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起你误会了,本侯从不怀疑此战胜负,只是想知道你想用多久,收服剩余所有县城?”
白起闻言眉头微皱起来。
此战对方人数虽多,但毕竟只是零时拼凑起来的,战斗力必定有限,而且对军也并没有什么名将,所以对于打赢这一仗,白起有着绝对的信心。
可要说收服剩余县城,白起也说不准了,毕竟那可是二十多个县。
白起沉思一会后,沉声道:“二个月内,末将定能收服南阳。”
二个月收服二十多县,这已经相当快了,可秦昊依然摇了摇头。
“本侯再给你加五千兵马,能否在一个月内完成?”
一个月?
在场众将都不禁皱起眉来,在他们看来这个时间实在是太短了,更有甚者甚至以为秦昊是不是对白起不满。
秦昊当然不可能对白起不满,之所以要求白起一个月内完成,是因为项羽将南阳横推一遍后,现在的南阳宛若一张白纸,正适合秦昊大展拳脚。
而要是时间拖得太久,躲在关中的南阳世家返回的话,到时候会对秦昊的施政造成不少麻烦。
秦昊在南阳没有一丝一毫的根基,所以必须抢在世家返回之前提前布局,否则他的胜果实将被南阳世家窃取。
白起没考虑政治因素,他是从军事角度切入,想了很久后最终抱拳,沉声道:
“要是有陷阵营和破军营相助的话,末将有把握在一个月内完成任务。”
秦昊终于露出喜悦的笑容,白起,你果然不会让我失望。
“好,本侯就派出陷阵和破军二营,并且将铁虎二卫也一起派出,给你凑齐五千精锐。”
白起当即露出喜色,拜道:“谢主公!”
哪个将军不想统领精锐,而破军陷阵和铁乎二卫,真是当世最为顶尖的精锐部队。
能一次性指挥这四支精锐,这对白起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
白起领着一万五千大军,直奔南阳联军的所在而去,一场关系南阳归属的战役一触即发。
于此同时,宛城的秦昊却从紧急渠道中,收到了郭嘉的传信。
夜晚,一名蒙面的黑衣侍者来到秦昊营内,恭敬道:“主公,玄字一号传来急件。”
虞石兰被囚禁后,玄黄二部就都归郭嘉掌管,而郭嘉基本是从来不主动联系秦昊的。
黑衣锦衣卫离开后,秦昊连忙拆开。
一阅后,秦昊顿时眼神一凝,因为联系他并不是郭嘉,而是张胜。
为了不让张角发现任何破绽,秦昊主动断了和貂蝉的任何联系,而后黄字部也交接到了石兰手中,所以貂蝉没有渠道可以联系上秦昊。
如今张胜刚称帝没多久,就动用紧急渠道联系自己,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有重要的事。
秦昊认真的翻看起来,张胜信中的内容很多,可其中大部分都不是什么要事,反而都是在向他诉苦。
说什么,她称帝后遇到的一些困难,还有一天到都在晚和各种个人勾心斗角,还说她现在真的快坚持不下去了。
看着看着,秦昊嘴角不禁露出一丝温柔,他明显可以感受到貂蝉言辞间对自己的依赖,可看到后面秦昊就再也笑不出来的。
“这傻丫头,都当皇帝了还这么天真,朱元璋要是不喜欢你的话,又怎会没有任何保留的来帮你?”
一想到青梅竹马的貂蝉,竟被老奸巨猾的朱元璋给盯上了,秦昊心中就不禁焦急万分。
“好你个朱元璋,竟敢挖我秦昊的墙角,看少爷我不剁了你的狗爪,不对,是猪蹄!”
秦昊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心中已经将朱元璋想成了一个为了权利不择手段的恶人,甚至都脑补出朱元璋一脸浪笑的样子。
一念至此,秦昊不禁打了一个冷颤,自语道:“不行,回信中一定要提醒红儿,别到时候没有防备之下吃亏!”
俗话说,没有挖不到的墙角只有不努力的老王。
虽然秦昊和貂蝉之间的感情非常稳定,但两人毕竟分开的这么长时间,天知道近水楼台的朱元璋会用什么手段?
所以秦昊已经决定,今后要经常和貂蝉通信的武力,不给朱元璋任何机会!
秦昊继续看下去,可信中最后所说的内容,却让秦昊惊骇万分。
“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不可能的。”
秦昊瞪大双眼,一脸的难以置信,脑海中也在不停的进行分析。
第484章:张角遗信 释放张良()
第484章:张角遗信释放张良
秦昊死死盯着手中的信,一脸的难以置信。
秦昊之所以会如此失态,是因为原在张胜信的末尾,提到张角早就知道两人的关系。
所以一大堆的问题就来了,张角既然什么都知道,又为何还要将黄巾交给了红儿?
