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苍茫-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九十七章 忠魂归天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巴彦阿如今是镶白旗牛录额真布拉的护卫,虽说巴彦阿的老爹额鲁已经在旅顺阵亡,但是布拉这人颇念旧情,因此对巴彦阿还是照拂有加。

    此番出征,布拉的牛录出征一百三十骑甲和辅兵,这里有近半不到二十刚刚成丁的女真人,也可说这是他们的初阵,当然他们自小弓马娴熟杀人的技艺不差,只是没有经历大的战阵。

    因此布拉已经让巴彦阿统领二十人的新丁了,当然巴彦阿还没有太多的战功,因此还没有任命领催之职。

    此时巴彦阿统领二十人的新丁正随扈布拉身边向北飞驰着,同突围的明军迎面对撞。

    立时金铁相交的爆响以及兵器及身的闷响军兵的惨叫不断响起。

    张可大的骑兵大多是他从南京畿带来的子弟,忠心无虞,他们奋力搏杀就是为了给张可大尽可能的杀出一条血路来。

    但是希望是没好的,现实极为残酷,转瞬间又是两百余骑军掉落马下,与几十名的建奴一同在地上挣扎。

    张可大的百余名护卫也落马近半,剩下的还在四周不顾伤亡的冲击着,他们都是抱了死志,也知道没法幸免,因此几乎都是与敌俱亡的路子,伤亡极大。

    当张可大冲击到两白旗队伍中间时,他的身前只有十几名护卫并且同其他零散的军兵失去了联系。只剩下两百骑的明军零散的分布在敌军中。全然没有了协同杀敌的能力。小小的军阵已经不复存在。

    布拉统领着百余名部下向着对面奔来的十几名明军骑兵冲来,当中一人全身精铁鱼鳞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定是明军的一员统兵大将。

    布拉心中一喜,如果斩杀这名敌将肯定是场大功劳,他唿哨一声,催促骑甲们冲近攻击,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一名明军骑兵同他前面的骑甲对上。骑甲挥动狼牙棒狠狠的砸下,动作稳准狠,一看就是久经战阵的老手。

    但是那个明军看都没看对手的狼牙棒,手里的长枪疾刺,两人的兵器几乎同时及身,砰的一声,明军的头颅开了花,同时,长枪狠狠的贯入骑甲的前胸,几乎将骑甲的身体穿透。场面冷酷血腥。

    这个明军此时全无感觉的颓然掉落马下,被对面冲来的战马即刻撞得飞起。

    而骑甲痛苦的长嚎。他已经疼的控制不了自己的身体,用双手死命的抓住长枪掉落马下。

    一个明军骑兵挥动长柄马刀砍向一个骑甲,骑甲身子一侧,手里的虎枪直刺对方的胸口,明军的骑术大大逊色,马刀吃劲来不及闪躲,明军不顾虎枪,使劲的环转马刀。

    嗤的一声,虎枪标起大票的鲜血,枪头从明军的身体后面探出枪头,可见骑甲用尽了全力,明军口里喷着大口的鲜血,用尽最后的气力挥动马刀。

    咔,马刀将对手持枪的双臂砍断,明军脸上带着笑容,眼神黯然,身子歪着从马上掉落。

    失去双臂的骑甲蹦跳着离开了战马随即被后面疾驰的战马碰撞践踏不成人形,倒是死的痛快点。

    这一切都是转瞬间发生的,布拉和巴彦阿在后面看的清清楚楚,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明军这是疯了,这是他们看到的最为疯狂的明军,他们根本不是求活,而是求取速死。

    同从只求速死的敌人交手是最为恐怖的,因为他们往往不顾自身安危,你怎么斗。

    布拉和巴彦阿心里都是告诫自家小心在意,他们的战马驮着他们冲前迎上了剩下的最后的几个明军。

    张可大身前已经没有护卫保护了,他看着对面一个手拿虎枪的对手晃动着高高的避雷针冲近。

    对手先发制人,刺出了手里的虎枪,张可大用左臂弯的小圆盾轻轻一磕,磕开了虎枪,接着右手的长枪前送,嗤的一声,骑枪破甲而入。

    虽说由于单手持枪,但是利用马速,骑枪还是刺入敌手身体盈寸,胸腔受了这个重创,骑甲脸面扭曲的抓住骑枪在马上摇摇晃晃的同张可大交错而过。

    张可大松开了骑枪,抽出了马刀,下一个敌手是一个全身精铁甲的建奴军将。

    布拉挥舞着狼牙棒冲上,呼呼的风声中狼牙棒砸向张可大,仿佛要将张可大连人带马砸扁。

    张可大等待着狼牙棒及体的那一刻,左手的铁盾一挡一泄劲,砰的一声,狼牙棒重重的击中铁盾,然后被铁盾卸去一旁。

    张可大两马交错时一刀砍向布拉的左臂,布拉急忙松开了狼牙棒,接着身体一个****,娴熟的滑到战马右侧,只有右脚踩在马镫上,全身沉重铁甲的布拉显示了一个女真老骑甲的功底,也躲过了一劫。

