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水浒任侠-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关胜又向萧唐拱手施礼后,萧唐转眼又朝呼延灼望将过去,说道:“想必恁便是双鞭呼延统制吧?往日与韩、彭团练于京西南路勾当时,就时常听他们赞说呼延统制生得赤心铁胆,有万夫不当之勇,我闻慕呼延统制的大名久矣,今日终于能拜会尊颜,实乃大慰平生。”

    呼延灼闻言忙向萧唐施礼道:“萧节帅折杀未将了!久闻恁是闻名江湖的奇男子,行伍军旅中的好儿郎,末将才是对萧节帅仰慕久矣。今番得萧任侠委以重任,也必当奋死向前,决不怠慢!”

    萧唐打量着关胜、呼延灼、宣赞这六名奉自己召唤而齐聚京师的行伍将领,他心中念道:按照原著的轨迹,这些本来会成为梁山马军五虎将中的两员猛将,还有十六小彪将中的四个头领的六个朝廷将官。。。。。。在官面上固然能够成为我的助力,可是只怕也很难会成为我麾下绿林山寨中的心腹头领。

    其实关于关胜、呼延灼等梁山中的降将派系,他们先祖都是为国效力的当世名将。做为名将的后裔子孙,关胜等人身为军旅将官的荣誉感只会更为强烈。而且一旦落草为寇,他们也深知那等行径有辱门楣,可是似关胜、呼延灼这等人物,为甚么他们也肯向宋江投降,去做了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的一个?

    按萧唐想来,也绝对不会是甚么“义气相投”,“上天星辰契合”那般牵强附会的理由。

    萧唐又忆起关于原文的记载,宋江招降呼延灼时曾说道:“。。。。。。倘蒙将军不弃山寨微贱,宋江情愿让位与将军;等朝廷见用,受了招安,那时尽忠报国,未为晚矣”,而当宋江初见关胜时,有曾说:“盖为朝廷不明,纵容奸臣当道,谗佞专权,设除滥官污吏,陷害天下百姓。宋江等替天行道,并无异心。”

    其实也就是宋江向呼延灼、关胜说得十分清楚:我可没打算在梁山上做一辈子的草寇,等到机会成熟的时候,我一定会接受朝廷招安的。

    在原著中因宣赞举荐而好不容易得到重用的关胜,还有先后曾两次大败于梁山军的呼延灼,在他们率领朝廷正规军竟然会败于朝廷眼中的“梁山草寇”之后,这对于他们官路仕途上的打击无疑是相当致命的。而宋江洞悉他们两人的心思,便向关胜、呼延灼承诺:梁山军的人马,终究还是会用来为朝廷效命,而似他们这种败军之将也完全可以通过接受朝廷招安的途径,日后的官职差遣甚有可能不降反升,这对于承担着祖上荣光的将门后裔来说,暂时栖身于梁山,无疑也是一个可以供他们考虑的抉择。。。。。。

    可是如今萧唐在官场、绿林双线行事,鉴于大宋军旅之间贪滑腐败的习气蔚然成风,在金国南侵之前,他压根也不会考虑命令他绿林中的数支义军向朝廷投诚。

    换而言之,萧唐麾下的绿林势力对于关胜、呼延灼等人而言根本不具备甚么诱惑力。至于宣赞、郝思文、韩滔、彭玘四人,他们与关胜、呼延灼分别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的过命交情,是否心甘情愿的落草山林,他们相互之间十有七八会共同进退,除非似高俅等权奸再次出阴招下绊子,逼迫得这些国家良将有国难报、有家难投,否则似关胜、呼延灼等将门子弟,与萧唐能做的只是军中同僚,而不能成为绿林中的心腹兄弟。

    既然无论身处于朝廷还是江湖,这些仁人志士都情愿为了江山社稷而抛头颅洒热血,便是你们不能在我山寨中坐得一把交椅,我当然也愿意尽我所能来提拔你们这些将才,也能让我大宋军旅中多几个赤胆忠心的勇将。。。。。。

