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乞丐王-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椅上的赵匡胤笑得是前仰后合,一张红脸,笑胀得发紫。

在他的带头下,满朝的文武放声大笑。有人笑得直拍手掌,有人笑得连拍大腿,有人笑得弯腰双手撑膝,靠近柱子的直接笑趴到柱子上。

我勒了个去,这是什么人啊?韩旭再也不能保持淡定,坐下的轮椅被压得“咔咔直响”。

不过,正是刘鋹的这番插诨打科,让原本紧张的争论气氛为之一泄,并且无论如何也恢复不到原有的议题上来。

赵匡胤接过常欢递来的手绢,擦了擦眼角笑出来的泪水,手指刘鋹,强忍着笑意道:“呵呵,恩赦侯,朕有个提议,若是你想要棍棒,不如去找平西郡王。”

刘鋹楞道:“为何?”

“让你去找你就去找。”赵匡胤没好气道:“退朝。”……

第396章常欢的心思

文武百官陆陆续续走出紫宸殿。

对南唐之事,直到早朝结束也没有定论,可所有人心里都清楚,雄才伟略的赵匡胤并未放弃对南唐的心思。天下一统,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一直是后周皇帝柴荣直到大宋皇帝赵匡胤的心愿。

皇帝的宏远就是朝廷努力的方向。一个有力的领导,加上一个高效的朝廷,再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天下一统之势渐渐明朗。

以郦希亮为代表的朝廷文官不是看不到这点,只不过他们担心的是朝廷大军连连征战,难免兵疲将乏;再者南唐势大,是以他们认为南唐不是一时半会能平定的。

一来没有名正言顺的征南借口,二来又是仓促用兵,很可能会适得其反。不如养精蓄锐,待得天时地利人和,一战而定乾坤。

这就是大宋。

虽然任何朝代都免不了内部的争斗,但此时的大宋对外目标是一致的,唯有出发点略有差别。

韩旭知道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早晚的事!此时的他反而对南唐那位才子皇帝抱有一丝同情之心。

这悲悯天人的想法在脑中冒出,韩旭唯有抱头苦笑,或许人的天性就是同情弱着吧。

他推着轮椅缓缓转过身,恰好迎上赵光义那笑眯眯的眼睛,其身后跟着的正是刚刚在早朝上大义凛然,第一个跳出来请战的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

赵光义乐呵呵的上前,笑道:“昨日和韩兄喝酒论道,今日就能在朝堂上一见韩兄的风采,本王荣幸之至呐哩。”说着,故作生气道:“仲询呐,还不赶紧见过韩王爷!”

潘美字仲询,赵光义能直呼潘美表字,可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潘美这个人,韩旭当然是见过的,只不过两人之间交集不深。潘美最大的功力是在赵匡胤登基之时,说服了几位疑心重重的将领。至此以后,获得赵匡胤的赏识。当然,就目前来看,潘美能成为节度使,自然是其平定南汉有功。

“潘美见过平西郡王!”潘美恭敬一礼,但当说到“平西郡王”这四个字时,语气中似乎并不太为意。

见到潘美,让韩旭不自禁的想到了三国周瑜。人长得帅,本事也不小,可他们两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心胸狭窄。简简单单的一声问候语,在韩旭听来潘美对其能成为平西王似乎颇为不服气。

韩旭点了点头,算是回应潘美的一礼。这动作顿时引来潘美的不满,只见其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韩旭仿佛没看见似的,笑呵呵的又朝着赵光义问道:“不知晋王殿下找下官何事?”

