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后,董卓就带着重获自由的李元霸前去找李渊,一路上李府众人见到李元霸就躲得远远的,生怕其突然暴起伤人。
李渊见到李元霸后,一开始还以为是李世民私自放的人,刚想发火可见到董卓后就全都明白了,所以也就不敢再说什么了。
董卓要收李元霸当义子,李渊自然是不会反对。
毕竟凉州刺史董卓,收他李渊的傻儿子当义子,这无论是对李渊还是李家都是一件大好事。
背靠董卓这棵大树,不但李渊自己的仕途会更加通顺,李家也能迅速壮大,所以李渊根本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
更何况,现在的李元霸,对李渊这个生父只有些熟悉的感觉,并没有丝毫的印象。
李元霸现在只认三个人,母亲、二哥和董卓,而这三人中,李母和李世民还要靠哄,可对董卓却是言听计从。
所以董卓收李元霸当义子,这也是相当替李家解决一个大麻烦。
在李渊和李母,还有李家众人的见证下,李元霸正式对董卓行了跪拜大礼。
当然李元霸并不懂这其中的含义,他只知道爹让他跪,他就跪了。
董卓将李元霸扶起,爽朗的大笑,道:“元霸,从今天起你叫董元霸,是我董卓的儿子了。”
“爹!”
李,不,董元霸开心的叫道。
第369章:家族联姻()
第369章:家族联姻
看着自己儿子管别人叫爹,就算那人是自己的主公,李渊心中也还是感到有些酸涩。
可无论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族,还是为了李元霸,李渊都不得不如此。
这么做是对的,反正所舍弃的,只是一个从没有抱过希望的儿子罢了。李渊在心中这样安慰自己。
董卓是真的发自肺腑的高兴,而李儒见此,又站出道:“岳父,你已很久没有这么开心了,何不来个双喜临门,喜上加喜呢?”
“哦?”
董卓一听顿时来了兴趣,笑着问道:“怎么个双喜临门之法?”
李儒指着李世民,道:“世民贤弟文武双全,乃当世难得的青年俊杰,主公何不招之为婿,来一个双喜临门呢?”
李世民一听整个人都呆了,而董卓则双眼放光的打量李世民。
董卓在长相方面算不上英俊,只能说是威猛雄壮,可董卓所生的女儿却是个个花容月貌,国色天香。
董卓虽妻妾成群,但总共也只有四个女一子,现在唯一的儿子已经战死,只剩下四个宝贝女儿。
董卓的大女儿董玉,在原史上嫁给了羌族某部的首领。
二女儿董召,原史是董卓部将牛辅的妻子。
三女儿董媛,也就是李儒的妻。
至于小女儿董婉,无论正史野史都没有明确记载。
这次讨伐黄巾,让董卓的见识也得以开阔,如今一般的青年俊杰又哪里入的了他的眼。
现在在董卓的心中,够资格娶他女儿的,除了秦昊那样的天之骄子在,次一等也起码是李世民赵子龙这样文武双全的俊杰。
所以董玉虽还可能,会因家族利益而和羌族首领联姻,但董召基本不可能被董卓嫁给牛辅了。
现在有李世民这种完美女婿作为参照,像牛辅这样的货色,根本都入不了董卓的眼了。
董卓泛绿的眼神,看的李世民浑身发毛,而董卓却浑然不觉,反而满意的点点头。
“不错,很不错。”
董卓对李世民显然非常满意,一脸笑意的回过头看着李渊,问:“吾二女召儿,尚有些许姿色,叔德可愿与我董家结成儿女亲家?”
董卓收李元霸为义子并改董姓,这让李渊心中多少都有些芥蒂,可董卓将女儿嫁给李世民,李渊心中真的一点意见都没有。
嫁女儿可不比送儿子,李世民是娶了一个媳妇儿进家门,并搭上董卓这个岳父,这无论对李世民的仕途,还是李家的发展都没有任何的坏处。
先说李世民,董卓如今无子,而女婿也相当半个儿子,所以有董卓罩着,李世民的仕途肯定是一片光明的。
再说家族,董家在凉州那完全是霸主级别的地位,并且和秦家并列为关西双雄,如今还即将击败秦家,成为关西世家中的领头人。
李家一子直成为董卓义子,一子一直成为董卓女婿,有这两层关系在,只要李家经营得当的话,短时间内一定能走出陇西,扎根凉州,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家族。
所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李渊此时的心情,那就是:心花怒放。
家族数代人的积累,却在自己这一代喷发,李渊心中无比自豪。
“能娶主公的女儿,这自然是犬子的福气了,就是不知二小姐是否愿意嫁给犬子?”
