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苍茫-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幕府的利益,应付下面的各个藩主时,明明是针对某些藩国的举措,老中们也可以全然否认,有些事情可以做,但是不可以说。

    酒井忠世也没有指望赵烈能够承认支持了长州藩的叛乱,这太不现实。

    “赵总兵,我家大将军每年为大人支付巨额的赔款,如果德川幕府不能继续节制全国,也就没有能力向赵大人支付赔款了。”

    酒井忠世来这的目的其实就是告诫赵烈,如果继续支持那些叛逆,那么日本烽烟四起,幕府控制的地方越来越少,根本就没有能力支付赔款,你赵烈看着办。

    赵烈微微一笑,“本将绝没有支持所谓的长州藩叛逆,不过对长州藩失去故国大片土地,本将也是极为同情,想来失去故国当真是无颜面再见先人啊。”

    赵烈感慨了一番。

    “当然,对于德川家征夷大将军的位置,本将是予以承认的。”

    赵烈笑眯眯的看向酒井忠世。

    酒井忠世一时无语,什么时候日本的征夷大将军也要你的承认了,真是感觉不要太良好,你不过就是明国的登莱总兵,我国的军国大事好像你还决断不了吧。

    “本将说的话酒井大人可能莫名,你们倭国大将军的任命我赵烈说了不算吧。”

    酒井默然,承认你赵烈这么说就是对了,本来同你没关系嘛。

    “倭国的所谓征夷大将军无关正义无关德行,不过就是谁的军势强盛,谁能击败劲敌迫使全国各处的大名们臣服,谁就能成为倭国的太政大臣,征夷大将军,先前的丰臣秀吉,后来的德川家康莫不如此,到了这个地步,天皇他也得承认。”

    此时的天皇就是个蜗居京都的牌位,表面上是全国的主上,实际上所有的政令都是征夷大将军负责,天皇就是在京无所事事,负责在德川幕府的政令上盖个章就是了。

    这点大明人不清楚,赵烈却是一清二楚,因为军情司的缘故破虏军的上层也是一清二楚,赵猛就是在一旁笑眯眯的看着。

    “如果德川家光对我赵烈阴奉阳违,本将不介意出军扶助一个大名上位,比如长州藩,想来毛利家不介意支付三十年的款项,只要能就任倭国的征夷大将军,酒井大人认为呢。”

    赵烈收起笑容,冷笑着看向酒井忠世,尼玛,你们倭人好像忘了,我赵烈和登莱军才是你等的太上皇,是能够决定你德川家生死的存在。

    酒井忠世一时间汗流浃背,他忽视了赵烈和他麾下军兵的战力。

    “这,赵总兵不止于此吧,虽说老夫承认大人有这个实力,不过就是将我德川家击败,大人也是折损不小吧,这种得不偿失之举大人何必如此。”

    酒井忠世态度立即软话不少,虽说还在辩白,但是已经承认了赵烈有这个实力颠覆幕府的统治。

    “这就要看幕府大将军家光的决断了,如果他想同我赵烈为敌,我赵烈也可以不在意些许钱粮的损失,换一个相处融洽一些的大将军,我赵烈岂不是对倭国更为放心。”

    赵烈眼睛紧紧的盯着酒井忠世,继续给这位幕府的老中施压。

    “德川家对赵大人绝无对抗之意,这一点还请赵总兵明鉴,你我两家是合则两利啊。”

    酒井忠世身为德川家的老中说出这番话来,近乎哀求了。

    他是真怕再有一个江户之围,德川家绝无战胜赵烈的机会,无他,赵烈麾下的骑兵和行军大筒近乎无解。

    既然没有击败赵烈所部的能力,德川家还得祭出开幕老祖德川家康的乌龟流忍功,隐忍为上,待敌之可败,当年德川家就是这般隐忍到织田家和丰臣家露出破绽,才一击致命。

    “本将只怕德川家另有筹谋阴奉阳违啊。”赵烈讥讽的看看酒井忠世,仿佛能看穿酒井的心腹,

    “正好这个长州藩突然叛乱,这对本将来说是个好事啊,如果德川家对本将阴奉阳违,拖延欠款,大不了,本将扶持长州藩登上大将军的宝座,不过是多费些钱粮罢了,本将相信新的大将军会全数赔偿本将,酒井大人你说呢。”

