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唐新世-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下,这不行……不行啊!虽然三千兄弟都愿意跟着六殿下,但大家拖家带口,想远去千里之外,恐怕……”

    李丛嘉真的头疼了:这个时代,除了商人、官员外,几乎少有人离家千里!除非必要,几百里都不会迁移!

    这种固有的乡土观念虽然有利于社会安定,但也带来人力资源流动的极大麻烦!比如现在,自己相中的数千纪律严明的兵源,竟然无法跟随自己出发!

    “那就把你能带走的带走,记住,那些神兵利器都要悄悄运走,这是最重要任务!至于矿工中不愿意走的,不要强求!”

    就在这时,山下人声鼎沸,一个大嗓门离老远就听得真切:“二皇子的船队过江了!”

    (本章完)

第597章 闲逛金陵故旧情() 
看着马鞍山在正午的阳光下显出的鞍形,二皇子李弘茂的眼睛眯了起来!

    要不是在自己掌握的那几座矿山耽误了三四天时间,他此时早就在金陵城了!

    此处的铁矿质地优良,而且数量庞大,每年百万斤生铁的出产,几乎占了南唐一半的数量。要知道,一把陌刀,也不过十几斤生铁而已!

    由此计算,自己掌握的三座矿山,每年也有几十万斤的出产,足够自己制作盔甲、武器使用,加上江西、广南等地的大小矿山,自己在资源上要远远超过所有竞争对手!

    不对,自己的六殿下李煜得到了江陵一带,听说在关中也占了四州之地,河东也有几州反复争夺中,由此算来,他掌握的资源恐怕和自己不相上下吧?

    如果真让李煜占据了关中地区,八百里秦川平原和关陇等地,下蜀中、占河东将是大势所超,到时候……

    李弘茂每每想到此处,脑袋都不由自主地疼了起来:这个小自己五岁的弟弟,自幼风流倜傥,聪慧过人。尤其是十二岁受伤之后,几乎变了一个人,不但文采斐然,更有着浑天下于一体的大志向!

    最主要的,他身俱龙气,得到紫金龙脉眷顾,又精通军事,和李弘冀一样,早早就介入战争,有着其他皇子无法比拟的优势!

    不过自己也不是以前的那位二皇子啦!自己身后,是整个西楚、南汉两个曾经风光一时的国度,这两个被自己灭亡的国家,所有钱粮、兵力都在自己掌控之中。同时,自己身后站着洪都为代表的江南大族,自己的势力看上去还要比老大、老六更厚重一些呢!

    想到这儿,李弘茂的自信心重新鼓胀起来,甚至有些飘飘然。

    就在他心情大好之时,船头上跳过一人:“二殿下,太傅去晋州宣旨已经归来,前日过了江州,如果顺水而下,应该在今天晚上到达此地!”

    此人是李弘茂征南期间新收的谋士,俗家姓名谭崤。此人现在五十多岁,长须垂胸,一幅道家高人的样子!

    谭崤是一个真正的道人,曾在嵩山修道。他在南下访友过程中,正遇到李弘茂攻灭南汉国。谭崤设计,使李弘茂屡屡吃亏。

    后来城破,李弘茂得知守城之计尽出一个道人之手,不仅未加怪罪,还三翻五次礼敬有加。

    谭崤又不是石头,岂能无情?在李弘茂多次恳求之下,他终于答应帮助李弘茂,二人渐渐配合默契,谭崤也成为他众多谋士当中深受重视之人。

    李弘茂听闻他提及周宗的事情,也十分感兴趣。

    对于此次母后病重,李弘茂带兵返回也是迫不得已:孝道一直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如果不能尽孝,会让人戳脊梁骨。他不同于李丛嘉,没有任何亵渎儒家文化的心思,因此无论怎么不愿意返回京城,都必须回来!

    看着李弘茂沉思,谭崤也不搭话,二人沉默良久,座船扬帆东进,浪花激荡,银白色飘满江面时,李弘茂才醒悟过来,歉意地笑道:“让道人见笑了!某家忆古思今,入了迷彀,耽误了这么长时间……”

    “殿下,多思考是有好处的!想如今天下九分,谁人不惦记那至尊之位?南唐借大势而起,三方鼎足而立,尤其是您,广据楚汉之地,实力雄厚,有大好机会问鼎山河,如何能不自迷?但此至金陵,我观风生水起,风云激荡,定有一番龙虎斗,希望殿下能自察!”

    挑拨兄弟不和、皇室内斗的话他绝不敢说出口的!但是话要点到,要提醒李弘茂,金陵城可是龙潭虎穴,不仅有皇太弟李景遂的安排布置,更有大皇子李弘冀带去的三万军队!

    虽然李弘茂也带了五千精悍将士,但和南唐最精锐的六卫禁军想比,也不过伯仲之间。如果三家翻脸的话,吃亏的一定是李弘茂!

