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巅峰召唤-第3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绵羊所带领的狮子,依然是一群绵羊,而由狮子带领的绵羊,虽不能说是一群狮子,但最起码也是一群狼啊。

    郭靖听到后想也不想果断答道:“是慕容恪,我亲耳到听陛下说的,此次大军主将肯定是慕容恪。”

    秦昊一听却是深吸一口气,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铁木真这人不但战略眼光毒辣,而且识人用人的眼光同样高明啊。

    慕容恪被誉为‘十六国第一名将’,是少有的一生征战却百战常胜的名将,甚至连‘武悼天王’冉闵都被他所擒后诛杀。

    所以,由慕容恪领兵出征并州的话,就算晋军提前有所准备,这一战恐怕也有的打了。

    从郭靖口中得知所有的情报后,秦昊当即让郭靖的等人前往洛阳,而他自己则连忙前去和小龙女汇合。

    事情紧迫,秦昊必须要以最快时间,将所得知的情报传递出去,而小龙女所隐藏的地方,则有联系黑冰台的信鸽。

    秦昊所写一纸密信,内容并不算太多,但信息量却是巨大,而且还是以他自己的名义发出去的,一旦收到必定会引起秦温的重视。

    秦昊走到窗边将信鸽放飞,而他却盯着信鸽飞走的方向,喃喃自语道:“晋军的很多将领都已南下,但依然有杨业、王猛、李定国等众多名将,对付一个慕容恪应该没有问题吧。”

第1107章:穿凉入并() 
第1107章:穿凉入并

    晋军总共拥有二十万大军,而在组建讨董联盟之时,秦检带着领五万晋军南下,之后也留在了秦昊的麾下,一直都没有返回并州,所以如今的晋军只剩十五万大军。

    为了支持秦昊组建讨董联盟,晋军除了在兵力上的支持外,在将领上更是给予了秦昊最大的支持。

    除了由四爷秦检亲自领军之外,更是带走了赵云、秦琼、尉迟恭、徐晃等众多晋军中的中流砥柱。

    如今留守并北的晋军,在兵力上或许还不算空虚,但在将领方面却空前空虚。

    仅有一个统帅98的杨业,还有个统帅95的李定国还算可靠,

    其他的将领们,包括杨家将在内,不是还未成长起来,就是有勇无谋,根本难当大任。

    威望最高的秦温,若是可以领军的话,也是一员可靠之将,但如今秦温已经英雄垂暮,根本无法在亲自领军作战了。

    秦昊虽将统帅98的王猛,还有统帅96的文天祥,都派往了河套担任太守一职,但他们毕竟是文臣,平时是不执掌兵权的。

    秦昊知道仅靠一个杨业,不一定能挡住慕容恪,所以在这次的飞鸽传书之中,他告诉秦温一定启用王猛和文天祥为将。

    这次元蒙可谓是来势汹汹,铁木真派来的兵力高达七万铁骑,而且还是由慕容恪这位绝世名将统领。

    晋军若是单靠一个杨业,并不定能挡不住‘十六国第一名将’的慕容恪,可杨业若是有了王猛和文天祥的辅佐,那可就另当别论了。

    ————————

    与此同时,在并州与凉州的交界之处,一支庞大的的骑兵部队,正在慕容恪的带领下,迅速向并州的方向疾行而去。

    这支部队中的所有骑兵都配备了马镫、马鞍和马蹄铁,手中的更是擦得油亮,唯一可惜的就是穿甲的士兵不多,只有大概一两成左右。

    这当然不可能是铁甲,而是从中原诸侯那里交易过来的皮甲,铁甲在元蒙是只有将领才有资格穿的装备。

    七万元蒙铁骑之中,有近一万四千人装备了皮甲,这个比例对于中原大军来说是很低的,但对于物资匮乏的元蒙来说,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奢华整容了。

    在不远匈奴时代,匈奴大军中能有一成的士兵穿上铠甲就不错了,可就算如此还是打的汉人军队叫爸爸,当然,晋凉幽这三支特殊的汉军除外。

    “父亲,您说汉人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怎么就那么聪明呢,连马镫马蹄铁这种神奇的东西都能发明出来。”

    随父一起出征的慕容绍,策马扬鞭的同时,大笑道:“我们的骑士自从装备这些东西之后,行军速度提升了近一倍啊。怎么我们蒙古人就发明不出来呢?”

