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调教南宋-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嗔怒不已,柳月茹倒神色如常,看来她经常遇到这样的场面。

    两女没有理会那些才子们,自顾自地在婢女仆役的陪同下漫步着,柳月茹不断给她说有关西湖的传说和典故,不过苏巧始终情绪不高的样子,只怕要让她高兴起来就只有张良臣回来。

    不知不觉两女来到湖边一处凉亭外,此时凉亭里一群才子正在激烈地辩论着,其中一人身材高大,虽然还比不上张良臣,但在这里那绝对是鹤立鸡群,他相貌英俊,谈吐不凡,在一片偏安的论调中,他的言论显得激烈而有英雄气概,让人注目。

    苏巧根本就没有注意他,对她来说除了大哥没有谁是值得关注的。不过柳月茹却流露出关注的神情。

    那个才子与其他人不欢而散,从凉亭里出来,赫然看见俏立在湖畔的柳月茹和苏巧,不禁一愣,两女的美丽让他短暂地失神了,特别是柳月茹,如同牡丹般艳丽端庄。

    柳月茹首先说话了,她微笑着道:“公子的观点和大家都不一样呢?”

    那个才子回过神来,一脸慷慨地道:“当今天下,蒙古人在北方咄咄逼人,若我们再不效仿商鞅遂行改革,只怕这半壁江山也终将落入胡虏之手!”

    柳月茹双眸一亮,赞叹道:“公子有此见解实在难得!”

    不远处的几个才子见对方能与美女攀谈,不禁流露出嫉恨之色。

第57章 才子佳人() 
“小姐也如此认为吗?”

    柳月茹微笑着点了点头,打量了他一眼,“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对方彬彬有礼地抱拳道:“在下张知古,淮南江宁人!”

    柳月茹流露出恍然之色,“难怪公子谈吐不凡,原来是江宁才俊!江宁一地自古以来都是英雄辈出的!”

    张知古淡然一笑。这看在柳月茹的眼里不禁对他又高看了几分。

    张知古一脸渴望地问道:“不知在下能否知道小姐芳名?”

    柳月茹微笑道:“小女子姓柳,双字月茹!”

    张知古一愣,一脸惊喜地问道:“小姐可是柳大学士千金?”

    柳月茹微笑着点了点头。

    张知古不禁一阵兴奋,强压下心中的激动,一脸热切地抱拳道:“不知在下是否有幸能与小姐畅谈一番?”

    柳月茹也正有此意,她很想听一听这个与众不同的才子对于当今局势有何独到见解。正当她准备点头时,看见身旁的苏巧,想到这次出来的目的是陪苏巧散心,于是婉言谢绝了,“我也有此意,不过晚些时候吧!公子若有遐可直接到柳府来找我!”

    张知古先是流露出沮丧之色,继而流露出惊喜之色,连忙抱拳道:“那就如此说定了!在下告辞!”柳月茹微笑着点了点头。

    柳月茹看着张知古匆匆离开的背影不禁感慨道:“想不到还有此等人才!”

    苏巧望了一眼那人的背影,流露出不屑一之色,在她眼中,谁也比不上大哥千分之一。

    朝廷上,几派人正在激烈争论。原来,不久前赵葵的紧急文书送到了朝廷,随后朝廷便就蒙古人是边境抢掠还是全面进攻的前兆展开争论,贾似道一伙认为这只是蒙古人规模较大的一次抢掠行动罢了,理由是潜伏在北方的细作并未传回相关的任何情报;务实派则认为无论如何已经全面备战以防万一,但是这一观点遭到贾似道一伙的激烈抨击,他们认为如此以来反而会给蒙古人以口实,就如同当年端平入洛的情况一样;至于丁大全一伙,则没有任何意见。

    所谓‘端平入洛’是指宋蒙联合灭金后宋朝试图收复河南的军事行动,这次军事行动以惨败而告终,也是宋蒙开战的直接原因,当然这个原因只不过是蒙古人求之不得的一个借口罢了。宋军之所以在河南惨败,其实主要原因并非战力的差距,而是指挥不当,战前准备不足,另外后勤保障不力,这些原因直接导致宋军的惨败。另外再提一下,在后期抗蒙战争中起到非常大作用的赵葵就是‘端平入洛’的主帅之一,赵葵这个人虽然不错,但领军才能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因此才会在后来坐镇临安全力支持有能力的余玠,可惜的是余玠已经成为派系斗争的牺牲品了。

    宋理宗被两方的观点弄得不知所措,他觉得两方面说的都有道理,他不知道如何是好。

    最终宋理宗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丁大全。“丁爱卿,你有何见解?”宋理宗一脸希冀地问道。

    丁大全看了看贾似道又看了看吴潜,笑道:“两位大人说的都有道理,我觉得我们应该取两者之长而弃两者之短!”