    酒井忠世此时突然想明白了长州藩一定是赵烈扶持的,目的就是如同赵烈所说的,如果幕府还有什么妄念,那么他扶持长州藩倭国争雄,甚至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幕府征夷大将军不是不可能的。

    虽说眼前损失些钱粮,但是可以向扶持起来的新的幕府讨要不是,总的来讲赵烈不亏。

    至于说长州藩毛利家是不是愿意担负这个巨款,酒井忠世现在就可以替长州藩回答,他们这些反贼肯定愿意。

    不过是三十年的负债,过了这些年幕府就是一身清爽,照旧是倭国的主宰。

    你德川家认为三十年的债务累赘,但是毛利家就是认为很值当,三十年的债务换一个节制倭国全国的幕府征夷大将军,在毛利家看来真是太合算了。

    “赵大人敬请放心,本家绝无推脱之意,定会履行承诺,给大人的赔偿分文不会短少,还望赵大人对本家多方关照。”

    酒井忠世此时再也坐不住了,他趋前伏地拜谢道。

    “希望酒井大人规劝你家家督,某些事还是不要做为好,你等德川家的一举一动,本将一清二楚。”赵烈没有搀扶对面的这个老头,此时不是看年岁的时候,

    “此外,本将为你幕府和长州藩劝和一下,都是倭国的大名世家,何不就以此为界限,休兵罢战呢。”

    赵烈笑眯眯的说道。

    酒井忠世抬起头来看向赵烈,虽然赵烈脸上带着微笑,但是两只眸子里只有冰冷的寒意。

    “此乃征伐叛逆的大事,只有我家家督才能定夺,还请赵大人见谅才是。”

    酒井忠世迟疑道,他真是没有做这个决断的权力,这个问题只能交由家督德川家光处置。

    “无所谓的事情,如果幕府不答应,本将可是派出人手联络长州藩,加强这个长州藩的实力不是,你说呢,老中大人。”

    赵烈不以为意的摆摆手。

    酒井忠世身子一抖,急忙再次跪拜施礼,“酒井忠世定会劝说家督接受赵总兵的提议,同长州藩以和为贵。”

    酒井忠世心里这个悲愤啊,一个明国总兵一眼就可以让幕府大将军遵命从事,这是何等的悲哀,简直是无地自容。

    这个就是一切秘密进行,如果传扬出去,德川幕府根本没有脸面继续治政下去,会成为全国的笑柄,为千万人唾弃。

    但是德川家敢于反抗吗,如果不能战胜,以往的丰臣家、丰臣家、武田家就是德川家的下场,他们几乎被斩尽杀绝,近乎断嗣。

    酒井忠世还是伏地拜求不止。

    一直旁观的赵猛不禁叹服弟弟的手段,开始时,酒井忠世颇有兴师问罪,有理不让人的架势。

    但是赵烈先是脸不红心不跳的断然否认了破虏军同长州藩的联系,还借机指责起德川幕府来了。

    赵烈义正言辞的模样,如果不是赵猛深知内幕,也会被赵烈忠厚的面容欺骗,绝对不会从脸上看出一点端倪。

    以往赵猛觉得二弟擅长治政和征伐,如今看来就是连横的功夫也是极深的,堪称全才,赵家幸甚啊。

    “酒井大人请起,我家二弟不过是未雨绸缪罢了,很多事情还是先说开的好,你说呢酒井大人。”赵猛安心扮起了红脸,一打一拉嘛,赵猛十年的历练也不是盖的。

    酒井忠世起身后落座,他慨叹一声,“非是为我家家督辩解,赵总兵几次攻伐我德川家,让我德川幕府颜面扫地,此番长州藩叛逆一旦得逞,唉,老夫觉得还有些大名要蠢蠢欲动了,多事之秋啊,我家家督也是甚为无奈。”

