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谔拐笙隆
张颌成功阻挡住敌军之后,突然接到李平的军令,放刘备等人过去,阻击后面的步卒。
张颌对此甚是不解,但想到李平计谋百出,不会无缘无故的下此命令,遂令麾下将士撤开一道口子,放赵子龙一行骑兵通过,专门阻击敌军步卒。
刘备在张飞和赵云的掩护下,率领上百骑兵通过博望坡山口,一路烟尘,直往新野奔回。
就在前面十里处的山谷,那里是一道天然屏障,地形虽然没有博望坡险峻,但那里有着博望坡没有的优势,山谷中有一道路宽阔之地,李平令于禁率领三百骑兵预先埋伏在山谷处,一旦刘备率兵前来,立即从两边包抄,将刘备困死在山谷中。
刘备率领百骑突围离开,李平便带着三百军士前来助张颌扼守博望坡山口,使敌军步兵不能前进一步。
三千多敌军步兵拥挤在狭窄的古道,进退不得,两侧林子中的大火迅速蔓延,不多时,整片博望坡化为一片火海。
敌军兵卒被大火焚烧而死,惨叫哀嚎声响彻博望坡,令人不寒而栗。
李平见整片博望颇已是一片火海,再留下来,虽然一定程度上阻击住敌军,但火势不认人,烧到他们这里,再想退军可就难了。
李平只有一千兵马,损失不得,当下,李平下令军士推动巨石挡住山口,率领其余军士撤向前面的山谷。
因为没有战马,数十里路,李平一行人只能急行军奔跑。
一个多时辰后,李平率军来到山谷中,只见数百具尸体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其中多是刘军骑兵。
这时,于禁麾下一名小校奔上前来禀报:“李先生,刘备率领十余骑突破了于将军的重围,现往新野逃回,于将军率领两百骑已经追击,估计不久就可以生擒刘备。”
“莽夫误我!”
李平破口大骂,他给于禁的命令是两侧迂回包围,派人守住山谷口,将刘备困在山谷中,到时他再率军前来与于禁前后夹击,彻底消灭刘备。
但从战场形势来看,于禁根本没有听从他的命令行事,而是从左侧山谷直接向刘备掩杀过来,结果刘备突破于禁的伏兵,从容不迫的从山谷逃走。
曹丕轻声道:“先生,切勿动气,于禁不听军令,放跑刘备,若他此番能擒住刘备,则将功抵过,若是他擒不住刘备,丕立即上书丞相,将于禁斩首示众。”
李平生气也只是一会儿,听了曹丕的话,沉声道:“于禁志大才疏,他以为凭借两百骑兵就可以追上刘备,再将刘备擒拿,其实不然,从这里到新野不足三百里路程,一旦新野守将关羽得到刘备兵败的消息,定会从新野发兵接应,如此,追击刘备的于禁可就危险了。”
曹丕听李平一番话,立即明白过来,道:“先生,那现在应该如何?是不是派人追于禁回来?”
李平摇摇头:“于禁即使接到军令,也会全然不顾的追击刘备,因为他知道,贻误战机是死罪,只有生擒刘备或将刘备斩杀,才能将功补过。”
曹丕点点头:“那该如何是好?”
“公子莫急,且看在下如何吓唬关羽?”
李平思虑一番,命小校牵来战马,令军士砍伐周围树枝,将树枝绑缚在马尾巴上,造成声势浩大的场面。
一切准备齐全,李平率领六百多骑兵呼啸疾驰而走。
顺着马蹄印,李平率领六百骑兵踏着滚滚烟尘追了两个多时辰,直到新野城外五十里处,才听到铺天盖地的杀喊声。
李平令大军停下,他亲自察看战场,只见三里开外的旷野上全是刘军,一眼望过去,黑压压的看不到尽头。
李平知道得快一点儿,否则,于禁就该一命呜呼了。
李平传下令,所有骑兵绑好树枝,相互间距离十米,造成烟尘大作的假象,用来迷惑敌军。
这次,李平不打算亲自率军,命张颌率军前去援救于禁,一旦救到于禁,立即率兵后撤回来。
他和曹丕率领五十名骑兵在山道上来回奔驰,迷惑敌军,让敌军误以为曹军有上万兵马。
张颌率领五百余骑卷着漫天烟尘奔杀而去。
正在厮杀中的于禁见到漫天烟尘,猜测到是援军来了,可他们只有一千骑兵,哪里来这么大阵势。
片刻间,于禁猜测到这是李平再造势,目的的是吓唬刘备军。
于禁提着长枪从敌军包围中杀出来,他的身边只有不到五十骑,其他骑兵皆被敌军步卒分割包围,战死许多。
第二十二章捷报飞传()