    “汉人聪明又如何,他们发明的这些东西,最终还不是便宜了我们。”

    一边的慕容垂的庶子慕容麟,却嗤笑道:“汉人总共才多少骑兵啊,加起来都没有我元蒙一半多,根本不能将马镫和马蹄铁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我元蒙得到这等神器却是如虎添翼,自此北疆将任由我等的铁骑随意纵横。”

    “兄弟,你这话说的在理啊。”慕容绍大笑道。

    慕容恪也认同两位子侄的话,毕竟他们说的也是事实,可他却并没有回两人的话,反而还一脸冷峻,好似有什么心事似的。

    “从雁门军时代开始,匈奴就很少能在并州占到便宜,如今匈奴虽壮大成了元蒙,但雁门军也同样变成晋军。”

    慕容恪一脸严肃的叮嘱道:“我慕容家在元蒙的一直备受打压,如今承蒙陛下信任,好不容易有了再次领军的机会,你等可千万不因为轻敌而掉链子。

    此战若败,我等生死是小,慕容家存亡才是大。

    你等可明白?”

    慕容绍和慕容麟顿时心中一凛,相视一眼后齐喝道:“明白。”

    慕容恪见此也不禁在心中暗自点头,他刚刚其实是在吓唬两人,赵敏公主拜慕容龙城为师之后,慕容家的情况就比刚加入元蒙时好多了,就算他此次战败也绝对不至于被灭族。

    “父亲,前方就是河套地界了,根据凉军的情报,晋军再次立了一个三千人的大营。”

    慕容绍挥鞭指着前方,眼中满是精光,大笑道:“以我军的兵力,三日之内,定可攻下这座大营,到时在这一马平川的河套,我军将会如履平地。”

    慕容恪沉吟了很好一会后,淡淡道:“传令下去,大军往南行军,一日之内,必须抵达朔方。”

    “诺……唉,唉?”

    慕容绍一开始没反应过来,确定父亲所说的是朔方后,当即大惊道:“父亲,攻下此营,我们就能进入河套,这个时候去朔方那破地方干嘛?”

    “此营虽只有三千兵力,但各类防御器械齐备,而我军都是骑兵,三天时间内并不一定能攻的下来。”

    慕容恪皱眉的看着前方,淡淡道:“郭靖叛逃,计划已经暴露的风险,但就算晋军已经知道了,短时间内也无法将大军从北线调回来。

    所以,我们必须要和晋军抢时间,并且用最快的速度进入河套,到时依仗骑兵的速度,我军也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了。

    绕道走朔方看似路途更远,但却省去攻营的时间,所以实际上会更快进入河套。”

    “可此地只是营寨,而朔方却有坚城啊。”慕容麟疑惑的问道。

    慕容恪嘴角微微翘起,淡笑道:“我们怎么从凉州进入并州的,就怎么从朔方进入河套。

    并南联军有求于我元蒙,他们还要靠我元蒙来牵制北边的晋军,所以谅他王匡也没胆子阻拦我军。”

    慕容麟闻言也不由眼前一亮,若说是如此的话,他们岂不是可以不费一兵一卒进入了河套。

    想当初在奴的于夫罗单于时期,汉匈长年大战甚至死了几十万人,都没能攻破雁门关打进并州,而如今他们却能不废一兵一卒,就能完成当初死几十万人都没完成的壮举。

第1108章:攘外必先安内() 
第1108章:攘外必先安内

    当初秦温攻取河套,组建并州联军的时候,王匡虽壮着胆子加入了联军,但那是秦温牵头的缘故,所以王匡才敢跟在后边摇旗助威。

    如今元蒙七万铁骑呼啸而来,且不论并南联军是不是有求于元蒙,就凭朔方太守王匡手中的那点兵力,又怎么可有胆子敢阻拦七万元蒙铁骑!

    七万元蒙铁骑呼啸的来到朔方,不但没有受到任何阻拦,甚至守将还听从王匡的命令还送上了酒肉,恭送慕容恪和其大军离去。

    晋军对西方的凉军设有驻军进行防备,但对南边诸侯却只设了岗哨。

    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晋军不去打并南诸侯就不错了,并南诸侯根本不可能主动攻打晋军。

    这本是理所应当的事,不想如今却被慕容恪给钻了空子,七万铁骑直扑河套南部兵力空虚的银川郡而来。

    三天前,秦昊的飞鸽传书传到晋阳后,当即引起了秦温的高度重视,随之也在晋军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十五万晋军,如今有十二万都集中在雁门关和镇北关,而元蒙却已经和杨坚勾结起来,七万元蒙铁骑即将借道从凉州攻入河套。

    河套如今已经是危在旦夕,可晋军却还不知道元军的真正目的。

    元蒙到底是想走河套攻破镇北关,放关外的元蒙铁骑进来?

    还是铁骑长驱直入,直插太原,进攻晋军的首府晋阳?

