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起澳洲-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此以外,还有油票、肉·票、布票、鞋票等各种日用品的商票。基本社会方方面面,都有限制。

    让很多大明百姓,都真切的感受到,生活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倒退。

    好在这只是一段时间的!

    随着南洋一战功成,大明的战备状态,也慢慢结束。许多商品物资,也渐渐供应国内市场。什么布票、鞋票,都已不同程度的废除。

    不过和粮食有关的商票,依然在通行!

    毕竟粮食是要种的,需要的不仅是人力,还有时间。所以短时间内,粮食缺口,没那么容易补齐。

    为此,大明,还制定了加强版的‘大粮仓’计划。

    这是在之前‘东部大开发’的发展规划上,更细致的延伸。只不过侧重点,集中在种植业与畜牧业。像光复直辖市、南方省、新华省三个地方,就属于种植业与畜牧业的轮种地区。

    而‘大粮仓’计划,则要求这些省份的土地种植面积,在96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则最少提高两倍。牛羊的存栏量,也要比去年,增加一到两倍。

    毕竟肉食紧缺,不利于大明百姓身体素质的提高。到时候一个个面黄肌瘦的,都影响到了征兵的水准。

    只是这计划,对人口的需求,就大了。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这三个省份,就成了移民重点。很多清国来的汉人,就被优先安置过来。

    另外,结合南洋海岛的气候优势,爪哇岛、帝汶岛也被纳入进来。只是爪哇岛属于南洋海外领,帝汶岛则是单独的行政省。在体制上,可能影响到‘大粮仓’计划。

    因此大明领导层经过讨论决定,将爪哇岛,从南洋海外领分离出来。并随即成立爪哇省,府治为巴达维亚。不过出于汉化考虑,大明将‘巴达维亚’的名字改为‘椰城’。

    本来在几百年以前,巴达维亚就已经是输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称呼上则是巽他格拉巴(sundakepa),意思是“椰林密布之地”,或“椰子林的世界”。

    1527年,穆·斯·林首领领导印尼人民打败了葡萄牙殖民者的舰队,收复了巽达加拉巴,把这里改名为雅加尔达,意思是“胜利之城”,“光荣的堡垒”,雅加达的名称就由此演变而来。

    如今大明取其汉译,也是明确大明对爪哇的统治权。

    其实若单轮气候,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婆罗洲等地,也都符合‘大粮仓’计划。但是再算上安全形势、地理位置、移民条件等因素,只有爪哇省和安西省符合。

    一来是这两个地方,发展大体平稳。二来是居于大明疆域内部,安全形势有利。三来是土地开发的历史较早,适合耕种。

    这就使得爪哇省与安西省,迎来了发展的高·潮。

    而原来南洋海外领的中心城市,则正式转移到新山。由于在明英之战爆发前,南峰就带着南洋海外领的上层行政人员,转移到了新山。所以此番划走爪哇岛,对南洋海外领的影响不大。

    如今除了一些不算重要的行政部门,还在转移外。其它的,早就在新山,开始办公。并且得益于婆罗洲、菲律宾的纳入,南洋海外领的地盘,不增反减。

第四百二十八章 端午节(二)巡游() 
当下杨崇巡查,也是实地走访调查各地政府,对大明政令的执行度。并且安抚民心,化解他们心中的不满。

    而这第一站,自然选在了大明首都明京市。

    因为受大风暴的影响,曾经的经济中心,已从希望区,转移到了海防区。且为了铭记教训,大明还在希望区,留了一大片洪灾遗址。那断壁残垣的模样,让人一眼就能想象到当时的惊险场面。

    这也就成了杨崇到访的重点。

    只见他携着大明第一夫人玉旋公主,慢步走到遗址周围的石碑前。这是为纪念大风暴中的死难者,而特意矗立的。一个个蝇头小字,密密麻麻的镌刻的。

    不仅生动的诉说了风暴给明京百姓带来的苦难,也记录了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

    让人看着,就不自觉的肃然起敬。

    很多明京市的居民,也都赶过来了。个个眼巴巴的,站在百米之外的警戒线之外。也是杨崇的身份不一般,平时百姓们,又很难见到。所以此刻他和玉旋一起出现在公众场合,就引来了众多百姓的围观。

    “哇!总统比相片上,还要年轻。”,一个学生模样的小女孩,讶然出声道。她妈牵着她的手,点点头,回应道:“是啊!你看你老爹。明明比总统的年级还小,看着却像总统他爹。”。

