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太子-第1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一个皇帝正确的认识,佛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绝佳的统治的棋子。

    “父皇既然说到了佛法,儿臣也是对这有衣袋内想法,先不说他到底能不能让国家富强,我就先说点其他的吧。”

    “古人都是说仓廪实而知礼仪,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自然就好治理了,他们也是不会作乱的父皇我说的是也不是?”

    赵匡胤也是点点头:

    “你说的却是是对的,老百姓的肚子都填饱了谁还没有事情跑去造反,就像隋末年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才有了后来的大唐。”

    “但是仓廪实的也不一定能让国家稳定,您看春秋时期的齐国是多么的强盛,可是你看齐桓公和管仲一死齐国慢慢的就衰落了。”

    “所以一个国家要强盛还必须要有一个健全的制度,不能之寄托于一个君主和一个贤相。”

    “但是有一个健全的制度也不一样能够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您看秦国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可是最终还是二世而亡,父皇你知道我在想些什么吗?”

    “朕怎么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朕又不是你肚里的蛔虫,对了我们不是在说佛法你怎么说道这里来了,赶快回归正题上来。”

    赵匡胤才反应过来,刚才他们正在说的是佛法现在赵旭在这里讲的什么呀?

    “您能不能别着急,这些可都是我从历代总结出来的治国经验,我就是想跟您谈谈我的看法,您就这么不看好我所说的吗?”

    听到是太子总结出来的治国经验,赵匡胤来精神了,这正是他感兴趣的。

    “哦,想不到你还在总结治国经验,不过这也是对的,反正你以后也是要用到的,你说说看看。”

    看到赵匡胤变现出来极大的兴趣,这也是在他的可预料之内,皇帝有几个对治国之道不感兴趣的呢?

    “我是这样认为的齐国是富足可是最后为什么慢慢的就衰落了,因为他们没有健全的制度。”

    “秦朝倒是有了严厉的的制度,可是最后也是灭亡了,那就是他们只有严酷的法律却没有仁义德教。”

    所以要儒家的文化,有儒家的文化还不够,还需要其他的像道家和墨家的。

    大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佛教。其实佛教对于我们统治还是有好处的。

    因为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无论是多门富足,都还是有穷人的,这些穷人是社会的最底层,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他们穷就会对国家不满,不满就是要闹事,对国家的安定十分的不利。”

    “这时候其他的教义,像儒家根本就没有办法有效的解决这件事情,这时候佛教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件事了。”

    “佛教的教义就有劝导这人民忍耐,因果轮回,这对国家的统治是十分的有好处的。”

    赵旭说道这里看着赵匡胤,问他又是什么想说的没有。

    赵匡胤思索了一会,才开口:

    “你这么一说不是说这佛教是好东西吗,你现在让精通佛法的人去南唐,这不是让南唐的百姓更加的笃信佛法吗,不是对南唐有利吗?”

    说道这里又回到了佛教佛法上来了,终于回到了开头父子两个人说的问题。

    “父皇我没有说这个佛教不好,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的,这佛教也是这个样子的。”

    “所以对于我们朝朝廷来说既要用佛教来维护我们的统治,但是更多的是必须要控制它。”

    “父皇你想想如果寺院多了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想必您是知道的吧!”

    赵匡胤当然知道知道了,这佛寺一般都是不用交税的,也是自己不耕地种田。

    佛寺多了的话,就是说明佛寺的僧众多了,也是平民百姓少了,都去当和尚了吧。

    更深层的来说就是不耕作的的百姓就多了,那么朝廷的税收就少了。

    这样的寺院还是好的吗,有的时候寺院的财富币朝廷的还要多,怪不得北魏武帝和大周的世宗都曾下令灭佛。

    还有寺院养了大量的僧兵,更妨碍朝廷和官府的执法,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都是寺院多的缘故,赵匡胤也是明白这一点,刚开始他只想到了佛教可以帮助他的统治。

    现在经过赵旭这么一说,才猛然想起来这佛寺多了也不是好事,甚至更有可能威胁朝廷的统治的。

    是呀,什么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这佛寺也是一样的,多了真的是不好。

    本书来自 品&书#网 html/22/22352/

第269章 我不信佛的() 
赵匡胤经过一番的思索,也是知道赵旭说的是实情,历代的皇帝为什么会大力扶持佛教。品 书 网w w。 v  m)