    酒井忠世一想到长州藩动不得,这就是给了其他一些大藩不好的暗示,是不是他们也可以效仿呢,恐怕德川家至此永无宁日了。

    “这个老中大人尽管放心,留着长州藩也就是一个警示,如果还有其他的藩属敢于叛乱,幕府大将军尽管放心讨伐,必要时本将会派出军兵协助幕府军讨逆。”

    赵烈轻描淡写道,如果幕府听话,那么赵烈扶持一个长州藩警示足以,其他大名再有效仿者,赵烈也不会答应。

    赵烈还需要幕府这个钱袋子为其继续转运钱财呢。

    酒井忠世苦涩的拜谢,明知道赵烈所有的安排都有针对德川幕府的意味,但是你敢不从吗。

    晚上接风宴刚刚结束,赵烈就接到了一个消息,那个受了惊吓的鲁王朱寿镛在昏迷了三天后死了。

    赵烈听闻不禁一笑,如此给朝廷和崇祯的压力足够了,不愁他们不暴跳如雷,陪着赵烈表演一出好戏,下面就看建奴上不上钩了。

    而对于鲁王这个趴在大明身上敲骨吸髓的蠹虫的死,他不会有一丝遗憾,死的越多越好。(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七章 钦定围剿

    啪的一声,崇祯将几个折子摔在了地上,曹化淳闻声急忙跪拜地上,几个小太监上前收拢折子。

    这些折子都是内阁呈送,交由司礼监筛选后交给皇上的,按规矩都要有回执的,因此按照宫内的惯例决不可随意损毁,就是天子在这个事情上也不能由着性子乱来。

    崇祯的头部上的血管腾腾的跳的厉害,他甚至都能自己体会到,心里翻腾的厉害。

    崇祯微微气喘的紧咬牙关扶头跌坐在龙椅上,王承恩深感崇祯此番身子不大对劲,急忙亲自上来替崇祯推拿,好让天子松快一下,缓解一下心中的郁闷。

    “起来吧,你的年岁也不小了,这件事同你没有干系。”崇祯对还跪在地上两鬓斑白的曹化淳一摆手。

    曹化淳急忙叩谢起身,他心里也满是无奈,如今大明就是四处漏风的破船,到处是请饷赈灾、请求清剿乱匪的折子。

    至于北方军情告急的折子更是难以计数,这些折子最后都是先汇集到内阁,由阁老们汇总起来挑选紧要的折子交给宫内的司礼监,而他曹化淳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就是按照轻重缓急筛选出来递送万岁爷圣裁。

    而如今局势的窘迫造成递送进来的几乎没有什么好消息,因此他曹化淳本来没什么错处也被天子冤枉唾骂的次数是越来越多。

    唉,这个活计真是没法干了,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的曹化淳心中拿定主意,近日就告病返乡闲居,避开这不测的风云。

    也许国泰民安的时候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是个位高权重的好差事,但是如今天下板荡之时,这个位置就是个背过的,成为万岁爷和阁老重臣勋贵的出气筒,谁来了脾气都能训斥他一番。

    “将诸位阁老请来吧,商议一下如何惩处这个犯下死罪的赵烈。”

    崇祯的话杀气腾腾,但是曹化淳心里古井无波,朝廷拿什么惩治赵烈,根本就是全无办法嘛。

    “老奴即刻派人去请几位阁老面圣。”

