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小相公-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的,他也给郑子文当了最大的一块“盾牌”。

    大家都知道给士兵抚恤金,提高军人地位的是郑子文,但郑子文把李世民拉下水了,所以大家也不能说他做错了,只能用奏折向李世民诉诉苦,喊喊冤。

    不是他们矫情,而是郑子文确实把他们害苦了。

    郑子文被人称为“郑财神”,自然是不差钱的主,但这可不单单是他的事。

    你恒州当兵的待遇那么好,让其他的州郡的士兵怎么看?

    如果不是现在大唐已经稳定了,恐怕其他州郡的士兵就已经哗变,然后跑去恒州当兵了。

    面对这些“带着一大筐苦水”的奏折,李世民想了想,最后还是叹了口气,然后给出了批复。

    李世民的批复很简单,那就是由户部出钱,所有战死高丽的士兵每户都给抚恤五百两银子,以后每年都给十两银子,持续十年。

    这次大唐对高丽之战,主要消耗的是时间,战死的人却没有那么多,林林总总算起来不到一万人,这在李世民看来,算是大胜了,所以之前的封赏才会那么高。

    而且最重要的是,自从几年前实现了郑子文提出的对商人的政策,并且增加了“官商”之后,现在国库也有钱了,几百万两的银子他李世民也拿得出来。

    当然,拿得出来并不代表李世民会像郑子文那样“下血本”,在他看来,五百两银子就已经是天价了,当初他们打江山的时候,死去的士兵谁拿到一分钱的?

    而且,现在打完了高丽之后,如今的大唐在周围已经没有什么敌人了,也就是说,这次抚恤很可能就现在给这么一次,以后都不会再给了。

    这种既不花什么钱,又能赚取大量军心的事,他又有什么理由不做?

    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李世民才勉为其难的拿出了郑子文抚恤条件的一半金钱出来,并让户部亲自发下去,不能出现克扣的情况。

    但就是这么“一半”,就已经让士兵们感恩戴德了。

    同时,这样做带来的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大唐如今的征兵效率恐怕已经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地步。

    七月下旬,郑子文刚让人在恒州城外贴上了重建白马护卫队的告示,不到三天的时间,就从四面八方聚集了十多万人。

    看着情况,不单是恒州、代州、易州、云州四个州,恐怕连其他州郡的青壮年都来了,这在如今这个“好汉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时代,算是一件比较稀奇的事了。

    但是,这种看法也只是那些不知道情况的人才会这么想,毕竟他们不知道恒州这边士兵的待遇。

    但凡是恒州附近的人,等白马护卫队大幅度征兵的机会,都已经等了好几年了。

    这支对外称“白马护卫队”的骑兵部队,内部的人都称自己为“白马义从”,也有百姓叫它为“财神兵”,意思就是属于财神的军队。

    他们不但不用担负任何劳役,还享受大唐皇家学院每个月十贯钱的高收入,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得眼睛都红了。

    而现在,参加了大唐对高丽战争的士兵,不论生死都得到了高达一千银子的抚恤金,而且死的残的家里还年年都有二十两银子拿,这种好事去哪找?

    看看恒州这片,普通百姓里面吃穿不愁,还有钱盖大屋的,一百户里面有九十九户都是有男人在白马护卫队里当兵的!

    如今恒州都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两家人请媒婆去说亲,一家的小富的乡绅,另外一家虽然是穷户,但是男方却在白马护卫队里当骑士,人家女方家直接就选了后者。

    郑子文从不亏待手下,这已经成了恒州这里的常识,大家都知道,只要进了白马护卫队,就是给国公爷当差,活着能吃穿不愁,死了家里人也能享富贵,比种地强千百倍!

    所有,当老刀看着面前一个满脸兴奋的少年,问他为什么要来应征时,他说的话让老刀都忍不住笑了。

    “俺要给国公爷卖命!俺想要住大房子,俺想每顿要吃猪腿肉!”

    他的话音刚落,旁边的白马护卫队士兵都笑了。

    看着有些腼腆的少年,老刀顿时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点了点头。

    “好小子,不过我告诉你,我们白马义从可不吃猪肉。”

    卖了个关子的老刀,看着有些急眼的少年,再也忍不住,便哈哈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告诉你,我们吃的牛肉!是全恒州……不,是全大唐最好,最肥的牛肉,而你要做的,就是忠于咱们的国公爷,告诉我,你能做到吗?”