    萧唐心中念罢,随即又对呼延灼说道:“我听闻呼延统制效法西夏铁鹞子军而选练出三千重骑,马带马甲、人披铁铠,并以钩索绞联,刺斫不入,虽死而在马上不坠。。。。。。遇战则先发铁骑突袭敌阵,待敌阵溃时另用步兵挟骑以进。呼延统制既然深谙重骑突袭的战法,待我等于河东勾当时,无论是选编新军亦或征讨作乱贼人,可就要仰仗呼延将军多多赐教了。”

    呼延灼微微一笑,又说道:“好教萧节帅知晓,当年我大宋与夏人征战厮杀时,但凡是在平原辽阔,利于战马驰骋之处交战,夏人则多用铁鹞子以为冲冒奔突之兵,最能倏往忽来,直若电击云飞。比起党项羌人,我宋人于马战上的确掣肘颇多,未将也是心存以酋之长,攻酋要害的心思,才主动请缨操练那三千连环马重骑。虽然眼下还未曾经历过战火磨练,非是未将夸口,此番经略河东,我麾下那三千儿郎也必然能当得大用,为萧节帅分忧!”11

627章 铁甲重骑,连环马的致命弱点() 
听呼延灼信誓旦旦的说罢,萧唐心说看来他的确对于由自己所打造出的那支连环马重骑投入了非常多的心血,并且对其信心十足,觉得那支部队必然能够成为一支能够摧枯拉朽的轻易冲垮敌阵的劲旅铁骑。

    可是联想到了原著中那支连环马官军除了头两阵的确杀得梁山军溃散奔逃,可是在钩镰枪法天下独步的金枪将徐宁被诳上梁山之后,他只利用半月时间,便将山寨中五七百喽啰把钩镰枪法中的钩蹄拽腿,下面三路暗法教个精熟,再并着挠钩手利用芦苇荆棘、山林沮泽舍下埋伏,使得一齐跑发、收勒不住的连环马成排坠倒,反而被梁山军一举歼灭。

    由此看来连环马受地形的制约性也极大,而且除了钩镰枪之外,后来宋金交战中似岳飞、刘锜等名将利用训练有素的军健手持麻扎刀、提刀、大斧等以步击骑的利器,以及合理有效的排兵布阵也能使得敌方的重甲骑兵乱作一团。

    这么一支优点比较突出,可是短处却又极为致命的部队。就算能为萧唐所用,也甚教他觉得不能安心,而呼延灼为甚么又对其推崇有加,毫不在乎投入自己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也要以连环马打出自己的名号?

    萧唐怀揣着心思,待请关胜、呼延灼、罗戬等武职将官在军机堂坐定了后,便又向呼延灼直言问道:“呼延统制,我还有一事不明。这连环马虽然以钩索绞联,虽然在冲锋破阵时声势夺人、所向披靡,可是若敌手准备充足,于山林隐蔽处埋兵设伏,再用挠钩、钩镰枪、麻扎刀等兵器专攻马腿。每队连环马但有一骑人仰马翻,余者皆坠,战马若没了冲势,战力在须臾间便已折了大半。

    既恁的,呼延统制为何不使连环马解开钩索?毕竟马带马甲而只露得四蹄悬地,人披铁铠而只露著一对眼睛,这般装备与声势也足以冲溃敌阵。以铁链钩索将铁骑连环。。。。。。此举是否是画蛇添足?”

    方才萧唐还是副礼贤下士、知人善用的模样,可如今听他忽然一针见血的指出自己极为看重的连环马这般弊病,这也教呼延灼的面色不由一滞,不过呼延灼到底也是个磊落干练的军人出身,他丝毫没有因为萧唐当面质疑而羞恼,心中反而想到萧节帅于兵家军事但有疑问,便如此直言相问,倒也的确并非汴京殿帅府、枢密院那干好大喜功的朝中大员,于军旅之事只讲究个排场,却觑不出任何门道来。

    想到这里,呼延灼也不禁连连点头道:“萧节帅果然是真知灼见,一语便道破了这连环马的软肋所在!未将其实一直以来心中也都有这般忧虑,以铁链钩索将铁骑连环,其实也是我不得已而为之。比起辽人、夏人的马军铁骑,我大宋战马匮乏的弊端由来已久。何况辽国、夏国,多有善于弓马骑1射的游牧族民,我大宋军健却多是世代农耕的庄户出身,若要打造出一支规行矩步、训练有素的重骑部队,又谈何容易?