    曹化淳急忙躬身领命而去,他现在希望离着这里越远越好,接下来的商议惩处赵烈就是个毫无意义的商议。

    一个时辰后,首辅孔贞运、次辅薛国观,兵部尚书杨嗣昌、礼部尚书傅冠等人齐聚乾清宫。

    “你等阁臣都已经知晓了山东衮州鲁王暴亡之事,也都晓得鲁王的死是由于乱兵攻入王城勒索所致,而乱兵从哪来的,就是赵烈的麾下,这个全无天子以及皇室的赵烈竟然派遣了数千骑军奔袭衮州鲁王王府,真是目无天家,你们议一议如何处置这个叛逆。”

    崇祯冰冷的话语回响在大殿里,语调词句中流露出刻骨的恨意。

    一众阁臣一时沉默,天子已经给赵烈一个调子,就是大明的叛逆,其他说的再多也没有什么用了。

    赵烈已经不是一次的谋逆大罪了,先后无诏向倭国和朝鲜动兵,最后又发兵青州,都是无赦的死罪。

    但是没有此番事情闹得大,这回是出兵攻入一个藩王的镇城,劫掠财物,将这个藩王惊吓致死,当真是大明朝头一遭,赵烈敢攻击藩王,那就是将天子也不放在眼中了。

    这回赵烈是将天捅了一个大洞,谋逆死罪没说的,这不是谋逆大罪还有这个罪名吗。

    而作为谋逆的大罪,没说的就是抄家灭族,但是首先你要将赵烈抓获后才能如此处置不是,否则你给谁治罪,如今就是一个问题,怎么能将赵烈抓获。

    “臣看衮州府的折子,这个赵烈同王府冲突起来是因为赵烈在那里两个商铺和钱粮被王府占去,这里面恐怕有些不明之处啊。”

    傅冠深施一礼道。

    傅冠的想法很简单,能不能环转一下,不要这么激烈的冲突起来,锁拿赵烈这事太不靠谱了,最好能换个惩处的方式。

    但是傅冠的眼界还是浅了些,他没有发现这里的猫腻,他还是以为这是藩王又开始倚仗权势抢夺他人的钱财,不过,这回没想到抢到了赵烈身上,可算是踢上了铁板,赵烈一发飙,鲁王连小命都搭上了。

    崇祯不悦的摆摆手,表示听到了,他能说这一切都是他发布的密旨节制赵烈一系的商人才闹起来的吗,细算起来这个鲁王也是个贪婪之辈,这个夺人家财的事肯定不十分一件两件,但是这一回办赵烈,可是他这个大明天子怂恿和默许的,结果嘛,赵烈竟敢派军穿越府道攻取衮州,鲁王惊吓而死。

    这个事情他崇祯不能不有所表示,如果不惩处,其他的围堵登莱一系为赵烈谋财的商人的山东各处官府谁还敢尽心尽责的办差,那么赵烈是不是继续做大。

    “杨嗣昌,半月前据你说,河南陕西一带熊文灿、孙传庭、洪承畴接连报捷,匪患的剿灭指日可待,数月间能否一举歼灭叛逆乱民。”

    崇祯看向杨嗣昌。

    兵部尚书杨嗣昌乃是名臣杨鹤之子,极为的精明能干,在一众大臣中尤以知兵闻名,也因此从宣大总督升任兵部尚书入阁。

    他针对中原的民乱叛逆提出了十面之网的抚剿方略,被崇祯帝采纳后给予大力支持,先后调集中原五省兵力以及两百多万两的钱粮剿灭叛逆。

    这一年来,官军先后击败张献忠、罗汝才等叛首,迫使他们受抚,击杀圣世王、瓜背王、震天王等叛逆大队,将形势逆转过来。

    可说中原的匪患历经十年终于有了彻底解决的势头,此后只要谈及兵事,崇祯都会问及一杨嗣昌的意见,甚为倚重。

    杨嗣昌心中却是发苦,如今洪承畴和孙传庭分为两路正在同叛首所谓的闯王李自成部拼杀,可说是互有胜负,但是如今将叛匪活动的空间大大压缩,可说极有希望将其歼灭之。

    这事他也向天子禀报过,天子咬紧牙关拿出这些钱粮让其剿匪,他当然得时不时的向天子禀报才是。

    但是万岁爷此时让他说出什么时候能剿灭叛乱不是难为他吗,这个谁说的准,以往说出时间的那些位袁崇焕、熊等人的下场在那里摆着呢,这是能说吧,别说没把握,就是有把握也不能说不是,万一呢,到时天子暴怒指责谁能承受。