    “要是周宗把六弟请回来就好了!六弟手下精兵悍将极众,倒能分担一点压力……”李弘茂十分信任这位谋士,因此说起话来忌讳并不多,“听闻他在北方数败辽人,打下近十州之地。加上他本身武技高强、悍勇无比,又有兴唐学院这个大靠山……”

    谭崤摇摇头:“按时间推算,如果六殿下回归,应该早就有消息了!看来他在北方被辽人绊住了!耶律述律南下,三十万大军压境,虽然不是直接针对六殿下,但兵锋所压,他又是在必经之路上,怎么能不自危?再者北方形势稍稳,如果六殿下冒然回归,极可能前功尽弃,所以他不一定回来……”

    正在二人闲谈之时,后面一条小船追了上来,一个渔民打扮的人跳上李弘茂的座船,很快被领到近前。

    单膝跪地,那渔民打扮的细作呈上一封书信。信封火漆密封,并无拆开痕迹。

    打开纸张,谭崤几眼就看完了,然后抖了抖,交给李弘茂。

    “说吧,什么x紧要事情?”

    “周宗回来了!我们的人在鄂州并没有看到他登上原船,后来在江州的人看到他坐的是岳州水军的民船。但中官李信却在鄂州停留,按他的说法,六殿下不仁不孝,根本视皇后娘娘的病情为无物,不肯奉旨归来!”

    李弘茂的脸色极为难看,他盯着谭崤:“倒底回来没有?”

    “消息没有说明,只是提及周宗带着十七个人,至于有没有六殿下,看不真切!不过按照水程,这条岳州来的船只,应该就在马鞍山附近,要不咱们等一等……”

    李弘茂眼睛亮了亮,随即黯淡下来:“不必了!六弟什么性情我十分清楚!如果他认为北方形势到了危急时刻,他真有可能……不来也好!六弟在外不归,至少他们不敢做出非份之举!”

    “不仅如此,六殿下不归,无论怎么说,不孝的名声传出去,都是好说不好听的!南唐士林中还有不少人对他心怀一份希望,恐怕皇后娘娘有个三长两短,他永远不会被原谅!”

    李弘茂脸色青幽,盯着远山,看着浩浩江水,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本章完)

第598章 刀下留人嘴无门() 
金陵古都,自从南唐建立以来,已经修建了18年,加上之前杨吴政权在此耗费的精力,近五十年的筑造,让传于晚唐的石头城更加巍峨耸立,气势万千。由于水路两便,现在的金陵人气兴旺。

    尤其是近一年来,南唐北拒后周,南吞西楚、南汉,压迫得吴越国收缩退防。而向西,灭了南平国,甚至攻入关中地区、河东地带,一改多年来被后周压迫的态势。

    国兴则商隆。源源不断的开疆拓土,带来大量缴获,促进了金陵周围的商业繁荣,更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

    秦淮河边,数十座新立起的牌楼红坊,代表了整个金陵城经济的走向。无数文人士子聚在金陵内外,苦读诗书的同时,也流连于妓堂红楼,与南唐一起享受着这难得的太平时光!

    但是,在繁华之下,也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氛。

    坐在最大的红舫之上,两个青衣士子正在闲谈,他们对面几百米远,则是一官员携朋带友夜宴。

    “我最喜欢的是烟雨中的秦淮。雾色氤氲,像它湿透了的心,历经了几代繁华,依然如此感伤。烟雨中的秦淮河畔,我以为,古色古香的小伞,撑不起一片烟雨。在雨中的秦淮,感受那渐渐沉寂的心。”

    一位士子慨叹着,想吟诵一首诗来赞美他印象中的烟雨秦淮,却有前辈的精美诗句在前,一时间竟然无法吟诵出口。

    他对面的士子似乎没有听他说话,眼睛瞪着对面的官舫:“那个官员就是礼部侍郎乔匡舜,是大皇子的人!他宴请之人,应该不是普通人物。”

    他的话立即引起了背身而坐的士子注意,转过头,他看到离着几百米外的官舫上轻衫绿袖,丽人舞美。数十男子坐在席间,一个是正面,其他都是侧身,看不真切,却能感觉到在丝竹音中那股靡乱。

    倚红偎翠之下,一声声爽朗的大笑传向四面八方,标志着船上之人的嚣张自在。

    “真是乔侍郎,此人一向沉稳,又忠于皇上,怎么会……你确定他是大殿下的人?他们在此夜宴,莫非招待什么重要客人?”

    青衣士子说完,转头对着自己船上的两位弹着琵琶的姑娘一摆手:“下去吧!半个时辰后再来服侍!”

    待二女背影消失,他一拱手:“我去看看!”

