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儒道至圣-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场众人,除了大儒只是稍稍低头,人都向龙椅方向作揖行礼。

    “微臣拜见国君、太后。”

    方运也如此,心中感慨读书人地位之高,就这么作揖,既不用跪拜也不行大礼,完全就是把国君当地位稍高的读书人。

    自大汉灭国,读书人的地位就越来越高,朝礼也越来越简单。

    敖煌学着方运有模有样参拜,只是眼珠子乱转,四处打量。

    “礼毕。”那太监又道。

    “赐席。”国君稚嫩的声音从帘内传出。

    百官根据自己的官位按照顺序坐好。

    敖煌哼哼唧唧盘在软席上,不老实地四处张望,人都视而不见,只有龙椅上的小国君又忍不住道:“小……小黄龙!”

    “你才小!”敖煌轻声回了一句,怕方运生气,急忙闭嘴。

    一些官员心中哀叹,好好的朝会彻底被敖煌给破坏了,可国君尚小,敖煌又是煌亲王,众人只能听而不闻。

    太后见朝会出了问题,轻咳一声,道:“众爱卿可有事启奏?”(。)

第637章 朝议() 
方运本以为太后的声音会充满威严,或者老气横秋,但没想到太后的声音清脆悦耳,和普通二十多岁的女子毫无区别。

    太后之言只是客套话,方运接下来的殿试朝议。

    “臣有事启奏。”就听一人突然高声道。

    方运听着耳熟,循声望去,正是兵部左侍郎童峦。

    坊间传闻,兵部左侍郎虽与左相有旧,但关系平平,在孙儿童黎与方运赌碎文胆失败后,妄图玉海城责问方运被李文鹰阻挠,事后投靠左相,成为兵部中投靠左相地位最高之人。

    在左相名声受损之时,此人有些摇摆不定,但今日突然先百官而出面方运觉得事有反常。

    方运和大多数人一样,看了童峦一眼后立即看向左相柳山,但柳山正襟危坐,表情毫无变化。

    “童侍郎有何事要奏?”

    “臣闻明年草蛮当大军南下,夙夜难眠。抗蛮乃是国之大事,殿试反而其次,臣请先商议抗蛮再请吏部公布殿试名单。”

    一人立刻道:“朝礼不可废,数百年来,十二月初五皆是殿试议题在先,诸事后延!”

    方运望向那人,回忆官员画册履历和文会所见,立刻想起此人是监察院的左都御史,乃监察院都御史之下第二人。

    景国有四相,左相、右相、辅相和文相,其中辅相乃是左相忠狗,分管监察院与刑部,监察院的御史们都是出名的硬骨头,刑部乃法家读书人的自留地,辅相对这一院一部影响甚小,不过终究是辅相,地位还是超出六部与其他官员。

    方运有些不明白,按理说就算有争执也不至于如此白热化,怎么朝会刚开始就是部院第二人相争。

    不等方运考虑明白,其余人突然加入。

    “左都御史大人此言差矣,值得圣议之事,不如年年都有的殿试?臣请太后以大事为重,延后殿试议题。”

    “太后陛下,礼不可废……”

    接着众多官员就因为小事争了起来。

    从四品到三品的许多官员发表意见,官位太低的默不作声,超过正三品的官员也不发言。

    方运一开始有些迷糊,但思索片刻才明白,这就是朝堂,反左相一方哪怕不知道童峦有何目的,只要反对就不会有错,纯粹反对而反对。

    方运终于明白为什么当日有关自己的封赏能让群臣一争就是一两天,这种庙堂之争本来不可能迅速解决。想起种种庙堂传闻,方运知道单单这个问题至少会吵一刻钟,便低头闭目养神。

    可惜方运错了,足足过了两刻钟,左相一党才占了上风,因为连一些中立的官员都觉得抗蛮之事最。

    “哀家便代国君改变朝议,诸位爱卿先商讨抗蛮之策。陈圣昨日派人传达,军政之事由百官决议,他不干涉国政。”

    “陈圣高风亮节,景国之幸!”吏部尚书大声道。

    方运眼皮都不抬,这位吏部尚书是左相的同窗,对左相忠心不二,向来见风使舵,方才若不是自恃身份,早就与其他人激辩。不过这就是杂家的一种权术圣道,允许百家争鸣,这种人在朝堂之上必然如鱼得水。

    “陈圣圣明,太后英明。”童峦说完闭嘴坐好,这个挑起群臣之争的人闭目养神。

    朝堂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敖煌左看看右看看,完全搞不懂这些人族在做什么,刚才吵的如同菜市场似的,现在突然静了下来,好像之前的争吵都是幻觉,朝堂之上一直这般和和气气。

