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沫听说赵四已经等了一个上午,与燕璃打了声招呼,就直接去了茶厅。
“云姑娘,你可算回来了。”赵四听到脚步声,抬头一看,见是云沫,急急从椅子上站起来。
“赵村长,有什么事,坐下说。”云沫走到他身边,示意他坐下说。
赵四哪里坐得住,心慌心忙道:“云姑娘,我这次来,是告诉你,赵家庄的木槿花,香椿树在这次地震中被埋了不少。”
说起赵家庄那成片的木槿花,香椿树被埋在土里,他揪起一阵心痛。
那些木槿花,香椿芽,是赵家庄人辛辛苦苦种的,费了不少心血,一场地震,毁去了大半,怎能不心疼。
“云姑娘,赵家庄的木槿花,香椿树没了,会影响你做生意吧。”赵四耸拉着脑袋,愁眉不展,“庄上的人都商量好了,这次地震,到处受灾,云姑娘,你的生意也不好做,今年的租钱,就别给我们了,等这次灾难过了,你如果还要租赵家庄的地,到时候,咱们再行商议。”
赵四是个耿直人,赵家庄在最困难的时候,云沫伸出了援助之手,现在,整个秭归县在大地震中受灾,云沫在秭归县的商铺,也受到影响,他说服了赵家庄的村民,不向云沫要今年的租子。
云沫心里感激,微微一笑,“赵村长,我既然租了赵家庄的地,该给的租钱,我还是会给的。”
赵家庄的地,全被她租了,赵家庄上的百姓,几乎都没种粮食,靠着她给的租钱过日子,若因为这次的大地震,拖欠租钱,赵家庄上的百姓,怕都要喝西北风。
这些人是给她做事的,就算她勒紧裤腰带,也不会亏待了去,再说了,她还有凌兰阁,玲珑阁支撑着,还没到发不起工钱的时候。
“云姑娘……”赵四嘴唇微动,想说什么,被云沫打断。
云沫看了他一眼,道:“赵村长,你不用替我考虑,给赵家庄的租钱,我还是有的,你回去转告大家,注意安全,等这场灾难过了,能扶起的木槿花,香椿树,尽量扶起来,被泥土埋得太深的,就不管了,扶起一部分后,缺多少苗子,你打发人来通知我,我好准备。”
“云姑娘,跟了你这样的雇主,真是赵家庄的福气。”赵四眼眶有些湿润。
没了云沫这份租钱,赵家庄的人,今年的日子肯定不好过,现下这种情况,若换作是别的雇主,他说不要租钱了,怕是早就乐着答应了。
“你放心,等这次灾难过了,我马上召集村里的劳动力将被埋的木槿花,香椿树都给挖出来,尽量减少你的损失。”说话,他对着云沫拍了拍胸口。
云沫微微颔首:“好,那,就有老赵村长了。”
送赵四出门的时候,她嘱咐林庚包了点吃食,让赵四带回去给孩子们吃,赵四拿着,说了一番感激的话,这才离开。
到下午,太阳落山后,云沫让燕璃陪同,在阳雀村转了一圈。
这次的地震,阳雀村每家每户的房屋,多多少少都有受到损坏,四处的农田更是被泥土掩埋了很多,豆腐坊被震塌了半截,豆腐坊后面那块地里的木槿花,香椿树被埋了不少,秋家地里,马家地里的腐婢树也几被被垮塌的泥巴埋了,雾峰山那边,确如秋实所说,整座雾峰山向后移了三丈多,因为整座山体往后移,反倒显得雾峰堰的水面宽了不少,不过,云沫去的时候,发现水面上漂浮了许多死鱼。
燕璃扫了一眼,浮在水面上的死鱼,眉头微微一皱。
虽然他不在乎这几条鱼,但是,这雾峰堰是云沫承包的,为了养鱼,云沫曾费了不少心血,此刻,看见死鱼一片一片的,不免有些心疼。
“没关系,等地震后,我吩咐无邪再去买一批鱼苗。”
云沫当然知道,燕璃这是在安慰她,“嗯。”
“这里死鱼成片,腥气太重了,我们回去吧。”山风从堰塘的水面刮过来,夹带着一股浓浓的腥味,云沫确实快被这股子浓重的腥气味给熏吐了。
“好。”燕璃点头,揽起她,御风朝村里去。
吃过晚饭后,云沫将秋实,马成子,莫青山他们叫到身边商量事情。
秋实也是心疼雾峰堰那些鱼,苦着一张脸道:“沫子,今儿个,你去雾峰堰看过了,情况,你应该很清楚了吧。”
“嗯。”云沫点头,“死了很多鱼。”
“自从地震后,也不知为何,每天,堰塘里都会死很多鱼,头一天,我与林叔才将死鱼捞干净,第二天,又死很多,哎!”收起死鱼,他就忍不住叹气,“这样下去,迟早,堰塘里的鱼都得死光。”
林庚也在旁边,眼巴巴的将云沫看着,“夫人,你说,这可如何是好?”