    还不是刚才赵旭说的那样,佛教有利于他们的统治,让百姓当个顺民。

    你现在的日子过的不好,那是你前世做的坏人太多了,这一世你要好好的行善积德,下一世就能投胎到一个好人家了。

    那也不用再受苦了,所以你现在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好怨天有人了,你要好好的忍着。

    为了下一辈你的好日子,你也不能有什么不满,百姓信仰了这个佛教之后,心中就有了一个信仰,就慢慢的变成了顺民了。

    统治者能不大力的扶持这样的教派吗?赵匡胤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朕知道这佛寺多了自然不是什么好事,你怎么说它能够削弱江南唐国的实力呢,这一点朕很是费解。”

    过多的相信佛教只会是百姓更加的温顺,最多是唐国的军队战斗力下降一点,至于其他的国力也不能衰退很多吧。

    “父皇你说的很对,百姓变得温顺了,军队的战斗力自然就相对下降了,这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父皇你可曾听过楚王好细腰的典故吗?”

    “楚王好细腰”这个故事可是流传的很广,它是出自于《墨子》中的一个寓言:“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

    楚王说的是楚灵王,这家伙有一个癖好,那就是十分喜欢那些腰身较细的宫女。

    为了博得国君的好感,大批的宫女纷纷节食减肥,有的甚至把自己吊起来,瘦腰。

    结果腰身瘦,没有瘦不知道,但是宫中的宫女饿死的确实不计其数。

    “父皇你要知道楚王好细腰,是上有所好,下必效仿,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您看看南唐的君主,对佛教是多门的感动兴趣,所以他们的国内佛寺也是不少,这也不是它这一朝的事情,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烟雨楼台中。”

    “江南之地自古就是信奉的佛教,所以他们注定不能成为乱世的主角,这一点从东晋、东吴的灭亡都能体现的出来。”

    大宋朝以前只要是统一的国家都是从北向南统一的,不远的隋朝,统一南北灭掉南陈,都是这个道理。

    “南朝的国力弱是一方面的原因,可是我觉得他们最重要的弱点就是太过于信奉佛教了reads;。”

    赵匡胤听到赵旭说这个理由,有点不相信了,信奉佛教怎么会使国家灭亡呢,这不是胡扯吗?

    “你小子这不是强词夺理吗,信奉个佛教怎么会让国家灭亡,朕看你是自己反感佛教才这么说的吧?”

    赵旭心里想我是反感佛教,可是我并不十分的排斥它,再说了,我说这是有道理的。

    “既然您这样说的话,我就问问您,梁朝的梁武帝是怎么死的,他的国家是怎么灭亡的。”

    梁武帝一生中痴迷佛教,在位期间大量的修建佛寺,整个国家都快成为一个佛国了。

    最荒唐的是身为一个皇帝他竟然想着遁入空门,大臣们不同意,这家伙居然早寺院里面不走了。

    自己卖身在寺院,后来是国家出了大量的钱财才将他给赎了出来,这能不是荒唐。

    但是梁朝也慢慢的衰落了,不能说它的灭亡是因为信佛,但是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这。

    “南唐的君主李璟生性笃信佛教,对朝政是没有一丝的兴趣,特别是他的结果儿子死后,他是将朝政交给了他的六子东宫吴王,整日诵经念佛。”

    “一个皇帝这样做,其他的大臣们都是跟着效仿,你说南唐的朝政能是一个什么样子,以后我大宋灭掉南唐一定要限制佛教。”

    赵旭一口气说完这些,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自己在说到东宫吴王时候赵匡胤的明显的身体一愣。

    “身为皇帝的一言一行却是都应该是天下的表率,李璟他也太糊涂了一点,朕有点替他感到可怜。”

    赵匡胤自认为自己绝对是比他们做的好,要不然也不会有信心灭掉南唐了。

    “我说老爷子,你这好替他抱不平了,这不正好吗,我们以后平定南唐不就更加的容易了吗?”

