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唐新世-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一切安好,这点矛盾应该很快就会消弥!正想着,李平又神神秘秘道:“你知道吗?兴唐学院底下发现了古棺!”

    学院里发现古棺?这事刚才贾娇凤已经说过了,难道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李平细听周围无声,小声道:“那棺上一句话,与当今的时局有关!”

    李平轻轻在李丛嘉的手心上写着,竟然是古篆字:糖入粥化,笊煮天下。

    李丛嘉心头一抖:这句话纯粹是他当初向李璟瞎编的啊!整个朝堂中,无人知晓,最多也就是母后而已!

    不对!父皇身边,一定有隐藏的高手,他们也应该知道!

    比如父亲的贴身侍卫安爷爷,他就一定隐藏在暗处保护着父皇,一定听到了此语!

    另外,父皇能不能心怀忐忑,找人破解过此谜?要是这样的话,恐怕知道的人就更多了!

    那么,有人在“兴唐学院”下面埋这个古棺是什么意思?

    李平转身看向窗外:“我这次进城来,一方面是给你治病固魂,另一方面也是来向你告别的!糖入粥化,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天下是大周的!”

    李丛嘉心头一凛:这些道人、僧佛们虽然没有军队,没有武器,甚至没有财产,但他们有着无数人的信仰之力。如果他们都确定南唐不会主政天下,天下人会如何想?

    历朝历代,最怕的就是这种“空穴来风”:随便挖一个地方弄出一个石人、石碑,上面有着什么暗语。一旦出现这种事情,十有八九预示着天下大乱啊!

    李丛嘉半天无语,就是盯着李平的眼睛看。

    李平开始时还和他对视,时间一长,有些不自然了:“六殿下,你这么看我干吗?我这是师命难违,连六师弟都接到了命令!我再向你透露一点,华山主峰的迎天松上,蚂蚁也爬出了这句话!”

    李丛嘉心头大凛:难道真是天机提示?

    不管是不是天机,自己都要靠双手来拼搏。信天信地不如信自己啊!

    想到这儿,他轻轻长叹:“我没看到石棺,但我早就知道这句话。如果你不信的话,可以问问父皇……我在李村醒来时,就有天机提示。不过后面还有半句:泼粥剩糖,唯……玉……”

    李平眼睛一亮:“你说的是真的?那石棺上怎么会没有?”

    李丛嘉心中暗骂:我自己编的,怎么会有?要是有了,才是超自然的神奇事情啦!

    “等我好一点,咱们一起去看看!或许天机把最正确的答案隐藏在某个角落也说不准啊!记不记得当时隋末之乱时是,那句流传在洛阳的民谣?”

    李平点头,这么大的事情,史书都有记载: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谁道许?

    李丛嘉听着李平念出声,他微微一笑:“当时有许多人认为是李密。隋炀帝还将李固等姓李的大臣诛杀,为的就是防止李氏代杨。可你想过没有,最终坐天下的是李氏吗?”

    李平大愣,忽然抚胸大笑:“不是李氏,你们徐家为何一再称自己是李唐后裔?”

    李丛嘉瞪了他一眼:“你不要故意曲解我的意思。我是说,虽然李渊姓李,但他是异族血脉,应该姓拓跋达,所以隋炀帝怎么也没想到,是他这个后改姓李的夺了杨氏天下!所以说,民谣中的事情,恐怕只是将人引向歧途,真正的赢家往往都在偷着笑呢!”

    李平大愕:“你说谁在偷着笑呢?谁是真正的赢家?”

    (本章完)

第120章 病榻醒悟本为真() 
李丛嘉知道:如果自己连这个邋遢道人都说服不了,恐怕未来的南唐境遇堪忧啊!

    陈抟老祖,自己后世都听闻过此人之名,一睡数年,号称扶遥子:自称本是云中仙,谪落凡尘数百年。辅得名君归正位,一梦回到凌霄殿。

    他在整个北方道教之中甚有名望。现在他竟然直接判断出真龙天子已出,还要调走李平,显然他认定了赵匡胤。任由他宣扬下去,恐怕“存亡会”等组织都会渐渐投靠过去。

    人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谋臣良将投奔的是一个前程:没希望的地方、没希望的主子,有谁会拼命辅佐?

    想搞定天下,第一要务就是搞定这些自命不凡的道佛“高人”!

    他们不是真正的仙佛,这一点李丛嘉确信无疑。只要还是人,就一定有弱点。

    这个陈抟老祖的弱点李丛嘉不知道,但李平的弱点他很清楚:他太在乎道学的兴亡发达了!而且这种执念恐怕不是来源于他,极有可能来源于陈抟老祖。

    历史上的北宋时期,道学就和佛学齐头并立:好几个皇帝学道,甚至给自己直接安了一个无比尊崇的长长道号。由此可见,以陈抟为代表的道学中人,极可能想选一个信奉道学、能给道学发展空间的皇帝人选。

    由这点推断,兴唐学院的那棺材板不可能是古物,一定是有人埋下的!