    “秉万岁,如今中原剿匪正是紧要的关头,虽说形势大好,但是贼寇狡猾,一旦不敌,往往钻山越岭避战官军,就使得剿灭他们极为的困难,臣下万死,真是不能确定何时能彻底剿除叛逆。”

    杨嗣昌跪拜于地道。

    他言辞恳切,希望这位急躁的天子能听进去,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调集那十几万大军返回,否则就是前功尽弃。

    崇祯帝不悦的皱了皱眉头,“就再给你三月时间,一定要剿灭叛匪,还中原大地清明之所在。”

    崇祯一个是要为讨伐赵烈准备大军,一个是这剿匪十余年了,他真是期盼的太久了,好不容易形势有了很大的改变成功在望,他真是有些等不及了。

    杨嗣昌欲哭无泪,他怎么能知道最终什么时候解决匪患,天子的要求近乎无理蛮横,但是你能同天子讲理吗。

    孔贞运看到杨嗣昌的样子,终于忍不住建言,

    “启禀万岁,如今大军在外由洪承畴、孙传庭节制,不要说杨尚书,就是五省总督熊文灿也不能说出大略的剿灭匪患的日期。再者,前方剿匪方略都是由熊总督等人制定,将在外自有筹谋,朝廷最好不要强行发令,毕竟最为了解军情的是熊文灿、孙传庭等人。”

    孔贞运声援杨嗣昌不是因为他对杨嗣昌有好感,相反,他对持才傲物的杨嗣昌颇为的厌烦,但是他也看到了剿灭叛匪的希望,此时他可是不想天子拍脑袋就一个决断,万一因为天子瞎指挥这个毛病导致围剿失败,日后收拾收尾的还不是他这个首辅。

    如果剿匪功成,他再也不用为大笔的剿匪钱粮头疼欲裂了,反之那就是有海量的窟窿等着他和其他阁臣填补。

    崇祯胸口起伏着,他真是感到太憋屈了,内忧外患的大明就没让他好好喘口气,期盼十年的剿匪功成竟然迟迟还是不能办到,对赵烈的惩处不能即刻进行,他还是大明无上至高的天子吗。

    “秉万岁爷,是不是将期限宽限到半年,半年为期,想来熊大人孙大人洪大人尽可剿灭匪患,为万岁爷分忧了。”

    薛国观边说边向几个阁老使个眼色,这时就是六月了,如果再短,天子看来就是又要发飙了。

    其他众人万般无奈的纷纷进言,还是六月吧,否则时日确实太短了云云。

    崇祯郁闷的应允下来,毕竟六月也比没有期限好多了,只是延迟六个月发动大军讨伐赵烈,不能立即展开惩处,让他这个天子愤恨无比。

    接着他又同几个阁老,商议还能从哪里抽调大军汇同中原大军一起讨伐登莱,毕竟只是十万出头的军兵可是不敢保必胜,对面的敌手可是所谓的军神赵烈。(未完待续。)

第六百零八章 筹谋入寇

    皇太极接到大明朝廷和赵烈撕破脸要大军讨伐登莱的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半月以后的事情了,这还是细作探听仔细后尽快发回的。

    皇太极即刻命令召集一众王爷和大臣齐聚皇宫,这是几个月来,皇太极第一次召集小朝会,显示了此事的不平常。

    和硕肃亲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济格、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豫亲王多铎、贝勒阿巴泰、贝勒岳托先后来到皇宫大殿。

    嗯,这里本来是和硕成亲王的岳托因为跋扈和失仪被降罪成为了贝子,连降数级,前不久心念其旧日辅助之情的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