    对面士子并无一点惊讶之意,只是叮嘱一句:“小心!那侧身第三人,应该身手不弱!不用试探,只记得身形影貌极可!”

    翻身入水,激起一点浪花,转眼就消失在画舫撞击之下。水面继续平静无波,而对面的官舫上饮宴继续,似乎不知道旁边有人在关注他们!

    坐在官舫之上的礼部侍郎乔匡舜正举起酒杯:“都头一向往来于江湖,很少现身,小人一直仰慕!今有缘能与都头一起饮宴,让我连干三杯以示敬意!”

    第三位侧身而坐的瘦弱汉子脸色平静无波,只是微微颌首,举起手中之杯:“饮了!”

    一干而尽,随后便一声不吭,任乔匡舜连干三大杯。

    脸上红云渐起,乔匡舜看向了侧身而坐的第四人:“仁凤兄随军而来,一解我想念之苦。家兄在福州建立泼天产业,深受陛下信任。但兄弟二人合则两利,分则……”

    那第四人脸色不愉,猛然立起:“家兄之事与小弟无干,这点殿下是知道的!”

    乔匡舜的脸更红了,他嗫呐着想再说什么,却见那人一举手中酒杯:“林仁凤率先干了,聊表敬意!卫圣军上下,忠心可鉴日月!”

    他说的慨然,听起来似乎有一种气愤在其中!

    未等乔匡舜再说什么,坐在首位的汉子站了起来:“你这个鸟厮,分明是在挑拨咱们兄弟不合,什么玩意?给殿下面子来赴你的宴席,再多废话,咱们砸了你的船,打残你这呱噪的家伙!”

    说着,那汉子提着一瓮酒直接走到林仁凤面前:“林指挥,干了!我们黑云都一向不计较这些,敢杀敢冲的都是好汉子!你在寿州城外那连环枪使得真叫好,不愧是林家枪传人!愿意交我这个朋友,就一起喝酒!虽然你不是都中兄弟,但我杨亭认你!”

    二人提着酒瓮大口喝起来,引得周围一片好叫声。而那些偎在旁边的女人则被推得四散开去,只有丝竹之声不绝于耳,掩盖着官舫上的尴尬。

    看着六七个壮汉大瓮喝酒,坐在主位上的乔匡舜脸色青白,好半天才站起身来,提起一瓮酒凑过来:“小弟一向佩服各位,大殿下安排的酒宴,各位尽兴就好!我虽文弱,却也敢喝!”

    说完他提瓮就喝,半天才满脸通红的放下酒瓮,示意一饮而光!

    那杨亭拍拍他的肩膀:“小白脸还不错!听说你在朝中还有点名气?我虽然看不起你们这群文弱书生,但有时候还是顶点用的!看你如此慨然,等大殿下有空,我就推荐你到黑云都来任个职怎么样?”

    乔匡舜脸红一下,青一阵,他一面点头,一面眼珠乱转:黑云都可是大殿下李弘冀的直属卫队,个个精悍无比。这支据说杨吴政权时期创立的队伍,曾经屠杀过相同人数的辽军铁骑,一时名噪天下。

    后来南唐建立,黑云都北上抗击后汉军不知去向,谁能想到,他们竟然投靠了大殿下,而且人数已经扩展到一卫禁军的数量!

    乔匡舜打心底看不起这些武夫,但他知道,如果自己能在军中历练,将来说不定能出任枢密使,甚至登堂入相。如果有了军中支持,将来一旦大殿下登基,自己的前途光明无限!

    想到这儿,他准备答应这位杨亭的邀请,却不想最末尾有人说话了:“杨亭,不要乱说话!黑云都虽然光明正大出现了,但好多问题还没有公开,外人加入,需要大殿下同意!”

    看向此人,却是一个文静的锦袍青年,他一挥手,所有人都坐下来,再无一声喧哗!

    “各位,咱们此次入京,护卫大殿下是第一要务,除此之外的任务,就是清君侧……”

    就在此时,船舫边上,一声“扑腾”入水声响起,瞬间所有人都伸长脖子,随后如惊鸿般掠出窗外!

    (本章完)

第599章 分数辽军诉衷肠() 
水中涟漪四散,一道黑影正游向远方,看样子是奔向极远处一个黑色的小船。

    杨亭冷哼一声,转头就要跳进水里!

    就在此时,一个低沉的女声响了起来:“不必了!他还能游一百米……”

    似乎在验证她的话,那人影渐渐力乏,未到一百米时,已经在水面上挣扎起来,渐渐向下沉去!

    女声隐在暗处,谁也不知道是谁在说话,但看到此景,哪儿还不明白:整个官舫都在大殿下控制之下,甚至周围都有人保护!

    乔匡舜全身冷汗:幸好自己没有喝太多说错话,否则……

    重新落座,一身酒醒,乔匡舜盯着对面而坐的那个锦袍青年:“杨小爷,二殿下已经入了西城门,听说今晚就被宣进了宫中,现在就差六殿下……”

    “六殿下没有回来!”