    赵旭知道赵匡胤也是想着统一四方,现在怎么会为李璟感到不值,这令他很是费解。

    “对了,你让你所谓的那个高僧去南唐难道是专门去弘扬佛法的,朕觉得你觉得不会这么无聊的,要不然你也不会特意的来和朕说一声的。”

    赵匡胤知道这样的事情太子自己完全可以去做主了,根本就不需要给皇帝报告了。

    皇帝每天的事情怎么多,哪里顾得上这样的小事情,可是赵旭特意来跟他说一声,这就是说明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您老人家真的是十分英明,这都被您给看出来,我对您的仰慕犹如滔滔江水……”

    “打住,你小子就跟朕说说你的真实目的吧,其他的虚的东西就不要说了,朕无法消受。”

    赵旭也是经常和赵匡胤两个人的时候,用前世一个著名演员在一部作品里面哪一个拍马屁的经典台词开开玩笑。

    “好好,好不容易想起了一段拍你马屁的句子你居然不懂的享受,算了那我就说说我的计划吧。”

    “他是去宣扬佛法不假,更加有机会接近南唐的国君,不过他最重要的任务是为我大宋传递情报的,他是我亲自培养的高级间谍。”

    赵匡胤也是见识到了赵旭所说的那个高级间谍是什么意思了,当初他认为这不是密探有什么出色的地方吗?

    后来这些人奔赴各国,完成了密探完不成的任务的时候他才真正的知道这些人是多么的有能力了。

    “你小子真的是挂羊头卖狗肉,居然让人家一个高僧去干传送情报,刺探军情的事情,你就不怕佛祖怪罪你,”

    赵匡胤没有好气的说道。

    “我又不信佛,他也管不到我,再说了我更在意的是什么时候能够完成统一,什么时候百姓不再受战乱之苦。”

    “如果佛祖真的要怪罪你让他怪罪我一个人,为了大宋我值了,所以这个人我是一定要派往南唐的。”

    赵旭大义凛然道,我这么做是为了国家,是为了大宋,你怪就怪我吧。

    本书来自 品&书#网 html/22/22352/

第270章 赵匡胤的嘱托。() 
“草民江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江正见到皇帝立刻跪倒了地上山呼万岁。

    “平身吧!”

    “谢皇上!”

    “你就是太子所说的那个要去南唐的高僧呀,不错,穿上这一身僧袍果然是有道高僧的样子,如果能在有一身袈裟就更好reads;。”

    “启禀皇上,草民目前还没有资格穿上袈裟,这个您也知道我是什么情况,所以……”

    袈裟是给那些有道高僧穿上的,不然你以为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穿上的,那不是,其他的人和尚为什么没有。

    你看在一个寺院里面都是方丈主持,或者那些辈分很高的和尚才披上袈裟的,其他的人则是没有。

    比说江正是一个假和尚了,即使他是一个真和尚,如果没有特殊的贡献也不能有资格披上袈裟。

    经过江正的一番解释,赵匡胤才算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原来还有这个规定。

    是不是很奇怪江正为什么在这里,而赵旭却没有了踪影,这酒精是怎么一回事是吧?

    原来赵旭那一番慷慨激扬的陈词,让赵匡胤很是感动,为了国家的统一,这个太子居然能说出来这门一番话,老赵真的是很感动。

    在语言上勉励了一番赵旭,赵匡胤提出来要看看江正,就是要接见一下这个所谓的“高僧”。

    这不仅仅是江正的荣耀,更多的是为了太子的面子,要不然也不会见你这一个小小的间谍。

    在才有了江正前来见赵匡胤这一幕,不过这一次见面无论是赵匡胤还是江正两人都是又不小的收获。

    “原来是这个样子,如此朕就特赐你袈裟一顶,用你奖赏你,毕竟你也是为了我大宋着想。”

    既然你没有这个资格身披袈裟,朕身为皇帝就给你这个资格,虽然你不是真的和尚,这算是一种奖赏吧。

    “草民多谢皇上,草民必定竭尽所能,为我朝廷效力,以报答皇上和太子的恩情。”

    江正激动的说道。即使他知道,皇上和太子是为了自己能够在唐国给大宋提供情报之类的,可是他还是忍不住的要感谢这两个人。

    这也许局势帝王的高明之处,明知道他是有事情让你去做,故意的说几句好听的,你就屁颠颠的感激他,可是你还是心甘情愿的。

    “不是你感谢朕,是朕要感谢你,听太子说你本身就是江南唐国的人,可是那你为什么要帮助我们大宋呢?”

    赵匡胤说的很明白了,你本来是江南的人,现在为什么跑到这里来,还要帮助朕对付南唐呢?这是不是有点不符合常理了呢?

