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唐新世-第1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首一人,白脸无须,面如美玉,俊俏异常,此时略有红云,二目圆睁,更显一种别样的美貌。挺拔身材如玉柱,倒拢青丝扬风尘,一条长枪颤如凤,马如黑风快如电。

    他正在暗叹李丛嘉亲临战场,黑风马已经到了近前,马头衔马尾,只听李丛嘉一声暴喝:“想走?来不及了!进攻!”

    随他而到的,是数员大将,既有随李丛嘉北上的将军,更有在丹、隰等州新收之人。一时间,兵对兵,将对将,缠斗在一处。

    李建义的被围,虽然并不险恶,却一时难以脱身。而做为伏兵的朱瞻,不得不考虑增援李建义的问题。

    可是他手下全是步军,离着十几里地,待到赶到战场,已经是半个时辰的事情了!在优势兵力的围击下,李建义身边只剩下不足五百人,其他或者被冲散,或者被歼灭。

    李建义正左冲右突,鏖战不止,全身浴血,如红甲天将一般。

    李丛嘉见朱瞻来增援,他一摆长枪,兴唐军迅速后撤,李建义带人脱离战场,双方开始抢救伤员,打扫战场。

    李建义的战败,让站在节度使府城头的朱融心惊胆颤:因为他的犹豫不绝,整个鄜州城周军过早投降,再无一丝战力,更有少量周军加入到了兴唐军的行列,不仅出城作战,更是勇猛异常。

    不然以李丛嘉手下的五六千人,如何敢缠斗李建义?

    李建义听了朱瞻撤兵固守坊州的建议,他犹豫不绝:他和朱融不合的事情全军皆知,如果一战而撤,会不会引起后周朝野的震怒?尤其是关中本来就算是“飞地”,交通断绝已久,虽然还有命令传来,但管理上明显力不从心。

    现在李重进和柴荣争夺皇位,后周国人心惶惶,更无人管理后周国关中地区仅有的几个节度使,他要是再不听朱融的命令弃他于不顾,和反叛没有什么区别!

    到时候他就算保住了坊州又如何?

    犹豫不绝之时,城内送来一封信,赫然是李丛嘉的亲笔,大体内容还是劝降。信内明言,朱融已经准备投诚,如果朱融重新回到大唐,李建义就算不降,恐怕也无处可去了!

    朔方军独成系统,定难军根本就是党项人为主,通远军处在党项八部压迫下自保不暇,而坊州以南,更是盗匪横行,李守贞势力强大,难道他李建义还能带人回洛阳不成?

    最主要的,李丛嘉明确告诉他,坊州城已经陷落唐军之手!

    其实这就是诈计:坊州离鄜州城不算近,一百五十多里的高原陡坡,就算李建义立即派人打探,一来一回也得一天时间!事实上,他们根本就打探不出——早就有兴唐军游骑阻塞了通往坊州的大小路径。

    除非坊州军全军撤退!

    李建义何尝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由此推断,李丛嘉至少在他到达鄜州城前,就已经派人去诈城了!

    算计之早,谋略之深,让他心惊不已!

    正在他召集众将商议之时,城内一声声鼓响,一道火光从节度使府上亮起,接着欢呼声四起。

    所有将领的心一下子沉到了底:朱融或死或降了!

    (本章完)

第468章 二打坊州慑李潮() 
还在出主意的众将一下子统一了思想:撤,保住坊州再说!

    前军改后队,连夜拔营匆匆向坊州而去。

    葫芦村,在鄜州东南外三十里,人口不过百人。近些日子,车马萧萧,风声鹤唳。老成的农人早就感觉到不对劲,这是行军打仗前兆。男人迅速逃进山坳,或者躲进塬隙,留在村中的不过老弱妇孺,甚至连年轻一点的女子都藏了起来。

    一连几天都平静无事,偶尔有军卒快马奔走,却没有人向这个靠近官路的小村庄多看一眼。农人们紧张的情绪渐渐舒缓。他们很害怕这种宁静的日子被打破,害怕自己失去家园,害怕某天早上尸首两分。

    可是眼看地里的庄稼已经半人来高,如果再不施肥铲草,到秋的光景不言自明。做为农人,他们深知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秋。

    一家老小的口粮都指望着这点收成呢!无奈之下,希望代替恐惧,许多人趁早晚出现在自家地里,干起了农活。

    这天清晨,许多人正在地里除草,忽然从鄜州城方向马蹄声急,震得大地都在颤抖。他们扔下锄镐向山里钻去。可是,远处烟尘起处,无数溃兵如蚂蚁搬家,惊慌失措,拼命奔来,哪儿容得他们躲避!

