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第一太子-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节帅,这匹马是新从塞北的契丹人中截来的,桀骜不驯,性如烈火,没有人驾驭得住,素知节帅喜欢烈马特来先给节帅。”

    朱温,听人家说过,节帅就是李昌符,旁边的是他的儿子,目前授武散官的李玄。李昌符此时已经是花甲的老人。

    李昌符确实喜欢烈马,但是耐不住年纪大,他现在已经六十五岁了,有心无力了。

    李玄颇有乃父风范,年纪轻轻就身居从五品的官职了。

    大凡军人没有一个不爱马的,不然怎么会有宝马赠英雄呢?李玄也是军人对马也是喜爱。

    “什么烈马,我就不信,看本将军的驯马之术如何?,父帅,看孩儿如何驯服此马。”

    李玄说完就走向了那匹所谓的烈马。

    李玄围着马转了一圈,细细地看了看,见这匹马只不过是黄鬃黑鬣,比平常的马高大一些,没有什么特别。看起来相当的温顺。

    于是翻身而上,稳稳地落在马背上,岂料原本温顺的马突然发起狂来,前蹄高高的扬起。

    四蹄并且不断的乱蹬,上下跳动,身体大幅度的倾斜,冷不防的李玄被掀翻在地。

    李玄本来的身手也是不错的,可是这次却突然倒在地上,就连胳臂也脱臼了。

    发疯的马并没有就此停下来,向周围的士兵跑步,就像一只发疯的野牛,不断的冲撞着周围的士兵,好多人都被撞伤在地,痛苦的呻吟着。

    “马惊了,大家小心点。”将军李昌符大声提醒着周围的士兵,可是没有不敢靠近,发疯的马不断的在乱撞。

    看到这里的朱温,随手将扁担仍在了地上,随手握住最近的一匹马的缰绳,跃身坐了上去,向那匹疯马逼近。

    当朱温快接近受惊的马匹的时候,用脚一登马镫,整个人瞬间跳起,落在了那发疯的马匹身上。

    那马也不待吆喝、鞭打,展开四蹄,嗖地一下就蹿了出去,风驰电掣一般。朱温的双腿夹紧马肚,不管马是怎么跳,怎么蹦,就像膏药一样贴在马背上。

    无论它怎么颠簸也没有能将朱温从它的背上给掀掉。周围的士兵不断的吆喝叫好。

    那马似乎是不甘心,快速的在校场不断的转圈,身体在不停的抖动,要是常人早就被颠簸下去了,可是朱温却紧紧的贴在马背上。

    朱温双腿紧夹住马,一手还不停的抚摸着马的脖子,也是他的抚摸起了效果,也许是马累了,发疯的马终于安静了下来。

    看到烈马被降服,周围的士兵也是大声呼喊着朱温的名字。围着他赞誉声一片。

    李昌符此时也是微微的点头,捋着花白的胡子向身旁的人问道:

    “这个士兵是哪个营的我怎么没有见过?”

    “大帅,这是新来的士兵,是拿着朱大人的推荐信来的,不过目前在后勤。”

    “朱大人(朱温的爹),他推荐的难道是他的亲属,但是就这手驯马的身手,在后勤委屈他了,把他叫过来。”

    在那个时代,推荐自己的亲属进入军中混个资历的人不少。

    不一会,帅府随身的侍卫就将朱温带了过来。

    “属下朱温拜见大帅。”朱温见到这只部队的统帅,行礼是必须的,心里还是有些激动,这是目前他见过的最大的官吏了。

    节度使,虽然只是二品的官衔,但是自从安史之乱后确实一地的最高长官,就是一个小的王国。

    “容貌雄伟,气度非凡,果然英雄了得,你就是朱大人推荐过来的,你是他什么人?”李昌符毫不吝啬的夸奖眼前这个小兵。

    “当不得大帅夸奖,朱大人,正是家父,是小人,央求父亲入凤翔军的。”

    朱温倒是没有任何的隐瞒。

    李昌符倒是很诧异了:

    “哦,我和你爹爹熟识,我倒是见过你的大哥,没有见过你,既然如此,如何不让你不跟在你父亲身边,那样你也不用再这里受这份罪了?”

    “你父亲还是禁卫军的一名统领,这样你也可以谋求一个好职位。”

    李昌符疑惑的问道。

    不得不说禁卫军的待遇在那个时代是最好的,有时候天子禁卫军,荣贵无比。

    朱温明白李昌符的意思,这也是他想说的:

    “大帅,男子汉大丈夫,当拿起吴钩,征战沙场,封妻荫子何必依靠父辈的余荫?”朱温说的是浩气凛然。

    “好好,果然是一个英武的男儿,对了你是怎么驯服那个烈马的,就连犬儿,那军中第一驯马的人都受伤了告诉我你是怎么驯马的,怎么就不怕摔得头破血流呢?”

