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会开启大规模军售,先将这个基调定下来再说,所以虽然是由朝廷分配,但都需要赵峥点头。
史嵩之也在意赵峥故意打马虎眼,抓住话头说道:“你说了,只要我胜了,你就给我装备一万支火绳枪,一千支燧发枪。”
赵峥没有回答,而且奇怪于史嵩之出战这个决定,史党主和,史嵩之这一出完全违背他们的政治纲领:“郑相公不是一向主和吗?”
史嵩之沉声道:“党争不过是为了一个权,一个利字。有国师你在,注定就是北伐开战得利,权自然也是从中而来。为党争而党争那真是愚昧透顶。”
史嵩之痛斥党争,政治却有些不相信,史嵩之在历史上可以有名的党人,如此暗中斥责郑清之恐怕只是因为史党从来就是姓史。
对于史嵩之开战决定,赵峥一百个支持,只是让他注意分寸:“别把金国打的元气大伤,给点教训也就行了,你若胜了,我两年许你一万五千支火绳枪,两千支燧发枪。”马鞍山铁矿开始投产,再加上火器研制的技术力量已经形成规模,采用流水作业,召集全国工匠,已经形成了三千人的技术人员,两万人的技术学徒正在培训。所以两年后火绳枪的生产将会形成爆发式的增长,到时候一年产十万支火绳枪没有任何问题。
火器的生产大部分都留在了临安,由朝廷监管,这是朝廷的底线,虽然对赵峥崇敬备至,信任有佳,但绝对不允许他将火器变为私产。所以白云宫只集中了两百人的火器生产人员,专门负责火器的改良人物。
史嵩之达到了目的后,便拜别了赵峥。
——
赵峥下午还要给人上课,也没有见到史弥远的身影,白云观很大,见不到也很正常,反正里面也很安全,赵峥也没在意。
直到第二天下午还不见史弥远的身影,赵峥询问了门人,说是没有看见史相公离开,赵峥这才有些慌乱,急忙派人寻找。
不一会,史弥远自己走过来了,径直说道:“客房的床太硬了,你把我安排一张好的床,我在这里住下了。”
赵峥哦了一声,突然惊醒,反问道:“相公你要住下?多久?”
史弥远霎然一笑:“也不知道,就看国师的医术了,我倒是希望住个十年八年的,老朽也不是来吃白食的,见白云宫在招教习,以老朽的学识没问题吧?”
赵峥此刻彻底震惊了,看不出史弥远葫芦里买的什么药,有些气弱道:“相公,我是不是得罪你了……”
“我昨日在白云宫停留了一天,觉得这是个养老的好地方,怎么你自己都觉得这里是不个善地?是要赶我走?”史弥远吹胡子,怒道。
赵峥被史弥远这么一说身形一滞:“那相公准备教什么?”
史弥远见话语中隐隐的嫌弃,用拐杖轻轻打了一下赵峥的腿:“白云宫不是说有教无类吗?学生想学什么,先生就教什么,有学治政,权术的大宋谁还有比我更有资格?”
赵峥被史弥远这么一说更有些完蛋了的感觉,要是史弥远将白云宫弄成培养史党的后备的基地,那自己可以买块豆腐撞死了。
“瞻前顾后,这可不是国师你开拓新朝应有的气度。”史弥远正色。
赵峥闭眼,觉得的确如此,要是还害怕一个快要入土的老头动摇自己新道学的根基,这新道学又有何用?
“只是相公在白云宫养老,郑相公他们该如何自处?”
史弥远冷笑道:“他们是他们,关我什么事?”他见赵峥欲言又止,缓缓说道:“今日我也对你掏心掏肺说几句话。”
赵峥突然觉得今天史弥远与史嵩之的到访是蓄谋已久。
;
第一百一十一章 真实身份()
“我史弥远独相二十多年,国朝不少人想要晋升不得不走我的门路,但与史家同心同德的却少。国朝需要新气象,需要一朝天子一朝臣,我临走前提拔他们进入要职一则是看在他们多年来跟随我的苦恼,二则是给官家和你塑造一个靶子。你要记住朝廷自我去相后,已经没有史党,只有郑党。而我史家始终是与官家站在一起的忠良之臣!”
史弥远语气平缓,但里面透露的信息却让人不寒而栗,史弥远这是要将史党给卖了而保存史家的荣耀。
史党可倒,但史家荣耀依旧。
“我史弥远从政多年或许做过许多错事,但唯独一件事,我从来没有错过!”
“那就是识人!”