两人的反应,赵光义都看在眼里,扯了扯嘴巴,笑道:“无事,无事……只不过是想,韩王爷和仲询都是武人出身,仲询难得回来一趟,大家该亲近亲近。”说着,饶有所意的看了潘美一眼。

见此眼神,潘美面色微变,稍一迟疑后,换上一副笑咪咪的脸孔,朝着韩旭拱手到:“晋王爷说得不错,仲询向来佩服韩王爷。当年韩王爷以区区御前侍卫之身,敢朝着都指挥使韩通拔刀,此等豪情末将佩服之至。”

倘若潘美保持那副高傲的态度对韩旭,那韩旭倒不用太担心此人。可仅仅眨眼的功夫,潘美就像换了个人似的,前倨后恭,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变,对此韩旭倒是始料未及。一个人有本事,知进退,能屈能伸,这样的人才是最麻烦的。

韩旭拍了拍双腿,叹道:“潘将军过赞!当年本王是年轻气盛,如今恐怕就算有这样的火气,也没这样的力气喽!”

“韩王爷过谦了!”潘美笑道。

“呵呵呵呵!”

随着潘美的后退一步,话题渐渐放了开来,再加上赵光义看似有意无意,但却恰到好处的插话,三人之间顿时笑声连连。在外人看来这三人谈得是大为合拍。最后,潘美更是笑呵呵的放下身段,亲手推着轮椅上的韩旭而行。

然而三人都是聪明人,心知肚明。七拉八扯说的都是些无关紧要之事,一旦涉及更深的话题,则是一触及退。

……

远远的,大内总管常欢行来,臂弯处的拂尘有节奏的随风轻摆,和他那帽檐下的雪白鬓发相映成趣。

行置面前,朝着三人一礼,笑道:“杂家见过晋王爷、韩王爷、潘将军。”

“常总管快快免礼。”赵光义双手虚扶,说道:“是否皇上有要事找本王?”

常欢呵呵一笑,摇头道:“皇上派杂家前来看看,若是韩王爷还没出宫的话,就请韩王爷去一趟文德殿。”

对于赵匡胤的召见,韩旭是一头雾水。不过,既然皇帝召见,那还是得赶紧过去,于是朝着赵光义拱手道:“晋王殿下,那下官就此告辞。”

“无妨,无妨,皇上召见,韩王爷还是尽早过去要紧。”

潘美望着韩旭离去的背影,小声道:“殿下,韩旭此人似乎……”

“仲询呐,你今日差点坏了本王的大事!”赵光义瞪了潘美一眼,见潘美面露骇然,旋又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别看韩旭如今双腿残废,但此人的却是难得的人才,就连则平对他都相当的看重。倘若你想再军中更进一步,必须取得此人的支持。”

潘美赶紧应是,看向韩旭的眼色也变得更加的妒忌。

……

常欢默不作声的推着韩旭前行,直到离开了身后赵光义的视线,这才微微一叹。

韩旭听出了这一声叹息中的别有意味,忍不住问道:“常老哥,有心思?”

一声“常老哥”,让常欢的双手不自禁的微微颤抖。他回想起认识韩旭还是在一个雪后的下午,在那个他一年去一次的小酒馆里。那时的韩旭还是一个小乞丐模样,转眼间已经成了大宋的平西郡王。

一直以来,韩旭都称呼常欢为“常老哥”,这么多年都没变,即便韩旭如今已经贵为王爷之身。别看平日里那些朝廷大臣,恭恭敬敬的称呼一声“常公公”,但那些人看人的眼色却充满鄙夷。倘若有一天他不再是皇帝身边的近侍,恐怕满朝的文武会弃之如敝屣。

韩旭如此贴心的一句话,让常欢更加体会到了他的真性情,于是问道:“韩王爷和晋王殿下很谈得来?”

韩旭怔了怔,瞬间明白了常欢这话的意思,摇头笑道:“没有!”

常欢微愣:“嗯?”

“常老哥,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在常欢莫名其妙的眼神中,韩旭自顾自的开始了:“喔……喔……喔……喔……”

“呱……呱……呱……呱……”

韩旭发出彷佛清嗓子般的声音,而后却闭上了嘴巴。

常欢等了半天,也没见下文,不禁楞道:“故事呢?”

韩旭一本正经的说道:“讲完了!”

“这就完了?几声鸡鸭鸣叫,这就完了?”

“是啊,鸡同鸭讲嘛!”