    李昌符终于还是把疑问说了出来。

    其实朱温想说,就您的儿子还称为第一驯马的高手呢,丢人。

    但是嘴上却说:“属下从小就爱骑马射箭,尤其爱骑烈马,烈马就得我心,不驯服绝不罢休,早就练就了一副铜皮铁骨。”

    朱温想想真正的朱温,确实是个骑马射箭的主,这点倒是不假。

    李昌符听到这里还是满意:

    “好有毅力,你就不用在回后勤营了,来帅府当个小校吧,你的身手足以胜任。以后多多的为朝廷效力。”

    拍拍朱温的肩膀,似乎是勉励。

    “多谢大帅提拔,属下,定当肝脑土地,死而后已。”朱温对着李昌符拱手恭送。

    本书来自 品&书#网 html/22/22352/

第200章 恩仇〔上〕() 
其实他的心里想说,终于可以接触到高层了,以后有的是机会,建功立业,有自己的势力了。( )

    周围的人不断的过来祝贺,虽然帅府的小校在朝廷没有品级,但是可以接触到最高的统帅,有机会升迁,能不让人羡慕吗?

    帅府的小校,说实话就是帅府的侍卫,负责帅府的安全,更有机会保护节度使本身。

    朱温来到帅府已经快两个月了,已经在帅府混熟了,并且和李玄拜了把子。

    本来按照正常的发展朱温你都跟人家节度使的公子都磕头烧黄纸了。

    “是上天的安排,如果这个朱温就这样过完一生,也许就真的没有什么事情了,可是天意弄人,正在这个时候,他终于出事了,被迫逃亡。”

    老人说着话的时候有一种无力的感觉,赵旭不明白朱温这个时候还能怎么样,毕竟他现在已经受到了李昌符的赏识了。

    如果好好的干的话就会前途无量呀,说不定以后军中就会多了一位朱大将军。

    这以后的日子一定会很好,老朱还不等着飞黄腾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要真是这样的话,以后还就没有朱温灭唐建立后梁的事情了,历史就是这样不甘平庸,似乎总要发生点什么才是历史。

    “师兄,这个朱温我知道后来是跟着黄巢起义的,那他是怎么离开的这凤翔军呢?在这里不是有好的前程吗?”

    按照那时候人的思维,黄巢就是乱臣贼子,跟着他能有什么好下场。

    再说了跟着黄巢造反的人都是那些活不下去的人,谁吃饱穿暖了没有事能跟着你胡扯reads;。

    “哼,这个朱温就是有一点爱好,那就是好色。”老人鄙视的说道。

    赵旭暗中的点了点头,这个赵旭是知道的,因为这一点是有记载的。( )

    说是朱温这个人好色如命,当上皇帝之后,经常找来大臣的妻妾侍寝。

    更加的令人发指的是,他还丧心病狂的让自己的儿媳侍寝,也就是犯了乱,伦之罪。所以现在说他好色赵旭绝对相信。

    “师兄,这个朱温好色跟他离开凤翔军有什么关系,不会是他好色到了凤翔军的某位将军的头上了……”

    赵旭实在想不出来,年仅十五岁的朱温那时候就开始好色了吗?

    “恩,你猜的也不错了,他居然和李昌符的小妾给勾搭上了,结果被李昌符给发现了,李昌符被戴了绿帽子当然要杀掉他,得知这个消息的朱温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

    不得不说这个朱温实在是太牛了,你连你顶头上司的人都敢给偷过来,你还真的是牛呀。

    当然了朱温是在这里待不下去,只好出逃了,家里也不敢回去,没有办法只好暂时落草。

    干这一些打家劫舍的勾当,就这样慢慢的过了很长时间,可是有一句话叫做时势造英雄,朱温虽然只能叫做奸雄,但是也是个雄吧。

    历史就是这么奇妙,当时的唐朝皇帝唐僖宗,他是个即位不久的小皇帝。

    虽然年纪小但干的事情却是一个大人都干不出的,他是一个地道的昏君。

    他要不是个皇帝只是个官家子弟他也没有什么,那样的话,他最多是个二世祖。

    关键他是个皇帝,一国之主,他最新换的就是声色犬马,斗鸡赌博。

    曾经有一个地方的节度使不知道派谁出任,这时候他就别出心裁的用打赌来决定这个人选。

    有一次,在京城地区发生蝗灾,就是漫天飞舞的都是蝗虫,这时候地方官报告说:

    “这些蝗虫不吃皇家庄稼,都吓得抱着荆棘自尽了。”

    这不是胡扯吗,蝗虫能自尽那不就成精怪了吗,谁听到能相信,可是我们的唐僖宗对这些谎言却深信不疑。

    就是这样一个皇帝,对民间的疾苦是不闻不问的,导致民不聊生,各地的灾民是不断。

    就在这个时候王仙芝的起义爆发了,黄巢不就也加入了这队伍,这就是后来的王仙芝黄巢的起义。

    他们的起义给朝廷很大的震动,于是连忙调动了大军进行围剿。起义军则是奋起抵抗,并且攻占了湖北、河南大部分的地方。

    这就更加让唐朝廷恐慌,因为唐朝的大部分的东西都是依靠漕运运输的。

    起义军现在的速度很快就能断了江南粮食的来源,这样的话唐朝就真的被人家扼住了咽喉。

    既然暂时打不过了你,我就不打了,打不过我就是要给你好处,就是要招降你。

    于是使人招降王仙芝,许诺给他高官厚禄,本来嘛,你起义造反不就是为了吃饱穿暖吗?

    你也别打了,我直接给你了,你投降吧,辛辛苦苦的不就是为了这些吗?

    这个时候王仙芝一想还真的是这样,我这么大动干戈的干啥,不就是为了能出人头地吗?

    既然现在这个时候你能给我这些东西,我还那么麻烦干啥,打到最后都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着。

    于是就想着投降接受唐朝给的官职,这个时候黄巢知道后痛斥王仙芝,使王仙芝没有能够成功的投降。

    老人说道这里的时候,满脸的自豪,就是不知道是因为黄巢阻止了王仙芝投降,还是其他的。

    他有接着说道:

    “后来黄巢带领着一部分起义军离开王仙芝,向宋州前进,并且在这里大败唐军,黄巢的名声在这一战中大噪,成为这一支义军的领导人reads;。”

    “这个时候朱温也听说了黄巢的义举,反正自己觉得也不能一直最山贼,家里也回不去了。

    于是这家伙一咬牙就加入了黄巢部队了,这朱温也是十分了不得居然作战是十分的勇敢。

    “就这个样朱温在黄巢的麾下不断的崭露头角,屡立战功,不断的被黄巢提拔,成为他手下的一员大将。”

    “说实在的当初我听到这里的时候也是十分的欣赏朱温的,说明他还是十分的有才能的,如果特一直这样辅助黄巢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名将的。”

    对于、朱温这样有才能的人,你能怎么样,当然是十分喜爱了,特别是那些想成大事的人。

    “小师弟,后面的事情想必你也都熟悉吧,这些都是被写进史书的我也就不多说,我只讲史书上没有的。”

    赵旭点点头,这一段历史史书上还真的有记载,黄巢的起义军在这一年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迅速的转战南方,一路上几乎是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很快就攻陷了现在的浙江、两广和福建。

    也就是说大唐的东南半壁江山就落入了黄巢义军的手里,加上王仙芝已经战死了,黄巢已经成为义军独一无二的首领了。

    各地的义军都纷纷的加入到进来,黄巢的队伍就更加的壮大了,发展到了几十万人。

    在东南站住脚的的黄巢并没有满足,此后他又挥师北伐,最终攻克东都洛阳,然后乘胜破潼关,攻入唐都城长安。

    唐僖宗吓得向了蜀中,哪里易守难攻,当年他的祖宗唐玄宗就是是逃向的四川。

    黄巢句在长安建“大齐”政权,自己也称了帝,这这又是一个农民领袖当上了皇帝。

    “恩,师兄你就说吧,我听着呢。”赵旭稍微的回忆了一下这其中的史实,就让老人接着说。

    “好,老叫花子我就从朱温真正的发迹的时候说起吧,也正是从这个时候朱温才真正的变得有分量了”

    黄巢建立大齐之后,自然会封赏有功之臣,有大功的朱温已经是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已经是一个重臣了。

    他带着部队驻守在东渭桥,也是一方诸侯了,手中有了实权了,很是风光。

    这个时候他最大的一个成绩就是他招降了唐朝廷的夏州节度使诸葛爽,为大齐增强了实力。

    这更加的让黄王器重他,他的官位也是不断的提升,成为大齐王朝中一个不可多得的大将。

    这时候他看到唐军由河南一带有唐军反扑的迹象,于是他自己请命前去阻止。

    黄巢当然是高兴了,朱温也是没有辜负黄巢的信任,迅速的攻占了邓州。

    并且牢牢的站住了脚,并且将此地围得跟个铁桶似的,从而阻断了唐军由荆襄北攻起义军的道路。

    这个意义是十分的重大的,也就说大齐政权东南面局势稳定下来了。

    “师兄,这么说来,这个朱温还是真的有两把刷子,看起来也是个十分不可多得军事人才。”