    一个明显是将军模样的人奔在军卒中间,轻轻摆手,随后而至的步卒冲进了村子,一时间人喊马嘶,渐渐炊烟四起。被士兵抓住的农人青年,被笼在了村中间的打谷场上。

    他们忐忑不安,期盼着遇到一个心软的将领放他们妻儿老小一条生路。时间很快过去,将农人粮食、鸡鸭、牲畜吃得一空的三千多周军终于酒足饭饱,一个个拽着八字步开始列队准备离开。

    李建义看着一双双惊恐的眼睛,他长叹一声,想放了这些无辜农人,可是,他深知自己兵源不足,这村中足有一百多个青壮年……

    就在他犹豫是否把这些人抓丁之时,远处人喊马嘶,兴唐军的大旗隐隐可见,已经出现在了视野之内了!

    他不再犹豫,一挥手,迅速带人向南奔逃。一夜激战加逃命,他们本就疲惫,又吃了早饭,正是倦怠之时忽然行动,一时间队伍稀疏混乱,半天才向南走了几里地!奔在前面的马军忽然惨叫连连。

    李建义快马到了前面,几个偏将眼中满是气愤:在狭窄的塬间路面上,赫然有一里多长的路面被扔面阻马钉!显然,这是李丛嘉手下之人奔行极快先到了前面,阻滞李建义逃走!

    不用吩咐,数百步卒迅速清理这些倒马钉,将它们收集起来,准备待到自己一行人通过,反过来阻滞兴唐军的追击。

    就在队伍停留的短短一会儿,后方马蹄声急,一千多骑军冲到近前,与李建义的步军混在一处。

    双方不断拉开距离然后再纠缠,渐渐天色渐晚,李建义一行人不过向南奔行了几十里,离坊州城还有不到一半路程。

    身后追兵渐少,李建义终于长出了口气!他心里慨叹:如果李丛嘉不是人马太少的话,会不会一直将自己追到坊州去?

    就在他的心渐渐放下之时,身后忽然又有马蹄声响了起来。

    #########

    坊州城外。柳剑一脸凝重,盯着身侧的一名偏将道:“叮嘱你的话记住了吗?”

    那偏将微微躬身:“柳姑娘,蒙六殿下不弃,饶过我的性命,我甘脑涂地,一定把坊州取下……”

    “不是要你取下……你只要按照赵先生的话说就行!”

    那偏将是李丛嘉在鄜州城外俘虏的坊州周军之一,名叫韦光。此人武艺一般,倒是逃命有一绝。属于墙头草,随风倒,看情势不妙,一早就倒地装死,被兴唐军抓个正着。

    本以为不死也得被贬为囚的韦光,竟然得到了赵普的接见。听说只要骗开坊州城,就可以加官晋爵,黄金百黄,韦光一下子来了精神头。他立即将赵普的话记在心头,快马加鞭,被护送到了坊州城外的密林之中。

    他来时天还大亮,远远的看着坊州城头刀枪林立,杀气腾腾,城外更是有许多箭枝,显然双方已经斗过一场了!

    柳剑脸色青黑,她和苗天煜等人带着二千军队,很早就到了坊州城外,准备等李建义出城后偷袭此地。可是,坊州城内,除了李建义、李建义二将,还有第三位将军——行军司马李潮。

    这位李潮,太原人士,家境不错,自幼勤学苦读,又和堂兄李筠(现在是后周的昭义节度使)学武,不到四十岁,算得上文武全材。但此人有一缺点,恃才傲物,与同僚不合。

    本来李筠已经为他铺平道路,只要在坊州司马的位置干上几年,就可以成为刺史,早晚必成一方节度使,或者回后周朝内任职。可是这位来到坊州五六年了,不但未能接任刺史,反倒与现任刺史李建义弄得矛盾重重,更得罪了李建义、朱融兄弟。

    如果不是看在他堂兄的面子上,恐怕连行军司马都当不成!

    可就是这位被人不待见的李潮,现在统领着坊州城内的三千多后周正规军和一千多团练军。柳剑带人突袭坊州城,被李潮游荡在城外的探马发现,早做准备,一场城外混战,攻城未果,兴唐军倒伤亡百余。

    赵普听闻攻城不利,立即想了一个计策:骗开坊州城!

    盯着夜色笼罩下的坊州城,看着那卫戍灯火,柳剑一阵冷笑。

    柳剑转头微笑地望着韦光,轻声道:“三更行动,你现在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属下人微言轻,据我所知,李潮虽然骄狂,但却忠心耿耿,而且此人很聪明,我只怕,我骗不开这座城,耽误了六殿下平定关中的大计。”

    柳剑神色如常,感喟道:“韦校尉,如果每一个人都和你这样明辨是非,何愁天下不定呢?”

