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巅峰召唤-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中的等级观念是很重的,就算董卓是副都督,可在正式场合直呼主将为‘弟’,也是件很失礼的事,不过秦温并没有丝毫在意,

    董卓不论官职还是爵位都和秦温平级,而他手中掌控兵马还在秦温之上,秦温自然不会在乎这种小事。

    “哪里哪里,本帅只是尽力而为,有今天局面全赖诸位之功。”秦温谦虚道。

    众将闻言,纷纷笑道:“都督过谦了。”

    秦温也不反驳,淡然一笑道:“司州东三门兵力薄弱,可却要面对黄巾近七十万大军的反扑,万一真让黄巾打破一门,可就追悔莫及了。

    现在函谷必须分出兵力支援,以加固东三门的防御,好彻底困死黄巾。我意分兵两路,一南一北支援三关,诸将谁愿意领军?”

    汉军在三关也就十几万兵力,就算有天时相助,想挡下黄巾反扑也并不轻松,这点所有人都清除,所以分兵支援势在必行。

    曹操第一个站出:“末将愿意领兵支援三关。

    众将见此都不禁在心中大骂曹操狡猾,随后也都纷纷开始请战,毕竟留在函谷关也无功可力,所以还不如领兵外出。

    “都督,袁绍愿意领军支援。”

    “孙坚……”

    “公孙瓒……”

    ……

    “既然三弟最先请命,那就让三弟你领南路军吧,二弟为副将。”秦温看着曹操笑道。

    曹操顿时大喜过望,连忙道:“谢都督,不,谢大哥。”

    曹操和孙坚为何与秦温成了兄弟呢?

    这还要从两个月前说起,当时宜阳城失守,秦温在退往野王城的路上,遭遇到了朱元璋的伏兵。

    若不是曹操和孙坚全力相救,秦温可能已经被朱元璋给杀了,所以自然对两人充满了好感。

    之后的一系列大战中,意气相投的三人很快就很结下深厚的情谊,所以干脆就结为异姓兄弟。

修改前两章的一个错误() 


第466章:彻底封锁 希望破灭() 
第466章:彻底封锁希望破灭

    秦孙曹三人中,秦温最年长,所以为大哥。

    孙坚和曹操同龄,但月份长于曹操所以为二哥,而曹操则为三弟。

    三人最终都为一方诸侯,并且在乱世互为扶持,倒也成了一段佳话。

    看着跪在面前的两位义弟,秦温一脸严肃道:“现命曹操为主将,孙坚为副将,领十万大军,走武关入南阳,支援南路军攻打伊阙关。”

    “诺!”两人一起应道。

    公孙瓒等将都一脸的不满,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秦温偏心孙曹却是太明显了,可不满又能怎样,谁让秦温是大都督呢?

    派出南路援军后,秦温立刻开始考虑北路援军,并最终将目光放在了董卓身上。

    “董卓,袁绍何在?”

    “末将在。”两人一起站出应道。

    “现命董卓为主将,袁绍为副将,领军十万,走蒲坂入并州跨黄河,支援北路军攻打小平津关。”

    “诺。”

    董卓是二十万凉州军的统领,而袁绍更是当世第一世家袁家中人,结交此两人才符合秦家未来的长远发展。

    至于其余的诸侯,目前还没人入得了秦温的眼,所以也就不存在得罪之说。

    就这样,二十万汉军兵分两路离开函谷关,而秦温则继续统领

    一南一北向黄巾包围而去,一旦抵达目的地的话,黄巾将再无一丝打破牢笼的可能。

    中平三年(185年),一月二十日。

    张士诚领并猛攻大谷关,可在白起的严防死守下,张士诚发动了十余次进攻都未能攻克。

    一月二十四日。

    皇甫嵩领并南下攻打小平津,准备彻底锁死司州北大门,奈何同样受到气候的影响,数次强攻都未能攻克,只得暂时退守孟津关。

    二月十日。

    曹操援军抵达伊阙关和秦昊会师,之后在十几万汉军和无数猛将的日夜猛攻之下,终于以损兵三万的代价攻下了伊阙关,黄巾南大门至此彻底锁死。

    攻克伊阙关后,秦昊一边组织死守,一边向大谷关派遣援军,至此东大门同样万无一失。

    二月十六日。

    董卓援军抵终于达孟津关,而皇甫嵩当即领十五万大军南下,第二次攻打小平津。

    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攻城后,小平津城门最终被李元霸十锤砸破,司州北大门被彻底锁死。