敌军上千步卒紧咬于禁,迫使于禁暂时冲不出包围圈,猛将关羽头戴绿毡帽,手提大刀,胯下骑着赤兔马,像风一般席卷而来。
于禁看到关羽向他杀过来,心中大惊,忙砍杀数名敌军,撕开一道口子,驾起战马拼命奔逃。
关羽的赤兔马日行千里,跃山川湖海如履平地,即使是在万军之中,其速仍非寻常战马可比。
率军掩杀而来的张颌看到关羽正在追杀于禁,心想以关羽的神勇,两个于禁也难在他刀下逃出生天。
张颌取下鞍上强弓,搭箭上弦,瞄准关羽的绿脑袋,两指轻轻一松,箭矢像一道风一样窜出,直射关羽面门。
正在奔驰中的关羽耳听前方疾速而来的破空声,手中大刀往挡在面前,噌的一声响,箭矢碰到大刀刃上,掉落地下。
关羽面带不屑,继续策马追杀于禁。
张颌一击不中,连发三箭,试图给于禁解围。
可他射出的三支箭,均被关羽用大刀阻挡,虽然拖延了关羽的速度,但于禁仍未脱险。
张颌命令麾下将士对准关羽一阵疾射,迫使关羽挥倒刀躲避箭矢,此举为于禁争取了一些时间。
于禁一路血雨冲杀,撕开一道口子,带着仅存的三十多骑奔向张颌而来。
张颌不敢与关羽正面相抗,忙令麾下骑兵撤退。
关羽自从斩颜良、诛文丑以来,名震天下,陡然间成为天下第一勇将,为人渐渐也有了一份傲气,他手握青龙偃月刀,胯下有日行千里的赤兔马,岂能容得了于禁从他手中逃走,传出去,岂不是辱没他的威名!
关羽看到于禁逃走,一脸铁青,怒气冲冲的追赶而走。
这时,赵子龙跃马提枪奔上前喊道:“云长莫追;主公有令,小心埋伏,速速退军。”
关羽自诩忠义,大哥刘备的命令,犹如圣旨一般,岂能违背,他看着曹军奔驰逃走的身影,气的怒目圆睁,恨不得追上前斩了于禁,扬他天下第一勇将的威名。
可惜,看着越来越远的曹军身影,关羽只能强忍着怒气,传令撤军回城。
曹军也是一样,张颌救回于禁,李平顾不上训斥于禁,忙下令全军撤退。
今日一战,可称为大胜。
刘备两万大军折戟沉沙,狼狈不堪的带着张飞赵云两位猛将逃回新野。
所部两万大军,逃回新野的不足一千,其中大部分都是伤兵。
路上,曹丕笑道:“刘备此人被丞相视为心腹大患,先生不费吹灰之力便打的他狼狈逃窜,回到城中,丕一定详细写一封战报,送往邳城,请丞相重赏先生。”
李平淡淡笑道:“此战非在下之功,而是公子之功,还请公子如实给丞相上奏。”
曹丕转眼间便猜出了李平心思,喜道:“丕谢过先生!”
李平微微一笑,道:“刘备只有不到四万兵马,今次折损两万,他实力大损,我军若是能趁此机会攻下新野,擒拿刘备,丞相听了一定会很高兴。”
曹丕赞同的点点头:“先生所言在理,丕回城后就和夏侯将军商议此事。”
李平满意的笑了笑,吩咐下去,全军加快速度前行。
一日一夜奔袭四百多里,将士们疲惫之极,战马体力消耗甚大,强行赶路,只会将战马累死。
行至叶。县城外百里一座村庄,李平下令今晚在此宿营,明日一早再回叶。县。
二日清早!
李平率领八百骑兵向叶。县而回。
城外,夏侯惇副将李典得知曹丕追敌得胜,亲自在城外相迎。
曹丕到了城门前,和李典寒暄一番,这才在李典的恭迎中入城歇息。
战事一毕,李平没有权利继续统率兵马,他随曹丕一起回到县衙,住进了夏侯惇给他安排的小院。
李平休息一番,吃过饭食,命院外军士给他拿来荆州地图,仔细看了起来。
下午的时候,曹丕拿着写好的战报给李平看。
李平扫了一眼,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一切按曹丕所奏上报。
曹丕为感谢李平,特意从县衙选了两名美貌婢女来伺候李平,李平没有拒绝,他一个大男人生活上确实有些悲剧,得有个女人给他洗衣打扫院子,这样他才能将所有精力投入正事上。
曹丕少年心性,此番大败刘备,他提出犒赏三军,夏侯惇看在曹丕是他侄子的份上,也就同意了这件事。
入夜,城中一片喧嚣,到处弥漫着酒香味。
夏侯惇请诸将到县衙喝庆功酒,李平受邀在列。
席间,夏侯惇与诸将轮番敬他酒,李平是来者不拒,足足喝了七大碗,最后倒了下去,在一众将领的哄笑中,婢女搀扶着酒醉的李平回到房间歇息。
十日后!