    少年的眼睛顿时更亮了,然后用力的点了点头。

    “我能!”

311。第三百一十章 点丝成金() 
恒州又开始征兵了,当然,这一次郑子文不用亲自到场了,老刀知道该怎么挑选好苗子。b》

    还是老套路,从恒州跑到文县,然后俯卧撑、仰卧起坐、蛙跳等等一起上。

    为了加快选拔的速度,老刀还让那两百多个白马护卫队成员一起负责考核,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士兵们,当场就把前来考核的新兵整得哭爹喊娘。

    面对质疑,他们当然有正当理由。

    “你们以为国公爷的私人卫队是那么好进的吗?别做梦了,有能耐就上,没本事就滚!”

    一时间,倒是没人敢反驳他们。

    这一次征兵,对外依旧是宣称征召保护恒州的护卫队,唯一不同的是,这一次征召的名额比原来翻了两倍,达到了两千人的名额。

    而且,这个名额可以放宽到两千九百人,说白了,只要不满三千人就行。

    这当然不是郑子文自作主张,而是李世民亲自给出了旨意。

    不但如此,这一次,李世民就连这支军队的军旗都赐下来了,是由阎立本亲自动笔,工部十几个大将作一起动手制作的战旗。

    战旗的底色是荣耀的金色,代表了至高的皇权,战旗中间的图案是一只身穿甲胃仰天咆哮的巨熊,象征着这支部队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力量。

    而这支新组建的护卫队的名称也是李世民赐予的,叫做“飞熊军”。

    当郑子文听到这个名字时,就知道主角是谁了,看着身边正抱着一个盆子蜂蜜猛舔的熊三,顿时咧开嘴笑了。

    “哈哈!你小子现在也成精神象征了!”

    “嗷……”

    熊三这家伙,自从回到长安之后,郑子文连续三个月都是一天一盆蜂蜜的供着它吃,这家伙居然还是没有吃腻,身材倒是胖了一圈,隐隐有突破六百公斤的迹象。

    前两天李世民还专门让郑子文把这家伙带去让他看了一眼,并叮嘱郑子文好好养着这只他的“救命恩熊”,还让御膳房送来了几十斤糕点,让这家伙饱饱的吃了一顿。

    期间,李世民还像是开玩笑一样和郑子文聊了起来。

    “哎,我说郑财神啊,如今朕又缺钱了,要不你教教朕如何点石成金,如何?”

    看着一脸笑意的李世民,郑子文顿时笑着耸了耸肩。

    “陛下说笑了,点石成金微臣是不会,不过和点石成金一样的方法倒也不是没有。”

    李世民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眼睛都瞪大了。

    “说说看,说得好的话,朕重重有赏!”

    “是!”

    郑子文立刻点了点头,然后再一次笑了起来。

    “陛下,我们大唐如今经济已经开始日益繁荣,已经有了盛世的预兆,昨天我在街上的时候,就发现我们长安的一匹丝绸比上个月跌了五文钱。”

    李世民不知道为什么郑子文说的有些词不达意,但却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

    郑子文也不卖关子,直接朝着李世民点了点头。

    “陛下,我所要说的就是这个丝绸,您知道,丝绸在我们长安不算什么贵重货物,一匹丝绸贵的不过两三贯钱,便宜的不到一贯钱,但是,只要出了陇右过了大食,丝绸的价钱就不按匹来算了。”

    李世民顿时好奇的眨了眨眼睛。

    “拿按什么算?”

    “按两!”

    一说到钱,郑子文的眼睛顿时变得闪闪发光起来。

    “一两丝绸二两金,陛下您说,微臣这算不算是点丝成金啊?”

    李世民眯着眼睛不过话,脸上的神色变了好几次,过了好半天,才把目光转向郑子文。

    “该怎么做?”

    郑子文听出他问这话的意思应该是相信了,但是还有一丝不确定。

    于是郑子文再次笑了起来。

    “陛下多虑了,这个做法并不复杂,我把他归结为三个步骤!”

    说到这里,郑子文顿时伸出了三个指头。

    “第一,带好丝绸,第二,通过陇右和大食的商路把货运出去,第三,以一两丝绸二两黄金的价格卖掉。”

    看着郑子文停了下来,李世民还有些发愣。

    “没了?”

    郑子文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没了!”

