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苍茫-第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可是让济州百姓喜笑颜开,”马涛笑着说道。

    “百姓的收入如何?”这是赵烈最关心的,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自己的后方才能巩固。

    “大人,这里的田亩大多是保水不足,毕竟是岛上的土地,不过,种植番薯还是没什么问题。六十余万亩只有不足八万亩种植了高粱玉米其他的都是番薯,不过,番薯丰产啊,按一户四十亩田,三十五亩番薯亩产三石计算,可产出百石番薯,留下十石,其他都被官署以三分银子一石收购。这就是二十七两银子,这可不是个小收入了。”马涛细细的罗列一下账本。

    “那么官署收购来番薯用在什么地方?”赵烈一一询问。

    “大人。去年收购的白番薯大部用在了难民营,当作主食或是做菜,吃的很多辽民见着白番薯就是头疼。”马涛笑着说道。

    “不头疼不行啊,我在难民营里也是吃腻了白番薯,早饭番薯泥,中午番薯炖菜。晚上海鲜或是海菜炖番薯,我现在一看到番薯就饱了。”吴波笑着插嘴道。

    众人一阵哄笑。

    “不过,今年春天,根据大人所说,罗长山组织人手在石岛造出了番薯粉条。根据大人留下的菜谱,炒粉条,肉炖粉条,酸辣粉条,都是好菜啊,这不,上半年罗长山组织人手生产,将粉条发卖到山东,北直隶等地,大受欢迎啊,老百姓都叫它番薯粉。这不,今年济州粉条大部被罗长山订购了,为了这个罗长山还拆借不少银子呢。”马涛笑道。

    “那是,我们难民营也托了罗长山的福,可以多吃点玉米,高粱米饭,可算熬出头了。”吴波一副跳出升天庆幸的模样。

    “好,当年到澳门寻得了造船、造炮的人才,今日我要说还有一个人才就是这个罗长山,善于经商,更善于创造,将来成就不止于此啊。”赵烈感叹中国的商业大才层出不穷,作为执政者不是简单的抢夺其资财,而是应当鼓励其发展,收取其税赋,达到双赢,大明如果是能够实现这种双赢,何至于灭国,关键还是内政啊。

    “今年上秋以来,石岛的水泥、木材、铁筋等物供不应求,何也,济州百姓积攒了两年的银钱大半都投在了建造新房上,这也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济州城外的两个水泥窑根本不敷使用,石岛发来的铁筋更是远远不足,只有木材因为北华的缘故还是供应得了,这不,前些时日,在济州城外,大静、城山外各建了两个窑口,属下还通秉了石岛赵大人多产些铁筋。”马涛边说边摇头,当时由于水泥和铁筋的紧缺黑市里价格翻了两番。

    “谁也没有后悔药吃,日后引以为戒吧。不过,今日济州发生的事,明日就可能在北华发生,济州很多人家是改建住房,北华根本就没有住房,都是地窝子先凑合,马涛,一定要在春天告之北华,多建窑口,另外,让石岛多多产铁,将北华岛的用量也加进估算里去。免得到时手忙脚乱。”赵烈提点道。

    “属下遵命。”马涛回道。

    “黄汉、马涛,岛上后备兵役制进行的如何,朝鲜族人可否抱怨。”赵烈问道。

    “去年是初创,除了个别地区,没有什么抵触,今年刚刚汇集起来准备冬训,至于抱怨嘛,不是没有,不过,既然岛上分配田亩的辽民也是如此整训、备役,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了。”黄汉大大咧咧的说道。在他看来刀枪之下,谁敢扎刺立时拿下。

    赵烈瞪了他一眼,“这是内政,内政不稳拖累向外征战。”

    这个黄汉,军队事物做的多了,方式愈加粗暴。

    “大人放心,我们民政已经做足了功课,下面让朝鲜事务司司长李玄谈一谈。”马涛说道。

    李玄恭敬的施礼,从后排走出,面向赵烈就要下跪见礼。

    “不必。在我们这里没有跪礼,还是站着说。”赵烈虚扶一下温言说道。

    “大人,济州百姓早先大部都是官奴,私奴,自从大人将岛上官奴私奴废止后,我等朝鲜百姓都是对大人感激的无以复加。分配田亩,收购谷物,减免税赋,这都是赵大人带来的,赵大人在我济州百姓心中就是再生父母。”李玄颤音回道。

    “过誉了,本将不过是出于人道考量,不想治下百姓困苦,衣食匮乏,不敢居功。”赵烈谦逊道。他的目的简单就是如何正确的治理地方。将济州作为一个试点,取得经验,推往各地。

