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可是,当郭威真正遇刺受了重伤,加上疾病袭来,一卧不起时,李重进才知道,自己还不是唯一的继承人,也不是最有把握的那个!
费了好大劲,他才在郭威身边拉拢到一个内侍,了解着舅舅的一举一动,分析着更多的可能性!
现在,舅舅已经晕倒数次了,病情日渐加重,他竟然得到了这样一个消息:许多老臣都倾向于柴荣接掌后周,而支持他者寥寥无几!包括平常一直向他靠拢的那些大族,士绅,高级官员,都开始倒戈,更不用提军队的将领了!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老者看他颤抖的身躯,轻声道:“当务之急,其实是让皇上病体康复……只要有了时间,一切都可能挽回!”
李重进眼睛大亮:是啊!舅舅才多大岁数?五十多一点,身体一身康健,要不是挨了刺杀,根本不可能忽然病倒!他可没有什么大病,完全是被当前的局势影响了休息造成的!
自己现在处于劣势,一旦舅舅撒手人寰,恐怕他马上就会被人当贡品扔到柴荣面前,任人屠戮!如果自己治好了舅舅的病,他一定大为惊喜……
想到这儿,他一挥手:“快去让人张榜,遍寻天下名医,一定为治好舅舅!”
那个黑衣年轻侍卫脸色忽然一动,猛扑两步,疾声道:“我倒听过一个神医,不过他现在在大唐,需要一段时间……”
“快去请!无论什么代价,我都要治好舅舅!”
那黑衣侍卫转身消失在黑暗之中,整个东京城弥漫在清晨的阳光之中!
远远的,一骑快马奔来,面对满街的百姓,没有任何停滞,径直向着东京城北正中的宫殿狂奔而去。
马蹄过处,一片狼藉,骂声不绝,却忽然住口,目光直直地看向那将手中的令牌!
(本章完)
第415章 雁门关上的血战()
那是八百里加急军令牌!
一般来讲,此时的传令,分为一般(一月之期),急(二十日之期),三百里加急(十日之期),五百里加急(五日之期)。而这士兵手中所执,竟然是最高等级:特急(八百里加急!)
也就说,从八百里开外,已经每隔二百里换人换马,一刻不停地向前急驰,送到京城来的!
那小将快马如飞,未到中街,已经高声断喝:“八百里加急军情,请枢密使!”
这明显越权和擅作主张的行为,一下子惊动了所有值宿的武将,一时间奔走相告!
看那个将军的打扮,分明是驻扎在北方幽云前线的“虎捷”军牙将——这是后周殿前司禁军中最精锐的部分,其中一军(2500人)被派驻到了与辽国接壤的幽云前线,既有增加当地禁军实力的想法,也是监视那里的四万多边军,防止日久生变!
现在,“虎捷军”派人加急传报,一下子就是八百里加急,显然是前方军情急变!
殿前司负责守卫皇宫的军将们不敢有丝毫耽误,立即引领这位传讯将军到达枢密院“白虎堂”,而得到消息的枢密副使王峻立即从家中跳上战马冲到枢密院。
看着那浸满汗水的帛书,他的眼皮一下下跳动着:做为大周国的重臣之一,他已经有五十多岁了,和老相爷范质一样,算是四朝老臣!
没有什么大才能的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嘴严,无论谁当皇帝,都忠心耿耿,却不贪恋兵权。也正因如此,他才在几次兵变中都洁身自好,没有任何损失。
靠着熬资历,他终于爬到了这个重要的位置。虽然才能一般,但多年的经验还是让他判断出了这一次军情急报的重要性:一定和辽人有关!
他一挥手,两个带刀侍卫将那个瘫软在地上的传讯牙将搀扶下去。去掉封漆,打开卷帛,他的脸色变了几变,却没有惊怂,更没有激情,只是惨白的有点不正常:“真的要走这一步吗?”
他在室内转了几圈,一挥手:“去将范大人、刘大人和李大人请来!”
李重进赶到“白虎堂”时,屋内已经有十数人,大家正挨个传看军情,个个表情凝重,却没有人交头接耳。
李重进心情十分沉重,他不用猜测,就知道舅舅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了:辽人进入了山东境内。
接过传讯,他只扫了一眼,顿时面红耳赤,忽然将绢帛摔在地上,暴跳如雷:“这个赵匡胤是什么东西?他居然敢抗旨不遵,居然在带兵抵挡辽人?他居然敢破坏陛下的诱敌深入大计?”
看着他,范质好半天才吐出一句话:“他是下层军官,不了解陛下的用意!”
