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要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现在大宋才开国一年,官吏那个敢去整点灰色收入,那你就是找死呀。
再说了朝廷的给的俸禄是不少,可是平日里不是要个人来礼往的,所以也剩不了几个。
要说一个朝代什么时候,官员是最清廉的,那就是一个王朝刚刚成立的时候。
赵匡胤一听也是这个道理,是怎么一个道理,这要控制好水量,还是不错的、
赵匡胤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这就代表着他同意了赵普的说法,兑水。(。 )
赵普眼见如此,也就更加的卖力的说了起来:
“陛下我们可以这样的,首先呢,有的酒我们就保持原汁原味的,不掺杂任何的水,这是一等的酒。”
“其次,我们向一坛子酒里面倒入小半坛子酒,这是二等的酒水了。”
“最后将一坛子酒兑成两坛子酒,用来销售,这是第三等酒,如此一来我们就将这酒分成了三等。”
赵普根据加水的多少,将一种酒居然分成了三等,这一点则是赵匡胤没有想到的。
“陛下,想必您也猜出来了,臣想要干什么了,这原汁原味的酒自然就是按照原价出售了。”
“这二等酒吗,就要在原价的基础上降下个七成,这样可以满足那些不是大富但是有些钱财的人的需求。”
“至于这第三等酒就是让一般的人都能够吃的起,这样以来我们的这个就分成了高中低三等了。”
这样划分可谓是按照当前的贫富阶级划分的,不是瞧不起人的意思,而是根据他们的购买能力所作出的决策。
就拿第一种酒来说吧,那是专门给那些富得流油的人准备的,只有他们才有这个闲钱能购买这样的东西。
你让一个辛辛苦苦一年的收入还没有这一坛子酒多呢,他们能买的起码。
这地二等酒吗,自然质量也是要差一点的啦,是不算大富豪,但是衣食无忧,手中有余钱,不用为自己的生计所奔波的。
每日里东逛西逛,也不用很辛苦这样的人,购买这样的酒没有丝毫的生活压力,就是给他们量身定做的。
第三等酒,和这世面上普通的酒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这是为那些底层的人准备的。
既然价钱是最低的,那么不用说了,这质量也是好不到哪里去了,一分价钱一分货,十分价钱买不错。
赵匡胤听的是十分的仔细,时不时的点点头,表示这赵普说的不错。
“恩恩,这样最好既能够保证财政收入,又不损害其他百姓的利益,朕看可行,等朕回宫之后和太子好好的商议一下,就立即执行。”
赵普在一旁想了,这太子还不是你的儿子,这天下都是你的,还有什么是你管不了的。
这你还用给他商议,老子做事难道还要听儿子的,这可是天下的奇闻了。
赵普哪里知道只要有理赵匡胤是奈何不了赵旭的,再说了这酒就是赵旭酿造的。
这饕香楼还是人家的,你们在这里商议起来,还不给人家说一生,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吗?
所以赵匡胤知道这个儿子的脾气,自己也不敢打包票自己一定能够办成。
这才说了自己获取和他商议一下,这不是自己有没有权威的事情。
如果今天自己在这里在赵普的面前说一定能够办成,等到赵旭不同意的话,那自己的面子才是真正的丢完了。
很快俩个人都是不在谈论这个话题了,说说笑笑的,酒是也越喝越尽兴了。
这边正在高兴着,突然赵匡胤重重的叹了一声气,将手中的酒杯放下了,站起来仰头望着天上的繁星。
皇帝这一站起来,赵普自然也是不好在坐着了,也是急忙跟着站了起来:
“陛下为何如此叹息呢?”
