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苍茫-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倭人也有自家的天子和国家统治机构,也就是幕府。

    这样倭人也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民族意识,对外来者的攻击烧杀极为的痛恨,这里从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无数唾骂明人兽兵和明人总大将赵烈的诗词书籍里就可以看的出来。

    这样的记载就能永远的流传下去,也将仇恨厌恶和恐惧流传了下来,简直是时代根深蒂固的保留成民族的记忆。

    当然相似的就是朝鲜人对倭人入侵的记载和流传下来的仇恨和厌恶,直到千百年后,两国之间也是厌恶居多。

    相反的就是印第安人和其他地区的土著人由于没有形成自家的文字语言或是组织形态,只能口口相传这种愤怒和憎恨,但是并没有有力的文字证据流传下来,甚至最后他们要使用敌人的语言记录,简直是最大的悲哀。

    第二,当时结束倭国的战国时代没多久,倭国形成了特殊的武士制度,也保有较强的战力,例证就是文禄庆长之战,倭国大军同朝鲜和明朝在朝鲜相持数年不落下风,因此整个国内都是自视极高,民族主义初成的时候,突然被明人打入尘埃,这种落差让人痛侧心扉。

    第三,就是以后的数百年间,汉人利用赔款压制倭国,又分化倭人的统治,将左渡岛、一岐岛等各处掠夺过去,同时将九州同日本分隔开来,成为一个信仰天主教的国家,九州天主,将日本从北西南三面围困起来,同亚洲大陆隔离开来。

    同时不断插手倭国的内政,扶植各地大名让日本出于分裂和内斗中不可自拔,直到几百年后,倭国才重归一统,但是失去的太多良机,倭国较汉人落后太多,就是汉人的跟班朝鲜的生活也是不如。

    这种失去国土,陷入内战的哀痛影响了整个倭国以及数百年间无数的倭人。

    第四,汉人从来没有象西方人那样正式对殖民行为道歉。

    因为汉人认为他们没有有计划的灭绝倭人,也没有在倭国境内殖民,他们的行径同西方人有意识有目的灭绝印第安人决然不同。

    再者在这次倭人所谓的宽永大劫难之前百余年,是倭人不断袭扰大明的海疆,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杀伤数十万明人,接着文禄庆长之战,是倭人主动侵略朝鲜,其罪囚丰臣秀吉更是喊出了占据朝鲜窥伺大明的狂妄口号,大明被迫派军反击,死伤数万人耗费了数百万两银子后才击败倭人,这间接造成了明王朝的财政崩溃,无力对抗北部和东北部的北虏和建奴,也无力赈济灾民,民乱处处,间接造成了千万明人的死亡,这笔血债如何算。

    如果不是武神赵烈扭转乾坤力挽狂澜,汉人就要步入万劫不复之险境。

    而赵烈的反击不过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是对倭人烧杀抢掠的复仇罢了,是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最好注释,如果道歉,岂不是对武神赵烈和数万远征军的亵渎,这绝不可能。

    用武神赵烈流传千古的话讲,彼之仇寇、我之英雄,如此而已。

    因此中朝和倭国纠缠千年,恩怨无休止,倭国甚至在血寺之战所在地建立了大屠杀纪念馆,一个是纪念被逼着相互残杀丧生的万余倭人,再者也是收录了明人烧杀抢掠的一些所谓证据。

    三家如此纠缠不休,世界上其他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都是采取了中立,当然由于帝国的强盛,站在帝国一边说话的国家当然比倭国多的多,但是倭国也有一直同帝国争夺世界领导权的米国的支持,因此在国际上这三家也是争吵不断,互相拆台。