    想到这儿,李丛嘉胸有成竹:“李道长,等明天我溜出宫,咱们再看看那古棺,或许还有发现也说不定!再说了,我答应你的事情还没做到,你此时离开岂不太亏了?”

    李平一愣:“答应我的事情?”

    “印书啊!我要把那本封神演义写出来,把道家的强大和佛宗的渊源一一交待清楚,也为道家的强盛添一份力量!如果我掌天下,定然让佛道同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李平脸色变了几变:“也罢!我传信师尊,再留一段时间看看!小师弟恐怕我留不住了……”

    “告诉他再给我一个月时间,我定然开始写那本书……空说无用,让你们见识一下我心目中的太平盛世和大道愿景,定然让你们心旷神怡!”说着,他挥挥手,示意李平可以走了!

    当夜深人静,整个屋内再无一丝杂音时,李丛嘉双眼泪流:自己居然被逼到了这种地步?

    真是无知是福。自己所依附的这躯壳,如果不是自己灵魂占据,恐怕正无忧无虑地享受天伦之乐、书画之美、诗词之妙吧?

    如果是太平年代,不失为风流倜傥的潇洒人生啊!可是身处乱世,就需要自己扛着整个时代前行,那种孤寂和未卜先知的痛苦只能一人独负!

    想着《封神演义》中的内容和那古棺的事情,他渐渐进入梦中。

    一夜香甜,清晨时分的鸟鸣声将他惊醒。推窗一看,自己竟然不是在宫中,而是在自己的“家里”——安定公府。

    难怪昨天贾凤娇拖着箱子满地走,敢情不是皇宫啊!

    连叫数声,才有几个侍女走进来,帮他穿好长长的青袍,扎紧头发。

    看着自己被修整过的指甲和头发,李丛嘉心中充满甜蜜:这一定是岳彩雨姐姐的功荣!结果侍女笑着,把周娥皇和冯四娘二人精心照料的事情说了!

    李丛嘉听说自己被二女看个精光,顿时满脸红云,羞得不行:他毕竟成人心思,让两个小女孩给服侍了,真是说不出的异样。

    侍女调笑两句,告诉他洪公公去了宫里,恐怕一会儿就回来了!

    果然,他刚刚放下饭碗,洪公公一脸铁青溜了进来。一进门就几乎落下泪来:“殿下,殿下,老奴无能,未能看到皇后娘娘!”

    他替自己去看望母后,这是礼节啊?难道母后不方便让他进入?

    “老奴进了宫,可娘娘宫里新晋升的那个女官梅雪,说陛下吩咐,安定公府的人,一个不见!还说,让你老实在家呆着,要是呆不住,就去兴唐学院好好训练,不可再随意到处乱晃!”

    洪公公可是李丛嘉从小贴身服侍的太监,所以生起气来,口无遮拦,一个字没改,把梅雪的原话给复述了!

    李丛嘉心中这个高兴啊!自己正不想去宫里呢,倒不是他不想看钟皇后身体如何,而是怕被老爹给“扣压”,不让他再出京城。

    要知道,这两个月来,他可如惹祸精一般,到处惹事生非。虽然最后证明他无比正确,但过小的年龄、过于精明的表现,还是让李璟感觉到了害怕:

    这么聪明的儿子可别早夭了!

    洪公公还要说什么,却见他身后站出四个黑衣人,微微拱手:“我们是安大人手下的紫、白、金、青四大护卫,特来保护六殿下的!”

    李丛嘉哪儿敢表示异议,忙不迭表示欢迎和感谢!然后又向洪公公询问母后的病情,痛苦地表示,自己“一时淘气外出游玩”,让母亲担惊受怕,罪莫大焉!

    李丛嘉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和三哥遇袭的事情,朝廷是怎么定调子的?北伐的事情定没定妥?所以他不太敢轻易提及此事。

    听闻母亲平安无事,已经醒过来好几天了,现在都能坐起来喝粥了,李丛嘉放下心来:这就好,这就好啊!

    等他骑着一匹真正的战马行走到城门外时,发现满城楼都是人头:血腥无比!

    不会是把狄玉龙、康钱等人砍了吧?

    他一面安慰自己,一面凑到近前观看:这个不是,那个也不是……好半天他终于平静下来:这伙混蛋全都是吞贪军粮的家伙!

    最边上的是当涂县的十人:县令、县尉、主簿及家人!

    剩下无名无姓的小喽啰们,估计早就喂了野狗!