河北邳城,丞相府!
一身锦衣长袍的曹操坐在主位,手中拿着叶。县送来的战报,脸上一片欢喜神色。
站在曹操身边的郭嘉笑道:“主公遇到了什么喜事?”
曹操放声大笑,将手中战报递给郭嘉,笑道:“元让半月前兵败,那时丕儿正在回许昌的途中,得到消息便赶往叶。县助元让一臂之力,没想到他运气不错,初战打的刘备兵马尽失,像老鼠一样窜回了新野。”
郭嘉拿着战报看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一抹苦笑,道:“主公认为公子能打败刘备?”
曹操笑道:“当然不能,刘备起兵三十多年,身经百战,虽说他一生几乎没有打过胜仗,但也不是初出茅庐的曹丕可以战胜的。”
郭嘉笑问道:“主公既然知道公子不能打败刘备,那是谁有如此本事?竟然将刘皇叔打的如此狼狈?”
曹操眼睛眯成一条缝儿,高深莫测的笑道:“孤曾见过丕儿的幕僚李平,此人胆大之极,在孤面前号称无所不知,本来孤认为他是在说大话,实际上就是一个庸才,没想到他确实有几分本事。”
郭嘉轻笑道:“主公的意思是李平出谋画策,公子才打败了刘备?”
曹操点点头道:“丕儿战报上详细奏明了战事的经过,先诱使刘备来劫营,再以优势兵力夜袭刘备大营,等刘备败退后,率领骑兵先一步赶到刘备前面埋伏,一举歼灭刘备残军,可惜于禁这个饭桶放走了刘备,致使四面埋伏的计策功亏一篑。”
郭嘉知道曹操痛恨刘备,笑道:“主公不必过于生气,既然李平有如此才能,何不让他光明正大的辅佐公子?”
第二十三章兵驻宛城()
曹操思虑半晌,吩咐道:“传令下去,升曹丕为征南将军,李平为军师,辅佐曹丕攻取新野。”
郭嘉有些担忧的问道:“主公,南边的战事一直由夏侯将军负责,您现在升公子为征南将军,夏侯将军那边?”
曹操不在意的笑道:“元让是孤的手足兄弟,对孤忠心耿耿,让他镇守南边,有些大材小用了,近日朝中有些宵小之辈图谋不轨,孤打算让他镇守许昌,你看怎么样?”
郭嘉咳嗽一声,勉强笑道:“夏侯将军威名在外,有他镇守许昌,丞相就能安心北征袁熙了。”
半个多月悄然逝去。
这日,风晴日丽,一片祥和。
“驾!”
一名曹军骑兵策马奔进叶。县城中,马速极快,不多时已然奔到县衙大门前。
军士翻身下马,喊道:“丞相有手谕交给公子!”
衙门前一名军士上前取过手谕,忙给后衙的曹丕送过去。
曹丕陪着甄美人饮诗作赋,听到丞相有手谕传来,忙从军士手中接过手谕,去找李平商议,连招呼都没来的及给甄美人打一声,害的甄美人暗自伤心不已。
李平这些日子一直在院中闲待着,既不过问军事,也不过问政事,每天吃饱喝足,安心睡觉,对任何事都是莫不关心的样子。
唯独对一件事,李平可谓是花足了心思,那就是帮曹丕追甄美人,虽然曹丕追美人的本事很强,但在李平看来,这些都太小儿科了,要追美人儿,那就得轰轰烈烈的追。
在他的指点下,曹丕每天清晨送甄美人一朵鲜花,再附送一封情书,上面尽是些肉麻的话,什么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爱你天荒地老,指天发誓一辈子对你好,做不到就天打雷劈
汉朝的风气很严,远不像大都市那样开放!
曹丕这种大胆示爱的行为可谓是前所未有,甄美人虽然表面上还在矜持,但一颗芳心已经悄然系在了曹丕身上。
两人每天腻在后院,名义上是赏花赏月、谈论诗词,其实两人心知肚明,只不过因为曹丕的木讷,两人一直未曾突破最后一层关系。
李平坐在院中沐浴着秋阳,全身上下无比的舒坦。
这时,曹丕拿着曹操的手谕跑进来,高兴的大喊道:“先生,丞相升丕为征南将军,征召先生为军师。”说完忙将手谕递给李平。
李平接过手谕看了一会儿,轻笑道:“恭喜公子!”
曹丕兴奋道:“丕能有今天,一切仰望先生指点,没有先生,丕不可能得到父亲如此重用。”
李平笑了笑,岔开话题,问道:“公子和甄宓怎么样了?决定什么时候圆房?”
曹丕尴尬笑道:“那个。。。她。。。没有答复!”