    方运从未经历朝堂,只能自己琢磨,看来是左相的人取得了先机达到了目的,这时候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便可静观其变,再伺机出手,偏偏另一方摸不清左相党的意图,不敢开口。

    沉默了数十息后,一直稳坐不动的文相姜河川突然开口。

    “既然朝议改为抗蛮,那老臣就先说一件能让我人族举人加快成长之大事。”

    不等左相柳山一方的人有所反应,太后立刻道:“既然能让举人实力增长,有助抗蛮,还请文相详谈。”

    一些官员看了看柳山,柳山依旧稳坐钓鱼台,一动不动。

    姜河川扫视朝中大臣,最后目光落在方运身上又收回,道:“方文侯曾在天树中得到的天叶,若是常人,必然据为己有或贩卖,但方文侯含仁怀义,恩泽广播,设立‘人族天叶膏火’与‘景国天叶膏火’,今年选景国举人五百、其余诸国两千赠以天叶,以壮我人族。”

    不等姜河川说完,朝堂内响起阵阵惊呼,许多人诧异地盯着方运,尤其是那些有举人后辈的官员,个个目露精光,恨不得这就冲上前向方运讨要。

    那可是天叶!

    普通半圣世家每年也只得一两片天叶而已,谁都知道天叶对人族的作用不如对妖蛮强,但再差也有作用,哪怕是资质平平之辈只要使用天叶天树一次,也必然能成翰林。

    若不算半圣世家,景国每年晋升翰林之人很少过十。

    有了这些天叶,在二十年后,景国翰林和大学士的数量必然暴增。

    但是,左相一党的官员却为之色变。

    天叶太了,一枚天叶,一位翰林足以背叛柳山,因为哪怕是柳山也没有能力让一个举人成翰林,但方运能!

    人族进士成就翰林之时大都已经年过五十,此刻朝堂之上的翰林平均年龄过六十,这些翰林晋升大学士无望,对他们来说后代成就翰林远比在朝堂之上获取利益更。

    人族最看重的就是传承,前人培养后辈,而后辈信仰祖先,因为正是祖先们教化天下,抗争妖蛮,种田畜牧,繁衍后代,为后代开辟出越来越好的生存环境,而不像一些未开化的蛮夷信仰虚幻的神灵。

    人族的信仰根植在血脉之中,灵魂之内,无需贩卖传播。

    众人本以为姜河川会宣扬天叶之好,但在众人议论声减小后,他却道:“天叶之事已然宣布,诸位商议抗蛮策。”

    众人愕然,但旋即心知肚明,姜河川什么都没说,但却把一切都说了。

    众人看向方运。

    天叶膏火所代表的一切,无非四个字。

    顺我者昌!

    方运已经不仅仅能收纳党羽,而且已经开始大规模培养党羽!

    这种大手段,连半圣世家都做不到。

    朝堂陷入了微妙的沉默,一些左相党的人偷偷看向柳山,又偷偷看向方运,不知道在思索什么。

    柳山依旧稳如泰山,但双目却似乎多了一层极薄的阴影。(。)

第638章 退位() 
童峦睁开眼,局面完全被姜河川扳回。

    这就是姜河川的做法,不与人争吵,也不用什么阴谋诡计,只是堂堂正正宣布一件事。

    接下来无论左相想做什么,效果都要大打折扣。

    童峦最终望向方运,无论姜河川的棋下的时机多么妙,都需要棋子,而方运是创造棋子之人。

    朝堂沉默片刻,正四品的定海将军于兴舒道:“臣愿抛砖引玉。”

    “于爱卿但说无妨。”太后的声音自纱帘中传出。

    方运看向于兴舒,这位是玉海城的老相识,当日颇为照顾他。

    和北边的三军不同,玉海城军方表面的目标是防止龙族入侵,但实则是防备蛟族,此刻龙族没有战意,蛟龙宫必然不敢造次,所以军中大员可毫无顾忌进京。

    “臣以为,以我景国之力,绝无可能与草蛮抗争,抗蛮之策,首重联合人族诸国。为景国计,应派遣特使出访各国,换取救援。”于兴舒说。

    方运与众官员一起点头,一国都无法单独跟草蛮对抗,联合他国实力乃是重中之重,若他国不出力,景国必输无疑。

    “臣赞同于将军之言,同时认为,理应派遣礼部一位纵横家之人前往圣院,游说各世家和孔家,若孔家愿意派遣‘定妖军’,那其余各国必然会加大力度相助。”