李渊左一个犬子又一个犬子,还假意询问董召的意见,心中自然是一万个愿意了。
董卓见此满意的点点头,笑道:“做爹找了这么一个文武双全的郎君,做女儿的又有哪有不愿意的道理?况且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能容她一个丫头做主。就这么说定了!”
“那好,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看的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这么简单就将自己的正妻位置给决定了,心中要说不反感那绝对是不可能的。
这倒也不是李世民讨厌董召,李世民是见过董召的,并且印象很好,在他心中温婉漂亮的董召对他而言,确实也是大妇的良选。
李世民所反感的,只是单纯的被他人决定摆弄的命运,并且都没问过自己的感受,所以哪怕是为他了好,他也发自肺腑的反感。
可反感又能怎样呢?
这两人,一个是自己的老爹,一个是自己老爹的主公,就算自己单方面反对,也不会影响结果。
此时的李世民只想自己可以尽快的成长起来,直到任何人都无法勉强自己做任何不愿做的事。
……
凉州的董家和李家已经绝定联姻,而洛阳的秦家父子,秦温和秦昊,也在商量和其他家族联姻,而这个家族则是杨家。
战前会议结束后,秦昊立刻就向秦温推荐了杨家,希望老爹能亲自出马,将杨家剩下所有的人才都一网打尽。
并不是秦昊心急,而是已经有人开始挖墙角,并且还成功了。
也不知是不是杨家的名气太大,秦昊一回洛阳就听到,各路诸侯陆续拜访杨家的消息。
黄鼠狼这么殷勤的给鸡拜年,所以又还能为了什么?
现如今第三代杨家将,老八郎的这八系中,杨继忠、杨继孝和杨继康三系选择了效忠公孙瓒。
杨继仁、杨继义和杨继凯三系效忠了袁绍。
杨继亮和杨继祖归顺了曹操。
杨崇训归顺了孙坚。
秦昊只是稍有疏忽,结果如今杨家老八郎八系中,只剩下杨业一系空悬,而且还不知有多少诸侯在盯着。
秦昊就很诧异,杨家怎么就这么抢手?
经过调查后,秦昊才知道难怪杨家那么抢手,原来是系统为杨家植入的家族背景,确实够牛叉。
四代将门的杨家,虽然并不是顶级世家,但如今壮年一代,基本都已扬名天下。
尤其是杨业,在秦温担任雁门太守之前,他就是上一任雁门太守。
后因得罪了十常侍,杨业才遭到贬黜,直到最终彻底对大汉失望,才辞官在家闲赋至今。
这么一个一门将才的家族,一众诸侯自然不会放过了。
奈何僧多肉少,杨家就算满门将才,也不够众诸侯分的。
就在秦昊赶来洛阳的途中,杨家八系基本已被瓜分完毕,只剩下杨业一系尚在观望,而这恐怕还是杨大郎在秦昊麾下的缘故。
第370章:秦杨相亲大会()
第370章:秦杨相亲大会
杨业是当过太守的人了,若不是主动辞官,现在可能比秦温的官都大。
这样的人物,秦昊肯定是招揽不动的,所以只能让秦温出马。
秦温在知道后,自然不愿意放弃杨业这员猛将,可想招揽杨业的诸侯多的是,杨业可选择的对象有很有,又可让杨业选择秦家呢?
在众诸侯中,秦温是最占优势的。
如今雁门在秦温治理下富强繁荣,而杨业又当过雁门太守,所以杨业自然对秦温更有好感了。
再加上杨大郎在秦昊的麾下,有这两层关系在,秦家理所应当的是杨业的首选。
不过其他的诸侯同样相当的有诚意,秦温不难想象他们所给出的‘价码’,而杨业能忍住‘诱惑’,到现在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答案,说明他不但定力足,而且眼光也够好。
杨业知道最好的在后面,所以秦温若是不能拿出更重的筹码的话,也不免有失他主帅的身份。
最终秦昊提出了联姻这个必杀技。
家族与家族之间,没有比联姻更牢固的关系了。
联姻后有了姻亲关系,那就是半个自己人了,这肯定比加入别人麾下,替别人打工要好的多。
而秦家和杨家联姻的对象,当然不是秦昊。
秦昊目前挂着大汉驸马的身份,而除了秦昊外,秦家大妇空悬的,直系有秦政和秦虎,旁支的有秦用、秦琼、秦羽、秦烈……
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了,秦温想让自己的侄子们,将杨业的三个女儿全娶了,这跟杨家不就结成铁盟了嘛。
“什么?”