    自此,除被焚毁的虎牢关外,洛阳八关中的七关都已回到汉军手中,所有人都意识到黄巾恐怕要凶多吉少了。

    二月二十日,司州的民间储粮,终于彻底耗尽了。

    司州四郡78县共有三百多万百姓,黄巾的军事储粮也只够大军两个月只用,根本就不够三百万百姓分食。

    可若不分粮赈灾的话,光是镇压百姓暴动,就会让司州黄巾疲于奔命。

    可若是分粮的话,那等于是束手待毙。

    无奈之下,张胜只得下令放弃司州全境,全军聚集到洛阳一城死守。

    领兵在外的张士诚、李自成、陈友谅等渠帅,都放弃死守,回师洛阳。

    事到如今,黄巾也只能用这种方法拖延时间。

    毕竟洛阳城高墙厚,数十万大严防军死守之下,汉军根本不可能破城,而舍弃出去的七十余城百姓,也会加重大汉的后勤负担。

    黄巾目前还有两个希望。

    一是拖到气候回暖,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打破牢笼。

    二是期望关东黄巾能从外围打破囚笼,这样也可以救他们出去。

    上天好像都站在大汉这一边,今天的冬天意外的长,黄巾左等右等也没等到气温回升,而关东黄巾都没能攻破张辽防线,就更别说打破大谷关了。

    一股绝望的气氛,正逐渐在洛阳黄巾之中蔓延。

    屋漏偏逢连夜雨。

    就在这时,洛阳百姓也发起了暴动。

    曾是帝都的洛阳,是这个时代最大最富饶的城市,仅一城就有百万百姓。

    可随着战争爆发、大征兵、迁都和项羽的屠杀,曾经的帝都再也不见之前的繁荣,连人口都锐减到了七十万,不过依然是人口最多的城市。

    大汉十三州中,若论百姓反对黄巾的力度,司州百姓绝对是最强的。

    黄巾占据司州之后,所推行的天国田亩制度,让黄巾在司州争取到了不少民心。

    可洛阳的百姓却依旧不领情,帝都百姓高傲惯了,再加上有太多的洛阳人死在黄巾的手中,这份仇恨不是一点‘小恩小惠’就能抵消的了的。

    为了拖延时间,黄巾舍弃了司州两百多万百姓,可洛阳的七十万百姓也是要吃饭的呀?

    黄巾没有足够的粮食,分粮等于是等死。

    为了活命的粮食,再加上亲人的仇恨,于是洛阳暴动愈演愈烈。

    见局面逐渐失控,张胜提出分粮平息暴动,可却没得到一个渠帅支持,就连张白骑张牛角都不支持。

    在黄巾高层看来,他们已经对洛阳百姓仁至义尽了,可这样都不能收回洛阳民心,那就只能杀光这些大汉的死忠。

    洛阳又要面临一场大屠杀,可就在即将实施时,却被张角给亲自叫停了。

    皇宫大殿,一脸苍白的张角,虚弱的对众渠帅说道:“传令下去,分粮给洛阳百姓,以平息暴动。”

    “师尊,不能分粮啊。”

    张牛角跪下劝道,紧接着张白骑也道:“师尊,若是分粮,就真的没有脱困的希望了。”

    朱元璋紧接着站出,而其余众渠帅也都纷纷进言,希望张角可以收回成命。

    张角惨然一笑,反问道:“不分粮就能坚持到脱困吗?”

    朱元璋张了张嘴,可却不知该如何回答。

    所有人心中都清楚,面对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几十万汉军,他们想要脱困几乎是不可能的。

    黄巾的希望已经破灭了,可要他们承认这个事实,确实有些太残酷了。

    张角知道所有人都不能接受,他又何尝愿意接受,可是不接受又能如何?

    最终还是失败了啊!

    张角心中凄苦无比,他不为权不为名,为给天下贫苦百姓谋福利,不惜得罪了天下世家,可却依然有百姓要反他。

第467章:孤掷一注 弹尽粮绝() 
??第467章:弹尽粮绝共赴黄泉

    张角觉得自己的一生就是个悲剧。

    幼年丧父,青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徒

    南华道人是张角最尊敬的师尊,可却从始至终一直都在利用他,以达到百家的阴谋。

    张角本以为已经打破百家为他编制的囚笼,可当反应过来之后才发现,只是换了一个更大的囚笼罢了。

    天意果非人力可逆,逆天终究要被天所伤啊,罢了,老夫也累了!

    长叹一声后,张角看着众渠帅,轻声问:“我黄巾起兵的初衷,现在还有人记得吗?”

    “为天下百姓而战。”所有渠帅一起大声喝道。

    “都知道啊。”张角扫视众人,怒喝道:“可你们是怎么做的呢?洛阳百姓就不是百姓吗?”

