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苍茫-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午时,军兵们已经在卡拉莫部落的窝棚里吃饭休息了,当然部落驻地四周散布着近二百名卡拉莫男丁的尸体,凡是过腰的男子都被清除了。因为北华总镇马全福下令阿努伊人过腰高的男人都算在奖赏的人数里。

    “大人,此地还有五百余名阿努伊女人和小孩。不知如何处置。”一个姓朴的副千总请示。

    李玄略一踌躇,魏房东道,

    “韩大人,北华政务司发来信函,幼童发卖给归附的阿努伊部落,妇女则全部带往方茂港,运往济州。”

    “哦,就依为副将所言。”李玄发话道。

    此番征战让朝鲜军兵赚的盆满钵满,各个满意,银子有了,从营地中收拢了不少的和人的金小判和银小判,勋田也有了指望,可算是满载而归。

    李玄也是松了一口气,此战证明了朝鲜驻屯军还是一支能战斗的队伍,赵大人也会满意,虽说,嗯,战败的只是游牧的兵甲不整的阿努伊人。

    由八艘福船组成的船队行驶在北华岛的西海岸,罗长山的船队是沿着北华岛南端的西海岸行进的,途中遇到了不少的倭国渔船,也遭遇了几艘关船和小早船。

    见到悬挂破虏军旗帜的船队,这些船只都是急忙闪避,这让罗长山得意不已,破虏军势力愈是壮大,对于他这般依附于破虏军的商人来说就愈是有钱途。

    数年来,引入辽民、购置马匹、粮食、原木、石炭等诸多生意中,罗长山赚得十万余两银子,不过,他没有止步,而是订购了十余艘的福船,雇佣了数百的水手,他深信发大财的日子在后面。

    几日后,当他来到方茂港时,也被这座新建的城市惊呆了,从船上看去,城镇不大,不过区区两年的时间就拨地而起的新城显示了赵大人的雄心。

    是的,雄心,罗长山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否则也不会到处钻营,寻找商机,他很明白建立这座城池所花费的时间和钱粮,没有大心胸大志向者不会如此行事,这也让他坚信跟随赵大人的脚步那是他这辈子做出的最英明的决断。

    经过哨船的盘查,罗长山的座船当先靠岸,他马上派人前往宏泰商铺通知,他这位宏泰的东主到了。

    顿饭的功夫,罗长山派驻方茂港的大掌柜温博年带领着几个伙计前来迎接。

    “老爷,如何这时来到北华,也没事前通晓我等,我等也好天天往码头迎候。”温博年笑着躬身施礼。

    “博年,咱们之间不讲这些虚礼,老爷我此番前来也是有大生意。”当年从澳门出走时,罗长山下面的大掌柜、二掌柜不看好北去尽皆辞去,只有三掌柜温博年够义气随同罗长山北上闯荡。

    罗长山任命温博年为大掌柜,前两年也是为他罗家东奔西走忙碌不已,罗长山每年都是发下不菲的奖赏,去年罗长山预计数十万民进入北华,按赵大人所为分田分地,北华将会出现很多有收入的百姓,于是罗长山让温博年到方茂港坐镇,并许了温博年十分之一的干股。

    “老爷,船上有何物件,小的让人搬运。”温博年恭敬的问道,他向来是稳守规矩。

    “不用太多人手,虽说此番泰半船只随老爷我前来北华,不过,四艘大福船里装载的八百名十几岁到三十岁的大明和朝鲜女子,这也是大生意啊。”罗长山笑道。

    “老爷果然慧眼如炬,北华岛上最少也得有六七万孤身的青壮,当真是大买卖,不过,老爷,这破虏军可是禁止人口买卖的。”温博年先是拍了罗长山一记,然后提出自家的疑问,果然老道,既恭维了东家,也提出了疑问。

    “这事嘛,用赵大人的话讲,北华数万青壮总得有个解决法子,最后,济州马大人提出,商人可以收拢女子到北华婚配,男方可以将聘礼交于商人,商人返给女方家人,用马大人话讲咱们这是婚配所乃是积阴德的事情。”罗长山笑眯眯的说道。

    其实就是明面上禁止人口买卖,暗中用婚配方式进行,对于这种遮遮掩掩的行径罗长山也是不以为然,只是,明人的世情向来如此,不足为奇。

    “老爷,这些女子的发卖的价钱,呃,聘礼都是多少。”饶是温博年见多识广也是挠头。

    “相貌好些的当然礼金贵,稍差些的当然是礼金稍少一些,相貌丑的几两银子也可,这些都是你掌总,”罗长山言道,

    “不过嘛,这些女子要好生看护,要吃饱穿暖,不得孽待,破虏军可是要点检的,再者,吃的好点,穿得好点面相就好,这礼金吗,嘿嘿。。。,这都是银钱,怎可孽待,你家老爷眼光可没那么短浅。”罗长山得意洋洋的说道。