    赵旭听到这里也是觉得这个朱温日后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也是有能力的。

    “是呀,朱温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以当朱温得胜回长安时,黄巢还亲自到灞上犒赏三军。足见对朱温的重视。”

    老人也是点头,称赞。

    这样的人才确实是可遇不可求的,可能是要不是有庄义方这一层关系,老人还真的对他没有说的。

    虽然自己没有亲自见过朱温,但是对于这个能够灭亡大唐而建立一个朝代的人,也是有点佩服。

    可是正是这个朱温害死了庄义方,跟丐帮有大仇,自己总不能欣赏一个仇人吧。

    本书来自 品&书#网 html/22/22352/

第201章 恩仇〔下〕() 
老人虽然觉得朱温很有能力,但是身为丐帮的继任帮主,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自从后梁建立之后,丐帮就一直在给后梁制造麻烦,还一直想要找机会刺杀朱温。

    无奈朱温身边人的功夫不错的人真的不少,也一直没有机会,所以迟迟没有动手,知道后来他自己被杀。

    “恩,师兄你既然朱温这么受黄巢的信任,那么后面又怎么会和我们丐帮结仇呢,我师父不也是黄巢的部下吗?”

    现在赵旭也是很快的进入到了角色,交齐师傅来没有丝毫的拗口,反而是越叫越顺了。

    “本来应该是这样的,可是向朱温这样的人是只会为自己的的利益而活的,至于其他的他从来不会多考虑,什么对他有利,他就会没有丝毫的犹豫的去做,所以只要义军有一点不顺,他就会背叛。”

    老人的意思是,像朱温这样什么都是先考虑自己的人,黄巢的部队一番风顺的话,还好。

    但是只要有一点挫折,他可能就会立刻的改变风向,转头去对付黄巢的政权。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用在朱温的身上更加的贴切了后来……”

    老人又开始缓缓的讲了起来。

    随着三十而立的朱温不断的南征北战,建立了无数的功勋,他也成为大齐不可多得的一个将才,一颗耀眼的明星似乎正在兴起。

    但是当时朱温当初参加黄巢的部队起义,并非为了什么劳苦大众的幸福,他也没有这样的觉悟。

    更加更没有什么替天行道的思想,他还有自知之明,替天行道他还没有那么的高尚reads;。

    他无非是为了自己的出路,自己做山贼做腻了,又不能回家,看到黄巢势如破竹,自己也起了心思、

    于是自己也觉得去碰碰运气吧,这样或许还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所以说他是出于一种图富贵、出人头地的私心,才参加的义军。

    因为他分析了一下,如果黄巢成功了他还能当个功臣呢,再不济的话,他投降也能混个一官半职的。

    在参加黄巢军之前就有了这样的想法了,也就是说如果他在黄巢哪里无法混下去时,为了生存为了富贵前途,他就会另谋出路。

    果然这样的“机会”很快就降临到了朱温的身上,朱温也因此有了更大的空间。

    朱温任同州防御使的时候,和他隔河对峙的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

    这个王重荣是唐朝的一个大将了,也有过不光彩的一面,他投降过起义军。

    当黄巢的势力最大的时候,也就是攻进长安的时候,他居然跟着河中节度使李都一块投降了。

    不过后来他在唐僖宗逃到蜀地后号召各地将领围攻起义军时又重新叛归唐朝。

    所以说这个家伙也真的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家伙,不过现在他当上了节度使。

    手中有精锐数万,多次打败黄巢的部将,他就是憋着一口气要干掉黄巢,为自己的投降雪耻。

    当然了此人的指挥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因为自从和他交手以来,朱温没有一次是取胜的。

    这样越来顺风顺水的朱温很是郁闷,原来的常胜将军,现在居然屡战屡败了。

    这战败的事情也不能怪朱温,因为他手中可用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

    这是硬伤,人手不够,任你朱温是军神在世也没有办法,况且你还不是军神。

    无奈之下朱温只好写信向黄巢求救,请求这个大老板对派些兵过来,再不过来真的是撑不住了reads;。

    朱温就在哪里一百年苦苦的撑着,一边等待着黄巢派援军过来,日子过得很辛苦。

    可是左等右等根本就不见黄巢的援军的影子,自己现在也是灰头灰脸的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