    众渠帅都面露羞愧之色。

    在保全自身和牺牲百姓之间,所有人都选择了保全自己,他们也并不觉这有什么不对,可却背离了最初的初衷。

    “这次我黄巾或许会输,但笑到最后的绝对不会是大汉。战争给百姓带来了太多的灾难,百姓早已经不堪重负,大汉可以无视百姓的死后,但我们不能。分粮吧咳”

    话还没说完,张角就猛地喷出大口鲜血,所有渠帅见此都惊呼起来。

    “师尊。”“大贤良师。”

    中平三年,二月二十一日。

    在大贤良师张角的命令,黄巾正式开仓放量。

    消息传出后,洛阳百姓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可当一袋袋的救济粮分发下来后,洛阳百姓这才明白,谁才是真正向着百姓的一方。

    黄巾统治下,给百姓分田,惩治贪官污吏,重审冤假错案,即遍将要面临断粮,都还给百姓分粮。

    至于大汉,想想那都是泪啊!

    在大汉的统治下,世家豪强不断压榨百姓,各州贪官污吏遍布,百姓根本活不下去。

    黄巾与之相比,那真的要好上太多了,可洛阳百姓又是怎么回报的呢?

    不断抵抗黄巾的惠民政策,拒绝黄巾的所有善意。

    现在想一想,这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吗?

    张角的以德报怨之举,让大多数洛阳百姓的心中满是羞愧,终于忘记了曾经的仇恨。

    自此,连曾是帝都洛阳的百姓,都已经开始唾弃大汉,大汉彻底背上‘暴汉’之名,任谁也无法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大汉或许赢了战争,可却彻底丢了民心;

    黄巾虽输了战争,却赢得了天下人的赞誉,连汉军一方都丝毫敬佩不已!

    二月二十二日。

    张角命令朱元璋担任主将,领典韦许定李进越兮等将,统领三十万精锐大军进攻大谷关,准备进行最后的孤注一掷。

    早在战前,白起就预料到黄巾要拼命,考虑到南北两路皆不缺兵力,所以白起事先就向秦昊进行了援军申请。

    秦昊给了白起三万援军,并让冉闵薛仁贵和雄阔海三将前去助阵,还也给皇甫嵩写了封信,希望皇甫嵩也可以分兵支援白起。

    皇甫嵩收到信后,命韩信和秦检领军三万,前去大谷关支援。

    有了六万援军,大谷关兵力空前的富裕。

    白起分出三万大军支援这张辽,以应对兖州方向的黄巾军,自己仅靠五万守军,就挡下了三十万大军的猛攻。

    三月十五日。

    二十余天的猛攻之下,大谷关依旧稳如泰山,可前线粮草却将要耗尽。

    朱元璋一边继续猛攻,一边向洛阳崔粮。

    如今洛阳所有人的供粮,都改为城成了一日一餐,所有粮食都优先向军队供粮。

    洛阳百姓对此也都选择了理解,毕竟黄巾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却分给他们一餐,真的已经仁至义尽了。

    黄巾采用开源节流的方式,一边勒紧裤腰带死撑,还想尽一切方法筹粮。

    张胜直接让大军在司州大地四散开来,通过打猎、捕鱼、挖野菜等等一切可用的方法,寻找到可食用的粮食,供给前线的军队。

    可这也只是勉强够洛阳军民食用,而且根本撑不了多久。

    黄巾军和洛阳百姓通过各种方法,又咬牙死扛了一个月,可朱元璋依然没能攻下大谷关。

    而经过一番地毯式的搜索,山中野兽的基本被猎杀干尽,水中的鱼儿也被捕捞一空,野菜树根都被挖光,甚至天上的麻雀都会被射杀一空。

    黄巾已经彻底断粮,洛阳周边也找不到任何粮食了,每天都有近千百姓和士兵饿死,甚至有人已经开始啃食尸体。

    四月十五日,洛阳,皇宫。

    即将油尽灯枯的张角,站在皇宫台阶顶端,看着哀鸿遍野的洛阳城,心中反而一片宁静。

    “我张角虽败,却要给黄巾留下火种。”

    张角喃喃自语起来,而后问:“朱元璋回来了吗?”

    张胜还没回答,浑身伤痕累累的朱元璋就已经站出,眼中满是羞愧的自责道:“末将愧对良师信任,死不足”

    “孩子,这不怪你。”

    “大贤良师。”

    “叫师尊吧,从今日起,你朱明朱元璋就是我张角的关门弟子。”

    “师尊。”

    朱元璋大哭起来,这一刻他无比痛恨自己的无能,什么自己不能攻破大谷关?

