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唐新世-第1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声音终于消逝,一根如手指粗细的软鞭从壮汉后背飞出,将接二连三的短锥撞飞,随后漫天飞针袭向李丛嘉手下最厉害的护卫——太监钟阳。

    钟阳的武功极高,在整个南唐后宫中能排在前十,早就步入化境,李丛嘉估算过,应该在化境高段,加上他猝然出手,威力更胜一筹。可是,对面的这个青年男子面对突出其来的袭击,在悲痛中竟然反应极快,不但拦截住了漫天飞锥,更是在反攻,压制住了钟阳的进击。

    他的武功还在钟阳之上?这怎么可能?

    李从嘉是有过奇遇之人,又有名师指点,尚未达到化境之阶,这个青年也就比他大五六岁,身手怎么会如此高强?他是哪来的?

    正在犹豫之时,一声断喝传来,如醍醐灌顶,瞬间惊醒了沉思的李丛嘉。

    他忽然从身后侍卫手中接过长剑,双臂贯力,猛然射出,撞在长鞭和铁锥之上,瞬间一道光火飞溅,二人兵器一下子荡了开去!

    “住手!钟阳退后!”

    李丛嘉虽然年轻轻,但这些年出生入死,领军在外,早就从文弱书生、皇族子弟变成了叱咤风云的英雄,在众人的心中地位极高。他少年得志,聪慧异常。以诗词、武功赢得秦淮河畔美名;步阵精锐血战辽军,深穴三年不死赢得民心士气;以弱击强轻取福州、战败吴越国,赢得四方侧目,万邦慑服……

    正因为这些年的点点滴滴,他不仅在南唐赢得尊敬,更在北方各地名扬天下。因此,他的大喝不仅让太监钟阳瞬间收手后退,更让对面的青年壮士也凝目细听。

    李丛嘉挥挥手,让挡在身前的护卫让开。他亲自走到那青年面前,微微抱拳:“壮士,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你的名字,但你对姜梅姐姐的一片痴心让我感动。从姜梅能对你生死相托,我就对你给以百分之百的信任!”

    那壮汉迟疑一下,抱抱拳道:“此行目的达到,我也看到了姜梅心目中的无瑕皇子,我愿足矣!李煜,记住你的话,如果有一天,我发现你违背了诺言,我不会轻饶你的!”

    就在那壮汉转身的一瞬间,李从嘉全身寒毛都倒竖了起来!

    (本章完)

第459章 练军丹州窥天下() 
在所有人目瞪口呆中,只见一片如蝗飞箭从天而降,急如雨,快如风!

    李丛嘉猛然向前一扑,一下子将同样惊怔当场的那个青年壮汉扑倒地上,反应过来的太监钟阳手中大铁锥挥舞如风,将覆盖李丛嘉身前身后的数十枚长箭撞飞。

    由于突然,站在前面的几十个士兵根本没有任何反应,惨嚎成一片:有的如同刺猬,有的被射中有面颊,有的则贯穿胸、腿等非致命之处,摔在地面上惨叫着。

    李丛嘉左右的将领也有不少人中箭。但是,这些人毕竟习武日久,防人之心浸透骨子,刚才又一直戒备着那个青年壮汉袭击,虽然因为壮汉离去而略有松懈,但还是提刀在手的居多。

    虽然没有来得及掩护战友,但防护自身倒还算及时,一时间拨打雕翎,纷纷坠在面前。

    呱噪之间,数道身影提刀契剑,冲向那箭起之处。一幢幢屋子,加上绿树乱藤,掩映之下,竟然是一处洼地,十数道身影向四面攒射,快如流星,逃得飞快。

    但是,周围空荡无人,任这些身影速度再快,还是渐渐被骑马追击的将士围住,惨叫声不断传来,恶战不止。

    李丛嘉站起身来,看着那个懵懂的青年壮汉一脸呆滞,他不由开起了玩笑:“怎么样,在我身边,远比在姜梅身边更刺激吧?”

    那壮汉好半天才反应过来,他一脸不可置信:“这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我来此地别人根本不知道……”说到这儿,他自己有些迟疑犹豫起来,喃喃自语,“不,难道是她……”

    李丛嘉也不管失魂落魄的他,一提长枪,跃上一匹战马,快速追向了远处逃逸的敌人,将其全歼。拨开那罩在脸上的面纱,粗犷的面孔透着北方特有的冰雪寒意,那凛凛之容不用细瞧,就知道是辽国人无疑!

    辽人居然来刺杀自己?他们怎么知道自己会经过此地?怎么知道自己会和这个壮汉在此相遇?

    赵普终于幽幽醒来。他虽然错过了最惊险的一幕,但却伤得不算轻:一只被别人打飞的箭枝正插在他的大腿内侧,恐怕再偏一点点,就能让他成为太监。

    站在身侧的牙将潘佩一把将箭枝拔了出来,轻笑一声:“还好没有毒,否则赵先生恐怕要断子绝孙啦!”