    说着,还嫌弃的瞟了一眼身旁的男人。只见其留着浓密的络腮胡,穿着清国士子常穿的灰色长衫。手里还拿着一把扇子,边角有些破损,怎么看,都怎么寒酸。

    弄得周边的群众,都忍俊不禁的笑了。那男人看着,立即涨红了脸,愤懑不平的反驳道:“你…你…你怎么在孩子面前说话的!”。

    那妇人闻言,更是双手叉腰,眼睛一横,不满道:“呵!你还想教训老娘么?整天只知道读那些死书,家里的吃穿用度,也都不管。要不是老娘在厂里找了份活计,咱家现在就全喝西北风了。”。

    和妇人壮硕的身材相比,这男子的身子骨,就显得单薄瘦弱了。因此被妇人的气势一压,语气顿时就软了。便连说了好几个‘你’字,才道出一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圣人之语。

    惹得妇人,直接一个唾沫,吐到了男子脸上。

    这妻管严,让在场的男子,都看不过去了。但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闲人也不好掺和。而且根据这妇人说的话,这男子肯定是从清国移民过来,并抱着圣贤书不放的一类人。

    如果在清国,可能还能通过仕途,有望出人头地。但大明的科举,只有少量四书五经的内容。因此只读圣贤书,注定是无用了。

    可让他们做工,又拉不下身段。所以他们在大明的处境,是非常尴尬的。

    对于这一类人,平常大明百姓,也都不愿接触。

    不过这里的小插曲,和杨崇比起来,就算不得什么。只见此刻很多记者,都在警戒线周围,眼疾手快的拍照着。那砰砰砰的火花声,吓得周围的百姓,都隔开两三米。

    当献花祭拜完后,杨崇又沿着新修的街道,走访了几家商铺。围观的百姓,则都远远的跟着。心下很是羡慕那些店主,可以和杨崇搭上话。

    这些,杨崇是没心思理会了。

    因为此时他正拉着一位中年大叔的手,很是和蔼可亲的问候道:“老哥,端午节快乐啊!”。

    吓得那位大叔,颤抖个不停。毕竟杨崇是高高在上的总统,而他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寻常人物。这突然被总统称为老哥,实在是折煞他了。

    就吞吞吐吐的回道:“总…总…总统……”。

    可能是太紧张的缘故,他竟噗通一声,跪了下来。惹得在场的卫兵,不得不赶紧把他拉起来。因为大明,是废除了跪礼的。除了父母双亲,对其他人下跪,都无异于咒别人早死。

    所以此刻下跪,算是大不敬了。

    好在杨崇不是不讲理的人,再加上周围还有那么多人看着,怎么着也不能苛责。就让卫兵退下,亲自弯腰,好言好语的,将中年大叔牵了起来。

    并且嘘寒问暖的,了解着中年大叔的生活近况。

    这平易近人的态度,让中年大叔也没那么紧张了。就有问必答,说着自己近半年的生活情况。

    不过这中年大叔,太过小心了。就像讲故事一样,将自己来大明之前的生活,也都讲了出来。并两相对比,不住的夸着大明的好。

    尤其是说到大风暴过后,大明官方的处置时。都哽咽着,几次三番说不出话来。毕竟在这场风暴中,大明官方的处置。确实非常人道。从风暴开始时的紧急安置,抢救伤员。到风暴过后,清理灾区,重建基础设施。哪一项,都照顾到了百姓的利益。

    若是其它地方,能在灾害时,拿点粮食救灾就不错了。那还管住哪儿,睡哪儿。且灾害过后,还免费分配房屋。一些受损的财物,也可以得到不同比例的赔偿。

    虽不是全部,但比什么都没有,要好上太多了。

    这样的事,经过大明宣传司的广泛传播后,更为大明百姓所津津乐道。一些其他国家的百姓,则更加坚定了向大明移民的心思。

    等杨崇离开,那中年大叔,还眼泪汪汪的,极为不舍。随行记者,马上记下这催情一幕。次日的报纸上,中年大叔眼泪汪汪的脸,就占据了新闻的头条。

    由于考虑到风暴的威胁,新建的希望区,就没那么注重商业。所以和曾经的希望区相比,重建后的希望区,街道少了一倍。商铺的数量,也只有曾经的三分之一。

    取而代之的是大片足球场、篮球场、田径场、赛马场,使其成了明京市的运动专区。

    也是为了减少经济损失,而不得不发展体育事业。

    大概花了两三个小时,杨崇就离开街道,来到河堤上。只见河面大浪滔滔,江水滚滚。喷着黑烟的巨轮,笛鸣北上。这是重修后的河道,不仅扩宽了河面,还加深了河床,加固了河堤。