    对此,晋军一概不知,但商议后还是认为,元蒙大军北上镇北关,接应铁木真大军的可能性更大,于是很快就商议出好了做战准备。

    “主公,攘外必先安内。”

    戏志才站出,一脸严肃的说道:“当务只急,必须先集中优势兵力,先将即将进入河套的这七万元蒙铁骑彻底歼灭。

    否则这七万铁骑一旦在河套肆虐开来的话,我军这么多年的治理也就白费了。”

    “七万铁骑,而且还是装备了马镫马蹄铁的铁骑,若是想要将其彻底歼灭,最起码要出动一倍于敌的兵力。”

    秦温早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只见他面露凝重之色,沉声道:“我军如今总共只有十五万,而外关外还有二十万元蒙铁骑虎视眈眈,这北方两关也同样不得不守。

    为了渡过这次危机,本侯决定河套之地,全民皆兵,抵御元蒙入侵。

    另外,即刻征召十万预备兵,并传令各城各县紧守城门,绝对不许出战。”

    晋军坐拥并北五郡,河套三郡,共计八郡之地,经过这些年的修养生息和大力发展,拥有人口超过三百万,却只有征召了二十万常备军。

    像并州这等长年与异族交战的地方,就算兵民比例达到十比一,也算不上穷兵黩武,所以秦温在征召十万预备兵完全在承受范围之内。

    与之相比,秦昊坐拥的荆北四郡,总共只拥近三百万人口,但却征召二十四万大军。

    秦昊麾下的军民比例,不但已经接近十比一了,而且还是在人口稠密的中原地区,可见跟秦温相比秦昊才是真正的穷兵黩武。

    不过秦昊也是没有办法,南阳乃是四战之地,不征召那么多军队的话,他也就没有多外扩张的实力。

    法直这时站出,沉声道:“主公,征兵、全民皆兵,都是歼敌之策,而当务之急却是要御敌,若连这七万元蒙铁骑都挡不住,就更别提歼灭这七万大军了。”

    “没错。”

    司马防接过话茬,沉声道:“我军的军械储备极为充足,别说是征召十万预备军,就是二十万也不在话下,可我们却没有这么多时间准备。”

    晋军所征召的预备兵,都是接受过军事训练的退伍军人、百姓壮丁,只要分发武器并简单的训练之后,就会迅速组成军队,战力虽然比不上正规军,但是用来守城或胁从作战却是绰绰有余。

    “必须尽快先调遣大军,将元蒙大军堵在银川郡,我军才有充足的世界来准备接下来的行动。”

    戏志才深吸一口气,沉声道:“主公,雁门关和镇北关易守难攻,各留两万守军足以支撑两个月了。

    有这两个月的时间,想必也足够我军做足一切准备,然后将来犯之第消灭干净了。”

    “军师所言甚至。”

    秦温点点头,正色下令道:“传令阴山都督杨业,另选将领镇守镇北关,随即领军四万大军坐镇银川郡。

    传令雁门关守将李定国,立即分出四万大军,让河套都督王猛统领,前去银川助阵。”

    “主公,王猛大人文武兼备,统领着四万大军不成问题。

    李定国将军久经沙场,由他领两万大军镇守雁门关,也同样万无一失。

    可杨业都督若是离开镇北关的话,其麾下将领恐无人能担任守关重任啊。”司马防忧心忡忡的说道。

    “放心,杨将军的那几个儿子,各个都是难的将才,择一人住守住关卡不成问题。”

    秦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笑道:“咱们总要给雏鹰翱翔长空的机会啊,未来这天下可都是他们的!”

    众人闻言也都纷纷笑了起来,自家主公将才的任用向来极为大胆,少主秦昊年不过14就领军征战,李定国乃是黄巾降将如今却去镇守雁门关,而这样的例子在晋军中才却还着呢。

    “晋阳乃我军腹地,元蒙铁骑若不能彻底解决补给问题,想攻过来绝对没有那么简单,所以晋阳的三万守军只留一万就够了,剩下的两万大军……”

    说着秦温环顾四周,最终目光停留在了戏志才身上,沉声道:“军师,就由你带吾去银川吧。”

    “诺。”

    “若吾还能骑马拉弓,此战定然亲自领军,前去与元蒙一战,但……”

    说着秦温落寞的叹了口气,随即无奈的笑道:“有劳军师替吾跑一趟了。”

    “为主分忧,乃吾应尽职责。”

    戏志才正色道,心中却也不免对主公的英雄迟暮而感到伤感,何曾几时那个意气勃发纵横北疆的秦温,如今却已经连弓都拉不开了。

第1109章:六郎杨延昭() 
第1109章:六郎杨延昭

    秦温并没发现戏志才的异样,继续下令道:“此战,以杨业为主将,王猛、文天祥为副将,戏志才为军师,共领十万精锐大军,不求歼敌,但求将元蒙大军拖在银川郡。

    只要能拖上一个月的时间,另外的十万援军就会抵达河套,到时二十万大军合围之下,七万元蒙铁骑必定灰飞烟灭。”