常欢在楞了半天后,终于明白了韩旭的意思,苦笑着连连摇头:“呵呵,你呀!若是这话传到晋王的耳朵里,你可就麻烦了!”

韩旭摆了摆手,毫不在意的说道:“此处就老哥和我二人,难道我不相信老哥,还能相信谁呢?”

常欢心里微微一动,想了想说道:“韩王爷,杂家这辈子没啥大本事,但这一双眼睛看人还是颇有几分斤两。晋王爷……”说到这,常欢停下了脚步,低头看着韩旭的眼睛,认真的说道:“晋王爷不是善与之辈,或许将来的成就不可估量。有些话最好还是不要说死,留一线或许将来好见面。”

说完,轮椅又动了起来,常欢目视前方,彷佛什么都没说过般。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韩旭早已是心潮起伏。韩旭当然知道若是没有改变的话,赵光义的将来地位崇高无比,可没想到常欢竟然能看到赵光义不一样的地方。

皇宫果然是天底下最历练人心的地方,常欢能够历经数朝而不倒,就这份眼力普天之下无人可及。

这么一想,韩旭心底突的一下,难道常欢已经是投靠赵光义的人?

韩旭仅仅身躯一颤,常欢就彷佛感觉到了他的心思,喃喃道:“韩王爷别多想,杂家什么意思都没有!杂家在这宫里呆了一辈子,也早就厌倦了。将来的事,也轮不到杂家去操心。如今杂家已是风烛残年,呵呵……”

韩旭失声道:“常老哥!”

常欢微微摇头:“杂家已经向皇上提出了辞呈,如今杂家只想出宫安度余生,以后韩王爷要多多保重了!”

“常老哥,你……”韩旭骇然失色,常欢竟然要离开?可仔细一琢磨,或许离开是他最好的选择。几十年的皇宫生涯,或许也到了该结束的时候。想到此,韩旭微微笑道:“老哥,不如你就去我的平西王府吧,小弟我虽然没几个钱,但供你养老还是足足有余的。”

“韩王爷,能有你这话话,杂家就是死也甘心了!”常欢这回是真的感动了,双眼微湿。当年中原乱战,他迫不得已入宫,如今外面的家人早就没了。出得皇宫,他能去的地方还真的不多。

可常欢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语带哽咽道:“不过,杂家这辈子最对不起的有两人,就郑王母子。杂家决定出宫后,去房州,也算是对他们孤儿寡母有个交代吧!”

郑王?

韩旭想了半天,这才想起这大宋郑王是谁!原来正是后周当年的小皇帝柴宗训。常欢当年是一手将柴宗训带大的,而柴家不知道的是,常欢却早已是赵匡胤的人。常欢重情重义,想必这几年一直活在愧疚当中,这才有了出宫照顾柴家母子的打算。

不知不觉见,两人来到了文德殿前,常欢微微笑道:“说出了心事,杂家心里舒服多了,韩王爷,您自己进去吧,杂家就不送了!”

韩旭推着轮椅朝殿内行去,走了两步,回头一笑道:“常老哥,以后还是叫我旭哥儿吧,韩王爷这称呼我听得怪怪的。”

常欢没有说话,但却深深的点了点头。……

第397章一道圣旨,一幅画

“灵儿,快,快……冰镇酸梅汤来两碗。”韩旭回到平西王府,立马扯着嗓子叫出了声。

他被赵匡胤宣入文德殿,而赵匡胤却一言不发闷着头批阅奏折。臣子等皇帝,那是天经地义的事,韩旭当然是见怪不怪,安心的等赵匡胤批阅完奏折再说。

然而,奇怪的是赵匡胤似乎完全把他当空气,批阅完奏折后,就捧起书本慢条斯理的看起了书。期间不时的接过宫女递来的瓜果、茶水,吃吃喝喝的好不惬意,让可怜的韩大王爷只能在一边干瞪眼,直咽口水。

直到晌午时分,赵匡胤这才似乎发觉韩旭的存在,一本正经的板着脸训斥身边的宫女,为何韩王爷来了也不提个醒?不过,他那副假惺惺的样子,分明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可把韩旭气得……要知道他可是一进门就行礼啊。当时赵匡胤虽没说话,可毕竟还摆手示意他先坐一旁等会呐!