李重进心头一堵,马上又道:“他是下层军官不假,但他也是柴殿下的兄弟,怎么可能不知道陛下的军机妙计?分明就是两面派,既落得抗辽美名,又不得罪山东大族……”
“殿下慎言!”枢密副使王峻打断了他的话,随后转向老相爷范质。
“相爷,这事情需要向陛下汇报吗?”
“陛下这几天身体实在是……哎!这样,咱俩去一趟宫里,如果陛下还算不错的话,就提一提……如果陛下实在没有精力,就直接下命令吧!”
李重进一愣神,不知道这二人所说的“直接下命令”是什么意思!难道,舅舅把权利交给了他们?为什么不是交给自己?
不对!这二人可是三朝元老,朝堂上的“不倒翁”,对他和柴荣争夺太子之位从没有表过态,显然自己舅舅郭威还没有下定决心——他没有决定把皇位传给谁,所以才器重这些老臣,让他们支撑着整个大周国正常运转!
心里这样想着,他喜形于色:“既然舅舅身体恢复了一些,我也正好进宫去看看,向他老人家问安……”
范质和王峻对视一眼,想拒绝却又不好开口——李重进可是郭威的亲外甥,是最有力的皇位竞争者。郭威明显日薄西山,万一撒手人寰,谁知道李重进是不是新的皇帝?现在得罪他可不是正确选择!
“好吧!殿下要谨慎一些,陛下病情还很重,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不要提……”
三人进宫,顺利地见到了郭威。
做为大周国的第一人,现在的郭威憔悴至极:头发花白,老眼昏花,眉心处一点黑云似乎弥漫不去,显示出他仍然重病缠身!
半倚在身后的龙枕上,两个老太监扶着他,一对玉女轻轻揉捏着背、腿,刚刚喝完药汤的罐子摆在旁边的檀木案上,数个宫娥正在收拾地面污渍。
卢妃半伏地面,正用褥椅垫起郭威的脚。
看着三人走进,郭威强挤一点欢笑:“坐吧!这里满是药味,让爱卿们见笑了!这一病下去,好好的身子骨眼看着站不起来,真是久病无豪杰!”
三人立即安慰起来,让寂静的宫里多了几份人气。
听着范质汇报情况,郭威偶尔插一两句话,然后又沉默起来。好半天,他看着李重进:“柴荣快到前线了吧?”
忽然这一问,李重进一愣神。
王峻立即接过话:“刚走五天,如果快的话,应该到宋州附近,还有一段距离呢!”
郭威沉默好久,终于睁开眼睛:“一切按原计划进行,不用更改!还有,密切关注南唐李煜的动向,一旦他有进军关中的动向,立即报我!”
三人退出宫去,郭威的病态眼神忽然明亮了一下,他一挥手,将身边的人都赶了出去,然后半阖眼睛,对着身侧空荡荡的地方道:“现在的情况如何?”
“陛下是问天下情况,还是朝内情况?”
“我问什么你是知道的!”
“陛下,柴荣殿下手底下聚集了一批能人异士,比如赵匡胤、郑仁诲、王审琦、药齐、石守信等人,能文能武;而李重进手下也有一批异士,可谓旗鼓相当。二人支持者中,柴荣主要在军方,而李重进则有朝臣、商人和军人!论及势力,李重进不如柴荣!”
仿佛睡着了,好半天郭威才冒出一句:“如果我忽然没了,你觉得天下交给谁更合适?”
(本章完)
第416章 李平妙计拖一月()
天下交给谁更合适没有人替郭威选择,但是,李重进的心底却有了选择!
柴荣被舅舅郭威派去前线领军,而改由他坐镇京城,统领天下事。表面上看,舅舅更倾向于让自己接任他的位置,但实际上呢?
在这个乱世,有军就有权,有军就有皇位。整个东京城禁军只有三万人,而在与大唐对峙的前线上,足有十五万禁军,虽然有前有后,但毕竟都属于柴荣指挥啊!
加上赵匡胤等人在山东握有的数千精悍干将,恐怕自己的实力不如柴荣!
一旦这个时候舅舅归天,他能顺利掌控局面吗?
似乎明白他的犹豫不决,身侧一个老者轻叹一声:“殿下,不要想那么多,毕竟陛下身体还不错!上次受刺杀的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这次病情康复,将来一定会……”
李重进轻轻转过身来,盯着老者的眼睛,好半天他才狂笑起来:“卢叔,你说得对,太对了!只要舅舅身体健康,他柴荣领一百万军队又如何?”
老者的眼睛也一亮:“对啊!还是殿下聪明!咱们马上去寻名医,给陛下治好病,到时候柴荣手握重兵,树大招风,想不被猜忌都难啊!”