秦琼瞪大双眼,一脸惊讶,道:“要我娶杨业的女儿为妻?”
“不只你一个,还有秦用跟秦虎。”
秦温一脸笑意的说道:“杨将军有三位未出阁的闺女,便宜了你们三个臭小子了。”
秦用被吓了一跳,指着自己愣愣道:“这还有我的事?”
“大伯,成亲也要组团?这恐怕不太好吧。”秦虎苦笑道。
秦温闻言,当即瞪了这个侄子一眼,威严道:“三喜临门什么不好的?你们几个也不小了,该成亲的年纪了,伯父这次就替你们的爹做这个主了。”
“那三哥呢?他也没有正妻,为什么不拉上他?”
秦虎指着秦政,准备祸水东引,不过秦温又怎会吃这一套?
“杨家对女婿的要求,第一点就是武艺。”
秦政闻言苦笑起来,他的武艺并不差,只是跟这三位比起来,差距就很明显了。
三人显然对婚事都不满意,所以还想推脱,秦昊见此连忙道:“三位哥哥先别忙着拒绝,且听小弟一言。那杨家三女,小弟已经替哥哥们把过关了,都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豪杰,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武艺都很高,这样的奇女子若是错过的话,可是要后悔终身的。”
秦虎撇撇嘴,不满的嘟囔道:“忽悠谁呢?真以为我没见过杨业将军吗?他那模样能生出什么好看的女儿?”
“就是,就是。”
“娶个丑女回去的话,我娘真会哭的。”
秦琼和秦用一起附和起来。
杨业确实的长相一般,但奈何佘太君的基因强大,所以两人所生的儿子一个比一个帅气,女儿也是一个比一个标志。
“这种大事小弟又怎会骗三位升兄长?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杨家三美在洛阳还是很名气的,不信兄长可以自己去打听嘛?”
三人一听顿时有些动摇,他们之所以反对,也是不想丑女回家。
毕竟以杨业的长相,确实很难让人相信,能生出什么漂亮的女儿!
可若真是美女,并且还武艺高强的话,那他们三个肯定是不会有意见的,毕竟谁愿意一直当单身狗?
“若真如五弟所说的话,那我就没什么意见了。长得漂亮,而且武艺高强,这就是我想一直娶的妻子的类型,呵呵。”
秦虎幻想着,还呵呵傻笑了起来,秦温终于看不下去了。
“你们几个小子真是够了,真以为人家杨家三姐妹非你们不嫁吗?想娶人家杨家姐妹的男人,能从洛阳城东排到城西去。”秦温黑着脸训斥道。
三人同一愣,秦虎小心的问道:“那大伯你刚刚所言的意思是?”
“只是给你们安排见次面,能不能俘获杨家女儿的芳心,还要看你们自己的本事。”
三人恍然大悟,原来情况跟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你们几个都给我听好了,争取一次性将杨家三个女儿都拿下。万一不行的话,伯父我也只能派政儿他们再去试试了。”
第二天,秦温亲自带着三个侄子前去拜访杨业,秦昊当然没有去,因为相亲又不是他,所以整个过程他是不知道的。
秦昊只知道这次相亲整体上非常成功,有两对基本上是一次就看对眼了。
秦琼一眼就看上了八妹杨琪,而杨八妹也对秦琼一见钟情。
秦用喜欢上了九妹杨瑛,而杨瑛也迷恋上了秦用的武勇。
秦虎也一眼就看上了杨排风,三人互相倒是都不冲突,可杨排风也不知道为何,好像秦虎对没什么好感。
总而言之,这次相亲很成功,秦杨两家的铁盟已经势在必行。
之后杨业带了两个儿子,直接加入了秦温的麾下。
秦温自然不会亏待杨业,直接此任命杨业担任自己的副将,地位直接和秦检平齐。
被心爱的人拒绝,这让秦虎深受打击,不过他也并没有打算放弃,而是决定努力将杨排风给追回来了。
而回来后,秦虎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求秦温帮他改个好听点的名字。
至于理由也非常荒诞,杨排风觉得秦虎的名字太俗,当然这个理由只有秦虎自己知道。
秦温实在是拧不过秦虎,再加上他也觉得自己弟弟起名字的水平太低。
当初秦检给秦虎取这个名字的时候,秦温就很反对,可秦检自己觉得好听,非要给儿子取这个名字,结果到头来还是要秦温改。