    使得三千吨以下的商船,也能通过河道,进入明京市的临北区。这可是一个大工程,耗费了大明不少人力。好在安北省、菲律宾、爪哇岛、婆罗洲等地的土著不少,再加上其它地方的移民,填补了劳力空缺。

第四百二十九章 临海省() 
且按照规划,在未来,大明还将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将通航河段延伸到征途市。这不仅促进了临北区的进一步开发,还将征途市,和明京市的经济,更深入的联系在一起。

    并形成资源互补,促使以征途市为代表的北方省,成为明京直辖市的后勤供应基地。

    同时再调头一转,向南延伸。将临海省首府……临海市,也纳入进来。

    致使明京都市圈,在原有环明高速公路的基础上,又多了一条水运交通命脉。

    到那时候,明京大都市圈计划,也能早日成为现实。

    想到这,杨崇也不免心动。便在河堤上,鼓励随行官员,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共同为美好大明,添砖加瓦。

    随后他又坐上马车,沿着环明高速公路,向南进入临海省。

    一路上,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格子状的田埂上,还有戏耍的孩童和悠闲吃草的牛羊。这样的景象,让他心里生出一阵满足。毕竟几年前,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荒芜。但在他和大明建设者们的一起努力下,让这片荒原,充满了勃勃生机。

    这种改变,确实是值得令人高兴得事情。

    只是时而有骑着牛羊的牧童,闲庭信步的从高速公路上穿过。引得车驾,不得不暂时停靠下来。

    “嘿!小孩,过来!”,一个卫兵得杨崇的吩咐,将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喊了过来。只见其脑袋剃得光溜溜的,阳光洒在上面,还有些晃眼。

    身上则穿着短裤和背心,身子小小的,皮肤黑黑的。但一双眼珠子,滴溜溜的,透着机灵劲。

    待领到杨崇跟前,玉旋公主也满是慈爱的看了过来。因为玉旋公主,在去年诞下了一个男婴。所以初为人母,整个人也都充满了母爱的柔光。

    只是这次巡查,是因公事。所以不便带上孩子。结果这分别了一两日,心里就抑制不住的思念起来了。

    于是此刻看到这孩童,就声音柔和的说道:“来,这有糖果。”。

    先前看到这么多人,小孩还有点怯怯的。但看到玉旋的糖果后,心下的防备就放了下来。便踟蹰着,卷着衣角。一会儿低头看脚尖,一会儿又看着糖果。并且不断的舔着嘴唇,吞着口水。

    这模样,倒是把杨崇逗笑了。就语气温和的问道:“怎么?你不喜欢吃糖果吗?”。说着,就从马车内,拿出两三块桂花糕。小孩的眼睛,立时直了。

    但似有顾忌,向前走了两步,又不敢伸手。就迟疑的说道:“我爹说,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边说还边舔着嘴唇,透露了他想吃的心思。

    杨崇立即忍住笑意,假装为孩童考虑道:“这样吧!你叫我杨伯,叫她杨婶。那样,我们就算不得别人了。”。

    孩童立时抓着脑袋瓜子,认真的想着杨崇的办法。见此,杨崇又忽悠了几句。在桂花糕和糖果的诱惑下,孩童终是喊了他们一声,就将吃的抓进手里。

    之后杨崇又问着孩童的名字,家住何处。并在孩童的带领下,来到附近的王家村。

    这是一个几年前就建立的移民村。虽然全村几乎都姓王,但可不是本家。就是纯种的汉人,也只有三五户。其它的,基本都是澳洲本土的归化人。除此以外,还有少量淘金之后,定居的白人。

    因大明推行‘改汉名’政策,所以无论是哪里的移民,都一律改成汉名。又因之前定居的汉人,都姓王。所以这村子里的其它人,都跟着姓王了。

    像这样的现象,在大明各地,都为数不少。毕竟很多归化人,是没有名字的。至于姓氏,就更没有。就只能跟着汉人,改姓一些比较普遍的姓氏了。

    这对族群融合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催化剂。

    当下杨崇和玉旋,打扮成商人。并带着几名乔装成伙计的卫兵,来到王家村。由于处在高速公路边上,王家村的人,也没少见外地客商。有时候,还会交易一些生活物资。

    所以对杨崇他们的到来,一点都不意外。只是玉旋长得比较出众,使得许多男人,不免多看了几眼。惹得那些女人,都用白眼盯着玉旋。

    待来到孩童的家,一个正在喂鸡的妇人,立即热情的上来攀谈。当杨崇说,他们是赶路的客商,想在此吃顿便饭时,妇人迟疑了一会儿,还是答应了下来。

    杨崇看着,却没有多说。

    之后妇人将他们临到屋内,递上几杯热茶。一个杯子里,就那么几片茶叶,使得水清凉得,都可以拿来当镜子照。再看屋内的陈设,都十分简单。除了几张桌椅,几幅褪色年画,就少有其它装饰。