    对慕容恪入侵河套一事,秦昊心中是担忧不已的,却不想到晋军考虑的并非退敌,而是全歼来犯之地,并且还已经有了周密的计划。

    秦昊还是小看了晋军所拥有的力量,秦温麾下虽只有三国本土的人才,论能力或许比不上秦昊召唤来的人才要逊色,但团结在一起后却绝对不比任何的团体逊色。

    镇北关。

    杨业收到秦温的飞鸽传书后,连夜召集众将开始商议军情。

    “铁木真和杨坚勾结,慕容恪领七万铁骑,绕道凉州即将攻入河套,主公命吾领军四万,前往银川坐镇……”

    杨业长话短说,可信息量之大,令众将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一时间大厅内到处都是议论之声。

    良久后,杨大郎站出进言道:“父帅,镇北关只有六万大军,您带走四万,仅靠两万大军,恐怕难以抵挡关外铁木真的十万大军啊。”

    铁木真这次亲自二十万大军,一会集中兵力在雁门关前,一会又分兵十万来到镇北关,可却只是威慑就是不攻城。

    所以,在搞清铁木真的真正目的,到底会不会攻城之前,晋军也不敢有所异动,只能先将兵力都集中到北部两关。

    关内有6万守军兵力充足的话,元蒙攻不破的话自然也就不会来攻城,可一下子将关内调走四万大军,突然少了这么多守军的话,可就难保铁木真还不会强行攻城了。

    杨业当然也知道这个问题,当即解释道:“镇北关,依靠阴山而建,易守难攻,就算只有两万大军,只要守将不出现失误,足矣死守两个月了。

    至于本将走后的守将人选嘛……”

    说着,杨业的开始扫视起堂下众将,众将闻言也都不禁大喜过望,纷纷仰首挺胸险要得到杨业的注意,可杨业的目光最终却落到了自己的六子,六郎杨延昭的身上。

    “老六,为父领军离开后,镇北关就交给你了。”

    众将闻言都不禁露出失望士气,而杨大郎等几位哥哥虽也有些失望,但却还是一起恭喜起弟弟来。

    “这次守关至关重要。”

    说着,杨业面露严肃之色,沉声道:“老六,要是守不住镇北关,你就不用再回家了。”

    被父亲选为守将,杨六郎先是狂喜不已,可听了这话却是心中一凛,随即一脸坚定的大喝道:“都督放心,杨延昭愿立军令状,若守不住镇北关,必自绝于天下。”

    杨业闻言不由点了点头,他也不想逼自己的儿子,但这份责任太重了,经不起半分的差池,所以必须要逼一下他的潜力。

    杨业重用自己的儿子为将,也并非完全出于私心,他麾下的偏将校尉虽也有不少,但能担起守关重任的却是一个都没有,相对而言还是他亲自教导的儿子最靠谱。

    在杨业的众多儿子之中,包括十郎杨再兴远在荆州外,大多都是勇猛有余而机智不足,冲锋陷阵那是完全没有问题,但成为一军之主领军作战就差了些火候了。

    而在这其中,却唯有六郎一人,最是稳中,也最有大将之风,所以杨业才会选他肩负起守城重任。

    “大朗,二郎,四郎,五郎,七郎,你们随本都督一起领军出征。”

    “诺。”

    “杨延昭,秦羽何在?”

    两人一起站出,喝道:“末将在。”

    “杨延昭为主将,秦羽为副将,你们共同守好镇北关,不得有任何差错。”

    “诺。”

    由于事态紧急,一分一秒都拖不得,所以杨业当夜就召集大军准备开拔,次日一早就领着大军往银川而去。

    镇北关城头,杨六郎穿着父亲送给他龙鳞甲,极为不舍的目送父亲领军离去。

    杨六郎并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但不知为何,此刻他的心中总有种不好的预感,就好似父亲和兄弟们这一走,就再也见不到了似的。

    啪……

    秦羽从背后拍了杨六郎一下,却把杨六郎给吓了一跳。

    “怎么了?”

    秦羽面露疑惑之色,问道:“好不容易当上了守将,可你怎么还苦着一张脸啊?”

    “有吗?”

    杨六郎一愣,随即笑道:“或许是我想多了吧!”

    杨六郎扭头再往大军看去时,只见朝阳初升,行军的队伍越走越长,而影子也越拉越长。

    就在杨业领军前往银川的同时,也是慕容恪抵达了朔方郡,而收到秦温任命的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