    虽然听得出他是开玩笑,但赵普仍然十分忌恨,他有些瘸,被一个文官扶着,怒瞪着潘佩:“胡说什么!我虽然娶妻,但只有一子,如果少了什么……”

    说到这儿,他已经没有空余的时间再和这个牙将纠缠了,丹州城内各方人士已经闻讯而动:当官的自然要向李丛嘉问安以示压惊;富户们自然要凑出钱财来孝敬兵将,免得他们借机揩油;百姓则躲得远远的,生怕被误认为匪类……

    熙熙攘攘直忙了一个时辰,所有事情才处理得妥妥当当。

    青年壮汉身份明晰:他叫独孤白,算是陇右大族子弟,自右好武而轻文,重义而忘生。“五花马,千金裘”游荡于长安城内,携犬驾鹰、呼朋唤友往来于洛阳等地,算得上纨绔子弟的典型代表。

    后来,他得到终南山道士的认可,收于门下习武,短短四五年间,竟然有了长足进步。自幼力大敏捷加上名师指点,让他目空一切。

    终于,他得罪了长安城的地头龙李守贞的手下,双方火拼一场,独孤白被迫逃离长安,在潼关、洛阳一带流落为寇。在这个时候,他认识了姜梅,在姜梅劝说下,他隐姓瞒名,低调回到长安,行侠仗义同时除暴安良,开始了侠客生活。

    但是,姜梅深兼重任,经常私下行动,渐渐引起了独孤白的注意。留心之下,他发现了姜梅的秘密。但是,他绝难想到,姜梅竟然是李丛嘉安排的人。

    近来,河中府李守乡之子、潼关守将李诞叛变,姜梅奉命去击杀他,结果刚到潼关,正碰上李诞刚刚遇刺,满城搜索。姜梅逃脱不及,与辽人激战逃脱,一路被追击到耀县左近。

    重伤之下的她,被独孤白救下。带着重伤的她逃命,很快被辽人百骑追上。血战之下二人不敌,独孤白不肯独自逃生,被困于深洞之内。

    姜梅陈述前因后果后撞在独孤白剑上自杀,并要求独孤白活下去把消息传给李丛嘉。

    独孤白悲愤欲绝却又不忍姜梅遗愿难成,他折向东方又转向北方,中途从辽人手中救下一个少女叫颜赛花。同病相怜之下,他说出目的地。后来二人走散,他摆脱辽人追击辗转到了丹州。

    “你是说,是那个少女颜赛花说出了你来找我?”李丛嘉不敢相信,也愿意相信:辽人竟然追到了自己这里,还设计要暗害自己?

    这怎么可能?

    就在他思考之时,赵普大步奔了进来。他白俊脸上全是汗水,却跑得飞快,如果不是站定的一瞬间摔倒,根本看不出他大腿根部被射了一箭。

    那汗水全是冷汗。赵普擦拭一把,不由得咧起嘴来:“殿下,殿下,不要再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啦!大事不好,八方风雨汇长安啦!”

    所谓的八方风雨,其实是八股势力:最大的一股,是已经攻到华县的辽军。在这里,从河中府、潼关出发的七万余辽人终于汇合到一起,正休整备战,准备一鼓作气拿下长安城,雄霸关中。

    第二股势力来自西方,五万吐番人已经攻克秦州,正马不停蹄冲向长安城。虽然沿途有凤翔节度使阻拦,恐怕也难阻吐番人染指关中的野心。

    第三股倒不算强大,却也是野心不小:党项八部绕过了宁州,两万人马正急速奔驰在长安城的西北方向上。

    除了这三股异族势力,在长安城北方的耀州方向上,自称十万义军的流寇居然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自称“天义军”,以朱樘为首领,也准备到长安分一杯羹。

    除这四方力量,从蜀中出发,绕道汉中的南唐李丛嘉步下,在庞龙带领下,一万好儿郎,自称五万军队,出现在了凤州,虽然未与雄胜军血战,双方却有疑心憧憧,互相戒备,未敢轻动。

    第六股势力,自然是从洛阳分出的后周军队,取道南阳,直奔商州而来。虽然人数不众,只有三万多,但却有马军三千,训练有素,是山南、武胜军的主力。这三万多人,是年初为了防止辽军南下攻打洛阳、故意让道给李丛嘉让他入关中,从而北上的周军。现在,他们重新出现在商州,显然也准备在关中一展身手,搅乱战局,不让任何一方渔翁得得利。

    第七股势力,自然是北方三大节度使:朔方、定难、保大三个节度使,都在秣马厉兵,准备南下长安一争高下。

    第八股势力自然是占据四州之地的李从嘉了!