    只是由于动作过大,他的头盔被晃得掉落下去,露出了粗长的大辫子迎风飘舞。

    布拉惊出一身冷汗,然后重新安坐马上。

    布拉的一个护卫趁机一枪刺向张可大的肋部,张可大急忙躲避,可惜他方才动作已经用老,虽说尽力腾挪,还是被枪尖刺穿了肋部的铁甲,带走大片的血肉。

    登时张可大的右肋血如泉涌,他的右臂几乎抬不起来,此时巴彦阿快马奔上,他一枪刺出,张可大左臂的铁盾格挡,可惜方才被布拉砸的发麻,此时伤势牵动身体,速度大减,嗤的一声,巴彦阿的长枪贯体而入。

    张可大喷出了大口的鲜血,他大吼一声,“赵烈啊。”

    张可大喊出了这辈子最后的一句话。瞬即陷入暗黑。他的身体从马上跌落。

    巴彦阿欣喜如狂的勒住战马。战马饶了一个小圈来到张可大的尸身面前。

    巴彦阿抽出了马刀,护卫在尸身面前,他可是知道抢功的事太多了,他冒险杀了明国大将,到最后被别人抢了功劳,到时岂不是哭死。

    同巴彦阿亲近的马甲们将他围拢起来,巴彦阿如果升职,他们岂不是水涨船高。

    布拉兴冲冲的从前面奔回。巴彦阿阵斩敌将,少不了他这个顶头上司的不是。

    张可大的大旗在骑阵中陨落,后面还在同汉军旗拼死搏杀的一千余明军都看在眼中。

    此时明军立即出现了分化,少数明军绝望的丢弃了兵器跪地投降。

    大多数的明军晓得如今没有什么活路了,又不想成为建奴的俘虏,他们在参将廖正远的带领下都是采用与敌偕亡的路子。

    登时血腥的同归于尽的场面一再出现。

    一个明军大步冲前不顾方东门的长枪刺来,一枪直刺方东门的胸口,目的明确就是咱们都别活了。

    方东门惊恐的看着对方的长枪离他的胸口越来越近,就在这时明军的身体一僵,一杆长枪刺入他的左肋。关键时候,路有刺出了关键一枪。

    嗤的一声。方东门的长枪刺入明军的前胸,明军口中吐出大口血沫不甘的倒地身亡。

    此时一个明军一刀看向路有,路有已经失去了长枪,他急忙向后退避,但是明军刀势极快,眼看就要砍上路有的肩背,此时一杆长枪刺入明军的胸口,一旁的另一个方东门的麾下救了路有一命。

    明军的长刀划过路有的肩头,片去血肉,好在是皮肉伤,路有和方东门惊魂未定的后退躲避。

    他们气喘吁吁地看着最后的明军被大股的汉军旗军兵围攻,最后一个战旗陨落。

    后山上王林泉含泪看完了整个的过程,他牢牢记住双方交战的过程,当帅旗陨落后,他擦了把泪水,起身同五六名护卫一起向北入林行去。

    阿济格和多尔衮并肩骑乘着,他们向北行进,明人的人马尸首遍布两里多的原野上。

    “老十四,虽说这里没有赵烈的麾下,不过也算是明国的顶尖战力,他们没有多少投降的,这样的明军我第一次见到。”

    阿济格看着散落各处的明军尸首道。

    “明国登莱向来出名将,别忘了戚继光就是登莱人,登莱军战力强些也不奇怪。”

    多尔衮撇撇嘴。

    “只是东江兵却是如此不堪,当真好笑。”

    阿济格笑着摇摇头,他心情不错,尽歼明国五千援军,虽说汉军折损极重,但是八旗折损极少,这就足以了,至于尼堪,哼哼,谁管他们死活。

    两人被引领到张可大的尸体前。

    “参见主子爷。”

    布拉、巴彦阿等骑甲急忙跪地请安。

    阿济格看了一眼怒目圆睁的张可大,笑着用马鞭一指,“谁人是斩杀明将的勇士。”

    布拉一推巴彦阿,巴彦阿急忙上前几步,拜倒,

    “奴才镶白旗巴彦阿侥幸阵斩明将献于主子面前。”

    “好好好,原来是两白旗勇士,哈哈哈。”

    阿济格大笑,

    “先记下你的头功,待回返沈阳,禀明汗王重赏。”