    未将训练那连环马的时候,设每一队三十匹马,一齐跑发,不容他不向前走。重骑冲阵须千百人列队尽皆向前,只是一齐拥进,方才能使得连环马的效力物尽其用。可是人马皆披重铠,三千铁骑在疾驰奔袭,冲锋了两三阵后阵容便已开始有些松动。若要使得三千将士整队列、辨号令时进退如一,也只得采用那般法子。。。。。。”

    萧唐再听呼延灼娓娓道来,方知他以这钩索接连铁骑之法,也是因为在短时间内宋国的大环境下难以训练出大批精锐骑手,就好比如果一支部队如果大多士卒不识水性,那么这支部队怎可能会成为一支善战的水师?

    可是呼延灼在重骑兵上却表现出一种十分执拗的热衷,他甚是推崇重甲铁骑集团冲锋时所能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可是在人马负重极大的情况下,多达三千重骑的部队可能一两个冲锋下来阵型便已散乱了,似曾头市那种缺乏正规战争经验的宿将坐镇的地方豪强,在与寻常绿林势力交战时,简单粗暴的驱使大批骑兵一窝蜂似的冲杀过去也不打紧,可是呼延灼这个苗根正红的将门子裔,又怎么会对那种大规模斗殴厮杀的打法看得入眼?

    其实以西夏的铁鹞子重骑虽然名头极响,可是每逢大战也必须有弓马部队泼喜军、山地作战部队步跋子等几支劲旅相互策应作战,北方游牧诸族的骑兵也都是以轻骑为主,他们利用先天性骑术精熟的生活优势,在与敌人交战时,利用机动性接二连三的冲击敌军阵型,如果缺乏有效的应对之策,也甚难经得起那般的持续性打击。

    呼延灼无疑是借鉴了铁鹞子军的装备风格,以及五胡乱华时慕容恪选鲜卑善射者五千人,以铁锁连其马冲击武悼天王冉闵所部的历史案例,便想以这种取巧的法子使得麾下骑兵快速适应在身披重甲的情况下,又因剧烈颠簸而导致的各种不适。也能迅速收拢阵型,对敌军能够形成连环冲击。

    萧唐忽然想起这种法子倒是与汉末三国时曹操军因北方士卒不善坐船,所以将舰船首尾连接的方式有些异曲同工,不过之后的结果当然也是一目了然。呼延灼也并非不知道连环马的弱点所在,可是他无疑还是低估了那个弱点的致命危害,就如同他在原著中轻视绿林草莽不善用兵,在缺少其他兵种的辅助下便直喇喇的率领连环马去平推梁山泊一般。。。。。。

    此时也不止是萧唐,在座的诸如萧嘉穗、罗戬等深谙兵事的人物眉头也渐渐蹙起,他们似乎也察觉到了呼延灼过于倚仗铁甲重骑的战法有些不妥。而呼延灼着实费了番口舌,他心中也不由苦笑道:我又如何不知在两军交锋的时候,以马步弓车协同作战才是正路?可是我不过是区区一介统制官,所掌的兵权有限,也是仗着呼延家的脸面,才争来这个为国家操练重骑的机会。如今我麾下掌管这三千连环马,便甚有可能遭朝中宵小猜忌警惕,我便是想招募能人再选练几支弓马、轻骑部曲,可是军权、粮饷、战马、人手、官职差遣。。。。。。这些朝廷又肯许给我么?

    呼延灼兀自寻思时,萧唐略作思量,便又说道:“呼延统制、关都监,此次我等前往河东公干,不止是因为河东与西夏毗邻,选练新军兵法侧翼可以建得奇功,河东戎卫各地的官军大多战力孬弱,致使如今河东匪患又呈死灰复燃之势,我等也绝对小觑不得。你等二路所率的部曲,也须尽是训练精熟之士,才足以应对狂寇,不知你们二人又打算统御多少兵马前往?”