    宋理宗好奇地问道:“那该如何做呢?”

    丁大全道:“边境不要有大动作,以免使蒙古人误会!不过在内则悄悄进行准备以防不测!”

    吴潜和贾似道都皱起了眉头。宋理宗犹豫了一下,点头道:“这个办法不错!”随即笑道:“好!那就这么办吧!”扭头看向吴潜,“吴爱卿,由你负责粮秣事宜!”“是!”吴潜抱拳应诺。

    宋理宗又对谢方书道:“谢爱卿,你是枢密院使,就由你秘密调集军队以应不测!”“是!”

    视线转回到张良臣方面。

    张良臣靠在院子回廊的栏杆上,用树叶吹着后世才有的乐曲,来到古代后的一幕幕在眼前如同走马灯似的溜过。此时,月冷星稀,微风挟带着绿草的馨香从张良臣的身旁拂过。

    张良臣这吹树叶的本事是当年跟一位同事学的,他来自于四川与云南交界的一个山村,那里的孩子没有城市里孩子们常见的各种电子玩具,但却有很多城里人没有的乐趣,用树叶吹曲子便是其中之一。

    张良臣吹得曲子是林子祥的《男儿当自强》,虽然有的地方有些变调,不过整体感觉依旧是原汁原味的。这样的曲调在八百年前的夜空中回荡,让人不禁有一种恍惚不知当今是何世的奇怪感觉。

    张良臣吹奏完毕,放下手中的树叶,不禁叹了口气。

    “想不到大人竟然还有这一手?!”身后突然传来薛刚惊叹的声音。他其实早已经来了,只是被张良臣的乐曲吸引住,以至于直到此时才出声。

    张良臣扭头看了薛刚一眼,笑了笑。

    薛刚走上前来,看了一眼张良臣手中的树叶,惊诧地问道:“难道大人就是用这一片树叶演奏的吗?”

    张良臣看了看树叶,笑着点了点头。

    薛刚不禁啧啧称奇。随即好奇地问道:“大人此曲韵律激昂!让人热血沸腾!不知叫什么名字?”

    “男儿当自强!是我家乡的一首歌!”

    薛刚默念了一遍,点了点头。

    张良臣问道:“老薛,是不是有什么事?”

    薛刚这才想到此来的目的,连忙取出一封书函呈给张良臣,“这是统制大人刚刚派人送来的!”

    张良臣接过书函,拆开,打开书函,看了一遍。“统制大人让我们南下阻挡另外一支蒙古军!”

    薛刚点了点头,随即有些担忧地问道:“就我们吗?”

    “不!还有从历水浦败退的严忠孝所部千余人,另外还有统制派来的三千援军!我们这里能够战斗的有一千七百余人,加起来有近六千人!”张良臣皱起眉头,这样的兵力相对于葛罗两个万人队的探马赤军显得非常单薄。

    薛刚皱眉道:“不知道统制大人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只调派这么点兵力?”语气颇有些不满的味道。

    张良臣却一脸平静地道:“这也怪不得他!这几日的战斗,我军损失不小,而他又要防备随时可能出现的蒙古大部队,所以也只能调出这些军队!赵葵大人派出的一支两万人的支援部队已经在路上了,我们只需要坚持几天时间形势就会好转!”

    薛刚听到有援军即将赶到不禁双眼一亮。

    张良臣站了起来,“你去告诉朱勇、岳思成和各队指挥,准备一下,明天一早我们便开拔南下!”“是!”随即薛刚问道:“那刚刚收复的自杞县城怎么办?”

    张良臣稍作思忖,“留下两百人守备,通知韩广去接防!”

    薛刚听到韩广的名字,不禁流露出不屑之色,“他敢吗?”

    张良臣笑道:“他不能不去!否则的话宣抚使大人不会放过他的!他是聪明人,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待薛刚退下去后,张良臣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朝卧房走去。

    就在这时,中队副指挥冯胜跑了过来。

    “大人,外面有人求见!”

    “谁啊?”

    冯胜摇了摇头,“不知道!来人衣着普通,操一口临安口音,不肯说明由来,只说要见大人!”

    张良臣想了想,“把他带到大堂来!”“是!”

第58章 不速之客() 
片刻之后,一个身材瘦小目光深邃的中年人跟随冯胜来到了大堂之上。

    张良臣打量了他一眼,“先生是什么人?”