    妇人身上的衣服,也补了好几个补丁。显然,家境有些困难。

    不多时,一个打着赤脚,皮肤黝黑发亮的男子,就领着三个半大小子,从门外进来。得知杨崇他们是从明京来的客商时,好一阵寒暄。

    等到了饭点,妇人上了五个大菜。其中四素一荤,但分量都不多。杨崇还想让这家人一起吃,但这家人,却说什么都不肯上桌。几个孩子,也是眼巴巴的看着。特别是那只烧鸡,都要被他们盯出洞来。

    这让杨崇他们,也不好意思吃了。便放下筷子,来到男主人身边,拿着他的手,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困难。并让卫兵,拿出几张面值五元的华元,交到男主人手上。

    却没想到,男主人说什么都不肯收。

    不过遇到的困难,还是娓娓道来。原来自商票限购以来,各种物资,就很难买到。别的不说,那粮食,就紧缺得厉害。毕竟他们家有四个孩子,六口人。但全家,每个月只有四张粮票。两个孩子,则折合成一张。

    尽管他们家也种粮,但因打仗,全被上面收购。所以一家人的日子,才过得紧巴巴的。

    听到这话,杨崇也很不是滋味。

    之前他在明京走访时,还没真切的感受到,商票限购给百姓带来的影响。如今这深入民间,吃顿便饭,倒是深切的感受到了。

    尽管当下,已逐步废除商票,但这是分种类,分地区推行。像临海省,就比明京慢上一到两月。

    便宽慰了几句,并将自随身带的粮票、肉票拿了几张出来,就当是饭钱。又是好一阵拒绝,这家人才不好意思的收下。

第四百三十章 临海省 (二)钢铁之都·() 
经过这个小插曲,杨崇心下,有些沉重。直到来到荒无人烟的大沙漠时,他心情,才舒畅了不少。

    这是临海省最大的沙漠,占据了临海省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除了环明高速公路周边,有少数供人歇息的客栈,就很少再有人烟。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临海省的发展问题。虽然它是大明最早建立城镇的省份,但由于受气候的影响,在本土五省二市中,排名一直往下滑落。

    先是被南海省超越,后被南方省超越。现在除了新华省和光复直辖市,在它之后外。其它省份,都在它之前。就是海外的安东省,经济指数,也超越了临海省。

    这倒数第三的位子,可确实不好受。以致临海省的省长,还受到了大明高层的点名批评。到底临海省靠近明京,有着先天性的地利之便。虽然当地气候条件不如人意,但也不可能发展得这么缓·慢。

    于是大明的内务部部长穆淳,还带着商业司、工业司等一系列经济部门,到临海省考察。这才发现,当地政府,在临海省发展大计上,出现了根本性错误。

    因为临海省的领导层,还一直以农业为主。白白守着漫长的海岸线与丰富的矿产,而不加以利用。结果在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下,农业发展,出现了很大问题。

    最根本的,就是缺水。

    本来当地降水就非常稀少,大江大河,也十分少见。再开辟良田,种植牧草,淡水资源,就越发紧缺。使得最后开垦出的良田,种下去的牧草,都活活被流沙掩埋。

    可临海省的领导层,却还不知道收敛。一而再,再而三的在一亩三分地里折腾。结果反反复复的,都没折腾出什么名堂。

    其实如果按照大明的发展大计来说,临海省的做法也没错。因为大明领导层曾倡议过,让各省各市,多开垦良田、圈养牲·畜。好缓解大明粮食短缺的局面。

    且粮食安全,又关乎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所以各省各市,都想方设法的,解决这个紧迫问题。也是想做出一番政绩,好提高晋升的空间。

    临海省也正是出于这个考虑,才大力发展农业。

    了解到这个症结后,穆淳以部长之权,撤了一大批临海省的行政人员。并仔细研究临海省的矿产优势,制定出了‘以铁立省’的发展计划。

    毕竟临海省南部的西海市,蕴含了极为丰富的铁矿。且埋藏不深,开采便利。更重要的是,西海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