    韦光幸福地快要晕过去,一时间热泪盈盈。

    柳剑心里暗乐:什么时候自己也成了说谎不脸红的人了?不过她面子上还能把持得住,开口吩咐道:“你只管按照我说得去做,无论如何,都会记你大功。”

    (本章完)

第469章 月鸣山李煜遇伏() 
韦光用力得点头,挺直胸膛,仿佛只要柳剑吩咐,前面有个火坑他也可以跳下去。

    韦光带着几百人迅速换好周军衣甲,从树林中冲出,拐过一个山丘,出现在通往坊州的道路上。他们不再掩藏行踪,数百人蜂涌向坊州城。蹄声隆隆,早就惊动了城头得守兵。

    城头坊州周军见形势不好,一面派人去报告李潮,一面张弓拉箭,一校尉厉声喝道:“来者何人?”

    夜黑风高星辰不见,正是下弦月最末,黑得不见手指。虽然城头火把极亮,但人群都站在箭枝射程以外,从上向下望去,模模糊糊、影影绰绰,不辨男女。

    柳剑一声不出,但苗天煜接口道:“本将军和李刺史在此,尔等还不开城?”

    他沉声一喝。颇有威势。城头兵士却听不出他是哪个,迟疑问。“你是谁?刺史大人在哪里?”

    柳剑声音变得不满,“本将军是哪个,难道你都听不出来?”

    城兵摇头道:“听不出来。”

    韦光想笑,却又不敢,见到柳剑向自己望来,终于记起自己也有台词,大声道:“你们故意的吧?不要有眼无珠,刚才是朱瞻将军训练,我是偏将韦光,快快开城。”

    城兵摇头道:“李司马有令,没有他得手谕,任何人不能开城。”

    韦光心中一沉,知道事情不妙,有些恼羞成怒道:“李刺史在此,李潮一个小小行军司马,算什么东西,快快开城,若是耽误了,你们可要对此负责!”

    他虚言恫吓,只想骗开城门,黑暗中,柳剑笑容不减,不时扭头看着韦光,让人看不懂她得心思。

    城头上突然传来个阴沉的声音,“谁说刺史大人在城下?黑灯瞎火的,刺史大人怎么会摸黑赶路?”

    韦光心中一跳,已听出是谁得声音,压低了声音道:“是李潮,柳将军,怎么办?”

    柳剑淡淡道:“你忘记了你要说的话了吗?”

    韦光一凛,心里暗骂自己慌忙。他转头高声道:“李司马,我是偏将韦光,你听不出我得声音吗?”

    李潮不理韦光,只是问,“李刺史何在?”

    韦光没有办法,无奈得望着柳剑,心道李潮聪明无比,谨慎非常,这种骗开城门的方法多少有些老土,多半不能成功!可就算骗开城门又能如何,柳剑身边不过数百人,就算骗开城门,这些人又如何能控制住眼前的大城?

    韦光正胡思乱想,一个声音响起,差点将他震下马来。

    那人只说了一句,“李潮,你胆子真肥啊!怪不得你这么多年还是一个小小司马?难道你想趁我和朱将军不在,独霸了这坊州不成?”

    那人说得极为阴沉,口气、声调和李建义几乎没有一点差别。要不是知道李建义还在几十里外苦战,韦光甚至以为李建义也早就投降了呢!

    他虽然不够聪明,但这时也瞬间明白,兴唐军早就把细节考虑得无比周到。想到这儿,他又向城头骂了一句话,“刺史来到城下,李潮你这个杂种养的,还敢推三阻四,是不是不想活了?”

    城头听到李建义得声音,不免有些骚动。李潮人在城头,声音也恭敬了很多,“李刺史和朱将军一直北上救援,说是要我近日出兵援助。却不知您深夜归来,有何见教?”

    “开城就知道了。”那人的声音中透着不耐烦。

    谁都知道李建义性格很好,但是一晚上奔逃加上进城遇阻,就算泥人也会有三分火气,因此变得暴躁一些反倒显得无比正常了!

    城头周军哗然,不少人准备开城,李潮却摆手制止:“朱将军也在吗?”

    那人只说了两个字“不错。”

    就当韦光以为要骗开城门之时,李潮突然道:“朱将军,当初你离开之时,说让我小心谨慎,下官不敢有忘。您可还曾经记得临走前说过,官印为凭,令箭为证?”

    柳剑皱了下眉头,含糊道:“那又如何?”

    李潮恭敬道:“在下看不清刺史大人和将军面目。还请将军将官印和令牌系在绳子上,末将看令牌无误,当可开城。”

    说话地功夫,一根绳子已坠了下来,末端一个竹筐,柳剑勃然大怒,却强行忍下。冒充李建义的人继续道:“李潮。你太不像话,等我秉告朱融将军,一定要砍了你!准备攻城!”