    中年人笑着一抱拳,“在下夏汤,只是一个个无名小辈!此来是奉我主上之命特来向大人表达敬意!”随即从袖笼中取出一个精致的小漆木盒子,双手托起。

    冯胜接过木盒,转呈给张良臣。

    张良臣将木盒放在案几上,打量了一眼,将开口位置对向一侧,这主要是为了防止被暗算,这完全是受影视剧的影响,在很多影视剧中,主人公往往会被安放在木盒中的暗器所伤。

    张良臣打开木盒,一朵璀璨的光晕立马呈现在眼前,放心,这并非暗器,而是极为稀有的夜明珠,在这个时代,这样一颗夜明珠绝对是价值连城的。

    不过张良臣并没有流露出惊叹的神情,抬起头来,淡淡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冯胜看到对方的神情,不禁在心中赞叹一声,笑着抱拳道:“这下已经说过了,这是我家主人对大人的敬意!”

    张良臣看了一眼那璀璨多彩的夜明珠,笑道:“你家主人还真够大方的!”顿了顿,“你家主人究竟是谁?”

    夏汤笑道:“我家主人是仰慕大人之人,至于身份,暂时不便透露!还请大人能够收下我家主人的心意!”

    张良臣调侃道:“不会是哪位待字闺中的小姐对我青睐有加吧?”

    一旁的冯胜嘴巴一裂。

    夏汤一呃,微笑道:“大人说笑了!”

    张良臣合上木盒,对夏汤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夏汤一愣,连忙道:“大人这话……”

    张良臣摆手打断了对方的话,“好了!你不要多说了,这件东西你拿回去!”

    夏汤眉头一皱。

    正当他思考如何说项之时,冯胜将木盒塞进了他的手中。

    夏汤无奈地抱拳道:“既如此,那小人告退了!”随即退了下去。

    张良臣的脑海中如同走马灯似的闪过一个个人物的影像,他在思考究竟是谁想要收买他。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贾妃一伙的可行性是最大的,理由是贾妃与阎妃一伙是竞争关系,而他张良臣在世人眼中属于阎妃一系的人,因此贾妃方面要挖阎妃的墙角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张良臣的推测很有道理,不过后来他才知道自己当时的推测与事实相去了十万八千里。

    视线转到融州。

    身为广南西路宣抚使的赵葵正在看着地图,眉头紧皱,他在为眼前的战事忧心忡忡。自西边传来警报后,他便立刻下令广南西路军集结,同时请观察使城防筹备粮草,目前他只能派出两万援军,因为大军及辎重物资要集结完毕尚须时日。

    赵葵皱眉喃喃道:“这一次蒙古人究竟是想干什么?希望不要是大举进犯的前兆才好!”叹了口气。

    这时,赵葵的幕僚赵碧成兴冲冲地冲了进来。“大人,捷报!捷报啊!”

    赵葵一愣,连忙问道:“什么捷报?”

    赵碧成急声道:“正将张良臣在磨巨大破蒙古军前锋,斩杀数千俘虏数千,并且收复自杞县城!”说着将报捷书函递给赵葵。

    赵葵双眼一亮,按住激动的心情一把夺过书函,飞快地看了一遍,一拍书函兴奋地道:“好!太好了!这个张良臣果然名不虚传啊!”

    赵碧成点了点头,“我还听人说,这个张良臣在两军交战之际阵斩万夫长摩诃!其勇令敌人胆寒啊!”

    赵葵哈哈一笑,拂着颌下长髯道:“我看现在总不会有人怀疑他在襄阳的战绩了吧!当日一见他我就知道此子绝非浪得虚名,我看其勇悍可与汉之骠姚相提并论!”赵葵口中的骠姚其实就是指霍去病,霍去病便是以勇闻名天下,所谓勇冠三军其实就是从霍去病来的。赵葵将张良臣与霍去病相提并论,可见他对张良臣看得很高。

    赵葵对赵碧成道:“立刻六百里加急将此捷报送予京城!”

    赵葵笑着抱拳应诺。当他准备离开时,赵葵却叫住了他,“记住,要特别强调张良臣在此战中的功劳!”

    赵碧成笑道:“大人是要提拔他?”

    赵葵感慨道:“我大宋现在最缺的就是此等敢同敌军血战的昂藏勇士,这样的人才当然要大力提拔!”

    赵碧成点了点头,朝赵葵一抱拳,退了下去。

    赵葵看了看手中的捷报,苍老的脸孔上流露出欣慰之色。

    视线转回到张良臣方面。

    张良臣率领征尘未洗的一千七百名将士离开磨巨南下,随后不久韩广率领麾下接管了张良臣的防务。

    张良臣率领麾下兼程南下,跑动间铠甲兵刃相互碰撞发出一阵阵铿锵之声,为这支军队平添了一分威武杀伐之气。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凝重之色,因为他们知道,此去将九死一生,不过没有人害怕,因为他们已经明白了自己的责任,为民族而战,虽死犹荣!