    听到这个消息,乔匡舜一下子站了起来:“怎么可能?六殿下一向自诩忠孝,皇后娘娘可是他的至亲,怎么会不归来?”

    “北方战紧,晋、隰等州面临伪汉、辽国强攻,六殿下无暇脱身。周宗如果走得快点,估计明天上午就到金陵了!还有,整个城内,除了我们有一千人,二皇子带进了一千人,就属那人的军力最多!”

    乔匡舜不用分析就知道那个人是指皇太弟李景遂,因此他摇头道:“错了,不是他兵力最多,而是宫中那位!”说着他指了指天上,示意自己指的是天子李璟。

    一下子所有人都沉默了!

    没有人在乎那个病恹恹的皇帝,但是他手中的兵力却不能忽视:毕竟那是近两万精锐,虽然没有经历过战斗,但其中的主要军官,可是一直在抗击后周的前线,更有几个老将军德高望重,在南唐军中有着极高声望。

    比如贾崇,他现在老当益壮,不但天天训练这支军队,还逐个筛查奸细,将一些可能对皇城带来威胁的士兵、军官找理由调离!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皇太弟李景遂、大皇子李弘冀还是二皇子李弘茂,根本无法往里安插人手!

    现在,众人听到乔匡舜提及皇城中的军队,不由得沉默起来,再无一丝骄傲之意。

    看整个船上冷清下来,那锦衣青年长叹一声:“各位,大殿下此次归来,主要是探望至亲病情,顺带和兄弟们聚一下,研究如何趁后周势弱大举北伐,其他事情不希望发生!因此,大家要小心翼翼,不要给人留下话柄!”

    阴暗里,一个女声低声道:“那潜水之人已死,不过还有人在盯着我们……请各位早些回军营!”

    官船渐行渐远,坐在红舫上的青衣士子长叹一声,起身准备离开。就在这时,船畔忽然水花翻起,一个黑影扎进了船身。

    青衣士子吓了一跳,猛然后退,手里出现一把折扇,挡在自己正面:“什么人?”

    那声音哼了一声,躺在地面上一声没有了!

    青衣人凑过去,借着烛火,他看到刚才和自己喝酒的士子脸色青黑,气息奄奄,后背上很明显插着一根银筷子!

    青衣人左右看看,只有刚进来唱曲的两个女子吓得瑟瑟发抖,已经瘫软在地上!

    青衣人立即将士子扶坐起来,从怀中掏出一粒药来,强塞进他的嘴里。

    士子脸上的黑气渐少,忽然吐了一口污水,睁开眼睛:“我,我不行了!告诉二、二殿下,大皇子……大皇……黑云都……杨……”

    他气息微弱,渐渐没有了生气,垂下去的脑袋上污泥沾满船头,而后心的银筷子却异常明亮!

    掏出手帕拽下银筷子,上面刻画了一片黑色乌云,沾着的黑血渐渐滑落,露出银白的筷身,尖部赫然一个“杨”字!

    青衣士子脸色变了几变,立即将死去的同伴尸体抛入水中,然后瞪着那两个女人,随后轻叹一声,走出船舱,一跃而起,如离弦之箭,射向几百米的岸边!

    待他离开,两个女人如释重负,刚要离开,却听船身一声脆响,整个船体忽然折断,二人站立的地方,开了一个大口子,将惊叫的她们卷入了水底!

    秦淮河上发生的事情如一阵风,急速地传遍了全城。不仅惊动了城防军,更惊动了应天府衙。

    从秦淮河中打捞尸体的活计差役们干了不是第一次,轻车熟路。但是,这一次他们吓坏了:从不到五百米的秦淮河段,竟然找到了七具尸体!

    不是三具,是七具!

    其中三具身上插着银色的筷子,三具没有伤痕,只有一具是被刀割断了喉咙!

    命案当天晚上就报到了皇城内,很快就摆到了皇帝李璟的案头。

    站在黑暗中,一个声音如木头敲击般均匀沉稳,叙述的仿佛是他亲眼看到的事情:“官船上是黑云都的杨氏兄弟和礼部侍郎乔大人,出手击杀的是一个女子,应该是杨天苗那老妖婆;红舫上的是二殿下的人,死的叫田青,走的叫徐风;其实徐风应该算是二大王的人!被杀的四人中,其中船上偷听的那人被一刀灭口,水中三人都是贴在船身上……”

    “我不想听细节!我只想知道,他们要干什么?”

    李璟的声音里带着虚弱和气愤,虽然平静,却透着无可掩饰的杀机!

    “讨论的话题还不清楚,但这些人敢进京城来,就是罪过!我已经让人追踪他们的去向……”

    “先不动手,打草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