    关胜与呼延灼闻言对视一眼,其中关胜先向萧唐打拱说道:“除去隰州留守的官军,末将与郝思文、宣赞能统御得六营步军、两营马军,合计四千上下的兵马,听候萧节帅调遣。”

    呼延灼随后向萧唐报道:“未将麾下连环铁骑计有三千,合韩、彭团练两州步军,数及七千,也是人强马壮的善战之师,不必萧节帅忧虑。只是调拨连环马重铠马甲须耽误些时日,但恐衣甲未全,取之不便,乞萧节帅宽限时日。”

    萧唐点了点头,说道:“这倒不妨,如今官家恩许我经略河东,所需军械物资也尽可由朝中点拨,呼延统制可就京师甲仗库内选拣衣甲盔刀,关领前去。务要军马整齐,好与对敌。。。。。。只是还有一事要向呼延统制询问个分明:现在那三千连环马中,真正训练精熟,不须以钩索连环仍能冲锋自如,进退如一的猛士又有多少?”

    呼延灼没想到萧唐会有此一问,他微微一怔,旋即说道:“若是骑术娴熟且军机森严的好儿郎,多是经历过战阵的马军出身,约莫也有一千二百人上下。”

    萧唐颔首思付,旋即又道:“既恁的,若要按我的意思,呼延统制若为装备连环马军,只需选讫铁甲千副,熟皮马甲两千副即可。其它那两千马军便是不以重甲披带,不但也有矫捷灵便、进退周旋之奇效,若是训练得法,于长途奔袭、迂回包抄等方面也能发挥出马军优势的最大效用。

    我大宋善以军阵御敌,通常马军骑手也常布置在步兵方阵周围做为策应,或以掩护侧翼。兵贵于精而不贵众,按我想呼延统制若能将一千连环重骑操练得精熟,也不必非要以钩索连环,强求铁骑冲锋闯阵的声势。我军虎踞河东,它日也甚有可能与夏军兵戎相见,既然铁鹞子是夏人中仰仗的劲旅,这支部队的长处与弊端,他们又岂能不知?何况训练勇壮也须讲究循序渐进,加以时日呼延统制也必然能选练出更多的重骑劲旅来,现在要何必将自己部队的弱点暴露在明处?”11

628章 两匹骏马,梁山的动静() 
萧唐的意思也说的十分清楚,他就是在劝诫呼延灼说既然你眼下无法将三千连环马训练的来往自如、在几轮冲锋后仍能步调一致,却非要用甚么钩索连环这般方式将阵型捆在一处,那还莫不如踏踏实实的统御一千训练有素的铁甲精骑。至于其它的那两千人做为寻常马军统领,等到麾下兵源的作战素质跟上来后,你再慢慢扩大连环马的规模也不迟。

    而呼延灼怔怔的听萧唐说罢,虽然并没有公然反对萧唐的建议,可一时间他也是踌躇不语。毕竟这也是涉及到了萧唐干涉自己练兵的方式,虽然呼延灼清楚对方也是为自己着想,可是心中仍不免有几分不悦。

    当萧唐注意到呼延灼表情细微变化的时候,也不禁摇头苦笑,按说他倒也能理解呼延灼为何对于自己手下这支劲骑这般重视。

    且先不说统领三千重骑摧枯拉朽般冲击敌军时那般血脉贲张的声势与震撼力,呼延灼本也是热衷于军事兵家的将门出身,当他做为一个朝廷官将能够统御三千甲骑具装的战场大杀器,那种成就感与内心的满足感也必定是难以取代的。可是萧唐与呼延灼见面还没多久,便做主张劝诫他重新整编三分之二的兵力,料想呼延灼听来也不会十分舒服。