不明所以的秦昊顿时心乱如麻。
让貂蝉先继承黄巾,而后在加入自己的阵营,这可以说是秦昊最大的谋划。
黄巾庞大的人口和百姓的拥戴,是秦昊在一统之路上必须拥有的,所以他不可能放任这股力量溜走。
秦昊本以为自己处理的天衣无缝,可没想到张角竟然早就察觉,只是不知为何没有说破罢了。
“竟然还亲自给我写了信,张角你到底想干嘛?人都已经死了,到底还想打什么主意?””
望着手中的另外三封信,秦昊心中既挫败又复杂。
果然,和那些老不死相比,自己还是太嫩了!
摇摇头祛除心中的杂念后,秦昊强压下心头欧的不安和紧张,缓缓拆开了张角写给自己的那封信。
张角曾是当世最具权威和声望之人,可却用一种平等乃至近乎哀求的语气给秦昊写信,这真的让秦昊不得不肃然起敬。
张角给秦昊写的信中的内容很多,有对大汉的失望,有对天下穷苦百姓的怜悯,也有当知道被百家利用时的愤怒,还有对黄巾因继承人之位内斗不止的失望。
看着看着,秦昊忍不住自语道:“原来张角早就知道和世家死磕的后果,也清楚黄巾不可能夺取天下,只是为了新朝不再继续受世家影响,所以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由于鬼谷子的一手谋划之下,黄巾起义变成了一场削弱天下世家的战争,世家的总体实力直接被黄巾给削弱了七成甚至更多。
所以未来无论是谁一统天下,只要不作出刘秀那种和世家共掌天下之事,新王朝所受到的来自世家的压力,将会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
执政者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心愿,颁布任何有利于天下百姓的政策,而世家却无力干预。
秦昊眼中闪过一丝复杂,轻声道:“本以为你只是不愿向命运屈服,所以才一意孤行逆天行事,可没想到哎,只是为了百姓,真的有必要做到这种程度吗?”
秦昊有信心在自己一同天下之后,会让全天下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可这么做只是为了他的野心,是带有明确目的性的。
而张角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百姓,没有任何为自己谋利的心思,秦昊自认永远都做不到像他那么的纯粹,
或许是受到原史的影响,秦昊总对张角有些偏见,而在这一刻秦昊心中对张角只有尊敬。
现在秦昊终于理解,为什么张角一死之后,各地会有那么多黄巾和百姓自杀,因为他们都感受到了张角的真诚。
信的末尾,张角明确说了他十分看好秦昊,认为未来他有一统天下的潜力。
而他之所以会选张胜为继承人,除了张胜是当时的不二人选之外,也有看好秦昊的因素在内。
看完后,秦昊长吐一口浊气,抹掉额头的汗渍后,苦笑道:
“想让我继承你的意志善待天下百姓吗?表面说是让我自愿选择,可你开出这么重的厚礼,又让我如何能拒绝的了?”
最后张角还请求秦昊放张良回去,因为若是没有张良辅佐,大明肯定是维持不了多少年的,那样秦昊也就无法从大明得到好处。
其实这点张角就算不说,秦昊早晚也会放的,目前秦昊根本就本有半点收服张良的可能,放了张良反而能得到他的感激。
看了眼手中另外两封信,秦昊强压下心中的好奇,并动手没有拆开。
这两封信是分别写给张良和张宁的,张角临终要跟女儿和弟弟说的话,秦昊觉得还是不看为好,这也是对张角的尊重。
放下手中的另外两封信,秦昊仰头望月,自语道:“张良,连张角都认同了我,而你又会如何选择呢?”