李平嘿嘿笑道:“公子何不借此机会,向丞相去一道请罪书,就说你和甄宓两厢情愿,按捺不住,做了不该做的事,请丞相责罚。”
曹丕大惊道:“先生,这恐怕不行,成亲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自成亲,有违礼数,况且,甄宓也没同意下嫁。”
李平不在乎的笑道:“公子,在这世间,甄宓只有一人,若是你错过了,可会抱憾终身的,再言之,甄宓可是凤后之命,若她嫁给别人,在下只能弃公子而去了。”
曹丕疑惑道:“先生为什么要弃丕而去?是丕做的不好?还是丕太愚钝?”
李平摇头叹气道:“都不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公子迟迟不肯娶甄宓,时日一长,甄宓归属别人,在下就是有心帮助公子成就千秋伟业,也是回天乏术,到不如离开公子,兴许还能落个善终。”
曹丕这些日子已经习惯了李平给他出谋画策,若是李平离他而去,以他的本事,要想得到曹操的重用,谈何容易?
不管是为了留住李平,还是为了彻底得到甄宓,曹丕只能按照李平的意思去做。
曹丕沉默半晌,问道:“请先生赐教,丕下面该如何行事?”
李平脸上露出一抹阳光笑容,道:“丞相任公子为征南将军,负责荆州战事,夏侯将军调回许昌,这样一来,公子就能节制荆州境内的五万大军,依在下看,公子首先应该将治所迁至宛城,那里城池坚固,粮草丰足,适合驻守大军,接下来,公子就该大办喜事,并给丞相去一道请罪书,这时候,在下率军征伐刘备,战事一起,丞相就是想责罚公子,顾及荆州战事,也会对公子网开一面。”
曹丕听了李平的话,心中的担忧顿时减去,笑道:“原来先生已经考虑周全,害丕白担心一场。”
李平轻笑一声,不再说话,而是叮嘱曹丕一些要事。
曹丕依李平的谋划,先是整肃城中兵马,清点粮草,吩咐工匠打造军械。
第二日,夏侯惇离开叶。县,返回许昌,曹丕带着李平出城送行。
送走夏侯惇之后,曹丕以征南将军的名义召集众将议事。
李平是曹操任命的军师,位在众将军之上。
他向众将军传达曹丕的军令,命张颌、高览、于禁三将率叶。县两万大军移师宛城,李典留守叶。县,保障南征大军的粮草。
众将也都没什么异议,将令传下,曹丕另行叮嘱了一些事,便让众将下去准备。
次日一早,两万大军浩浩荡荡开出叶。县,向宛城而去。
大军之中有十几辆马车,这些马车中全是邳城带出来的女眷,夏侯惇走的时候带走了曹军将领的家眷,唯独将俘虏的女眷扔给了曹丕,由曹丕继续看押。
曹丕想派人将女眷送回许昌,奈何甄宓出面求情,曹丕便依了美人的意思,先带着俘虏去宛城,等他回许昌的时候,再将这些女眷带回去。
宛城是荆州的大门户,此城被曹军占据数年之久,城内有八千守军,粮草充沛,适合驻军。
曹丕率大军行至宛城,召见了宛城太守,将宛城的八千守军编入他带来的两万大军中,并令宛城太守张贴榜文,招募青壮参军。
处理完军中琐事,曹丕在李平的蛊惑下,派人去向袁绍的后妻刘氏提亲,请刘氏将儿媳甄宓嫁给他为妻。
刘氏几乎没有思索,便同意了这桩婚事。
第二十四章南征新野()
九月末。
秋雨连绵,细雨飘飘,曹丕身着喜服,在鞭炮的劈里啪啦声中成亲了。
拜过天地之后,因为曹丕的高堂不在宛城,他和穿着喜服的甄宓面朝北方,对着曹操拜了拜,算是拜过了高堂,接下来,夫妻对拜,礼成。
曹丕娶甄宓的规格是正妻的标准,来祝贺的宛城官员和军中将领在大厅吃着喜筵,喝着喜酒,到处充满着喜庆的氛围。
李平充当着管家,为曹丕处理着府中各种杂事。
一天的时间,在忙忙碌碌中度过。
初。夜,风雨飘摇,天地间一片黑暗,唯有征南将军府灯光明媚,歌舞升平,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
前厅之中,张颌、于禁等将领欣赏着舞姬们曼妙的身姿,喝着杯中的喜酒,听着乐师们的琴声
后院,李平提着酒葫芦,站在曹丕的喜房外,听着房中传出来的靡。靡之音,心中忒不是滋味。
甄宓是千里挑一的美人儿,她能嫁给曹丕,也算是保全住了颜面,否则,按曹军对俘虏家眷的处置,她很可能被赏赐给有功将士,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