############
宋州,别名睢阳郡,即今河南省商丘市。归德军军营位于宋州城外古云峰头,数百杆大旗迎风飞扬,几十将军林立两侧,看着负手而立的柴荣凭栏远眺,没有一人说话。
远远的,一个青衫老者缓步走来,他轻轻抖着拂尘,喝一声道号,然后缓缓蹬阶而上。
柴荣转过头来,笑了一下:“老人家,京城情况如何?父亲大人身体可好一些?”
老者淡淡一笑:“京城仍然暗潮汹涌,人心惶惶。陛下身体还那样,起色不大!不过听说李重进在四处寻找名医,甚至派人去江南、塞外和关中等地寻人了!他倒是有心!”
柴荣愣了一下,然后面带微笑:“不枉父亲偏爱他一场!这些亲族中,属他最得父亲喜爱,甚至比郭侗都得宠。他去寻哪儿些名医了?”
“人太多,我一时也没记住。不过有一人倒有些名气,叫直鲁古。那个辽人曾经在东京呆过,针炙之术不错。近些年听说在吴越国、伪唐国混得风声水起,应该有几分真本事!如果李重进动用一些秘密渠道,那个直鲁古应该接到信息了……”
柴荣脸色一紧:“那就快派人去请,去接啊!早一天看好病,父皇也好带兵一统天下,完成平定江山的心愿!”
老者看着柴荣的表情,好半天才道:“殿下真是孝顺啊!但请恕老朽直言,李重进的心思恐怕不仅是孝道那么简单。他分明怕你在外领兵夺位,所以才尽全力请医生延续陛下性命……就算有神医临凡,陛下的病也不过多挺个二三年罢了!”
柴荣脸色一紧,看了看站在远处的将士们,然后轻声道:“那些人的想法是……”
老者四处看了看,谨慎道:“各大家族的意见,你尽快登基,趁伪唐内乱方息,元气未复,从蜀中东下平定金陵,再定南汉,然后北击辽国,一统天下!如果耽误时间长了,万一郭威身体康复,这些大族的命运……”
柴荣瞪着东方喷薄欲出的太阳,好久才点点头,示意他知道了!
老者离开,柴荣忽然对着远方道:“你俩说说,父皇的主意是不是绝妙?”
暗中一个女声传来:“绝妙算不上,不过是猜到了这些大家族的心思而已!他们不满意陛下夺他们的土地,毁他们的庙宇、铜像,更不满那些穷人得势,所以才刺杀陛下!现在,他们害怕陛下报复,又着急鼓动你起兵夺位……柴兄弟,不可着急上当啊!”
另一个声音似乎更缥缈,透着清冷和不食人间烟火:“不管怎么说,五龙夺天下的格局不能形成,否则生灵涂炭,天下百姓遭殃!如果有机会,夺位也未尝不可!不过,这些大家族把你当弃子的作法让人讨厌!”
柴荣微微一笑:“那就把消息传递给李重进吧!他请的医生,安全性当然由他负责!咱们在宋州呆得也不短了,该动身去南方了!”
那两个声音消失,柴荣长长的伸了一个懒腰,转身对外面的将军们一招手:“传将令,伐唐之战正式开始!”
#############
做为大周国的帝王,郭威一向睡眠不太好,尤其是被刺杀后又大病一场,繁杂的朝政一下子撇得干干净净,他反倒不适应了,经常半夜无眠。
想过问一下朝堂的事情,又怕大臣们呱噪;想安静一下快点养好病,却又时刻担心南方的战事,北方的军情。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就是蠢蠢欲动的豪族。
从晋时开始,长江南北就有上百个大族,到隋唐以来,关中、山东、江南……大家族分布渐呈北重南轻之势,尤其是皇权集中的关中、山西、山东等地,崔、王、杨、卢、赵等大氏,经久不衰,渗透到各行各业,无形中掌控着整个天下。他们,甚至决定了王朝兴衰、帝王更迭。
做为大唐名将郭子仪的直系后人,他郭威从基层一步步走到今天,岂能不了解这些大家族的贪婪、无情和自私?正因看透了他们的嘴脸,他才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触动了他们深层次的利益——土地。于是,他被刺杀了!
虽然他侥幸逃过一劫,但是,身体情况却不容乐观。
看着太医远去的背影,他不由得长吁短叹。
一个老太监走近了,轻轻一躬:“郭威,别想那么多了,当年的心愿已经达成,你要做的,就是做到极致,即使死了,也无怨无悔!”
郭威眼睛一睁,那个老太监如轻烟一样消失在眼前。
左寻右找根本没有这个人!
郭威忽然瞪大眼睛,一声断喝:“来人啊!”