    可见宽永之征对后世的深刻影响,可以说影响了东亚数百年。(未完待续。)

    ps:  拜求订阅推荐,谢谢

第五百一十一章 忙载而归

    乘坐李绩号离开济州返回石岛的赵烈全然没有意识到此番攻伐倭国,在两国间将会造成影响千百年的仇恨和隔阂。

    赵烈就是知道了也不会在意,在他看来,另一个时空那么大的怨恨也没有改变两国是近邻的事实,这个世界还是照常存在下去,邻国相处好的在这个世界上几乎就是不存在。

    当然,赵烈如果知道一定会为自己逆转了这个历史的走向而极为的自豪,对于倭人的眼泪和控诉赵烈是极为乐意看到的。

    他不会为倭人的苦难流一点眼泪,因为他所做的不及另一世倭人所做的万一,完全没有可比性,他这是正常的战争行为,为了胜利有些不折手段罢了,而那个时空的倭人见识就是杀人狂魔,彻底的兽军。

    几十艘盖伦战舰和商船在石岛依次停靠,赵烈还是老规矩最后下船,军兵经过长途航行都是极为的辛苦,作为军将,赵烈的航行居住条件要好多了。

    军将相让军兵上岸时必须的,赵烈也不列外,这是他指定的规矩。

    当第二天赵烈登岸的时候,赵海明、赵秦氏、亚历山德拉、赵猛、赵娥、唐显文等全部来到码头迎接。

    当赵烈步下李绩号时,赵存仁和赵嫣蹦跳着跑向赵烈,伸出双手喊着爹爹。

    赵烈一把将他们抱起使劲的亲了亲,两个孩子则是用手使劲的推着赵烈的脸颊,他们奶声奶气的嘟囔着,嫌弃赵烈的胡子扎人。让赵烈哈哈大笑。

    虽说昨日在船上清洗了一下。但是赵烈还是怕不彻底感染到孩子。他尽快将两个孩子放了下来。

    亚历山德拉笑着上前,用葡萄牙人的礼节紧紧的拥抱和贴吻了赵烈。

    赵烈也用热烈的拥抱加以回应,这一次也是走的长了,赵烈略略有些歉疚,亚历山德拉同他婚后,分别的次数太多了,关键是每次还都是晓得他是出门征战的。

    这就是担惊害怕煎熬的日子,此番家里人是晓得破虏军远征倭国的。这几个月来肯定是万分担心。

    赵海明、赵秦氏、赵猛和他的夫人笑眯眯的看着两人的亲热,他们如今也习惯这个弗朗机儿媳妇的习惯,不再惊诧。

    唐显文则是知趣的看向一旁,这个场景他是不能目视了。

    待两人分开,赵烈向前几步,跪下给爹娘请安。

    “我儿起来吧,”赵海明上前扶起赵烈,细细的看看,“烈儿,此番远征倭国我军可是战胜了。”

    这也是赵海明关心的。同赵秦氏等女眷关心赵烈的平安不同,赵海明不但记挂赵烈的安危。同时也是惦记远征倭国战事是否顺利,毕竟破虏军的人数不是太多,走的就是精兵之路,如果折损太多,将会大大削弱赵烈的实力。

    那会对鼎革中原和抵御建奴极为的不利,说白了赵海明不是太同意破虏军征伐倭国,他也看不出倭国的重要位置。

    但是如今破虏军的统领是赵烈,赵烈的决断决定了破虏军的战刀的指向,赵海明已经让出了家主的位置,就只能让孩子去闯。

    好在赵烈几年的征战,证明赵烈见识长远,敢于任人任事,胆略极为过人吧,老赵也就放下心来。

    但是倭国的武力毕竟不俗,老赵心里也是没底,此番见面当然有此一问。

    “爹爹放心,我军兵临倭国大将军镇城,三战三胜,大败倭人,如今倭人已经战败称臣了,具体事宜,待孩儿回去后即刻禀报。”

    赵烈略略压低了声音道。

    赵海明眼中泛起神采,心里欣喜不已,他点点头拍拍赵烈的肩膀,很是欣慰。

    赵秦氏上来端详了赵烈一番,笑道,“此番不错,我儿没有瘦的太多。”