    (本章完)

第460章 鄜州明月带血残() 
六月末的长安城,处处显得紧张无比。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消息,如同沉重的大山,压得李守贞喘不过气来。他耷拉着脑袋,双手拄着龙椅,一幅沉思的样子。其实,他已经六神无主,全身的肌肉紧张得绷在一起。

    他不是一个没有见识的人,更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军阵上鏖战了大半生的他,并不畏惧死亡,更不害怕四面八方的敌人。虽然这几年的富贵生活消磨了一些他的意志,但真正面临生死存亡时,他还是本能的恢复了战意。

    可是,他现在真的不知道如何抵挡那来自各处的明枪暗箭!他在心底暗怒着自己的无能、懦弱,但他其实不知道,如果换一个人坐在他的座位上,也会有同样的感触:敌人太多了!

    八个主要方向上,几乎都出向了强敌:李守贞虽然打着中兴大唐的旗号,但他从来不认为自己和南唐李氏是一伙的,更不认可李丛嘉来北方是帮助自己的!

    近三十万精兵扑向长安,沿途几乎不停留,目标明确而唯一:攻占长安城!既有异族,更有旧友,还有一些知根知底的敌人,这些人,几乎认定了他李守贞是一块肥肉,完全没把他当成强大的对手!这才是李守贞彷徨无助的根本原因。

    什么时候自己成了人人可欺的弱者?

    自己也曾经战斗无数,破城灭族的事情也没少干过,辉煌的时候风光无限,天下扬名,可是现在……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把自己当盘菜?

    看着他沉思不语,坐在右侧下方的紫袍老者抱拳:“王爷,不能犹豫了,敌人合围而来,咱们必须要有所行动,否则等到兵临城下,悔之晚矣!”

    这是跟随他多年的王景崇,刚刚从凤翔节度使位置上被他挪到京城任中书令,明面上位高权重了,但实际上被多疑的李守贞剥夺了兵权。

    可是,这位老臣现在成了李守贞最为信任的人,他听到王景崇说话,连忙抬起头:“中书令说的有道理!可是除了据守长安,咱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辽人、吐蕃人胃口太大,又是异族,绝难和咱们共存!党项人倒是跳梁小丑不值一提。而北方的三大节度使都出兵过万,不知道他们所求为何?直至其他各股兵力,还不放在我眼中!”

    李守贞说得有些含糊,但满朝大臣都听得清楚明白,李守贞有些没信心!

    王景崇自从随李守贞据潼关反叛,四方征战,虽然昏庸无能,却也见识不少。他微微长叹:“秦王殿下,咱们长安城四方三十六寨犄角相抵,城内兵精良足,士心民心大振,守住不成问题!但问题是,一旦困守长安,恐怕整个关中都要失去控制!”

    李守贞何尝不知道这个后果:长安被围,恐怕离得最近的乾州、华州等地都要失去联系,沦落其他势力之手。到时候就算李守贞守住了长安又如何?孤城一座,任你万仞山,也不过土皇帝一个,有何意思?

    他微微长叹:“长安城中兵马倒有二十万,不如咱们出城与辽人对决如何?”

    满朝哗然!

    辽人铁骑精悍,又有叛贼李守乡父子为前锋,长安城中唐军一旦出城,失去坚固要塞防守,会是辽人对手吗?再说就算与辽人血拼得胜,其他势力如何应对?恐怕会白白地为他人做嫁衣裳!

    兵部尚书严健一拱到地,他大声悲奋道:“不可!秦王不可!城内唐军疏于战阵,防守倒可坚持,毕竟城内有父老乡亲,家眷老小,他们退无可退,必死战到底!如果出城迎战,不论胜败,军心都难以控制,一旦哗变……再说,八股敌人,都想捡便宜,谁也不会真正与咱们为敌的,何苦自讨苦吃!”

    他说的一点都不客气,但花白胡须颤抖着,显示着他的激动!

    他是后周国长安城的一名小官,李守贞占领长安后他得到了重用,凭空升了七级,现在更是重臣之一,对李守贞感激涕零,自诩忠贞不二,因此说起话来倒没顾忌!

    李守贞何曾想出城作战,他不过试探一下群臣的想法。见大家不说话,他又道:“难道咱们就什么事都不做吗?”

    礼部尚书是一个中年人,他微微笑了,站出班次,玉笏微揖:“是这样的!可以派人到八方表明心迹,同时严厉斥责他们的无礼。如果有可能,挑拨他们自相残杀……”

    满朝文武一下子活络起来,大家耍起小心眼、玩点阴谋诡计真不是一般的厉害,很快,数十条“妙计”摆了出来:什么美人计,偷良换柱、驱狼吞虎……层出不穷,个个都又损又坏!