史弥远目光如炬盯着赵峥,然后意味深长的说道:“所以我才只对你说,而不对黄真人吐露。”
赵峥神情一炳,史弥远曾经企图撇开自己,单独试探过黄道长,以最近这半年的时间的观察不难判断,所谓师父窥探天机,害怕天谴,不过是子虚乌有,凭空捏造的话语。
但是就算人们清楚了这背后的秘密,也错过了揭露赵峥真实身份的时机,如今他对于大宋而言就是半人半神,凭空而来的智慧,不会成为他身上的枷锁,反而为他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就算这层面纱以后会成为新道学发展阻碍,但那也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所以赵峥全然不惧史弥远这试探的话语,笑道:“师父洞悉万物,已然知晓,不肖相公细说。”
史弥远看着赵峥一副你知道又能怎样,心里不禁抽了抽,但他涵养功夫十足:“国师所谋深远,我史弥远认定你就是引领大宋的天命之人,史家向来随大势,向潮流。子申此番行动后,郑党必然分裂。你在湖州做的那件事,正好可以拿他们开刀。”
赵峥谨慎道:“能引领天命的只有官家一人,相公此番做不怕寒了人心吗?”
“人心逐利,自然生热,不是用手捂热的。”
“那相公缘何认定是我,凭史党现在的势力,还有官家对你心怀感恩,鹿死谁手,尤未可知。”
“我说过我没看错过人,这大宋还有谁比国师你更受官家恩宠,我那点恩宠算什么,早晚随风而逝。我在时尚且可以勉强压你一线,但我死后必遭反弹。”
“相公什么时候是靠官家的恩宠而活?”赵峥轻轻一言,说出这世上最大逆不道,却又隐藏至深的潜规则。宋朝的相权,尤其是南宋更甚,南宋中后期宰相一般都兼任枢密使,政权军权都握在手中,如果不是士大夫共同维护这个体系,南宋宰相废立皇帝轻而易举,在这点上史弥远尤为恪守,否则以他的权势,就是现在废除赵昀都还有胜算。
史弥远深深看了赵峥一眼,没想到赵峥竟然如此洞悉此情:“国朝养士百年,我等当以粉身碎骨以报!天下当可垂拱而治。”
天下垂拱而治,这便是大宋士大夫的共同愿望,颇有后世君主立宪的影子,南宋后期,权臣当道,出现了言相不言君的局面。但是以当时的土壤是不可能孕育出宪政精神,这一切都是建立天子昏聩势弱,权臣代代相递的基础上的,一但遇上强势的天子,这一切都烟消云散,最重要以现在的宰相选举制度,能登顶的无一不是结党营私,夸夸其谈之辈。
赵峥有感于史弥远垂拱而治,心生感慨:“只可惜以现在的道路,垂拱而治不过是痴人说梦。”
史弥远仔细体会赵峥的语气,明白个中味道,眼睛一亮:“哦?国师难道也是如此志向?”
赵峥的所作所为史弥远完全猜不透,但凡像赵峥这种靠鬼神之说幸进之人,无一不是小人得志,志得意满之徒,一旦君王恩宠稍弱,必将惨死。但赵峥在取得天子信任后,体现的极为克制,极少插手朝政,仅有的几件事都是朝廷有事相求,更可怕的是他在民间巨大的声望,完全比肩圣人,并且确确实实有大功于宋国,宋国现在已是一日不能无国师的局面了。
即取信于君,又得望于民,这才是史弥远感到无懈可击,身心俱疲后黯然归隐的原因。更可怕的是赵峥随时有能力让投靠自己的官员获得巨大的功劳,从而晋升。
不像自己拉拢官员需要示之以高官厚禄才行,赵峥只要啪的一声,摔一本书给你,然后按照上面的施政,不出两年功劳必将惊动两府。
梁成大不就是那样的吗?被贬到真阳县,这才多久,就为朝廷发现了一处银矿,并带领治下子民屯田开荒,大规模饲养家猪,短短几个月就搞定风生水起,梁成大是什么尿性,史弥远一闻便知,哪有那个能力,正在疑惑他是不是突然开窍之际,赵峥拜访宣缯后,就为他上书请功,让他重回御史台。
宣缯的奏章刚递上,史弥远就知道这厮原来暗中已经投靠了赵峥。
这也是史弥远下决心将史家从史党割裂出来的原因,只要史家不倒,便有史党,更重要的他知道以宣缯的墙头草,早晚会与赵峥分道扬镳,那时候赵峥不得不倚重史家。
面对史弥远责问中带着期许,赵峥郑重的说道:“是啊!为了这个目标,矢志不渝。”赵峥看到史弥远情绪有些激动,立马说道:“但是我们之间的道路不同。”
史弥远呵呵一笑:“你在前面带路,我让子申跟着你。”
赵峥看了看史弥远,心中想到,只怕最后的结果不是你想要的。
史弥远则仿佛已经胜手在握的拂须而叹,国师仁善,最重恩义,这便是他最大的缺点,史家现在不对你言利,只言情,让史家绑定在赵峥的战车上。国师不在意人间的富贵权势,这一切自然会由史家代言。
随大势,顺潮流,这才是真正的政治,宣缯那些人终究是不得其门。
史弥远在白云宫住下的消息,在赵峥有意控制之下,没有大规模的传开,只是赵峥家宴的时候偶尔会多一个人。
史弥远要蹭饭,赵峥也没有任何办法。
——
夜晚,孟良将自己手中调查的报告交到了赵峥的案头,赵峥见孟良神情有些为难,没有退下的意思,于是问道:“有什么事?”
