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舍命出使董营的裴矩,则被联军全体视为英雄,他舌战百官的事迹也在联军中广为流传,并迅速向全天下辐射,而这也让裴矩的名气迅速暴涨。
从裴矩那得知了一切的原委后,秦昊远没有众诸侯那么乐观。
董卓坚信李世民还活着,不惜以要回李世民作为停战的唯一代价,这明显是将李世民当成接班人了呀,那秦昊就更不可能放过李世民了。
在秦昊心中李世民的价值,甚至要大过整个司州四郡,他之所以暂时不杀李世民,也只是为了榨干他最后的剩余价值。
当李世民失去最后的利用价值后,秦昊会毫不犹豫的杀了李世民,再将李世民的尸体交还给董卓,令其彻底死心。
别看现在董卓态度强硬,但对于他来说李世民活着才有价值,一旦死了的话也就万事皆,他绝不可能为一个死人和秦昊继续死磕的。
这次李秀宁是凉军的谈判使者,而她将会用天公宝藏的钥匙最为最后的底牌,来换取自己二哥的性命,不过李秀宁不知道的是,她将亲自为自己的哥哥敲响丧钟。
“主公,李秀宁进入洛阳城了。”弄玉禀报道。
秦昊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笑道“钥匙来了,走,一起去见见她。”
秦昊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去见李秀宁的时候,袁绍和袁术兄弟又凑到了一起,也不知到又在密谋者些什么东西。
“大哥,董卓老贼竟然怂了,而继续这样下去的话,恐怕司州真会落到秦昊手里。”
袁术的话也让袁绍眉头紧皱起来,但这也是实在没有办法的事,谁让其他诸侯的势力和司州之间并不接壤,而接壤的又都是王世充这类小诸侯,既争不过也没胆子跟秦昊争!
“秦昊是联军盟主,他顺势镇守司州四郡,乃是名正言顺之事,除了他之外也没人有这个资格。不过……”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阴冷,淡淡道“我袁本初可不会让他那么轻易就得到司州。”
。
第975章:封王策(中)之袁家灭门()
第975章封王策(中)之袁家灭门
长安,丞相府。
“报……启禀主公,凉卫八百里紧急密信。”
董卓蹭的一下站了起来,连忙亲自取过密信,看完后却咬牙切齿道“好个秦昊,好个袁绍啊,杂家纵横天下数十载,从未受过如此奇耻大辱,简直欺人太甚。”
贾诩见董卓如此失态,顿时生出一股不好的预感,小心翼翼的问道“主公,这是怎么了?”
“你们自己看吧。”
董卓怒气哄哄的将密信扔在地上,李儒捡起一看后,顿时喜道“主公,这可是大好事啊!”
李儒看完后,贾诩随即接过密信,仅看了个开头,心中就顿时咯噔了一声,随即将密信递给吕不韦,并笑着对董卓问道“主公,联军内部不稳分裂在即,这对我军来说乃是天大的好事啊,主公为何动怒呢?”
董卓虎目中闪过一丝凶狠,一脸憋屈的说道“当今天下除了秦温一人外,杂家从未将任何人视为对手,可如今却被两个小辈戏耍,简直可恨。”
贾诩等三个谋士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无奈之色,他们都知道董卓心中的自傲,但如今时代已经不一样了呀。
曾经纵横天下的老一辈英杰们,如今是死的死、老的老。
卢植病死洛阳、刘虞战死于虎牢关、皇甫嵩被软禁在长安……只剩下董卓、秦温、刘焉、陶谦等数人人,依然活跃在当今军政两坛。
秦温因身体原因基本处于半隐退状态,而陶谦等人其他人又从未被董卓放在眼里,所以在董卓心中当今天下他是‘独孤求败’类的人物。
可是如今先是秦昊借势诓骗,后又即将被袁绍以阳谋利用,自视甚高的董卓又怎么可能不怒。
“袁本初竟想利用杂家来遏制秦昊?”
董卓眼神不由闪过一丝寒光,恨声道“没那么简单,这次杂家要让秦昊和袁绍都碰个头破血流。”
言罢,董卓虎目看向众人,沉声道“立即传令洛阳的李秀宁,命她暂缓此次的谈判,一切以拖延时间为主。
杂家倒要看看,秦昊能撑到什么时候,待各大诸侯相继退去之后,他秦昊还有什么底气狮子大开口。”
说道这时,董卓停了下来沉思片刻后,继续下令道“华雄。”
作为关西大汉的华雄,虎背熊腰的大步走出,抱拳沉声道“末将在。”
“你立即带人去将袁家灭族,至于罪名就定为谋逆,并蓄谋刺杀当朝丞相。”
“诺。”
华雄想也不想就接过了任务,而李儒等文臣却全部大惊失色。
“主公,万万不可啊。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李儒连忙站出阻止,可话音未落就被董卓打断,只听其不悦道“有何不可?联军人心涣散分裂在即,还能因为一个袁家就重新聚兵讨伐杂家吗?”