随后,赵匡胤笑呵呵的递给韩旭一道圣旨、一副画后,就将他赶出了宫,连个晌午饭都没赏一口。

大热天的,又是晌午,赶回王府之时,韩旭早已是大汗淋漓。

两碗酸梅汤下肚,这才感觉凉爽了不少,在宫里受的赵匡胤之气,也渐渐淡了下去。

“任命平西王位接待使,主持南唐使者在京城的一切事务……”

灵儿捡起韩旭随手丢到桌上的圣旨,摇头晃脑的小声念着。一边念,一边和蓉儿笑呵呵的乐成一团。堂堂皇帝的圣旨,在她们俩的眼里反倒成了一件玩物。这两个小侍女早就被韩旭给宠坏了,再加上韩旭不在的这三年,陈小娘更没拿他们当侍女看,而是以姐妹相称。是以,如今的韩府上下,都将这娘小侍女当公主般对待。

杨月蝉眉头微蹙,疑惑道:“旭哥儿,这接待的事务不是应该由鸿胪寺负责吗?怎么会让你这郡王主持?再说了,南唐在京城不是有进奏院吗?这事……他们自己的进奏院也能负责哩!”

在外人的面前,如今的杨月蝉依旧不好意思称呼韩旭为“夫君”。只有在两人面前,她才能放下心中的羞意。

韩旭摇了摇头,没有说话,这也正是他想不通的地方。赵匡胤扔给他这道圣旨,就将他赶出了宫。接待也就接待吧,问题是圣旨上竟然写明让韩旭负责一切事务,并且将南唐进京使者安顿在韩王府。

这倒不是说平西王府不够大,相反韩大王爷的王府在京城之内,恐怕是除了皇宫和晋王府外最大的府邸。别说是安排两位南唐的使者,就算是安排四方来的使者都错错有余。

可问题是,南唐使者不安排在四方馆,却偏偏安排在王爷的府邸,这赵匡胤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旁的灵儿双眼一亮,突然说道:“我知道。”

韩旭微微一愣,随即好笑的说道:“哦?我们家灵儿都会动脑子喽?那你说说看,让本王爷听听您老的高见。”

“我本来就会动脑子嘛!”灵儿委屈得小声埋汰,旋即轻咳两声,一本正经的说道:“南唐来的不是那个叫李从善的王爷吗?他是南唐的亲王,而我们家少爷是朝廷的郡王,这叫王对王。”

蓉儿没好气道:“你也知道人家是亲王,少爷是郡王,那皇上怎么不安排晋王爷去接待那个叫李从善的,这样才是亲王对亲王呀。”

“这你就不懂了。”灵儿微抬下巴,一副骄傲的小公主模样,认真的说道:“李从善那是南唐的亲王,而少爷可是咱大宋的郡王,论南唐那还是咱大宋的臣子,地位自然差一等。这样一算来,南唐的亲王对大宋的郡王,刚刚正好!”

灵儿这番话说得众人连连点头,至少从礼节上看,似乎还真是这么回事。不过,侍女蓉儿可就不高兴了,哼哼道:“你只看到表面,不明白皇上的真正意思。”

闻听此话,韩旭大乐,憋着笑意问道:“那蓉儿你说说皇上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快说啊。”灵儿附和道。

蓉儿认真的说道:“皇上这是让咱们少爷当探子,时时刻刻监视南唐使节的一举一动。”

“噗嗤……”

韩旭刚刚喝到嘴里的一口茶直接喷了出来:“咳咳……”。顺势接过杨月蝉递来的手绢,笑骂道:“赶紧给少爷准备晌午饭去,一个个小脑袋瓜子整日都不知道竟想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两位小侍女在陈小娘的带领下,嘻嘻哈哈的打闹着离开客厅。

灵儿和蓉儿的话虽然属于胡乱猜测,但不得不说两人说得还真有几分道理。无论是从礼节的角度,还是从暗中的目的,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倒也天衣无缝。可赵匡胤真的就是这个意思吗?韩旭认为没有那么简单。

杨月蝉似乎看出了韩旭的心思,想了想说道:“旭哥儿,或许皇上是认为你和李从善、韩熙载两位大人比较熟悉吧?”

