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可喜和黄龙等人微微吃惊,看到郭中骏和姜玉龙等将领乐呵呵站在一旁,尚可喜考虑良久不舍地拖延起来:“这个……目前不但有3。ㄨ000弟兄窝在岛上,弟兄们的两千多家眷也住在岛上。”
“这几年老老少少就靠岛上的千多亩地和一片盐场过日子了,要是搬走的话,一时半会儿没地方安置啊!”
朱道临点点头:“其实早在兵部文书下达之后,尚将军就应该奉命行事。把麾下将士带到金州卫,把家眷送到山海关以南的安置区才是。”
“不过……尚将军的难处我也能理解,不如这样吧,岛上的弟兄和乡亲算6,000人,我给每日5两银子的搬迁费,我再送给尚将军2,000石粮食,明天尚将军回去就可以带走……怎么样?”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尚可喜再不愿意也不行了。他拥有六十多艘大小战船和30多门火炮,数年来一直占据广鹿岛骑墙观望,朱道临突然提出的要求彻底断绝了他心底里万一不行就投降满清鞑子的退路,所以尚可喜犹豫良久十分矛盾。
可朱道临提出的要求名正言顺,给出的补偿确实丰厚,边上的黄龙和高明城都嫉妒了,要是他尚可喜还不答应的话,不但得罪了先礼后兵的朱道临,还会得罪一直以来反复催促他率部充实金州卫的顶头上司黄龙和高明城。
在这种情况下,尚可喜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将军打算什么时候接防?”
朱道临明确回答:“打完孤山大营这一仗。出战的数千官兵和8艘大小战船就会开赴广鹿岛驻扎,与金州卫的将士们相互守望,并肩作战。”
尚可喜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好吧,回去之后在下立即搬迁至金州卫。绝不会耽误将军的事情。”
黄龙得到尚可喜麾下数千老卒,高兴不已,哈哈一笑向朱道临大声保证:“将军请尽管放心,在下回去之后,立即率领麾下弟兄出击盖州和庄河,怎么也要把盖州和庄河的2。000鞑子牵制住。”
朱道临满意地予以回应:“此战过后,我定会上奏朝廷和皇上,为将军和金州卫的将士们请功!”
黄龙和高明城大喜,立刻向朱道临致谢,唯独尚可喜一脸苦笑无可奈何。
……
……
崇祯六年,五月初十,上午八点。
九艘150吨至300吨级帆桨战船鱼贯驶入威化岛西侧的主航道,对鸭绿江西岸鞑子军队占据的九连城进行一个多小时的持续炮击。
由主将吴季诚和总镇抚官李玉鸣率领的东江新军6,000将士,自炮击开始的那一刻起,迅速踏上百余艘民船连接而成的浮桥,携带大量武器装备源源不断登陆威化岛,沉寂数年的鸭绿江两岸再次进入你死我活的战争状态。
朝鲜5,000军队镇守的义州城内外,此时已是一片混乱。
数以万计的朝鲜平民、辽东流民和各地商人,聚集在城池与大江之间的江岸上,在隆隆炮声中翘首眺望江对岸笼罩在硝烟和火光之中的九连城,以及往来于江面上的上百艘大小运输船和牵引火炮战马登上威化岛的数千大明东江新军。
阵阵惊呼声和激动的喝彩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长约八百米、高度不到六米的义州西城墙上,挤满了衣甲不整、紧张观望的朝鲜官兵,首次见到安装在战舰上的上百门火炮持续攻击敌军阵地和城堡,从未有过的巨大声势和摧毁力令朝鲜官兵无比恐惧。
绝大多数官兵在长达一个小时的炮击声中,心神巨震,目瞪口呆。
包括义州防御使郑金一和赶来义州观战的安州防御使李勘在内的朝鲜将领在内,此刻已经被大明军队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攻击力所震撼,没人注意到源源不断登上威化岛的东江新军队伍中,还夹杂着66门用马车承载的锻造火炮和大威力臼炮,更没人知道,此时此刻大明军队除了在义州方向展开大规模进攻外,上游70里河口两岸段同样炮声如雷,枪弹如雨。
死守河口营寨的400余鞑子军队、600余名鞑子商人和牧民,在1200名大明将士的两门臼炮和密集弹雨打击下,仅半个多小时便死伤大半。
士气如虹的千余大明将士已经冲入被臼炮炸毁的营寨栅栏,对龟缩在营区纵深处的两百多名鞑子残余展开密集射击。
************
PS:谢谢彪骑兵大大的月票鼓励!(。)
第四三九章 战云弥漫()
斑驳陈旧的西城门楼上,相貌堂堂、蓄着五缕长须的安州防御使李勘发出了一声长长的低叹。
他转过头扫视了一下肃立在身后和左后紧张凝望远处战火的军中将校,考虑良久,最后还是拉住了并肩而立的义州防御使郑金一的胳膊,压低声音,非常客气地询问道:“郑将军,在此之前,东江新军主将吴季诚将军是否与你通过气了?”