    赵烈笑嘻嘻的回应。

    “对了,李霖已经有孕还有月余就要临盆了,所以没有前来。”

    赵秦氏悄悄道。

    赵烈一愣,继而欣喜,方才他没有看到李霖就极为的纳闷,但是在亚历山德拉面前也不好多问,原来李霖也是怀孕了,这当然是大好事。

    赵娥颇有点矜持的走过来给赵烈行礼问安,如今赵娥可是个二十的大姑娘了,但是还没有结亲。

    因为赵烈以及破虏军的敏感性,赵娥的婚事实在不好掌控,一些外面的官员和军将为子侄提亲的不少,但是赵家全部推脱了,毕竟如果将来有一天兵戎相见,让赵娥如何自处,因此赵娥的婚事拖宕下来。

    为此赵烈颇有些内疚,这个岁数可说在大明大部分都已经结亲,甚至孩子都满地走了。

    好在赵娥颇为看得开,也不愿早早结亲,赵家的气氛宽松,赵娥极为的自在,一想到嫁到别处,处处受制,赵娥当然不是太乐意,在后世看来赵娥是有些婚姻恐惧症了。

    赵烈在家人和护卫的簇拥下返回赵府,回返赵府后,赵烈的第一要务还是沐浴更衣,这是长途航海后必需。

    待赵烈沐浴更衣,穿上亚历山德拉准备好的衣物后来到大堂。

    只见众人围坐一起谈笑着,家里的气氛极为的热烈,三个孩子则是在一旁搭伴玩着。

    李霖也在其中,只是胖了不少,肚子鼓鼓的,看到赵烈进来,她急忙起身,赵烈笑着抓住她的手臂拍了拍,安慰了一下,毕竟人多而李霖又同亚历山德拉不同,面嫩,不好多说什么。

    就是轻轻拍拍,李霖的脸色也是一红,颇有点不自在,没法子,中外女子这方面不是太一样,在这个年月就有些差别了。

    赵秦氏一声令下,各种菜式流水般的上来,除了如今在巡海船上当船长值守的赵锋,全家人也算是团圆了,除了赵存仁赵嫣,还有赵猛只有一岁半的儿子赵存智,如今赵家人丁兴旺,在这里反应出来。

    酒过三巡,赵烈叫人将德川家光书写的谢罪书以及酒井忠世签下的赔偿书拿出来。

    赵海明看着上面赔款八百万银小判、开放通商、保护大明商人安危、奉上二十万女子等等条款,老赵一阵激动。

    当老赵拿起德川家光手书的谢罪书,看到其中书写的因文禄庆长之战中冒犯大明,向大明天子谢罪,自请处罚等字时,赵海明眼睛微微湿润了。

    倭国在朝鲜同大明朝鲜激战数年相持不下,明军水步军也是损失惨重,也就是说大明当年也对倭奴无可奈何。

    今日他的儿子远征倭国,数月间三战三捷,大败倭人大军,逼迫倭人俯首称臣,奉上大笔赔款和降书,这说明什么,说明赵烈统领的破虏军胜过当年二十万明军。

    要知道当年明军中有数万大明最精锐的辽镇边军存在,而赵烈只是统领三万余水步军深入敌国,迫使倭国低头服罪,这是怎样的功绩,就是戚爷当年也做不到吧,毕竟戚爷也只是大明疆域内聚歼倭人罢了。

    看到信札随着赵海明的手抖动起来,赵秦氏不解的细细看看自家老爷,

    “老爷,你这是喝多了不成,怎么手抖得这么厉害。”

    “妇人之见,你懂什么,我这看的是倭国大将军的降书,咱家烈儿只是统领三万军兵就远征倭国,迫使倭国大将军献上降书,赔偿海量银钱,烈儿今日的战业可比戚爷啊。”