    “马大人就此和属下等商议,让事务司派人下村宣讲,建立兵役制就是为了保证各家的好日子能继续下去,否则无兵守卫,李朝倭寇打来就能将我等重新变回官奴,失去田亩宅院。如此各地百姓无不奋勇,谁也不想回到过去奴婢的活法。因此今年的操练村民无不踊跃。”李玄此时恢复了正常,语调平缓,面目平和,早年历练还是让其平静下来。

    “很好,就是这个道理,不想失去田亩自由。那就拿起刀枪守卫。”赵烈夸奖道。

    李玄恭敬地施礼退后。

    “大人,如今济州每个村屯都开始开办蒙学,免费教授汉语以及算学,为此官署从辽民中招募了近六百名识文断字的生员,每年仅次一项就多支出一万多两银子。”马涛心疼的说道。不过。这是大人的吩咐,按他的想法,实在没有必要让朝鲜的子弟免费入学。

    赵烈看出马涛的心思,不过他没有多言,从文化上让其归心才是真正的大治,虽说时间较长,不过来的稳固。

    济州的一切让赵烈大为满意,内政得修啊。

    介于南掠船队带回的银山,深感骑兵不足的赵烈下令组建第二骑兵千总,先行购买两千匹战马,从辽民中招募人员,待春季将北华岛的骑兵第一千总部分人员抽调回来构成骨干。毕竟赵烈手头上的唯一千总部陷在北华,在这时代手中没有骑兵,心中不稳啊。

    马涛听闻也是一缩脖子,马匹加上人员饷银、马的嚼谷又是十余万两白银出去了,作为济州银库实际的掌控者马涛也是对于大人花钱的速度咂舌,深感亚历山大。

    三日后,赵烈亲领众将在济州忠烈祠安葬了一百三十余名阵亡的水师兵丁,隆重的祭拜,安慰死去的灵魂。

    “大人,这就是两桅的纵帆船,长二十三米,三层甲板,一百六十余吨,两舷各备三门十二磅炮,三门十八磅炮,舰首一门十二码磅炮,此船转向灵活,加大了风帆,侧顺风时航速可达十节,兵丁一百一十六人,水手二十八人,其他是炮手、披甲、杂务等。造价三千一百两银子。”尤利亚诺带领赵烈登上了这艘小型战舰,介绍道。

    赵烈点头赞许,老尤向来很靠谱,从来都是按时完成任务,让赵烈怀疑其是否有德国血统,丫不象是懒散的拉丁人,赵烈很想问一句,你就不能提前完成吗。

    赵烈接着随同老尤登上了刚刚建造完工的八百吨战舰,

    “此船,长六十八米、宽十六米、甲板五层,四主桅、前斜帆、后斜帆,四桅上帆,两舷各备火炮三十二门,都是三十六磅和四十八磅炮,水手九十五人,披甲百余人,炮手二百人,侧后顺风时可达十节航速,耗银一万另五百两银子,这是因为北华的大量原木供给,否则造价还得翻番,当然,因为其庞大,我等多用了半月才将其建造出来。”老尤得意的显摆道。

    “尤利亚诺先生,如果船厂全力开工建造三型战舰,现下的人手可是足够。”赵烈问道。

    “不,不,如今船厂只有一万人手,如果是全力开工,还得将扩充船台。。。。。”尤利亚诺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船台的扩充,本将会征发辽民。”赵烈说道。

    “那么也得最少再征集八千人手。”老尤说道。

    “六千,我只能给你六千。”赵烈说道。

    “好吧,不过,他们要成熟练工匠还得四到六个月。在此之前,产量不会增加。”老尤坚持道。

    “好吧,就依你所言。”赵烈此时相信,老尤是意大利人后裔,多了的活计绝对往外推,无他,太累人了。

    最后赵烈将这型巡海船定名为济州级,而八百吨的战舰定名为宋级。(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五章 风起登莱

    三百余匹不到四百匹的安达卢西亚战马在牧场的南部一角小跑着,显得很是自在,它们是整个牧场的宠儿,整个牧场也是以他们为主建立的。

    “大人,这里有成马二百余匹,三年马四十余匹,两年马三十余匹,一年马四十余匹,其中成马有百余匹是今年澳门人发卖来的。”顾酩在旁介绍。

    自从重新搭上关系,阿隆佐就发现了在济州的一大商机,赵烈等对于安达卢西亚战马是十分的渴求,于是阿隆佐在第一次护航时就将澳门这几年从吕宋输入的安达卢西亚战马全部收拢起来运送到济州,每匹马三百两银子,很是大赚了一笔。