    可是李守贞心底一点高兴的意思都没有。领兵多年的他早就明白一个道理:任何计谋都是建立在有明确目的的基础上,才有胜负的意义。单纯耍阴谋,于是无补。现在他们按兵不动固守长安,其他各方就算中计了,对他李守贞来说,又有什么好处?

    再说了,这八股强敌个个都来者不善,会老老实实按自己的“主意”行事?那是不可能的!

    #########

    长安城外,大大小小的土寨高低鳞立,互相有地道沟通,上面塔楼林立,层层垒垒,看上去杂乱无章,细分析处处杀机。土墙极厚重,而那林立的吊楼树干合抱粗,显示出这些工事绝不是一天两天建成的!

    一名将军正在巡营,忽然东方传来马蹄声。他抬头望去,三骑铁骏快如急风,在外营处勒住缰绳,一人大喝道:“有紧急军情,请刘僵将军速放我等入长安!”

    刘僵从营中懒洋洋出来,不满地骂着,并未到寨墙上,而是攀上了高高的吊楼,向四面八方远眺。好半天,他一挥手:“放他们进来!”

    一连通过四层阻拦,三名铁骑冲入了长安城。

    “辽军过了华州,烧杀抢掠,华州完蛋了!还有,李守乡那个混蛋,竟然在收拢百姓,看样子似乎想逼他们冲击长安城……”

    三名铁甲骑士都是长安本地人,又没有刻意控制消息,未等他们到城中间,满城风雨已经开始蕴酿了。

    (本章完)

第461章 炸断城墙下鄜州() 
李丛嘉听着各方围攻长安城的消息,他没有动,也没有着急。

    现在他手下兵力满打满算,也不足二万人。凭着这两万泥腿子攻打长安城,简直找死一般。况且现在正是夏天,万物生机盎然,农作物需要锄、趟、铲、施肥,做为农人居多的军队,不在田间帮忙伺弄庄稼却去打仗,恐怕秋天就会遭到报应!

    和一般军人想法不同,李丛嘉考虑的更多的是让治下百姓吃饱喝足,考虑的是富民强兵。只有百姓富裕了,才能更多的提供战斗需要的器械、粮草,甚至兵员。

    按照唐朝初年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作法,李丛嘉又稍加调整,“耕者有其田”的初步想法已经开始在他治下的三州多的地界实施。重新分配到土地的农人,一面种地,一面训练。

    用李丛嘉的说法:为了保卫你们的土地,为了保卫你们的财富和家人,就要当兵,否则敌人就会抢光你们的收获!

    百姓们十分认同李丛嘉这不算高深的理论:这几年关中地区兵、匪、盗横行,不事生产的人到处抢掠,许多富户豪强更是借机强占百姓良田,许多人流离失所,被井离乡。可是李丛嘉一到丹州等地,就开始将土地重新分配,按人口数量、曾经良田数量等考虑,有多有少,但足够一家人过得舒舒服服——前提是你不懒。

    许多霸占了田地的地主都被“劝退”多占土地,许多豪强“自愿”退让多余耕地,让各地百姓目瞪口呆:六殿下真是有办法,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霸地主竟然把吃到嘴的肥肉又吐出来了?

    李丛嘉绝不会承认自己用了不光彩的手段:他明面上不找这些豪强麻烦,却在暗中传言:但凡不退耕地或隐瞒的,会被老天所忌恨,横死或者家破人亡!

    他可不是说说就拉倒的——找人假扮辽军也好,义军也罢,反正许多不开眼的大户“消失”在了众人面前,成为不服从命令的反面典型。

    加上民间各种传说:义军过来后会分田地,而李丛嘉则是保证大家合法合理取得土地的权利,同时保证守法经营会越来越富有!李丛嘉在江南将矿山、产业私有化,甚至连官军的兵器都向私人购买,强占土地不如经商开矿……

    丹州境内最大的几处铁矿山、煤山都“卖”出去,加上对铁、盐、粮等原本由官府经营控制的行业放开,许多制造企业也开始多了起来。他们有来自南唐的技术,也有来自北方草原的马匹等资源,一时间,以丹州为中心,竟然在短短两月之内,呈现也勃勃生机。

    许多富户、豪强把目光开始从土地转向商业,转向其他营生,更转向了即将开始的长安大战。

    北方的马匹、毛匹、草料,隰州等地的粮食、布匹、盐、铁……各种资源以丹州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输送着。

    李丛嘉看看自己治下三州之地渐渐恢复正常生产,他的重点开始转向了长安城。

    站在高高的山丘上,盯着山下急驰训练的兴唐军,赵普的脸色凝重而阴沉。

    看他一幅心事重重的样子,李丛嘉在心底长长的叹了口气。做为最早认识的这个时代的宠儿之一,赵普对他一直忠心追随,不离不弃。甚至对李丛嘉的无条件信任都超过了自己对他的信任。

    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