    “……”

    看着有些面色不善的李世民,郑子文顿时讪讪笑道:“如果硬要说有什么,那就是这路上有些不太平,其他倒是没什么,咱们的丝绸到了那边,的确值这个价。”

    听到郑子文这么说,李世民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原来是这样,如此朕就放心了,至于不太平的地方,朕会让他们太平的。”

    对于李世民的话,郑子文一直有些弄不明白,直到两个月之后,他终于知道李世民说的“让他们太平”是怎么回事了。

    焉耆被灭了。

    焉耆是一个小国家,地处陇右边陲,平时也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顶多就是在边关设个卡收个费抢点商人货物什么的。

    要说他真的有什么错的地方,恐怕就是错在挡了李世民的财路。

    所以归纳起来说,就是焉耆之所以被灭,其实就是因为李世民被财富刺激的红了眼,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下了一个命令。

    然后,大唐士兵被军功和财富刺激得红了眼,就“嗷嗷”叫着把焉耆灭了。

    从出兵到灭掉焉耆班师回朝,不到两个月,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大唐如今的战斗力已经爆表了。

    接下来,李世民就尝到了郑子文所说的“丝绸换黄金”的甜头。

    而且,他发现郑子文说错了,大食国那边才是一两丝绸二两金,过了大食往西再走几百里,就是一两丝绸三两金!

    当负责出售丝绸的官商带着几车黄金回来时,李世民完全震惊了,他第一次发现,原来钱居然这么好赚。

    于是,当天长安街上的御酒阁旁边就新出现了一家商铺,名叫“御绢阁”。

    大家都知道这个地方是做丝绸生意的,但这个商铺做的生意和其他的商铺完全不同,因为它只收不卖!

    而且,这个地方只把丝绸分为两个档次,上品和下品,上品丝绸就是市场上比较好的丝绸,这种丝绸御绢阁以每匹丝绸九贯钱收购,而差一些的御绢阁则给出了三贯钱一匹的价格。

    这是市场价的三倍!

    整个长安的丝绸生意顿时迎来了一次“大地震”!

    令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御绢阁这一次真的是拿出了血本,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丝绸价格抬高了三倍!

    如今,不是富贵家庭,真的穿不起丝绸了。

    与此同时,一支超过五万人的护卫队,护送着一支庞大的车队离开了长安。

    同时李世民也颁布了新的旨意,所有的商人,不得将有关丝绸的一切带出大唐,包括蚕和蚕卵在内,都不允许带出大唐,一旦发现偷带的——斩!

    李世民之所以做出这么严厉的办法,无法就是为了一个字——钱。

    丝绸带来的暴利让李世民都充满了震惊,他很清楚,如果他掌握了这条商路,只需要短短两年的时间,那些世家大族再也无法和皇权抗衡。

    有了钱,他可以免除大唐所有农民的赋税,让世家大族失去生存的土壤。

    有了钱,他也可以像郑子文那样,在全国开上几十所不要钱的私塾,让世家大族失去新鲜的血液。

    有了钱,他可以供养更多的大唐军队,摆脱世家大族对军队的掌控,让军权完完全全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李世民似乎已经看到了,看到了以后的大唐皇权至上的一天。

    什么“五姓七望”,什么“千年世家”,在国库丰盈的皇权面前,通通靠边站!

    为了能看到这一天,怀着对未来的展望,李世民对丝绸交易的事越发上心。

    这一天深夜,李恪独自跑来求见李世民,在见到李世民之后,当即就向他请求让他掌管丝绸商路的事宜。

    听到了李恪的请求,当时李世民还愣了一下。

    “你不觉得做商人的事委屈了你吴王的身份吗?”

    面对李世民的这个问题,李恪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

    “儿臣不关心什么身份,只要能为父皇分忧,就是儿臣最大的愿望!”

    听到他这样说,李世民最终满意的点了点头,把这个事情交给了他,李恪当即高高兴兴的拜谢了李世民,然后退了出去。

    李恪的高兴,是发自真心的。

    自李治当上皇太子后,魏王李泰被贬为东莱郡王,离开了长安,而他也变成了边缘人,李恪知道,他再没有点什么行动,他也将成为第二个李泰,甚至连李泰都不如。

    李泰被贬,那是因为人家竞争失败了,但是就算失败了,人家依旧被李世民当成儿子看,而他李恪,更像是个边缘人。

    历史上的杨妃,并不像电视剧里面那样受宠,相反,这位隋炀帝的女儿,是一个亲爹不疼,老公不爱的可怜女人。

    试想一下,如果杨广心疼这个女儿,怎么可能几次出巡都不带她,以至于被李世民捡了个便宜。

    如果李世民爱她,怎么可能没有等她守孝三年,在武德二年就有了李恪这个孩子?