    赵海明先是呵斥了一句,然后眼睛放光道。

    赵秦氏不比普通妇孺,极有见识,她一听大败倭国,迫使其奉上降表和赔偿就晓得赵烈时取得多大的功业,赵秦氏眼中含泪的好好看看自家的二子,取得再大的功绩也是老娘身上掉下来的。

    亚历山德拉和李霖美目也是围绕着赵烈身上,这是她们看中的男人,果然是人中龙凤,注定就是要建立大功业的卓越人物。

    亚历山德拉不用说了,嫁给大明人就是澳门女人中的另类了,如今的结果表明她选的对极了。

    倭国什么实力,她作为一个葡萄牙人太知道了,澳门葡萄牙人是哈着倭国大将军好嘛,毕竟日本航路的存续都在大将军一念之间。

    本来倭人同澳门葡萄牙人相处不错,但是由于澳门人和西班牙人在日本大肆传教,惹怒了倭人大将军,将澳门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份额让给尼德兰人不少,给澳门葡萄牙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就是这样一位倭国的掌控者被他的夫君击败谢罪,怎能不让她心醉神迷。

    李霖则是推掉了多少相亲,不惜同父母相抗,也要嫁给赵烈。

    如今怎么样,就是他老父李明峪在此也得为她的夫君道贺,因为她的夫君为大明远征敌国大胜而归,立下不朽的功业。

    赵猛当然晓得倭国战力的强横,但是赵烈不过三四月时间就让倭国大败亏输,俯首称臣,自家弟弟的妖孽表现当真是又一次震撼了他。

    这里只有赵娥懵懵懂懂,只是晓得二哥大胜而归,当然为之雀跃。

    至于三个小小人哪有时间顾及其他,此时又开始玩耍起来。

    晚宴上赵海明赵猛赵烈都是敞开了喝酒,大家一同庆祝,既是庆祝全家团圆,也是为破虏军大胜庆贺。

    赵烈最后也是喝的迷迷糊糊的如何回去的房间都不知道。(未完待续。)

    ps:  感谢深圳老三、铁血坦克车月票的支持,感谢三环少主100打赏,感谢会稽山人007、还没发现的打赏,感谢订阅打赏推荐的朋友们,周末愉快

第五百一十二章 汉军旗的威胁

    赵烈早上醒来后,是温香满玉抱满怀,亚历山德拉安心的在他怀里沉睡着。

    看着亚历山德拉长长的睫毛、光洁的额头,赵烈不禁意动,他轻轻的吹了吹亚历山德拉的耳垂。

    亚历山德拉睁开了蓝色的眼睛,她努力的看了看,看到赵烈的目光后,笑着紧紧的抱着赵烈。

    这数月来,她可说是日夜不安,倭国的实力她清楚,正因为如此她才晓得此行的凶险。

    这数月来她清减了许多,直到飞剪船将大胜围困倭国大将军镇城江户的消息传来,她才安下心来。

    数月来的不安此时让亚历山德拉更是珍惜两人在一起的时光,她越发感到赵烈在身边的安宁平静。

    当然,下一刻赵烈的意动让室内不再平静。

    下午,赵烈来到了石岛官署,同赵猛、唐显文一同谈了谈如今登莱的局势。

    在镰仓等待幕府赔款的时候,赵烈已经收到了张可大阵亡的消息,他不禁感叹张可大最终还是没有逃脱为国捐躯的宿命。

    只不过如果没有他的蝴蝶翅膀,张可大死于孔有德叛乱,此番却是牺牲于国战。

    麾下除了数百人投降外,尽皆阵亡,登莱战兵打出了近年来大明军少有的血性。

    张可大不愧是大明的一等一的忠臣良将,可惜如此形势下,越是忠臣良将越是无法善终。

    “二弟,今次有了这五十万银,石岛财源大为宽裕。你说。这些银两投向哪里。”