今天从雾峰堰回来,云沫就在想,堰塘里为何会死鱼,直到吃晚饭时,才想明白这个问题。
“秋实大哥,林叔,应该是这次的地震,使得雾峰堰的水质发生了变化,所以,才连续死鱼。”
“水质发生变化?那,是不是,以后都不能养鱼了?”秋实急问,“这么大的堰塘,若以后不能养鱼了,多可惜。”
这个问题,云沫现在也无法回答,“秋实大哥,你先别着急,以后能不能养鱼,现在还说不定,这样吧,这几天,你与青山兄弟,马二叔密切留意着堰塘里的情况,一旦发现死鱼,马上将死鱼捞出来。”
“好。”秋实,莫青山,马成子都不约而同的点头。
秋实道:“今天大家忙着挖开堵路的泥巴,没来得及去捞堰塘里的死鱼。”
疏通进村的道路,也是重中之重,云沫没说什么,只淡淡提醒了一句:“秋实大哥,捞起来的死鱼,记得要妥善处理,或者用火烧,或者挖坑埋了。”
这场灾难还未过,死鱼若是处理不好,极容易腐烂,引发瘟疫。
“沫子,这点你放心,捞上来的死鱼,我都是挖坑深埋了的。”这点,秋实倒是不用云沫提醒。
“这便好。”云沫道。
商量了雾峰堰的事情,马成子看了云沫一眼,道:“云沫丫头,那十亩地的腐婢树被埋得差不多了,怕是要影响豆腐坊的生意。”
“马二叔,生意上的事,暂且可以放一放,一切,等灾后再说,去年栽的那十亩腐婢树被埋了,等灾后,咱们再种就是,最重要,是大家都平平安安的。”云沫淡淡道。
令云沫感到欣慰的是,这次回来,她想见到的人,都见到了。
另一边,高进,无心带人去筹粮,赶了一天的路,已经出了秭归县。
按高进的意思,一行人走的是泾阳县的方向。
泾阳县离泾阳关近,因为有着泾阳关驻军的庇护,这几年,发展很好,是临近秭归县比较富饶的小县。
一行人出了秭归县,但是,距离泾阳县县城还有些路程。
“好了,今晚就在这里露宿了。”车马行到一处避风的地方,无心挥手,吩咐停下来,“这里避风,旁边有树林,晚上睡觉,不会太冷。”
虽然现在是夏季,但是,晚上露宿在荒郊野外,还是有些冷的。
行走江湖方便,高进知道自己没无心有经验,无心说什么,便是什么了。
随行的十多个人按无心的吩咐,将马匹拴在有草的地方,捡了干柴,烧了一堆篝火。
烧篝火的作用,一则,可以取暖,二则,可以驱赶夜里出没的野兽,比如,狼。
无心坐在火堆旁边,盯着噼里啪啦燃烧的火,挑眉看了高进一眼,道:“姓高的,我去附近的林子里,看能不能猎到野兔,山鸡什么的。”
他们这么多人,带的干粮都快吃完了。
“你们好生看守着车马,我去去就回。”她与高进打过招呼,扭头,一眼扫过随行的人。
“是。”随行的十多个人不约而同的点头。
此时,夜幕已经降临,地震过后,苍穹清透一片,繁星点点,像璀璨的宝石,旁边的树林里,不时的传出几声鸟叫。
高进往树林里扫了一眼,黑漆漆一片,有些不放心无心一人去,“无心姑娘,林子里危险,我陪你去吧。”
无心抖了抖身上的衣服,站起来,居高临下的瞥了高进一眼,“高大人,你跟着我去,是想保护我吗?”