赵匡胤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以其他的话题开头的。
“赵普你看这漫天的繁星,虽然明亮可是也只是昙花一现,即使再多么的光亮也只是徒劳,不能持久呀。”
赵普摸不准皇帝想干什么,所以他也不好搭话,只是静静的等着赵匡胤的下文。
果然赵匡胤转过身来,向赵普问道:
“赵普你说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
朕想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使的国家长治久安,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这才是赵匡胤来这里的真正目的,至于那个在全国销售那个美酒只是无意间的收获reads;。
正在的大招在这里等待着,一方面赵匡胤也想考考这个将成为宰相的人是不是真的那么有思想有才能。
其实在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过程中,北宋统治者目前主要指的赵匡胤着重考虑的问题有两个:
一是如何重建中央集权的**统治,使唐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跋扈局面不再继续出现;
换句话说,也就是怎样把节度使的权力限制到最小,也就是当务之急怎么把他们的兵权给收回来。
没有了兵权他们就等于是没有牙的老虎了,以后其他的权力还不是很容易的就收回来了。
二是如何使赵宋王朝长期巩固下去,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王朝。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王朝哪一个不是短命的王朝。
就好像他们都得了瘟疫一般,慢慢的会传染,导致这五个王朝都是短命鬼。
现在赵匡胤建立了一个大宋王朝,他也害怕染上瘟疫,害怕他的王朝会向其他的五个前辈王朝一样的短命,所以他要采取一些措施。
赵普心里跟明镜似的,原来皇帝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并不是闲逛来的。
但是自己内心里有隐隐约约的感到很高兴,为什么呢?你想一想皇帝这话都对自己说了,就是说没有拿自己当外人。
这是多么大的一种信任,看来那个消息是准确的,没有想到自己刚得到消息这边皇帝就过来。
赵普极力的控制住自己内心的喜悦,想想自己怎么说,。幸好自己曾经多次考虑过这个问题。
赵普精通治道,对这些问题也早有所考虑,听了赵匡胤的的发问,他的心跳的很厉害。
不过他并没有直接说出他自己的想法,而是将眼光向身后的那几太监们看去。
这可是大事情,这扼要走漏了风声,那些节度使不乱起来才怪,敢算计他们,能让你好过吗?
赵匡胤也是知道他的意思,真的是事关重大,他也不敢有所大意,这是天大的事情。
“张德钧你带着人守住这个院子,不要让一个人进来,否则朕拿你是问,去吧。”
内侍张德钧唯唯诺诺的去安排了,外边一阵骚乱,不过很快就安静了下来。
“赵普现在你可以大胆的说了,你可不要让朕失望呀!”赵匡胤意味深长的看了赵普一眼。
赵普知道这可能就相当于是他晋升宰相的考试了,如果他答的不好的话,估计那个位子和自己应该没有缘分了。
所以他整了整自己的情绪,他将用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来完成这个漂亮的问答。
他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向赵匡胤作了一揖:
“陛下,那微臣就献丑了。”
“陛下这五代的国家为什么这么短命是有气根源的,这个根源就是藩镇的问题。”
赵普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问题的症结,也当然也不是偶然,他已经研究这个问题好长时间了。
翻阅了多少史书,更多的是看看这些王朝覆灭的始末,最后才得出这个结论。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现在赵普可真的是有了发言权了,人家毕竟努力过是吧。
即使赵匡胤今天不问他这事情,他也是会找个机会给赵匡胤上书,陈述自己的观点,没有想到今天赵匡胤居然问了,这可是真的巧了
本书来自 品&书#网 html/22/22352/
第212章 君臣对话()
这就是个机会,本来自己正要给自己制造一个机会没有想到现在机会自己居然送上门了。(。 )
有很多的人总是羡慕别人,说是别人遇到了好的机会,才能成功,自己没有成功是没有机会。
可是他们不知道机会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悄悄的来临,机会就在你的身边,可是你却没有能够抓住。
还是相信那一句话,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时刻要做好准备等待着机会的降临。
即使没有机会自己要也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也要让自己成功,只要这样自己成功的几率才更加的大。
就像现在的赵普人家就在时刻的准备着,等待着一天机会的降临,人家已经准备的是相当的充足了。
还正在准备即使是没有机会也要自己去争取,怪不得以后人家能够成为宋朝的名相呢?