    这一路上斩杀的明将不少,但是大明登莱总兵二品大员张可大是最大的一尊佛了。

    “多谢主子爷,多谢主子爷。”

    巴彦阿欣喜若狂,连连叩首拜谢。

    “一会儿将明将的脑袋砍下,爷也要做个酒樽。”

    阿济格对于阿玛老汗王的邪|恶癖好全盘继承。

    布拉和巴彦阿急忙领命。

    ps。 5。15起点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未完待续。)

    ps:  感谢宁檬味柠檬、还没发现月票的支持,感谢静泓2016评价票的支持,感谢不灭情火、三环少主100打赏,感谢会稽山人007、还没发现的打赏,其他老朋友不一一叙述了,拜谢订阅打赏推荐的朋友们,你们的支持是夜半坚持的动力

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地狼藉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固安一战后,三万余建奴大军直驱涿州城下,在涿州很是耀武扬威了一番。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固安涿州是上番入关伐明两次大败的地方,阿济格来此就是告诉明国朝野,大金国精兵又回来了。

    阿济格不是不想攻下涿州,问题是涿州也算是京畿坚城,他和多尔衮估摸攻下涿州恐怕得损失数千汉军。

    固安一战虽说尽灭明国登莱援军,汉军旗也折损了两千余人人马,加上旅顺损失的数千汉军,刚刚建立的汉军旗损失惨重。

    尼堪就是炮灰,但是如果炮灰们都给吓跑了,就得女真老爷们当炮灰了,因此也不能完全寒了汉军旗的心。

    因此在多尔衮的劝说下,阿济格放弃了攻打涿州的念头。

    这里还出现了一个插曲,当阿济格想用张可大的头颅震摄涿州守军的时候,他被战战兢兢的护卫告之,头颅不见了。

    这让阿济格暴跳如雷,简直是不可想象,怎么可能,他意识到大营里有明国的细作,而且很可能就埋伏在汉军旗中,否则无法解释这一切,建奴的甲兵辅兵是肯定不能做这个的,那么最有可能的就是汉军旗,但是怎么查一万多人的汉军旗,都砍了脑袋吗。

    阿济格只能憋气的认了,他命令汉军旗的石庭柱、尚可喜、祖可法一定要给他找出这个细作。

    登莱军五千人在固安全军覆没的消息飞快的传遍京畿。立时引得京畿附近驻防的明军一片哀声。

    数年前就是登莱军在固安涿州两次大败建奴。阵斩塔拜。如今登莱军却是在固安这个老地方全军覆没,可见建奴的凶残。

    至于说登莱军是不是大明军的顶尖战力,你可以不服,你可以同建奴好好较量一番,比较一下,看看能不能大败建奴铁骑,就怕是不敢。

    只要是能大败建奴,你甭管有多大的水分。都能算得上是明军的顶尖战力了。

    登莱军虽说给建奴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但最终还是全军覆没了,其他军兵谁还敢与建奴死拼。

    宣大等处来的近万援军同北京畿一带的阿巴泰部就是相持不战,甚至眼看着阿巴泰攻城略地,没法子,实在没有野战的能力。

    早几年的兵部尚书如今的宣大总督梁廷栋宁可自裁也不愿与建奴决战。

    另一伙明军在当今的兵部尚书张凤翼、督军太监的指挥下也是围着建奴乱转,就是不出战。其实阿巴泰阿济格击败他们不成问题,但是伐明是为了损耗明国的国力,不是同明军决战的。

    因此建奴大军没有极好的机会不会大举攻击明军,这几个谨慎过了头的明军统领也不会给建奴围攻的机会。就是一个守成,旁观着建奴大军抢无可抢。最后在后面欢送建奴大军离开京畿,北上返回辽东。

    大明崇祯帝除了在京城坐困愁城外什么也做不了,建奴走后却是留给他数百万难民、数十座废墟、和数万军兵的伤亡。

    崇祯帝简直是强忍悲痛和愤怒,为建奴所做所为擦屁股,而且还得胆战心惊的想着建奴什么时候还会如此再来一遭。

    至于会不会来,此时满朝文武都晓得建奴肯定回来,只是两三年来一次,还是如上次一般四五年来一次。

    崇祯追封张可大为南京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傅,荫子封爵,这是必须褒奖的,否则日后还有为朱家卖命的军将,不但要褒奖,还要重奖。