“这……是不太可能。”
“那还怕个鸟啊。”
董卓怒喝道,随即狠狠拍了下桌子,道“杂家放过他袁家多少次了?可袁逢老儿却一直在暗中联络汉室老臣,准备密谋对付杂家,杂家现在已经忍无可忍了。”
看着暴怒的董卓,李儒张了张嘴,却说不出一句话,心中满腔的话语,最终都化为了一声叹息。
随着董卓一声令下,袁家满门近千号人在长安市槽被公开斩首,人头被悬挂在长安东门暴晒,而这其中就包括袁绍和袁术的生父,当朝三公之一的太尉袁逢。
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乃是公认的天下第一世家,可如今却惨遭董卓灭族。
虽然被灭的只是家主袁逢这一系,袁家还有大量的人员分散在外,但影响也只仅次于董卓毒杀少帝和太后。
忠于汉室的老臣都被吓得瑟瑟发抖,暗中的所有阴谋诡计全部暂停,生怕董卓的屠刀接下来会挥向自己,毕竟董卓连少帝和袁家都敢动手,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
————————
洛阳。
袁绍兄弟暗中将联军内部不稳的消息捅给董卓,就是想要借董卓之力来遏制秦昊,好阻止秦昊占据司州四郡。
事实证明,他们的决策也是没有错的,凉军的使者确实硬气了许多,凉军谈判也暂时陷入了僵持阶段。
可是让袁绍和袁术怎么也想不到的是,紧接着他们竟然得到了长安袁家被灭族的消息,而他们的生父也被董卓给杀了,头颅悬挂在长安城楼上。
得知董卓竟灭了自己袁家满门,袁绍被气得猛地吐了一口血并晕了过去,醒来后指天大骂“董卓老贼,我袁本初和你不死不休。”
袁术也被这个给气晕了,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明明帮了董卓,可董卓不知恩图报也就算了,为何还要灭他袁家满门?
袁绍也是连肠子都快悔青了,他和袁术加入讨董联军,董卓都没有对联军出手,结果却因此给袁家招来灭门之祸。
袁绍也明白自己的驱虎吞狼之计,恐怕是触碰到了董卓的逆鳞,所以才会招来这么狠的报复,但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晚了。
“走,我们现在就去找秦昊,要求立即停止谈判,打进长安诛杀董贼。”袁绍愤恨道。
“对,绝对不能放过董贼。”
袁术同样一脸愤怒的说道,毕竟死的可是他们的亲爹,这事换了谁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面对袁家兄弟停止谈判、立即进军的要求,秦昊随便找了几个理由就给推脱过去了,而袁家兄弟见秦昊油盐不进,只能愤恨的前去联络其他诸侯,但肯定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看着袁家兄弟离去的背影,秦昊心中冷笑不已,刚在背后捅了自己一刀,结果现在就跑过来求自己,脸皮还真是够厚的。真以为自己看不出来吗?
袁家被灭门之事,秦昊大致也猜的个不离十,完全是袁逢自己在作死,根本怨不得旁人。
袁家被灭族的影响虽大,但在秦昊看来不过是件小事,但袁绍和袁术在背后的捅刀,却是让给秦昊恼怒不已。
如今董卓已知晓了联军的底细,在想之前那样狮子大开口肯定是不行了,想靠谈判逼董卓退出司州也是不可能的了。
秦昊眼中满是思索之色,许久后对左右沉声道“立即传令天子一号,让他准备回来吧。”
。
第976章:封王策(下)之天字一号()
第976章:封王策(下)之天字一号
长安,贾府。
作为董卓三大军师之一的贾诩,此时正一脸惆怅的站在书房窗边,并仰头死死盯着天上的明月。
一名身姿妙曼的黑衣女子,正半跪在贾诩的身后,而她正是锦衣卫天子三号,田言。
自天字二号的楚乔潜伏进宇文家后,和天子一号单线联系的任务,也就落到了天字三号田言的头上。
所以贾诩的身份也就非常明显了,他就是锦衣卫中最为神秘的天子一号密探,同时也就是秦昊的亲舅父,秦昊之母贾玉的兄长。
当年雁门关之战时,秦昊借母亲贾玉之手,将天字一号令牌转交给了前来探亲的贾诩。
之后,贾诩就潜伏进了董卓麾下,并且一待就待了五六年,还成了董卓最为器重的三大军师之一。
不过在漫长的潜伏也终有回归之日,而如今贾诩的回归之日也快要道了,不过在回归之前,贾诩要为这次潜伏划下完美的句号。
田言汇报完主公秦昊的命令后,见贾诩良久无言并且还一直在那发呆,不由好奇的问道:“大人,您之前不是一直盼着想回归的嘛,怎么真到了这一天,大人您好像并不开心呢?”