    而且,李世民对李恪也格外严厉,完全没有对李承乾和李泰以及李治三兄弟的父子柔情。

    李恪是个聪明的孩子,他感受到了李世民的冷漠和长孙无忌的敌意之后,他就带着厚礼去求了郑子文。

    在和郑子文单独相处之后,李恪顿时“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眼泪哗哗的都流了出来。

    “呜呜,求太师救我!”

312。第三百一十一章 太师的悠闲生活() 
郑子文一直都知道自己是容易心软的人,面对痛哭流涕,只为求一生存之道的李恪,郑子文心软了,所以给他指了一条明路。

    “你是立场是个大问题,这样,你去求你爹让你负责大唐对大食的丝绸商路,彻底和那些世家大族划清关系,可保你一世富贵。”

    李恪听了郑子文的话,所以才有了李恪深夜面见李世民的事。

    郑子文没指望他给李恪出主意这事能瞒过李世民,他只想做到无愧于心而已。

    毕竟从心里来说,郑子文对李恪还是比较赞赏的。

    对于这个在历史上也是差一点就当上皇帝的吴王,就连那位留着大背头的伟人都说过一句话。

    “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听长孙无忌之言,可谓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意思很明确,就是说,李恪是人才,李治是废柴,李世民其实啥都知道,可惜临死前听从了长孙无忌的话,聪明了一辈子,临死前干了蠢事。

    所以,这一次郑子文决定扶李恪一把。

    “李恪啊李恪,我可不是给你老李家面子,我是给最崇拜的伟人面子。”

    李恪走后,郑子文仰望星空,嘴里喃喃自语。

    “伟人,俺向您致敬,你保佑俺在大唐平平安安,财源广进,子孙满堂,阿门!”

    虽然那位伟人真的很伟大,但可惜他一千多年后才会诞生。

    虽然那个经常说“阿门”的教会在后世很庞大,当在如今这个时代,它还是一个“非法组织”。

    所以,不管从什么角度上说,郑子文的祈祷都不会有任何作用。

    当然,这一切郑子文也都不会在意,因为他现在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家人。

    这一年多的时间,他跟随着李世民出征高丽,虽然获得了功名利禄,但却错过了自己儿女叫的第一声“爹”,也错过了扶着他们学会走路的时光。

    这一切,郑子文感到很遗憾,所以他打算把这一切都补回来。

    “乖女儿,叫我!”

    “爹!”

    “乖,再叫我!”

    “爹!”

    “再叫我!”

    “……”

    郑萌宝作为郑子文和李丽质的女儿,在满周岁的时候就被长孙皇后赐予了新月郡主的封号,李世民回来之后更是给予了封地并赐食邑三百户,可谓是真正的金枝玉叶。

    对于这个女儿,郑子文对她的宠爱远超她的另外三个哥哥,让李澄霞、崔茵茵和卢敏一阵眼热,暗叹为什么自己生的不是女儿。

    次年六月,郑丽琬也诞下了一个儿子,郑子文立刻就把早已准备好的“郑豹”这个“标签”贴了上去。

    至此,郑子文便有了四子一女,在他这一辈中,他算是比较“高产”的。

    郑子文在开枝散叶了,荥阳郑家满意了,他们高高兴兴的把几个孩子全都记入了族谱。

    李世民也满意了,因为郑子文的孩子多,家大业大,对大唐的归属感就越强,同时有了家人的束缚,行事也会稳重些。

    群臣也满意了,因为郑子文忙着在家带孩子,已经一年多没来朝堂了,少了这尊“大神”插手朝政,大家也舒服些。

    同时,很多人也对郑子文这样的行为嗤之以鼻。

    “带孩子不是女人的事吗?郑子文此举真是有辱斯文,不知所谓。”

    对于这样的“老封建”,郑子文用一句话就堵住了所有人的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郑子文说的是实话,他确实很快乐。

    作为一个多才多艺的大唐才子,郑子文不单教会了自己的儿女卖萌,还教会自己的儿女唱歌。

    这一天,郑子文就把自己的老婆和驸马府的所以下人都召集了起来,然后大声宣布。

    “一年一度的驸马府儿童汇报表演开始,郑龙、郑虎、郑熊,你们站后面,郑萌宝,你抱着弟弟站前面,爹给你们起头,你们把爹前几天教你们的歌唱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