    张角对身边的张胜等人说道:“胜儿,你们走山路离开司州,前往兖州重新举起我黄巾的大旗,绝对不要想暴汉服软,终有一天我黄巾一定会覆灭大汉的。”

    司州四门虽确实被封锁了,可锁住的其实是只是大军,少数人若是翻山越岭的话,汉军也是不可能拦得住的。

    张胜闻言顿时大惊失色,急忙道:“父亲,孩儿离开后,您怎么办?”

    张角早就已经看淡了生死,风轻云淡道:“以为父目前的身体情况,要是还在翻山越岭的话,肯定会死在路上,这可不是为父想要的的死法。”

    “父亲不走,孩儿也不走。”张胜倔强道,泪水不自觉的从两颊流出。

    “傻孩子。”张角抚掉张胜的泪珠,慈爱道:“就是没有此败,为父依然时日无多,所以不必为为父伤心。”

修改个错误() 


第468章:托孤() 
第468章:托孤

    黄巾拼尽了全力,可依然没能突破牢笼,如今已经没有了反抗的本钱。

    现在对于司州黄巾而言,唯一能做的就是送走部分高层核心,以图今后东山再起。

    毕竟已经获得民心的黄巾,根本就不缺兵员,想要恢复兵力的难度并不大,只是需要时间修养而已。

    至于困在司州的黄巾,就只有两个选择。

    一,饿死;

    二,无条件众向汉室投降。

    张角已经做出了决定,就是在送走张胜等人后,就亲自率众向大汉投降,而除了他之外,也有人能让司州数十万大军投降。

    至于投降后汉军会不会在行屠杀之局举,张角相信大汉绝不会在干这种蠢事。

    至于张角自己,他本就没几天可活,所以早就无所畏惧了。

    “父亲。”

    张胜知道这一别后必将是天人永隔,心中伤心不已,紧紧抱着张角大哭起来。

    张角慈祥的抚摸着爱女的头发,在张胜耳旁小声道:

    “红儿,原谅为父的自私,这担子本不该由你一个女子来承担,可除你之外为父实在没有可以托付的人了。”

    张角并不是没有可托付之人,他之所以收朱元璋做关门弟子,就是非常看好朱元璋的未来,才故意用这种方式来提高朱元璋的政治本钱。

    只是朱元璋的资历实在太浅,要是他可以打破大谷关,拯救司州所有黄巾将士的话,倒也能以英雄的身份,勉强压服众渠帅以继承张角的位子。

    可惜这种假设没能成立,朱元璋失败了,而且是败给了白起。

    强推朱元璋上位的话,众渠帅肯定不会服气,内斗也将无法避免,所以如今能让大多数渠帅勉强认可的,就只有张角之子张胜。

    而有野心的那部分渠帅就算心中不想认可张胜,可在大汉的高压之下,也只能认同张胜,否则就只有被逐个击破一条路。

    听到张角所说后,张胜顿时沉默了,她也知道自己今后将要面对的,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顶着张角之子头衔的她,将会成为一面反抗暴汉的旗帜,不久后还会被众渠帅推举成为天国皇帝,以鼓舞关东反汉和心向黄巾之人的士气。

    可是,各地总督只是无力独自对抗大汉,所以才不得不尊她为主,实际却是借黄巾之势发展自身的蛀虫,绝不会真的对张胜言听计从。

    外有大汉步步紧逼围剿,内有各大总督割据夺权,这就是张胜即将面对的烂摊子。

    “孩儿怕会应付不来?”

    张胜有些畏惧的的说道,毕竟这样的局面,早就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

    “为父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张角看着张胜的眼睛,叹息道:“若有一天你真的累了,那就将担子交给一个你信任的人,由那人来继承为父的意志吧。”

    张胜顿时瞪大眼睛,她听出了张角话中的意思,‘那人’就是她心中的那人。

    张胜本身并没有多大的野心,她知道是因张角的缘故,黄巾虽会暂时效忠于她。

    可她毕竟只是个女人,一旦她是女人的身份暴露,黄巾还会继续效忠于她吗?

    张胜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可她的身份暴露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所以她也做好了一旦扛不住压力,就将手中力量交给秦昊的准备。

    这其中虽有张胜的私心在里面,但却是对双方都有好处,只是没想到竟被张角看破,可却依然没有拆穿她。

    义父这么信任自己,可自己却一直在欺骗他。

    一念至此,张胜心中就满是羞愧,所以决定要和张角坦白。

    “父亲,原来你都知道,孩儿”

    张角抬手打断,小声道:“不必解释,为父知相信你没做过任何不利于为父之事,而且也一定会给黄巾一个好的未来,所以才会将这重担交托给你。”

    张胜没有在张角的眼中看到预想的愤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