    “定妖军”三个字一出,百官肃然起敬,就连敖煌也变得严肃。

    各半圣世家都豢养至少千人军队,亚圣世家则至少有一万大军,而孔圣世家最出名的则是定妖军。

    孔家定妖军有天地人三军,天军镇守孔家的独有古地,鲜有人知晓那古地名,地军镇守十寒古地,人军则不断来去于两界山、镇狱海或荒城古地,偶尔也会回圣元大陆与三蛮厮杀。

    定妖军凶名赫赫,每逢人族遭逢大难,定妖军必然出手,战果累累。

    定妖军是孔家全力军队,里面文位最低之人也是童生,举人和进士的数量极多,乃是仅次于守界人的强军。

    “此言大善,老夫马上在礼部寻找可用之人前去游说孔家。”礼部尚书道。

    “除却外援,我景国也当改变固有各军。抽调与武国和庆国对立的两军前往北边,同时请圣院接管荒妖山,把镇守荒妖山的一军也调往北边。如此一来,我景国北边可多三支大军。”

    “黄将军乃老成之言。除此之外,理应动员全国,扩建新军,人数至少百万!”

    朝堂出现短暂的平静,这意味着景国士兵数量扩大一倍,哪怕人族粮食年年丰产,对景国来说也是相当大的负担。

    “新军可操练,但所用军械似乎不足。”

    “直接与工家交涉,圣院自会相助,若圣院不相助,那本官怒撞倒峰山!若能借来一件吞海贝最佳。”

    敖煌嘿嘿一笑,他手中就有一枚吞海贝。

    “若能借来天地贝,那我人族简直再也不愁粮草运送,可惜借不来。”

    敖煌忍不住插嘴:“天地贝别想了,吞海贝可拿惊圣文章换,附赠一枚饮江贝。”

    方运扭头看了敖煌一眼,敖煌急忙闭嘴。

    一人道:“煌亲王,不知龙族是否会伸出援手。”

    敖煌看了看方运,发现方运没有阻止,立刻坚定地道:“不行!我东海龙宫严格遵守与妖族的协议,绝此时相助。不过,你们人族奸诈狡猾,要是想到什么阴谋从我东海龙宫抢夺军械,那我等也毫无办法。这种事你们可以问方运,他一肚子坏水。”

    方运白了敖煌一眼,心思一动,道:“若东海龙宫攻打玉海城失败,留下无数刀枪盾牌,自当算我景国之战利品。”

    “你想的真美,本龙不信你们能战胜我大东海龙族!等本龙回去跟姐姐商量商量。”敖煌一本正经说胡话。

    听到东海龙宫愿意帮忙,众官松了一口气,东海龙宫的兵器极为耐用牢固,只要稍加改造就可用于人族。

    兵家众读书人讨论,但吏部尚书望向考功司司正庄泸。

    那庄泸神色一变,大声道:“本官有一事想问,就算我大景布局完美,一切顺利,又有几成胜算?”

    “你……”

    庄泸此言说中要害,无一人敢回答。

    因为人人都知道,就算是最好的情况,景国也不足一成胜算。

    众官之所以能够讨论,是因为不考虑取胜。

    奉天殿内寒冷如冬。

    沉默片刻,庄泸道:“诸国救援,必不能尽心尽力,九国至多各出一支大军,可战之力不过五十万,加上辅兵与民夫,也不过百万之众。哪怕加上我景国新征之兵,也不过有一百五十万战兵可用,哪怕算上辅兵与民夫,也只有三百万。而蛮族,倾其全族南下,至少有五千万可战之兵!如此悬殊,诸公为何不提?”

    大殿鸦雀无声。

    于兴舒用干涩的声音道:“彼攻我守,借助守城利器,或可拖住草蛮,待其补给不足,便可逼退。”

    “荒谬!纵然守城军械相当于千万之众,又当如何对抗蛮族五千万?”

    于兴舒沉默不语,他不想在朝堂之上强词夺理,他是兵家,不是杂家。

    “妖圣令一下,妖蛮必然破一城屠一城!我景国是可步步后退,但那是踩着景国子民的尸体后退!”

    “那庄大人可有退敌良策?”一位将军道。

    “有!”

    “请庄大人明示。”

    满朝百官目不转睛望着庄泸,许多人眼中带着期盼。

    “本官之法很简单,为人族计,为子民计,我景国皇室理当退位,全面让出国土赠与庆国与武国,两国全力以赴再有其他国家相助,必当逼退蛮……”

    “闭嘴!贼子再敢说一句,本将让你血溅金銮殿!”大将军周君虎怒喝一声,杀气满溢,皇宫之上凭空生云。

    庄泸的衣衫被狂风吹动,发出嗤嗤的声音,裂成一条条残布。

    庄泸不过是区区进士,而周君虎则是大学士,论杀伐之能犹在左相之上。

    庄泸看了吏部侍郎一眼,不敢开口。

    周君虎曾经当面威胁左相,若遇无人处必将左相斩于唇枪之下,区区庄泸真不值一提。

    吏部侍郎欧寞轻咳一声,道:“周大将军未免意气用事,庄司正所言,未必没有道理。”