    这些可算是意外之财。并不在石岛的筹划呢,而且数量还不少,只能问问赵烈的打算。

    “从此番建奴入寇来看,建奴随时可能再次入寇京畿,毕竟建奴几乎没有遇到太过有力的反击,这口肥肉他们不会就此放过。”

    这点,赵猛、唐显文都是同意,如果他们处在建奴的位置也不会就此放弃。

    “如果建奴下番入寇。我意利用建奴主力分成两路的良机,倾全军之力一举歼灭入寇的建奴主力,如此建奴将一蹶不振,直至灭亡。”

    赵烈话音一落,赵猛、唐显文心头一紧,这是到了成王败寇的关键时候。

    建奴入寇当然要留下重兵保护自家的老巢,毕竟如今破虏军在旅顺可是驻守数千军兵,建奴不敢不防,这样就会将建奴主力分为两部分,正是歼敌良机。

    当然他们的活计也会重新繁重起来。毕竟他们估摸建奴入寇也就是一两年以后的事而已。

    果然赵烈接下来就是提到了他们的任务,

    “如今我军主力全歼建奴入寇大军尚有不足。因此我意将靖海卫备军改为战兵,此外从登莱备军中抽调六千精壮兵丁转为战兵。这样兵甲战马都是极为紧缺,兵甲只要多购入铁矿,自行炼制打造就是,但是新增战兵的战马估摸济州只能解决两三千匹,其余的部分都要银钱购入。”

    赵烈的话音一落,赵猛和唐显文都是一咧嘴,战马如今是五十五两银子左右一匹,如果大规模购入,这个价钱还得上升,怎么也得六十多两银子,如果是六千匹战马,这就是近四十万两银子的开销,加上兵甲,得,此番倭国的意外之财全都得填进去还得不足。

    毕竟远征倭国破虏军也是开销了数万两银子,这也得去除吧。

    就像大家说的那样,赵大人找银子的本事是没说的,但是花银子的本事也没人比得上。

    “二弟,你想这些兵甲战马什么时候用上。”赵猛问道。

    “大哥,我只能说越快越好,因为兵甲战马齐备后还得操练军兵,最好能经历战阵见血,这样才堪重用。”

    赵烈回道。

    “如此就得马上安排人手了,老规矩,还得是石岛系的商人们出马吧。”

    赵猛寻思一下道。

    他如今是知道赵烈当初拉拢这些商人的好处了,如今这些商人都是不予余力的为赵烈效力,贩卖盐货、水泥,收购马匹木料,甚至是收购难民,这些如果是赵家出面,那会极为显眼。

    但是这些商人出面,谁也不知道是赵家在后面所为,不显山不漏水的将事情办妥了。

    减轻了其他官员和朝廷对赵家的猜忌,让赵家可以安安稳稳的走到今天。

    “秉赵大人,杜立大人求见。”外面一个护卫进来禀报道。

    “让他进来吧。”赵烈点点头。

    杜立快步走入大堂内,向赵烈施礼,赵烈摆摆手,

    “你来肯定是有事,讲讲吧。”

    “大人,属下线报从京城传来消息,说是登莱战兵全军覆没,朝廷已经没有钱粮重整登莱镇,但是登莱之地是防御建奴的重地,即使无力跨海攻击,也要保住登莱不被建奴跨海攻来。于是有人提出让大人担任登莱总镇。”

    赵烈听到此处微微一笑,他接过杜立的话道,

    “于是崇祯天子就准了这个建言,打算任命本将为登莱总兵是不是。”

    “正是如此,”杜立微微弯腰,“不过当时朝臣反对的极为激烈,最后还是首辅温体仁力挺,最后才平息下来。只是登莱日后的军饷只有二十五万两,是张大人在任时的一半。”

    赵烈哑然一笑,“这是要让我登莱都司做登莱战兵的活计啊,天子和首辅好算计啊。”

    “天子如此擢拔二弟,这里面是不是有文章。”赵猛迟疑道。

    “无他,给卫所那些可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