    进入兴唐学院,所有人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眼神盯着他,有好几个人想说话,却都吓得后退。

    李丛嘉迟疑起来:这是怎么了?

    洪公公哈哈一笑:“现在满城都在传说,你不是文曲星下凡,是杀神转世!传说中,你一手一刀,将当涂县数千盗匪杀得丢盔弃甲。为了给小镇几千人报仇,你夜追几百里,亲自斩杀了汉军上将虞武!”

    虞武?莫非就是林仁凤刺死的那个白衣胜雪的中年人?

    (本章完)

第121章 兴唐学院豪气扬() 
漫步整个兴唐学院,李丛嘉忧思的情绪渐渐兴奋起来。

    兴唐学院座落在金陵城外的西南方向,依山傍水,曾是周宗夏日里休闲所在,离长江不远,算得上优美清雅。

    这片足有几万亩的大片山地,现在完全被一道不高的木墙圈了起来。可以说,除了中间矗立起来的几排木屋,就是这绵延数十公里的环形围墙引人注目。木墙中间位置,四块方石矗立,上书:兴唐学院。

    红字在阳光下闪烁,赫然是李景的亲笔手书。这预示着兴唐学院已经得到了满朝文武的认可。

    站在半山坡上,李丛嘉望着忙碌的人群不断向自己行注目礼,他心潮澎湃:自己到达这个世界两个多月了,几历生死,费尽心机,终于让这个时代显得与众不同了一点。

    这座学院的建立,不仅是李丛嘉改变南唐军事孱弱的一次尝试,更是他试图打破命运的枷锁、改变悲惨命运的努力!

    现在,听着山谷中的训练声,望着远处滔滔的长河,一股说不出的激动在心头荡漾。

    似乎脱口而出,根本没经过思考,磅礴的词曲带着回音在山林间荡漾:

    少年豪气,交结九州雄。肝胆动,义气生。笑谈中,生死同。一诺千金重。大唐勇,战马纵。金戈起,华盖拥。啸长去,斗江东。雨夜战罢,血色染夕空。气贯长虹。跃马带鹰犬,白羽摘雕弓。盗贼俄空。逃匆匆。

    这曲《六州歌头》完全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有的地方并不完全符合词律,却气势如洪,一发不可收拾

    远远的,几十人听得豪音,抚掌大乐:“六殿下又有佳作诞生,势必引得京城纸贵啊!上一次在长江之畔那首《沁园春》,无数人仿写,却再难有六殿下的豪迈!这曲《六州歌头》恐怕也是绝唱!”

    赵普轻摇小扇,脸上满是喜意:自己当初的一时冲动,本以为会悔恨终生;却不想半副对联把自己输给一个毛头小子,竟然为自己找到一个明主。

    李平脸色变了几变,欲言又止,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好久,当众人把李丛嘉团团围住之时,他才缓缓走过来:“六殿下,不可再像上一次那样弄险。你的身份尊贵,万一有所闪失……”

    众人又把李丛嘉一阵埋怨。尤其是赵普,毫不客气地指责李丛嘉多处失误。

    比如不沿途留人接应后军,比如不走正途钻山沟,比如未考虑自然天气因素,再比如亲自冒险……总之在他看来,能够取胜应该是老天爷保佑的结果!

    无论从哪个角度,李丛嘉的获胜,侥幸成份太多!

    事实上,李丛嘉也一阵阵后怕,脊梁骨全是冷汗:赵普如果是对方的策划者,自己怎么死的恐怕都不知道啊!

    由此可见,柴荣也没有想像中那么可怕!他也是刚刚经历战争,没有太多的经验。这一点上,双方都刚刚起步!

    那么最大的对方赵匡胤现在什么状况?他是不是也如此青涩懵懂,在艰难探索中寻求济世救民的良方?

    这么想着,李丛嘉忽然又有了许多底气:大家都无权无势,公平竞争,看看究竟谁棋胜一筹,一统江山!

    挥挥手,他指着远方的大坑:“走,看一看那风传整个金陵城的古棺!”

    未见实物前,李丛嘉尽管有很多种猜测,但不敢确定这不是真正的天机!万一真是古人预测之术,深埋地下,未见到之前胡说,会事与愿违,让平头百姓更加笃信!

    古棺是建造“兴唐学院”最大的建筑“兴唐武遗塔”时挖出来的。

    按照李丛嘉的设想,学院内要有一个巨大的塔,兼具道佛风格,下面设供奉祭拜之处。这相当于是祭坛,是为战殁的唐军将士、为国捐躯者所修筑。

    这里不会留谁的骨殖,却会留下人物画像和名字。战功卓绝者,会在最上层的“凌烟阁”上有一席之地。

    由于李丛嘉很重视,因此留下了几乎完美的图案——仿造的英雄纪念碑,加上长安城“护国兴教寺塔”的样子。

    结合道、佛在南唐传说中的护佑神祇,样图美仓美奂,绝不是一两年就能修筑完成的!