身材敦实、四方脸膛的郑金一将目光从硝烟弥漫、大火熊熊的西岸方向收了回来,摇了摇头,缓缓转向满脸关切的李勘,狭小的双眼里满是无以言语的苦涩:
“东江新军昨天中午抵达之后,尽数进驻南面两里老渡口上方的废弃营垒和两个交易场,招呼也不打就派出十几个小队沿江征用民船,用大把大把的铜钱和银两大肆收购木材、绳索等物,转眼间便招募了八千平民为他们搭建营房,加工船板,由始至终没和我们打招呼,根本就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李勘心中感叹不已。
他和郑金一虽是同僚,但分属两个完全对立的政治派别,驻守义州的郑金一今年只有三十岁,出自名门,通晓兵法,年轻有为,是朝中投降派重臣郑南河的嫡子,也是军中主张脱离大明、联合后金政权的典型代表。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兵强马壮充满自信的东江新军将领,根本就无视义州军队和郑金一的存在,否则也不会在长达半年时间里,没有和郑金一进行任何联系,更不会招呼也不打一个便大举开到义州城南,在堂堂义州防御使郑金一眼皮子底下,肆无忌惮地征召民夫发动战争。
郑金一脸色很差,看到李勘神色凝重,沉思不语,只好放下架子虚心询问:“兄长从安州匆匆赶来观战,定是提前获知东江新军的作战计划吧?”
李勘望了一眼不断传来炮击声的大江西岸。转向郑金一,如实回答:“初七上午,愚兄与安州府尹申大人奉国君之命前往皮岛,与大明奉国将军、新任东江镇总兵官朱道临将军进行会晤。除了需要探明东江新军即将进行的辽东战事之外,还根据国君和朝廷的意思,向拥有大明南京火器局枪炮厂和造船厂的朱道临将军求购5艘安装12门长管青铜火炮的300吨级快速战船、100门12磅至18磅规格的新式青铜火炮和5,000支长管遂发火枪。”
“在初七的会晤中,朱道临将军向愚兄和申大人通报了今日发起的辽东战事。提出由大明东江新军重新修建铁山城、全力承担我国北疆安全、收回当年毛文龙将军开垦的田地和滞留我国的十几万辽东流民的要求。”
“此等大事愚兄和申大人无法做主,只能急报国君和朝廷。”
郑金一双眉紧皱,权衡片刻,低声问道:“兄长对明军要求占据铁山城有何看法?”
“愚兄只是区区安州防御使,能有什么看法?”
心思深沉的李勘摇头苦笑,他心底里非常愿意看到军纪严明、装备精良的东江新军重新接防铁山城和朝鲜北部防务。
如此一来不但对国家有利,对整个尊奉大明的********和朝中亲明派更为有利,但此事只能默默发动各家势力,上下发力逐渐促成,却不能说出口来。
郑金一的两只小眼睛孤零零转动。嘿嘿一笑,再次问道:“东江新军的青铜火炮制造精良,威力惊人,清一色的遂发火枪无论是做工还是射程都远在佛郎机火枪之上,那位朱道临将军恐怕不会答应卖给我们吧?”
李勘严肃地回答:“贤弟恐怕想不到,朱道临将军不但答应国君和朝廷购买新式战船、火炮、遂发火枪的要求,还慷慨答允派出300人的教官,帮助我朝水陆两军尽快掌握新式战船和各种火器的使用方法,国君和朝廷还不需要马上支付这笔巨额款项,只需在未来一年内付给东江新军等价的马匹、粮食、木材、砖瓦、铁矿、煤炭和各种山货即可。”
“啊……竟有这样的好事?”