    “老爷一向目光如炬,此番北上就是明证,当下澳门弗朗机人不也得同赵大人合股。”温博年不声不响的又奉上一记。

    罗长山更是得意,他向来自诩眼光长远,这记马屁当然是十分受用。

    温博年到了码头找来搬运的力工三十人,开始从船上搬运布匹、锦缎、粮食、铁器、杂货,宏泰在方茂港可是有着杂货铺、米铺、成衣铺、绸缎庄等几处生意。

    马上就要封海,这番就是四个月后才能开海,所以运送的物件数量极大,宏泰的水手们在船上递送,力工在船下忙碌,温博年则是让伙计们在码头上看管,他则是回去张罗八百女子的安置。

    按照老爷的吩咐宏泰在方茂港倒是建造了四个大型库房,还有沿街的十个铺面,其中两个库房可以空置出来,不过,最多能安置六百余人,还有百多人的缺口,他是回去找同业商人帮衬,能不能租用些库房安置。

    罗长山则在十几名护卫的随扈下游历方茂港,在码头附近先是看了看六个炮台棱堡,此处的炮台建造的比济州港的炮台还有大上一圈,极为雄伟,进入城内,道路宽阔,道旁屋舍崭新。

    方茂港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无论是炮台、道路、商铺、住所都比济州大上不少,毕竟济州城开拓数百年,城池、道路、屋舍都已成型,稍显拥挤,而方茂港则是重新建造的。

    赵烈将其作为北华开拓的根基,很多的物资、人员都要在此装卸运抵北华各处,因此,道路宽阔是必须的。对于自家的商铺的选址和建造都极为满意,温博年果然是个能干的。

    罗长山在此停留五天,求见了政务司司长万基,按照澳门的规矩向政务司奉上献金三千两白银,万基是欣然笑纳,赵烈并不禁止商人献金,不过,须得是向政务机构献金,不可向个人献金。万基正为北华的政务开支不足而头疼,可算是稍解困窘。(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章 镇城选址

    罗长山求见之时也是万基头痛之时,收购粮米,建立后备兵役制、准备农闲整训,为北部和东部的破虏军筹备粮饷,合计战功,同时为北华的镇城选址。

    林林总总让万基和顾五岳是忙碌不堪。好在筹建北华劝业银行的事宜由白士第担负了,否则更是分身乏术了。

    米粮的存储干系到明年泰半后到辽民的口粮,以往都是从济州运入,折损不少,花费极多,此次,北华丰收,收购的粮米估算可以支撑明年大半年的耗用,仅这一点就能节省两万多两银子。

    此外,米粮是否存储好还干系明年春耕的种子,不可大意,如今顾五岳是专门负责此事。

    顾五岳除了上述职责还负责掌控后备兵役制和各村学堂的建立,也是事务繁多,忙的天昏地暗。

    以往两年是因为财力不济、人员短缺,免费入学的学堂没有建立,今年则是开始筹建,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将各村学堂建立起来,费用头两年由济州拨给,两年后将会由北华的税收自行解决。

    后备兵役制的建立和整训也遇到问题,很多人认为舞刀弄枪乃是破虏军的事,在村中何必如此行事,也是繁事多多,这数百个村屯的两制建立那就是个大麻烦,让顾五岳是欲仙欲死。

    他手下的王铮、罗山、罗东等人被他支使的各处奔忙。

    这里镇城的选址和建造也是关键,赵烈深知,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城市的经济。农业的稳定只是保证国内不乱。不过是不是繁荣富强则要有城镇带头做大做强。毕竟商税才是国家收入的主体,当下欧洲一些国家商税已是大头了。

    方茂港在整个华北平原的西侧二十余里,作为一个港口尚可,作为华北平原的治政中心,它的位置则是不妥当的,它偏居一隅,此外从平原进入二十余里的丘陵地带才能抵达,这让人和物资流动极不顺畅。

    如果镇城在平原上。则收购粮食、运送物资、百姓到镇城办事采买才能方便顺畅,因此,赵烈下令万基一到北华就开始选址建造镇城。

    万基一到北华就安排人手探查选址,作为一个预计的大城,没有充沛的水源是万万不能的,选址都是在新辽河和新浑河上挑选。

    历经数月的筛选,新辽河下游的一块平原被选中,作为镇城的地址,它在新辽河中游,位于华北平原中西部。与方茂港一百余里,既方便掌控华北平原的全局。同方茂港这个同济州相连的根基之地相距不远。