    可是现在把话摊开了讲,也总比届时呼延灼眼见自己辛辛苦苦打造出来的部队被荡平歼灭要来得好。这三千马军通过合理的编排、日积月累的训练定然会在战场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也不应该像原著中那般被实力尚未达到顶峰,并且也不过是绿林势力的梁山军打得大败亏输。

    就在这时,坐在侧首的萧嘉穗忽然开口说道:“呼延统制以铁锁连其马,为方陈而前,虽然此法也有前人用之,只是重骑兵虽然利于冲溃敌阵,可毕竟脚程不快,轻骑兵只避其锋芒、迂回散击,步军于地利处设阵伏击之,只怕也是难以应对。

    萧节帅之意,也是希望呼延统制麾下能掌控几支步骑协同,相互掩护的部队。正如司马穰苴法所云:右兵弓矢御,殳矛守,戈戟助,不同之军械兵种,于战争上所用更不相同。根据步骑弓马之不同或以数百人,或上千人单独而按其功效编阵,这些小阵再组成大阵应敌,也是我大宋常用之战法。呼延统制是国家名将,想必也定然能够理解萧节帅的心思。”

    萧嘉穗一言方罢,似罗戬、关胜等人也不由得连连点头,并时而出言附和。而呼延灼眼见萧嘉穗看似是萧唐身边的心腹幕僚,所以对其也丝毫不怠慢,他也只是想尽快拉起一支规模达到三千之众的铁甲重骑兵,所以不免有些急于求成,现在听众人规劝下来,呼延灼便微微一叹,又笑道:“若教各位相公再劝下去,这倒显得是我着了相!萧节帅与诸位所言鞭辟入里,未将又何尝不知?练兵之术也只宜步步为营,一切就按萧节帅所言便是,未将也是心服口服。”

    说通了呼延灼之后,萧唐又与呼延灼、关胜两人细议过调兵前往河东诸般事宜的具体细节,待次日早朝,他又引荐自己保举之人前去觐见赵佶。

    赵佶的面子功夫倒是做得很细,他见关胜、呼延灼两人都生得一表非俗,也好生勉励了一番,当赵佶得知关胜乃是汉末三分时名将关羽的后裔之后,更是喜动龙颜。虽说在宋朝时节关羽还未像是在明代被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又加封做“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那般使得关羽在后世的认知程度一步步凌驾于其他中华名将之上,可是刚好笃信道教,且封赠过无数神灵的赵佶前些年刚给关羽加封了“崇宁真君”、“义勇武安王”等称号,如今得知关羽的后人做为朝廷官将为自己尽忠卖命,这教赵佶这个道君皇帝更是感到天道显灵,这是要保我大宋国泰民安。

    欣喜之余赵佶赐关胜卷毛赤兔马一匹,那马浑身似火,微卷的鬃毛看似腾腾烈焰,粗壮的马蹄如钵,打眼一瞧便是匹雄壮无比的骏马,也比关胜过往骑乘的那匹“高仿赤兔”更加神骏;而赵佶也知呼延灼是开国名将呼延赞之后,对他也不怠慢,便又赐踢雪乌骓一匹。那马浑身墨锭似黑,四蹄雪练价白,因此名为踢雪乌骓。

    得了官家御赐宝马坐骑,关胜与呼延灼也都叩谢皇恩浩荡,待二人又随萧唐再到枢密院,议定待众将调遣几路兵马齐至汴京,再由呼延灼至京师甲仗库关支衣甲盔刀、旗枪鞍马,并打造连环、铁铠、军器等物资之后,便准备启程赶往河东路。

    在萧唐安排完一切事宜,并返回自家府邸之后,便听体己亲信来报说有从京东路发来的书信。萧唐心念一动,他立刻接过信件,拆开只粗略一读,心中便立刻暗付道:果不其然,宋江那厮好死不死的,到底还是在江州酒楼醉后写反诗而被捕下狱了,看来他到底还是与绿林江湖脱不了干系啊。。。。。。

    原来书信仍是由梁山泊中自己的眼线绵里针李宗正所寄,因为宋江酒后在浔阳楼白粉壁上公然写下了大逆不道的反诗,所以被无为军的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