    李丛嘉要求,先将最底层的英烈墙建成,为北伐中牺牲的唐军战士留下英名之处。现在倒好,墙还没有修好,已经死了快一千禁军啦。

    众人跟着李丛嘉围着那深坑站定:这石棺在地面以下两米多深,如果不深挖的话,根本不会发现。

    王国庆跳下去,带着两个禁军将棺盖打开,里面是一堆铁器,早就坏掉,不知道是什么,而棺盖的里面,赫然就是李平写在李丛嘉手上的篆字:糖入粥化,笊煮天下。

    整个石棺盖感觉很清亮,似乎一整块透明的石头一般。尤其是四根棺柱上,赫然如印形一般,正框住那中间的字体。

    石棺的棺身则极一般,与山上的石头无异。

    李丛嘉微微叹气:这是哪个混蛋在坑人啊!这么粗劣的东西也能当成“天机”来影响百姓?还让李平这种“高深道行”的“智者”上当了?

    他围着棺盖走了好半天,放声大笑:“我在城中听人说,这句话预示着咱们大唐要完,大周要兴?太可笑啦!”

    众人可不敢像他一样畅笑,几个老成一点的工匠胆颤心惊:整个山上可就这些工匠和训练的士兵一直在,万一帝室想掩盖这件事情,恐怕会把私造邪物、妖言惑众的罪名扣在他们头上!

    现在听李丛嘉一下子把众人的疑虑挑开,李自达连忙一拱:“六殿下,不,安定公,你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我们理解错了?”

    李丛嘉环视一周,轻声问道:“谁知道糖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小篆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赵普摇头,却见他身后一人跨步而出:“某汉国人田群,我来回答一下。糖应该是汉代前后由佛教发源地‘身毒’,也就是现在的天竺国传过来的!而小篆大家都知道是秦相李斯统一六国后改进的!”

    李丛嘉大乐:“不错,博学多才。从这一点上看,这位制作石棺、故意制造谣言的人,十分聪明而且知识渊博。他用小篆书写,想表明此物是秦始皇之物。大家看,这棺角处有一明显刻印,如果所料不错,应该是李斯的标记。”

    说到这儿,他又一指那个“糖”字:“那么问题来了,秦时佛教还没传入,更无相关制糖记载,甚至连糖这个字都没有呢!”

    (本章完)

第122章 细察石棺破谣言() 
那田群摇头:“六殿下分析的有一定道理!虽然传说中秦始皇帝陛下来过金陵,还斩山断龙脉,但毕竟是传说。这个棺材下的印记也不见得是李斯的私记,毕竟现在寻不到李斯的任何私人标记了!我以为,有可能是秦汉之后遗留下此物的!”

    李丛嘉乐了:“有道理!这东西不一定是秦始皇时期留下的!那么跨越千年的时光,如何确定是什么时期的呢?”

    李平笑笑:“六殿下,为什么要确这东西是什么时期的?这句话……”

    “不了解是谁留下的,就无法确定这句话真伪,甚至不知道留下之人究竟目的何在?所以我认为应该弄清此物历史朝代。”

    也不等别人再回答,李丛嘉跳过去,用手将棺盖上那八个字上的干土拂去:“看明白一点,这篆书笔法有没有熟悉的痕迹?”

    刘奇源一下子乐了:“你不说我还没注意,你一说我看有点像是徐铉博士的字体!不过他不可能这么无聊吧?”

    又有几个在太学学习的穷学生辩认,几乎一致指向了徐铉。

    李丛嘉笑笑:“大家猜测可能是真,也可能留下这天机的人本身就写得像呢?不如哪位学生跑一趟,让徐博士用篆字写一段话,要把这八个字都包括在内啊!”

    众人等待的时间里,李丛嘉如同破案一样,跳上跳下,他细细察看那石棺盖、棺体的石质、痕迹等。越看他心里越有底,跳上来,一挥手:

    “诸位太学生们,相信大家能秉持公平公正的真正学风来和我一起探究一下这东西倒底是哪来的!有没有兴趣?”

    太学生也被他引起了疑心:这明显是针对大唐的谣言,如果是真的也就罢了,如果是邪人、敌人或者某些势力的阴谋,大唐岂不吃亏?

    看着群情激愤的太学生,李丛嘉环视一周,发现不仅工地上的人围了过来,连附近的百姓都挤到身边。一千禁军更是将李丛嘉身前身后围得水泄不通。

    李丛嘉让人将棺材整体搬到一个高处,在阳光下看得纤毫毕现。

    李丛嘉指着石棺盖道:“大家发现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