    至此,选址是告一段落。

    介于泰半的辽民已经安置,只有济州、石岛还有数万名辽民没有抵达,所以万基决定今冬启动华都的建造,是的,赵烈命名此城为华都。

    由于此城的地界已经被两个村屯耕种,因此将会将两村屯的村民迁到东部新开拓的地带,这就涉及很多琐事,今日万基、白士第等人就此商议。

    “这里的村民提出补偿他们今后三年的田亩收入,并且新迁地点也得是临河之地。”一个矮小的吏员说道。

    半月前,万基派出由五名吏员和二十名军兵组成的队伍前往这两个村中与村民商议搬迁事宜。这名唤戴明礼的吏员就是其中之一,经过近一周的商谈,将村民的条件带了回来。

    “这村长干什么吃的,村民是如何带的,敢同政务司提出如此多的条件,当真是胆大包天。”白士第撇嘴道,由于他负责建立兵役制和学堂,这般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村民他是见多了,不过村长这般无力掌控全村的还是少见。

    “万大人,白大人,他们的村长原是东江铁山的游击,名唤鲁铭德,在铁山立过功,顾大人曾经想让他帮衬与他,不过鲁铭德拒绝了,还是到北华开拓屯田去了,因此当了村长,这个条件就是他提出来的,说是村民开拓不易,辛苦两年明年就可成为熟田,此时搬迁到荒凉之地,一切都得从来,很是艰辛,所以提出这些条件,鲁铭德还说,这些条件不是太过分,都是应当应分的。”戴明礼拱手言道。

    哦,是这位爷,万基和白士第一对眼神,这个鲁铭德用赵烈的话讲就是个带路党,没有他铁山不会如此顺利被破虏军拿下,甚至得多死些人,多费些时日,鲁铭德还算有功于破虏军,不过,他也是为了自保,战后,因此没法回皮岛。

    因为他当内应造成铁山失陷,他一是无颜见江东父老,二也是怕回去被追究罪责,因此随破虏军来到济州。

    按照顾五岳的意思是让他帮衬顾五岳办事,谁知这位鲁铭德不想让皮岛中的旧人认为他是早被破虏军收买作为内应,因此拒绝了顾五岳的心意,带着家人到北华开拓田亩了。

    原来是这位爷啊,白士第悻悻地撇撇嘴,“功劳不大,架子端的不小。”

    “赵大人曾经说过,对于百姓的最低要求我等要给予补偿,毕竟百姓才是我军根本,百姓富足我军才能根基牢固、无往而不胜。”万基抿了口茶说道。

    白士第直翻白眼,方才你怎么不提,当下说这个当真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戴明礼,你说说,你等核算的给予他们的补偿银钱当是多少。”白士第问道。

    “白大人,按每户五十亩每亩每年一两银来算,一户每年五十两银,三年一百五十两银,两村共计一百二十三户,合计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两银子,此外我等思量将他们迁到部落旧地,其他平原地带大多有主,要么就是离官道较远,村民不愿。”戴明礼回道。

    “那就划拨银钱,让他们即刻搬离,建城要即刻开始,须知大人可是翘首以待。”万基是一催定音,一个镇城的建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过,万基深知赵烈对于这个北华镇城的看重,他当然想早日动工。

    “万大人,我等估算今冬要征发万名青壮,明年夏季还要征发万多名青壮,恐怕得政务司下令征调。”白士第言道。

    万基点点头,“此外,各位好生筹划进程,尽力减少开支。”这些青壮都是没人每月一两银子的饷银,加上伙食的开销、器具的耗用、马匹的开销、铁器、水泥每样都是不菲的银钱,不能不尽量节俭。

    济州的银库支撑着破虏军水步军,消耗极大的造船,以及无底洞般的北华开拓,第一次弗朗机宝船财富已经耗尽,如今第二次的宝船财富也是消耗不少。

    万基知晓不会有第三次了,赵大人已经讲过,他还要保住弗朗机人的海上商路,这才是今后细水长流的买卖,因此不能再消耗弗朗机人的实力了,所以所有的开销都要精打细算。

    众人齐齐应诺。

    第二日,万基在官署同罗长山见面,都是老熟人了,寒暄过后,罗长山奉上三千两的银子。

    “罗东主果然慷慨,此番捐献是北华政务司收到的最大一笔献金,不过,本官还是想知道罗东主来意才好处置,罗东主的银钱可是不好拿啊。”万基笑道。

    “万大人说笑了,我罗某人向来跟随赵大人左右,赵大人到哪里,罗某就将生意开拓到哪里,我宏泰向来本分经商,从不敢越雷池半步。”罗长山媚笑道。

    他可是深知,万大人乃是赵烈赵大人的嫡系亲信,向来职掌破虏军的内政,如今破虏军的前程都在北华岛上,因此赵大人将万基派到此地,可见万基在赵大人心中的地位。

    “好了,罗东主还是直言相告此行为何?”万基每日诸事繁巨,就不打算绕弯子乱猜测了。

    “大人,小人此番运来八百名大明、朝鲜女子,十五岁到三十岁都有,只是不知大人何时开始建立婚配所。”意思很是明显,什么时候允许与青壮们商议女子的聘金等事宜啊。

    万基也是挠头,赵大人最是厌恶人口买卖,每到一处都是取缔官奴私奴,不过,此番北华岛的辽民中青壮孤身一人的太多,让赵大人无奈选择了这个法子,作为大人的属下当然是具体经办此事。