就看看人家的心态你就知道了,人家成功绝非偶然的,你现在总该有所顿悟了吧。
这边找赵普还在阐述着自己观点,自己关于五代以来霍乱的根源,也好为后来的计策服务。
“陛下,这藩镇就是五代的根源,其实藩镇刚开始设置的时候还是有助于朝廷的统治的。”
藩镇大概是出现在唐朝中叶以后,刚开始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的。
刚开始就是保卫地方的意思,可是说都没有想到后来这个藩镇竟然成为了唐朝灭亡的根源。
刚开始的时候藩镇确实起到了稳定地方的作用,大唐也因此稳定了好多年,这个时候节度使还没有这么大的胆子。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为了平定叛乱,唐中央政fu有增加了很多的军镇,也就是藩镇。
为的就是便于指挥军队平定叛乱,这样以来心形成的藩镇就不断的壮大了。
这些节度使慢慢的手握大权,不听中央政fu的指挥了,形成一股巨大的地方势力。
当安史之乱被平定之后这些藩镇已经是独立的王国了,唐朝廷也没有办法调动他们了。
于是在藩镇内节度使实际上就是一个皇帝,什么都是他说的算,军事、财政、人事大权谁也干涉不了。
最后唐朝也是被藩镇所灭,可以说唐朝就是毁灭在藩镇的手里,这句话一点也不错。
“当年朱温灭掉了唐朝建立了后梁,开启了藩镇灭亡中央朝廷的先河。”
“自那以后藩镇就一直威胁着中央朝廷,陛下您看看这五代以来那个朝廷是完完整整的征服了,都是始终被藩镇所威胁着。”
“即使是有的藩镇暂时臣服于朝廷可是在背地里还不是阴奉阳违,可就是这样朝廷也是没有办法。”
“到了前朝的后周的时候,由于当时周世宗的强势还有禁军的强悍,藩镇的势力暂时被朝廷压下一头了。”
赵普说的这些赵匡胤都是知道的,因为有些事情都是他亲自参与的。
比如说这裁撤禁军,加强了禁军的实力,这也是赵匡胤以后能够当皇帝的资本。
“赵普你说的这些朕都是知道的,朕心里也是十分的明白的,现在我们大宋也是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都已经说过了,五代以来都是面临着藩镇割据的局面这大宋朝自然也是不例外的。
赵普说的这些赵匡胤怎么会不知道呢,这些他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然是知道赵普说的那些事情。
“赵普你说说你的想法吧,朕想听听你的高见,朕相信你的心里一定有了对策吧,看你信心满满的,朕就知道你已经胸有成竹reads;。”
赵匡胤立刻给赵普戴了一个高帽子,这让赵普很是激动,连皇帝都夸他了,能不高兴吗?
“陛下谬赞了,高见臣是没有,但是臣确实有一点小小的想法,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陛下指正。( )”
虽然自己有了个成熟的想法,但是总不能说自己比皇帝高明吧,如果比皇帝高明这皇位是不是要让给你坐呀?
赵普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可以犯这样的错误呢,只是说自己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这样不仅能让自己顺利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在皇帝的心中留下一个好的印象。
“陛下您也知道藩镇的实力太大,就会造成君弱臣强是朝廷根本就没有办法能够制衡他们。”
“为什么这些藩镇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是兵权。”
这一点算是切中了问题的要点,就像大蛇打七寸,掐住了这条蛇的七寸。
你想想这些藩镇节度使的手中有了家伙,有了人,你朝廷算老几呀。
不服气的话我们出来干一仗,看看谁的实力强大,这和当时的东周末年真的是没有什么区别了。
“所以陛下我们要想解决藩镇问题首先就要解决他们手中的兵权。,这些人的手中没有兵权这些藩镇的威胁就去掉了一大半。”
正所谓:“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这些话揭示了唐末五代以来,在政治局面变换中,兵权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如果真的没有了兵权那些结对是根本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几天了。
赵匡胤听到这里立刻就想到了前几次赵旭给自己说的收回兵权的问题。
现在自己有个更深的一步了解,或者有了贴身的体会了,又或者说是身临其境reads;。
想一想自己正是从小兵,先当的是帅府小校,最后受到了柴荣的赏识。慢慢的成为都虞侯。
最后一跃成为殿前都点检成为禁军的最高统帅,自己当时也会笼络人心。
加上自己确实当时威望十分的高,士兵和军官都愿意为自己卖命,对自己的命令也是不打折扣的执行。
所以当自己殿前都点检跃上皇帝宝座的时候,禁军没有一个人反对,相反的十分拥护。
所以说赵匡胤是最懂得这兵权的重要性,如果当时自己没有掌握住兵权恐怕皇帝的宝座距离自己有十万八千里之遥吧。
所以他当上皇帝之后,这个禁军的控制他是一点都没有放松,现在的殿前都点检就是他的把兄弟慕容延钊。
其他的人根本就别想染指这禁军,况且禁军里面很多的下层军官,好多都是赵旭那个禁军军校出来的,这一点赵匡胤很是放心。
这也是他一直不急将那些把兄弟节度使的兵权给收回来,他觉得禁军是一直掌握在他的手里的。
“朕也想将这些兵权收回来,可是你也知道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朕的兄弟,朕相信他们不会背叛朕的。”
也不知道赵匡胤这句话说的是真心还是什么,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了。
“臣也不担心他们会背叛陛下,但是如果他们的部下贪图富贵,万一有作孽之人拥戴他们,他们能够自主吗?”