秦温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将秦虎的虎给改成武。
秦虎,不,是秦武,他也觉得这个名字,比秦虎要好太多了,所以就开心的接受了。
秦武怎么没想到,这个名字不但让他抱得娇妻,而且还改变了他自己。
第371章:神威天将军()
第371章:神威天将军
长安朝廷催促着董卓快点回到凉州,其目的是想在董卓回去后,就从凉州15万驻军中调10万回关中。
凉州州不同于益州,若是没有董卓的坐镇就轻易调兵的话,恐怕叛军早就趁势而起了。
凉州汉人总人口勉强才过百万,可常驻军却足足有15万,可见凉州形式有多紧张,否则有哪需这么多的守军。
长安朝廷想凭借董卓的威望,以5万大军替守住凉州,不得不说这是件难度极高的事。
可朝廷怎么也没有想到,董卓到达凉州并在接收了兵权之后,竟然会拒不发兵。
就在朝廷以为董卓要割据一方时,更令朝中人没有想到的是,拖累了朝廷几十年的凉州叛乱,竟然被董卓在一个月内就给彻底平定了。
凉州叛乱声势极大,羌汉胡叛军总兵力足足有20万,全力发动之下召集30万大军也不是难事,所以才会成为大汉西北边陲的一颗割不掉的毒瘤。
回到凉州之后,董卓接受贾诩的提议,在拒绝给朝廷派兵的同时,一边假意跟凉州各大势力谈判,一边暗自调兵准备开战。
在羌胡反应过来之前,董卓先将矛头指向了凉州境内的汉人叛军,而韩遂马腾等汉人头刚反应过来,就被董卓的15万大军给包围了。
一场大战后,叛军突围失败,韩遂马腾等凉州叛军头目,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投降。
董卓收编了叛军后,手下总兵力到惊人的20万,而没了后顾之忧的董卓,也终于决定羌胡叛军决战。
羌胡首领一听董卓回来后,所有人都忌惮不已,而当得知董卓已经解决了他们的盟友,极度震惊之下自然是全力扩军备战。
凉州决战最终在金城打响,董卓军总兵力20万,羌胡联军35万,其中羌军25万,胡军10万。
接近一倍的兵力之差,可最终结果却让人惊掉了眼球。
董卓不但赢了,而且赢得非常漂亮。
马腾投降后,马家祖传之宝,先祖马援所持的擂鼓翁金锤,也落到了董卓手中。
董卓将擂鼓翁金锤赏给李元霸,并为其配上了一匹绝世良驹万里云。
手持擂鼓翁金锤,胯下万里云的李元霸,在这一战中不但表现最为亮眼,并且成为制胜的关键。
在决战前的斗将中,李元霸一人单杀33位羌胡大将,整个羌胡联军骇然,并且士气大降。
董卓见机不可失,自然是全军压上。
而在55万人的大战中,李元霸不但来去自如,而且还在在乱军的包围下,凭借一己之力击,强势击杀了羌胡统帅北宫伯玉。
北宫伯玉死后,王国接过指挥权,可又被李元霸强势轰杀,而后李元霸又连杀了十数位头目,联军彻底陷入混乱,并最终被董卓击溃。
在凉州军的铁蹄下,15万羌胡联军战死,10万被俘,还有不到10万人狼狈逃了回去,并在第一时间向董卓递出出降表,表示永不再叛。
金城之战,董卓成为最大赢家,并彻底掌控了凉州。
在这一战中表现的最为抢眼的李元霸,则被集体羌人冠以神威天将军的威名,一闻其名小儿啼哭。
长安朝廷在收到,董卓彻底凉州叛乱的消息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困扰了大汉几十年的凉州叛军,竟然这么简单就被董卓在一个月内彻底镇压了,所有人都感觉像是在做梦一样。
惊喜之后,长安朝廷又不禁忧心起来,因为收编了凉州叛军的董卓,手下总兵力已经接近近30万,成为大汉拥兵最多的一路诸侯。
董卓扩军并没有跟朝廷汇报,反而是先斩后奏,而理由也让朝廷挑不出毛病,因为董卓说要用外族降兵来对付黄巾。
长安朝廷虽忌惮董卓,却也奈何不得其分毫,毕竟30万大军已经是一支可以左右战局的力量。
最终刘宏下旨,封董卓为镇西将军、金城侯、凉州牧,并召令董卓赶快领军前来镇压黄巾叛乱。
这时的董卓就算不去,长安朝廷也奈何不得他,毕竟他手中可是有着30万凉州悍卒,朝廷已经管不住他了。
可董卓不但去了,而且还带了20万大军,这也让朝廷对董卓的戒心小了不少。
而有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