    这一点小问题,怎么能够难得住能言善辩的江正呢,很快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江正开始说了起来:

    “启禀陛下,臣知道无论是江南的唐国还是南汉后蜀,都是我华夏的国土,都是华夏民族,只不过是暂时没有能够统一,臣知道这种情况是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的。( )”

    “而有能力结束这一局面的必定是大宋,大宋是左边实力最为强悍的国家,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华夏再次一统。”

    “所以草民的眼中没有哪一个势力,只是为了华夏草民知道大宋最后会统一。”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草民为大宋就是为了我华夏。”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你看人家江正说话是多么的有学问,人家就是不说我对大宋忠诚。

    可是我说我对我们华夏忠诚,而最终能够完成华夏统一的一定是大宋。

    这言外之意就是说我所忠诚的华夏实际上就是大宋,可是我不直接说出来,我说出了一个更大的范围,这样的岂不令老赵更加的高兴。

    “好好,江正你这个人很会办事,也很会说话,既然你这样说了,朕也句不多说什么了,朕明确的告诉你,只要你用心给办事朕绝对不会亏待你的。”

    “这样吧,朕就先赐给你一个七品的县令,等以后朕平定了江南之后会有更大赏赐,你看看怎么样。”

    “草民多谢皇上的恩典,草民必定肝脑涂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答皇上的恩典。”

    “江正现在你可以不必说自己是草民了,你已经有了朕御赐的官职,可以自称为臣了。”

    “微臣多谢皇上reads;!”

    “对了江正朕叫你来是有事情交代你,这不是公事,只是朕的私事,等到那时候你可以专门给朕写信报告这些事情的,再次朕多谢你了。”

    赵匡胤这一做法可是把江正给吓坏了,这皇帝谢谢自己这是多大的荣耀,可是江正消受不起呀,连忙就侧开了身子。

    “陛下严重了,有什么事情就吩咐小臣就行了,小臣自当尽力完成。”

    皇帝说是自己的私事,可是江正却是不这样认为,皇帝私事能是小事吗?

    “那朕就直说了,你这次要去的寺院是金陵城的栖霞寺院,是唐国一个比较大佛寺了。”

    “朕在江南有一位救命恩人叫做樊潜,他住在金陵城城外的河边,距离栖霞寺是不远,朕想让你有时间是去照顾一下他们父子两个。”

    江正愣住了没有想到皇帝让自己去做那保姆的事情,不过他愿意去干。

    这人不是别人是皇帝的救命恩人,估计他们不知道赵匡胤是皇帝,要不然赵匡胤早就派人把他们给接过来了。

    可能是赵匡胤也不想让他们知道这件事,所以这次让自己没有事情的时候去照顾他们父子两个的。

    这是一种信任,也会死一种机会,自己早就听说皇上十分的重视感情,那么他对他的救命恩人必定是要好好的对待。

    现在自己代替他去照顾这个恩人,那么皇帝以后一定会好好的感谢自己的。

    赵匡胤这个嘱托,自己真的是很乐意的去接受,其他的人还没有这个机会呢,自己则是可以去。

    说的不好听点,皇帝是欠了自己一个人情,以后绝对自己有好处,想到这里江正的内心一阵狂喜。

    还别说,正是因为赵匡胤这个嘱托,让老赵感念着江正的恩情,后来江正犯下大罪。

    赵匡胤念及于此只是将他贬为庶民,这一点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本书来自 品&书#网 html/22/22352/

第271章 要不要给考生补助?() 
赵匡胤和江正两个人说了很晚没有人知道两人到底说了什么,也没有人正经的去询问。

    不过当江正离开之后,赵匡胤进入到了另一间房间内,这个房间干干净净的一看就是经常打扫的。

    不过这都是赵匡胤一个人独立的完成的,其他的人是不允许被进入到这里的。

    就连赵旭也是没有进入到这里,其他的人更不用说了,你想一想连皇帝最亲密的人都没有进去过,其他的人当然是不行了。

    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好多人都是好奇这里面到底是什么,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宝贝在里面。

    他们也只是猜测,皇帝是不可能让他们进去的,他们也只好在哪里胡乱的猜测reads;。

    随着赵匡胤的目光我们看到里面也是非常的干净,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说特别的就是里面除了桌椅之外就要是墙上的一副画。

    上面是以为美丽的女子,就按照画上的容貌而言绝对是是一个人美人,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

    看上面没有一丝的灰尘,看来是经常擦拭的原因,赵匡胤看着这幅画不由的呆住了。

    “朕现在贵为大宋的皇帝了,权势也达到了世间的顶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