次日天明,秦昊骑马来到宛城东区的一处宅院,这里面秘密囚禁这三个要犯,正是张良、张宁和虞姬三人。
秦昊虽囚禁了三人,可却好吃好喝的招待起来,甚至定时送外面的消息过来,只是没有给他们人生自由。
进入地下密道后,秦昊缓步来到张良的牢门前。
张良正手持一本竹简认真阅读,并没有发现秦昊的带来,反而是一边的张宁最先开口。
“秦昊,关了我们这么久,终于要露出真面目了吗?”张宁冷冷道。
张角的死亡让张宁成熟了不少,她虽知道父亲之死并不怪秦昊,但却痛恨秦昊囚禁自己,结果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秦昊没有搭理张良,而是直直的盯着张良,张良这时也终于发现了秦昊,于是放下竹简,淡淡道:“劝降的话就不必说了。”
“我是来放你们走的。”秦昊沉声道。
“你会这么好心?肯定有什么阴谋吧。”张宁冷笑着挖苦道,而张良则是皱眉思考起来。
秦昊摇了摇头,而后将张角所写的两封信递过去,见竟然都没有人接,只得解释道:“就这是张老写给你们的信,看完你们就知道了。”
张宁一听猛地从秦昊手中抢走两份信,把另一封交给张良后,连忙拆开写有‘爱女宁儿亲启’字样的信。
张良的眉头皱的更紧,可当看到信中内容确是兄长的笔记后,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张良和张宁都是张角最亲近的人,所以信中所写的内容都比秦昊的多,秦昊只能在一边静等。
张宁那边都还没看到四分之一,就伤感的痛哭起来,而张良的面部表情就有些丰富了,有惊讶、有复杂、也有伤感。
许久后,张良一脸复杂的走到秦昊面前,他简直不敢相信兄长真会选择这个毁了黄巾的少年,而且还劝自己帮他一统天下。
大哥,你真的太傻了。张良心道。
第485章:废除刘宏 另立新帝()
第485章:废除刘宏另立新帝
监牢中,张宁依然在伤心的大哭,而秦昊和张良两人就这么相互对视着,谁也不说话。
气氛渐渐变得尴尬起来,为了缓解尴尬,秦昊瞅了眼张良手中的信,问:“张老信中都说什么了?”
张良一愣,转而冷冷道:“你没看吗?”
秦昊看着张良的眼睛,无比认真道:“想看,但是忍住了。”
张良死死盯着秦昊的眼睛,可从那对重瞳中他只看到了坦荡和真诚,心中对秦昊的怨气也不由减少了不少。
张良叹了口气后别过头去,沉声道:“秦昊,就算你放了我,我也不会感激你的,更不会效忠于你。”
秦昊轻笑一声,道:“我亲手将红儿推进深渊,却没有拉她出来的能力,现在能帮到红儿的只有你了,所以是我要谢你。”
张良转过头,认真道:“将来我说不定还会和你作对,这样你还愿意放我离开?”
说不定?秦昊心中暗定,不紧不慢道:“所以啊,还不趁着我反悔之前赶快走?大明现在真的需要你。而将来的事,谁又能说的准呢?”
张良暗自在心中点了点头,对秦昊的所有怨气已经减少大半,但依然不会因此就效忠秦昊。
张良意味深长的看了秦昊一眼,淡淡道:“希望你以后不要后悔吧。”
言罢,张良大步走出已经开了锁的牢房,并缓缓向牢外走去,可紧接着他身后就传来秦昊的声音。
“等等。”
张良回过头,心中无比的失望。脸色上却没有丝毫表情。
“怎么,这么快就反悔了?”张良淡淡道,言辞间听不出任何语气。
“当然不是。”秦昊解下腰间的干将,递出道:“红儿现在是大明皇帝,在继续使用莫邪的话,确实不太适合,这把干将你替我交给她吧。”
张良接过干将后,秦昊又道:“龙且和季布二将,既不愿降汉也不愿降我,继续关着也是浪费时间,所以你还是将他们两个带上吧,正好这一路也可护你周全。”
张良身躯微震,心情再次变得复杂起来,冲秦昊拱手一礼后,轻声道:“多谢,告辞。”
手持干将的张良继续向外走去,而外面等待他的除了自由之外,还有相比于之前更烂的一个烂摊子,可他却不得不接。
宛城东门,龙且和季布二将早已在城外等候多时,见张良终于出来了,二将连忙迎了上去。
“人公将军,秦昊那小子真将您给放了?末将还以为他又有什么阴谋呢?”季布喜道。
“人公将军,秦昊没有难为您吧?”龙且关切的问道。
张良摇摇头,道:“此处非久留之地,路上再说吧。”
二将相视一眼,都连忙点头答应,三人三骑都向兖州方向策马而去。
临走前,张良扭头一脸复杂的看了眼宛城,心道:“秦昊,没有放弃善良的你,注定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不过那种无情无义之辈,真的是我张良想要的主公吗?”
张良走了,可张宁却出人意料的留了下来,具体原因秦昊也不知道。
秦昊有些头疼的看着身后的张宁,放走张良后他正要去见石兰,可张宁却死死跟在自己身后,怎么甩都甩不掉。
秦昊脸上闪过一丝无奈,道:“你还跟着我干嘛?不是都说放你离开了嘛?怎么,难道还想被继续关吗?”