    赵烈的眼睛跟随着一匹黑色的两年马,两年的马已经很是高大了,但是它们的粗壮程度还是稍差,显得矮小和纤细一些,不象成年安达卢西亚马那样的雄壮,预估有一米四五的模样。

    成年的安达卢西亚战马身高能达到一米五以上,赵烈之所以关注它是因为这是个调皮鬼,不断的骚扰其他的大小马匹,也不断的被其他成马驱逐。

    “大人,这里都是。。。,按大人所讲都是纯血马,其他地方的混血马较多,现在有三年马,二年马,一年马各两千匹左右,此外,三年马如今也可以交配产崽了,按此预估,四年后,将会有万余匹的混血马,不过只能有数千匹可供骑用,毕竟还得将母马留下生养。”顾酩担心的看着赵烈。

    他自问已经是竭尽全力了,马匹需三年才能长成。乘坐。交配。所以这里的马匹已经是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的才养成的,不过,满意与否那得大人说了算。

    “顾酩,不错,你不是马全福那般的养马出身,但是我选中你是因为你好学,善于求教,有耐性。这里的情况很好,几年后能有数千到数万匹这种混血马加入破虏军时,我给你庆功。”赵烈夸奖道。

    “大人过奖了,属下不过慢慢探究,多多请教,尽力而为。”瘦削的顾酩放下心来。

    “四五年后,纯血马能出多少战马。”赵烈问道。

    “不过四五百匹,加上澳门发卖来的预估不足千匹。”顾酩答道。

    “还是太少啊。”赵烈很是感叹,繁育纯血马当真是个漫长而投入巨大的过程,不是几年可以跨越的。怨不得历史上中国历次改良马匹大多半途而废,只是花费银两。不见大的效果,当然不能长远。

    远处尘土扬起,两骑飞奔而至,济州城黄汉请赵烈即刻回城,有要事禀告。

    赵烈即刻在护卫的簇拥下飞马赶回济州城,不是紧急的事情,黄汉不会这般行事。

    “大人,这是石岛的紧急信件,刚刚由两艘飞剪船带来。”黄汉一见面就将两封书信奉上。

    这是红色的信封,上面贴着一支飞羽,这是赵烈同石岛赵猛和唐显文的约定,一支、两支、三只飞羽代表了紧急的程度,如果赵烈在海外就派出两艘飞剪船传信,以防万一,这番是头一遭赵烈接到飞羽传书。

    赵烈打开一封,是赵猛所写,告之他靖海卫指挥使周大人荣升临清参将,新的卫指挥使即将上任,此外,石岛这几个月来不断有人试探底细,甚至派出人员混入石岛辽民中打探,很是不妙。望赵烈速归商议。

    赵烈看完立即将两封信烧毁。

    思量半晌后,赵烈命令韩建千总部随他返回石岛,

    “黄汉,方宇,你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打探倭国和朝鲜的信息,我估计他们不会这么接受战败,必会报复,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同时,仔细盘查朝鲜人,倭国不会亲自来济州探查,他们一定会通过朝鲜人前来摸底。”临行前赵烈吩咐道。

    对于倭国,赵烈有着一种预感,德川家已经展开了行动,不过因为没有信息来源,他还一无所知。

    崇祯元年十一月八日辰时末,赵烈乘坐卫青号,率领着几十艘的舰队返回石岛,舰队是返回石岛运送辽民的,今年运送石岛辽民筹划就快完成了,如今石岛只剩下不足六万的辽民,今年冬季过后,石岛预估能剩下数千的辽民,毕竟南下舰队返回后战舰并不缺乏。

    赵烈将十艘新建五百吨盖伦船和两艘维修过的命名为五台山号、嵩山号的宝船投入运送,每趟能多运六千余人。春季过后,石岛的辽民全部运送到济州岛,为期数年的运送路程就将结束。

    石岛湾,刚刚登陆码头的韩建所部不顾疲劳,马上开始展开警戒,此次南下的收获的宝石全部被带到石岛发卖,其他的金银则留在了济州岛,再有几个月,难民全部离开后,就由济州岛负责北华方面的难民、军兵的粮饷了。

    赵烈和赵猛弟兄相见自有一番热闹,将石岛和济州北华的情形交流一番。

    晚饭后,在府邸,赵烈召见了杜立和汪全。

    “大人,从去年七八月份起,已经有十余人进入石岛的窑口、船厂、铁厂、难民营等处,先后被本部内卫发现缉捕,大多是济南、登州、莱州等地的商人派人打入想取得我石岛水泥窑口、铁厂等地的方子,不过,进入难民营和船厂的几人很是特殊,他们属于一个叫庞承登州商人,”汪全说道。这是他的内卫值守。

    “哪些方面特殊?”赵烈问道,对于有人觊觎石岛,他一点不意外,在一个官本位的世界里,夺人财产不过是一个念头的事,他早有准备。否则他也不会将船厂大部,匠户营,盐场全部迁往济州岛,他不能将把柄留在石岛。