    “听君之言,欲投敌叛国?”周君虎一言出,大殿上空慢慢生出的兵器虚影,刀枪林立,杀气弥漫,战意冲霄。

    方运暗暗摇头,虽然大儒与大学士平日与常人无异,可一旦调动力量极为恐怖,绝对不是进士能比。(。)

第639章 价钱;血泪() 
一支支兵器树立在大殿上空,有青铜古剑、环首铁刀、兵车夷矛、梨花铁枪、祥手宣化斧、天子雕弓等等数不清的军中兵器发出阵阵轻响,响声如千军万马呐喊,整座朝堂之上闪烁着刀光剑影。≧小說,

    随后,的兵器直指吏部侍郎欧寞。

    军中官员面不改色,文院官员问心无愧,但许多文官却露出惊容。血溅金銮殿可不是说说,历朝历代都有发生。

    周君虎成大学士后幸获百兵文台,杀意之强,在景国大学士中能与原来的李文鹰媲美。

    “此乃朝议,周大将军请守礼!”欧寞低声一喝,堂皇之气在朝堂凝聚。

    “奸邪在前,兵家战意勃发,非我所愿。”周君虎说着,缓缓收敛力量,上空的兵器徐徐消失。

    许多文官面带恼色,这就是文官讨厌兵家读书人的关系,动不动就战意勃发,意气用事,以直胜曲。“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中的兵,就是指兵家读书人。

    大学士之下的许多官员艳羡地看着上空缓缓消失的百兵,大学士是个分水岭,一旦成大学士,力量会再度暴增,翰林之下完全不能与其相提并论。

    敖煌也异常羡慕,龙族虽然能呼风唤雨、引雷控水,但哪有人族的力量奇特。

    方运心道:“不知我成大学士的时候,能得何种文台,若是能有多层,那当真幸甚。”

    左相柳山轻轻吸了一口气,大殿上空风云涌动,除却在场大儒,人都被无形的力量牵引,望向他。

    “本官乃景国之相,亦人族之官。欧寞庄泸为人族计,为亿万百姓计,退位之言。可入朝议!”

    柳山说完,奉天殿外的铜钟轻响。

    “你……”的官员红了眼,可这是左相之权,连国君都不能剥夺,更不要说群臣。

    柳山的身体突然轻轻一晃,脸上的血色消褪。许多人还没等高兴,他的皮肤闪现一抹淡淡的玉色,脸色恢复红润,更胜往昔。

    方运与众官暗道不妙,可却无何奈何。

    柳山掌相权。国运源自相位,而民心源自百姓。柳山之言损害景国,国运自然减少眷顾,但现在许多百姓惊恐,厌恶与蛮族对战,保命情愿加入庆国或武国,他此言至少得千万之民心,反而更胜从前。

    方运心中暗叹,从理智上讲。景国皇室千万百姓,可以退位,但问题在于,历史证明景国子民会被当作二等子民。

    当年景国象州被庆国吞并。除了少数早就暗中投靠庆国的官员,大多数景国官员被调离衙门,调任闲职,少数官员甚至被监视起居。

    以至于当年象州的景国官员集体要求迁往古地。一去不回。

    随后的庆国人涌入象州,而原象州人被限制在各地,不得随便离开籍贯所在。

    庆国得象州后。真正为的是那一州所能贡献的科举名额,在并入庆国的前十年,象州九成的新童生、秀才、举人和进士都是从他处迁来的原庆国人。

    直到现在,象州的科举还有严格的审核制度,控制原象州人参与科举的人数,使原象州每年新获文位之人不足三成。

    已经有人推算过,至少要过两百年,象州子民才能获得与庆国子民相似的待遇。

    只是,这两百年的血泪谁来偿还?

    方运不愿意流百年血泪。

    大多数景国人不愿!

    宁可站着流血,也不愿跪着血泪齐流!

    更何况,还有一丝的机会以血换景国长存!

    方运冷冷地看着左相柳山。

    柳山可以把景国卖个好价钱,换取庆国相位、大儒乃至封圣的机会,但为他陪葬的却是以千万计的景国子民。

    最可怕的是,就算庆国与武国瓜分景国,一旦蛮族执意南下,景国子民必然会被送入军伍中,担任替死鬼。

    方运看得透,许多军人看得透,左相柳山看得透,但的景国子民看不明白。

    他们只知道,去了富裕的庆国或武国,自己的生活必然过的更好,必然能在科举上一帆风顺。

    可惜他们不知道,科举的名额是固定的,土地是固定的,人族需要的一切都是固定的。景国人一旦成了庆国人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