贾诩叹息了一声后,问道:“田言,你有没有体会过被信任之人背叛的感觉?”
田言眉头微皱起来,想也不想直接道:“回禀大人,无论是在黑冰台,还是锦衣卫,背叛者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所以田言并体会过被人背叛的感觉,不过要是遇到田言应该会感到愤怒吧。”
“只是愤怒吗?”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愧色,苦笑道:“恐怕应该是恨之入骨才对吧!”
田言蕙质兰心,一下就明了贾诩之意,不由问道:“大人说的是董卓吧?”
面对田言的质问,贾诩并没有回答,而田言也没有不识相的继续逼问,因为她明白贾诩内心在挣扎些什么。
就身为人主而言,董卓不但没有任何对不起贾诩的地方,反而还对贾诩极为重视且信任有加,可如今贾诩却要背叛这样一个信任自己的人,恐怕任何人都不可能不感触。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贾诩加入董卓麾下的目地并不单纯,背叛也是从一开始就早已注定的。
良久后,贾诩扭过头看着田言,沉声道:“田言,你秘密联系地字三号,告诉他随时撤离的准备,一旦收到我的消息之后,就立即带上小皇帝撤离。”
隐藏在皇宫中的地字三号,也就是曹正淳,而他和地字二号的秦霜,都是原地字一号秦让的手下。
秦让诈死回归了秦家,但曹正淳却并没有回归,反而留在皇宫继续潜伏了下来,和田言一起成为了贾诩的手下。
天言一听眼中却闪过一丝疑惑,问道:“大人,这种紧要关头,由您亲自去联系地字三号,不是更加有说服力吗?”
贾诩眼中无喜无悲,淡淡道:“我现在不能冒任何风险,更何况在离开之前,我还有更加重要的是事情要做。”
田言闻言心中顿时一惊,在如此紧要的关键时刻,有什么是比带回小皇帝还重要的事?而贾诩显然也没有要和他解释的意思。
当天,贾诩趁着夜色前去面见董卓,却正好还在丞相府前碰到了吕不韦。
吕不韦显然也是刚见过董卓,见到贾诩后当即问道:“贾大人,这么晚了还来打扰主公?是碰到什么要紧之事了吗?”
贾诩淡然一笑,道:“没什么,只是一些小事罢了。”
言罢,贾诩也不在理会吕不韦,大步向丞相府内走去,而吕不韦眼中却闪过一丝寒光,低声道:“这个老狐狸。”
此时的董卓刚准备睡下,处理了一天的公务他也很累,可当听到贾诩求见后还是选择了接见贾诩,毕竟贾诩从没有这么晚来找过他,可见肯定是有极为重要的事。
董卓看到贾诩之后,强忍着困意问道:“军师这么前来,究竟有何要事啊?”
贾诩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属下思索数日,终想出一条秒策,可立即化解我军困境,并且影响天下大势,故连夜前来献给主公。”
“哦?是什么样的秒策,竟能又如此妙用,让军师你都如此迫不及待,杂家到时要好好看看。”
董卓听到贾诩的描述后,顿时来了精神也不感觉困了,连忙接过贾诩递过的卷轴,打开后仅看了标题,就让他瞳孔猛地一缩,而卷轴的标题写的则是:封王策。
董卓当即收起戏谑之心,一脸严肃的浏览起来,半响后长吐一口浊气,凝声问道:“此策军师有几成把握?”
贾诩看到董卓的反应后,当即明白自己这场豪赌赌对了,当即答道:“七成。”
“这么高?”
董卓露出惊讶的神色,又道:“诸侯想逼迫杂家自降爵位,杂家却反而称王的话,不会引来诸侯的另一轮讨伐吧?”