    “这个庞承是登州的大商人,家中有往朝鲜、倭国的海船,登州当地的粮食、杂货等生意。甚至还有成衣、典当生意。既然有海贸就有后台。海贸倭国都是走私,没有人脉根本不可能。但是这个庞承从不炫耀,向来谨慎,所以没人知道他后面的人是谁。”汪全说道。

    “庞承在登州发迹多长时间了。”赵烈问道,他心道此人倒是低调,很是谨慎小心。

    “大人,此人在登州发迹有十来年了,昔日他只是登州一个普通商人。”汪全答道。

    这是搭上谁了。而且是登州的坐地势力,不会是登莱巡抚,巡海道,登州总兵等流官,应当是登莱副职,或是一个朝中有人的士绅大族。赵烈示意杜全继续。

    “我等派出六组人手轮番监看庞承,经过两个月的探查,发现此人同登莱都司都指挥同知杨景堂来往甚密。”汪全说道。

    赵烈眯起眼睛,这个杨景堂看来还是不死心啊,两家也确实接下仇怨了。

    “这杨景堂的堂兄是兵部武选司郎中杨景辉。此人是老京官了,在六部中先后任过礼部、户部、兵部的员外郎、郎中。在六部各个衙门中勾连甚深,在京中还交结不少的勋贵。”这次的行动事关重大,京师的打探是军情司负责的,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方才探听明白。

    武选司,赵烈当然知道这个司的厉害,中下级武将的升迁任用与这个司有着很大的关联,乃是兵部肥缺。

    杨景辉能够安坐于此捞的肯定不少,当然也只有多多结交勋贵才能坐稳这几个肥缺,毕竟手中的权利越大得罪人也越多。这是一个标准的京师地头蛇,在京吃得开,混的好,这就是赵烈给他下得结论。

    崇祯帝登基,几月后魏阉倒台,阉党一脉的登莱总兵杨国栋自然也是没好果子,已经去职了,自认为赵家没了靠,如此杨家这是静极思动了。

    赵烈给两个人的命令就是盯死杨景堂和庞承两人,杨景辉暂先放在一边,毕竟京师离他这个登莱的卫所官有点远,出招的应当是登莱都司的那位。

    赵烈在石岛休息一晚后,第二天清晨,赵烈等人赶往千户所。

    冰冷的冬日里,道路上几乎没有行人,马蹄铁击打冰雪儿声音响彻了原野,赵烈等人都是全身着甲,更显冷意。

    赵烈发现一些村屯基本都建了砖瓦的新房,可见老百姓的日子确实好过了,不由生出一些自豪来,虽说小小的千户所内人口不多,但他毕竟让他们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

    李明峪今日正听取属下的禀报,冬日里的沟渠的整修,田亩堆肥,以及粮食的收购都结束了,今年千户所的日子更好过了,房子大部去年就已经建好,今年军户们大多改善了吃食,给婆娘们购买些衣物首饰,很多家为儿子或是女儿办了婚事,以前因为贫穷而耽搁的大小伙子们扎堆办婚事。

    挨不过情面,李先生也参加了两次婚礼,都是下面文员嫁女,婚礼办的很是喜庆,只是李先生想到自己的女儿就意兴阑珊了,早早离开。

    听到赵烈抵达,李明峪心情复杂的出门迎候。

    “不敢李先生出门相迎。”赵烈扶着李明峪进入官署。

    “李先生,几年来,没有李先生在此安坐,小子岂能东征西讨,先生受我一拜。”安坐后,赵烈起身深施一礼。

    “不敢当,老夫年岁已大,只能看家护院了。”李明峪半真半假的说道。

    “李先生今年不足五旬,正值鼎盛,小子我日后还要多多仰仗先生啊。”赵烈笑道,他倒是没有虚言,毕竟在大明官场他就是个初哥,人品端正、熟识庶务的李明峪助力极大。

    “大人过奖了,我观大人几年历练下来,足以独当一面了。”李明峪笑道。这倒不是虚言,赵烈今年二十岁了,经过几年的历练,更加沉稳,举手投足尽显上位者的气度,与几年前那个黑小子不可同日而语了。

    须臾,副千户祝英等人赶来,自有一番寒暄不提。(未完待续。。)

    ps:  感谢游戏玩家171819的月票打赏,感谢订阅打赏的各位书友,感谢各位的默默支持,祝各位顺利。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不死心的杨景堂

    晚上,李明峪在官署后宅设宴为赵烈接风洗尘,中午已经在范记酒楼有过接风宴,所以晚上的时候,就是家宴性质。

    李明峪的夫人,两个儿子,李济、李弘,儿媳蒋氏、卢氏,两个孙子,一个孙女以及李霖全部作陪,男人一桌,女眷一桌,因为赵烈同李家的熟识,两桌之间没有放置屏风。

    李济已是而立之年,气度沉稳,言语温和,颇有乃父之风,四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