说完这些话之后赵普,扑腾的一声跪在了地上,就是因为他刚才说的那一句话。
这些话实际上是提醒赵匡胤,要他记住陈桥兵变的事件,避免类似的事件重演。
虽然他知道陈桥兵变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因为他自己也有参与其中,但是他却不能说出来。
所以在他提醒完赵匡胤不要忘了陈桥兵变之后,立刻就跪下请罪了。
赵匡胤的脸色阴晴不定,是呀他们是这样对自己忠心,可是万一有人将黄袍披在他们的身上,他们也是没有选择的reads;。
这赵普是提醒自己要不要忘记黄袍加身的事情,也会死提醒自己兵权的重要性。
“赵普你起来吧,朕知道你的意思,平身接着说吧。”
“谢皇上!”赵普心里想着这一次自己又赌对了。
“陛下解决了兵权以后,将他们的精兵强将收归朝廷到时候,朝廷就没有了兵权的威胁了。”
“但是陛下将兵权收回朝廷之后并不是高枕无忧了,还有一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
“嗯?还有其他的事情?”赵匡胤也是明白将兵权收回朝廷的好处,这一点不用赵普说他也是明白的。
“是的,陛下兵权只是其中的一项,要知道藩镇之所以能够形成气候并不是只有兵权这一项能够做到的。”
“兵权只是藩镇割据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另外一个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赋税的权力。”
每一个藩镇都是可以自行征税的,也就是说他们的财政是独立的,只要自己控制多大的地方,这些地方的是他们私有的。
收取这些地方的赋税可以保证他们充足的军费,这本来应该是朝廷做的事情,现在让藩镇给代替了,你朝廷能够有多少税收。
“那赵普你的主意是什么,能够不让地方势力掌握这些财富,这样他们也没有了做大的本钱。”
身为皇帝的赵匡胤岂能不知道这其中的厉害,他也在一直考虑这个问题,可是都没有好的主意。
现在闻听赵普有好的主意,赵匡胤真是想迫不及待的知道,这是什么样的事情。
同时自己心里也是十分的高兴,自己今天晚上是来对了,也得到了自己意想不到的东西。
这样看来的话,提拔这个赵普代替范质的位置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吧。
本书来自 品&书#网 html/22/22352/
第213章 解决地方财权()
赵普不知道赵匡胤他现在心里想的什么,要不然是不偷着乐去了,他还在继续的陈述这自己的观点。
“这赋税的大权只能掌握在朝廷的手里,赋税乃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局势不能动摇。”
“国家的各项的开支那一项不是来自于赋税,没有了赋税做保证,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将赋税大权授予地方藩镇,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这不等于将国家的根本让给了他们了吗?”
“地方藩镇有了各自征税的权力,就有了做大的资本了,有了这样的资本他们还有了胆子造反,朝廷到时候能节制他们吗?”
“他们手里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俨然是一方豪强了饿了,朝廷能够指挥的了他们吗?”
赵普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居然是脸不红心不跳的,就连一口水都没有时间喝。
;历朝历代赋税的大权朝廷都是紧紧的将赋税的大权抓在自己手里,实行什么盐铁专卖的政策。
为什么会这样呢?
赋税是国家一切开支的根本,国家的正常运转考的就是他,不然国家还不瘫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