老张现在是充分做到了一个谋士应该做的事情,又给李重进出了一条妙计,那就是和南唐合作。
他的理由很简单,南唐当初被迫将江北十四州割让给了大周,心有不甘,如果现在联合南唐,一起反对大宋,胜算一定大。
并且如果真的能够胜了大宋的话,答应将江北十四州送还给唐国这样一来不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吗?
于是李重进很高兴的写了一封信,派人快速的送交南唐国主李璟,大概意思就是这样的。
尊敬的南唐皇帝:
我李重进是大周的皇亲,怎奈我皇帝年幼,又有狼子野心的赵匡胤,是他夺走了我大周的江山社稷,身为皇亲我是夜不能寐。
时刻想着恢复我大周的神器,现在我李重进立志反宋,恢复我大周的天下,希望能够得到南唐的帮助,事成之后我答应一定将江北十州归还给唐国。
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希望您能慎重的考虑,我就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了。
反正这信的大体意思就是,我李重进乃是周室至亲,世受先帝厚恩,不忍心看到皇权社稷落入他人之手,朝所以准备出兵开封,征讨赵匡胤。
还希望南唐国主李煜派出正义之师,与我一起出兵,李重进还向李璟承诺,等到事成之后,把江北十四州还给他。
下面的落款是大周马步军都指挥使、淮南节度使,检校太傅李重进。这些官职都是李重进在周朝的任职,现在他这样称呼自己为的就是要和大宋划清界限。
南唐的国主接到这封信的时候,也是很犹豫,现在李璟已经很老了,其实他的年纪也不是很大,但是却显的和迟暮老人一般,他早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刚即位时候的冲劲。
在他平时批阅奏章的地方,在拿着这封信久久不语,江北十四州的丢失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为此他失去了大片的故土和黎民reads;。
更加令人气愤的是他还被迫承认大周为正朔,后来周朝被被取代了,大宋建立了,有增无减,自己觉得自己这个皇帝真的很窝囊。
现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写信希望自己能够和他联合一起进攻大宋,李璟还真有点心动。
但是这也是一见大事不是他说同意就同意的,还需要和大臣们一起商议一下才行,李璟还是挺民主的,其实倒不如说他有点无能。
他早已经吩咐人去请吴王和朝中的一些重臣前来商议一下这件事怎么办、
没有过多久李从嘉就率先走了进来,向自己的父皇行了一礼,接着冯延巳冯延鲁两兄弟、李德明韩下载、陈乔等大臣也进来,这些人已经是朝廷的支柱了。
“参见皇上,拜见吴王。”
自从李璟的长子李弘冀死后,李从嘉就是事实上的长子了,现在被封了吴王,也就是东宫太子,没说的唐国的天下以后就是他的了。
李璟也没有什么废话直接就说让他们来的目的,还把手中李重进寄来的信给每个人浏览了一边,李璟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先说,这时候韩熙载站了出来:
“皇上,微臣倒是认为这个机会。”
“哦,韩熙载你说这是个机会,说说你的理由。”李璟似乎有点迫不及待了。
“微臣是这样想的,现在的宋朝也代周朝而建立的,根基尚浅,内部十分的不稳定,周世宗柴荣身手国人的爱戴,人们到现在还在家中摆着他的牌位。”
“也就是说思念周朝的人不少,前有李筠现在又有李重进,后面一定还有不少的人观望,只要我们答应和李重进联合到时候宋朝一定大乱,我们可以趁机收复我们的江北十四州,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占领一些宋朝的土地。”
他的话刚落下,就有陈乔立刻符合,他们都是以前不赞成向周朝求和的,也就是说是主战派reads;。
陈乔跳出来支持就有人反对,这人就是冯延巳现在的已经是主和派的老大了:
“韩大人说的也不错,但是韩大人可知道李筠起兵抗宋,坚持了不到一月就被赵匡胤平定了,李筠的兵卒不知道要比李重进多多少,也强悍不少,这李重进能有多少胜算。”
冯延巳说的这个问题大家真的是忽略了,是呀李筠常年驻守边关,不可谓不是百战老将,现在也是死在了赵匡胤的额手上,这个李重进和他比差远了。
看到大家沉思的样子老冯又接着说了起来:
“我还听说这李重进现在是缺兵少粮的,就凭那扬州城的城墙还想有一番作为无异于痴人说梦,我看他这样做是为了拉我们下水,别到时候没有吃到羊肉,却惹上了一身膻。”
“冯大人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吧,所谓富贵险中求,我们不试一番又如何知道呢,况且现在我们被宋朝逼迫的还少吗?”
韩熙载说这话的时候是含着怒气说出来的,上一次赵匡胤登基的时候派使者来南唐的时候,他回错了意赵匡胤要他摆出一副上邦大国的风范。
这个使者以为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就百无禁忌了,在南唐的时候还真的是盛气凌人,就连李璟当时称自己为朕,都被他说是僭越了,其他的人更不用说了。
“所以臣韩熙载恳请皇上出兵江北。”说着韩熙载就跪在了大殿上。
冯延巳也是跪了下来:‘“皇上臣……”
还没有说完,就被李璟给打断了:“好了,你们都平身吧,从嘉说说你的想法。”李璟看到一旁老神的李从嘉以为他有什么想法,出言询问到。
“是的父皇,父皇刚才两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儿臣还是以为我们不要动干戈的好,这样到头来受苦的还是百姓,再说了我们的实力和宋朝相差甚远,现在和他们起冲突是不明智的选择。”
看到李璟并没有什么不快,他又继续说道:“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休养生息,集聚力量等以后有机会的时候一定恢复我国故土,而不是现在。” 。
本书来自 品&书#网 html/22/22352/
第120章 愚蠢的李重进()
李璟不住的点头,看来还是满意自己的儿子说的话,以冯延巳为首的几人也是多李从嘉的话大加赞善。
“那从嘉以你的意思我们是不和李重进联合了?”
这个李璟当皇帝还真是失败,你儿子只能说这么明白了,你还问如果是你老爹李昪还活着真的能活活的气死。
“是的父皇,我是不赞同不仅不赞同还要将此时告诉宋朝,这样的话宋朝还会对我们有一定的好感,再说即使以后李重进兵败了也没有我们什么事情不是吗?”
李从嘉怕的是以后李重进真的起兵,一定会被宋朝打败,这样的话宋朝一但知道他曾经给南唐写过信求援的事情,说不不定宋朝还会趁机攻伐南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