    万基想了想,“罗大人,近几日,本官派人专门筹划此事,拿出一个院落来作为婚配所的所在,你可到时派人到那里听信。本官也是希望此事尽快进行,北华岛上的青壮没有娶亲的太多了。”万基也是摇头无奈,这已经是北华岛最大的问题了。

    “小人多谢大人了,”罗长山笑的脸上肥肉乱颤,“此外,大人,本地百姓毕竟开拓时日尚短,银钱不足,不知北华银行是否放贷与百姓婚配。”

    “这才是你此行的真正的目的吧,”万基笑着一指罗长山。

    “大人,小的所言也是北华实情,许多百姓都有自己或是为其子侄婚配的意思,不过大多囊中羞涩,恐怕得有两三年的时日才能积攒出钱粮来,不过,到时可是耽搁了数年,因此北华银行放贷一可解百姓之难,二者也可尽收其利,何乐而不为呢。”罗长山笑眯眯道。

    “本官只能让银行以开拓、备种、建房的名义放贷,其他的名义是通不过的。”万基说道,买卖人口如论用任何借口也不能出现在纸面上。

    “如此就好,如此就好。只有如此,我等才能让更多的女子加入婚配,毕竟北华岛女子的缺口甚巨,如都是我等商人垫付银钱恐怕无人支撑下去。”罗长山长身一揖道谢道。(未完待续。)

    ps:  感谢入夜夜晚的月票支持,感谢订阅打赏推荐支持的各位朋友们,祝圣诞快乐

第二百一十四章 王家集的主人

    海州王家集这个纯正汉人的村镇如今的掌控者是正蓝旗的牛录额真额鲁,早年辽东军户的影子灰飞烟灭了,近一年来汉民牛录屯田的事宜与此地没有关联,此地的汉民还都是农奴,是老爷的奴才。

    伊泰阿一脸的短髯,面目黝黑不复当年的青涩脸面,如今也是额鲁属下的领催。

    伊泰阿纵马从镇外归来,他是看看庄稼的收成,伊泰阿不是早年那个无知少年了,他如今也是知晓家中生计不能只靠抢掠,黑土地上的收成也是极为重要的。

    抢掠不是天天有的,米粮确是可以生长出来,否则没有田亩钱粮,家里安置不了太多包衣奴才,这些包衣不只能种地放牧,到了战场上也是能当作辅兵,还是很有用处的。

    进得门来,一个叫做吴玆的包衣急忙小跑着上前,附于马下,伊泰阿从马上下来,蹬着吴玆的后背下得马来,此时有一个叫霍长命的包衣急忙接过马缰绳,

    “我阿玛在何处。”伊泰阿边用马鞭磕打一下马靴底上的泥土,边问道。

    “大爷,老爷同二爷在大厅叙话。”霍长命小心翼翼的答道,这位爷当年发疯般的杀死几个包衣的恶名让他胆战心惊。

    伊泰阿哼了一声,他知晓下面包衣奴才对他的恐惧,当年他做的事情在如今他看来有些出格了,毕竟打杀的自家的包衣,折损的是自家的钱粮。不过,做就做了,些许包衣尼堪的性命还不放在他们父子眼里。

    入得大厅门口。一眼就看到大厅正面支架上的鱼鳞甲。以及墙上悬挂的五把强弓和三把雁翎刀和顺刀。这都是额鲁征战半生的缴获,大部缴获明人,还有一把顺刀和一张一石硬弓是早年从征讨叶赫那拉的战斗中缴获的。

    两鬓略有斑白的额鲁正笑眯眯的同心爱的幼女今年十六岁的和卓小声交谈,二弟巴彦阿坐在一侧微笑听着。

    看到面目颇为清秀的妹妹和卓两腮晕红的模样,就知道阿玛正用不久后妹妹的婚事在打趣她,这也是近些日子来家里常常上演的。

    看看很是美丽聪慧的和卓,伊泰阿不禁感叹妹妹长得幸亏不象粗壮的父亲而是同母亲相象,真是同她的名字一样美丽。便宜额图浑家的音图了。额图浑是镶蓝旗的牛录额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