“我……”高进有些面红耳赤,憋了片刻,道:“总之,我不放心,你一个姑娘家独自入那林子。”
无心瞧他面红耳赤的模样,突然有些想笑,“让你跟着夜行,不过,你可不能给我添乱。”
相处了一天,她觉得,其实高进这个书呆子,为人好像还不错。
“好。”高进点头,“我就在后面跟着,给你做个伴儿。”
商量了一番,两人一前一后往林子里去。
因为是晚上,兔子,山鸡什么的,都已经归窝了,想要猎这些小动物,就必须找到它们的窝,好在,无心干这个比较有经验。
半个时辰不到,就逮到了四只野兔,高进提两只,她提两只,两人准备满载而归时,轰隆……脚下的地,突然晃动起来。
“无心姑娘,小心,这是余震。”慌乱之中,高进一把抓住无心的手。
泾阳县离秭归县近,他们又才出秭归县境内,发生余震,是很正常的。
高进刚拉住无心的手,脚下突然一空,整个人往黑暗处跌了下去,“啊……”
一个触不及防,无心被他拉着,一起往下跌落。
黑漆漆的地方,就是一处三丈高的山崖,因为天黑,两人方才赶路的时候,没发现,边上就是山崖。
三丈多高的山崖,足够摔死人,无心担心高进摔死,仅仅的抓住他的手。
这个书呆子,说要保护她,结果……
两人跌落在半空,无心的手无意间抓到了一根藤子,借着藤子,用力一弹,配合着轻功,两人飞上了悬崖。
可是,带着高进一个大男人,实在太过费劲,在飞上悬崖的时候,无心一个重心不稳,身子一歪,落地的时候,没站稳。
扑通!
她身子的重心往前倾,整个人往前一扑,好巧不巧的将高进扑在了地上,将高进严严实实压在身下,唇,不偏不倚的亲上了高进的唇。
“唔!”两人的身子猛的撞在一起,高进一个文弱书生,被压得险些窒息,闷哼的发出一声,吸一口气,闻到一股淡淡的女子芳香。
无心感觉到唇下一片柔软,反应过来,发现,自己将高进给亲了,猛地瞪圆了双眼。
“高大人,无心姑娘……”恰时,随行的人打着火把在找人。
几只火把将林子照亮,林子里什么动静,前来寻找的人,看得清清楚楚。
“咳咳……”其中一人尴尬的咳了两声,道:“高大人,无心姑娘,原来,原来你们在这里啊。”
这人的话落下,一脸尴尬的转过身去,“不好意思,打,打搅二位了。”
他这么说,其他人也都转过了身。
无心瞪了高进一眼,从他身上爬起来,叉腰对着那几个人怒吼,“喂,你们都别误会。”
几个人都不说话,林子里只听见无心暴跳如雷的声音。
高进摸了摸唇,从地上爬起来,对着无心的后背揖了一礼,“多谢无心姑娘相救。”
“你还说。”无心转过身来,用杀人的眼神瞪着他,“早知道会这样,本姑娘才不救你。”
关于刚才发生的一幕,高进也十分意外,考虑了有半分钟,对无心道:“我会对你负责的。”
“怎么负责?”无心傻里傻气的问了一句。
高进一本正经的回答:“我去向王妃请罪,然后娶你过门。”
“你想娶我,我还不想嫁你。”听他这么说,无心心里更气,这厮不光亲她,还想娶她,做梦,“鉴于你不是有心的,给本姑娘千儿百来两银子,本姑娘就原谅你了。”
高进:“……”
“看你这个穷酸样,也不像有钱的官,算了,本姑娘大量,允许你记债。”无心用嫌弃的眼神挑了高进一眼。
高进觉得觉得,自己好像有些冤枉,斟酌着开口,“无心姑娘,刚才好像是你亲的在下。”
无心一愣,咬牙,“这么说,你是想我对你负责咯?”
噗嗤!前来寻他们二人的几个人,全都忍不住笑了。
没想到,铁齿铜牙,能搬到户部尚书的钱监大人,竟然被一个小妮子制得服服帖帖的。
“不敢。”高进模样有些囧,在心里腹诽着:果然,古时圣贤说的没错,唯有小人与女子难养也。
无心这才满意,瞪了眼嗤笑的几个随从,“笑什么笑,赶紧将地上的兔子捡起来,去烤兔子。”
方才,掉下山崖的时候,好在猎到的兔子,还有两只在上面,没有一起掉下去。
“是。”那几个人被吼得一愣一愣的,赶紧捡了兔子去烤。
一行人在荒郊露宿了一宿后,第二天一早,早起继续赶路,时近中午的时候,终于到了泾阳县县城。
“姓高的,到泾阳县县城了,要怎么筹粮?”无心有些一筹莫展。
让泾阳县的百姓主动捐送粮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王妃若在,她心里还有些底,现在,高进办此事,说实在的,她心里没底。
高进扫了一眼,过往不绝的百姓,道:“咱们先去县衙府一趟吧。”
“咱们第一次来,人生地不熟,也只有去县衙府,找县太爷帮忙了。”无心点头,支持高进的决定。
拿定主意,一行人,这才朝泾阳县县衙府而去。
泾阳县的县太爷名叫黄驰,算得上一个有作为的清官,如若不然,泾阳县也不会如此繁荣。
“来者何人,若是想报案,先到旁边敲鸣冤鼓。”高进吩咐随行的人在县衙前面侯着,与无心刚走上县衙门前的台阶,就被守门的衙役给拦了下来。
高进也不恼,将随身携带的一块令牌取出来,拿给那衙役看,“麻烦去通传一声,我要见你家黄大人。”
那衙役虽没见过什么大人物,但是,也知道那令牌的来历,扬眉看了高进一眼,瞬间吓得说话结巴,“小……的,小的这就去通传,麻烦大人稍后片刻。”
话毕,高进盯着那衙役飞奔而走。
无心倒是对高进高看了几分,没想到,这个人对区区一个衙役,说话竟然这般和颜悦色,不像她见过的大多数官员,狗眼看人低。
半盏茶时间未过,两人被请到了县衙府正厅里。
因为高进刚搬到了户部尚书姬权,最近,在官场上名声大震,黄驰又是一个清官,对他的敬佩之情,简直犹如滔滔江水,见了高进,抱拳,充满敬意的施了一礼,“不知钱监大人来访,下官有失远迎,还望钱监大人见谅。”
“黄大人客气了。”高进对着黄驰虚虚抬手,带着笑容道:“实不相瞒,黄大人,本官此番前来,是有事要求黄大人帮忙。”
“不知是何事?若是下官能够帮到的,定当尽绵薄之力。”黄驰倒是不推三阻四。
高进见他如此爽快,心中一喜,道:“这次,秭归县大地震,黄大人可知晓?”