    他一声号令,有几十人窜到城下,就要向城头攀过去。

    李潮却是哈哈一笑:“饶你们奸狡如鬼,也是骗不了我的,放箭!”他一声令下,城头箭如雨下。攻城地数十人身手都是极佳,几乎在城头放箭得同时,从身边抽出盾牌。护在身前,翻滚退入黑暗之中。

    饶是如此,也有几人闷哼一声,已被乱箭射中。

    柳剑一推呆滞的韦光。韦光马上明白过来,大声喝道:“李潮,你做什么,可是造反不成?竟然敢向李刺史和朱将军放箭,看来你真是忍了很久了,你终于要推翻二位将军自立门户了?想必你早就投降兴唐军了吧?”

    韦光纯粹是在贼喊捉贼,血口喷人。他见城头无语,又厉喝道:“李潮,你今日形同造反,我韦光定当斩下你头当球踢,你这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家伙,枉为周人!”

    说到这儿,他自己都有些没底气了:这不是骂自己呢吗?可是他又不得不说,毕竟自己已经投降兴唐军,寸功未立,又把退路彻底堵死,哪儿还有什么顾忌?

    李潮冷笑道:“你们以为扮成李刺史和朱将军,就能骗我开城吗?痴心妄想!实话告诉你们,李瞻将军从未对我说过查看令牌和官军的事情!你们也不用脑袋想一想,这二位是去打仗,带令牌还说得过去,会带官印在身上?”

    柳剑等人对视,脸上全是尴尬:这么明显的破绽竟然没看出来,空自让人取笑!

    韦光干笑一声:“李潮,刺史大人最近军务繁忙,再加上事情急迫,哪里想到你还在这些细节上考究?开开城门,一切都好说话,否则背叛之罪让你全家抄斩,包括你那位节度使大人的堂兄也不能幸免。”

    (本章完)

第470章 究竟谁是黄雀() 
他到现在还以为能劝坊州守军打开城门,柳剑都不能不服韦光的韧性之强。对方早就看出破绽,自己一行人根本不可能再成功了!

    果然,城头的李潮根本不屑回复,一顿乱箭狂射,众人纷纷后退。柳剑摆手,那个冒充李建义的声音高叫道:“李潮,我一定会回来取回我的坊州城,你等着瞧!”

    韦光也在一旁推波助澜,李潮只是冷笑道:“我等你们回来,说不定天亮你们就被合围全歼了呢!以一万之弱兵就敢来打两座坚城,那个李煜小儿不过尔尔!”

    一骑从远方飞奔而至,低声对柳剑说了两句什么,柳剑冷哼一声,“李潮,你有种,就不要开城门!等我去后面向节度使大人汇报,耽误了追击伪唐军的罪过,你等着全军抄斩吧!”

    李潮仰天长笑,“我有种没种,不劳阁下操心,快滚蛋吧,再不走,就别想走了!”

    柳剑“气急败坏”的吩咐道:“我们走,去找节度使大人说理!”

    夜色浓浓,敌情不明,李潮已认定这些人是敌人,虽然城中有兵四千余,但是他谨慎之下,没敢出城追击,柳剑等人蹄声隆隆,向北而去,转瞬不见了踪影。

    李潮这才舒了口气,抹把冷汗,身边有营指挥使屠翕奉承道:“李司马果然不同凡响,若是旁人,多半被贼人骗开了城门。”

    “想和我李潮使诈,他们还嫩了些。”李潮微有自傲,沉声道:“屠翕,今夜你要带人严守城门,没有我的命令,不可打开城门,要提防贼人再次回转骗开城门!”

    屠翕听到李潮的吩咐,哈哈大笑道:“贼人若再回来骗城,不是当我们蠢,就是本身是个白痴!”

    众人都是大笑,显然认可屠翕的说法,李潮也觉得暂时再没有危险。毕竟贼人想要攻城,只要城内不放松警惕,就不会有任何危险。

    屠翕巴结道:“李司马,你回转安歇就好,其余的事情,交给我处理。”

    李潮点头回转,屠翕不等他走远,已大声吩咐道:“大伙就机灵些,眼睛睁大些。”

    众人轰然应令。夜色渐渐浓厚,屠翕打了个哈欠,刚想去睡觉。没想到北方马蹄声隆隆,竟然又有大队人马赶来。

    屠翕精神一振,微笑道:“并不死心,又来骗我们开城。”有兵士问道:“又有敌情,要不要去请李司马?”

    “唐军屡骗城池不得,明日必然恼羞成怒,李司马还要守城,事情繁多,怎么经得起这么折腾?咱们这些手下,一定要替上头多想想!这就是差距!”

    众兵士心里暗骂他会拍马屁,但却齐齐点头,低声道:“校尉真是贴心,难怪李司马如此器重。”

    屠翕被众兵丁拍得舒服,自鸣得意,大声道:“今夜,无论是鬼是神,任他们口灿莲花,我们也不开城门,那他们就会无计可施。”

    众兵士马上道:“谨遵屠校尉得吩咐。”

    众人商议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