郑金一不由大吃一惊。发出了不可置信的疑问。
如果真是这样,不但国家和军队受益,以********、申氏家族和崔氏家族为主的亲明派更是受益无穷,不但能迅速壮大自己的家业。还能在朝中树立起更大的功勋和威望。
李勘微微一笑:“愚兄明天一早就要赶回安州,等候国君谕令和朝中特使,然后前往皮岛与朱道临将军举行会谈,尽快签定购买先进战舰和各种新式火器的契约。”
“贤弟若是有什么想法,还请尽快上奏国君和朝廷。”
心情紊乱的郑金一下意识地频频点头,刚要询问李勘是否愿意替他引见东江新军主将吴季诚等人。就被周围官兵和大江岸边突然发出的震天欢呼所打断。
愣了一下,郑金一立刻与李勘一起扑到前方的女墙上,遥望已经插上西岸后金军队堡垒式的红黑战旗。
在阵阵传来的嘹亮军号声中,两人透过滚滚升腾的硝烟,隐隐约约看到身穿绿色军装的东江新军将士密密麻麻冲上西岸,一时间感到无比的意外和震惊。
“一个半时辰,仅仅一个半时辰啊!东江新军竟然已经攻破南面的老龙头和点将台两座坚城,如此强横的战力前所未见!”郑金一情不自禁地惊叹起来。
李勘同样惊叹不已:“是火器的功劳,仅是东江新军那九艘大战船上百余门火炮的持续轰击,就把沿着西岸山脚一字排开的六座城池打得烟火弥漫。”
“驻守九连城的后金军队不到3000人,哪怕加上南北两个镇子里临时征召的后金平民,也绝对不会超过7,000人。”
“在如此猛烈的炮击之下,后金军队再怎么凶悍也没有还手之力,除了缩回北面剩下的三座坚固大城堡死守待援之外,估计再也没有其他办法抵抗装备精良的东江新军了。”
郑金一也看清了西岸的形势,非常认同李勘的看法:“后金军队的三面大旗移到了北面山脚下的两座坚城,看样子是不得不放弃已经被火炮打烂的其他四座城堡,估计后金军队伤亡不小,否则绝不会轻易放弃……”
“唉!此前谁也没见过这种威力惊人的打法,有了威力巨大的火炮和火枪,今后的战事恐怕会发生重大改变啊!”
***********
ps:明天小火要出差,接下来的更新只能定时发,请大家继续订阅支持!(。)手机用户请访问
第四四〇章 硝烟滚滚()
“贤弟,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随我到威化岛上,与吴季诚等将军见上一面?”
心潮澎湃的李勘瞬间做出来决定,他要借此机会近距离观看东江新军的战斗力和新式战法,虚心地向东江新军将校学习,并借此机会建立起更为紧密和亲厚的合作关系。
“你说什么!?”
郑金一怎么也没想到,军中的主要对手李勘竟然会向自己示好,发愣片刻连忙重重地点了点头,然后无比亲切地抓住李勘的胳膊,紧张询问:“兄长,你可知道东江镇总兵官朱道临将军在何处?”
李勘连忙停下脚步,抬手遥指西南方向:“这个时候,估计朱道临将军正率领大部分水师战船和6,000精兵,攻打鸭绿江口西面的大孤山一线。”
“初七那天,朱道临将军对愚兄说,此次战役的主战场就在我们对面的九连城,另外一个同时发起的战场则是海边的大孤山。”
“大孤山方圆50里之内,拥有四个大小镇子和一个大型养马场,被当成奴隶为后金贵族种地养马的辽东汉人不下8万人,后金大军跟随黄台吉西征蒙古之后,派遣王子阿齐格率领3,000骑兵驻扎在大孤山南面频临大海的军营里。”
“愚兄估计,朱道临将军不会放过这支战力强悍的后金军队,更不会允许这支军队增援九连城战场,所以他才亲率水师主力和剩下的6,000精兵攻打大孤山,那里地形平坦开阔,更适合登陆作战。”
郑金一大吃一惊。
他做梦都没想到,此战的规模如此之大,参战的兵力如此之多,过了好一会儿才幽幽地道:
“这场战事恐怕很快就会震惊天下……”
“虽然后金军队五万主力远在数千里外的蒙古,但辽阳和沈阳一带的留守军队不下一万人,而且后金平民只要穿上战甲、拿起武器就能上马征战。九连城距离辽阳和沈阳也就500多里,快马两天一夜就能跑完这段路程。”
“此时此刻,恐怕辽阳和沈阳的后金援军已经接到东江新军大举进攻九连城的消息了,不出三天就会大举开到九连城。届时要是东江新军不敌撤退的话,恐怕我们义州军队要受到连累啊!”