看着奔近的数十太监、宫女和将军,郭威精神大振:是啊,就算自己死了,也不能让这些刺杀自己的“寄生虫”舒服了!
他轻阖眼睛:“拟旨,调山东定远军赵匡胤、平卢节度副使王世朝(李丛嘉的侍卫王国庆)南下德州、齐州、兖州,掩护柴荣攻唐;调山南东道节度使安审琦入洛阳防备伪汉偷袭……”
(本章完)
第417章 李平擅说惑辽人()
“陛下不可!赵匡胤正在山东阻截辽人南下,安审琦正扼守襄樊遮挡蜀、唐……那个伪唐李煜正准备借道襄樊进军关中……”
“哼,我正是要让道给他,让他进军关中……我就是让他在关中和辽人激斗!大好山河岂能白送给契丹人?”
“陛下,不可让那李煜进入关中。辽人从北地而来,隔着万水千山,必不持久;但那李煜打着兴唐复国旗号,一旦他和长安城的叛军李守贞部勾结在一起,扼守潼关,再想夺回关中,难矣!”
“我知道!但是,那辽人十万铁骑南下,岂会轻意离开?而且只要给我一年时间,柴荣必然击败伪唐徐世小儿!李煜自诩忠孝,岂能不回兵求援伪唐危局?到那时,辽人伤筋动骨,李煜进退两难,李守贞不得人心,关中之地唾手可得!”
“陛下不可忽视关中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关中富饶,人杰地灵,大家族底蕴深厚。虽然近些年兵荒马乱,但有大批豪杰潜伏!一旦让那李煜羽翼丰满,远比伪唐徐氏那些人更难对付!况且我们山东境内还有辽人活动,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将其驱逐……”
郭威盯着范质焦急的表情,看着手下文臣武将不甘的眼神,他在心底冷笑:不要装得一个个忠贞不二,还不是为了你们身后的大家族利益?论起豪强,唯关中、山东最多,他们也是皇权最大的威胁!借辽人之手,借内战之机,屠戮两地,还世间一个清平,这才是郭威真正的目的!
至于辽人久占不走,李煜羽毛丰满,这些问题在郭威看来,根本算不得什么:辽人越四州之地跨境而来,人吃马嚼耗费极大,民心激愤水土不服,况且辽国内也矛盾重重,如何能在关中、山东久呆?最多两三年,恐怕都得撤回去!
至于李煜,更是不值一提!黄口小儿,侥幸不死,虽有才名,但毕竟不足二九年龄,能有多大魄力,有多大见识?一个关中,都得让他忙得焦头烂额!等到伪唐势衰,他失去后援,加上伪唐内斗不止,恐怕他想在关中坐大,伪唐内部都不一定同意呢!
郭威轻叹一声:“诸位,山东一地,我留下三军五万余团练兵防备,就是准备一举灭杀那些辽人!一旦这些辽人被灭,关中的辽人还敢再呆下去吗?至于李煜,他有本事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收服李守贞,在辽人十万铁骑下占领关中吗?能活下去都是天才了!我意已决,不必赘言!”
他被推着返回宫中,抛下满朝的文武大臣大眼瞪小眼,一个个长吁短叹!
在他们看来,郭威就是在自毁江山:如果缓缓图之,国力渐盛,以小刀割肉,压迫南唐势微;威逼北方,渐渐收复关中,然后下蜀地,定南平,伐唐大势即成,天下可定矣!
这种简单的策略,却因为郭威遇刺变得面目全非:辽军十五万铁骑分两路南下,美其名曰替大周国平定叛乱,其实就是契丹人想入主中原!
郭威知道消息后不但不阻止,甚至还故意收缩了兵力,向南唐开战!可以说,他是故意给辽人进入关中、山东创造机会,双方似乎有默契,绝不正面碰撞!
一时间,众说纷纭,猜疑四起,却没有几个猜测到这一切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但是,天下明眼人还是很多的,尤其是事情关系到自己,许多人就判断得极为准确了!
山东大族、陇右世家,此时都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安,恨不得一下子飞到东京城,当面质问一下郭威:你这个混蛋当初上位时的许诺呢?为什么屁股还没坐热,就反过来对付各大家族?
他们痛骂着,叫喊着,甚至在策划着推翻郭威,但这一切都显得徒劳:辽人可不管你豪绅,还是富户,一律抢光带走,甚至杀人放火。相对于山东的兵荒马乱,陇右的高门大姓还算平静,但暗潮涌动间,也显出暴风雨来前的忙乱。
############
鄂州,黄鹤楼。
故地重游,看着崔颢那首历经百年的诗依然散发着文明的气息,依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