孟良几次欲言又止,赵峥只得给他鼓劲,暗卫又不是机器,赵峥也注意时时疏导他们的情绪:“但说无妨,不要有什么顾忌。”
“国师,此事,有关黄真人……”孟良几乎是一字一顿看着赵峥的脸色在说,黄真人在民间已经被传的神乎其神,能教出国师这位在世神仙的,不是大罗金仙又是什么?
孟良是江湖中人,也信奉鬼神,面对黄道长自然有敬畏之意。但现在他最仰慕的国师居然调查与黄真人相关的情报,让他不禁深吸一口凉气,难道国师与黄真人产生隔阂了?这可是撼动天下的大事!
“你能说出这件事,说明你心无杂念,只是顾忌我与师父才会如此。我和你说吧!师父进来为国事窥探天机过多,掩蔽了六识,我害怕有人图谋不轨,接近师父。”
孟良心里长吁一口气,他只要一个解释,无论这个解释再怎么离谱他都会选择相信,因为他是国师。
“那女人有什么异常吗?”赵峥询问关于陈家那位姑娘的情报。
“暂时没有。”
赵峥翻开那女人的资料,上面记载说那女人确实是长期居住在临安的商家之女,已经将近十年了,其父亲经常出去交际,母亲也爱看戏,这些都很容易找到别人作证。而近来也是因为她父亲生意有变,才搬到余杭来住的。
“怎么没有那个女人的资料?”资料里通篇都是作证这家人户的确存在,但那个女人的资料则少的可怜。
“寻常百姓家的女儿都养在深闺,而且这位姑娘小时候得过一场大病,差点死了,幸好被路过的一名道士所救,这才活命,但也落下了病根,一般都待在家中,不会外出。”
“那她家近来可有什么异常?”赵峥仍然相信自己第一直觉,觉得那个女孩有些蹊跷。
“没有什么异常!”
“怎么会没有异常?她家女儿心上有人,做父母一定能够察觉到什么,怎么会没有异常?你再结合自己调查的结果想想她们近来的言行举止与往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孟良想了想,不确定的说道:“她父亲近来生意特别忙,几乎很少在家,都待在外面,而她母亲近来也基本不爱出去看戏了。”
赵峥从资料上得知陈家是做木料生意的,眼下有些忙碌也正常,但他父亲几个月不回家,这个就有些令人生疑了:“查查他父亲的生意,看他最近一单生意是在何处?你再派人去核对一下。还有打听一下她母亲爱听什么戏,你自己找人组织一场混进她家去,去她家查看一下有什么异常没有?还有那个女人小时候得过什么病,这些你也要调查清楚,当年救她的道士是何人,有条件也给我弄清楚。”
孟良目瞪口呆的听着赵峥逐条的给他指明了线索:“国师,这方面您也会?”
赵峥白了他一眼,然后翻开自己的书柜,找出一本书直接啪一声,扔到了他面前。
上面写着“侦察手册”四个字。
又是仙人授书!