李勘哪里有心机理会郑金一的担忧,哈哈一笑拉住郑金一大步走下城池,边走边乐观地安慰道:
“贤弟,我看你不用太过担心……”
“若是东江新军战败后撤。也会先撤到义州,到时候愚兄和贤弟一起请他们共同守御义州城即可。”
“东江军有那么多火炮火枪,还有那么多威力巨大的战船,后金军队再强横也无法度过鸭绿江,至少在冬季江面封冻之前过不来啊,哈哈……”
……
……
时值正午,大孤山沿岸方圆五里已是硝烟弥漫,一片狼藉。
坐落在勺子河西岸的孤山大营和周边民居已成废墟,随处可见横七竖八的军民尸体和倒毙的战马。
登陆后迅速设置于勺子河东岸的24门80mm锻钢火炮,很快就加入到了炮击的行列。与游弋在河面与近海的四十多艘大小战舰一起,向纵深地域四处逃窜的鞑子骑兵和附庸汉军展开炮击。
姜玉龙率领的7个火枪营4,000将士,在炮火的掩护下,乘坐大小船只渡过西岸,骑兵营600将士沿着勺子河西岸,一路砍杀,径直扑向孤山镇北15公里的养马场。
大孤山南麓的镇子,早已陷入混乱中。
数以千计的失控汉民,正在举家携口。逃往北面的群山之中,惊恐万状的鞑子官员和贵族则卷起金银细软,乘马驾车,逃离镇子向北方狂奔。
勺子河西岸的黄土坎上下。已被朱道临的200亲卫所占据,头戴钢盔、身披锁子甲的朱道临、郭中骏等五名将校,手举望远镜,细细观察。
看到四处逃散的鞑子骑兵重新集结于孤山镇西南5里处的开阔地带,朱道临禁不住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阿齐格果然是个有勇无谋的蠢货,怪不得他几个哥哥不带他去蒙古发财。到了这个地步他竟然还不快点儿逃命,妄想纠集残部,招呼千余鞑子平民,在咱们火炮射程之外摆开阵势决一死战。”
郭中骏放下望远镜,扫了一眼土坎下已经停止炮击、组织渡河的炮兵营将士,最后望向对岸一片狼藉的大营,颇为遗憾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百余门火炮持续炮击虽然猛烈,但发射的都是实心弹,杀伤力实在够瞧……要不是阿齐格率领的3,000鞑子被咱们的声势吓到,没头没脑地聚集在大营里企图用弓箭对抗,咱们也无法取得杀敌近千的战果。”
开战前赶到皮岛继续追随朱道临的张德义,大声附和道:“郭师兄说得没错,实心弹确实比不上东海舰队刚装备在大型战舰上的火箭弹,东海舰队刚刚装备的四管火箭炮能把1。2米长、14厘米粗的火箭弹射出五百米之外。”
“爆炸之后,激射出数百颗铅丸铁珠,方圆十米之内绝无活口,要是能调来十几座威力惊人的四管火箭炮,只需三轮齐射,就能把对岸的大营夷为平地,阿齐格的3000鞑子兵恐怕一个也跑不掉。”
“你见过多管火箭炮?”朱道临惊讶地问道。
张德义满脸幽怨地望向朱道临:“要不是小弟有幸乘坐东海舰队新下水的800吨级运输船赶往刘公岛,恐怕至今还被蒙在鼓里……”
“那艘舷号为707的新式武装运输船不但装备6门大口径火炮和两门臼炮,还在船楼前后两侧安装了4座可旋转发射的四管火箭炮。”
“北上途中,船上弟兄展开实弹训练,轻轻松松就把把胶州湾外海的两座小岛炸烂,小弟这才知道大哥拥有这等威力巨大的杀器。”
“舰长得意洋洋地对小弟说,等东海舰队所有战船都装备完毕,才会轮到北海舰队,然后是陆军各部,至少五年之内各路友军不用指望。”
朱道临和郭中骏这才明白赵德义心里的怨念,相视一笑,非常默契地不做任何解释。(。)手机用户请访问
第四四一章 决战()
姜玉龙率领的7个营尽数登上西岸,炮兵营600将士已经把24门火炮和12门臼炮抬上了船,朱道临吩咐郭中骏率领两个营的预备队留下劫掠东岸,然后拉上张德义,大步走下黄土坎,边走边道:
“走吧,有什么想法,咱们回头再说,鞑子军队正在纠集人手列阵,估计那个阿齐格是铁了心要和我们决一死战,我们一起去会会他。”
零星的炮声已经停止,战马的嘶鸣和北面镇子里传来的哭喊声清晰可闻。
郭中骏率领的两个火枪营1,200将士分成五队,冲向坐落在东岸的各个村落,噼噼啪啪的枪声和哀嚎声不绝于耳。
登州之战中缴获的6艘中型巡逻快船,已经顺流而下驶出河口,赶往西面海域与面向鞑子集结区域一字排开的15艘主力战船汇合,剩下的40多艘大小运输船频繁往来于两岸之间,将一队队将士和300多匹战马送往西岸。
朱道临和张德义在十余亲卫的簇拥下登上西岸,翻身上马,赶往本方阵列。
沉稳谨慎的姜玉龙把率先过河的4,000火枪兵布置在尸体遍布的孤山大营西北角,正好处于本方舰炮的最大射程之内。
西面相距两里的鞑子军队已被密集的炮击吓破了胆子,就连素来凶猛强悍的阿齐格也不敢乘对手立足未稳之机发起进攻,更不敢冒着被上百门火炮覆盖打击的危险来个半渡而击,只能眼睁睁看着姜玉龙率部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