    张可大的长子也被招入南京羽林卫,袭传南京张家的家名。

    还有一些战死的军将也得到了褒奖。

    而崇祯也排出了锦衣卫立即缉捕避战的兵部尚书张凤翼和宣大总督梁成栋,可惜两人自知必死,为了不牵连家人,都选择了服食大黄自尽了。

    其实他们死的有些冤,因为他们晓得野战绝不会是建奴的敌手,只能避战保存实力,如果出战大败亏输,那么家族也得收到牵连,男的戍边,女的被送入教坊司,还不如避战自裁,朝廷也就不会追责了,最起码没有丧失大军吧,天子怎么也会给些有颜面。

    他们的猜测极为准确,崇祯只是下诏申斥,没有继续追究他们家族的罪责,两人总算完成了庇护家族的重任。

    他们死的冤也是不冤,真是乱账一箩筐。

    如果说,大明京畿是一片狼藉的话,倭国事实上的京畿武藏国、上野国、下野国、常陆国则是一地鸡毛。

    破虏军将这里闹的天翻地覆,常陆国陆奥国援军近两万被数千明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从此北方的援军断绝。

    而西方来的援军绝对不轻省,他们同样遇到了破虏军的不断冲击。

    尾张藩藩主德川义直接到大将军德川家光的命令后,立即开始召集常备和足轻。

    作为五十余万石高的大藩和御三家之一,尾张藩的常备为一万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常备,一个是因为尾张藩藩领不少,再有尾张藩乃是幕府监控美浓、信浓、近江、三河、远江等处的重要棋子。

    但是作为一个聪明人,德川义直没有因为地位尊崇而扩大自家的实力。

    他是大藩中少见的没有设立骑备的藩主,就是为了向大将军方面表示尾张藩绝无二心的意味。

    也因此,德川义直得到了幕府历任将军的信任,他甚至可以两年去一次江户,明军攻伐江户城,他正在自家的藩属内。

    作为尾张藩的常备召集准备出阵不过就是五六天的功夫足以,但是尾张藩作为节制中东部各藩的主力,要等待着各藩常备的汇集。

    尤其是加贺藩等几个大藩,如果有他们几个大藩的加入,军力自然高起,援救江户就信心更足了些。

    德川义直率领尾张藩常备五千人向信浓国松代藩镇城松代城进发,这里是德川义直告之各处藩属汇集的地点。

    当义直赶到松代城时,受到了松代藩藩主真田信之的热烈欢迎,这位可是德川家康的九子,当今的德川家光大将军的叔叔,只是一个外样大名的真田信之当然不敢得罪。

    在德川义直面前,他也打了保票,将仅有的一千五百常备,派出去一千,表示他的忠心。

    德川义直谢绝了谄媚的信之再三的劝说,没有进入松代城,而是选择在城外设立营帐等候,他不想同一个外样大名走近,他作为御三家之一,既没必要也不愿意结交大名,否则就是惹祸上身,要晓得幕府大将军派出的兵法师范可就是在他的军中。

    接下来的日子里高田藩福井藩的六千藩兵当先赶到,这两个藩主一个是家康的外孙松平光之,一个是松平光之的叔叔松平忠昌,也算是德川家的一门众,因此来的倒也积极,并且派出了过半的常备。

    加贺藩也派出了六千藩兵赶到了松代城,也是过半的常备,向德川家献上忠心。

    当然象尼崎藩、大野藩、久留米藩、大多喜藩、馆林藩、前桥藩、明石藩、上田藩、厩桥藩等诸位几万到十万出头封地的藩国基本都是三四百的足轻,这也凑成了四千足轻。

    至于村上藩、高岛藩、高远藩、川越藩、黑川藩、三根山藩等小藩派出的几十人的足轻,也凑出了一千足轻。

    七拼八凑下,在松代城汇集的各藩藩兵总数达到了两万四千余军势,这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当然,这里骑备总数不足一千,说是骑备都是高看,其实就是各家斥候等汇集一起,真正的骑备想养的养不起,养的起的尾张藩、加贺藩、福井藩等大藩出于自保不敢养。

    因此军势雄壮,可惜是个瘸腿,尾张藩三百骑备竟然是最大的一股了,可说骑兵的战力几乎为零,这也是让德川义直极为不安的,因为据战报,明军的骑兵战力极强。

    幕府常备两万大败就是败于明军骑兵手里,因此,如何选择行军的路线可是一个学问了,太平坦立于明军骑军作战的地方最好放弃。

    这样选择不多,德川义直决定选择山地较多的甲斐进军武藏国。

    其实他还有一种考虑,能不能等等纪伊藩督领的关西各藩主力到达后,汇合成五六万的大军一同进军,这样直达江户的可能性大增,但是江户不断到来信使催促,考虑到江户的米粮绝对坚持不到大军的到来。

    最后德川义直只能决定着两万多人经过甲斐山地直达武藏国,然后抵达江户,在他看来出了甲斐,来到武藏那个地势低平些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