从这个角度来看,倒也说得通。

韩旭当年是作为大宋的使者出使过南唐的,论对南唐的熟悉程度,他倒是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人物。

然而,韩旭听了杨月蝉这话,反而饶有趣味的看着杨月蝉那双秋目带水的眼睛,直看得杨月蝉双颊泛红,这才嘿嘿笑道:“蝉儿此言差矣。论和李从善的熟悉程度,为夫怎能比得上蝉儿您呢?”

“竟瞎说!”杨月蝉大羞。

“为夫可没瞎说,当年李从善可是亲口对为夫说的,人家堂堂南唐亲王,对你可是仰慕已久哦!”韩旭打趣道:“不过……可惜襄王有意,神女无心。最后,神女却看上了一只癞蛤蟆。”

一番闹腾后,韩旭从怀中拿出一副画卷,赵匡胤将这副画卷和圣旨一起赐给了他。

不是什么名家画卷,也不是什么古董。墨香还未尽散,看上去倒像是一副画了没几天的画卷。画卷上简简单单的笔墨勾描,一位劲装汉子,手提长枪,跃然纸上。

这工笔画在韩旭看来,几乎就是任何古代将领的模样,唯一特别的就是那双灯笼般的大眼,两撇短须,显得其异常的精明能干。

此时,程淮秀端着陈小娘新做的晌午饭走了进来,看到画上的人物后,不禁奇道:“咦,这人似乎在哪里见过。”

“我好像也在哪里见过。”杨月蝉皱眉道。

这都能看出来?

韩旭将画卷颠来倒去,反反复复的看了几遍,也没看出这人像谁?就这古代的工笔画,即便是画上的人物站在他面前,估计他都看不出来。

于是,摇头苦笑道:“秀儿,找个工匠裱起来,挂我书房去。”

“就这个还挂书房?”杨月蝉笑道。

王府的书房,挂的可都是古董名画,而且都是些气势磅礴的山水。一个画得还算将就的人物画,裱起来就算了,竟然还要堂而皇之的高挂在书房,岂不是降低主人的品味?

韩旭无奈道:“皇上交代的,能不挂嘛?行了,挂起来就行,反正咱的品味也不会因为这画而降低。改天等皇上来了,请他提上几个字,然后拿到街上去卖,绝对能发上一笔。”

赵匡胤亲笔题字,别说是副画,即便是个草纸,那也是万金难求啊!不过,她们俩都知道韩旭这是在口花花。若真拿去卖,估计马上就有开封府的人找麻烦。

事实上,韩旭看着画上的人物,也总觉得面熟。似乎在那里见过,可一时之间就是想不起来。赵匡胤赐给他一道圣旨,一副画,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398章南唐的图谋

自从那日大朝会后,韩旭也算是回归朝堂,每日的早朝那是必须到的。或许是大宋立国之初,天下还未一统,赵匡胤这勤奋的皇帝是每日必朝。大事小事,凡事必究。

当然,对韩旭而言,上朝就是走过堂,没有实权的他也乐得轻松,一到朝堂那就是老僧入定。只要赵匡胤不亲自开问,他就一言不发。至于那主持迎接南唐使者的任务,全都被他抛给了其副手朝廷礼部,就连问都懒得过问下。

今日早朝下得早,韩旭本想和赵芸逛逛皇宫御花园,顺便你侬我侬了一番,却没想赵芸被赵匡胤叫去了福宁殿。留下孤家寡人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