董卓显然还有顾虑,而贾诩则淡笑着解释道:“主公,此时乃是您称王的最佳时机,如今诸侯人心涣散,就算明知主公您称王,也不可能继续攻打我军的。
就算日后诸侯们恢复了实力,主公您称王也早已成了定局,天下诸侯不得不接受。
何况,属下所献的封王策,也不是要主公您一人称王,而是要主公您效仿当初的西楚霸王项籍,以分封天下来重定河山,彻底打破汉室所定的旧格局。
到时天下群雄割据,诸王并举,诸侯们因主公而成王,他们感谢主公都还来不及呢,又怎会因此来讨伐主公您呢?
而诸侯们一旦称王的话,将再也无人尊崇汉室,而主公您之前的骂名,自然也将会消于无形之中。”
封王策对董卓的诱惑太大,董卓是越听越心动。
当今天下纷乱、诸侯林立,而董卓的岁数也已经不小了,而这次诸侯的联合讨伐,也让他难以看到短期内一统的希望。
既然一统天下遥遥无期,称帝自然也就不可能了,所以还不如退而且其次,在有生之年谋求称王呢。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977章:封王一策乱天下()
第977章:封王一策乱天下
贾诩所献的封王策,其实就是效仿霸王分封天下诸侯,好打破汉高祖时所定下的旧格局,开创一个由董卓开启的新时代。
当然,想要顺利实施封王策,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首先,必须要将汉帝掌控在手中。
其次,也就是分封的时机,必须挑在大汉威望最低之时。
如今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天子不过是他手中的傀儡,董卓的命令就是汉帝的圣旨。
而当初张角临死之前,当着天下诸侯的面痛斥大汉必亡,这激发了诸侯们心中的野望。
董卓入主朝廷后,杀少帝、睡太后、屠世家……这也让大汉丧失了最后的遮羞布。
如今的大汉早已没有任何威严可言了,就连底层百姓都知道改朝换代已经不远了,所以此时正是实施封王策的最佳时机,而董卓正是开启新时代唯一人选。
封王策一旦实施,董卓不但可以为自己谋求封王,而且还可以像楚霸王那样,以无上之资分封天下、定鼎山河。
这样的诱惑,恐怕任何人都难以拒绝,可董卓心中却依然有着些许顾虑。
天下诸侯们心中的野望,就好比是关在牢笼中的猛兽,而封王策则是打开牢笼的钥匙,董卓也害怕会一发不可收拾啊。
“军师,一旦实施此策的话,岂不是等于主动放弃坐拥天子的优势吗?”
见董卓不想放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贾诩略作沉思后答道:“主公,今时以不同往日,我凉军已是举世皆敌,天子和百官虽都在我军的手中,但没有一路诸侯会听命于圣旨的。
况且就算实施了封王策,天子也依然在主公您的手中,主公您依旧可以打着汉家天子的旗号,奉天子以伐不臣。”
董卓一听不禁叹了口气,贾诩说的没有错,现在天子在不在他手中,确实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了,因为根本没有诸侯会遵从他发出的圣旨,所以不如发挥一下拥有天子的最后余热。
贾诩见董卓依然还有些犹豫,当即准备在添一把火,于是问道:“属下斗胆问上一句,主公您到底想不想称王?”
董卓闻言后当即虎目一凝,脑海中却莫名想起张角临死前说的那番话,不由沉声道:“杂家何止想要称王,大汉无道,致使天下民不聊生,而杂家必将取而代之。”
“主公,称王尚且畏首畏尾,又何谈代汉而自立?这不过只是第一步罢了。”
董卓闻言不由一怔,沉思了许久之后,眼中不由闪过一丝坚定之色,问道:“军师,封王策若是实施,会有多少诸侯接旨?”
贾诩见此不由松了口气,知道此事已经成了大半,当即笑道道:“诸侯大多皆虚伪之辈,定不会直接在洛阳接诏,不过诸侯联军定会因此而尽退。
而当回到自己的领地之后,除了部分忠于大汉的诸侯外,大部分诸侯定会接受封王诏令。”
董卓闻言不由点了点头,淡笑道:“军师此计甚秒,有军师辅佐,何愁天下不定。”
“主公谬赞,为主公分忧,乃是诩的职责。”
次日,董卓召集麾下众臣,商讨实施封王策一事。
凉军众臣开始大多都反对实施,认为此策乃是霍乱天下之根源,可当了解封王策对凉军的好处之后,大部分人都转而认为应该实施此计,而那小部分反对的人自是无力阻拦。
数日后的早朝上,董卓麾下的众臣,集体上书赞颂董卓的功绩,并威逼小皇帝刘协封董卓为凉王。
数名汉室老臣站出痛斥,却皆被董卓诛灭三族,满朝文武也再无一人感言,至此董卓称王也再无任何阻碍。
董卓虽然骄狂,但也还没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