“嗯。”黄驰点头,眸子动了动,大约猜到高进此番来的用意了,“秭归县这次的地震不小,余震时不时还波及到我泾阳县。”
高进瞧出黄驰是个爽快之人,想了想,直接开门见山:“黄大人,秭归县受灾严重,民房倒塌,粮食被埋,民不聊生,京城那边,皇上已经下令,筹集粮食等物资,送往灾区,但是,由于这次地震的波及范围太大,官道多处被损毁,京城那边的物资送往秭归县不易,远水解不了近渴,是以,本官想向泾阳县的官仓借点粮食,送去秭归县赈灾。”说话间,他从袖子里取了一张纸出来,递给黄驰看,“这是摄政王千岁的手谕。”
黄驰接过来看了看,那手谕上,确实加盖了摄政王燕璃的印章。
他皱了皱眉,回答:“高大人,秭归县的百姓,同是大燕的子民,下官身为父母官,秭归县百姓遭灾,理应出手援助,只是,泾阳县官仓里的存粮也所剩无几,恐怕难以救助秭归县那么多的灾民啊。”
高进知道,他说的是真话。
泾阳县富饶,百姓安居乐业,基本不需要开官仓救济,这种情况下,官仓里的屯粮少,情理之中,因为,吞粮多了,又不用,只会发霉烂掉。
“下官可以答应,将泾阳县官仓里的粮食全给高大人,只是,高大人恐怕还得想其他办法筹集粮食。”黄驰道。
“多谢黄大人。”高进对黄驰拱了拱手,现在这种情况,筹集到一点是一点,总比没有来得强,“本官定会将黄大人的这份恩情传达给秭归县的百姓。”
“高大人严重了,下官不过尽了一点绵薄之力,无需挂怀。”黄驰拱手还了高进一礼。
他想了想,眼神一亮,又对高进道:“高大人,下官倒是有一个主意。”
“黄大人请说。”高进客气的对他伸了伸手。
黄驰道:“下官管辖的泾阳县还算富饶,尤其县城里,粮商不少,若是高大人同意,下官可以发榜试试,邀约那些粮商来捐粮。”
高进也正有此意,“那,就麻烦黄大人了。”
黄驰是个急性之人,商量妥后,便吩咐自己的师爷去拟了榜文,加盖官印后,很快便贴了出去。
榜文贴出不到半个时辰,县衙府门前就围了好些百姓。
黄驰,高进为首,站在县衙府门前,黄驰扫了一眼,前来围观榜文的百姓,道:“各位乡亲,这位是户部钱监高大人……”
“钱监?县老爷,您说的这位钱监大人,可是前阵子,搬到姬家那大蛀虫的那位?”黄驰刚介绍高进,就被人打断了话。
高进替大燕除掉了一大害,名声实在太大,不想引起人注意,都困难。
“没错。”黄驰循声而望,对着刚才说话的人点头,“此番秭归县大地震,高大人是奉了皇命,前来秭归县赈灾的。”
“原来除掉大蛀虫的高大人竟然这么年轻。”
“高大人年轻有为啊。”
“高大人威武。”
……
黄驰话落,高进顿时成了百姓关注的焦点,赞美声一片,听得高进自己都忏愧了。
若不是摄政王府的人暗中保护,帮忙,凭他一己之力,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