    官道两旁的百姓们默默地看着这支正在行进的军队,很多人默默地流着眼泪。

    而在千里之外的临安,歌舞升平,富豪人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那些自命不凡的才子佳人们迎来送往高谈阔论,仿佛个个都是经天纬地之才。

    张良臣此行的目的地是驮娘江南岸二十余里的那郎镇。那郎镇在一片丘陵之中,一条官道从中穿过,往东北去二十余里便是渡过驮娘江的唯一渡口所在地隘岸,也就是说那郎镇是阻止蒙古军渡河的前哨阵地,如果此地失守,宋军方面会非常被动。目前守在那郎镇的宋军是从历水浦溃退下来的严忠孝的军队,千余人。

    就在张良臣他们兼程南下的同时,探马赤军也正纵马扬鞭朝那郎镇疾驰。希望张良臣的军队能够及时赶到!

    这天,张良臣一行人来到驮娘江边,官道在这里与驮娘江并行向南。

    张良臣扭头看了一眼右手边平静的驮娘江,这一段的驮娘江江面很窄,浊浪翻滚,两侧是陡峭的悬崖,官道就在左面悬崖的下方,因此每一年的雨季这一段官道是无法通行的,必须绕很远的路。在驮娘江两侧有很多从山崖上崩塌下来的巨石,大的如同一座小屋,小的也有百八十斤,一块公牛般大小的巨石横亘在江中心处,汹涌的江水拍打其上激起漫天晶莹的水花,发出如同雷鸣般的巨响。悬崖之上并非光秃秃的一片,许多小树扎根在岩壁之上顽强的生长着。突然一声鹰啸传来,只见一头苍鹰正在天空中盘旋着。

    张良臣抬头望了一眼头顶仿佛摇摇欲坠的山崖,叮嘱道:“传令下去,注意头顶,加快速度通过这里!”“是!”一名传令官应诺一声,打马下去了。

    朱勇望着眼前陡峭的崖壁,惊叹道:“这里可真险要啊!”

    张良臣不解地问道:“你在广南西路任职,难道没来过这里?”

    朱勇摇了摇头,“俺一直驻扎在融州!”

    “哦!对了,还不知道你是哪里人呢?”

    朱勇咧嘴一笑,“俺是沅州人!”所谓沅州大概就是现在湖南怀化一带,那个时候还没有怀化,沅州的治所在现在的芷江,那一带的人以野蛮好斗而闻名。

    张良臣一愣,打量了如同一头灰熊的朱勇一眼,笑道:“你这么壮!可不像是南方人啊?”

第59章 那郎失守() 
朱勇抠了抠脑袋,“俺一生下来就特别能吃,小时后就很壮了!后来就长成这样了!”

    众人哈哈一笑。

    张良臣看见薛刚低垂着头似乎在想着事情,于是问道:“老薛,在想什么呢?”

    薛刚有些担忧地道:“我在担心接下来的战斗!”

    一旁的王猛没好气地道:“担心个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蒙古人还没在咱们手上讨过好去!”

    朱勇当即附和道,“奶奶的!就像在磨巨那样,咱们再来个内外夹击把他们一锅烩了!”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不过薛刚却依旧紧皱着眉头,张良臣面带微笑。

    张良臣问朱勇他们道:“我教给你们的刀术,你们练得怎么样了?”自打蓝铁阵亡后,张良臣便将仇止武传给他的刀术交给了手下这一班人,以期他们能在战场上多一分自保的能力。

    朱勇一拍胸膛,兴奋地道:“俺感觉自己被过去强多了!”

    张良臣笑了笑,叮嘱道:“加紧练习!没事的时候你们可以相互切磋一下!”

    “是!”众人抱拳应诺。

    当天傍晚时分,张良臣一行人来到隘岸渡口的对面。

    “大人你看!”李无病指着对面道。

    张良臣等抬头朝对面望去,赫然看见许多宋军正准备渡河,争先恐后,显得非常混乱的样子,有的竟然被自己人给挤进了湍急的江中,喊叫着挣扎,转眼便不见了踪影。

    张良臣眉头一皱,“看来我们还是来晚了!”随即下令道:“朱勇,你带两百人到江边戒备!”

    “是!”朱勇抱拳应诺,立刻领着手下两百来号人朝江边奔去。

    “其他人立刻构筑营垒工事!”“是!”众人抱拳应诺。

    薛刚请示道:“大人,是不是从周围召集一些百姓过来?”

    张良臣对此倒不抱任何期望,不过秉持任何方法都要试一试的想法,张良臣同意了薛刚的建议。薛刚立刻带着几个士兵离开了。

    张良臣登上岸边的高地朝对面眺望,眉头紧皱。

    第一条竹筏靠到岸边,上面的军士立刻被带到张良臣面前。

    张良臣皱眉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你们是谁的麾下?”

    一个军士立刻回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