;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万法大会()
时间进入了绍定三年的冬天,余杭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雪下的很小,第二天便完全消失的无影无踪,要不是寒风袭来,以及路面被所化的雪水打湿,让人不觉的昨夜有场雪已经来临到了这个世上。
余杭进来很热闹,更进一步冲散了那场雪的痕迹。白云宫举行万法大会,邀天下道家前来论道,不仅南宋三山符篆派的掌教亲临,北方的全真教掌教伊志平也来了,没错就是金庸笔下的龙骑士伊志平,只不过人家根本没有金庸老人家写的那么不堪,乃是北方道教执牛耳者,德高望重,年近古稀,可是高临门这位茅山派宗师亲自登门请来的。
道教三教九流,但凡有点脸面的都被请到白云宫,宋朝道教发展迅速,光是在历史留下名声的流派就是十多个,其他不入流的小流派更多,各派不仅奉信的经典不一样,向灵宝派尊《灵宝经》,上清派则奉信《上清大洞真经》,净明派则以《净明忠孝全书》为经典等等斑杂的很,根本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体系。最重要的是各派尊崇的创世神都不一样,这个时期三清的说法还没成为主流。
灵宝派自己造了一个元始天尊作为诸神供奉,上清派则弄了一个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灵宝天尊)并列为主神,全真教则尊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为主神。所以道教在后期渐渐玩不过佛教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连自家人都在扯皮,还怎么与其他宗教相争?这个时期只要是个人就可以谎称自家遇到一位仙人,被授予一本仙书就敢摇身一变,变为开派祖师,天仙派就是如此,开山祖师乃是一位县史,因为被神人托梦而顿悟,创造了《天心经正法》从而成为一代祖师爷。
这些流派经过元朝后,逐渐自我整合成正一道流传至今,所以赵峥要整合道教也不是一个天方夜谭的事情,他在南宋已经名声大震,隐隐有执南方道教牛耳的趋势,再加上茅山派宗师亲自登门邀请,道教这些人多少会给颜面。
白云宫全权此次招待,让他们感受一下大宋最前沿的生活科技,抽水马桶,淋浴头,带来的新奇让他们足足有了好几天的谈资,玻璃窗户的奢豪让他们咂舌不已。集诚院在这几天也免费开放给这些道士,里面新奇的东西彻底给这帮土鳖来了一次巨大的震撼。
——
而赵峥的书房内这两天内忙的要接待各路宗师,掌教。
而这接见的顺序稍不注意,就会引起轩然大波,道教这行里,论资排辈还是很重要的,赵峥首先接近的便是龙虎山的现任张天师。
赵峥也没打探这老道士真正姓名,只以张天师代称,二人的交谈也短。
“近来国师名声如雷贯耳,眼见道教昌盛,老道也是欣慰异常!”张天师不服赵峥占据了他原本的位置,一开口就是倚老卖老。
赵峥也没在意,反正眼前这人迟早会被自己吓尿的。
“问道或许有先后,但向道之心无分先后,只分深浅,龙虎山讲究斋戒,以正人心,练气养身,以强己身,这是好事,但是用符篆驱鬼,治病这些玩意就上不了台面了。”赵峥直接驳斥,丝毫没有给这位符篆派领袖颜色。
张天师专研道法日久,毕竟见过许多市面,经过许多风浪,不慌不忙的反驳道:“国师此言差也,太初之时……”
赵峥不客气的直接打断他的话:“你现在给我驱个鬼出来,或者治好个病人来,对了你们还可以符篆祈雨降雷,给我降个雨下来!”
“天机不对,时机未到,老道也无能为力!”
赵峥哈哈大笑:“可我的道法,不讲时机,不讲仪式,平常人亦可,比起你那道法是不是高深数倍?”
张天师被赵峥问的哑口无言,涨红了脸怒道:“不可理喻!”说完扶手而去。
赵峥眼皮都没闪一下,接着说道:“下一个!”进来的乃是阁皂山灵宝派的掌教。
——
赵峥开启万法大会,自然惹得朝野瞩目,最后一天不仅赵昀亲自赶到白云宫观礼,宣缯,郑清之目的不一的宰执也赶了过来,而赵葵这位白云宫的名义上的弟子也特意向朝堂解释,要来赴这万法大会一趟。
万法大会举行三天,这第一二天,赵峥留给那些流派让他们先进行预赛,辩出个名堂再说,并且奖励丰厚,凡是能在第一二天获胜,进入第三天论道的,都将奖励一万贯钱财。
宋朝钱能通玄,这些道士又多是贪慕虚荣之徒,更加趋之若素。
论道第一天,白云宫对外开放,所以余杭百姓还有其他州府慕名赶来的人都可以自由的进入白云宫,观赏这场前无古人的论道大会。
第一天,赵峥和百姓门都还饶有兴致的观看辩论,除了武术还有些看头外,其他的都让人感到昏昏欲睡,这帮道士,各扯自家的经典,那能说道一块,又都是干打雷不下雨的,只比试谁的符篆画的更快,更精美,让人觉得陈善可乏。
但也有道士辩论到最后,说起了火性,开坛做法,卖弄江湖把戏,比如在纸上事先用碱性墨水写上一些字,晒干后,平常人看不到上面的字迹,但遇水后马上就现出字迹。这等低劣的骗术,还不待赵峥上台,白云宫炼金系的那些学徒就看不下去,当即拆穿了,并且将原理都说与大家听,还亲自请了几个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