张宁一听顿时眼睛一红,带着哭腔道:“父亲的尸骨至今没有得到安息,我,我想求你帮我把父亲的尸骨要回来,让父亲入土为安,求你了姐夫?”
张宁这声姐夫,也叫的秦昊心头一软,心中也不禁暗骂刘宏小心眼。
张角确实毁了大汉,但他毕竟已经死了,就算是为了安抚投降的黄巾,也应该善待他的尸体,可是刘宏却偏不。
张角死后,刘宏每夜都会作噩梦,并梦到张角前来索命,以至于夜不能寐。
时间一久,刘宏的精神也变得恍惚,开始疑神疑鬼起来,
道家于吉亲自为刘宏诊断,并言是因张角死在皇宫门口,死后怨气太重魂魄没能进入地府,反而缠上的皇上,所以才会夜夜梦到张角。
刘宏被这一说法吓了一跳,连忙搬出皇宫,住进了大将军府,并让白马寺主持普净日日超度,可情况也依然没有好转。
最后也不知是谁,竟提出通过‘碎尸’来让张角‘魂飞魄散’,以治疗刘宏的噩梦之症。
刘宏都快被噩梦给逼疯了,哪里还有思考能力,当众提出凌迟张角的尸体,也让天下反汉势力看看和背叛大汉的下场。
此提议一出,立马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
张角虽死,余威仍在。
天下不知有多好百姓,依然在念着张角的好,结果你刘宏却连人家的尸体都不放过,这不是找骂吗?
就算你刘宏已经没有名声,但也不能这么破罐子破摔吧?
况且,人死如灯灭,你刘宏对一具尸体都要较真,那以后还有谁敢投降?
击败黄巾虽是秦温等一干将领的功劳,但若不是刘宏坚持不换将的话,也不会有最终的胜利。
所以部分死忠分子,都天真的以为刘宏不再昏庸,大汉中兴可待。
可现在再一看,刘宏和一具尸体都要较真,这哪是改过自新?分明是变本家厉嘛!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昏君还是那个昏君啊,所有忠臣心中都无比的绝望。
不行,不能再让这个昏君在继续祸害大汉,在这么下去大汉真的没有希望了。
黄巾起义之处,朝中臣中就有要除刘宏另立新帝的想法,只是当时黄巾的攻势太猛,实在不适合废帝另立新君。
如今黄巾大患已除,大汉也好不容易又有了一点起色,可刘宏竟然还这么荒唐,那满朝文武还能在忍嘛?
大汉之所以受到天下的唾骂,大半都是因为刘宏和十常侍的缘故,他们才是骂声的中心。
所以只要换一个名声不错的新帝,在诛杀十常侍已泄民愤的话,说不定还能重新唤醒百姓对大汉的认同。
第486章:废帝之乱()
第486章:废帝之乱
在这个年头,君可以杀臣,臣同样可以废君。
皇帝并非不能废除,更何况还是刘宏这种公认的昏君,一连昏庸了十多年却依然稳坐皇位,这反而可以说是个奇迹。
如今终于连汉室的死忠之臣都受不了刘宏了,而废除刘宏另立新帝的这一想法,也在朝中得到大部分文臣的认同。
废帝的趋势也越来越大,最后不止是文官,就连不少武将都表示赞同,由此可见刘宏在大汉内部,同样是多么的不得人心。
而持有反对意见的,只有十常侍集团,掌控兵权的大将军何进和袁家等部分世家。
十常侍是刘宏的爪牙,完全依仗刘宏而生,刘宏一旦被废,第一个死的就是他们,所以十常侍必须抱紧刘宏的打腿。
何进的外甥刘辨乃是皇长子,而要是废除刘宏,刘辨还有继位的可能吗?
对于何进而言,最大的事就是刘辨可以顺利继位,任何阻止刘辨继位之事,都是在断何家的富贵,所以自然不会允许刘宏被废。
至于袁家,作为天下世家之首,袁家巴不得大汉每一代都是昏君,否则又如何能名正言顺的取而代之呢?
对于此次废帝之议,各地诸侯都默契的选择了观望,坐看朝廷内斗。
而在没有外力干涉的情况下,本来人心所向的废帝一事,却被何进等三方势力的联手镇压,最终反而以朝臣的失败,刘宏的胜利而告终。
这场动乱,来得快,去的也快。
受到影响的只有大汉的高层官员,士兵和平民都有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可大汉高层却是真正的元气大伤。
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